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體驗經濟下中國文化產品如何發展

體驗經濟下中國文化產品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25 05:08:52

❶ 當今社會,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相對不錯。不過,文化產業的覆蓋面廣,分支數量較多,而不同分支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再次,影視娛樂行業,則可能面臨一個比較動盪的前景。國內的影視娛樂行業,已經發展到比較發達的水平。不過,這個行業的一些亂象,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現階段的影視娛樂行業,需要經受一次比較重大的整肅。在整肅之後,整個影視娛樂行業,才能迎來更健康的發展前景。不過,一些經營不合規的企業,會在這次整肅中受到較大的沖擊。

綜上所述,我國的文化產業,依然擁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同子行業之間,也會擁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❷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國家怎麼做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目標設計
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是當今世界文化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潮流。它大致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文化經濟化過程,文化要素逐步成為一種生產要素,文化活 動日益擁有經濟性質,文化產業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產業和發展方向。二是經濟文化化過程,生產要素更多與文化要素結合,經濟活動日益具有文化性質, 經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附加值比例逐步增加。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從文化和經濟發展兩個角度進行審視。
我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中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目標和任務設想。它設想的目標是:在2020年左右,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戰略產 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力爭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中等強國。在2050年前,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先進水 平,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強國。為此,相應階段的任務是:我國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長約10%,人均國際旅遊收入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例年增長約5%,文化產業就業比例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競爭力和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管理和文化政策的現 代化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戰略重點
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同時尊重國家利益和市場競爭兩個原則,並以市場原則為主。文化產業的發展,一要遵循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二要選擇中 國的重點文化產業,三要有合理的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四要有健全的文化市場,五要有良好的文化政策環境,六要有合理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文化產業強國戰 略至少可以包括三個方面內容: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簡稱為文化產業「三化戰略」.
首先,加速文化產業現代化,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文化產業現代化包括文化產業的創造力、生產力、競爭力、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產品質量、服務 質量、企業管理、產品營銷和產業政策等的現代化。它要求,把文化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產業和未來支柱產業的高度來對待;明確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領域,遴選重 點支持領域,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建立現代文化企業制度,優化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等。
其次,加速文化產業市場化,提高文化產業生產力。文化產業需要遵循市場經濟原則,文化產業發展要走市場化道路。文化產業市場化包括文化資源、文 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營銷、文化供求和文化企業等的市場化。它要求,逐步有序開放文化市場准入,按市場原則配置文化資源,按市 場需求生產文化產品,按市場規律調節文化供給,按國家法規和市場經濟原理監管文化企業等。
再次,加速文化產業國際化,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充分開發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國內和國際資源、國內和國際市場)。文化產業國 際化包括文化資源、文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供求、文化市場和文化企業等的國際化。它要求,改善國際文化市場環境,開發國際資源 市場和產品市場,扶持文化出口型企業,鼓勵文化產品出口和國際文化貿易,鼓勵建立跨國文化企業,鼓勵向海外文化投資等。
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文化產業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以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創造力和促進文化現代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政策,可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首先,關於文化產業現代化。研究制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綱要》,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繼續促進重點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園區 工程,培育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創造力;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城市工程,培育區域文化中心,提高文化競爭力;大力發展科學文化、創新文化和創業文化;加強文 化產業的理論和戰略研究,促進文化產業政策的現代化等。
其次,關於文化產業市場化。例如,促進文化要素和文化產品的市場化,完善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投資和融資體制、市場化交易和流通機制;促進文化電子 商務,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建立文化產業的電子交易平台;研究實施網路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網路文化品牌,建設網路文化強國;研究實施休閑文化精品工程, 打造休閑文化旗艦,建設休閑文化強國;研究實施國際旅遊精品工程,打造旅遊文化旗艦,建設旅遊文化強國等。
再次,關於文化產業國際化。例如,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建立跨國公司,進行海外直接文化投資;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和文化團體等直接進軍國際文化市場;建立亞洲、亞歐、亞美和亞非文化合作中心等,推動與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文化企業的合作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須適度,文化企業高度自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過度的政府管理,不僅不利於本土文化產業的 發展,反而為外國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造成外國文化產業「擠出」國內文化產業的局面。文化企業要有民族責任心,愛國愛民,生財有道,高度自律,遵紀守 法,不做有損民族精神和民族復興的任何事情。文化企業要把政府的「適度管理」作為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向全世界大力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 升中華民族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

