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洪都大槐樹是關於什麼的文化游

洪都大槐樹是關於什麼的文化游

發布時間:2023-01-22 09:22:19

⑴ 洪洞大槐樹的歷史

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山西大槐樹,位於中國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的一處移民基地。
詳見:http://ke..com/view/17012.htm#1

⑵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洪洞大槐樹景點介紹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飢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後,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搜集整理,公諸於牆,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主要景點

根雕大門

「根雕大門」是尋根祭祖園的正門,為槐根造型,東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滄桑、偉岸厚重、支根入土、虯勁有力,寓意大槐樹後裔同門、同根、同祖、同心。象徵大槐樹兒女舍小家,取大義,紮根神州大地,為國家繁榮、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艱辛勞作和奮斗拼搏。詮釋的是移民後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樹兒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區的標志性景觀,這個大大的隸體「根」字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老先生題寫。字體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隱含象形,寓意深邃。飽含著濃濃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鄉之意。道盡了凝結於歸鄉遊子胸懷間那種復雜的故園家國之感。

碑亭(古大槐樹處)

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寬二尺四寸有餘,碑冠在盤龍細雕之中篆書「紀念」二字,碑陽鐫刻「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字,這五個字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刷子刷出來的。據說遺址的修建者之一劉子林一個好友非常窮,當時沒有錢捐資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寫字,也沒有留下姓名,雖然沒有捐資,但是字寫的非常好,就被採用了。

二、三代大槐樹

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樹,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由二代大槐樹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樹也有近百年的歷史,當年移民告別故土時,無不把大槐樹當作家鄉的象徵,遷入新地後,紛紛在庭院種植槐樹,並懸掛一個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託對故土的思戀。

千年槐根

根據考古人員鑒定,此根大約生長在宋元時期,距今約1000年左右,遠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盤枝錯節,形象奇特,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是一棵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

移民浮雕圖

三組浮雕以大槐樹為背景,自左至右為:移民國策、移民惜別、移民遷徙。中間有文字隔開,以文釋畫,文畫互彰。具體講述了大槐樹移民的起因、槐鄉人們別離鄉土、遷徙途中的情景。

移民情景雕塑

通過朝堂決議、大槐樹下、講不完的故事三組移民情景雕塑向我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下的移民歷史。第一組雕塑是朱元璋聽取朝中大臣的奏議,下令開始遷民的場景,我們叫它朝堂決議。這第二組雕塑就是講述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話依依惜別之情。第三組講不完的故事可以看到當年外遷時的那位青年壯丁已經變成了老人,還在給他的子孫後代講述著遷民的故事。

祭祖堂

內景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設計與施工,建築風格為仿明代建築,為整個祭祖園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闊112米,進深55米,總佔地面積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銅鼎香爐,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僅體現傳統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題,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望鄉閣

望鄉閣位於祭祖堂東側,是專門用來接待遠方歸客的地方,裡面環境清幽,布局樸素,大家可以在這里品一品家鄉水,看一看有關大槐樹移民的書籍。整個茶室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因為前面我們看到的老茶室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回鄉遊子的需求了,所以我們開辟了這個茶室,它的作用、意義和原來的茶室都是一樣的。一杯清茶,一瓢清水接待不遠千里前來尋根祭祖的移民後裔,以此來表達老家人對各地移民後裔的一片親情。以茶待客是一種尊貴的禮儀,具有深遠的文化內涵,用家鄉的水、家鄉的茶接待老鄉更有非凡的意義。

獻殿

獻殿是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員的主要活動場所,位於祭祖活動區中軸線位置上,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層重檐,廊圍四邊,是仿明代全木結構建築,十字歇山屋頂與仿明戲台連為一體,其高度,跨度乃三晉之首,其華麗壯觀為全國罕見。

溯源閣

溯源閣位於祭祖堂西側,與望鄉閣對稱而建,是大槐樹主體建築「一堂兩閣」之西閣,建築造型為仿古四角攢尖頂三檐雙層建築,上層有爬廊與祭祖堂相連。溯源閣取義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實,感念先祖功德。而溯源閣整體布局也凸顯了溯源移民歷史,展示老家文化這一主題。

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主要由中華民族的姓氏來源、發展演變,11969個姓氏,姓氏郡望、堂號、堂聯、家訓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您將在這里欣賞到一場中華姓氏文化的盛宴。

