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鄉土文化的例子
中國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而廣大農村則是滋生培育鄉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國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許多鄉土文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至此我們對中國鄉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還相當有限。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 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須覆蓋物質的、非物質的各個領域,而且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發展旅遊等產業也要突出「保護第一」的原則。對鄉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沿承作為鄉土文化載體的「人脈」,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物質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這一點在時下的中國廣大農村是要特別關注並給予妥善的保護政策。
B. 什麼是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是指與一個人出生地相關的歷史地理、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相關方面的一種物質或非物質的表現形式。
簡言之,鄉土文化就是一個人出生地土生土長的物質或非物質的民間文化。
(2)中國有多少鄉土文化擴展閱讀:
鄉土文化具體包含:
1、村落建築
比如吊腳樓、土樓、木樓、馬牆樓、杠式屋、跑馬樓、炮樓、鎖頭屋、洋樓、中西合璧建築以及名人名居、紅色驛站等,各個農村地區幾乎自成一色,這些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也與當地的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鄉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2、山水風景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農村地區廣闊,地方山水風景各異,雖都是山野,但美點不一樣。
3、器物手工藝品
鄉村的一些生活器物和手工藝品是很好的文創資源,有的也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土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
C. 鄉土文化意象有哪些
鄉土,沒有寬闊的馬路,只有簡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簡簡單單,朴實無華,這就是鄉土!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化日益加深,鄉村整體意象都遭到了破壞,淳樸的特色民居被拆毀,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樓房,硬性的道路將農田劃分的支離破碎。
鄉土文化氣息,正在遭受著當下城市文明的侵蝕,鄉村間的原始建築、景觀正在消亡,這將使得老一輩人和當下的年輕人逐漸喪失對於「老家」的記憶,使得人們對於鄉土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逐漸模糊。
伴隨著的城市化進程,鄉村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中……
1、消失中的鄉村樂器
鄉村老一輩都幾乎都會拉二胡,吹笛子,春節舞獅,敲鼓……現在年輕的一輩,沉浸在網路當中,年輕人幾乎沒有人會敲鼓、敲鑼……
2、消失中的民間書法
幾年前,農村貼春聯還不流行印刷文字,農村裡有幾位叔伯書法寫得特別好,春節前去老師傅家請他寫對聯的人特別多。現在漸漸的,大家開始貼印刷春聯、廣告春聯,那種用筆墨紙硯揮毫而就的氣勢越來越少。
3、消失中的傳統禮儀
4、消失中的地方方言
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農村,越來越多的小孩在城市讀書長大,都說普通話,那些方言,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幾代人的逝去而逐漸消失……
作者:556自律訓練營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7533e713c658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D. 論中國鄉土文化
哎,我也極力痛感這些問題啊,中國的傳統哪去了?怎麼全被西洋化了。。。。
先從別的地方借鑒下: 漢民族傳統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會基礎中對道家、佛家諸說多有崇敬!然而遺憾的是,近現代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功利主義思想逐漸占據主流形態,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宗教卻逐漸式微,民眾有許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以上為借鑒
這就是中國。
首先說歷史,
古人穿著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在清朝剃發時,農民起義軍與清朝展開了37年的剃發戰爭,可見漢人的禮儀有多麼的偉大。
而現在,自解放以來有誰會真正的沏茶,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飲品,可是現在,客人來了都不知道怎麼接待了。
吃飯,我就納悶,他媽中國餐你吃不慣啊,你他媽吃西式快餐,吃的你胖死才好。
真氣人啊,許多富有人家都不會用筷子了,你富了吃西餐就是富啊,
中國人的禮儀也很差,現在有幾個會去用正規的方式去紀念祖宗呢?可能是革除封建革 的吧,但是,者是最起碼的尊重,對父母的尊重,對現任的尊重啊,古人十惡不赦,第一條,孝,規定每年不祭祖者理應有罪,可是現在的,別說父母死了,就是活著兒女也不稀罕看一眼的老頭老太,這就是中國嗎?
我是九零後,每當父母不在家,來客人時,我真的不會接待客人啊,只是跟客人干坐著,哭笑著,不是我不懂,是根本沒人教我的,我不會待客之理 啊。
國家一點也沒利用起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古時候皇帝治理國家都是死讀史書的,現在的領導人都是看現代政治,不借鑒古人的治國經驗(雖然是封建時代的,但也對國家有益處吧,有人說印度永遠也趕不上中國的原因就是印度沒有人記錄歷史,看來祖先是多麼鮮明,給我們留下了借鑒的經驗,為後人造福,可,,,祖先的辛苦白瞎了啊。
說實話,中國的社會問題太多了,就這樣的一個國家,永遠也別想站在世界前列
E. 什麼是家鄉文化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
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
(5)中國有多少鄉土文化擴展閱讀:
一、文化現狀
近些年不少有文化良知和歷史責任感的專家學者已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傳統古村落的考證、測繪與搶救性保護上,取得了不少的功績,值得世人敬佩和尊重!然而這僅僅是滄海一粟,中國鄉土文化實在是太博大、太久遠、太豐富了。
尚未引起人的關注或熟視無睹的領域也實在太廣闊,而相當多的鄉土文化遺存(包括物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或正面臨著被摧毀、被遺忘的絕境。
二、專門編制鄉土文化保護規劃
不論是否列入歷史文化名村,在編制新農村規劃中都應有鄉土文化保護專項,其內容可涉及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對未有效進行此項規劃工作的新農村規劃可實行「一票否決制」。
歷史文化名村除了要進行傳統建築風貌保護外,還應挖掘其精神文化內涵,進行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承。
F. 中國有那些特色的民俗節日,鄉土文化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民間百姓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為過年做准備,一直要熱鬧到正月十五,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1、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2、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天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3、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才能吃到肉。
5、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崇。
10、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份。
12、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15、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因為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節賞燈的准備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2、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G. 中國有多少文化之鄉
央廣網寧波12月19日消息(記者何源 杜金明)12月19-20日在寧波舉辦的首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期間,文化部舉辦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頒牌儀式,正式公布442個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此次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涉及特色民間文化資源或藝術形式550種,涵蓋表演藝術、造型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藝術門類,集中展示了我國民間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現狀。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1987年文化部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民間文化藝術、加強基層特色文化建設、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而設立的文化品牌項目,命名周期為3年。2014年,文化部組織開展了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經過專家嚴格評審,全國共有442個縣(縣級市、區)、鄉鎮(街道)被命名為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H. 了解貼春聯的習俗等鄉土文化是什麼
春聯的習俗來源: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鄉土文化: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
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貼春聯寓意:
春聯,又稱「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