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定典型地域文化是什麼
保定市地處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來,歷為京南重鎮,畿輔要地。保定是1986年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多少年來,這片土地滋養出大批的文學家、詩人、創作家、表演藝術家、書畫家和多種文化工藝人才,曾獲得「戲劇之鄉」、「中國民間音樂之鄉」、「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雕刻之鄉」等多種稱號。這里曾是中國抗戰文學的重要發源地。這里還是新時期雙擁共建模範城的誕生地。這里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保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戲劇家關漢卿、著名諫臣楊繼盛、京劇藝術家蓋叫天,東晉名將祖逖等名人志士輩出。保定教育淵源,人文燦爛,宋有州學,明有府學,清有蓮池書院,北洋軍閥馮國璋、清末狀元劉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員和教育家曾畢業於此。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祥地,曾以此培養了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李富春、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暢、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國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將軍的搖籃,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保定軍校曾培養出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白崇禧等1800多名將軍。清末保定稱為學生城。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河北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⑵ 保定文化遺產有哪些
保定文化遺產有:涿州皮影、滿城寸蹺、淶水高洛古樂、雄縣趙崗古樂、定州子位吹歌等。
1、涿州皮影
皮影藝術,俗稱「皮影戲」,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是集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於一體,由藝人操縱用牛皮或驢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過燈光照射,投幕在銀幕上進行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
2、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3、淶水高洛古樂
淶水南高洛古樂歷經500年聲猶悅耳,國內外專家稱其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4、雄縣趙崗古樂
雄縣古樂是河北省雄縣的地方傳統鼓吹樂。雄縣位於華北平原北部,京、津、保三角區腹地。南有華北明珠白洋淀風景區,保津高速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5、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間鼓吹樂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鎮是子位吹歌誕生和流傳的地方。
⑶ 河北保定傳統文化元素
1、保定老調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老生調,從元代時尚小令「河西調」變化而來。保定老調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劇種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早期老調行當以生、凈為主,而生、凈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為區別於河北梆子,故名老調梆子,即老調劇種。
2、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傳於保北涿州、定興等地的「皮影戲」。演出時使用的文場伴奏樂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揚琴、小三弦等,隨之就有了伴奏音樂和過門。
武樂還有大鑔、大鐃等。音樂結構屬於板腔、曲牌綜合體,主要板式有頭板、二板、琴腔、垛板、還魂調、悲調,曲牌有「三趕七」等。行當分生、旦、凈、丑,各行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
3、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縣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已有200餘年的歷史。20世紀九十年代初,滿城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該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在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