移民實證展覽館

這里有移民情景泥塑群雕,這里有移民先祖生活用品、這里有許多珍貴的移民譜牒,在這里展出的每一件實物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都是對移民歷史最真實的見證和最珍貴的佐證。

廣濟寺

洪洞縣廣濟寺為唐貞觀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內永安里,金承安年間遷徙賈村汾河畔。當年廣濟寺寺院宏大,僧眾濟濟,香火旺盛。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法堂、藏經樓、伽藍殿、祖師堂、禪堂、方丈、鍾鼓樓。還有齋堂、客堂、寢堂、茶座、延壽堂等。山門左側有一棵蔭蔽數畝的大槐樹,這就是明初遷民之時,辦理公差事務,人們不能忘懷的古大槐樹。

槐木化石

槐木化石是從洪洞西山煤礦挖出來的,據專家考證已有上億年的歷史。上面的許多地方已經炭化,這就形象地說明洪洞早在億年前就有了槐樹的身影,所以被稱為「槐鄉大地」是當之無愧、名不虛傳的。

石經幢

石經幢是祭祖園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現存明代遷民的唯一歷史見證。經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種,創始於唐,由多塊石刻堆建成柱狀,柱上有盤蓋,柱身刻陀羅尼經文及佛像。由廣濟寺大法師惠璉於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還要早200多年,是廣濟寺的唯一遺物,也是典型的經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層十五級,高9.4米,雕刻藝術古樸深厚,書法剛勁流暢,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藝術的`珍品。

過廳

這座過廳為五間三開一啟的過廳。門廈琉璃蓋頂,吻獸齊全,正中檐下書寫七絕二首。第一首意為:所有移民後裔都是楊侯國人「洪洞人」,這並不是沒有根據,眾多的私家碑記、譜牒都有記載。第二首意為:北京、河南、山東以及安徽滁和一帶的移民後裔都是同根、同源,請不要擔心互相誤認,關於小腳趾為兩瓣的古老傳說就是我們相認的憑據。

洪崖古洞

洪崖古洞建在這里與洪洞可是大有淵源的,因為洪洞這個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與城北「古洞」。「洪崖塹壁」與「古洞連雲」這八個大字是由著名書法家董壽平書寫的。「洪崖古洞」佔地面積800平方米,南北長40米,東西寬20米,崖高16米,洞高4米,寬2.5米,洞內蜿蜒曲折。

魁星樓

民俗村最南面那個塔式造型的建築就是魁星樓。據《漢書》記載:魁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主宰文運。魁星樓是古代村莊里供奉魁星的聖地,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以祈求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所謂「魁星點狀元」,就是如此。魁星樓的旁邊還設有北斗七星,而北斗前四星稱為「璇璣」,也叫魁,又因為四顆星排列如「斗」字,也稱「斗魁」。

同源渠

同源渠,顧名思義,移民後裔有著共同的源頭。移民後裔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融匯於整個華夏民族,但他們的源頭只有一個,就是洪洞大槐樹。只要是大槐樹的後裔就能在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蹤跡,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思源潭

水流千里總有源頭,人處四海難忘故土。移民先祖當年從這里開拔外遷,開疆拓土,但從沒有一刻忘記過對故土的思念。幾百年後,移民後裔也絕不會因時間的遙遠而淡忘對自己源頭的眷戀。在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撣塵凈手,以虔誠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一代大槐樹(仿)

新塑大槐樹根據古大槐樹的記載所建,重現了當年大槐樹的風采。據記載當時的大槐樹身圍 「七庹零一媳婦」,也就是說,要七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連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點五尺,故這棵新塑大槐樹身圍近40尺,直徑13尺。

牌坊

這座牌坊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它的正額與背額分別鐫刻著「譽延嘉樹」、「蔭庇群生」。「譽延嘉樹」說的是隨著大槐樹後裔的輾轉遷移,大槐樹在海內外也享有盛譽;「蔭庇群生」說的是大槐樹的神靈世世代代庇護著移民後裔,庇護著大槐樹下的芸芸眾生,辛亥革命時期槐鄉大地就因大槐樹而免去了一場大的浩劫。

茶樓

茶樓採用的是全木質框架結構,總高11米,南北長23.65米,東西寬13米。一層是洪洞特色的農家純綠色無公害產品,二層是仿明式的茶館。茶樓不僅僅是一座民間的傳統建築,更是中華文化中以茶待客的老習俗在洪洞的直觀體現,可以讓您最真切地感受老家人的熱情,並了解老家的質朴民風。

