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亞文化
【什麼是亞文化】
亞文化(subculture):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並構成亞文化等都是這種亞文化。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總體文化的次屬文化。一個文化區的文化對於全民族文化來說是亞文化,而對於文化區內的各社區和群體文化來說則是總體文化,而後者又是亞文化。研究亞文化對於深入了解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那就是在都市處於非中心——或者說處於邊緣地位的人,共同創造與享有的特殊文化,而且它是相對於主流文化而言的。一般來看,這些文化極少被專業出版物、媒體與展示單位所介紹,甚至也不為專業的文化學者所重視。在外國的歷史上,著名的爵士樂與搖滾樂都曾經是亞文化,但隨著專業人士與文化學者的不斷介入,它們到後來都成了正規文化的一部分。昨天的亞文化可能就是今天的主流文化,今天的亞文化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文化。這也表明,所謂正規文化總是在吸收亞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在世界的范圍內,已經出現了研究都市亞文化熱的趨勢。
亞文化(subculture),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各種社會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區、各群體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階級、階層、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統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徵的群體或地區文化即亞文化。
【亞文化的分類】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地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幾種典型的亞文化】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於美國的一群鬆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這一名稱最早是由作家傑克·克魯亞克於1948年前後提出的。在英語中,形容詞「beat」一詞有「疲憊」或「潦倒」之意,而克魯亞克賦予其新的含義「歡騰」或「幸福」,和音樂中「節拍」的概念聯結在一起。
之所以將這樣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學生、騙徒以及吸毒者當作「一代」,是因為這個人群對二戰之後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學領域,「垮掉的一代」被視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美國文學歷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垮掉的一代」的成員們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盪公子,他們篤信自由主義理念。他們的文學創作理念往往是自發的,有時甚至非常混亂。「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創作的作品通常廣受爭議,原因是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對後世的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文化研究學者們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後現代「亞文化」。
「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文學作品包括傑克·克魯亞克(1922年-1969年)的《在路上》、艾倫·金斯堡(1926年-1997年)的《嚎叫》和威廉·博羅斯(1914年-1997年)的《裸體午餐》等。後兩部作品由於內容「猥褻」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為此類文學作品在美國出版的合法化進程做出了貢獻。
·青年亞文化