4、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高樂」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高洛音樂會」是高洛村民自願參加、義務排練、義務演出的民間器樂演奏花會。2006年,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被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雄縣趙崗古樂
保定趙崗音樂會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傳承的樂曲內涵和譜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組成,表現形式有唱誦和器樂演奏,使用的樂器和傳承演奏的方式仍以傳統方式進行,吹奏樂有管子、笙、笛子、雲鑼,打擊樂有鼓、鐃、鈸、鐺子。
(3)哪些圖畫能體現保定文化擴展閱讀:
特色節慶
1、順平桃花節
保定順平縣桃樹面積達14萬畝,每年仲春四月,該縣淺紅、深紅的桃花會開放。2000年起,順平開始舉辦桃花節,至2014年8月,累計接待遊客逾330萬人次。順平桃花節也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節慶中華」協作體首批70家成員單位之一。
2、敬老健身節
保定有「長壽之城」之稱,自古以來,居民就有強身健體的習慣,並成為一種社會時尚,由於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壽命明顯高於全國,一年一度的中國保定敬老健身節是保定獨有的節日,自1991年開始舉辦。
3、空竹藝術節
保定市自2008年開始舉辦國際空竹藝術節,節上主要舉行空竹技藝展 涿州花燈節 示、空竹論壇、空竹文化長廊展示、空竹藝術節攝影大獎賽、空竹博覽會等活動。使空竹這項傳統民間體育活動得到了推廣和普及。
4、白洋淀荷花節
白洋淀荷花節是保定安新縣為塑造白洋淀旅遊品牌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991年開始舉辦的文化旅遊節。
5、涿州花燈節
涿州花燈節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間的「通會樓」而得名,清末民初時列為涿州八景之一,稱作「通會燈市」,是保定市傳統文化活動之一,主要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舉行。
6、安國國際葯材節
安國古稱「祁州」,素有「千年葯都」之譽,自明朝起,就有「春五秋七」年年舉辦葯王廟會的習俗,改革開放後逐漸沿襲成為每年一屆的安國國際葯材節和醫葯保健品交流會。
7、滿城紅葉柿子節
保定市滿城縣是「中國磨盤柿之鄉」,幾萬畝柿樹森林分布於滿城神星柿子溝內的6個村莊周圍,從2002年開始,該縣每年在「十一」旅遊黃金周到來前舉辦「金秋紅葉柿子節」,期間會有民俗文化表演、文人采風、柿子採摘、柿樹領養、柿王評比等特色活動。
⑷ 保定市畫家周玉良的畫社會評價怎樣
保定市畫家周玉良的畫社會評價是贊嘆。根據查詢相關的公開信息,他的國畫作品朴實自然,生活氣息濃郁。《荷香》、《晨曲》、《歡天喜地》、《紫華》等作品中有盛開的荷花、挺拔的翠竹、漂亮的蝴蝶、顆粒飽滿的葡萄等,栩栩如生,令到場參觀的書畫愛好者贊嘆不已。
⑸ 保定市稻草人創意市集被譽為什麼
保定市稻草人創意市集被譽為保定傳統文化。「稻草人創意市集」是保定市部分手工藝人、音樂人、設計師、美術師等自發組織的公益活動。此次共有100多個項目亮相,旨在挖掘保定傳統文化,將零散的保定符號集中展示,使它們變大變強。
稻草人市集的發起人王志,本是一名大學教師,身邊有一幫朋友在「玩藝術」。起初王志覺得這些手藝和文化是這個古城的靈魂,周圍這些匠人朋友們需要一個展示的平台和機會,幾個人一合計,第一期稻草人市集就這樣誕生了。他們開始並沒有想到,喜歡市集的人會這么多。
古城文化新名片,匠人藝術夢想的舞台
在這里,匠人們的手藝或作品都受到了極大關注,我們作為一種公益的展示平台,不收取任何攤位費用,希望讓他們詮釋保定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夢想。人氣不斷高漲的稻草人市集同時得到了市政府的關注與支持,王志和小夥伴們又有了新想法。
他們希望將古城散落的傳統手工藝人和創意產品集中到一起,集中去詮釋他們,分享他們,通過文化沙龍活動讓這些匠人和他們的文化被更多人看到。他們開通了稻草人市集微信公眾號,希望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來關注保定,關注保定文化。
他們還計劃成立保定市手工創意產業協會,與大學相關專業相結合,讓匠人與設計師相結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並成立手工藝從業者創客空間,讓這些老手藝在新創意的碰撞下煥發出新的光彩。
經過了兩期市集,「稻草人」已經聲名遠揚。唐山市的1889文化創業園區和石家莊的某文化園區已經和王志取得了聯系,希望能把稻草人市集中的文化產業引入園區。王志表示,作為保定人,希望稻草人市集傳承的匠人情懷,能夠代表保定,走向世界。
⑹ 保定旅遊景點
保定市植物園 保定市植物園保定城區北部的保定市植物園是在原紅旗苗圃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它南臨黃花溝,西臨韓村北路,距北外環500米,總面積110公頃,計劃投資1.14億元。
植物園工程由市園林局組織建設,全園總體規劃由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植物園專家余樹勛教授主持完成。全園整體採用自然式布局,以道路劃分功能區, 以植物劃分空間,園路將各個小區劃分為多個游覽單元,局部採用規劃式布局,以花帶、花壇等形式裝點環境。全園以植物景觀為主,主要展示各種植物的姿態,以及多種植物相互搭配的群體美,突出了植物建園、生態建園和文化建園的原則。