茶室

茶室,建於民國三年,專供遊客歇腳休息、品茶聊天的場所。面寬10.45米,進深4.77米,面積不大,脊高一般,形貌與民居無異,意義卻不一般,它是為接待遠方歸來的遊子而特意興建,匾額與楹聯所表述的也正是這種老家與歸客之間的親情。

三座橋

西橋取名蓮馨橋,有兩層寓意。其一洪洞自古就有蓮花城的美譽,當時縣城高而四周低,人們蓄水植蓮。到夏天蓮花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洪洞城,真乃「水包座子蓮花城」。其二「蓮馨」諧音「心連心」,喻指老家人與移民後裔永遠心連心。

中橋取名槐香橋,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這里是槐樹的故鄉,到處充斥著槐花的香氣。二是槐香的諧音是懷念的懷,故鄉的鄉,意思是大槐樹的後裔永遠懷念自己的故鄉。

東橋取名鸛鳴橋,是借鸛鳥的鳴叫抒發遊子的思鄉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首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民謠里的老鸛指的是一種體型像鶴的水鳥,但脖子和身子比鶴短。以前在汾河邊常看見它們大片的覓食,在大槐樹上築有巨大的窩[2]。

;

⑶ 洪洞大槐樹:被稱為「根祖」的大槐樹,到底有多大

鄉愁這一種濃厚的家國情懷深深地聯結著所有中華兒童,是連接遊子和祖國的精神紐帶。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洪洞大的刺槐樹,自古以來就被傳為一種家國情懷的紐帶,擔負著九州下遊子的一天。

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這里的千年槐根,大槐樹也不斷的繁衍生息,至少有1000多年的歷史。 幾百年前,它的高度達到6.2米,皿枝交錯旋轉千腸,是炎黃子孫心中的尋根祭祖之地,。

第一代刺槐是相關史料中記載的古大刺槐的資料,為葉落歸根培蘊厚,根祖文化流傳久。 它的身體周圍有“七廂零一媳婦”。 ,一廂五尺。 按男女身高尺寸計算,這個新的大刺槐身體周圍近40尺,直徑13尺,.

當時的移民告別家鄉的時候,借用古老的刺槐樹來表達自己的鄉愁。 除非那棵刺槐樹倒下,否則故鄉的情似乎永遠存在。

根據史料,將士一逼民旅行,民就抓住院子里的大刺槐樹不放。 無情的官兵們用刀劍砍下了那根刺槐的樹枝,把移民從大刺槐上砍下來,但移民們卻死在手上只留下刺槐的樹枝。 到達新的移民地後,在宋元時期已存在了。

移民們特意把埋在自己的新移民花園里,精心培育灌溉,用奇特的造型令人浮想聯翩,罕見至極。表達家鄉的感情。

直到現在,重新打磨出來的新塑大槐樹隨著改革時代的浪潮,依靠洪洞大刺槐樹的尋找祖先活動似乎空前活躍。 四海華夏的子孫紛紛作出積極反應,回憶自己家鄉的鄉愁之情,七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連手才能合抱。

因此,洪洞的縣委政府在頗有當年第一代槐樹的風采了,順應時代潮流,配合大家尋找祖先的心情,特意開展了的活動,1994年首次舉辦了洪洞大槐樹的尋祖節之後,這根槐枝就被移民們傾注了所有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洪洞的以大刺槐樹為主題的節日在增加,是將這根被砍下的古槐樹的樹枝。

待它長成新的大槐樹。 “數百年來,在相思樹樹上培育的華夏子孫遍布世界各地,安慰了一代又一代離開故鄉的遊子的內心深處。

現在,只要從海外遠道而來的衍生了尋根祭祖的節日,洪洞大的刺槐樹還聳立著,這樣的國家感情就永遠不會消失。 那個 '古槐的後裔姓氏表'上海外遊子回鄉祭祖祈福逐漸形成了一種潮流。是自古以來就與世隔絕的脈脈深厚的愛情,是中華民族站在世界東方的文化支持,積極響應大家的號召。

⑷ 洪洞大槐樹在什麼地方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么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會有這樣一段回憶,那就是問祖輩、亦或者是爺奶,:“我們老家在哪裡?”祖輩老人們,往往是一臉鄭重的回答,:“娃,記住,你的根是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從那裡遷移過來的。”那麼,為何很多人的根在那呢?看完懂了。

