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魚文化包括什麼

魚文化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6 05:21:49

㈠ 餐桌上的魚文化

中國自古乃禮儀之邦,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例如酒桌文化,其中魚文化最能凸顯中國人的行為准則和風骨。

(1)吃魚看出身:第一筷子夾魚肚子乃是小家出身;第一筷子夾魚背大家出身因為魚最鮮美的位置於此。

(2)分魚的哲學:一般而言,在餐桌上分魚是由最尊貴的人來執行的,並且魚的放置位置也很講究——魚頭要對准最重要的客人。

魚眼給領導寓意高看一眼;

魚墚給貴客寓意中流砥柱;

魚嘴給好友寓意唇齒相依;

魚尾給下屬寓意委以重任;

魚鰭給後背寓意展翅高飛;

魚肚給新識寓意推心置腹;

魚臀給失意者寓意定有後福;

魚肉要留給自己——為什麼呢?當然是剩下的爛攤子要自己來

㈡ 魚文化的吃魚的文化

前面講的魚文化,是一種抽象的,理念的,詩意的魚文化,而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它展現的是另一幅精緻面孔,即食魚文化。孔子早說過:「食不厭精」。這一理念,在食魚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實際上,食魚文化正是一種精緻、精巧、精心的精品文化。
明代「大玩家」李漁可謂中國休閑文化集大成者,他在《閑情偶寄》中以極熱情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食魚文化的精髓。他說,食魚者首重在鮮,次則及肥,肥而且鮮,那是最好的了。如鱘、如鯽、如鯉,皆以鮮勝,鮮宜清煮作湯;如鯿、如白、如鰣、如鰱,皆以肥勝,肥宜厚烹作膾。關於魚的烹調,也很有講究。對此李漁仍有詳細闡述:「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宴客之家,他饌或可先設以待,魚則必須活養,候客至旋烹。魚之至味在鮮,而鮮之至味又在初熟離釜之片刻……」是不是看得人食指大動了?不忙,他還有更誘人的描述在後面:「更有制魚良法,能使鮮肥並出……莫妙於蒸。軒之鏇內,入陳酒、醬油各數盞,覆以瓜姜及蕈筍諸鮮物,緊火蒸之極熟。此則隨時早暮,供客咸宜,以鮮味盡在魚中,並無一物能侵,亦無一氣可泄,真上著也。」

㈢ 中國傳統民俗中的魚文化

魚在民間吉祥圖案中,是一個流傳極廣,又有著傳為佳話的裝飾形象。魚紋飾圖如石刻、玉雕、彩陶、紡織、刺綉和剪紙等工藝美術作品中,眾多的魚形,其形態生動,造型優美,都成為民間美術中的珍品。在傳統圖案中如「年年大吉」圖,是由兩條鯰魚和幾個橘子組成,以鯰諧「年」,橘諧「吉」,表示年年吉祥如意之願望;「連年有餘」圖,是蓮花與鯉魚組成,借蓮與「連」、魚與「余」的諧音,表示對生活優裕,財富有餘的觀念;「雙魚富貴」圖,是以兩條鯉魚與盛開的牡丹花組合,寓意勃勃生機,給人們帶來幸福美滿,和諧昌盛之意;「雙魚戲珠」圖,是用兩條魚、寶珠和浪花相組合,「珠」是財富的象徵,浪花比喻財源滾滾來,此圖多為商家置於店堂,有生意興隆,得利豐厚之寓意。「魚躍龍門」圖,以鯉魚,龍門和浪花相組合。傳說每年春季,有許多大鯉魚游至龍門山下,跳躍過龍門而化為龍,不能跳過仍為魚。以此比喻舊時科舉制的考中者,贊其光宗耀祖,前途遠大。後來經文人加工改造,則成為比喻人的事業與希望,寓意只要努力奮斗,不懈拼搏,定能獲得成功。ZFv世界民族文化網_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_國際組織_國際文化交流_民族文化保護

㈣ 古今餐飲中的魚文化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句俗語:「無魚不成席」。這不僅是因為魚肉爽滑鮮嫩,引得古今老饕們的歡心,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文化的譜系中,魚有著特殊的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賦予魚以豐厚的文化蘊含,甚至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魚文化。魚文化涵括了宴席、宗教、民俗各個方面,魚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成為了一種符號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歷史中的魚文化

