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我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

我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

發布時間:2023-01-21 06:21:18

❶ 舉例說明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產業是符合國情特點,有利於發揮我國比較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1、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綠色經濟,是符合我國國情特點,有利於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
3、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其中間產品和服務是最具創造性的生產要素,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具有廣泛的關聯帶動作用
4、文化產業具有就業容量大和靈活就業的特點,是吸收大學生、研究生等知識階層就業的重要產業部門
5、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傳播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主要支撐性產業

中國文化產業具有哪些特點

1、文化產業具有創新性。它不是歷史文化的還原和再現,是要靠創新內容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這種創新不是個別的創意,而是幾個產業的集合;不是一般的創意,而是以文化娛樂消費為核心的創意集成和融合。
2、文化產業是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文化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結合的產業集群。因此,文化產業的大企業必須具備比製造業更強的經營能力,也需要更富於魅力的企業文化。
3、文化產業是內容為王。因而必須重視內容故事,包括節目、活動交流、創意和明星。這個內容需求巨大,因而要求全民參與講故事和各界人士共同出創意,而不是僅僅依靠藝術家講故事,或者文學家講故事。
4、文化產業是娛樂性、體驗性、參與性、時尚性的產業,它的主要消費者是青少年,因而文化產業主要是娛樂性的前沿性的產業。因此,文化產業主要的內容是娛樂和媒體,首先要面向大眾消費的文化。
5、文化產業的外部性強,它是由許多產業構成的,不是一個產業。因此,它要求共享內容資源,並且打造成為產業鏈。它們之間比其它產業更加體現內在性的產業關聯,也更需要通過產業鏈經營來體現規模效益和附加價值的提升。

❸ 分析為什麼文化產業發展好

1、甲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首先,文化資源豐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一脈相承,這是舉世公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當代世界文化劃分為八個文化圈、英國的湯因比先生認為目前人類存在5種比較重要的文明、美國著名政治學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則認為當今世界存在七八種文明,中國文化均榜上有名。而中國文化對外資的吸引力在與澳大利亞、巴西、英國和美國等15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中居第5位。其次,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在國內需求方面: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進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時期。現在,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5000美元,居民消費正由生存型、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轉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噴」之勢。未來10年,中國國民經濟還會繼續保持以年均8%到9%左右的速度增長,這種宏觀背景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國際需求方面: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與日俱增,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產品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再次,可預期的政策優勢。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2003年以後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部署,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國家「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最後,文化產業的後發優勢。後發優勢是指落後國家可以通過學習、模仿、觀察,以低於開發成本的代價掌握到先進國家經過探索而獲得的知識、經驗(教訓),迅速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中國能夠直接使用最新的技術成果,令其產業升級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加快。

❹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著哪些機遇

1、政策機遇

文化產業有極好的政策發展環境,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出台一些政策,強烈地傳遞出文化產業作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推手的信號,目前有三項文化經濟政策文件很重要,分別是:《關於推進文化創新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若干意見》,由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制定的《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以及《關於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意見》這三個文件所制定的系列經濟政策,包括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信息服務、體育、文化娛樂業等領域,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務,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稅收減免,還涉及困擾企業多年的土地使用及煤、水、氣、電價格等方面如何減負的問題,這些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是首個涉及文化產業發展的文件,其力度是空前的,給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資本機遇

2014年5月國務院新國九條頒布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加快了速度,2015年政府報告工作中提到的資本市場的幾個問題,無疑是資本市場的「深水炸彈」,股票發行注冊制、深港通、區域性股權交易、推進信貸資金證券化、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積極發行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等等,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於發展的資本市場環境。

3、技術機遇

目前正處在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生物科學為代表的新技術深刻地改變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運行,文化產業發展處於千載難逢的技術革命的流朝中,互聯網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文化產業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產業,一旦和新技術融合,將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❺ 當今社會,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相對不錯。不過,文化產業的覆蓋面廣,分支數量較多,而不同分支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再次,影視娛樂行業,則可能面臨一個比較動盪的前景。國內的影視娛樂行業,已經發展到比較發達的水平。不過,這個行業的一些亂象,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現階段的影視娛樂行業,需要經受一次比較重大的整肅。在整肅之後,整個影視娛樂行業,才能迎來更健康的發展前景。不過,一些經營不合規的企業,會在這次整肅中受到較大的沖擊。