除了根雕大門,那就是碑亭景點了,它是第一代遺址上建造的,其碑的高度約有一丈零五,寬度大概有2尺4餘寸,其中刻有“古大槐樹”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二三代大槐樹到如今也有400年的樹齡了,據說,當時移民在告別故土的過程,紛紛都將大槐樹當作了“老家”、“根”的象徵。

在搬離家鄉之後,為了思念家鄉,移民在異地紛紛種植大槐樹,並且會在樹上掛一個吉祥物來祈禱平安以及對故土的思念。朋友們,講到這里,關於大槐樹移民,您是否有所了解呢,那麼,你的祖先又是否是從大槐樹那邊遷移過來的呢,歡迎互動留言。

⑸ 被稱為「根祖」的洪洞大槐樹,究竟有多大呢



圍繞洪洞大槐樹為主題的節日活動越來越多,洪洞大槐樹的歷史價值也在與日俱增……

"柳往槐來,到此應生離國感;水源木本,於今猶動故鄉思。"幾百年來,大槐樹所養育和的華夏子孫遍布世界各地,它慰藉了一代又一代的離鄉遊子內心深深的思鄉之情。

如今,從海外萬里迢迢跑來尋根祭祖的槐鄉後裔源源不斷,只要洪洞大槐樹仍然屹立,這種家國情懷就永遠不會斷。那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上整整的450個姓氏,是從古至今都割捨不斷的脈脈深情,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文化支撐,是一抹思古懷今的歷史烙印……

⑹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1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各們都聽過或是聽說過這首歌謠么?這首歌謠是中華民族尋根情節的濃縮。在這個既沒有美景也沒有宏偉建築的地方,每天遊客不絕,干什麼呢?僅僅為的是一睹大槐樹的遺跡,為的是追尋一下自己祖先是否從這里出發.現在我們也去追尋一下我們的祖先:

大槐樹旅遊區位於洪洞縣城古槐北路公園街,西臨大運高速公路,東依南同蒲鐵路和霍侯一級公路,南距臨汾市30公里,北距太原市246公里,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綠地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洪洞大槐樹移民以范圍最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被稱為「世界移民之最」,其對研究中國移民史、家譜、族譜、根祖文化乃至華夏文明史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多少年來,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成為億萬古槐後裔尋根祭祖、探本溯源的聖地。 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時間內,明朝政府在大槐樹下廣濟寺院設局駐員,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先後18次大規模移民於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市。這對於當時醫治戰爭創傷,鞏固明政府統治地位,恢復戰後經濟及促進民族融合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歷經600多年的滄桑歲月,古槐後裔繁衍生息,現已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也就成為海內外流傳千古的民謠和槐鄉後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樹也因此名揚四海。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2

近年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人喬石、李鐵映、肖揚、宋平、萬國權、谷牧、張震、姜春雲、布赫、孫孚凌、陳錦華等以及張玉鳳、陳大洛、賈平凹、李訥、孟偉哉、黃宗英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曾親臨參觀視察,並揮毫潑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少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港、澳、台的古槐後裔也前來尋根;還有美國、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外國遊客前來觀光。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外出旅遊觀光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槐樹景區認祖歸宗、探本溯源已成為古槐後裔的親情網路。為順應潮流,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從1991年起每年的公歷4月1日至10日,洪洞縣政府都要在次舉行大型的尋根祭祖節和物資文化交流大會,到現在已成功舉辦了12屆。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活動,使大槐樹景區在全國旅遊景區中佔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1997年洪洞縣委、縣政府又出台了古槐遷民遺址的開發方案,決定在現古槐遷民遺址的基礎上,向西、向北擴建一座佔地20萬平方米的尋根祭祖園。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大槐樹景區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96年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省旅遊局評為「旅遊景區(點)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被省旅遊協會評為「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遊景區」;同年12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省級文明景區(點)」;2000年檔案管理達省一級機關檔案管理標准;同年被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游」的中心;2001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3

大家好!

我叫齊晗羽,叫我「齊導」就好了。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臨汾大槐樹景區」,希望我們度過愉快的一天。

大槐樹景區面積很大,它是仿古式的,裡面有「百家姓院」、「趙家大院」、「大槐樹後代」、「祭拜堂」等大型活動場所。其中「趙家大院」是仿照「喬家大院」而建,裡面有小吃,游樂場,服裝店等,是青少年的最愛。

看!正前方,就是「大槐樹景區」的大門,大家看到那盤旋在大門上方的屈曲粗壯的大槐樹了嗎?它是用優質木材進行加工、 雕刻 而成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進去看看吧!