人與魚之間的聯系從古至今便十分緊密,往歷史的深處追溯,從遠古狩獵、採集時代起,魚類就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范蠡所撰寫的《養魚經》,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有關於魚的文字記載。在古代魚跟雁一樣,可作為書信的代名詞。人們以絹帛寫信,把它裝在真鯉魚腹內傳給對方,因稱「魚箋」。漢代蔡邕作有一首樂府詩描寫這樣的信件:「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為,它又有「魚素」的美稱,並形成「魚傳尺素」的文學典故。

湖南自古便有著「三湘四水」的別稱,湘、資、沅、澧四條蜿蜒的河流匯聚洞庭湖,在這些富饒水域邊長大的男女老少心中,兒時家中小屋裡昏黃的燈光下,那盤香噴噴的刨鹽魚寄託了太多的回憶。湘菜菜系中,魚亦是被古今湘菜廚師一直潛心鑽研、用心烹調的一種主要食材。

提起湘菜,剁椒魚頭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名菜。在最近幾年中,由湘菜大師張小春研發的第三代黃椒魚頭更是推陳出新,成為了湘菜菜系中的招牌菜式。做好魚頭的關鍵,便是在於主料雄魚的品質以及剁椒的韻味。將新鮮雄魚宰殺洗凈後切成兩半,魚頭背相連。同時將泡紅椒剁碎,蔥切碎,姜塊切末,蒜要剁成蒜蓉。然後將魚頭放在碗里,然後抹上油,魚頭上撒上剁椒、薑末、鹽、豆豉、料酒。鍋中加水燒沸後,將魚頭放入器皿中蒸大約十分鍾,再把蒜蓉和蔥碎鋪在魚頭上,繼續蒸一分鍾。最後從鍋中取出碗後,再將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十成熱,鏟起淋在魚頭上就可以出鍋了。

第三代黃椒魚頭

岳陽地處洞庭之濱,而湖區里最為鮮美的珍寶毫無疑問便是肥美的鮰魚。鮰魚可蒸可煮,可燒可燉,然而最妙的做法便是砍下新鮮竹子,鋸成筒狀,把鮰魚放入竹筒中蒸上二、三十分鍾,這樣蒸出來的鮰魚會帶有馥郁的竹香。

洞庭湖畔的鄉間還曾廣為流傳過一種名為「全魚宴」的吃法,油淋火培魚、響鈴銀魚、油酥鯽魚、清蒸鱖魚、五彩魚丸、九味魚米......滿滿一桌子的魚,刀工各不相同,烹調手法也都有所差異,可見湖南人對於魚是多麼的痴迷,對於魚又是多麼的了解。

文會宴的「鯉魚躍龍門」

古代文人雅士常常吟詩作對以文會友,於山水樓閣間設宴款待友人,以魚為主食材的菜品便是文會宴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古代傳說中,魚被認為是「龍」的前身。從習性上來看,龍和魚很相近。據考古學家考證,最早的龍圖騰是魚崇拜的變異與延續,龍很可能是先民理想中一種"會飛的魚"。在中國的古詩文中,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寫"魚龍潛躍水成文",宋辛棄疾《青玉案》有"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句子。相傳漢代有鯉魚躍上龍門的神話故事,據說鯉魚躍上龍門就可以變化成龍升上天,愈發被渴望金榜題名的寒門學士們奉若圭皋。所以「鯉魚躍龍門」作為一道傳統的菜式,自然被文人才子們所喜愛。唐宋時期五品以上官員都得佩戴鯉魚形飾品「魚符」於腰部,並一直延續到宋明各代,「以明貴賤」,因此魚也象徵著官運亨通。

