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在農村,人們的生活怎樣
我是一名八零後,說到現在的農村,我這一段時間剛好從外面打工回老家了(沒有辦法,也面臨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的煩惱,小孩要上學呀)。我就把我看到的我的家鄉現狀(我差不多有兩年沒有回到老家農村了)給大夥兒表述表述(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地方哈)。當我下火車的時候,我看到火車站附近又有幾幢高樓蓋起來了(把以前的矮樓拆了)。然後坐著我親戚開的(中國神車五菱宏光),這些年在家裡發展的還不錯。公路都是瀝青路面了,然後看到沿途的一排排的新房,一棵棵的風景樹,一個個的垃圾回收點,最重要的是現在的人們(特別是老年人)也不在公路上「穿來穿去」的了。以前這些老年人在那個馬路上隨意穿梭,交通事故特多,叫那些司機開車隨時都要多一個「心眼」。所以我感覺現在的農村不但物質生活有改變,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悄然的改變。
❷ 我國農民素質現狀
[關於當前農民素質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建立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因此,雙陽作為一個脫胎於傳統農業縣份,農業人口比重達 71% 的農業大區,如何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就成為一項事關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進程的重要工作。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曾明確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農民作為農業科技的直接運用者,其素質的高低關系著生產的結果,因而使農民素質問題成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摸清我區農民的基本素質,特別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相適應的思想文化素質,為有針對性的加強教育提供第一手材料,我們通過下發問卷、抽樣調查、走訪座談、論證研討等多種形式對農民素質及如何提高農民素質進行了全面調研。
一、農民素質基本情況
農民素質包括文化知識素質、科學技術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經營管理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等。作為農業生產主體的農民,文化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而科學技術素質關系著農民收入的增加。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制約人的全面發展和發展環境改善的決定性因素,則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這次調查中,我們把這三項素質作為重點進行研究和分析。
(一)農民素質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積極的思想和心態佔主流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民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也相應發生了轉變。特別是隨著素質跟進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區農民素質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意識、科技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都在增強,「求知、求富、求樂」的願望迫切而強烈,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不斷高漲,廣大農民圍繞增收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在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二)農民素質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適應的因素不容忽視
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對農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這種要求相對照,相當一部分農民素質還存在明顯的不適應之處:
一是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知識水平不適應。據 2003 年小康建設調查統計,我區勞動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為 6.16年,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另據住戶調查顯示,全區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勞動力總數的3.2%;小學文化佔26.4%;初中文化占 60%;高中文化佔8.2%;中專以上文化佔2.2%。
二是科技素質不適應,接受和應用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較低。我區農業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份額不足,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為52% ,這在全國來看比率不高,我區與之相比還要低。具有專業技術的產業農民和農民技術人員數量少,全區農民技術人員2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5.4%,中級以上技術人員3200人,僅占勞動力總數的2.5%。由於種種原因,一部分農民接受新技術的主動性不強,農村科技力量薄弱,農技推廣難度較大。
