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逆文化消費什麼意思

逆文化消費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22 14:35:58

❶ 什麼叫逆文化震驚

回矽谷已經一年多了,經常有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約我吃飯,非常好奇也非常誠懇地詢問我回國的經歷。盡管最近媒體風傳海歸變成海待,在矽谷的中國人圈子裡,闊別多年的祖國,依然象一顆巨大的磁石,吸引力有增無減。中國加入世貿後經濟增長勢頭穩健,海歸的就業市場也頗有好轉,不時聽到朋友在國內找到高薪高職的工作,於是想藉此機會談談我的海歸經歷。
我二零零一年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不顧朋友勸阻,決定回國,加盟麥肯錫大中華區北京公司做企業戰略咨詢顧問。記得剛回國的時候,心裡非常興奮非常激動,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覺得象做夢一樣,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回到了闊別七年的祖國。第一次和同事去嘉里中心旁邊的小王府老北京菜吃飯,特別高興,心想在美國可吃不到這么地道,又這么便宜的中餐。回國的前四個月象蜜月一般,覺得中國處處都好,可不用在美國受第一代移民的辛苦了,心想這輩子不需要回美國去了。沒想到蜜月總有結束的時候,四個月之後,開始懷念美國,同時漸漸發現自己和中國文化之間的差異。記得回國之前,好友曾警告我說,當心回國後有 」Reverse Cultural Shock」 逆向文化震驚, 意思是說我需要重新適應中國的文化。 當時不信,心想我從來是很中國的,在美國這么多年,因為中國情結太深太重,總是有意識地抵觸美國化,保持自己的中國本色,回國後定能和本土派打成一片,難道還需要適應我自己國家的文化不成?結果不幸被好友言中,發現潛移默化中自己已經吸收了美國文化的很多東西,反而對中國文化不習慣了。那麼就來談談我回中國的逆向文化震驚吧。
語言震驚
回國兩月有餘,第一次去相親,對方是媽媽同事鄰居的兒子,北師大畢業,人大的工商管理碩士,在北京一家民營的證券公司工作,比我大一歲,地道的本土派,儀表堂堂,爸媽頗為滿意。記得第一次見面,交談不久,對方冷不丁問我中文裡夾的英文詞 」impressive」 是什麼意思, 我被問愣了。 在美國已經習慣了講中文的時候帶英文詞兒,從沒想到過需要把英文的口頭禪翻成中文。冷不妨被問到,一時半會兒還不知道怎麼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直譯,但聽起來很蹩腳,中文不用這么長的形容詞兒。翻成很好的?好象意思沒有完全表達出來。仔細一問,原來我交談中不自覺帶的很多英文詞兒他並沒有聽懂,只是不好意思問罷了。大學的時候讀圍城,記得錢仲書先生把海歸夾在中文裡的英文詞兒比成「夾在牙縫兒里的肉屑」,當時為錢先生的刻薄叫好,並對海歸的這種行為大不以為然。沒想到十年之後,自己講話也變成了「夾在牙縫兒里的肉屑」。真想對錢先生說,先生冤枉啊,我夾英文詞兒可一點都沒有假洋鬼子炫耀的意思,實在是習慣了,脫口而出,真要一點兒英文都不夾還很費勁呢,因為要在說話前把腦子里現成的英文詞兒現翻成中文(還得找到合適的中文詞兒)。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海歸要想和本土派打成一片,要先克服語言關。
在麥肯錫第一次和中國客戶打交道,同事對我說,注意講中文,客戶不喜歡我們說話帶英文。於是給聯想做項目的時候,講話特別小心,英文一定要翻成中文再講,但一不注意英文詞兒還是脫口而出(比如說strategy, competitive analysis之類的商業用語) 。 好在聯想的客戶很尊重麥肯錫, 也很願意向麥肯錫學習西方的先進管理理念,所以受我影響不知不覺講話也帶上了英文詞兒。想想很對不起錢仲書先生。
生活文化震驚
海歸遇到的語言震驚是很容易發現也是相對來說容易克服的,而海歸和本土派中西文化的差異,則是微妙的,它藏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里,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記得一次和本土派的朋友聊天,談到聰明和智慧的區別,他問我說,你覺得自己是聰明型呢,還是智慧型的?我當時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是既聰明又智慧型的」。朋友驚訝地看了我一眼,說道,你到是一點兒都不謙虛啊。我當時一愣,突然意識到在東方文化里,即使別人誇獎你的時候也應該謙虛地說,「那裡那裡,還差得遠呢」,那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道理?在美國呆久了,習慣了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忘記了謙虛,也忘記了謙讓。西方文化直來直去,覺得自己是十分好,一定要說十分(如果不是說十二分的話)。學會推銷自己是在美國謀生的先提條件。東方文化則比較含蓄,經常拐彎抹角,嘴裡說的不一定是心裡想的。覺得自己是十分好也只會說八分,留著二分讓對方去猜。
在上海做項目的時候交了一個上海男朋友偉,本土派的,其實也算海歸,留日的,但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還東方,所以我們在一起經常碰到中西文化的差異。一個周末我最好的女朋友苗從北京來上海玩,住在我酒店的房間里。苗的朋友遍天下,在上海也有朋友,所以我想周末苗該見她的朋友就見她的,我給苗要了一張房卡,這樣我們倆互不影響,行動自由。跟偉一講,他很生氣,說你怎麼能這么對朋友呢,中國人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然應該陪好朋友玩了。我覺得很委屈,在美國,即使是好朋友,相互之間也是很獨立的,有空約時間見面,如果各有各的事,那麼就各行自便,沒什麼可客氣的。在我看來很自然的事,在偉眼裡是「不講姐們兒義氣」,解釋了半天也解釋不清,本來苗想找她的朋友玩,我想和偉去無錫玩,結果我們兩個人都陪苗去了杭州(杭州我剛剛出差去過),也沒玩好,因為我和偉吵架,三個人都掃興而歸。
企業文化震驚
生活中的文化差異象是浪花,需要海浪的撞擊才會迸發,即使發生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有時會給平靜的生活憑添一些樂趣。而工作中的文化差異,則象是一股旋流,會有一種被它吞沒的感覺。