❸ 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如何創新

□馬勇 孫興美 隨著大眾旅遊和全民休閑的興起,文化旅遊受到國民的追捧和喜愛,也因此對文化旅遊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文化旅遊產品發展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和適應市場競爭。為此,筆者認為,我國文化旅遊產品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首先,挖掘文化內涵,塑造主題產品。文化內涵是主題產品的核心,也是整個文化旅遊產品體系的精髓。抓住文化內涵,是塑造主題產品的關鍵。 對於遺產遺跡類的文化產品而言,主題產品往往是遺留下來的靜態遺跡,它們的塑造關鍵要挖掘文化的深厚性與歷史的連續性,並伴以或戰爭或浪漫的古代故事、詩詞,增添文化的靈性。 對於民俗類的文化產品而言,當地的生活習俗和現存的生活狀態是主題產品的根本內涵。筆者認為,這類文化產品需要無為而治,善意的改善或包裝都可能使原本的文化內涵扭曲變形,畫蛇而添足。 對於創意文化產品而言,往往沒有一定的實物資源依託,其主題產品的文化內涵就是一個思維概念或是某一理念,內涵如何外化到產品上,常常需要輔以創意者的創作時期和創作背景來幫助遊客理解,。 其次,推陳出新,打造支撐產品。鑒於主題產品往往偏於展示文化的核心,給人以靜態的品味和思索。在此基礎上,體驗經濟時代下體現體驗性、參與性、娛樂性的支撐產品亦不可缺少。 主題公園和演藝產品是目前最為突出的支撐產品。「主題文化+專項活動」的支撐模式為大多數遊客所接受和喜愛,華僑城的歡樂谷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歡樂谷竭力打造「繁華都市開心地」,讓遊客在各種或刺激或冒險或輕松的活動中徹底放鬆身心。 演藝產品中的「印象系列」的成功也為業內所賞識,「創意+資源整合」的模式在充分整合了各種自然山水、民族風情、創意思想的前提下,促成了單個旅遊資源的功能提升,將文化內涵通過此種創意外化。與傳統有限空間的劇院演出相比,印象系列以自然造化為實景舞台,將各種旅遊要素整合在一起,藉助音響、燈光、舞美等現代高科技的應用,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集聚民族性、藝術性、震撼性於一體,成功地將主題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 再次,多點立足,打造輔助產品。輔助產品是文化旅遊產品的多元映射,為主題產品和文化內涵的顯現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氛圍渲染,主要有旅遊節慶系列、特色餐飲系列、旅遊紀念品系列、旅遊標識解說系列等。 旅遊節慶是集聚能力較強的一種產品,能吸引和帶動多方參與,同時兼具營銷作用。華僑城歡樂谷除成功在園區內提供多種愉悅身心的娛樂產品外,還成功創立並推廣國際滑稽節、時尚文化節、瑪雅狂歡節、國際魔術節、國際流行音樂節等全年五大節慶,將「時尚文化」與「本土文化」有機結合,更充分地拓展了市場。 特色餐飲也是不可忽視的。武漢歸元寺旁邊的雲集齋素菜館,就在遊客感受歸元寺佛教文化的神聖精深之後感受另一種輕松愉快的佛文化,其餐品從形色味來看,極似葷菜,卻都為豆製品所為。旅遊標識解說系列並不局限於景區內部,所處城市的大環境的獨特標識更能出人意料,湖北省大冶縣在此方面就有所創造,由於大冶盛產鐵礦,其火車站及一些城市公共設施中,就融入了很多鐵元素,展現了其獨特的旅遊魅力。 最後,網狀鋪設,發展關聯產品。文化旅遊產品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網狀式的鋪設延伸,包括書籍、游戲、玩具、服飾、影視等關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戲和影視是目前最為突出的關聯產品,書籍、玩具、服飾等還有待近一步開拓。如由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管理局與成都華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成都歡樂天府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資研發的《青城》網路游戲以青城山—都江堰為背景,游戲力圖將現實的景區場景在游戲中真實再現,讓眾多玩家在游戲中領略到青城山—都江堰美麗的風景,開創出新的產品領域。影視是出現較早的一種產品,但往往最初並非為某一景區或地區的產品,而是在無意中成為一種獨特的影視旅遊產品,如《卧虎藏龍》、《山楂樹之戀》等很多成功的影視作品。隨著微電影的熱潮,地方旅遊的微電影作品成為新的文化旅遊作品。四川旅遊微電影系列《愛,在四川》在網路上的熱播就是最好的證明。

