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武舞文化比例多少合適

武舞文化比例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2023-01-23 02:02:51

1. 西周時期的"武舞"對古代武術的形成與發展有何意義

武舞 中國古代舞蹈。具有古代體操雛形。周代,由於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當時社會風尚非常重視舞蹈,在學校、民間以及軍隊中,舞蹈都很盛行。學校把「大舞」作為正式課程。大舞用於廟堂祭祀,按內容和形式分為兩類。一類名「武舞」,用以歌頌武功,舞時執干(盾)和戚(斧)。《淮南子·謬稱訓》中記載:「禹時三苗叛,三敗苗而仍不服」,於是禹改以「執干戚舞於兩階之間,而三苗服」。這種武舞,還專門有「樂師」管理和傳授,舞蹈時有嚴格規則。可見,公元前10世紀,我們的祖先已有了韻律體操的雛形。另一類名曰「文舞」。

對傳統武術套路淵源的考察
1 源於武舞
不少學者指出,在原始文化形態中,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存在的。實用性與情感性,可能是古人更為關注的。追溯武術套路的原始形態,應該是在神話中早已存在的武舞了。
《山海經·海外西經》說:「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頭,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是對遠古時期戰爭現實的一個浪漫主義的藝術表述。帝斷刑天之頭的精明干練,操干戚以舞的瀟灑飄逸,使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兇殘的搏殺技術與藝術之間的某種可能性的聯系。帝操干戚以舞,已經武術表演的原始意味;不難看出,帝之舞,完全是對自己戰勝刑天之喜悅心情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神話色彩較濃的描述並不能作為我們界定武術套路起源的依據,然而,它至少可以說明,這種以武為舞的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西周時期的武舞,已經不再需要我們通過神話來了解。此時的武舞,常以模擬戰勝對手過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並以此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炫耀自己取得的輝煌戰果。另外,在當時,武舞也常被作為一種搏殺技術的訓練方式,並以集體的武舞演練方式來增強軍隊的士氣。此時的武舞,著名的兩種:一為象舞;一為大武舞。象舞是周文王時的武舞。漢代鄭玄說:「象,周武王伐紂之樂,以管播其聲,又為之武。」[1]大武舞是對周武王伐紂的戰斗歷程的描述。「武王伐紂,至於商郊,士卒皆歡樂,歌以得旦,因稱之『武夙夜』。」如果我們可以把舞武作為武術套路的原始形態的話,那麼,應該說,在周代,姓舞的武術套路與姓武的武術套路,似乎是分離而並存的。只是,從現有的歷史記載看,姓舞的成份更多一些。
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一寬松的學術環境下,武術的功能與形式開始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此時,以前主要被運用於戰場的軍事武術,開始向生活領域滲透,日漸形成了具有一定娛樂性和競技性[2]的民間武術。武術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一定的自覺意識。武術功能與形式的多樣化,為武術套路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環境條件。
古時的武舞,經由春秋戰國的發展,到漢代尤其是東漢時,已有較大的發展。此時的劍舞、斧舞、鉞舞等,已更多了強烈的攻防含義。作為一種簡易的武術套路,當時的武舞,其技擊性與規范性已經形成。
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以身翼沛公,庄不得擊。[3]
這段記載,至少表明了以下幾個信息。其一,項庄舞劍的行為得到允許,大家能夠接受以劍舞為樂的提議,已經說明,在當時,劍舞已經是一種可以用於娛樂的方式。其二,項庄之劍舞隨時可以擊殺沛公,也已經說明,此時的劍舞之劍術,絕非是徒有形式的舞蹈,而是實實在在的搏殺技術。其三,項庄意欲在舞劍中出其不意地突襲沛公,正好說明,項庄之劍舞,與真正的搏殺,在形式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史記》對「鴻門宴之項庄舞劍」的記載表明,當時的舞武,乃是以舞的形式對技擊實戰的真實演練。

2. 武舞創始人是誰

李城鑫
男,1988年5月生,廣東湛江人。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規劃專家、武舞創始人、雙翔電子網易創始人之一,電子網易領軍人。
武舞
武舞是結合百家武術參入舞蹈中的精華結合。