想要做出一道正宗的「鯉魚躍龍門」,對於廚師的刀功要求非常嚴格。製作時,最先用白蘿卜雕刻出四個龍頭。同時將粉絲炸成大拇指左右粗細、十厘米長的龍骨,用雞蛋皮將其纏緊,這便是龍身。龍的鱗甲用香菜葉擺成,龍爪用雞爪代替,取兩個白蘿卜墩,插上竹簽備用。再另外處理雞湯,將雞湯加紹酒、精鹽、味精放在湯鍋內燒沸出鍋,倒入專用的魚鍋內。將事先准備好的活鯉魚撈出,快速從背部開刀,順魚脊骨直剝,另一刀從魚皮下直剝,取出兩塊鮮魚肉,切成蝴蝶花刀片,再裝回魚身原處。將魚頭、尾部各插入竹簽上,放在兩條龍的中間,擺成鯉魚躍龍門的姿勢。最後階段,用筷子快速地剝出活魚皮下的鮮魚片,放入已燒沸的雞湯鍋內。待到鍋燒開時,將魚骨架和兩條龍全部撤去,除去蘿卜墩和竹簽,將魚架仍放入原盤中。與此同時給魚鍋內加雞湯煮沸,將魚架、龍身全部放入魚鍋,蓋上鍋蓋。燒開後,一道令人神魂顛倒的「鯉魚躍龍門」便出鍋了。飽嘗燒尾風味妙不可言,也難怪王維曾留下「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燴鯉魚」的絕句。

喜宴上的「竹蓀玻璃魚片湯」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婚姻在中國人的一生中,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國的傳統婚禮,魚更是無法被替代的一個符號。古時若是一對男女情投意合,男方便下三書六禮,待到女方同意之後,挑選吉日在黃昏時節上門迎親,熱烈、喜慶的大紅色將兩個年輕男女的人生軌跡牽在了一起。新媳婦下花轎時,隨手把些銅錢撒在地上。銅錢俗稱銅子,新媳婦撒它喚作「鯉魚撒子」,說是鯉魚產的卵子多,意味著繁殖能力強,寓意著「子孫滿堂」。而在為了慶賀新人的婚宴餐桌之上,以魚為主要食材烹調的湯羹菜品不僅讓人食指大動,也因為魚離不開水的自然現象,被人們寓意魚水之歡的情感表達,寄託了男女情深的情意。湘楚地區水系交錯復雜,大自然饋贈固然養育了依水而居的人們,魚湯、魚羹也在湘菜廚師手中變得愈發美味。

說到地道的湘系魚湯,首推的便是「竹蓀玻璃魚片湯」,這也是湘菜泰斗王墨泉大師的拿手好菜。事先將竹蓀溫水泡發以後,切成四厘米長的小段,在開水鍋中氽過,再用涼水漂上備用。把蔥姜搗碎後用料酒取汁,火腿切片,香菜也要摘葉洗凈。這時把事先宰殺洗凈的鱖魚橫切成薄片,用蔥姜酒汁、鹽、味精、雞蛋清蓋在魚片上,調拌均勻。再將干澱粉與處理過後的魚片相攪拌,下文火水鍋內氽熟,撈出待到魚片涼了以後改刀成長方形的形狀。最後再把事先准備好的雞湯、竹蓀、火腿片、鹽和胡椒粉放入鍋內調味燒開,再倒入器皿中。再下魚片、香菜稍氽少許撈入湯汁里,淋上雞油之後,一道散發著魚鮮美味和兒女情長的「竹蓀玻璃魚片湯」便出現在了每一位前來祝賀新人的親友面前。

除夕夜的「年年有餘」

兒時最為期盼的便是年關將至的春節,會有絢爛短暫的煙花劃破夜空,也會有闊別已久的親友相逢,最重要的還是出自父母之手的那頓豐盛美味的年夜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人們對於年夜飯或許都有著自己的記憶,只是無論天南海北,以魚為主食的那一道「年年有餘」卻是除夕夜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

往深探究其緣由,是因為除夕年夜飯原本是民間歲末祭祀祖先神明的一種儀式,因為魚是「余」的諧音,所以向神明供奉魚,取年年有餘,魚之吉利,也是對魚的一種圖騰崇拜。而在之後的歲月中,人們也將魚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寓意,例如鯉魚與金魚。因為「鯉魚」和「利余」同音、金魚與「金余」同音,而備受人們青睞。取其諧音,就有了大鯉魚的「得利圖」,魚直接對應了人們對富裕、吉慶、求福的心理,含義處處得利、生活幸福。此外明、清以來盛行的《八寶圖》,八寶之一的「玉魚」因為諧音的緣故被人宣揚為「吉慶有魚(余)」,象徵著年景好,豐稔昌盛。這也是中國處於農耕社會時期,人們最為質朴的願望。因此「年年有餘」這一道菜品,從古至今一直屹立於除夕夜的餐桌上而不倒,也印證了中國人民勤勞而樸素的品質。