三是思想道德狀況和思想觀念等與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不適應。一方面,隨著形勢政策教育的深入,農民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日益增強;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日益受到挑戰,農村中鄰里關系緊張、行為舉止不文明不道德現象較為突出,道德約束力下降,勤勞、質朴、善良的民風受到挑戰。而且許多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體制轉軌的磨合期,與市場經濟需要不適應。一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陳舊保守,滿足現狀、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自強、自立和進取精神,一些傳統的落後思想仍然占據他們的頭腦。
二、農民素質現狀不適應方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創造性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人的素質提高了,經濟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有關專家關於勞動生產率的調查表明,以文盲的勞動生產率為1計,小學文化程度則為1.43,中學文化程度為2.08 ,大學文化程度為4。這說明,人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一部分農民自身素質偏低的現狀則導致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緩慢。
一是農民的封閉保守,信息不靈,盲目隨意,與農村市場化所要求的開放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信用意識形成距離,導致農業結構調整這項農村致富、農民增收的工作進展不盡人意,調高、調優的方向性目標難以很快實現。 他們在市場面前往往表現為兩種傾向:一種是無所適從或無路可走,自主選擇性差,要麼裹足不前,要麼簡單效仿;一種是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自律性差,隨意性大,短期行為嚴重甚至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質量和信譽,干出砸牌子失市場的事,或者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增產不增收。而且在大農業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農產品過剩,大多數農民缺乏理性自律,不能依照市場變化主動調減生產能力。
二是小農意識、經驗意識濃厚,使農民對國家政策的認識、理解、掌握和運用不夠准確,很難抓住機遇,部分農民對新項目、新技術應用缺乏興趣和信心。這些都導致他們看不到事物的發展前景,很難很快選到明確的致富道路;導致了他們做事的畏首畏尾和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不暢;導致他們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盲目投資或投資項目的短期行為。
三是由於思想道德觀念等方面素質的制約,導致了農村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滋長,宗教、迷信、紅白事大操大辦以及增收後盲目性的修建房屋、講排場、搞攀比等,增加了農民的非生產性的額外支出,不少農民不但把一年來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用去一大半兒,有的甚至欠下債務,結果造成農業再生產投資不足,擴大再生產規模更是乏力,增收的路愈走愈難。
三、提高農民素質的對策建議
第一,要加強基礎教育,努力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經濟振興靠科技、科技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 而學習則是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實現人才資源總量增加,質量提高的根本途徑。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必須切實加強基礎教育。一是要繼續堅持把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抓好。尤其要搞好農村的教育工作,提高農村教學質量,通過加快農村辦學模式改革進程,探索適合農村學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教學改革之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並著重幫助解決貧困子女就學問題。二是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教育。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為農村人口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基礎。
第二,整合資源,實現農業、科技、教育的真正結合,強化農民教育的系統性。農民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引起了農民在生產、組織、流動等方面的巨變,也導致了農民施教主體的缺失。宣傳部門對農民教育有指導職能,但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其他更多的則需要協調;農業部門有技術人員和科技信息,但缺教室、教學設備,無法獨立承擔農民教育的重任;科技、共青團等部門基於基層組織的變化,也很難獨立的對農民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致使各部門各自施教,計劃性、針對性、系統性不強,效果不佳。因此,必須把各種教育資源整合起來,使農科教充分結合,成立農民教育工作領導組織,各相關部門一道研究農民教育工作,保證農民教育工作的系統性、經常性和深入性,真正做到以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推廣農業科技為手段和動力,以農民職業教育為基礎,促進科技教育為農民和農村發展服務。