植物園主要由主門廣場、花園大道、溫室區、草花園、春花園、秋色園、盆景園、樹木園、竹園、岩生水生植物區、葯用球根宿根花卉園、管理服務區、引種馴化區、遊人中心、情侶園、體育場等15個功能區組成,是一個集科普、休閑、娛樂為一體、充分體現植物景觀、鄉土文化和生態效應、具有「城市森林」特徵的綜合性園林。
植物園工程於2000年3月開始建設,目前基本建成的有全園的地形、道路和地下管網等基礎工程;主門廣場、花園大道、春花園、秋色園、竹園、樹木園等景區;停車場、售貨亭、公廁等遊人服務設施。
現主門廣場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全部用花崗岩鋪裝而成,圖案為巨大的年輪形,其寓意在於表明保定市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場前花帶由黃、綠、紫三色構成,猶如雨後的彩虹飛架於主門廣場之上。廣場上擺放著七顆不同顏色和形態的原石,按北斗七星的形式擺放,故稱為「七星石」,原石上都刻有每顆星宿在古天文學中的名稱,如天樞、天權、開陽、玉衡等。主門旁巨石上的「保定植物園」 五個朱紅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為植物園題寫的。植物園的主門由11顆模擬古槐分三組構成,最粗的直徑6米,最高達25米,大樹滄桑古樸、氣勢恢弘、栩栩如生。選擇古槐做主門,是由於槐樹是保定市的市樹,是古城象徵,可以充分體現保定市的歷史文化特色。整個廣場以硬鋪裝為主,虛實結合,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一處開闊壯觀的觀賞空間。
花園大道是入園後的第一組景觀。花園大道長315米、寬40米。主景為中間22米寬的綠地景觀區,它主要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哲理,根據自人始之時與大自然的關繫到現今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的關系,將其分成8個景觀區域。
第一景,七彩廣場。該廣場作為主門廣場的延續,選取七色花崗岩鋪設,其寓意是提示人們進入了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時也表現了植物園喜迎佳賓的心情。
第二景,自然綠地區。該區作為主門的背景,仿自然的植物、山石布置,寓意人類初始階段宿命完全依附於自然。並充分體現其自然綠地之美。
第三景,規劃豐花區。該區採用西方園林的規則式布局方法,中間種植草花,草花色彩搭配協調、隨季節更換。寓意人類與自然經歷了數萬年的斗爭後,人類從依附自然改造自然,從草莽走向規范的階段。這一時期也是規則式園林在西方興盛之時。
第四景,童子印廣場。該廣場採用白色鋪裝為基礎,並布置水波紋圖案,其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甲骨文的「水」字形,有自由流動的內涵,本區寓示人類渴望沖破束縛,走向自由的願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保定市十佳少年留下的手印、腳印,象徵著將來他們必然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第五景,全心玫瑰園。該園用各色月季組成心形圖案,並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寓意人類由改造自然到熱愛自然的過程,心形圖案的排列代表人類的各種美好情感和人類對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心形前端有一漢白玉圓球,取其圓滿團圓之意。該園的主體平面形狀為魚的形狀,據考古學家及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最早是由魚起源而來,故此園有追溯人類起源,弘揚人類美好情感之寓意。
第六景,日晷曲水廣場。該廣場是花園大道的高潮景觀。古代人們利用自然日照之理發明了日晷為人計時所用,該廣場採用了這一設計理念。日晷放置於一池碧水之中,周圍環繞十二生肖浮雕,通過日影變化便可知時刻,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完美的結合起來。在日晷曲水和豐收圖騰之間利用一溪曲水相連,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代表性景點——「曲水流暢」。
第七個景點為豐收圖騰廣場。該廣場分為3個小廣場,兩側廣場上布置12根圖騰柱共24根,上面雕刻能夠代表節氣特色的植物、動物或氣象來刻畫和表示二十四節氣,故稱為二十四節氣柱。中間廣場上為天地圖騰柱象徵天與地,雕刻了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和龍鳳圖案,柱下為植物組成的太極圖。寓意人類只有做到與自然有機結合,才能與自然協調有序發展,做到「天人合一,物豐人賢」。
春花園位於花園大道的東側,它主要以觀花植物組成,春季以紅粉色系的桃、梅、李、杏、櫻花、海棠等植物為主,配以同期開花的黃白色系的迎春、連翹、綉線菊,以及藍色系的紫丁香等花灌木。陽春三月,此園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猶如置身於花的海洋之中。夏季有流蘇,灤樹,合歡、蝟實、錦帶花,月季、百日紅等植物開花不斷。它不僅有觀花喬木、觀花灌木、觀花藤本,還有修剪精細的大面積草坪襯托,充分體現了園林植物景觀美。
秋色園位於花園大道的西側,以銀杏林、五角楓林為基調再配以其他觀果、觀葉植物如黃櫨、紫葉李等,林下點綴花葉錦帶、桂香柳等彩葉灌木及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組成的花徑,作為本園最為突出的特色。此園一年四季彩葉繽紛,尤其在秋高氣爽之時,漫步園中,那紅彤彤、黃澄澄的秋葉秋果更是美不勝收。到了冬季秋果不落,更可引來百鳥啼鳴。是遊人秋遊、賞葉、觀果的好去處。