在麥肯錫北京公司工作,感覺肩上的責任比在美國大,更有挑戰性,比如說給微軟這樣的財富五百強跨國公司或中國電信,聯想這樣的國企民企領頭羊做企業總部發展戰略,但是最大的感覺就是累,幾個月下來身體透支得很厲害。回斯坦福商學院參加我們2001屆MBA的一周年聚會, 和在美國麥肯錫做的同學一聊天,發現同是給麥肯錫打工,我在中國的工作時間是我同學在美國工作時間的兩倍。在中國其它外企工作的校友也有同樣的感覺,在中國工作工作時間加倍長,工作強度加倍大。為什麼呢,我想有兩個原因。其一,經濟差異,中國仍在飛速發展的階段,而美國經濟已相對成熟,好比馬拉松賽跑,如果你想追上比自己早起跑兩個小時的對手,自然會跑得累很多。其二,文化差異。美國文化強調個體的重要性, 強調 indiviality, 個人利益第一, 企業利益第二, 如果問100個美國人, 工作和家庭哪一個更重要? 99個會回答說,這還用問,當然是家庭重要。剩下一個會被大家認為是 workaholic (工作狂)。 晚七點以後和周末是法定的個人時間, 偶而老闆讓加班, 還要很抱歉地地對你說,不好意思讓你加班了,做完趕緊回家吧。而亞洲文化,強調集體的重要性,強調 conformity,企業利益第一,個人利益第二, 個人服從集體, 老闆覺得你的時間都是他的, 加班理所當然。況且中國文化崇尚堅忍,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麥肯錫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做得那麼辛苦,大家卻也習以為常,沒有人因為工作時間長就炒老闆魷魚。習慣了indiviality的我,一下子被捲入conformity的旋流中,在忘我地工作了大半年之後,突然有一種失去自我的莫名的失落。
女海歸的交友震驚
回到矽谷後,碰到和我年紀相仿,想回國的女同胞,問我回國的感受,我第一句話就問,你結婚了沒有?有沒有男朋友?如果回答是沒有,我下一句就是,最好在矽谷找到男朋友再回去,回國找不到男朋友的。為什麼呢,那就談談我回國的交友震驚吧。
在美國洋插隊了七年,回國的時候已是年近三十的大齡女青年,我的婚姻問題成了我父母最大的心病。在美國的時候心想,中國有十三億人,男同胞應該有6.5億吧,市場足夠大了,自己條件又不錯,找個老公總不成問題吧。殊不知自己大錯特錯也。回國半年多,居然一個約會都沒有(相親不算)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想想在美國七年,什麼時候擔心沒有男孩子約我呢?如果我想約會的話,去一次矽谷中國工程師協會組織的舞會,或是郊遊,自然能認識好幾個單身男士,約會不成問題。矽谷男女比例失調,女孩子是大熊貓,不愁沒人追的。沒想到回國之後突然之間門庭冷落,空守深閨了。海歸的舞會,郊遊,或是派對也去了,認識的人也不少啊,可好象從來沒人主動給我打電話,偶而有男士約我出去,還以為對方喜歡我,交往一陣子後發現對方已婚,甚至孩子都有了,想在婚外找紅顏知己,我可不想做第三著 - 第一著還沒著落呢, 哪有時間去做第三著? 想想不對,用麥肯錫的2X2市場吸引力, 企業競爭力矩陣一分析,突然發現自己在交友市場上吸引力是零,自身競爭力也是零,處在要被麥肯錫建議退出市場的原點上。為什麼呢,先談目標市場吸引力,我的目標市場是海歸男士,覺得大家背景相同,都是洋插隊回城的,應該有很多共同語言吧。沒想到海歸男士不想找海歸女士,自己掙錢已經足夠多了,何必再找個女強人呢,還是找一個本土派的賢妻良母比較好。那麼擴大目標市場,轉向本土派吧,可惜自己在美國兩個名牌大學拿了兩個碩士學位,年薪十萬美金,足以讓本土派男士望而卻步。我曾試過在新浪網上交友,email 告訴對方自己的學歷和經歷之後, 對方只回了四個字,高山仰止。 大學的時候就在雜志上讀到過女碩士女博士找對象是高射炮,找不到目標。現在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市場吸引力是沒了,再看看自己的競爭力,既不年輕,也不是特別漂亮的那種,可能也不夠溫柔,在美國習慣了獨立,一切事情都自己做主,從不依靠任何人,東方女性的順從謙讓都忘到腦後了。和本土派年輕漂亮溫柔賢惠的女孩子比起來,似乎也沒有競爭力。怎麼辦呢,難道真按麥肯錫的矩陣理論,退出市場不成?可總不能一輩子孤家寡人啊。
正在交友無望之際,偶然在上海做項目訪談時認識了偉。偉比我高一屆,88級的,大學畢業後趕上出國潮,東渡日本留學五年,回國後在一家日本公司做銷售。我在上海給一家跨國公司做中國市場的戰略咨詢,在做市場訪談的時候碰巧認識的。因為工作關系請偉吃中飯,聊得很投緣,所以約好周末一起出去玩。在上海出差幾個月了,還從沒在上海好好玩過,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周日晚上從北京飛到上海,周五晚上又急急忙忙飛回北京。這回決定在上海過周末,反正公司報銷五星級酒店房費。周日偉帶我逛上海,在豫園品茶、吃南翔小籠包,在外灘坐渡船,登上東方明珠塔最高層看外灘的夜景。上海的夜景很美,可以和舊金山相媲美,但比舊金山更有情調,因為上海夏夜的風是溫暖柔和的,象是戀人的手,不象舊金山的海風,即使是夏天也吹得你透心兒涼。和偉在一起的日子時間過得很快也很開心,是我回國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光。曾有想過在上海找個外企的工作,紮根中國,就把美國放棄了吧,這也是父母的心願。但不知為什麼,心裡總有一種失落落的感覺,象是有個添不滿的黑洞。其實我自己知道是為什麼。二十歲到三十歲這人生成長中最關鍵的十年,我有七年是在美國度過。盡管自己一直在抵觸美國文化,但潛移默化中美國的文化,美國的價值觀已經成了我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美國的一半,成了我和偉之間最大的障礙。我們倆之間總是會碰到中西方文化的沖突,我知道偉永遠不能夠理解我的另一半,那個我生長在地球的另一端。三十歲的我,發現僅有愛情是不夠的,我需要找到一個 soul mate, 一個真正能了解我的全部, 分享我的全部的知己。我想了很久,覺得我和偉是不會有長久的幸福的,激情褪色之後,我們倆之間的差異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現出來。偉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一直不願讓我為他放棄美國。回國前朋友都勸我留在美國,這回父母姐姐倒是都勸我留在中國(因為當時美國經濟太糟) ,但內心深處的我,知道自己如果不回美國的話一輩子都會後悔的。所以我鼓起最後一點勇氣,在二零零二年那個寒冷的冬天和偉告別,在矽谷經濟一片蕭條,公司裁員風聲鶴唳的時候,孑然一身回到了矽谷。