綜上所述,我國的文化產業,依然擁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同子行業之間,也會擁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❻ 目前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們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次全會進一步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一次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以推動,為我們制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宏偉目標。
1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文化產業相對於一般產業所獨有的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最符合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產業之一,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其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同時,文化產業屬於高附加值、高回報產業,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費者認可,就能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實現一次投入、多次轉化、持續回報。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當前文化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日益加深,普通的物質產品融入特色的文化元素,其內在價值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即商品的文化價值、符號價值逐漸超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人們購買一件商品不僅要得到它的使用價值,而且要得到藝術、文化價值,得到精神享受。文化產業中創意設計等領域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結合尤為密切,對傳統產業文化內涵和內在品質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產業涉及近百個行業,跨度很大,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異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時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於吸納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提升綜合國力的緊迫需要
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准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指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整體水平。當今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迎接的挑戰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劃分的12類服務項目中,有4類與文化產業相關。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優勢,將大量精神文化產品、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等輸入我國,並力圖佔領我們的文化市場。以美國為例,從電影、運動服裝、飲食等傳統的文化載體,到電腦軟體、網路、衛星傳送等高科技的文化載體,他們的文化標志無處不在,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無不感到美國文化的存在,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文化滲透主要是通過文化產業這個渠道來實現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提高綜合國力必不可少的發展因素,因此要保持中國文化主權的獨立,抵禦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蝕,就必須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的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活躍,不同文化的相互滲透和碰撞更加激烈,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在看到中國文化巨大優勢的同時,還需適應時代潮流,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搭建我們的文化「防火牆」,讓社會主義價值觀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擔負著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獨立和安全的歷史使命。
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來看,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我國五千年文明積淀的豐厚文化資源不相適應。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生產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60%的廣告節目,發展中國家75%以上的文化產品來自美國,而美國市場上的外來文化產品只佔1%—2%,這種強大的文化實力是美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加快文化發展步伐,使我國盡快從文化資源大國轉變為文化發展強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渠道,我們要把中國豐富的、獨特的、珍貴的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符合國際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的優秀文化產品,推動中國文化產品順利、持續地進入國際主流市場,讓境外受眾在消費過程中加深對中國文化內涵的理解,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崛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❼ 怎樣看待把文化做成產業

一、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產業

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從國際上看,文化產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產值平均達到本國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國文化產業收入4500億美元,佔GDP比重超過25%,是美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美國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業。由此可見,文化不僅可以做成產業,而且可以做成大產業。
二、民營企業可以成為文化產業的主力軍

截至今年3月,我國民營企業已達862.7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繳稅額佔全國總稅收的50%,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看,相比鋼鐵、石油、鐵路等行業,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市場化程度更高,民營企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近幾年,文化產業中做得出色的企業和投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如電影行業,民營企業占行業收入比重超過三分之二。在文化演藝行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單個項目收入,民營企業都處於領先位置,如張藝謀導演的5台「印象」系列演出,每台戲的收入都近億元。特別是萬達正在建設的武漢中央文化區和大連金石文化旅遊區兩個重大項目,其中文化產業投資超過200億元。包括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基地、全球唯一的室內電影主題公園、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舞台秀以及眾多配套文化項目。今年9月30日,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開業,2013年項目全部開業;大連金石文化旅遊區2014年開業。兩個項目建成後,都將成為世界級的文化旅遊目的地,預計文化類產業年收入將超過50億元。

三、民營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具有競爭優勢

文化產業是創意產業,創新和機制是兩大核心要素。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和靈活機制,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具有比較優勢。例如,萬達集團為了探索文化產業盈利模式,將電影院、劇場等文化設施與商業中心、旅遊度假區等結合在一起建設,相互依託,互為支持,使各個文化項目都獲得極佳效益。如武漢江漢路萬達廣場電影城,連續三年創造全國觀影人次第一的紀錄,2010年觀影人次167萬,收入突破7000萬元。弗蘭克·德貢先生是世界舞台藝術第一人,世界最著名的舞台節目,如巴黎的紅磨坊秀、拉斯維加斯的歐秀、澳門的水舞間秀都是他策劃導演的。為了吸引這種世界頂尖人才加盟萬達文化產業,我們和他合資成立演藝公司,他用品牌和藝術創意佔有合資公司40%的股權。正是這種優惠政策,才吸引弗蘭克·德貢先生在全世界首次與他人成立合資公司。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有助於民營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吸引高端文化藝術人才,增強民營企業發展文化產業的競爭實力。

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建議

1.破除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文化產業和其它產業一樣,依然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現象,國企民企不能做到平等對待。比如萬達院線是亞洲最大的電影院線,明年將成為全球第五,雖然市場份額遠遠大過國有企業,但仍然無法獲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目前國內僅有中影、華夏兩家國有企業獲得許可進口外國影片。希望有關部門給萬達院線影片進口許可,實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同等待遇。