樹木園位於植物園的東北部,其中又分為梧椴園、木犀園、槐香園、槭樹園、楊柳園、松柏園、忍冬園、木蘭園等小園區。全園集中種植了15目共35科植物,以喬木為主,配以草坪、花灌木及野生花卉,形成本市最大的林地景觀。走進此園,林木繁茂、鬱郁蔥蔥、百鳥爭鳴,猶如回歸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是節假日舉家出遊、野餐、休憩的理想的「城市森林」。
竹園位於植物園北部堆成的丘陵陽坡。全園搜集能在保定生長的竹子品種,大片栽植,形成曲徑通幽、竹林夾徑的景觀意境。竹園是具有典型東方園林魅力的園區,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的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充分道出了人們對竹的熱愛。林中所建竹籬茅舍和疊瀑清流,同各種竹子構成充分體現我國悠久的竹文化的獨特景觀。 龍潭峽谷 龍潭峽谷龍潭峽谷位於滿城縣城北15公里處。景區包括龍門湖和龍潭峽谷兩個景點,風光旖旎,青山秀水,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為河北省風景名勝區。
龍潭峽谷風景區:龍門湖,是人工湖泊,多依自然山勢築壩,與山連為一體,寬者可達數十米,顯得奇偉壯麗。龍門為天然石門,如虹拱起,龍門下水聲潺潺,似仙水撫琴。出龍門順峽谷而下,山崖陡峭,有「一線天」之稱。站在峽谷山石中,上有雲飛,下有水流,人在其中低頭俯首,似倒立天上。龍潭的上部泉水飛流直下, 噴珠吐玉,河谷蜿蜒,聲聞數里之遙;下部飛瀑成跌落,聲若雷鳴,古稱「雷溪春濤」。
相傳龍門所在的石崗南北各有一個村子,北面的沙江村連年遭水災,而南面的焦村,雖然地處低窪因有石崗這塊天然屏障,卻平安無事。有一年,傾盆大雨直下了七天七夜,洪水吞沒了沙江村,焦村的惡霸焦閻王卻幸災樂禍,連連拍手稱好,正好被巡雨看水的小豬龍見到,為勸說焦閻王開崗引水,小豬龍變做一個小夥子到焦閻王府上做活兒,並決定三年不下雨。誰知焦閻王根本不在乎,而且把小豬龍推進了一個水井裡,於是小豬龍自己開始從井底用嘴拱石崗,整整拱了49天,終於拱開一個洞,將沙江河水引入焦村。從此兩村豐衣足食,平平安安。 腰山王氏庄園 腰山王氏庄園腰山王氏庄園坐落在順平縣腰山鎮南腰山村,在河北省保定市正西25公里處。
庄園始建於清順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希袞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華北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門巨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庄園佔地279畝,原有50多套宅院、500餘間房屋;現存65畝,房屋163間。庄園主要建築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內有東西排列四合院兩排,四合院各院前後貫通,左右相連。整座建築以灰色調為主,古樸大方,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
庄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極品。它不僅是研究清代民風民俗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近年還成了影視拍攝景地,電影《風雲初記》、《大決戰》,電視劇《熱土》、《青春之歌》、《天下糧倉》中的很多場景在此地拍攝。
2001年06月25日, 腰山王氏庄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茂山原始森林 古時北嶽恆山-大茂山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古為北嶽恆山,海拔1898米,雄居於保定阜平、唐縣、淶源三縣交界處。
史書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大茂山。建於曲陽縣的那座北嶽廟,是歷代帝王遙祭北嶽恆山即大茂山的岳廟。
借天時地利之便,歷史上大茂山曾建有許多廟宇,現山頂仍存有奶奶廟。如今的唐縣大茂山是一座森林公園,有數以百計的自然景觀。
大茂山海拔1898米,由於山高林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原始次生林鬱郁蔥蔥,遮天蔽日,森林覆蓋率達56.6%,山場上長滿了松、柏、楊、樺等樹木,特 別是那萬畝翠綠的油松,以它特有的挺拔剛健之姿,給人以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之感。南山上,有數百畝山桃,每當初春,那串串粉紅色的花蕾,在春風的撫摸下, 由山下向山上逐層開放,花期持續20多天。從春到夏,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萬紫千紅,競相鬥艷,宛如一片花海。
在頂峰南側的跑馬樑上,有數百畝開闊地。據傳,這是楊六郎的練兵場。每到溫熱季節,這里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徜徉其間,彷彿到了塞外草原。草地上搭建有五彩六色的帳篷,在這里野宿,清晨可以觀日出。
大茂山不僅具有山清水秀之神韻,更有雄偉奇險之氣勢。大茂山由20多座山峰組成,站在崖頂,就可看到那峰連峰,峰擁峰,峰壓峰,峰峰爭先的壯觀景象。其主峰太乙峰,似群峰之祖,爺爺峰、奶奶峰、媳婦峰、母子峰、貞女峰諸峰環列,登峰極目遠眺,天地蒼茫,那連綿起伏的群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漸漸遠去。
在群山之中,隱藏著很多極具觀賞價值的天然洞穴。在雲遮霧障的西坡絕壁上,有神秘莫測的黃龍洞和黑龍洞,洞穴幽深彎曲,洞內有洞,洞內碧水常年不斷。這里還隱藏著被稱為無底洞的幾十座洞穴,都是天然形成的,深不見底。還有那些奇峰異石和附會著美麗傳說的石景,如石人溝、長壽石、老佛石堂、菩薩堂、棒槌山等。