❷ 文化消費的定義等(一小時內有好答案追加20分)

內容提要:

市場總是「是什麼」與「正成為什麼」變動中的統一體。因而研究市場有兩個基本角度,一是研究有明確需求的「是什麼」;二是研究潛在需求正在凸現和明晰的「正成為什麼」。本文主要取後一角度。首先藉助幾個新概念:「他擇品」、「非顧客」、「體驗經濟」、「發展極與地理二元結構」來觀察市場;然後尋找大有發展潛力的富礦,著重討論如何開發「夜間市場」、「假日市場」、「主題體驗市場」和「縣域市場」,以及它們的各個分支;最後研究開發市場的「四步運作框架」。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是市場。據心理學家統計,人們有意識的明確需求大約占需求總量的30%,還有70%是朦朧的、潛在的需求。那麼,市場從來不是凝固的,它總是「是什麼」與「正成為什麼」變動中的統一體。因而,研究市場也就有兩個基本角度,一是研究有明確需求的「是什麼」;二是研究潛在需求正在凸現和明晰,發展潛力巨大的「正成為什麼」。本文主要取後一角度,研究如何開發四川的文化消費市場。

一、觀察市場新工具

科學觀察需要工具,本文尤其藉助幾個新概念。

他擇品

W.錢·金和勒妮·莫博涅把「他擇」與「替代」相區別。他們說,形式不同但功能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互為替代品,比如,報紙與電視。他擇品比替代品范圍更廣,指功能與形式都不同,而消費目的卻大致相同的產品和服務。比如,電影院和酒吧,它們形式不同,功能也不同,但消費者走進影院或酒吧卻常常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出門散散心。這兩者不互為替代品,卻互為他擇品。人們作決定時,無意間總會比較幾種他擇品:我需要放鬆幾小時,是去看電影、進酒吧、還是逛街呢?……兩人敦促企業關注消費者如何在他擇品之間作取捨,重視到他擇產業開拓市場。①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自籌資金上千萬在博物館旁修建了民俗休閑街「錦里」。佔地面積16畝,在川西傳統民居建築的烘托下,再現獨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民間傳統工藝、成都名小吃等等。它們與武侯祠的三國文化,形式不同,功能也不同,但吸引遊客的目的卻相同:蜀文化游!武侯祠與錦里,不互為替代品,卻互為他擇品。因而,錦里不會奪走武侯祠的遊客,反而是武侯祠的遊客容易拐個彎再游錦里,反之亦然。換句話說,武侯祠博物館通過搶奪他擇產業(民俗文化)的空間,大大擴展了自己的市場。

非顧客

這個概念早就提出,但金和莫博涅給予了詳細的論述。他們認為企業「不應只把視線集中在顧客身上,還需要關注非顧客」;「不應著眼於顧客的差別,而應基於顧客強烈關注的共同點來建立自己的業務。這使企業能夠超越現有需求,開啟以往並不存在的新的大眾顧客群。」他們尤其強調:「要把非顧客放在顧客前面,把共同點放在差異點前面,把合並細分市場放在追求多層次細分市場前面」②