武術是中國國家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她包括許多門類,如氣功、太極拳、形意拳、少林拳,大成拳,詠春拳等等。武術,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現代漢語詞典》)武術又稱國術或武藝,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舞蹈,是通過有節奏的、經過提煉和組織的人體動作和造型,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正如聞一多在《說舞》中所言:「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總是與人類最熱烈的感情聯系在一起的。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可以說,中國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從最蒙昧的上古時代開始,中國傳統舞蹈經過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具中國獨特形態和神韻的東方舞蹈藝術。

3. 古代有一種說法「武舞不分」它們如何分道揚鑣 site:wuwut.cn

舞與武在原始文化狀態中本為一體。執干戈而舞,就是武藝。逐步的武與舞漸行漸遠。

武舞是一種結合了力與美的體育文化活動。在古代武舞不僅用於軍事訓練和祭祀活動中,而且表現在情感和娛樂精神上。各種肢體動作的訓練,是為了提高原始人類的能力(戰爭、狩獵、生產),同時也達到炫耀自己傳授技能的目的。戰爭與生產的發展,促進了武舞的發展和進步。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對武與舞的定義有了明確的區分:
舞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人體動作為主的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反映社會生活一種藝術形式。舞是內在精神肢體語言。
武源於古代人類之間自然搏擊,打鬥方法的演變,是人類生存區域空間的爭戰,從而形成了空間的搏擊方法和器械搏擊的技術演變。

武與舞的區別:
1、表現性質。武術作為用於一種軍事訓練項目來看待,武注重內外的兼修體現,諸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等等,而舞更著重與藝術表現力,他是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人們精神世界的寫照。
2、表現力。武表現在內外合一的整體,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 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系統一的整體。而舞是肢體與音樂配合下的高雅產物。
3、目的性。武是作為一種生產方式,一種自我保護機能;而舞是一種消遣、發泄、表現自己的產物。

現代,武與舞也仍有相融之處。武術,也稱為武藝,不是單純的武,是力與美的結合。外國沒有武術,只有舞蹈,也講究力與美的結合,也融合著武。奧運會開幕式許多舞蹈,也都有武與舞的融合。武與舞的區分,是一種發展。隨著繼續發展,也許會有「新藝術體」。

4. 中國古代舞蹈史中的「武舞」和「文舞」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雅樂舞蹈的主要內容是「六大舞」(六代舞)代表六個朝代。有黃帝的《雲門》、堯帝的《大章》、舜帝的《大韶》、夏禹的《大夏》、商湯的《大濩》、武王的《大武》。

六大舞又分為「文」、「武」兩類。前四舞屬於文舞,後兩舞屬於「武舞」。文舞手持龠翟而舞故稱龠翟舞;武舞手持干戚而舞,又稱干戚舞。這兩種舞都和帝王得天下的手段有關,所謂「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
文舞、武舞,總稱雅樂。「文以昭德」「武以象功」,藉以表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武力,此後歷代相傳,如國家以揖讓得天下,先演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先演武舞(唐杜佑《通典》)。周代的雅樂到了秦代只留傳《韶》舞和《武》舞(《樂府詩集》卷52)。漢魏以後有大的改革,每逢改換朝代樂舞不相沿襲,但師法周代所制定的樂舞制度的精神,卻是千年一貫制。唐代以武力得天下,故先奏《神功破陣樂》,次奏《功成慶善樂》。江蘇盱眙東陽漢墓出土有漢代文舞畫像磚,畫像中二女童左手執龠,右手秉翟,由此可推知文舞的概貌。

5. 武舞它是屬於太極拳類,還是屬於氣功類,武功類

武術。
是武術,不是氣功,有一些練武舞的會結合氣功來練,但也只是少數,屬於個人的特色。武舞譜說練武舞要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武舞早期出現於公元前10世紀,用於郊廟祭祀及朝賀、宴享等大典,舞時手執斧盾,內容為歌頌統治者武功,武舞是一門將武術套路動作融於現代舞蹈的新藝術,在發展流行舞蹈的同時傳承了中國古典文化。

閱讀全文

與武舞文化比例多少合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