大茂山乃唐河支流通天河的發源地,山內泉水汩汩,流水潺潺,高山瀑布飛流直下,霧氣蒸騰,十分壯觀。石人溝內的溪流,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魚兒往來嬉遊,即可休憩觀賞,又可持竿垂釣。「恆山積雪」為大茂山奇景之一。嚴冬時節,山峰多為積雪覆蓋,至五月份才融化。春季游覽,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流水淙淙,山間山花爛漫。此時的大茂山,既展示著嚴冬雪峰的晶瑩與肅穆,又流淌著春天的柔情與溫馨。置身其間,深感神受,是一種奇妙無比的享受。
大茂山原始森林鬱郁蔥蔥,遮天蔽日,腳下蜿蜒小路被橫生的灌木擠得模糊不清。越往上爬,山勢越險,山林越密,腳下雲來如霧,林海生煙;兩萬多畝山林,有油松、白樺、山榆、白楊、翠柏、山杏、核桃、山神木、野葡萄;濃蔭下,人參、靈芝等中草葯千餘種;黃楊球、野山茶,千姿百態的野花其間;狍子、黃羊、小松鼠在灌木叢中忽隱忽現。
大茂山有數以百計的天然景觀,北溝山泉汩汩,溪水瀑布巧點其中。南端陰雲霧罩的絕壁上,有一眼黃龍洞,洞中碧水常年不斷,盛夏冰涼刺骨。此外,還有72眼天井隱藏在懸崖峭壁中,頂峰南側有數百畝的開闊地,碧草如毯,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猶如仙境。每逢冬春,山頂積雪數日不化,「恆山積雪」為唐縣古八景之一。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到清代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祭祀北嶽由曲陽北嶽廟移至山西渾源,但是大茂山仍是這方生民心目中的北嶽,到大茂山朝山進香者歷來不絕,如今這里更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相應的服務設施,吸引眾多的遊客。
大茂山野生植物眾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開,適宜游覽、休閑、避暑和野生植物考察。
相關提示:這裏手機無信號,爬山應穿旅遊鞋。
交 通:大茂山距北京270公里,距保定120公里。走保淶路在唐縣黃石口村左轉,南行10公里到軍城鎮,右轉西行直達大茂山。北京遊客也可從望都高速口下道,到唐縣城後走保阜路至白合鎮,北行25公里到達軍城鎮,左轉西行直達大茂山。安國葯王廟 安國葯王廟安國市古稱祁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葯都」和「天下第一葯市」之稱。安國葯市的興盛,起源於葯王廟。凡參加葯市的人,總要去瞻仰、拜謁葯王廟。
安國葯王廟坐落於安國市城南(原南關),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歷代醫聖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祭祀的葯王邳彤,西漢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宿將之一,曾作過曲陽(今河北晉州市)郡太守。邳彤輔佐劉秀打天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謀,為創立和捍衛東漢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勛,官至太常少府(相當於宰相)。邳彤酷愛醫學,頗受軍民擁戴,死後葬於祁州南門外。
安國葯王廟的來歷,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顯靈治癒,宋秦王問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 遂封王建廟祀之。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為侯,後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王」。隨著帝王對邳彤的不斷封賜,「葯王」影響越來越大。葯王廟的建立,反映了後人對施德於民的邳彤的一種懷念之情。自從為邳彤建廟設祀以來,一般民眾有病求助於葯王,善男信女,常來進香,業葯者乘機售葯,以至逐漸形成了每逢農歷四月二十八的葯材廟會,歷經幾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國始成葯,葯到祁州始生香」的說法。
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仿照宋代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葯王廟,以邳彤墓為中心,擴建葯王廟。經明、清兩代歷次修葺,始成為現在的規模。葯王廟建築群佔地3200多平方米,坐東向西,結構嚴整,有牌坊、馬殿、鍾鼓樓、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醫殿、葯王正殿、後殿組成。
懸掛於山門之上的「葯王廟」匾額,乃清乾隆時東閣大學士劉墉為之題寫。山門外的牌坊,重檐廡殿式建築,由黃色琉璃瓦覆蓋
三間四柱,彩飾斗拱。正中匾額書有「顯靈河北」描金大字。牌坊兩側有一對石獅,石獅外矗立著兩根高達24米的鐵鑄旗桿,每根重約3萬斤。兩根鐵旗桿上鑄有一副對聯:「鐵樹雙旗光射斗;神庥普蔭德參天。」鐵旗桿上懸掛著風鈴,迎風作響,給人一種悠遠肅穆的感覺。
葯王墓亭在葯王廟的中院。墓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頂,外形玲瓏別致,富有民族特色。墓碑上書有「敕封明靈昭惠顯王之墓」。墓碑南北兩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幾十塊之多,記載著葯王廟和葯都的發展變化。
在葯王廟亭南北兩側的配殿里,塑有我國扁鵲、華佗、張仲景、張子和、劉河間等十大名醫人物像。這些塑像,據傳為天津泥人張遠祖之作,工整精細,形神兼備。
葯王正殿是葯王廟的主殿,殿中正位為葯王身著龍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莊而又慈祥。葯王兩側,分立著八名雄姿英發的武將,給正殿增加了莊重威嚴的氣氛。正殿建築宏偉,雕鏤精湛,琉璃瓦覆蓋,輝映耀目。
