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1、培養一定的審美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我國的十幾年應試教育在這方面確實有一定的缺失。學校生涯的那幾年,最常見的,莫過於音樂美術課變成語文數學英語,原本就寥寥無幾的熏陶機會直接消失殆盡。
2、學一門樂器,音樂真是這個世上最神奇的東西。即便來自不同國家,說著不同語言,卻可以從同一段旋律中得到同樣的感受,這種強烈的心靈感受沒有國界限制。而且,培養一門樂器作為愛好,當你一個人寂寞的時候,也可以自娛自樂。
3、影視欣賞,是的沒有錯,大致指的就是電影,還有紀錄片。但我所說的電影,並不是指那些爆米花的家庭倫理或者忙於墮胎的校園戀愛,也不是說那類題材不好。只是更多情況下,那些電影你看過後,根本想不起到底講的什麼,記不清主人公的名字,對文化修養的提高基本沒什麼幫助。
4、多讀書。讀書這種事情呢,真的是需要一個氛圍的,因為人是最容易受氣氛感染的生物。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一個安靜閱讀環境,周邊只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想必你也是不好意思繼續玩手機的。而且,這種環境下,人的注意力相對集中,你會自然而然開始思考。
『貳』 怎樣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在教學設計中找准切入點 確立科學思維的培養目標
設計一堂探究活動課,很多教師很自然地把精力放到了活動的設計和安排上,從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到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很少考慮到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問題。而事實上,科學探究的本質應是思維的訓練和發展,因此我們在探究活動的安排上,不要追求貪多求全,不要安排過多的活動,而要「追求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思維的過程和價值」。一堂只有40分鍾的課里,我們面對眾多的目標,就要懂得選擇和放棄,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有價值的活動深入地把它做好、做足,設計活動時預設思維的切入點,圍繞思維點的解決層層展開。
創設問題情境 引發積極思維
問題是思維的發源地,沒有問題就不會引起思考。在探究活動中有多少價值的提問、引導,就會引起學生多少的有效思考。可以說,「問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教學活動自始至終均應圍繞著問題展開。教師要善於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其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問題上來。通過問題情境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習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提供結構性材料 鍛煉思維靈活性
「材料引起活動,活動發展思維」,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恰當的自主探究材料,對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水平,促進思維的發展有著明顯效果。因此我們應當利用實驗材料特別是結構材料----這只無形的手引導學生走上認知、探究、發展之路。有結構材料應是揭示學生探究的思路和探究的方法,能引導學生思維活動,能讓學生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去了解事物。
動手之前先動腦 提升思維嚴密性
動手之前先動腦,圍繞著要探究的問題,重視並引導學生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是開展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動腦是為了動手的順利進行,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於受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學生考慮問題往往缺乏周密性,圍饒某個問題制定活動計劃時,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是粗糙的、片面的、不完善的,缺乏科學性,實驗前的動腦能讓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完善方法來發展學生的思維,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前准備不光是待會兒要用到的各種材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動手前經過一番自己的思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要哪些材料?」「實驗時該注意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動手和動腦緊密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實驗技能模仿為學生主動的設計實驗,從關注技能的形成到關注思維品質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在動手動腦中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