❹ 發展文化產業我國應採取哪些措施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體化趨勢,使文化的地位凸顯,文化從制約政治、經濟的潛在層面走到生活的前台,進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順應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潮流,我國文化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文化產業是文化領域和經濟領域的交叉門類,這種特殊性使其既有別於單純的經濟活動而注重自身的文化品位,又使其不同於純粹的文化部門而追求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作為經營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其最終目的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精神文化消費。就其內涵而言,文化產業通常是指依託高科技和現代傳播、流通渠道,以生產和提供具有文化內涵的商品和服務為特徵,以文化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生產和服務的經營性企業為主體,通過大規模投入和產出,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經濟門類。一般來說,文化產業不是局限於孤立的某個產業,而是形成一個相互關聯具有「同心圓」或延伸產業鏈條的一個集群。通常「文化產業經營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包括三個要素的全部或部分,要提供信息傳播功能、滿足體閑娛樂功能,還要具備文化藝術內涵。; L 1 ]( P77)其核心要素即內容部分是信息提供和娛樂功能,而文化藝術內涵則是內容實現的特點和方式,也就是文化藝術內涵使得娛樂的層次和境界能夠升級。
對於國外來說,我們將自己的文化產業擴張出去,一可以讓世界各國了解我國,比如通過電影、書籍等,已這樣的形式更能讓國外人接受、了解我國風土人情,歷史底蘊等,其實國外很早就注重自己本國的文化產業。如美國的好萊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這輩人,可以說大部分都沒機會去美國,但是我們卻通過好萊塢的電影對美國有著諸多的了解,而美國呢?他們大部分國民對我國的了解可能就是飲食和武術,而武術還是李小龍通過電影的形式讓美國乃至世界各國所了解。總之文化產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對內對外都是不可忽視,至關重要的產業

❺ 中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❻ 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才能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

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1、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 2、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行業和項目對文化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以資本為紐帶推進文化企業兼並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產值超百億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3、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創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廣泛運用,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4、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城鄉文化市場進一步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逐步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 5、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一批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對外文化貿易渠道和網路進一步拓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貿易逆差明顯縮小,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重點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印刷復制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術先進的印刷復制基地。演藝業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藝集團,加強演出網路建設。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繼續推進國產動漫振興工程、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多媒體資料庫和經濟信息平台、「中華字型檔」工程、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選擇一批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三)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五)擴大文化消費。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原創性作品的創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六)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重點建設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渠道。發展文藝演出院線,推動主要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支持全國文化票務網路建設。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鼓勵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進行廣電網路的區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推進電影院線、數字電影院線的跨地區整合以及數字影院的建設和改造。支持國有出版發行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兼並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動漫等領域。支持優先選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水平高的文化設備及產品。 (七)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路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廣播電視,開發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為各種便攜顯示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字化進程。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發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等網路基礎設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網路標准,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三網融合。積極發展紙質有聲讀物、電子書、手機報和網路出版物等新興出版發行業態。發展高新技術印刷。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和舞台技術,鼓勵文化設備提供商研發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娛樂設備、攜帶型音響系統、流動演出系統及多功能集成化音響產品。加強數字技術、數字內容、網路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 (八)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形成鼓勵、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長效機制。重點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展覽、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網路游戲、出版物、民族音樂舞蹈和雜技等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抓好國際營銷網路建設。支持動漫、網路游戲、電子出版物等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在國外興辦文化實體,建立文化產品營銷網點,實現落地經營。辦好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會展,通過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現場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外圖書展、影視展、藝術節等國際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