青年亞文化代表的是處於邊緣地位的青少年群體的利益,它對成年人社會秩序往往採取一種顛覆的態度,所以,青年亞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邊緣性、顛覆性和批判性。問題在於這種處於破壞、顛覆狀態的亞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產生錯覺,從而將全部媒體上的青年亞文化內容當作主流文化來接受,把亞文化宣揚的價值觀念當作主流的健康的價值觀念來吸收。其實,青少年就是藉助使用媒介這一活動來實現對成年人掌控世界的逃避和抵抗,由於這一亞文化是青少年自己親身參與創造的,因而它媒體多於傳統媒體等。青年亞文化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學者集體撰寫了一部叫《儀式抵抗》的著作,對英國工人階級青少年的亞文化給予了廣泛的關注。研究者認為,青少年中流行的亞文化構成了對體現中產階級價值觀的英國主流文化的反抗,在當時的社會情景下,階級的對立也表現在文化領域,平民階層的青少年因無法進入主流文化而自創了一種時尚文化,這一文化富有反抗的象徵意味。例如,光頭仔的行為表面上是在追求一種粗野彪悍的形象或風格,但在其背後卻隱藏著一種意識形態企圖。S·霍爾指出,盡管這種離經叛道的亞文化缺乏明確的政治目標,但它仍是「對一種前革命的社會、政治和組織問題的後革命的文化反應。」「但是,一些亞文化僅僅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它們浮出水面,變得可辨認並被貼上標簽;它們一度控制公眾注意的舞台,然後它們淡出、消失或被廣泛傳播以至於失去了它們的獨特性。這里,正是亞文化結構的後一種,主要與我們有關,無賴青年、搖滾客或光頭族的奇特、前衛的著裝風格、關注點和環境等等……」迪斯科夜總會、光頭黨、朋克、嬉皮士、搖滾樂……直至群居、吸毒、同性戀等從文化到生活各個層面,這些一度成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觀。青少年就是通過這些活動來創造新的大眾文化形式,因而,這種帶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後現代的傾向。
青年亞文化在當代的變化,突出地表現為那種「披頭士列儂式」「充滿憤怒」的抗爭意識弱化,即反叛階級、種族、性別主流文化的意識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歡化的文化消費來抵製成年人文化。
·單身亞文化
單身文化正通過單身俱樂部這種組織形式向主流文化擴散,單身者群體性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例如兩性交往的開放性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主流社會。主流社會在對單身亞文化漠視的同時,也將這種變化悄悄地融入自己主流渠道中去。
計劃經濟時代,每個人都是作為一種勞動力資源分配給單位的,每個個體都在人生上依附自己所屬的那個工作單位,人與工作單位的關系常常是終身制的,流動的難度非常大。
在一個沒有流動的社會,一個人除了在他所屬的那個單位消耗掉他所有的才華和激情之外,還極有可能忍受長時期的無窮無盡的低能的管理者和鄙俗的同事的折磨,這種折磨的產生可能是因為說錯了一句話,表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甚至可能是哪一天穿錯了一件衣服打錯了一條領帶。但是,你無法逃避,因為你不能辭職,不能將自己流動出去,你也無處可去。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如果他試圖避免受到上述折磨,他就必須時刻謹慎,他的言行必須完全符合領導、同事們的心意,以至於有的時候看起來,他活著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博得那些人的好感。
198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建立,人們開始可以自由地選擇職業了。人們可以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去,社會也採取了比較寬松的人才管理辦法,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以及社會的需要去尋找自己認為合適的東西;原有的體制鬆懈了,人生依附隨之解體,社會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寬裕的人才流動的餘地。這也是主流文化逐漸變得寬容的由來。多元結構開闊了個人人生選擇空間,也開闊了主流文化的心胸和視野。工作單位和個人之間的關系由主宰和被主宰的關系進化為雙向選擇的關系,這種取向是雙方的,他們各自遵循各自的利益原則,工作單位和個人之間的地位變成了一種在利益原則上的平等關系,是各自的取與予的需要,不存在恩賜和給予的問題。