第三,突出教育重點,明確教育內容,注重教育實效。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面廣量大的工作,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必須因人而異選擇和制定教育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的農民,在教育內容上要有所區別。從目前新形勢對教育農民的要求來看,應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應著重「三熱愛」教育;市場經濟觀念教育,應著重轉變傳統小農意識,樹立大農業觀念,培養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開拓進取意識;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應著重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業新技術;法制教育,應著重農民身邊常用法律教育,培養遵紀守法的新型農民;政策教育,應使黨在新時期的農村政策深入農戶,強化政策對農業生產發展的推動力等。同時要突出施教對象重點,目前,農民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兩種類型的人身上。以年齡區分,重點應放在青壯年身上(青壯年是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主要載體,是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以文化程度區分,重點應放在小學至初中文化程度者身上(小學至初中文化程度者在當前農村人數眾多,現有的文化知識根本不能適應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這兩類人的素質提高了,潛力發揮了,就抓住了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的大頭。要通過典型示範、宣傳引導、現場觀摩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對他們進行市場經濟知識、科技應用知識、法律知識等方面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牢牢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實現增收才有廣闊的出路和前景。
第四,要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工程。 它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促進農民素質全面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要按照中央有關精神要求,特別是按照中央文明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要求,切實加強對公民道德建設的領導,強化各相關部門的合作,保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深入。要突出科普教育和誠信教育這兩個重點,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同時,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斷提升農民的文明素質。 在此基礎上切實抓好環境整治,秩序規范等項工作,全力推進農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❸ 當今農民工的現狀農民需要精神文化嗎
目前北京的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是令人擔憂的———在他們當中,許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娛樂方式,許多人的精神上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許多人面臨著性苦悶和性壓抑……
不過,對於農民精神上的「亞健康」危機,政府已經引起重視。從文化局送片進工地,到文明辦評選來京務工人員「文明之星」,再到市總工會為民工建圖書室,買電視機,政府各個部門已經開始為豐富農民工的精神生活,進行了努力。
雖然這些努力是探索性的,但其積極意義是不容小覷的。因為長期以來,城市的管理者,對於農民工都是「只管手腳,不管頭腦」,他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防範農民工的犯罪行為上,放在「嚴查、嚴管」上,而對於農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等精神世界的問題則很少過問。這樣的「防範式管理」導致了許多弊端:其一,農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一旦被忽視,無法訴求,就有可能成為一些過激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誘因;其二,防範式的管理有著諸多副作用,尤其是當少數素質低下的管理人員借管理之名為自己或為自己所在的小團體謀取私利時,這種管理方式就蛻變為一種侵犯外來民工合法權益的工具。
而現在,「防範式管理」的體制終於出現松動,城市管理者開始重視對農民工開展各種形式的服務,開始進入農民工的精神世界進行對話和交流,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不過,城市管理者的積極作為也面臨著挑戰,例如《新京報》報道就提到,如何讓豐富和凈化農民工的精神生活的工作,形成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機制,有著不小的困難。的確,當下行政機關效率和其有限的人力決定了,他們很難長期孤軍作戰,為北京幾百萬農民工提供足夠精神產品和服務。而且行政機關提供的服務方式往往是單一而統一的,他們最多隻能放幾場電影,建幾個圖書室等,而現實中,農民工精神生活問題並不是缺少文化娛樂設施這么簡單。在日常生活中農民工常常遭遇各種精神問題,如工作無著落或不順心產生的焦慮感,被城裡人歧視所產生的自卑感,權益被侵害時所產生的憤懣和壓抑,戀愛交友失敗時所產生的挫折感……對於這些個性化的日常問題,政府顯然無法一一的關懷。
政府沒法關懷,那麼誰來關懷呢?答案很簡單,靠農民工自己,靠社會團體。《新京報》報道提到,當前,北京的農民工群體中出現了一些自發的組織,如為農民工提供藝術演出的「農民之友」;賣菜農民陳軍設立的「排憂熱線」;旨在讓打工妹找到歸家感的「打工妹之家」。這些自發團體由於源於農民工自身,與農民工溝通有著天然的優勢,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為農民工排憂解難。不過它們也面臨困境———團體工作者缺乏培訓,素質較低,團體經費匱乏,隨時都有可能「斷頓」。此外,媒體曾經報道,一些高校和社會上的團體深入農民工開展幫助,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團體往往很難堅持。
所以,政府能否對這些農民工或社會團體進行資助,支持類似團體的建立,這樣的話,將有利於催生一個健康社群文化的形成。大大小小散布在數百萬農民工中間的社群,將能在農民最缺乏信心的時候,最沮喪的時候,最壓抑的時候……給農民工兄弟姐妹們以勇氣和溫暖,讓他們找到回家的感覺,得到心靈的撫慰。
http://www.nmjyzx.com/news/readnews.asp?newsid=14483
參考資料:http://news.tom.com/1002/20041211-1636330.html
❹ 你怎麼看當前農村現狀
以前是荒地變良田,寸土寸金,現在是良田成荒地,雜草叢生。以前的農村人干勁十足,信心百倍,現在的農村人無所事事,閑得發慌?