1995年,成都報業市場的主體是黨報《四川日報》和承擔黨報任務的機關報晚報《成都晚報》,發行基本在公費市場,讀者主要是幹部與知識分子。1995年《華西都市報》創刊,它不是去爭奪黨報與晚報已有的幹部與知識分子受眾,而是著眼於它們的非受眾——廣大市民。提出「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並作出一系列改革。隨後又有《成都商報》等等的興起,均全力開發市民自費讀報市場,一時成都市民報風生水起,全國矚目。

體驗經濟

1998年,美國學者約瑟夫·派因與詹姆斯·吉爾摩提出,1990年代,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它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後的第四個經濟發展階段。體驗經濟要滿足人的「體驗需求」,它的核心是消費與生產的合一,以消費者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在消費過程中產生「愉悅」、「難忘」等等體驗。更早些,1970年代,美國斯坦福研究所提出,人們的基本生活條件滿足之後,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根本性的調整。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問了一個問題:現在盛行服務業,服務業之後還搞什麼?他得出結論:「體驗」製造商將成為未來經濟的基本支柱之一。當時還沒有「體驗經濟」這個詞。1998年提出「體驗經濟」,是針對「服務經濟」而來,它被定義為服務經濟之後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兩者的基本區別在於:服務經濟滿足日常生活;體驗經濟要超越日常生活。③翻成我們熟悉的語言,服務經濟是為「飽暖」服務;體驗經濟是為「飽暖思體驗」服務!

2005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700美元,社會消費結構快速地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對體驗愈來愈強烈的追求,為體驗大把支付門票費,至少在大中城市,愈來愈成為普遍現象。歌星演唱會熒光點點;旅遊景點人滿為患;世界盃足球賽讓淑女也瘋狂……我們身邊風起雲涌的「休閑消費」、「文化消費」、「假日經濟」和「娛樂經濟」……是「體驗經濟」的直觀和具體表現。體驗經濟並非發達國家的專利,在中國也已經到來!

發展極與地理二元結構

這是兩個聯系密切的理論。法國經濟學家佩魯認為,一個國家乃至地區,發展是不平衡的。總是首先由具有「支配地位」和「創新能力」的企業或部門,在某些地區集結,形成經濟中心。它不僅自身強勁發展,而且是個能產生輻射和吸引作用的「發展極」,帶動其他地區與部門的增長。

繆爾達爾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地區間存在「二元結構」,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既有「擴散效應」又有「回波效應」。發展的最初階段往往是「回波效應」為主,即由於兩地起點的不平等,造成落後地區的資源、勞力、智力向發達地區流動。下一個階段則是「擴散效應」為主,即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帶動。當然,他強調兩個階段不能截然分開。④

用這些理論來看四川的文化消費,那同樣也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二元結構」。成都與國內一級城市差別不大,有些甚至還走在前面;而縣城以及廣大農村,文化消費則非常有限。那麼,開發四川文化消費市場,既要研究「發展極」,並且要放眼全國甚至世界,尋找發展極的開發借鑒。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二元結構的另一元,即目前還不發達的縣域文化市場。

二、富礦在哪裡?

研究市場「正成為什麼」,落實到操作,就是要尋找大有開發潛力的富礦。下面著重討論幾個。

夜間市場

當今世界是不睡不眠,24小時運轉。一天勞累奔波之外,大量的文化消費是在夜間,這個市場有多大!夜間市場大致分為室內與室外。室內是電視主宰的世界。晚上看電視機,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各家電視台都把晚上節目作為提高收視率的殺手鐧。電視市場是基本固定的「是什麼」,然而,如果關注「正成為什麼」,那就更值得重視:

——網路消費。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發布的第1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家裡和單位是上網的主要地點,所佔比例分別為68.5%和38.0%;晚上8點、9點是上網時間的頂峰,上網比例分別為58.4%、58.3%。如果比較該中心2005年1月的第15次報告,上網頂峰也是晚上8點,比例為51.8%。那就可看出,僅僅半年,晚上上網的人數有顯著增加。

開發這個市場,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看。宏觀,成都是目前全國三大數字娛樂中心之一,已建成「成都數字娛樂軟體園」,有網路游戲、手機游戲研發企業近60家,所研發的優秀游戲如《海天英雄傳》、《魔幻之旅》等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映。有游戲運營企業10餘家,天府熱線數據中心架設使用了2000多台游戲伺服器,代理了國內外近50款數字娛樂產品。還有從事數字娛樂產業的教育、科研機構20餘家。所有這些,都給深入開發「在線文化娛樂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給進軍新型文化產業:數字唱片、數碼電影、寬頻接入、視頻點播、電子圖書、數字圖書館……提供了前期平台。

微觀,更值得考慮如何將傳統文化產業與網路相結合。傳統文化產業很多真實體驗,網路則是虛擬體驗,而體驗經濟的發展趨勢就是把真實與虛擬以各種方式相結合,使當代人的體驗在數量、種類和強度上,都以我們祖先無法想像的形式大幅度地增長。我手邊是個國外旅遊網站的例子。訪問者可以在感興趣的地方,選擇一個可愛的卡通人物,它表明訪問者是以家庭、單身還是情侶的身份進入。「鄉村之旅」可以鏈接到虛擬的村莊,它們根據布局和氣候分類,或者是熱帶海洋中一個小島,或者是在質朴的山川峽谷……再點擊進入「娛樂鄉村」,你可以選擇打網球、潛水、泛舟、跳舞、兒童游戲、健身或騎馬……還有白天和夜間活動的日程表,還有天氣情況的介紹,最後可以在線預定房間和航班。⑤僅這個例子就說明,傳統文化產業與網路相結合,也就是在線消費與離線消費相結合,將有一個多麼廣闊的天地。