這種平等的關系下,個人的尊嚴和自由才可能獲得尊重,個人才有可能生活在一個相對寬松的小環境中,只要他工作努力,就能夠得到報酬,獲得承認,且只有他工作的一面才屬於公司或者單位管轄,他的個人生活和個人喜好只要與他的工作不產生糾葛,工作單位一律無權過問無權指摘。有一部著名的美國電影《費城》,描寫一樁有關勞資雙方聘用合同的官司糾紛:影片主要人物是一個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戀者,因為性取向暴露被所屬公司解聘,之後他以"非法解僱"(歧視同性戀者和歧視艾滋病患者)的罪名將僱用方告上法庭,最終贏得官司的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人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習慣只要不違法即是合法的,它屬於個人的權利。
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是大的空間和大的生存環境,單位和部門是小的空間和小的生存環境。對於個人,這兩個環境同等重要。在懂得尊重公民人身自由的現代環境中,單身者自然有權利過自己的生活。當然,中國的現代化的進程還只是一個開始,新舊思想交替、交叉,現代化思維已經啟動,但是舊作坊思維、家族意識、獨裁觀念、小農意識卻還沒有消失,個性自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們重視,但是還遠沒有達到被主流文化全盤保護的境地。眼前,人們所獲得的鬆弛只是舊的思想體制破裂的結果而不是新的思想體制建立的結果--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所認識。
·企業亞文化
企業文化包括了一組對立統一的基本生存樣態:企業主文化與企業亞文化。它們可能同步生成,也可能不同步生成。各類具體的企業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適宜的文化氣候下才能形成。
從文化主體對企業文化選擇和傾向性上看,非決策層行為主體容易選擇、接受、奉行和建設企業亞文化(尤其當企業決策層充當不開明的角色、與非決策層形成明顯的文化隔閡、沖突時),因而,企業亞文化可能是非當權者文化,是下級或下屬文化,是民間文化,是富有反抗性的文化。當然,在決策層中所形成的官官相護,以及企業所出現的「任人唯親」現象,從概念歸屬上看也屬於企業亞文化的范疇。
從文化體層次階段來看,企業亞文化是企業總體主文化的次級文化。這是由於組織分層設立各種機構,各層次機構均具有其特定的業務、職責、許可權,各層次機構人員的組成情況也不同,故會出現有著其特定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的次級文化,但在總體上保持與企業主文化一致的前提下,並不妨礙企業文化的貫徹與落實。如部門文化、子系統文化、車間班組文化等等都屬於次級文化。
從文化體的組織性質來看,企業亞文化又可以稱作是企業總體文化的非正式組織文化。所謂的非正式組織文化就是非制度性群體文化。就一個社會而言,所謂非制度性群體,指的是一種不符合社會規範文化的群體。這種小群體一般都不是按照社會合法文化規范組織起來,它的形成主要是為了追求一種思想感情的滿足。由於大規模群體、制度性群體的目標主要是非個人性的,通常會限制個人需求和情感上的滿足。因此,為了彌補這種不足,為了尋求更多的個人滿足,就在上下級之間或同級朋友之間互動,建立起友情,非制度群體便應運而生,並且滋生出一種同類的文化意識。這種非正式組織文化有的產生於一定的組織形式,如俱樂部文化、派別文化、「沙龍」文化、「哥兒們」文化等等;有的甚至並沒有特定的組織形式,只是一些同病相憐、志趣相投的人不約而同地走在一起而形成的相同的文化形式。
·同性戀亞文化
同性戀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社會學研究的理想課題。說它"理想",是因為同性戀現象外延清晰,內涵獨特;同性戀作為一種亞文化(subculture),有它獨特的游離於主流文化的特徵;同性戀者作為一個亞文化群體,具有獨特的行為規范和方式。因此,世界各國的社會學者都很喜歡這個題目,對它做過大量的研究。
同性戀問題一直是全世界范圍內存在廣泛爭論的現象。各種文化都曾斥責和反對過這種行為。西方社會也一度因為愛滋病對同性戀產生過恐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理解,人們已經開始慢慢接受了這些人,使他們有了更多的空間,也衍生出了自己的文化。
② 抖音怎麼直播看圖猜明星
找幾個演員直接播就行。
明星,(拼音míng xīng,注音ㄇㄧㄥ_ ㄒㄧㄥ)漢語詞語,古書上指金星;舊時指交際場中有名的女子;現指在某個領域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泛指有名的演員、歌手、藝人、運動員等。2018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宣傳例會上,宣傳司司長高長力提出廣播電視邀請嘉賓應堅持「四個絕對不用」的標准,即:對黨離心離德、品德不高尚的演員堅決不用;低俗,惡俗、媚俗的演員堅決不用;思想境界、格調不高的演員堅決不用;有污點有緋聞、有道德問題的演員堅決不用。另外,總局明確要求節目中紋身藝人、嘻哈文化、亞文化(非主流文化)、喪文化(頹廢文化)不用。