首先,大家看到的一個巨大的花環,上面刻著一個大大的「根」字,它表示大槐樹就是華夏成千上萬兒女共同的根,有這樣一句話說道:「要問我家在何處,臨汾洪洞大槐樹。」所以,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千里迢迢來這里尋根問祖。

讓我們沿著通道一直往前走,眼前的是一個仿古式的大鍾樓,裡面有一些水果模型和人物雕塑,咱們一會進去以後可以參觀一下。注意不要損壞公物,不要扔下垃圾。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十五分鍾以後在這兒集合。

來!大家順著北邊這條通道一直走,就來到了大槐樹的下面。瞧!這棵大槐樹高聳入雲,飽經滄桑,它在這兒紮根生長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那魚鱗般古老的樹皮就是它歷經風霜的見證。

接下來,大家繼續跟著我走,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趙家大院」門前。「趙家大院」裡面的內容可豐富了!有風味各異的美食,有琳琅滿目的時裝……甚至還有很刺激的小型游樂場!好啦,大家現在就可以帶領小朋友們盡情地去玩一玩了!

今天的大槐樹一日游就要結束了,很高興為大家介紹景區的風光,共同見證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如果我們有緣,下次再見!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4

(景點概況)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曾經匯聚了明初上百方人的移民洪流。說到槐樹,也就是國槐,在我國北方隨處可見,但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一提起槐樹,許多人想到的是「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什麼呢?因為大槐樹目賭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移民壯舉,600多年來一直被千百萬移民後裔作為「老家」的標志。

為了滿足移民後奇尋根祭祖的願望,早在1914年,洪洞縣民間就自發捐款據捐物,在古大槐樹處修建了遺址公園。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在的古大槐樹處,已經成為集移民古跡、祭祖活動、民俗游覽為一體的尋根祭祖聖地。

(「根」字影壁)這個八字影壁上面,雕刻的是民間的吉祥圖案,中國有句老話叫「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不論走到哪裡、身居何地,都對「老家「有著深深的思念,對家的「根祖」有著情感的眷戀。影壁上這個大大的「根」字,就飽含了槐鄉人民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大槐樹移民後裔的悠悠思鄉之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這個隸體「根」字,不僅筆力雄健,而且隱含象形。「木」偏旁就像一個人昂首甩手走路的樣子,象徵現在的移民後裔紛至沓來,急切回到老家」的情景;「根」字的最後一筆,又像一個人正在邁步行走的腳,象徵明代移民外遷時久久不願落下的沉重步伐。

兩旁的「飲水」、「思原」4個篆體字中,「原」字沒有三點水,是因為在篆體字的結構中,原來的「原」和源頭的「源」沒有區別,同時又寓有回到故鄉、追本溯「原」、不忘祖先之意。

(移民雕塑)這3組移民情景雕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移民的歷史。元未的鎮壓農民起義、明初的「靖難之役」,造成了中原人口的銳減。戰爭過後,致使中原地區水、旱、蝗、疫等災害連年發生,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少人煙」。全國人口由宋朝頂峰時期的近1億下降為元未的5000多萬,其中的逃戶、流民還佔了一半。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

明初的洪洞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有組織、有計劃的最大的一次移民。山西作為重點省份,50多個縣都有移民,主要遷往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涉及今天的18個省、500多個縣市。為了實施移民屯田的基本國策,明朝在山西派了3位國公、10位侯爺、1位伯爵、10位都督和1位指揮,也就是有20多位開國元勛、帶兵將帥先後負責了大移民。

為什麼山西會成為移民重點省呢?因為山西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元未農民起義軍雖然多次進攻山西,但是屢屢敗北,客觀上使得山西避免了長期戰亂。加之山西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達到403.4萬,比河南、河北加起來的378萬還要多。山西又緊靠中原地區,所以就成了主要的移民遷出地。第二組雕塑體現的就是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依依惜別、旁邊那位官員正在辦理遷民手續的 故事 。

(過廳)過廳正中檐下,這首七律詩的上半部分「生生死死說前因,同是楊侯國里人。莫道源淵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大意是說:移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移民的故事,說他原先都出自楊侯國,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依據,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間家譜、碑記和地方誌中,都有翔實的記錄。