再說室外夜間市場。室內要讓消費者更長久地「粘」上電腦或電視,而按前面的他擇品、非顧客理念,室外市場則要把那些「沙發土豆」們、「菜鳥」、「大蝦」們,從電視與電腦前拉出來!我們自然會想到歌舞娛樂場所,其實,遠遠不止。室外夜間市場還包括吧文化(酒吧一條街)、茶文化(茶樓及表演)、飲食文化(美食一條街)、廣場文化(群眾自發或政府組織的娛樂及體育鍛煉)。尤其值得開發的還有:

——夜間大型娛樂場所。放眼全國,東西南北中,唯有西部——哪怕被《新周刊》評為「中國最休閑的城市」的成都——缺乏標志性的夜間大型娛樂場所。所謂「大」,兼容了以下幾層意思。一是多樣化。如長沙的「琴島大歌廳」,為歌為主,相聲、小品、雜技作補充,各種藝術形式合理搭配,有張有弛,消費者可以度過長長的夜間時光。二是長期積累的品牌效應。如北京的「麥迪樂KTV」,總面積9000平方米,大小包房300餘間,員工近千人,累計接待消費者逾百萬人次。三是綜合。這超越了娛樂,把其他因素增加進來。如上海的「新天地」,有以韓熙載《夜宴圖》為立意的「TMSK透明思考」餐廳,用燈光和琉璃交織成通體澄明的世界,置身其間,遙想千年前的點點燭火……新天地還巧妙利用了老上海獨有的經典建築——石庫門,既是一個新建的游樂中心,又在經過修復的石庫門里有各種餐飲、文化、商業、日用品零售,像一個新建的廣場。走進新天地,似在穿越上海的歷史與輝煌,把各種文化體驗加入娛樂,成為它的重要特徵。

——夜間觀光。杭州有「西湖之夜」,廣州有「白雲山燈火」與「夜遊珠江」。成都曾有府南河觀光項目,因故擱淺。但它仍有開發潛力,隨著府南河更名錦江以及水環境整治,錦江水變清了,綠化更多了,已經開發了水上沖浪、水上婚禮等一系列新項目。如果考慮到錦江本是都江的一部份,都江是渠首工程,錦江是渠干工程。那麼,進一步開發就是如何依託都江堰世界遺產的優勢,提升錦江的文化品味,將其打造成為都江堰的延伸拓展項目,連成一條旅遊觀光線,對本地與外來遊客都會有吸引力。

假日市場

各種節假日佔了全年時間的1/3,加上長長短短的帶薪休假,使假日成為巨大的消費市場。以下幾方面尤其有開發潛力:

——鄉村度假。典型就是農家樂。它也需要與時俱進,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升級。有「農家樂發源地」之稱的郫縣,選擇檔次較高,富有特色的農家樂庄園加以改造,通過嚴格的星級評定,於2005年10月確定並正式授牌首批11家「鄉村酒店」。它具備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組合休閑與娛樂等功能,是城市商務酒店和鄉間度假村相結合的新型旅遊模式。二是擴容。據中央電視台報道:成都近郊的一些農家,開設「老年人生活一條龍服務」,讓城市老人三五成群來住上一月或半年,當「城市農夫」。包吃包住包娛樂,興致來了還同老鄉一起下地種田……據統計,僅成都近郊幾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城市農夫逾萬,為農家創收超千萬。

如果對擴容作廣義理解,指鄉村度假更長一些;對假日也作廣義理解,反正與工作日相對;那麼,老人的時間都是假日,隨著中國進入老齡社會,讓更多的老人當「城市農夫」,將是一個多麼值得開發的「銀發市場」。在國外,開發還針對城市孩子。因為他們脫離農村環境已經很久了,按詩人餘光中的說法,連「雞聲喔喔」、「牛羊下來」都只能從《詩經》里尋找,那麼,對假日——尤其他們有長長的寒暑假——的城市孩子,到鄉村喂雞放羊就是全新體驗。以至有人說,在傳統農作物增產幾達極限後,現在發現了價值巨大的新農作物——鄉村體驗,提供鄉村體驗是振興農業的突破口之一。

——都市放鬆。假日,少數人去鄉村,大多數人還是在城市。節假日的基本需求就是放鬆。現代社會對效率的強調,競爭的加劇,各種嘈雜和擁擠……都市人承受著太多的壓力和緊張。緊張就要放鬆,去娛樂場所之外,逛街就是最簡易的放鬆。那麼,商業街就要超越購物的單一功能,給人更多心理滿足。大連榮德國際商城是國內首家採用室內歐式步行街的購物廣場,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體驗「歐洲建築藝術、歐洲商業文化及歐洲生活情趣。」

著眼於都市中的放鬆,無論衣食住行,都要在實用功能上增加休閑體驗。台灣曾推出名噪一時的「射鵰英雄宴」,侍者打扮成小說人物的樣子,憑空添幾多趣味。又有「三國演義茶坊」,設計了古樸的木船,顧客就在「草船借箭」的場景中品茶,多了想像的空間。近十多年,四川各地都修建了一批大型購物中心。然而,它們的主要功能還是購物,在體驗經濟的浪潮中,恐怕它們終究要向國外的「銷品茂」方向發展,即模糊物質與精神的界限,集購物、游樂、餐飲、社交、健身、圖書、觀光、影劇院、咖啡吧、信息中心、住宿等等為一體,還穿插各種自然、人文景觀……進入這種多功能、超大型的銷品茂的核心理由,就是心情的休假,購物也是休閑體驗的一部分。