③ 專家口中的「亞文化」是什麼,目前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所謂的亞文化指的就是種種非主流,非普世非大眾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某些特定的年齡,特定的人群,特定的職業身份,生活圈子和生活狀態的特定文化形式,其中的內容和價值觀,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看法,然後在這個圈子裡面流行。這些類別中的歸屬關系。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但是又有許多分化的可能性,從某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分類裡面再分化出多種小的分類,這些小的分類也有極大的可能自成一派形成新的亞文化圈子,這也都算是這些亞文化的特色之一。
例如特定物品類,有的人就會喜歡購買這些小眾的,精緻的製品,例如bjd娃娃(球形關節人偶)、手辦、高達模型等等。這些在普通人眼裡看上去就是小孩子玩的玩具的東西,在精緻的做工底下,其代價是高昂的價格。
④ acfun怎麼看直播
live.acfun.tv 直播網址
⑤ 主流文化如何看待亞文化
這兩種文化在當今中國在不同領域以不同意識形態體現出了兩者的直觀差異。在當今中國,主流文化對亞文化因為它們之間觀念的不一致、觀念上的碰撞而存在差異甚至分庭抗禮的情況下,因為亞文化對己的沖擊而對其進行扼制。當今文化之間的斗爭一直存在,主流文化和亞文化共存難以傳遞相同的精神內核。難以實現共存。因此,從兩者對對方的態度都能看出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的斗爭大於共存。(轉自北京交通大學學生會)
第一,本質上,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的文化核心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伯明翰學派的風格理論,文化研究學者斯圖亞特·霍爾,思想家葛蘭西等人的研究皆表明表明,亞文化通過「風格」彰顯身份認同,自成一體,自圓其說,其必然對主導文化發出嚴峻的反叛和挑戰。當今中國的亞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相異甚至水火不容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排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企圖用西方議會制和多黨制瓦解共產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侵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自成體系的反叛性亞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然對立,無法相容。
第二,現實下,亞文化受眾不斷擴大,撼動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主流文化為保持自身地位只能採取壓制手段,亞文化的死忠粉為保持文化地位,奮起反抗甚至反過來侵蝕主流文化,二者關系陷入斗爭大於共存的狀態。改革開放後各種文化蓬勃發展,各種亞文化藉此積累了更大的粉絲受眾,例如2015年中國「二次元」消費者已達2.6億人。亞文化 的崛起沖擊著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主流文化為保持其地位採取壓制,近年來,針對文化傳媒領域政策持續收緊,「限韓」、「限娛」、「限薪」連續襲來,監管層對網劇監管也持續緊收,表示「電視不能播什麼,網路也不行。」《太子妃升職記》《無心法師》等多部網劇被下架。公權力回到文化領域,亞文化面臨更大的壓制。皮幾萬出軌事件後,數家黨媒的聯合點名批評,全網下架皮幾萬和其所在團體紅花會的歌曲。2018年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長更是提出,廣播電視邀請嘉賓絕對要禁止紋身藝人、嘻哈文化、亞文化、喪文化出現。皮幾萬粉絲為支持被壓制的愛豆,買微博怒懟官微紫光閣,私信diss公安機關,表現出對主流文化的強烈反抗。耽美文化同樣如此,2017年廣電總局將同性戀納入「非正常的性關系、性行為」,嚴令禁止視頻網站上架相關內容。熱播腐劇《上癮》《逆襲》全線下架,演員許魏洲和黃景瑜被封殺,引得觀眾罵聲一片。壓制和反抗的斗爭構成當今中國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必然局面。
綜上,我方認為,當今中國,亞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關系斗爭多於共存。
