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左權開花調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戲」,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也是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內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區地方傳統戲劇。其唱腔、曲調、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調更高亢。後來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響,特別注重唱功,創造了很多花腔。
2. 嵐縣麵塑文化藝術節線上舉辦,麵塑文化主要包含什麼
麵塑,俗稱面花、花糕、捏麵人。麵塑文化主要包含;它以糯米面為 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 栩如生的形象。 根據造型的不同,民間麵塑主要有兩種:面花和面人。
麵塑文化主要包含特點是: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也 使得麵塑的品種豐富,被賦 予不同的吉祥含義。比如春 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 “魚形”的麵塑,表示“連 年有餘”。 這只小花虎的頭上 裝飾了蝴蝶、梅花、菊 花、牡丹等,你能找出 來嗎? 你能猜出這個“老 虎花谷卷” 面花的吉 祥寓意嗎? 這是小寶寶滿月 時,由姥姥家捏制 的面花。橢圓面圈 上放置精美花卉和 十二屬相的麵塑, 即為“囫圇”,寓 意 孩子健康成長。
壽桃形面花又 稱“喜饃”或 “壽饃”,寓意 老人健康長壽, 是在老人壽辰時 製作的。 在我國的陝西、河北、山西等地,幾乎人人都是製作禮饃、面花 的高手,其尤是年長的奶奶,技藝更是高超。 栩栩如生的面人受到了國內外觀眾喜愛,贏得了 “技術精湛、巧奪天工”的美譽。民間麵塑藝術被列為中 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麵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專用於收藏的麵塑,另 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塑。用於 收藏的麵塑通常用精麵粉、糯 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制 成,而用於食用的麵塑則用澄 粉、生粉等製成 。
3.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山西省平遙縣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發源於山西中部的平遙縣,傳布至北方廣大地區。
以此種技藝製作的漆器遠在唐代開元年間已遐邇聞名,明清兩代由於晉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5月20日,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51。
4.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澤州打鐵花、民間社火、上黨八音會、上黨梆子等。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介紹:
山西陽城地處中條山區,為中國生鐵冶鑄術的重要留存地,犁爐煉鐵和犁鏡的鐵范鑄造等技藝十分突出。陽城盛產富鐵礦,且距地表較淺。熔煉鑄造時先將採得的礦石粉碎,再經高溫焙燒去硫,然後方可入爐。
犁爐為中國式的豎爐,由爐缸、爐腔、爐身及支架構成,其內腔呈曲線狀,具有風流順暢、利於爐況順行的優點,以當地江木等優質木材燒制的木炭則被用作熔煉的原料和還原劑。
熔煉時有一整套成熟的工藝,師傅們憑借多年經驗,通過看火色、辨鐵水等方法嫻熟地掌握爐況、火候及鐵水成色,恰到好處地把握鐵水的化學成分和溫度。辨鐵水一法堪稱絕技,熔煉師傅從出鐵口舀出一小勺鐵水,觀察其色澤及表層紋樣變化,就能判定其成色。
山西歷史文化遺產的地位:
山西歷史文化遺產燦若繁星。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山西不僅是文物大省,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其豐厚的寶庫。
山西能有這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驕傲,對於這些瑰寶,我們首先要保護,再次要傳承,要發揚光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被更多人知道,站在更絢麗的舞台上閃耀!
5. 山西有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山西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治八義窯、忻州古琴、文水長拳、平遙推光漆器、平定刻花瓷、東湖老陳醋、晉南威風鑼鼓、絳州澄泥硯、廣靈剪紙、晉城潞綢。
晉南威風鑼鼓富有「天下第一鼓」之美稱,傳承時間久遠,傳統曲牌豐富。近年來,晉南威風鑼鼓深入景區、學校、企業,深度培育傳習基地8個,以傳習基地為中心輻射全國,讓晉南威風鑼鼓的傳習形成常態化、普及化,做到「傳承而不守舊,創新而不離根」。潞綢織造技藝於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吉利爾潞綢集團以「傳承潞綢文明,重塑潞綢輝煌」為使命,以「讓國家非遺技藝為消費者創福祉」為宗旨,聚焦潞綢織造技藝這一獨特的優勢資源。
長治八義窯:紅綠彩瓷再現歷史光華。歷史上的八義窯是中國彩瓷的鼻祖,被譽為「陶瓷史上的第一抹彩虹」。新時代的八義窯,靠著「大國工匠」精神和「十年磨一劍」的追求,通過非遺挖掘。先後在國家和省里舉辦的國際文博會、農博會、旅遊展覽會等大賽中獲得20多項大獎,使紅綠彩瓷成為民族文化瑰寶,在太行山區打造出了非遺文化產業聚集區,帶動了鄉村振興發展。