——室內閑讀。有很多人節假日根本不出門,也得注意這個室內。只討論一點。四川的報紙是每逢節假日就減版的,當然,這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也有想打破慣例的,1990年代後期《廣州日報》試圖開發周末市場,將周六的16版擴為48版,基本舉措就是增加新聞版面。後來效果不佳,又恢復到原來水平,恐怕是路走錯了。據英國讀者調查,在星期六,了解新聞並不是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買報的首選,讀者想從報紙上得到的主要是一些休閑的、有趣的、實用的信息。他們希望星期六的報紙能幫他們過一個輕松愉快的周末。⑥直言之,節假日是個「閑讀」市場,必須重視這一點。2003年《羊城晚報》重點改革周六版,壓縮新聞版面,把副刊「晚會」與「花地」擴充一倍,2004年調查,每逢周六,報紙零售比改版前增加5萬多份,廣告也大量增加。

主題體驗市場

回到體驗經濟,美國學者提出「高峰體驗」或「高潮體驗」,感覺是「flow」,譯成漢語,就是「暢」或「爽」——就是讓你覺得爽!越爽,體驗的質量越高。那麼,就需要讓體驗集中,有明確的主題統領。由此產生以下幾種值得大力開發的主題體驗市場。

——主題場所。主題公園、文化遺跡是最突出的形式。但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大型場所之外,主題體驗越來越滲入各種細微的地方。近來興起一個新詞——第三地,指除家庭和辦公室之外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多為酒吧、茶樓、咖啡館、私人俱樂部等等。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傾向於「三分」,時間分為:工作、休息、生活;關系分為:家人、同事、朋友;相對地,人的活動場所也就分為家、辦公室與第三地。各種第三地如果有精彩主題統領,讓設置、活動、人員、服務通通為深化主題服務,就容易給顧客帶來獨此一家的深刻體驗。上海的「老電影咖啡館」,就集中放映久經歲月磨洗的經典影片。美國有個運動酒吧,主題是「歡呼永不停息的地方」,電視機不是播放一項比賽,而是300台電視機同時播放各種不同的比賽,不時有歡呼聲響起,給運動迷極大的滿足。

——主題活動。成都國際熊貓節、都江堰放水節、廣元保保節、各地春節的廟會……都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僅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而且吸引了海內外遊人。比較起來,主題場所是固定的,它只能靠特色或品牌來吸引顧客;主題活動更加靈活,只要找到一個好由頭,也就是體驗主題,那就隨時隨地都可舉辦。據統計,2004年成都共開展大型文化活動26項,既有古蜀文化、詩歌文化、三國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傳統特色文化活動,又有紅色文化、網路文化、國際文化交流等現代文化活動。甚至,主題活動更值得開發處還在活動中套活動,如2005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主會場之外,還有「分會場:川西美食新奇樂」;「食游專車:美食一日游」;「封灶過節:一卡通吃遍全城」;「一元通吃羊西名店菜」;狂吃辣椒的「辣王爭霸賽」等等,也就是在總主題體驗中再開發分主題體驗。

——主題旅遊。有人預言,目前盛行的觀光旅遊為主最終會讓位於體驗旅遊為主,因為觀光旅遊的一大缺陷是人們很少重來,體驗旅遊因為主題不同,更可能吸引遊客來再次體驗。四川在開發體驗旅遊方面得天獨厚。首先,川西地區濃縮了中國西部美景之精華,加上獨特的高原風情、多民族文化、適宜駕車的地形交通環境,成為自駕車出遊的精品路線。其次,成都私家車超過100萬輛,有一批熱衷自駕游的旅客。2005年國慶黃金周,據市假日辦不完全統計,結伴自駕出遊阿壩、甘孜以及涼山地區者超過10萬輛私家車,近100萬人次,創歷次黃金周之最。主客觀條件都具備了,《華西都市報》2005年國慶節後及時推出了「打造川西自駕黃金走廊系列報道」,眾人紛紛出主意,如建自駕游服務中心、多建修車點、辦保險、規范市場等等,都對;但還要在這些硬體之外,高度重視軟體,即如何策劃主題體驗,讓每一次自駕游成為不同的新鮮體驗。目前,自駕旅遊者最多的還是成都和重慶,體驗旅遊策劃好了,沿海甚至境外的自駕旅遊者都會前來。

說了這么多主題體驗,引兩段論述來結束它吧。一是美國社會學教授馬克·特迪內總結的十大體驗主題,分別是:地位、身份/熱帶天堂/荒蕪西部/古典文明/鄉愁/阿拉伯狂想/都市情調/堡壘建築與警戒/現代主義與進步/無法展現的展現(例如:越南戰爭軍人紀念碑)。特迪內認為,這些主題在營造體驗環境中意義重大。二是美國市場營銷學教授伯恩德·施密特等提出的體驗主題的九個來源領域,分別是:歷史/宗教/時尚/政治/心理學/哲學/實體世界/大眾文化/藝術。⑦十大主題比較實,來源領域比較虛,但是,實的主題放入虛的來源,像把荒蕪西部與歷史、宗教、哲學等等融為一體,能大大深化與拓展體驗。當然,理論總是灰色的,所有這些區分都只是相對的、大體的,不可以作為公式刻板以求。並不是任何體驗都可以納入「十大」或「九個」之中,有的可能是幾者的結合,有的可能是介乎兩者之間,如此等等,理論的種種分析是為了幫助而不是束縛實務操作。並且,不管區劃得如何清楚,最後的挑戰仍然是:如何將特定的場所、活動、旅遊配上合適的主題?