2.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一是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為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創造條件;二是文化產業需將藝術和市場結合,需加快培養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三是成立多層次文化產業基金,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國家層面要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各省市也要成立文化產業基金。

3.鼓勵民營文化企業走出去。文化產業輸出精神產品,比起其他類型的投資,各個國家更加重視,約束更多,門檻更高。國有企業要想在文化產業領域走出去極其困難,首先就面臨審批障礙。而民營企業在文化產業的跨國並購和直接投資中,相對容易獲得批准。國家應盡快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鼓勵民營文化企業走出去,擴大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影響,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❽ 文化優勢在市場中的體現有哪些

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是指文化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在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創造的商業環境下,掌控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並獲取利潤的能力。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主要表現在該國或地區文化產業總體創新能力、市場擴張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
引 言
文化產業被公認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在此情形下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認識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內涵及其體現就顯得尤為必要。
1.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內涵
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是指文化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在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創造的商業環境下,掌控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並獲取利潤的能力。對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研究,國外大多集中在這幾個方面:產業結構及其可競爭能力、基於客戶需求的產品及其創新能力、產業價值鏈及其上下游配合與空間集聚能力、行業監管及其政策管理能力、技術進步與運用及其對文化產業競爭優勢的影響能力等。而國內研究大多側重以下幾個方面:產業實力、產業效益、產業關聯、產業資源、產業結構和產業環境等[1]。從國內外有關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研究內容看,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是一種系統組合的功能性力量,其背後有一個要素組合結構,競爭力的來源、強弱或高低決定於諸要素在質、量、空間與時序上的組合形態。
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追求文化產業內在實力的持續成長,也就是長期發展的成長潛力。在現實經濟中,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表現在諸多方面。但最終要通過一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各種生產要素、文化需求、文化市場發育程度、企業治理結構、政府政策和法律狀況、文化傳統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後,表現在該地區文化產業總體創新能力、市場擴張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
2.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2.1總體創新能力
創新是文化產業生存與發展的不竭源泉和強大動力。文化產業中的創新能力,已經被人們認為是最具有活力和能動效應的元素。由於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是原創性的文化內容,而文化內容是影響千百萬人的心理、喚起社會的廣泛認同、擴大國際和國內影響的根本要素,這決定了創新能力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發展動力。同產品實物消費不同,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主要消費產品的精神內容,這要求文化產業所產出的產品在內容、形式和技術上要不斷地創新和提高,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
總體創新能力是指文化產業在產品內容、產品形式、科技手段、組織結構和體制等方面的整體創新能力。總體創新能力的主要表現,集中在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上。科技最為一種技術手段,為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而組織結構和體制的創新能力是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現有的組織結構和體制不能更好地滿足文化產業總體的發展,在宏觀政策和市場發展的推動下進行的創新,其創新能力較為緩慢。
在產品內容和形式方面,作為文化產業重要內容的傳媒業,尤其是以大眾文化為核心的電視綜藝節目,如《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歡樂總動員》等不斷創新節目模式,嵌入新的節目元素,推進整個節目形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產業空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樣,在科技手段方面,美國的恐龍大片—《侏羅紀公園》就運用了三維動畫及電腦合成技術等諸種現代科學技術,他創造的票房價值超過了同期上映的所有大片票房價值的總和。因此我們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進行考察。
2.2市場擴張能力
市場擴張能力是指文化產業不斷拓展市場空間的能力,這不僅包括在已有的市場中占據更多的份額,而且包括率先去開拓新的市場,打開新的文化消費空間。產業競爭力的強與弱,歸根結底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只有不斷地拓展新的市場,不斷打開新的文化消費空間,並且在市場相對成熟之後不斷地進行內容創新來維持文化消費市場的熱度,才能表面文化產業的市場擴張能力。反過來講,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高低的體現之一,恰恰就是文化產業的市場擴展能力。
一個文化產品,在一定的地域進行市場擴張後,其精神內容不變的前提下,人們的消費需求總是會逐漸下降的。文化產品要獲得生存,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走出去,該產品突破現有的市場區域,去開拓新的市場。如音像製品對外市場開拓中,韓劇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熱播;洛陽牡丹會展,在長沙、拉薩、遼陽等地成功展覽,為牡丹花卉會展突破省域,開拓新的會展市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二是引進來,該產品有強大的精神消費的向心力,能夠吸引本土市場以外的消費者持續不斷地前來消費。如河南省登封市境內的少林寺,通過唐代時期少林寺棍僧的傳奇故事的傳播、改革開放初期電影《少林寺》的全國熱映,加上釋永信方丈的市場化運作,使得少林寺具有相當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嵩山風光、古剎傳奇和武術起源」的核心內容賦予了少林寺旅遊消費的強大向心力,吸引著中外遊客不斷前往。[2]三是上述兩種情況的交叉組合。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出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或單一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實力。如迪斯尼樂園的外市場開拓,除了在美國本土建立迪斯尼樂園外,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吸引更多的遊客,迪斯尼相繼在巴黎、東京、香港和上海建立了主題公園。