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一年半載與家人難得一見。村子裡只有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不見炊煙,不見喧囂,不見往日的繁華,寂靜的鄉村早已習慣了寂寞空虛。
地里見不到人影,路上見不到行人,日上三竿猶在眠,家家關門閉戶。這就是當前的農村現狀,真的不容樂觀。
衰敗了,農民不種地,良田變荒山。
農村現狀亟待改變,用復興二字是大躍進年代不顧現實的信口開河。中國想真正富強,農村是短板,盼有好的辦法以改變農村只糊口甚至買糧的窘境,世人都看見眼裡痛在心裡。
農民真正富了,國家才會真正強大!
花枕頭一肚子的蕎殼殼。
現實中的農村名存實亡。
農村的空心村越來越多,不知是復興還是衰敗。?????農村的復興絕不是住上了統一的房子和硬化的村道。
現在的農村,應該說比過去有了長足發展,農民的日子也好了許多。
每天和農民朋友打交道,對農村的現狀還是比較了解的。現在農村的房子明亮了,道路寬敞了,村容整潔了,可為什麼農村的味道沒有了?過去農民湊到一起,總是攀比誰取得了哪些成績,得到了多少榮譽,受到了哪些表揚;而如今農民湊到一起,講究的卻是誰更壞,誰更不好交往。感情淡化了,人際關系疏遠了,本來繁華的農村,顯得冷清了。
過去農民見到鄉鎮幹部都是那樣的親切,鄉鎮幹部騎自行車下鄉,也要經常下村裡看看那些老社員,問寒問暖,讓農民感到心裡暖暖的。如今農民看不到這些,就連誰是村幹部都覺得無所謂,甚至都不認識。這些年,國家對農村投入也不算小,農民沒有感覺到,不知道都投到了哪裡。
細想想為什麼會這樣?農村現在缺乏的是全心全意為農民的領導,缺乏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撫慰,上頭的關懷沒有真正到達這最後一公里。農村的風氣,農村的文化,農村的味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而且更需要那些真正為農民著想,真正為農民服務好的農村幹部,農民缺少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在農民心裡,農村就好像是沒有人在管,這就是農村的現狀。
農村的現狀就是,在慢慢的走向末落!
農村現狀,很好!
80%以上農戶有小駕車,70%以上有三輪摩托車,30%的農戶家中不缺大小車輛;田間溝渠、道路硬化;小春田地出租,出租費每畝800至1200元,大春收回自已耕種,栽稻穀、種玉米、種烤煙等。基本沒有荒蕪之田地。
養殖有散養、専業養殖雞、豬、羊戶(兼顧農業);農民有長期在本地和外地打工的,農閑在縣內經商的,總之,過去的農、林、牧、副、漁在農村全面發展。現在的農村不算大富大貴,可也是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
農村,很好!缺的是大富大貴,錢少,怕的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現狀是,基本農田不斷減少,成片的農田變成了樹林,蓋上了樓房,修建了公路,建起了養殖場......;勞動力不足,大部分青壯農民都做了農民工,走進了城市;由於分田單干,基本農田大片變小塊,嚴重的制約了農業機械化開展;由於糧食價格長期受控,很多良田改種經濟作物,糧食實際產量堪憂;40、50、60這幾代人,年輕時為國家建設拚死拼活,現在老了,生活沒有了保障。
❺ 當今中國農村文化建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農民的文化生活極度貧乏,一些地方終年沒有任何文化活動,當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問題,亟待從多方面加強。
一、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存在問題
1、文化形式單一、流於形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農村的文化活動過於單調,只有在傳統的節日才會有秧歌、大鼓等活動,內容陳舊,而且受困於經費緊張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業余文化團體將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專業訓練,演員基本功不扎實,難以向百姓傳送優秀的文化內涵。喝酒打牌成部分農村地區文化不和諧「主題詞」。當前農村基本上已經沒有文化生活了,過年期間就天天喝酒,有時候一喝就是一整天。現在農民吃的、喝的啥都有了,就是農閑時候沒啥事干,不喝酒、打牌還幹啥?現在年輕人都爭著往城裡跑,不願意干農活,一方面是城裡能賺錢,更重要的是城裡玩的地方比農村多。每年到了冬天,打牌風氣就盛行,少數農民沾上打牌賭博習氣以後,搞得家破人亡,嚴重影響了農村的和諧。
2、青年群體同中老年群體分層明顯,參與農村節日文化活動積極性不平衡。農村節日文化活動,青年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相對較差,主要是部分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參與。現在農村的青年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比較多,見識廣,農村傳統的文化節目無法對他們產生吸引力,而現在針對農村新生代農民創作適合他們文口的文藝節目在當前基本上都是空白,因此,農民對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呈現出年齡差異。