文水長拳又稱左家拳, 其精髓為「十路蹚腿」。腿法涵蓋了現代搏擊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腿法,故有「文水長拳,三隻手,神鬼見了也發愁」的俗語,各路習武者登門與文水長拳弟子切磋,無不心悅誠服,皆感到文水長拳的博大精深。如今,文水長拳已通過設立分會、建設非遺傳習所、定期展示、列入學校必修課等形式,在文水及周邊縣市廣泛研習傳播。
6.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民間傳說類有董永傳說、楊家將傳說、宋丑子傳說等;
地方劇種類有蒲劇、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上黨二黃、孝義碗碗腔、左權小花戲、線腔、任庄扇鼓儺戲等;
民間曲藝類有陽泉迓鼓、高蹺走獸藝術、潞安大鼓、太原蓮花落、陽泉評說、天塔猩舞、太原徐溝背鐵棍等;
民間音樂類有晉南威風鑼鼓、絳州鼓樂、五台鼓吹、上黨八音會、太原鑼鼓、岳村觚子、朔州喜樂等;
民間秧歌類有臨縣傘頭秧歌、祁太秧歌、朔州秧歌、稷山高台花鼓、繁峙秧歌等;
社火節慶類有壽陽愛社、寒食節、迎神賽社、河曲河燈會、柳林盤子、晉祠廟會等;
民間體育類有撓羊賽、背冰;
民間工藝美術類有平陽木版年畫、定襄麵塑、中陽剪紙、平遙推光漆器、上黨堆錦藝術等;
民間釀造工藝有汾酒、梨花春酒、老陳醋傳統工藝等;
民間地域文化有關公文化、大槐樹移民文化、走西口文化、山西麵食文化、鹽池文化等;
宗教音樂藝術類有五台山佛教藝術、恆山道樂、晉北道情、永濟道情等。
7. 在已經頒布的四期國家級非遺名錄中涉及刺綉的有幾種
在已經頒布的四期國家級非遺名錄刺綉在傳統美術(共計2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14
Ⅶ-15
內畫(魯派內畫)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315
Ⅶ-16
剪紙(靜樂剪紙、桐廬剪紙、浦城剪紙、水族剪紙、定西剪紙、回族剪紙)
山西省靜樂縣,浙江省桐廬縣,福建省浦城縣,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甘肅省定西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317
Ⅶ-18
蘇綉(揚州刺綉)
江蘇省揚州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331
Ⅶ-32
金石篆刻
中國藝術研究院
337
Ⅶ-38
磚雕(固原磚雕)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
343
Ⅶ-44
木偶頭雕刻(泰順木偶頭雕刻)
浙江省泰順縣
345
Ⅶ-46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刻)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346
Ⅶ-47
泥塑(北京兔兒爺、淮陽泥泥狗)
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淮陽縣
349
Ⅶ-50
燈彩(樂清首飾龍)
浙江省樂清市
350
Ⅶ-51
竹編(安溪竹藤編、道明竹編)
福建省安溪縣,四川省崇州市
829
Ⅶ-53
面花(嵐縣麵塑)
山西省嵐縣
832
Ⅶ-56
石雕(沅洲石雕、富平石刻、綏德石雕)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陝西省富平縣、綏德縣
834
Ⅶ-58
木雕(永樂桃木雕刻、東固傳統造像、通山木雕)
山西省芮城縣,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湖北省通山縣
835
Ⅶ-59
核雕(大連核雕)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838
Ⅶ-62
錫雕(蓮花打錫)
江西省蓮花縣
840
Ⅶ-64
藏文書法(尼赤)
西藏自治區
842
Ⅶ-66
彩扎(麒麟製作)
廣東省東莞市
845
Ⅶ-69
麥稈剪貼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清豐縣,湖北省仙桃市
853
Ⅶ-77
民間綉活(夏布綉)
江西省新余市
856
Ⅶ-80
滿族刺綉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克東縣
857
Ⅶ-81
蒙古族刺綉
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
870
Ⅶ-94
盆景技藝(如皋盆景)
江蘇省如皋市
收起
八、傳統技藝(共計32項)
傳統美術(共計2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14
Ⅶ-15
內畫(魯派內畫)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315
Ⅶ-16
剪紙(靜樂剪紙、桐廬剪紙、浦城剪紙、水族剪紙、定西剪紙、回族剪紙)
山西省靜樂縣,浙江省桐廬縣,福建省浦城縣,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甘肅省定西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317
Ⅶ-18
蘇綉(揚州刺綉)
江蘇省揚州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331
Ⅶ-32
金石篆刻
中國藝術研究院
337
Ⅶ-38
磚雕(固原磚雕)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
343
Ⅶ-44
木偶頭雕刻(泰順木偶頭雕刻)
浙江省泰順縣
345
Ⅶ-46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刻)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346