「年年有餘」這道名菜的做法,因為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風俗口味,所以有很多種不同的烹飪手法,而接下來要提及的「年年有餘」是用鱸魚為主食材的菜式。

「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這是晉朝名士張翰因為思念家鄉鱸魚的美味而發出的感慨,由此可見鱸魚之美味,鱸魚也正是「年年有餘」這道傳統名菜最為合適的食材。製作時先將一尾鮮活的鱸魚洗凈,再由腹部剖開成背部相連之片狀,平鋪在抹過少許油的蒸盤內,這樣處理更容易入味。另將蔥、姜切小面放在魚上,前期的准備工作便完成了。之後將魚露兩勺、料酒一勺、蚝油半勺、色拉油半勺、糖和鹽少許調成一小碗調味料,均勻的淋在魚上。將魚入鍋清蒸十分鍾後出鍋,再將事先處理過的蔥、姜、辣椒絲擺盤後之後,把蒸熟的鱸魚放入盤子上,把燒熱的麻油加上少許胡椒粉淋在菜品之上,一道象徵著吉祥如意的「年年有餘」便完成了。

人類從農耕文明一直發展到了現代社會,魚在歷史的進程中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文章不過寥寥數字,對於魚文化的論述是遠遠不夠。或許魚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著不同的意義,或許每個人對於魚文化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或許每個人都曾懷著期待的眼光,看向那碗美味的魚湯。

㈤ 赫哲族是漁獵民族,那都有哪些魚文化呢

生活於八岔江邊的赫哲族,是中國第二少人口的少數民族,同時,他們也是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是一個漁獵民族,並且是北方少數民族中,唯一曾以漁業為主的民族,他們不僅吃魚肉,還用魚骨做飾品,用魚皮做衣服,祖祖輩輩都靠著大江里的魚生活。此處,也是民族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遊客們可以與赫哲族人一起體驗捕魚的樂趣,感受古老的漁獵文化,下面,就和民族使者美美一起走進神秘的赫哲族吧。


㈥ 魚文化的介紹

魚文化主要是指一般意義的魚及鯉魚、金魚等。漁業的淵源及其發展史;各個歷史時期的漁船、漁具、漁法,養殖和加工的技術與方法。

㈦ 魚的文化

在我國,自古以來「魚文化」就在人們的飲食,風俗,美術等方面都各有體現。在表現為各種生熟美食的同時反映出了魚的餐飲文化;在表現為各種魚祭、魚信仰的同時演化出了魚的風俗文化;在表現為各種圖畫、造型的同時展現出了魚的美術文化。而京郊密雲縣,這個北京北部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不僅擁有好山好水好物產,更是自古以來就與「魚」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因捕魚的人數多,而被稱為漁陽郡,而現今由於有著密雲水庫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出產享譽華北的「密雲水庫魚」,其具有天然無污染無機魚的特性,品質優良,一直以來很受京城百姓的青睞。每逢旅遊時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皆把品嘗鮮美的水庫魚做為游密雲的必要內容,水庫魚已經成為密雲旅遊產業的品牌產品。依據這從古綿延至今的獨特的「魚情緣」,密雲縣旅遊局今秋特別推出了名為「游密雲山水,品魚王美宴」的魚文化節活動。

1、中國的「魚文化」

在我國,自古以來「魚文化」就在人們的飲食,風俗,美術等方面都有各種表現。在表現為各種生熟美食的同時反映出了魚的餐飲文化;在表現為各種魚祭、魚信仰的同時演化出了魚的風俗文化;在表現為各種圖畫、造型的同時展現出了魚的美術文化。

(1)魚的餐飲文化

人類在製作和品嘗各類魚鮮的同時,創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這種飲食文化實際上有美食本身的內涵文化和它給人帶來的外涵文化。如:吃生魚鮮的外涵文化反映出個人的勇氣,膽量,氣質和審美情緒。象淡水湖泊里的鯉魚、青魚、鱖魚等都是很好的生魚片原料。享受生魚片,古人已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如明朝葯物大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凡諸魚之鮮活者,薄切洗凈血腥,沃之以蒜,韭,姜,醋,鹽五味食之。」

(2)魚的風俗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對魚內涵的解釋有以下三種:一是都把魚看成是「活」的象徵,多吃魚「聰明靈活」的觀念非常普遍;二是魚懷卵量大,繁殖率高,多吃魚有「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之意;三是「魚」與「余」同音,「吉慶有餘」「年年有餘」可寫成「吉慶有魚」,「年年有魚」,都有喜慶富裕,祝願美好的意思。