❼ 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才能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

當前,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喜人,在面對不利條件的情況下呈現出逆勢上揚的發展趨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對於鞏固發展成果,進一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有引導、激勵和保障作用。在貫徹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我認為有幾個關系需要注意。
第一,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中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對優秀傳統文化,要有傳承保護,更要融入創新的理念、思路、途徑和手段。要把優秀的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積累變成推動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
第二,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文化事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文化產業是文化事業的延伸,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堅持「兩手抓」,在推動文化建設中做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舉。
第三,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系。發展文化產業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要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發揮引導支持作用。要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要發揮文化企業的主力軍作用,生產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
第四,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關系。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與金融資本結合,必須藉助資本的力量,插上資本的翅膀,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前,要創新體制機制,為金融資本參與文化產業排除障礙,盡快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第五,文化與科技的關系。隨著現代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對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和寶貴機遇。必須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利用科技來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造新的文化業態。這一點應該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引起高度重視。

❽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時,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要在現代市場需求和技術製作的背景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就必須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幾個重點突破口。經過努力,在若干領域獲得突破之後,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於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准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應遵循市場法則來組織和運作文化產業這一系統工程。很多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相應的業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本土以外的市場拓展能力。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關鍵是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目前文化產品的消費構成和市場的近、中期需求,並使之與本地區的優勢文化資源相結合,選准近期發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範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准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❾ 二、體驗經濟的發展趨勢對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體驗經濟是服務經濟的延伸,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後的第四類經濟類型,強調顧客的感受性滿足,重視消費行為發生時的顧客的心理體驗。
體驗經濟發展趨勢:
(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普及,現代傳媒的推進以及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各種商品在外表、性能售後服務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小。在產品與服務不斷同質化或標准化的情況下,對消費者消費心理需求的把握已成為企業決策的重要因素。當代社會,體驗經濟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運行方式,其增值效應已引起眾多企業的關注;超越原有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和標准化,通過「體驗」或「感受」的服務方式實現產業的價值增值,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科技不僅給人類帶來物質文明的增長,同時也在改變經濟的運行模式。美國學者托弗勒認為,經濟的發展使「農業和商品製造業將變為死氣沉沉的經濟領域,僱用的人越來越少。有了高度的自動化裝置,製造和培植商品將相對簡單化;體驗工業可能會成為超工業化支柱之一,甚至成為服務業之後的經濟的基礎;來自消費者的壓力和希望經濟繼續上升的人的壓力——將推動技術社會朝著未來體驗生產的方向發展;服務業最終是會超過製造業的,體驗生產又會超過服務業」。
(3)體驗經濟是研究人的關系性與心理行為的理論,是以人的體驗為中心展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體驗經濟是對傳統經濟思想的超越,是經濟理論發展的實踐方式,而經濟學理論的「人性化」演進則為這種超越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礎。
(4)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體驗經濟的產生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單純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不能夠引起消費者購買的慾望,人們開始追求個性化的東西,不願意與其它人一樣。人們更注重商品所蘊含的無形價值,更注重自己在購買和消費商品的過程當中自己所獲得的感受,這就是體驗經濟時代到來的原因。
(5)體驗經濟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除了包含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還包含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後的體驗, 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體驗經濟給人們提供的是一種更高的、精神的、文化的需要,從更高層次來說,體驗與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人類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轉變至「體驗經濟」,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當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之後, 人類的消費重點將從產品和服務向體驗轉移, 這是人類發展的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6)體驗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社會的文明水平。體驗經濟的成長與高雅文化的建設有機結合,才能使未來的體驗經濟具有健康性與可持續性。避免體驗經濟成長中所滋生的那些庸俗的或低俗的體驗消費。體驗經濟的發展標志著經濟運作理念的歷史性超越,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之一,具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閱讀全文

與體驗經濟下中國文化產品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