詩中的「楊侯國」就指洪洞縣。西周時的洪洞即楊侯國,周康王封他的堂弟就是唐叔虞之子姬杼(zhu)為「楊侯」。遺址就在洪洞縣城東南9公里的范村。范村附近出土過包括國家一級文物「楊侯鼎」在內的東周青銅器。

春秋時,晉國滅楊侯國改置「楊縣」。秦漢以前,古人多以地為姓,楊縣即後來的洪洞縣,這里便成了楊姓最早的發源地。公元617年即隋義寧元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南下霍邑(今霍州市),改楊縣為「洪洞」,以壯軍威,為的是取代隋朝楊廣的統治。

在「古槐逢春」、「蔭庇九州」這兩間屋子裡,我們從槐樹照片、移民後裔的來信中,以感受到他們對老家的那份眷戀之情。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槐鄉後裔的支持,這一片尋根祭祖碑林就是最好的證明。


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導游詞相關 文章 :

★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

★ 關於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導游詞5篇

★ 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導游詞

★ 山西導游詞

★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精選

★ 最新山西導游詞5篇合集大全

★ 介紹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集錦2020

★ 2020年實用版山西導游詞合集

★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 著名山西導游詞5篇最新集錦大全

⑺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範文,歡迎借鑒參考。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一)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各們都聽過或是聽說過這首歌謠么?這首歌謠是中華民族尋根情節的濃縮。在這個既沒有美景也沒有宏偉建築的地方,每天遊客不絕,干什麼呢?僅僅為的是一睹大槐樹的遺跡,為的是追尋一下自己祖先是否從這里出發.現在我們也去追尋一下我們的祖先:

大槐樹旅遊區位於洪洞縣城古槐北路公園街,西臨大運高速公路,東依南同蒲鐵路和霍侯一級公路,南距臨汾市30公里,北距太原市246公里,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綠地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洪洞大槐樹移民以范圍最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被稱為“世界移民之最”,其對研究中國移民史、家譜、族譜、根祖文化乃至華夏文明史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多少年來,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成為億萬古槐後裔尋根祭祖、探本溯源的聖地。 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時間內,明朝政府在大槐樹下廣濟寺院設局駐員,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先後18次大規模移民於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市。這對於當時醫治戰爭創傷,鞏固明政府統治地位,恢復戰後經濟及促進民族融合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歷經600多年的滄桑歲月,古槐後裔繁衍生息,現已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也就成為海內外流傳千古的民謠和槐鄉後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樹也因此名揚四海。

近年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人喬石、李鐵映、肖揚、宋平、萬國權、谷牧、張震、姜春雲、布赫、孫孚凌、陳錦華等以及張玉鳳、陳大洛、賈平凹、李訥、孟偉哉、黃宗英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曾親臨參觀視察,並揮毫潑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少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港、澳、台的古槐後裔也前來尋根;還有美國、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外國遊客前來觀光。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外出旅遊觀光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槐樹景區認祖歸宗、探本溯源已成為古槐後裔的親情網路。為順應潮流,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從1991年起每年的公歷4月1日至10日,洪洞縣政府都要在次舉行大型的尋根祭祖節和物資文化交流大會,到現在已成功舉辦了12屆。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活動,使大槐樹景區在全國旅遊景區中佔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1997年洪洞縣委、縣政府又出台了古槐遷民遺址的開發方案,決定在現古槐遷民遺址的基礎上,向西、向北擴建一座佔地20萬平方米的尋根祭祖園。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大槐樹景區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96年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省旅遊局評為“旅遊景區(點)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被省旅遊協會評為“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遊景區”;同年12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省級文明景區(點)”;2000年檔案管理達省一級機關檔案管理標准;同年被省委、省政府確立為“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游”的中心;2001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二)

大家好!

我叫齊晗羽,叫我“齊導”就好了。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臨汾大槐樹景區”,希望我們度過愉快的一天。

大槐樹景區面積很大,它是仿古式的,裡面有“百家姓院”、“趙家大院”、“大槐樹後代”、“祭拜堂”等大型活動場所。其中“趙家大院”是仿照“喬家大院”而建,裡面有小吃,游樂場,服裝店等,是青少年的最愛。

看!正前方,就是“大槐樹景區”的大門,大家看到那盤旋在大門上方的屈曲粗壯的大槐樹了嗎?它是用優質木材進行加工、雕刻而成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進去看看吧!