Ⅶ-47
泥塑(北京兔兒爺、淮陽泥泥狗)
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淮陽縣
349
Ⅶ-50
燈彩(樂清首飾龍)
浙江省樂清市
350
Ⅶ-51
竹編(安溪竹藤編、道明竹編)
福建省安溪縣,四川省崇州市
829
Ⅶ-53
面花(嵐縣麵塑)
山西省嵐縣
832
Ⅶ-56
石雕(沅洲石雕、富平石刻、綏德石雕)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陝西省富平縣、綏德縣
834
Ⅶ-58
木雕(永樂桃木雕刻、東固傳統造像、通山木雕)
山西省芮城縣,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湖北省通山縣
835
Ⅶ-59
核雕(大連核雕)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838
Ⅶ-62
錫雕(蓮花打錫)
江西省蓮花縣
840
Ⅶ-64
藏文書法(尼赤)
西藏自治區
842
Ⅶ-66
彩扎(麒麟製作)
廣東省東莞市
845
Ⅶ-69
麥稈剪貼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清豐縣,湖北省仙桃市
853
Ⅶ-77
民間綉活(夏布綉)
江西省新余市
856
Ⅶ-80
滿族刺綉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克東縣
857
Ⅶ-81
蒙古族刺綉
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
870
Ⅶ-94
盆景技藝(如皋盆景)
江蘇省如皋市
收起
8. 嵐縣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9. 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項目(共26項,涉及保護單位54家) (7項,涉及保護單位15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6 Ⅶ-1 剪紙 孝義剪紙 山西省孝義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31 浮山剪紙 浮山縣文化館 32 隰縣剪紙 隰縣文化館 33 新絳戲曲剪紙 新絳縣文化館 34 高平剪紙 高平市文化館 35 靜樂剪紙 靜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6 17 Ⅶ-2 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 新絳縣文化館 37 18 Ⅶ-3 面花 高平麵塑 高平市文化館 38 萬榮麵塑 萬榮縣城鎮雲仙傳統工藝麵塑鋪 39 孝義麵塑 山西省孝義民間麵塑藝術委員會 40 19 Ⅶ-4 山西民居磚雕 陵川縣文化館 41 20 Ⅶ-5 布藝 侯馬布老虎 侯馬市群藝館 42 21 Ⅶ-6 炕圍畫 原平炕圍畫 原平市文化館 43 22 Ⅶ-7 民間
綉活 和順刺綉 和順縣文化館 44 侯馬刺綉 侯馬市群藝館 45 (21項,涉及保護單位23家)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備注 121 Ⅹ-1 郭璞堪輿文化 聞喜縣郭璞研究會 133 122 Ⅹ-2 祁縣民居建築習俗 祁縣文化藝術中心 134 123 Ⅹ-3 懷仁旺火習俗 朔州市懷仁縣文化館 135 124 Ⅹ-4 偏關萬人會 偏關縣文化館 136 125 Ⅹ-5 五台山騾馬大會 忻州市群眾藝術館 137 126 Ⅹ-6 平定雩祭 平定縣文化館 138 127 Ⅹ-7 禮生唱祭文習俗 山西省柳林文化研究會 139 128 Ⅹ-8 二月二南街焰火習俗 太原市晉源區晉源南街村委會 140 129 Ⅹ-9 澤州中秋習俗 澤州縣民間習俗研究會 141 130 Ⅹ-10 尉村跑鼓車 襄汾縣尉村村委會 142 131 Ⅹ-11 洪洞北羊社祭 洪洞縣北羊農耕社祭管委會 143 132 Ⅹ-12 煤窯祭祀 襄垣縣文化館 144 133 Ⅹ-13 連氏手指演算法 襄垣縣文化館 145 134 Ⅹ-14 平順四景車賽會 平順縣文化館 146 135 Ⅹ-15 平遙票號 平遙縣文化藝術中心 147 136 Ⅹ-16 皇城村重陽節習俗 陽城縣皇城村 148 137 Ⅹ-17 鄉寧中和節習俗 鄉寧縣文化館 149 138 Ⅹ-18 嵐城面供 嵐縣文化館 150 139 Ⅹ-19 九曲黃河陣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151 晉中市榆次區文化館 152 140 Ⅹ-20 晉商鏢局 晉中市心意拳協會 153 平遙縣文化藝術中心 154 141 Ⅹ-21 清明節 介休市文化館 155
10.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朔州秧歌,左權開花調,晉南威風鑼鼓,義皮影戲等。其中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製作的漆器遠在唐代開元年間已經遐邇聞名。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山西省平遙縣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發源於山西中部的平遙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朔州秧歌:長期在當地流行,並演變為不同的藝術形式,為研究中國民間藝術的發展、流傳以及演變提供了鮮活的材料。
左權開花調:流行於山西省太行山區的民間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左權民歌風格在隋代開始形成。
晉南威風鑼鼓:起源於堯舜時期,融音樂、舞蹈、技藝於一體,富有民族特色,體現民族精神,有著「天下第一鼓」的美稱。
義皮影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