安國葯市起源於葯王廟,葯王廟因葯市而聲名遠播。1981年,國家醫葯代表團到日本大阪參觀那裡的葯王廟,誰知女解說員說的第一句話竟是「(日本的)葯王來自中國的祁州。」
葯王廟在旅遊資源品位上擁有全國三個之最:一是全國最大的葯王廟建築群;二是葯王墓建於廟院在全國獨一無二;三是廟外廣場上立有高達24米,每根重15噸重的鑄鐵旗桿,旗桿上鑄有兩知盤龍,三重刁斗,頂鑄翔風,中部掛有一幅鑄鐵對聯:「鐵樹雙旗光射斗,神庥普蔭德參天」。這一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這座古建築,在戰爭年代和「文革」中曾慘遭破壞。1958年始,對葯王廟進行了修復,廟貌煥然一新。葯王廟建立後善男信女祈祀、香火甚盛,後逐漸發展成安國廟會。四方商客雲集,百貨交流,形成北方規模最大的葯材市場,有安國葯業起源於葯王廟之說。葯王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⑺ 保定最美的有哪些景點,你去過幾個
保定最美景點,我幾乎都去過。因為筆者的老家就是保定!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資格來答一答。
保定是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塑造了保定的山山水水,當然還有這里的人,所以“不進直隸總督署,就不算來過保定府”。
第三個最美的地方:白洋淀
白洋淀號稱華美明珠。曾一度差點乾枯。筆者小時候曾聽老人說過,有一年的雨水很大,保定遭了澇,但哪料保定人卻還很高興。因為白洋淀因此補充了水量,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白洋淀之美,在於山水之美。當然也有歷史的沉澱,如抗日戰爭時期大名鼎鼎的雁翎隊,就活動在白洋淀上。當然更有文化的內涵,如孫犁的名篇《荷花澱》,曾有這樣一段描寫: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個地方,便是白洋淀!
但對筆者來言,其實更喜歡蓮花池,所謂個人秉性吧。
⑻ 河北傳統文化有哪些
1、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約誕生於1820-1850年之間。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於表現人物的抑鬱、愁煩、緬懷、沉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雲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凄楚悱惻。
河北梆子的演員中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傑出的人士,如田際雲、魏連升、侯俊山、何景山,趙佩雲(筱香水)、王瑩仙(金剛鑽)都以唱腔高亢優美、變化多端而為廣大觀眾所熱愛。
這批演員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們精湛的表演藝術給觀眾以美的享受,也使觀眾更加喜愛河北梆子這個劇種。
2、曲陽石雕
曲陽盛產質地優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漢代,曲陽一帶的石雕藝人就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龍鳳、雄獅、觀音、佛像等各種工藝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興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陽石雕藝人楊瓊因雕技精湛,被任命為總管。
據記載,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就是由楊瓊設計監造的。清代,曲陽石雕曾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出,榮獲世界石雕藝術第二名。
3、竹板書
竹板書產生於河北省中部平原。起源年代比較久遠。據老藝人馬蘭月、王來恩(藝名「捨命王」)等談,一百多年前,他們的師爺就是唱竹板書的。七、八十年前,南皮縣老藝人張福堂等初去山東,後來又有尹福盛、王來恩等到相繼而去,竹板書從此流入山東。
清末明初,又有潘福恆、王福義、余來榮等到在京津遼沈等地演唱,狄來珍去山西太原等地演唱,竹板書的活動區域逐年擴大。王來恩還到西安、揚州、香港等地演出過。
4、評書
流行在河北省的評書,是由唐代「變文」和宋代「說話」藝術演化而來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說不唱。演出時坐在案前,以一塊醒木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敘述,也有琅琅的朗誦。傳統書目大都是長篇,內容以歷史故事和武俠故事為主。
5、皮影人
是皮影戲的人物造型。流行於唐山、樂亭一帶。以驢皮刻染,吸收了當地民間剪紙的特點,更以雕鏤精細、造型誇張、富有裝飾性見稱。清代已在京津、東北一帶流傳。老藝人王玉宏刀法犀利多變,並對古法進行了改革。邯鄲有牛皮影人,線條蒼老古拙,意趣淳樸有力。
⑼ 保定的歷史文化
歷史
一、先秦時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東五里建廣養城。因為幾條小河交匯,這片土地水草豐美,被燕昭王選來做牧戰馬之城,並沒有普通居民,又稱為空城。是為保定市區最早的城池。
二、漢晉隋唐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東北約五里建樂鄉城,置樂鄉縣,屬信都國,保定始設縣;又有樊輿縣、樊輿候國,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子樊輿侯劉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稱樂丘,東漢廢。