⑥ 抖音直播二次元怎麼弄
操作步驟:
1.打開抖音,開始「直播」。2.搜索「秒變二次元」,進入模板。3.進入模板後,點擊右下角紅框,即「剪同款」。4.最好是導入相同照片,點擊照片,會同時導入兩個,點擊「下一步」。5.點擊「導出即可。
二次元(日文:にじげん),是一個ACGN亞文化圈專門用語,來自於日語中的「二次元」,意思是「二維」。日本早期的動畫、漫畫、游戲等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簡單來講就是為在紙面或屏幕等平面上所呈現的動畫、游戲等平面視覺作品,裡面的角色都是圖像形式,區別於真人飾演的影視劇,因此被稱為「紙片人」。通過這些載體創造的虛擬世界被動漫愛好者稱為「二次元世界」,簡稱「二次元」。
⑦ 你覺得看美食直播的意義在哪裡
在於很多人想要減肥,他們不能吃東西,所以就去看那些直播,看別人吃東西很爽,就感覺是在自己吃東西一樣,第二個就是他們覺得那種吃相特別的好,很下飯。
⑧ 中國的亞文化是什麼
亞文化,通常是指種種非主流、非普適、非大眾的文化,體現為某些特定年齡、特定人群、特定職業、特定身份、特定生活圈子和生活狀態的特定文化形式、內容和價值觀。
比較常見的,如嬉皮士文化、粉絲文化、嘻哈文化,以及爵士音樂、搖滾音樂等等,常常在不同時代被看作亞文化現象。
亞文化群體,許多是所謂弱勢群體、邊緣群體,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則是青少年亞文化。
(8)亞文化在哪裡直播擴展閱讀:
應該承認,亞文化是客觀存在,它反映的是部分沒有或者暫時沒有進入主流社會體系、獲得主流文化認可的「邊緣」或者「孤獨」人群的文化自我認同。
所有亞文化都體現一定程度的亞文化人群的合理需求,主流文化只有融合這些需求,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文化發展,而不至於限入因循守舊的窠臼。
事實上,如果沒有對各種民間詩歌音樂的吸收和整理,就不會有「詩三百篇」,也不會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唐詩宋詞元曲;當年的通俗音樂也曾經是亞文化,但如今已經成為主流文化一部分;爵士、搖滾,在中外都曾經一度被視為離經叛道,而今早已成為主流音樂重要分支。
從歷史上來看,從「對峙」走向「轉化」,既是主流文化應對亞文化挑戰時應有的態度,也是主流文化自身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的客觀需要。
第一,對亞文化應「去粗取精」。
不少亞文化往往會直接地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甚至生理需求,宣洩功能比較突出,文化上往往會帶有某種「本我」的「粗鄙性」,例如有時較多地使用污言穢語,有時只強調自我感受,暴力、情色等因素也比較普遍,存在某種攻擊性、叛逆性傾向等。
主流文化在對待這類亞文化時,應盡可能將這種宣洩性需求通過「凈化」方式加以過濾,吸收其原生態的生活質感、藝術的生動性和想像力、情感表達的創新性,使之符合主流價值的文化要求。
在這方面,說唱音樂的主流化、搖滾文化的變化,就是比較現實的例子。「街談巷說,必有可采」,去掉亞文化中的「粗鄙性」「原始性」,將亞文化的情感表達「藝術化」「社會化」,也是文化融合發展的實踐趨勢。
第二,對亞文化應「去偽存真」。
亞文化由於其「地下性」,往往會用更加誇張、激烈,甚至偏激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早就有學者認為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會刻意「羅織」一種「與眾不同」的「狂歡」風格,用「被建構性」區別於主流的傳統性。
特別是在互聯網和市場化背景下,一些新興傳媒平台和逐利資本會利用這種「誇張性」吸引眼球、帶入流量、獲得回報。商業動機使得亞文化的「虛飾性」「表演性」變本加厲,更加扭捏作態,從根本上背離亞文化本身的「合理性」。
當下,部分低俗網路直播、低俗網紅現象、明星丑聞、粉絲偏激行為,反映的就是這種商業動機對亞文化的放大和扭曲。
對於這種現象,一方面文化傳媒管理機構應該加強對包括新媒體在內的傳播平台的依法管理,避免亞文化現象主流化的泛濫。
另一方面,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誇張性」也可以加以適當「去偽」,使之在真情實感基礎上「合理化」「合情化」「審美化」,讓亞文化既能夠表達特定人群的特定情緒,但又不將這種情緒絕對化、誇張化,導致亞文化成為脫韁野馬,與主流文化之間形成巨大對抗和反差。
第三,對亞文化應「存異求同」。
亞文化代表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但這些需求在亞文化中往往會被放大。蔑視社會規范、諷刺教育體系,在亞文化的創作、表演和行為中都是常態,也引發這些年各種粉絲群體之間線上線下的爭斗。