依據這種文化,活動中可以把我國沿海地區「祭魚」的風俗活動移植過來,組織「祭魚」儀式。同時在媒體上以「多子多福」、「年年有魚」為主題,進行文化炒作,吸引遊人參與。

(3)魚的美術文化

魚是水生動物,它給人類的首先是形態美。大大的眼睛,圓圓的嘴,健壯的身體上有斑紋清晰的魚鱗,在陽光下能炫耀出金色的亮光,這就是人們心目中魚的形象。正因為魚類具備這些特定的美,所以,魚類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揚。從魚圖磚塊,魚形瓦當,魚背龍骨,到魚紋鋼材,魚骨結構設計,魚形建築等,都參考了魚的天然造形;從魚形竹器,魚形木雕,到魚形玻璃雕刻,魚形不銹鋼構件,魚形雕塑等,都具有魚的美術形態;從民間的穿魚服跳魚舞,剪魚紙掛魚燈,到現代舞台的魚裝飾等等,無不帶有強烈的魚文化色彩。

2、密雲「魚文化」定位

(1)密雲「魚文化」歷史背景

京郊密雲縣,自古以來就和「魚」字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因為捕魚的人數增多,被稱為漁陽郡,這是密雲「魚文化」最早的記載。

解放後,1958年開始修建密雲水庫,後形成了華北地區第一大水庫,目前已成為北京城唯一的一盆「凈水」。同時,密雲的捕魚業也揭開了新的篇章。為了凈化水源,從1997年開始,密雲水庫在每年的4月到9月實行休漁制。由於這期間是密雲水庫各類魚的繁殖、生長期,魚兒在180平方公里的水面下自由生長4個多月,體美膘肥。所以使水庫在每年9月份成為捕魚佳期,並成為京郊旅遊的獨有風景,密雲的金字招牌。

近幾年以來,密雲水庫的魚種類繁多,繁殖速度快。尤其是一種名為「潮白河鯉魚」的原生魚種,又稱「潮白河金黃大鯉」,素有「美人魚」之稱。

(2)「水庫魚」文化定位

依據密雲縣的「魚文化」背景,「水庫魚」文化可定位於:

「生態之魚」

「多子之魚」

「喜慶之魚」

㈧ 魚在中國飲食中的文化

http://food.cqnews.net/system/2008/02/18/001069759.shtml
http://www.boombook.cn/B_Article_View.asp?id=1420000075&typeID=1420000007
中國的「魚文化」

在我國,自古以來「魚文化」就在人們的飲食,風俗,美術等方面都有各種表現。在表現為各種生熟美食的同時反映出了魚的餐飲文化;在表現為各種魚祭、魚信仰的同時演化出了魚的風俗文化;在表現為各種圖畫、造型的同時展現出了魚的美術文化。

(1)魚的餐飲文化

人類在製作和品嘗各類魚鮮的同時,創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這種飲食文化實際上有美食本身的內涵文化和它給人帶來的外涵文化。如:吃生魚鮮的外涵文化反映出個人的勇氣,膽量,氣質和審美情緒。象淡水湖泊里的鯉魚、青魚、鱖魚等都是很好的生魚片原料。享受生魚片,古人已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如明朝葯物大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凡諸魚之鮮活者,薄切洗凈血腥,沃之以蒜,韭,姜,醋,鹽五味食之。」

(2)魚的風俗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對魚內涵的解釋有以下三種:一是都把魚看成是「活」的象徵,多吃魚「聰明靈活」的觀念非常普遍;二是魚懷卵量大,繁殖率高,多吃魚有「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之意;三是「魚」與「余」同音,「吉慶有餘」「年年有餘」可寫成「吉慶有魚」,「年年有魚」,都有喜慶富裕,祝願美好的意思。
依據這種文化,活動中可以把我國沿海地區「祭魚」的風俗活動移植過來,組織「祭魚」儀式。同時在媒體上以「多子多福」、「年年有魚」為主題,進行文化炒作,吸引遊人參與。