3、文化人才隊伍匱乏。由於農村的基礎條件比較薄弱,待遇難以落實,許多文化工作者紛紛上調,不僅如此,就連當地民間藝人也因為生活所迫紛紛改行,人才隊伍的流失以及後備人才隊伍的不足,這對於農村基層文化的建設不斥於雪上加霜。主導農村節日文化建設的文化能人缺乏情況嚴重。在部分農村,有興趣參與農村文化活動的村民數量相對較多,但由於大多數農民沒有相應的技能,同時又沒有能夠對村民進行組織和培訓的農村文化能人,導致農村組織活動很難開展。
4、軟環境建設投入不足。農村文化建設中軟環境建設方面的投入還遠不能滿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自然村向現代文明轉化過程中,觸及的深層文化心理要素處於懸擱狀態,如家庭、祭祀、倫常、民間信仰等。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現代的文化建設顯得步履維艱。
5、符合村民文化消費需求的文化產品相對匱乏。資金匱乏,正常文化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目前許多地方的農村文化活動站依賴於鄉鎮資金的撥款支撐,不少鄉鎮本來財政就比較窘迫,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工作更是難以為繼。許多農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於形式;有些地方的「農家書屋」雖然也普遍成立,但是書刊、報紙僅限於上級發放,種類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差,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文化活動也難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無從發揮。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鎮區,對農村的投入相對不足。面對新一輪村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產品的針對性也不夠。對外部世界的了解相當有限。村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過新聞媒體。
二、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工作建議
1、完善農村文化活動網路。當前農村完善起了鎮、村文化網路,在鎮村都設有文化站,鎮文化站由專職幹部擔任,村級文化站站長由村民選舉產生,文化網路對農村文化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村級的文化站都圍繞著許多農民,有的參與演出,有的則是前來觀看。農村文化活動重要的就是文化網路的健全。
2、發掘農村「文化能人」,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在當前農村文化激射中,一方面是人才匱乏,一方面是很多掌握一技之長的農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農村文化不能單單認為是從外面請演員唱唱戲、跳跳舞,忽略本土文化對精神生活的影響和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在基層挖掘優秀文娛人才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一條必由之路。如在壩仔鎮文化事業中,涌現出了劉厚太同志,一個退休的工商幹部,不計工資報酬,樂此不疲地去做文化工作,壩仔鎮的幹部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人不太理解,說他既然不缺錢、不圖錢,不如在家享清福。老劉說:「文化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寄託,我雖然退了休,但身體很好,我熱愛文化,不想民間藝術失傳,希望看到群眾有戲看,農村文化生活真正活躍起來」。
3、政府在重組織的同時,應當加大創新力度。農村文化創新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措施,各地政府部門應當在組織農村文化活動時,重視對於各類活動從創作到組織到演出的創新,以便使農村文藝節目更多地受到農民的喜愛。
4、政府加大對農村文藝創作的投入。鼓勵文藝工作者到農村采訪,體驗生活,創作貼近群眾生活的、具有健康向上的作品。同時限於農民的消費能力,農村題材的作品在市場可能處於一定的劣勢,國家應當完善補償機制,保證文藝工作者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利潤可圖。農村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如果政府能夠擴大創作投入,培育起農村文化消費市場,這不僅對活躍農村文化有好處,同時也可能將擴大農村文化市場,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好處。
❻ 概述中國農村現狀
中國政治發展的首要問題是農業問題。因此,對農業的重視,是中國政治發展是否明朗化的一個重要問題。「三農問題」究竟是個什麼問題?能不能具體一些?具體到什麼程度?農村的現狀如何,是富裕還是滿目瘡痍?