首先,大家看到的一個巨大的花環,上面刻著一個大大的“根”字,它表示大槐樹就是華夏成千上萬兒女共同的根,有這樣一句話說道:“要問我家在何處,臨汾洪洞大槐樹。”所以,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千里迢迢來這里尋根問祖。

讓我們沿著通道一直往前走,眼前的是一個仿古式的大鍾樓,裡面有一些水果模型和人物雕塑,咱們一會進去以後可以參觀一下。注意不要損壞公物,不要扔下垃圾。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十五分鍾以後在這兒集合。

來!大家順著北邊這條通道一直走,就來到了大槐樹的下面。瞧!這棵大槐樹高聳入雲,飽經滄桑,它在這兒紮根生長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那魚鱗般古老的樹皮就是它歷經風霜的見證。

接下來,大家繼續跟著我走,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趙家大院”門前。“趙家大院”裡面的內容可豐富了!有風味各異的美食,有琳琅滿目的時裝……甚至還有很刺激的小型游樂場!好啦,大家現在就可以帶領小朋友們盡情地去玩一玩了!

今天的大槐樹一日游就要結束了,很高興為大家介紹景區的風光,共同見證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如果我們有緣,下次再見!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三)

(景點概況)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曾經匯聚了明初上百方人的移民洪流。說到槐樹,也就是國槐,在我國北方隨處可見,但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一提起槐樹,許多人想到的是“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什麼呢?因為大槐樹目賭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移民壯舉,600多年來一直被千百萬移民後裔作為“老家”的標志。

為了滿足移民後奇尋根祭祖的願望,早在1914年,洪洞縣民間就自發捐款據捐物,在古大槐樹處修建了遺址公園。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在的古大槐樹處,已經成為集移民古跡、祭祖活動、民俗游覽為一體的尋根祭祖聖地。

(“根”字影壁)這個八字影壁上面,雕刻的是民間的吉祥圖案,中國有句老話叫“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不論走到哪裡、身居何地,都對“老家“有著深深的思念,對家的“根祖”有著情感的眷戀。影壁上這個大大的“根”字,就飽含了槐鄉人民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大槐樹移民後裔的悠悠思鄉之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這個隸體“根”字,不僅筆力雄健,而且隱含象形。“木”偏旁就像一個人昂首甩手走路的樣子,象徵現在的移民後裔紛至沓來,急切回到老家”的情景;“根”字的最後一筆,又像一個人正在邁步行走的腳,象徵明代移民外遷時久久不願落下的沉重步伐。

兩旁的“飲水”、“思原”4個篆體字中,“原”字沒有三點水,是因為在篆體字的結構中,原來的“原”和源頭的“源”沒有區別,同時又寓有回到故鄉、追本溯“原”、不忘祖先之意。

(移民雕塑)這3組移民情景雕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移民的歷史。元未的鎮壓農民起義、明初的“靖難之役”,造成了中原人口的銳減。戰爭過後,致使中原地區水、旱、蝗、疫等災害連年發生,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少人煙”。全國人口由宋朝頂峰時期的近1億下降為元未的5000多萬,其中的逃戶、流民還佔了一半。

明初的洪洞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有組織、有計劃的最大的一次移民。山西作為重點省份,50多個縣都有移民,主要遷往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涉及今天的18個省、500多個縣市。為了實施移民屯田的基本國策,明朝在山西派了3位國公、10位侯爺、1位伯爵、10位都督和1位指揮,也就是有20多位開國元勛、帶兵將帥先後負責了大移民。

為什麼山西會成為移民重點省呢?因為山西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元未農民起義軍雖然多次進攻山西,但是屢屢敗北,客觀上使得山西避免了長期戰亂。加之山西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達到403.4萬,比河南、河北加起來的378萬還要多。山西又緊靠中原地區,所以就成了主要的移民遷出地。第二組雕塑體現的就是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依依惜別、旁邊那位官員正在辦理遷民手續的故事。

(過廳)過廳正中檐下,這首七律詩的上半部分“生生死死說前因,同是楊侯國里人。莫道源淵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大意是說:移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移民的故事,說他原先都出自楊侯國,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依據,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間家譜、碑記和地方誌中,都有翔實的記錄。

詩中的“楊侯國”就指洪洞縣。西周時的洪洞即楊侯國,周康王封他的堂弟就是唐叔虞之子姬杼(zhu)為“楊侯”。遺址就在洪洞縣城東南9公里的范村。范村附近出土過包括國家一級文物“楊侯鼎”在內的東周青銅器。