(3)魚的美術文化

魚是水生動物,它給人類的首先是形態美。大大的眼睛,圓圓的嘴,健壯的身體上有斑紋清晰的魚鱗,在陽光下能炫耀出金色的亮光,這就是人們心目中魚的形象。正因為魚類具備這些特定的美,所以,魚類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揚。從魚圖磚塊,魚形瓦當,魚背龍骨,到魚紋鋼材,魚骨結構設計,魚形建築等,都參考了魚的天然造形;從魚形竹器,魚形木雕,到魚形玻璃雕刻,魚形不銹鋼構件,魚形雕塑等,都具有魚的美術形態;從民間的穿魚服跳魚舞,剪魚紙掛魚燈,到現代舞台的魚裝飾等等,無不帶有強烈的魚文化色彩。

㈨ 魚的文化寓意

魚的文化寓意

魚的文化寓意,新手開始養魚的時候很多都是不熟悉的,而且需要遵守魚的基本原則,例如養魚宜選佳種,就是說無論如何寧缺毋飼養定時定量,寧少勿太多;下面是前魚的文化寓意。

魚的文化寓意1

魚在中國的文化里是很有象徵意義的,比如說鯉魚躍龍門,魚象徵著書信和幸福,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魚,意味著年年有餘。魚跟雁一樣,可作為書信的代名詞。古人為秘傳信息,以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這樣以魚傳信稱為「魚傳尺素」。唐宋時,顯貴達官身皆佩以金製作的信符稱「魚符」,以明貴賤。

「魚」與「余」諧音,所以魚象徵著富貴。「如魚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自在。魚的寓意基本上都是好的,可以在家裡養一些魚,為家庭祈福。

魚的造型、紋路,以及魚鱗、魚尾巴的造型和紋路,在中國傳統首飾中應用的很多,不僅生動有趣,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並且寓意美好,是吉慶、富裕、夫妻恩愛、愛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運的象徵。

魚兒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又迎合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魚兒離不開水的自然現象又是魚水之歡的情感表達,寄託了男女情深、夫妻恩愛、伉儷美滿的情意。

相傳漢代有鯉魚躍上龍門的神話故事,據說鯉魚躍上龍門就可以變化成龍升上天。這就寄託了人們渴望生活的質變飛躍、平步青雲的美好願望,成為美好前途和幸運的象徵。

1、由於「魚」諧音為「余、裕」,因此素有「年年有餘」「金玉滿堂」的吉祥含義。逢年過節、生日喜慶之時,國人常烹上幾條魚,不為滿足口腹之慾,只為討那一份吉祥如意的好口彩。

2、古代文人常以魚與鴻雁作為傳遞書信的信使,並以此將信札稱為魚書、鯉素、鴻書等等,這就是「魚雁傳情」典故的來歷;寄信時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因而又有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之說。

3、隋唐時期,民間還出現了「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躍過龍門的魚即成龍,躍不過的依舊凡品。後以「鯉魚躍龍門」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現多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魚的文化寓意2

魚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澤綿綿的含義,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魚悠遊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徵。

中國的「魚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傳。由於魚產卵多多,人們就借魚來祈求多子多福或借魚來謀求社會人多勢盛;代表財富極多,以此譽稱家庭富有和有才學的人;也形容夫婦恩愛和人對環境的諧調及事業的順利,比喻為「如魚得水」。

魚象徵書信、幸福,年年有餘。

一位偉人曾說:「人是由魚變的。」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變人」說似乎悖杵;然細細想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級生命是魚,人作為陸地上的高級生命,說其在進化鏈上曾同魚的蛋白基因有過相同的結構,不是又合乎進化論觀嗎?可見,「魚可變人」之說並非偉人信口開河,故作標新立異之論,而是他哲學思考的結果。

這一說法還可從世界其他民族那裡找到「知音」,「魚美人」的傳說便是一例。人與魚的「遠親」關系,我們還可從我國歷史和我國民俗中找到旁證。我國民俗歲末祭祖中講究供魚,取年年有餘魚 之吉利,則是對魚的一種圖騰崇拜。

(一)用鯉魚寄信

(9)魚文化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史記·周本記》上載有周王朝鳥、魚之瑞。人們在捕食魚的過程中,還形成了種種與魚有關的風俗。魚,為人們所喜愛,除了它的食用價值外,還由於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徵。

隋唐二代,朝廷頒發有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形,時稱「魚符」、「魚契」;由於要把傳遞的信息書寫在符上,故又稱為「魚書」。使用此符時,把它剖為兩半,雙方各執半邊魚符,以備雙方符合作為憑信。