筆者對湖北農村進行了一次比較粗糙的調查。調查地點為:湖北監利-潛江-江漢油田-荊門-宜城-襄樊等地。調查方法是個別訪談和觀察,調查方面有如下幾條:
1.黨群關系問題
【現狀】黨中央在農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農民淳樸的本性,仍然將黨中央確立為主導力量。但是,基層黨群關系是不好的。群眾的主要問題是對基層黨員的行為不信任:腐敗、損公肥私……等。 基層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幾無:導致的結果是黨在農村沒有號召力。
黨員的先鋒作用沒有體現,或者已經喪失了先鋒作用。在群眾中的印象不好。但是群眾的觀點比較趨於一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亂套了。
【建議】農村黨員黨性教育:為人民服務等。
2.農村幹部問題
【現狀】農村幹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解決當地農村的實際問題,不能對當地農村的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導致的結果是:多少年,還是一個樣。另外,農村幹部基本上不能各司其位,並且,農村幹部的職位繁多並且參差不齊。這個需要進一步規范化。
【建議】領導幹部得大思想觀教育。
3.農田、水利問題
【現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但是農村的水利建設正在荒廢。大的溝渠都已經是淤泥塞住了,雖然不是很嚴重;另外,溝渠雜草叢生。田壟兩端的溝渠也是雜草叢生。如果降暴雨,溝渠的不暢通對農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個水利方面(溝渠不暢)的問題已經有至少4年了。本調查的初次調查是在2004年的7月,到今年秋冬仍然不見清洗溝渠,未雨綢繆。
農田的問題是今年出現的。主要是農田的規劃問題。原先農業收取農業稅,很多人閑置自家農田外出打工,村級組織對田地重新規劃;等到農業稅免徵,民工有返鄉歸農的,但是沒有田產了。這是一個比較緊急的矛盾。需要及時解決。
【建議】復修水利,重視水利是農業得命脈。田制問題,研究後妥善解決。
4.農村信息通訊
【現狀】信息通訊,這里排除比較發達農村的電話和手機,電視等。主要是廣播通訊。農村的廣播通訊幾乎被切斷或叫停。
廣播通訊是不是已經過時?我的看法是不是的。電視是在休閑的時候用來消遣的。廣播通訊最大的好處就是范圍廣、及時,並且對於廣大識字不多的農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工具。
我提廣播通訊的重要性,主要是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及時組織和提醒。我們可以看已經發生緊急情況通知不及時出現的問題:重慶井噴事故,大隊長要挨家挨戶敲醒睡夢中的人!山體滑坡,逃的逃了,沒逃的也不知道。這些都是廣播通訊荒廢的結果!!