通過上述三種情況可以看出,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無疑能夠體現在其文化產品的市場擴張能力上。只有文化產品具有了較強的市場擴張能力,在市場中不斷地創新發展,形成較強的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才能滿足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己鮮活的個性,取得長足的發展。
2.3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是指文化產業內部通過組織的合理化,促進有效競爭而有效地配置資源,從而不斷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能力。從整個文化產業鏈來講,這涉及到文化管理單位行政的布局。因為文化產業具有事業的屬性,對社會的精神建設有較大的影響。報紙、廣播、電影等媒介產品需要一定形式的監管。但這些媒介行政管理單位的重復設立和多頭管理則會大大增加行政成本,從而相對減弱了文化產業的贏利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化產業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組織布局應該合理,減少流通環節和資源浪費,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即以越來越少的投入——較少的人力、較少的設備、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場地——獲取越來越多產出,同時也越來越接近消費者,提供他們需要的文化產品。
從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角度而言,文化產業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則必須具備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從傳媒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對成本的控制,我們可以看出對成本的嚴格控制是新聞集團成功的因素之一。對於新聞集團和默多克來說,成本預算是管理其全世界百家企業的最好手段,新聞集團正是通過這些匯總起來的各方面的數據來監控成本,管理資金,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從而使新聞集團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在國內市場,2008年《信息周刊》「中國商業科技100強」調查的結果也顯示:這些企業在商業科技上的創新更加謹慎,控制風險和成本成為首要目標。
為此,只有文化企業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現,才能體現出整個文化產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體現出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2.4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文化產業與社會、人文、生態環境、資源等相協調,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文化產業並不是一個自我維持、獨立運轉的封閉系統,它要不斷獲得信息、智能、技術、資金、自然資源等的支持,避免過多地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如某些地區為了獲取短期效益,對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掠奪性開發,造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巨大破壞),通過智能資源等的不斷投入與優化整合,推動文化產業實現擴大再生產。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即相對於外部的文化資源爭奪而言和相對於內部的文化資源的過度開發而言。
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根據本國或本省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不斷瀝青文化產業結構中重復、冗餘的部門和實體,構建部門精練、流程合理、反應迅速的產業結構。二是對文化產業方面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適度開發和使用,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三是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用及長遠規劃,尤其對高等院校文化產業人才方面的資金投入以及課程體系、實踐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從當前國內機構和學者對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的研究來看,各指標體系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指標還沒有列出具體的統計指標,來衡量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3]這說明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可持續能力建設只是按照200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的《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的要旨來進行操作的,大多停留在理論建設層面。即使涉及到了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但具體通過數據來反映指標體系的例證還沒有發現。但無論如何,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小無疑是反映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
結 語
根據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表現,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對策來增強我國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調整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健全法律法規來夯實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的整體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四個方面來提升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1、通過整體創新、精品帶動和科技創新來提升整體創新能力,開創文化產業新局面;2、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規模化經營,確立文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加強文化產品營銷戰略入手來完善市場開拓能力,拓展文化市場空間;3、通過打造文化產業鏈,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完善企業內部制度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4、從實施品牌帶動和注重人才儲備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來挖掘可持續發展能力。◆

❾ 中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

中國的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同時這也是一塊處女地!現如今,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是政客們的迫不及待的共識(如同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儒家學說時的時代背景)。也是中國解決社會問題,中興的軟實力之關鍵!