魚的文化寓意3

魚,為人們所喜愛,除了它的食用價值外,還由於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徵。例如,古人寄信時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

對此,唐代詩人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詠有:「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相傳,更早的時候,人們以絹帛寫信,把它裝在真鯉魚腹內傳給對方,因稱「魚箋」。漢代蔡邕作有一首樂府詩描寫這樣的信件:「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為,它又有「魚素」的美稱,並形成「魚傳尺素」的文學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頒發有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形,時稱「魚符」、「魚契」;由於要把傳遞的信息書寫在符上,故又稱為「魚書」。使用此符時,把它剖為兩半,雙方各執半邊魚符,以備雙方符合作為憑信。宋代的時候,為了顯示使用者的高貴身分,有以黃金原料製作的魚符。

歷代以魚為主題,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動,有魚燈、魚舞以及和魚有關的詩詞書畫。魚燈多見於年節燈會,它燭光閃閃,形象可愛。南朝梁元帝蕭繹曾做《對燈賦》稱贊它:「本知龍燈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冠有魚字的佛教器物名稱有「魚鼓」,俗稱「木魚」,僧侶誦經時有節奏地敲打此物。

(二)吃魚的佳話

據《漢書》、《晉書》等史籍記載,「奏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五月,有魚集於武庫屋上,此魚孽也」。這「魚孽」二字的涵意包括著吉、凶正反兩面。古人把魚的某些異常現象附會若幹事物,可以說給魚憑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作為食俗,把魚尊為吉祥物的有,我國東北朝鮮族同胞每到清明節食用的「明太魚」。「明太」本是一位朝鮮老農民的.名字,傳說從前東北沿海地區鬧過一次特大旱災,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農民帶領鄉親們去捕撈一種海魚,用來充飢度過荒年,魚為黑色,一尺來長,經鹽水鹵過曬干可以貯存。

山東的魯菜菜系中有一道魚餚「鴛鴦魚」,它由白色的桂魚,赤色的紅魚清蒸烹成,咸香鮮嫩,紅白分明,色彩誘人。此餚屬於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為婚宴的主菜,象徵新婚夫婦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我國南方的魚俗佳話也多。江蘇蘇州刺綉「蘇綉」流行一幅魚的圖案《魚戲蓮》,婦女為丈夫或情人刺綉的兜肚,最愛採用這幅吉祥畫。蘇北地區的農村人家,每到農歷除夕在秤鉤上掛一條魚,當地方言「秤」、「剩」、「魚」、「余」諧音;「秤(剩)有魚(余),年有魚」,也就成了人們的一句口彩。

(三)生活多魚趣

在上海、浙江寧波等地,農歷年初有接財神的習俗。前者,把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作為祭品,號稱「元寶魚」。後者以錫盤供上兩條黃魚,象徵金子,因為舊時當地人稱金條為「大黃魚」、「小黃魚」;有的地方還把供後的活鯉魚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浙東一帶和魚有關的婚俗,新媳婦下花轎時,隨手把些銅錢撒在地上。銅錢俗稱銅子,新媳婦撒它喚作「鯉魚撒子」,說是鯉魚產的卵子多,意味著繁殖能力強,「子孫滿堂」。

此外,明、清以來盛行的《八寶圖》,八寶之一的「玉魚」因為諧音的緣故被人宣揚為「吉慶有魚(余)」,象徵著年景好,豐稔昌盛。這類古文物,有漢代的銅洗,它的底部繪有雙魚,側面題有「大吉羊」字樣。古代的織錦圖案,有一種裝飾的是美麗的魚鱗花紋,人稱「魚鱗錦」。

人們喜聞樂見的魚物圖,類似魚字口彩的還有:「金玉同賀」,畫的是金魚、荷花;「家家得利」,繪有許多人家買鯉魚;「年年有餘」,則用爆竹和魚表現;「連年大吉」,有鰱魚、桔子;……總之,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充滿了魚趣,魚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吉祥美好的祝願

㈩ 紅樓夢中的魚文化

魚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類賦予魚以豐厚的文化蘊含,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作為吉祥物的魚
主要是指一般意義的魚及鯉魚、金魚等。從遠古狩獵、採集時代起,魚一直與人類密切相關,甚至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據有關文獻記載,我國自殷商末年已有池塘養魚的說法。

閱讀全文

與魚文化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