【建議】重建廣播通信,以備緊急狀態。
5.農民思想狀況問題
【現狀】農民幾乎都沒有什麼精神信仰,空虛。信教的不少。農村成為了異端思想的宣傳對象。
【建議】農村思想宣傳。需要注意得是:農民不喜歡大而空得東西,喜歡實在得。否則,宣傳會起相反得作用。
6.科教問題
【現狀】教育停止不前。農民有多少知識,是從前期學校里獲得的;從父輩,鄉俗里習得得。除此以外,另外獲取得具有教育意義得東西很少。主要問題是農村成人教育問題。
農村封建迷信色彩有些地方強,有些地方弱。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論之。但是反映教育上有問題。
農村鄉校合並。就是一個村和另一個或幾個村合並辦一所小學。導致兒童教育得一系列問題得出現:輟學、厭學等。
【建議】農村成人教育問題;村小兒童教育問題。
7.文化生活問題
【現狀】主要是農閑時,農民得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將、賭博(這是主要得),另外就是看電視。文化生活單一。精神生活空缺。
【建議】社會主義新文化,大力發展民間藝術、民間工藝,開展有效得民間活動。
8.生產力問題
【現狀】主要是單一得、傳統得勞作方式(用牛梨地),雖然有些地方有機械化作業。收割時候,機動車輛數目有所增加。這個很好。
【建議】農業生產力現代化,機械化。注意,需要解決得問題是,各自私有得小塊土地如何並為大塊土地進行機械化作業,否則,機械化很難得開展。
9.農業交通問題
【現狀】主要是農村通往鄉鎮得大道和田間得小道。大道是鄉鎮得主渠道,但一般都不發達;小道是農業播種收割得必經之地,不發達(最嚴重)。這些影響農業生產。
【建議】以村,或鄉鎮為單位,進行農業交通得修建。政府和村民可以各攤派一點。
10.農村醫療保障
【現狀】這里,根據實際情況,不談農村福利。只談醫療這一方面。
農村人有了病:不醫,沒錢;不醫,捨不得花錢;不醫,不知道。特別是傳染疾病,如乙肝,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蔓延開來。
另外,血吸蟲病在農村有抬頭得趨勢。由於是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忽視,最終導致晚期不治。
【建議】農村醫療先行!!先義務免費農民得疾病,然後在治療中有相關優惠。
❼ 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究竟是什麼導致這個現狀的呢
造成目前我國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偏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傳統農業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粗放分散經營的方式,靠鋤頭、犁鈸和畜力,小學文化水平的農民就可以完成農業生產全過程,即使農業總產量有所增長,也不可能帶來農業經濟和農民人均收入較大的增長.正如經濟學家所言,傳統農業不可能成為高經濟增長的產業.因此農業本身的收益只能是維持農民生存需要,不可能有更多的剩餘價值,來普遍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文化科技素質,實現農民發展的需要,客觀上造成我國農民素質低下.
農民這個職業很值得我們尊重,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如果不讀書的話,真的只能靠自己的體力來賺錢,而且賺來的錢並不多。
❽ 現在農村的狀況是怎麼樣的農村的未來會怎麼發展
由於農村城市化飛速發展,嚴重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環境。
主要廢棄物污染,人畜糞便大量排出,沒有化糞池,江邊就流向江河裡,池塘邊流向池塘或路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隨便傾倒,流向田裡和溝渠,未統一管理。
在圖片中有的是隨處傾倒的牲畜糞便,有的是噴灑農葯的農葯空瓶,有的是醫用垃圾,有的是死的牲畜,小動物貓狗的屍體。有些是廢棄的衣服物品。
總之是垃圾隨處傾倒,既沒有固定的垃圾點,更無人管理。真的希望農村盡快的有人管理各村的垃圾,控制環境污染源。還農村綠水青山,還農民更好的生活環境。
未來農村的幾個發展趨勢:
未來的農村:農民收入豐厚,生活環境整潔,住房安全漂亮,生活方式現代,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均衡發展,公共資源共享。
未來農村發展的重點:
1、繼續依託土地資源發展好養殖業種植業。科學種養,提高收益。
2、抓住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契機,優化產業項目,改善人居環境、改變村容村貌,確保農民增收。
3、利用自然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在特色、個性上做文章。
4、挖掘傳統文化,開發富有鄉土氣息的文化產品,手工製作的工藝品、紀念品等。
5、依託獨特的環境優勢,發展手工藝品,包裝宣傳做好市場銷售。保護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❾ 中國農民的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現在中國農村有兩個現狀,一個是像很多年前一樣的,依然有大部分的農民選擇進城打工,他們的觀點是城市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比如進到一個電子廠里,規模化,程序化的工作,井井有條,只要負責好自己的板塊,每天的工作時間和收入是成正比的,多勞多得,比起在農村裡靠天吃飯強很多。
其次,在城市裡,除了自己能夠受益以外,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受益,自從國家在農民工子女上學的方面做出了改進以後,很多農民工把自己的孩子接到了打工的地方生活學習,讓他們見識到更廣闊的視野。
另一種是有想法的農民,如今的溫室蔬菜和機械化務農已經風靡農村,我的家鄉就有很多人選擇溫室大棚種植蔬菜,一年四季都在種,自動化的噴葯機,收割機,耕地機,科技的進步讓他們的農種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在銷售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變,網路和公司制還有個體營業,讓他們的選擇越來越廣,收益也很可觀的。