西晉重置,屬高陽國;北魏新置清苑縣,與樂鄉縣同屬高陽郡;北齊清苑、樂鄉均廢入永寧,後改永寧為樂鄉;隋改樂鄉縣為清苑縣,屬河間郡;唐屬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縣為保塞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易州滿城縣南境入保塞縣,並升保塞軍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贊、李繼宣先後知保州,築城關、葺營舍,疏浚一畝泉河與雞距泉水匯合流入保州城關。宋真宗趙恆曾在聖旨中說:「保州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乃宣祖之舊里也。」
金天會七年(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復保塞縣為清苑縣。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軍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廢。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滿城。
四、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保州(今保定址),令賈輔、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為順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轄七州(含十二縣)、八縣,共二十縣。十七年(1280年)置官領保定織染局。
五、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都司,移駐保定。明初年,設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正德十年(1515年)設保定巡撫。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書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後改稱金台書院。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書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東南角建清真寺。
崇禎十一年,保定總督從薊遼總督中析出,其獨立總督保定、山東、天津、登萊四巡撫之地[3]。
六、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直隸省會。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蓮池書院(今古蓮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於城內西南角建淮軍公所。
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電報線路完工。光緒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會在址舫頭東建基督教堂。光緒十五年(1889年)架設保定至西安的電報線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盧漢鐵路盧保段,次年一月通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創辦電話。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盧漢鐵路保(定)正(定)段通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宮,慈禧挾光緒帝來保駐蹕三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學。該校曾為河北省同盟會機關駐地。同年,以蓮池書院藏書樓為基礎,建直隸省圖書館。
七、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為直隸省省會。1913年,廢保定府留清苑縣,省會遷至天津,清苑縣仍為范陽道治所。1914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1925年於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設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隨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廢除。1935年,河北省會由天津遷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縣城被日軍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建立保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會由北平遷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會又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軍進駐,建立保定市,為冀中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1日設立地級保定市和保定專區。以原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為保定市區域,清苑縣政府遷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稱河北省政府改稱河北省人民委員會。