主流文化一方面要包容亞文化的差異性,一方面也要賦予亞文化更多的文化共識,例如,引導亞文化關注自由和平等之間的平衡、個性和社會的統一、權利和義務對等、愛和被愛的和諧、痛苦與快樂的辯證、挫折與成長的必然、小我與大我的關聯等等,使得「差異」性的亞文化走入主流文化。
也就是說,既尊重亞文化人群對自由、個性、差異的追求,又軟化、弱化這種追求的極端性和破壞性,使之能夠與主流文化協調發展。
最近,主流媒體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偶像明星參與《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電視節目的製作,體現的正是這種存異求同的努力,獲得許多觀眾包括青少年觀眾的認可。
因此,一方面,應該適當促成亞文化在資本和新媒介推動下主流化、大眾化;另一方面,在包容中轉化、在揚棄中引導,也是主流文化面對亞文化挑戰的積極態度。
事實上,「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人類的主流文化就如同大江大河一樣,總是在融匯各種涓涓細流之後,才有大江東去的生命力。
所以,在堅守主流價值底線的同時,開放包容、積極疏導,才能真正化解互聯網時代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沖擊,形成主流引導下多元文化之間的互動共生,也使得主流文化本身隨著時代發展更加具有兼容性、普遍性和共享性。
⑨ 請問什麼是亞文化傳播它跟非主流傳播有區別嗎具體的概念是什麼呢
現代傳播學興盛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西方學術界。按傳播內容的不同,傳播學分為政治傳播、健康傳播、文化傳播等等。與文化相關的傳播,就是文化傳播
亞文化(subculture),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各種社會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區、各群體文化特 殊性的方面。如因階級、階層、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統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徵的群體或地區文化即亞文化。
亞文化具有本民族整體文化的基本特徵,如語言文字、行為模式等,又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亞文化一經形成便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功能單位,對所屬的全體成員都有約束力。
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總體文化的次屬文化。一個文化區的文化對於全民族文化來說是亞文化,而對於文化區內的各社區和群體文化來說則是總體文化,而後者又是亞文化。研究亞文化對於深入了解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那就是在都市處於非中心——或者說處於邊緣地位的人,共同創造與享有的特殊文化,而且它是相對於主流文化而言的。一般來看,這些文化極少被專業出版物、媒體與展示單位所介紹,甚至也不為專業的文化學者所重視。在外國的歷史上,著名的爵士樂與搖滾樂都曾經是亞文化,但隨著專業人士與文化學者的不斷介入,它們到後來都成了正規文化的一部分。這也表明,所謂正規文化總是在吸收亞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在世界的范圍內,已經出現了研究都市亞文化熱的趨勢。
⑩ 帶籃子在哪個平台直播2021
2021年帶籃子在虎牙直播。
這兩年,亞文化的變種,一位叫做抽象帶籃子的網紅,因為故意吹捧大專生,悄然走紅了。
帶籃子的很多金句,短視頻,因為言論驚駭,所以在B站、朋友圈都傳播得很火。
他會在畢業的時候自誇道:
「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
「985、211最後還不是大專生的打工仔」。
在當保安的時候,他還會自豪地說道:「中國保安隊 扛起槍來就是兵。」
帶籃子常年混跡於微信群內,他身為保安,也會通過發小視頻的方式維持秩序:」如果不加以改正,那麼我將持續關注。」
而在他的微博下面,各種網友、狗粉絲也在不斷地對只有大專學歷的他發起無盡嘲諷。
因為帶籃子喜歡大肆吹捧高中生,有的網友做了個表情包,把大專叫做「帶專」,放在了學歷金字塔的頂端。
評價
對於抽象帶籃子來說,學歷始終是他內心填不平的傷痛,又或許正是這種平時玩世不恭,事後又無可奈何的性格,讓許許多多的網友們映射到了自己的內心。
平日里標榜「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以後985211都是給咱大專打工的」語錄,浮於表面卻刺在內心。這種像身份地位一樣的標簽雖能在口中多次調侃,但終將泯滅於殘酷的現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