❿ 文化產業幾大優勢

首先,文化產業將為一大批產業生產附加價值。

盡管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高,產業的發展還處在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發展的階段,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的趨勢只是剛剛出現,但是,很多人已經看到了,我國的文化產業正在與一大批傳統產業迅速融合,這種融合對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提升作用,使其價值迅速增加。例如:我國的服裝設計業正在崛起,將提高傳統服裝業的產品檔次和知名度,為傳統服裝業產生巨大的附加價值。還有廣告業,旅遊業等等,文化更是其生命力所在。最近,傳統產業與「新經濟」網路業的迅速結合,為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開辟了更為廣闊的領域。

近年來,我國耐用家用電子消費品的價格競爭愈演愈列,「做減法」似乎成了獲得生存優勢的唯一法寶。實際上,如何我們真正仔細地考慮一下消費者的需求,考慮一下現代人對於生活的追求與感受,我們是完全可以以人文設計與技術創新來獲得競爭優勢的,在這方面實際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代表東方文化的文化符號對於我國這樣的「後發現代化」國家的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的作用,正在日益地顯現。

其次,文化產業將轉換一些產業的價值主體。

根據我們的研究,知識經濟的發展使「高科技」產業越來越無法獨立發展,而是成為「高科技」和「高文化」聯姻的產業。文化產業在越來越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內容」,而高科技產業則成為這些文化產業的「載體」。顯然,在這個發展趨勢中,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價值主體。比如,美國的行業劃分標准已將信息產業的定義從「信息載體」(硬體生產)改為「信息內容」,如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信息娛樂產品,這一改就將信息業變為文化產業了。

近年來,我國通訊產業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爭論,關於「初裝費」,「話費」等等話題引起了大量討論。電訊業收費過高顯然已經成為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瓶頸。實際上,這里涉及到對通訊業價值主體的認識問題。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通訊產業的利潤區域隨著帶寬的迅速增加將日益轉向「增殖服務」,也就是信息文化內容服務。歐洲人已經提出了「信息社會第二發展階段」的觀點,認為在這個發展階段上,將出現「內容革命」,信息文化內容的提供將決定經營傳媒手段的公司的生死。我國的通訊業如果不注意這個發展趨勢,將在加入WTO,面臨國際競爭局面時,失去最佳發展機遇。

沒有人會認為建造一個百貨商場應該通過收門票來回收資金,那麼為什麼有人卻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通過收取「話費」和「網費」來回收通訊產業投資呢?

最後,創造新型的文化產業的「業態」,在對傳統產業重組後將形成一些新型文化產業門類和就業機會。

我國的文化產業還很弱小,產業的整體「轉型」還進行之中,但是,實際上,各種新興的文化產業門類已經產生

,為我們這個處在轉型中的社會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具體表現為在實現了高技術和高文化聯姻之後,自身向「文化服務業」轉化,並以文化服務業的形式向所有其它行業滲透。如信息娛樂業,提供個性化娛樂服務;如網路服務業,提供個人資訊服務、如教育服務業,提供教育及培訓服務;如咨詢服務業,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商務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等等;

根據上述分析,當代文化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是逐步深入,直至起到全面支配的作用。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完全應該重新認識。

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的特徵

文化產業的巨大影響集中表現在國際文化產業組織的發展上。根據我們的研究,國際文化產業組織的發展已經表現出了一些全新的特徵,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

1.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已經建立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無成本復制和傳播、個性化與互動式服務、多媒體界面、虛擬現實、生活性的滲入,等等;

2.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具有「規模經濟」特徵。大型國際化跨國文化傳媒巨頭,在文化產品的製作上實行大投入,並且通過國際化銷售網路,實現高產出和高利潤;

3.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具有「范圍經
濟」特徵。大型國際化文化傳媒巨頭實行跨行業多方面經營,跨行業和超競爭的組合,以便實現范圍經濟利潤,等等;

4.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具有「網路經濟」特徵。大型國際化文化傳媒巨頭藉助於網路經濟和現代資本市場的金融杠桿,實現低成本的擴張與快速度的整合,對傳統文化產業的全面改造。(比如,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的合並)

現代國際文化產業組織的網路經濟特徵特別值得我們注意。有人將網路經濟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注意力經濟階段,內容經濟階段,電子商務階段。這大致可以看作:吸引投資、整合資源、形成市場三個階段。經過這三個階段,整個經濟轉型的過程就完成了,網路經濟(新經濟)藉助風險資本市場這個現代金融杠桿,跨越了以往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里,文化產業迅速浮出水面,走在了最前列。

在從前市場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曾經利用國家行政權力的杠桿作用,來完成對整個經濟的轉型。這表現在國家信用膨脹,對外發動戰爭,利用戰爭物資的大宗定貨,滋養大型資本主義企業,徹底消滅手工業行會。「新經濟」的轉型利用的是資本市場以及形成的金融工具,在短暫的時間里迅速地完成轉變,其基本特徵是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我國發展文化產業有哪些比較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