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保定遷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為地級市,由河北省直轄,設路東區、路西區、清苑區、滿城區、完縣區。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並路東、路西區為市區,清苑、滿城、完縣撤區設縣。1961年7月,設立新市區,1962年9月,設北市區和南市區。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天津遷回保定,保定再次成為新中國河北省省會。1968年2月,省會遷至石家莊。1968年8月,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為地級市,並改由省直轄,並將滿城縣劃歸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縣劃歸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將保定定位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為此保定規劃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北市區和南市區合並為蓮池區;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撤縣設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及周邊區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簡介
保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臨北京市、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滄州市,南鄰石家莊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東低。
拒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東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人口1,155.24萬,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保定曾先後為清代直隸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會,素稱首都「南大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9)哪些圖畫能體現保定文化擴展閱讀:
一、地理
保定位於中國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脈東麓。北鄰首都北京,南鄰石家莊市,西鄰山西省,東鄰廊坊市。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0'~40°00'之間。以平原為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氣溫12.0℃。
境內地形分為山區(含中山區、地山區和丘陵地區)、平原與窪淀區。山區約占總面積的49.68%,最高山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此為駝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7%,窪淀區約佔3.23%。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042.5萬人,比上年增加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1.2萬人,城鎮化率49.03%,比上年提高2.38個百分點。出生率12.18‰,死亡率5.79‰,自然增長率6.39‰。
2、民族
保定市境內主要民族為漢族,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三、社會事業
1、文化藝術
2016年,保定全市公共圖書館22座,總藏書量199.2萬冊;博物館、紀念館21座;文化館23座;鄉鎮(街道)文化站268個。全市公共文化設施5839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3%,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
2、教育事業
保定在歷史上宋有州學、明有府學。 清代蓮池書院提倡新學,開創了中國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為晚清時代培育了大批政治、軍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學等方面的人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推動了中國軍事教育與軍隊的近代化進程,是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培養基地。
2016年,保定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2所,專任教師6426人,在校學生6.7萬人。普通中學419所,專任教師3.8萬人,在校學生50.5萬人。
小學1884所,專任教師4.3萬人,在校學生87.9萬人。幼兒園2428所,在園兒童36.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