縣域市場

它目前是相當不發達,但要回憶那個推銷鞋的經典故事,一個推銷員說,「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沒有市場」;另一個推銷員說,「這里沒有一個人穿鞋,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他們的腳較小,必須重新設計我們的鞋……」即必須尋找開發潛在市場的合適方式。

什麼方式呢?又要回到發展極和二元結構。四川有發展極,各地市州也有。抓住發展極這個綱,好多市場開發是相通的,各地市州因地制宜,照樣可以開發某些夜間、假日及主題體驗市場。但是,縣域就不同了,它屬於二元結構的另一元。縣域市場與地市州市場有個重要區別,縣城是縣域的政治、經濟中心,卻一般不是文化中心。縣人進城,主要是從事政治、經濟活動,而不是文化消費。⑧因而,在縣城開發夜間、假日及主題體驗市場效益不大,縣域的富礦在外需和鄉鎮。

——外需市場。各縣都可以舉出一些文化資源,首先要積極開發那些滿足縣外消費者的資源,因為縣內市場小,消費總量低。這就要求密切關注發達地區的「回波效應」和「擴散效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既然有回波效應,那就大力鼓勵當地企業「走出去」。德陽市雜技團演出到了北京、廣州、日本、俄羅斯……經營收入在國內民營雜技業中名列第一,其前身只是資陽縣的一家個體「背篼」馬戲班,兩代7個民間藝人,靠幾百元起家。對一些基礎良好又外需強勁的特色資源,當地要積極扶持它做大做強,創造條件開拓外向型市場。另一方面,既然有擴散效應,那就考慮如何把發達地區已經培育好的消費者「引進來」。什邡市開發「西部驚奇歡樂谷」,大英縣開發「中國死海」,都是瞄準發達地區已經存在的消費需求,開發本地資源異中有同地滿足。又因為這是面對全國甚至全球的市場,它使發展縣域文化產業的瓶頸——「資金」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什邡的「歡樂谷」吸引了萬貫集團等近5億的投資,大英的「死海」前期引進了民間資金10億,目前又與新加坡宏景集團簽訂了投資2億人民幣的協議,聯合開發鹽療保健項目。

——鄉鎮市場。瞄準外需之外,也得積極拉動鄉鎮這個內需。確實,內需目前還相當有限,但必須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市場的基本涵義就是有消費慾望,有支付能力。四川好多縣往往有歷史形成的文化資源或市場,只以眉山市為例,較著名的就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青神縣)、「中國民間嗩吶藝術之鄉」(丹棱縣)、「四川詩書畫之鄉」(東坡區)、「四川民間藝術之鄉」(洪雅縣)和「長壽之鄉」(彭山縣)。它們有深厚的民間基礎,就容易因勢利導推動交易,如蓬溪縣熱愛書法成風,有各種民間活動,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該縣在縣城街道實施店招、店牌、路牌和廣告書法化工程,許多門麵店鋪用上了當地書法家的作品。這既是文化建設,也是擴大內需,逐漸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進而培育當地的文化企業。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趨勢。「十一五」規劃對新農村簡述的20個字中,就有「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它們都涉及到文化。可以預期,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鄉鎮市場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只看東部的實例,在越劇之鄉嵊州,這個縣級市就有常年性、季節性和臨時性的各類民間職業越劇團近百個。該市崇仁鎮石門村,700多人口,就有近200人靠越劇演出為生,全村最多可組成7個民間職業劇團,每年演出收入在50萬元以上。從發展趨勢看,東部的今天就是西部的明天,這是很令人振奮的。

三、開發市場四步曲

看準市場並不等於佔領市場。成都的「5元電影風暴」震動全國,本地也歡聲雲集。按理說,它兼具了夜間、假日、主題體驗這幾大市場的因素——它們之間本來就是兼容關系——但是,5元電影最終成為「不完美風暴」,氣得發起人趙國慶從此以光頭示人……為盡量減少後來者的「剃光頭」,我們還需要開發市場的工具。

除了以前行之有效的手段,最新的還必須重視W.錢·金和勒妮·莫博涅2005年提出的「四步運作框架」,問四個問題挑戰現有的商業模式:

哪些被產業認定為理所當然的元素需要剔除?

哪些元素的含量應當被減少到產業標准以下?

哪些元素的含量應當被增加到產業標准以上?

哪些產業從未有過的元素需要創造?

——剔除。這個問題迫使你關注那些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產業因素,由於買方偏好的變化,它們可能不再有價值,或大大減少了價值。回到成都「5元電影風暴」,觀眾蜂擁而至,證明市場是存在的,失敗的關鍵在於它自己的成本降不下來!基本原因則是它仍在市區的大電影院放映。如果比較一下20世紀早期美國戴維斯的「五分錢影院」,後者是將影院設在房租低廉的工人區;只提供最基本的設備:板凳和銀幕;重點在放映量和規模,從早上8點開張連續放映至深夜,每天接待約7000位觀眾。它准確定位於低收入的目標顧客,剔除設備、變更地點和擴大規模,才能把票價控制在5分錢還能夠贏利!