❿ 農村文化現狀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何影響
農村文化,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以農村為主要改革的主體,能夠全面的展現出農村文化中展現出來的文化水平以及經濟基礎,把人民群眾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價值觀念以及生活狀態展現出來,能夠表達農民的心靈世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構建農村文化,這就需要全面了解我國農村的文化現狀:
(一)長期受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具有落後性。
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長期的受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因為農民在生活中以農耕為主,與文化知識的聯系性不大,而且缺少與其他文化互相溝通交流,這就使得農民的思想觀念具有凝固性,不能展示出文化的精髓。在農村,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使得臨近城鎮的農村和邊緣地區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以農耕為主,但是大多數的農村還是依舊耕作,文化就更為落後。
(二)農民政治觀念、文化素質不高
在農村,農民由於學習不夠,其很難改變農民的政治觀念以及文化素質,這就容易使得農村闖入不良的文化,增加了農村的封建性。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容易接受新興的外來的文化,容易輕信封建迷信。
(三)一些農村家族、宗族文化比較活躍。
在部分農村,農村在一定的歷史因素的影響下,往往會形成以血緣為關系的紐帶,或者以宗教為信仰的裙帶關系,這樣能夠使得農村傳入新興文化時比較困難。
(四)經費不足,基礎設施陳舊。
在當今農村環境中,文化館不能免費開放,其政府對農村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大,其政府的財政撥款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農村文化的支持,使得農村本身在傳統文化的理解下,對新興的文化不能夠接受,在現代社會中就顯得單薄。另外,農村的平均收入相對來說較少,收入來源較少,農民在有限的收入下就不能進行文化學習,農村的文化建設更為困難,其在農村中的教育力度不夠,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這就不利於農村文化的總體建設和發展。
從農村的發展現狀來看,不利於整體環境下的農村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力發展下,農村文化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
首先,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得我國的經濟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農村經濟也受到了影響,對於這種文化發展的大形勢下,農村文化的總體建設有了新的機遇。
其次,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激發了整個農村的建設,使得城鄉為一體進行帶動發展,青年在整個環境中起到了積極分子的作用,其改革開放得到的經濟基礎為我國農村的發展帶來了較多的能量。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農村文化發展提供力量基礎。
第三,經濟的總體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這就為文化的建設提供了經濟條件。農村本身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就具備了學習文化的精神需求,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力度。使得全面建設小康大環境下的農村文化建設具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另外,先當今的農村人口開始向大城市涌進,農民工在大城市中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城市,能夠在城市中學習相應的文化素養,等到農民工回到家鄉,就會把在大城市中學習到的文化知識以及所見所聞傳播到農村中,能夠最大限度的帶動農村文化觀念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四,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城鄉發展成為了當今重要的發展總方向,帶動性發展成為了關鍵。在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過程中,大量崛起的城市連帶著周邊農村進行發展,能夠為農村帶來了機遇,經濟的發展對農村文化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依託,其他沿海農村的快速崛起對其他農村帶來了映射的作用。
第五,全球化時代的發展為農村的文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不僅帶來了經濟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時代,這就對農村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其經濟的發展為農村的互聯網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網路成為農村必不可少的對外聯系的工具,成為了在農村發展中的一個有力的學習榜樣,能夠使得農村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網路學習其他農村文化發展的例子。農村要抓住這一機遇,並學習利用,這樣才能為農村趕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強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