春秋時,晉國滅楊侯國改置“楊縣”。秦漢以前,古人多以地為姓,楊縣即後來的洪洞縣,這里便成了楊姓最早的發源地。公元617年即隋義寧元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南下霍邑(今霍州市),改楊縣為“洪洞”,以壯軍威,為的是取代隋朝楊廣的統治。

在“古槐逢春”、“蔭庇九州”這兩間屋子裡,我們從槐樹照片、移民後裔的來信中,以感受到他們對老家的那份眷戀之情。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槐鄉後裔的支持,這一片尋根祭祖碑林就是最好的證明。

(遷民壁畫)相傳首次移民,盡管朝廷給了每個人15畝地、1頭牛、3年不用繳稅收的優惠政策,但人們還是不願離家遷往外地。於是,各地政府就用欺騙手法來強行移民。這一幅壁畫就是根據記載和民間傳說繪制的移民的悲慘情景。您看,畫面上的老百姓都在哭喊,許多移民手摺槐枝作為離別老家的念想。

後來的十幾次移民,官府就不能再欺騙老百姓了,於是就採取了強制手段。請看,畫上的大槐樹旁邊,是官府強迫人們登記、發放川資、辦理憑照即戶口遷移證的“辦公桌”。各地官府還以男丁為主,實行“四口之家遷一,六口之家遷二,八口之家遷三”的強制政策,強迫人們遷往他鄉。

(古大槐樹處)眼前這座“古大槐樹處”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碑亭後邊的茶室、牌坊,是槐鄉父老於1914年修建的。茶室是免費接待遠方尋根的遊子喝茶休息的地方。牌坊背額鐫刻的“蔭庇群生”4字,記載了辛亥革命時,大槐樹讓拱洞人民避免了一場兵禍災難的故事。

許多移民後裔的家譜上,都記載有洪洞大槐樹上的老鸛窩。民間還流傳這樣一首民遙:“問我祖先在何處?出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是因為當年移民外遷時,漸行漸遠,房屋不見了,村莊不見了,最後看見的就是大槐樹和老鸛窩,從那時起,大槐樹、老鸛窩就成為移民記憶中最後的老家標志,成為了老家的代名詞。

第一代古槐已不復存在,後人便以碑代樹,世代水傳大愧樹下的歷史故事。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在古槐遺根的東側又同根滋生出了第2代、第3代槐樹……它們和唐代的石經幢、樹上的老鸛窩,都是移民記憶中的見證,移民後裔心中的豐碑。

其實,大槐樹的後代早已遠播全國、枝繁葉茂。直到今天,冀、魯、豫各省的許多村莊人家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把槐樹看成吉祥樹,種植在庭院里、大門口和大路兩旁。槐樹長大後,凡是老槐樹都被視為“神樹”而供奉。據說,這種習慣就來自當年移民“競折槐枝”、遷到新居全家栽種的做法。600多年後,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子孫後代,已經遍布海內外,正如江澤民同志來到這里說的:“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後裔。”

(祭祖湖源)正是源於選種共同的“老家”認同和”老家”民風的波遷四方,才有了千百萬移民後裔自發地回到洪洞“老家”尋根祭祖。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洪洞槐樹都要舉辦大型祭祖活動,前來尋根祭祖的人絡繹不絕。供奉有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的祭祖堂,便成了移民後裔虔誠進祭的“聖殿”。

祭祖堂正北的獻殿,在古代是祭祀場所,裡面的祭壇和祭祀表演,既可以體驗祭祀文化,也能夠提供祭祖服務。祭祖堂東邊的望鄉閣和西邊的溯源閣,分別是品一品家鄉水、敘一敘老鄉情、選購一些“老家”物品的地方。

各位也可到民俗游覽區體驗一下移民先祖的生活情景,或者到移民實證館,看一看遷民聖旨、府縣官印、移徙執照、洪武通寶和永樂通寶。尤其那些買賣契約、分家文書、家譜、神抵、牌位、碑碣等,彷彿仍在顯示著遷民們對“老家”的深深思念。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四)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飢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移出來,以充實北部邊防的,村裡的家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山西洪洞大槐樹導游詞5篇(五)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飢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移出來,以充實北部邊防的,村裡的家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范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後,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搜集整理,公諸於牆,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閱讀全文

與洪都大槐樹是關於什麼的文化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