——減少。這迫使你關注現有產品和服務是不是在功能上設計過頭?只為攀比和打敗競爭對手,所提供超過顧客所需要的,徒然增加成本。在全國一片「厚報」聲中,2005年的《華西都市報》在短期變厚後——一度達到每日對開60版,決定不再追逐厚報。其實,據多種讀者調查,當代城市讀者的有效讀報時間不超過半小時,這就決定了沒有辦厚報的必要,它成為控製成本的重中之重。

——增加。給消費者錦上添花的驚喜。對手提供N,你總是N+1,你就總能走在對手前面。除了這個一般原因,還有特殊原因,即娛樂、體驗比一般物品更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支配,第二次不如第一次,第三次樂趣更少。有句譏諷好萊塢演員的幽默:「你只是和上一部電影中一樣好。」這不行,文化商品必須經常創新,也即增加新鮮體驗才能贏得市場。這也部分解釋了那些最初轟動最終辦不下去的項目,像成都的「世界樂園」,上海的「美國夢幻樂園」,內容從一而終,沒有增加新魅力——「你只是和幾年前一樣好!」

——創造。看消費者還有哪些需求沒有滿足,雪中送炭。尤其是開發新市場,要從他擇產業搶奪非顧客,沒有新創造幾乎不可能。大英縣的「中國死海」被稱為「奇跡」,它是有3000米的地下古鹽湖資源,但如果不命名為「中國死海」,不按「死海」的理念來開發,那仍是死資源。現在的開發,是巧妙搭了舉世聞名的「死海」的便車,讓久聞死海之名被勾起慾望的消費者,就來看看「中國」的死海。因而,它在「五一」黃金周期間的門票收入連續兩年居全省旅遊景點的第一位。

❸ reverse culture shock 什麼意思

「reverse culture shock」中文意思是「逆向文化沖擊」或者「重返本文化休克」。當一個人在異國不同文化環境里生活了一段時間,經歷了文化休克,適應了異國文化後,當其回到祖國後,出現對自己本國文化有不適應的症狀,這就是「Reverse Culture Shock"。
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
1. 在本文化環境中原有的社會角色喪失了。尤其那些在海外生活多年的「海歸」,中國已經不是他們眼中熟悉的中國,某種程度上感到落伍了。
2. 價值觀的矛盾和沖突。在國外形成的一些價值觀和中國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不和諧和相抵觸。這些矛盾和沖突給「海歸」造成心裡壓力。
3. 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這些差異使「海歸」在異國文化里的經驗在本文化里不靈驗。會在本文化里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
其中

reverse[英][rɪˈvɜ:s][美][rɪˈvɜ:rs]
vt.& vi.(使)反轉; (使)顛倒; 掉換,交換; [法]撤消,推翻;
vi.倒退; [橋牌]逆叫;
adj.反面的; 顛倒的; 倒開的; [生]倒卷的;
n.倒轉,反向; [機]回動; 倒退; 失敗;

culture shock
[英][ˈkʌltʃə ʃɔk][美][ˈkʌltʃɚ ʃɑk]
n.文化沖擊

❹ 什麼是文化逆流現象

文化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並且影響發展中國家,例如美國電影大片出口到中國,稱為free-flow of information,即文化順流。反之,發展中國家的文化流向發達國家稱之為contra-flow of information, 即文化逆流,例如巴西電視劇出口美國歐洲,或者印度寶萊塢電影出口歐美。

❺ 逆主流文化是什麼

逆主流文化其實跟非主流文化很像。就像韓寒,郭敬明等等年輕作家,他們就形成了一股非主流文化。其實相對於主流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❻ 代際文化消費是什麼意思

代際文化消費的意思是兩代人之間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代際的意思是兩代人之間的人際關系。通常一代指20年,但代際關系的兩代,泛指老年人與年輕人。而文化消費的意思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所以意思是兩代人之間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

❼ 文化被過度消費什麼意思

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文化被過度消費是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的意思。文化過度消費,是指不符合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其破壞個人品格和社會風氣,浪費資源。

❽ 逆文化遷移名詞解釋

逆文化遷移指思想觀念、經驗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又稱文化擴散,文化傳播,是基本的文化過程之一。

❾ 文化消費是什麼意思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文化消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文化消費呈現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眾化、全球化的特徵。

文化消費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專門的精神、理論和其他文化產品的消費。也包括文化消費工具和手段的消費;既包括對文化產品的直接消費,比如電影電視節目、電子游戲軟體、書籍、雜志的消費,也包括為了消費文化產品而消費各種物質消費品,如電視機、照相機、影碟機、計算機等,此外也需要各種各樣的文化設施,如圖書館、展覽館、影劇院等。

(9)逆文化消費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文化消費在人們生活消費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培育和擴大文化消費更是成為政府、企業和民眾共同關注的焦點和發力的方向。

文化消費則是指微觀層面的文化服務,既包括文化內容消費,又包括文化設施消費,同時又融合於教育、科技、體育等公共領域服務類消費。此類靠政府主導,以滿足服務對象基本文化消費需求,屬於文化事業保障行為,參與消費的對象屬無償消費行為。

❿ 文化消費主張是什麼意思

消費形式更加多樣,願意嘗試全新形態的衍生品。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文化消費主張是消費形式更加多樣,願意嘗試全新形態的衍生品的意思,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

閱讀全文

與逆文化消費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