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書法的好處
第一、學習書法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審美,就是對一件事物的看法,而這種看法並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能看透的,如果我們有了對書法的審美能力之後,看等一切事物都是一個道理。書法中的審美能力存在於哪些地方?
一是字形的精美之上,字形好看與否,也是一個人書寫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綜合判斷;
二是章法之美,章法從大的方面說就是排兵布陣,排列得好,整個氣息就好;
三是點畫之美,點畫是構成字形與章法的基礎,點畫寫得精緻,對於字形的美都是有好處的。因此,做到上述幾點,人們的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② 學書法有哪些好處
學書法的好處有:
第一、學習書法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
審美,就是對一件事物的看法,而這種看法並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能看透的,如果我們有了對書法的審美能力之後,看等一切事物都是一個道理。
一是字形的精美之上,字形好看與否,也是一個人書寫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綜合判斷;二是章法之美,章法從大的方面說就是排兵布陣,排列得好,整個氣息就好;三是點畫之美,點畫是構成字形與章法的基礎,點畫寫得精緻,對於字形的美都是有好處的。
第三、學習書法可以提高文化素養
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國粹,它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大部分常識,書法家在寫字時,往往要從執筆、用筆、章法、用墨以及內容等方面進行構造。
而這些構造的過程就是對中國文化的思考、重構、設計和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在國學方面,它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是總結千百年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聰明才智,通過學習書法,可以一次次地「復習」這些知識,讓一些名言警句一次次再現,進而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
第四、學習書法能提升內氣
歷史上有許多書法家都是長壽之人,一兩千年前,那時候的人的壽命並不長,一般平均壽命5、60歲,而一些書法家的壽命卻有8、90歲。例如秦代的書法家李斯壽命76歲,三國時期鍾繇壽命79歲,唐代虞世南壽命80多歲,歐陽詢高達84歲,當代書法家的壽命則更長,如啟功93歲,林散之91歲,沙孟海93歲,等等。
第五、學習書法能提升人們的思辨能力
書法是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的體現,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哲學具有通辨能力。而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精粹,它是把上述兩種文化聚合成一個以文字書寫來表現思想的圖式。當然,書法中的文化既是詩詞之美,也是心境之美。
書法中的哲學時時處處都在字里行間有所表現,如書法講究陰陽關系,大小、疏密、方圓、正側、黑白等等,而這些關系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哲學,我們在寫字時,就是一個「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能做到這些,既要人的思辨水平,還要實踐能力。
③ 書畫家應具備哪些修養
一、書法家的人品修養
「書以人重」是古代書法家的一貫思想觀念和評論准則。從書法史來看,品格高、德性好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自然受人喜愛。書法審美和品評往往以書法家的人品為標准。蘇軾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黃庭堅更提倡書法和「道義」、「聖學」的關系,他認為:「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清代書法家劉熙載有名言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始終被後人尊為學習的楷模,關鍵原因就在於「右軍人品高,故書入神品」(李瑞清《清道人遺集逸稿》)。宋代書家蔡京,其書法在當時也較有影響,但是後世能知能見者甚少,原因是「其悍誕奸傀見於須眉」,故其書法作品不為人傳。
書法家的人格品行決定著書法境界的高低。事實告訴我們,要使書法藝術作品格調高古,就必須培養自己高尚的人格。黃賓虹先生認為:「人品的高下,最能影響書畫的技能。講書畫,不能不講品格;有了為人之道,才可以講書畫之道,直達向上以至於至善。」有的人學書一生,卻毫無成就,其主要原因不外是「人品」和「悟性」,也就是說人品不高,修行不到,缺少悟性。筆者認為,真正的書家應當是通過真正的書法藝術來標示出自己的高風亮節,是能夠以優秀作品引導人向善求美的。在當今紛繁的市場經濟社會中,書法家提高人格修養的途徑在於「靜」和「正」。做任何事,須要先養靜,習字作書更是能靜才不至於浮躁,用心揣度,悉力運行。正,就是人格品行的端正,做人要修心,書法更需要修心,所謂「心正則筆正」,就是這個道理。
二、書法家的學識修養
著名書畫家黃秋園先生說過,「書畫家要有氣質,要強調個性,不流於時俗,還要有高深的學問。」有了學問的支撐,才會有獨特的個性和氣質。書法的形成集中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果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就不可能做真正的書法家,充其量只能做一個寫字匠而已。當然,現今社會的種種現象也給書法家提高學識修養增加了阻礙。但是,我們仍然要為自己找一個標桿,從學識修養方面來檢驗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始終保持謙虛敬業的學術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多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化,常涉獵有關文學、哲學、美學、史學等內容,切實提高藝術鑒賞和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豐富和深化創作內涵,有效提升作品的藝術品位。啟功先生和蔣維崧先生就是將自身的學問修養同書法藝術的創作和研究完美地結合起來的典範。他們兩位都被尊稱是著名書法家,但書法家並不是他們的主要頭銜,書法學也不是他們的專業。因此,當人們尊稱他們為「著名書法家」時,二位老人都曾用不同方式明確表示過:他們的主業是教師,專業是文獻學、古典文學或漢語言文字學,盡管如此,誰也不會否認他們的專業與副業——學術與藝術相輔相成、相互輝映的事實,並且我們必須承認,正是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學問,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在支撐著書法學科。沒有他們這些人,沒有他們的相關學問,書法界和書法學就會因此失去靈魂而變得黯然失色。
三、書法家的書法修養
提出這一修養,看似有些矛盾,書法家怎會沒有書法修養呢?其實不然。書法不是雕蟲小道,非一朝一夕所能見成效。從對書法的基本認知來講,一個真正的書法家應是對技法的勤學苦練與朝夕揣摩,具有高雅的欣賞能力及敏銳的判斷優劣的眼力,見多識廣,對書法史的流變演進的了解熟知,對歷代書法的領悟和體會等等的了解與掌握。書法家的書法修養從兩個層面來講:一是基本功和靈性,也就是「會寫字」和「寫好字」。首先需要書家注重讀帖、臨摹,追求的是「形似」。其次是要有悟性和靈性。前者是屬於技術的層面,後者才屬於藝術的層面。技術不可沒有,但不能是全部,要想達到一種境界,只有靠悟性和靈性。技與藝是辯證統一、缺一不可的。我們在研習書法藝術的同時,還要系統地學習《碑帖學》、《篆刻學》、《古文字學》等。二是要研習書法理論、美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書法創作離不開書法理論,離不開美學,更離不開書法美學。提高這方面的修養,必須研習《中國書法史》、《歷代書法論文選》等。學書要循序漸進,必須用全身心的投入。有的人甚至用了一生的精力,也未必達到一種境界,這同文學創作、科學研究具有共同屬性,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還必須耐得住身心恆久的空寂、枯燥與歷練。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應該始終懷著一顆平常心和責任心,從人品修養、學識修養和書法修養三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保持積極的創作理念與旺盛的創作精力,多出精品,多出力作。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也是最公平的。我們畢竟只是書法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能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做一點鋪墊,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可以說是「無愧平生」了。
④ 書法和文化到底有多大關系如何才能做到書法提高的同時文化也提高
書法者全是文化人,稱之為胸有墨筆。不僅可以灑下潑墨山水畫,心中也有一定的文化文化底蘊與藝術情結。一樣有文化不一定可以識別書法藝術。如果沒有藝術情緒,便並沒有藝術體細胞。因此辨證的說,文化人較為無文化者對書法的了解感知能力是有質的差別。讀書,尤其是與書法藝術相仿的藝術文化,例如文學類詩文美術繪畫歌曲這些,都對書法藝術寫作起著不可缺少的功效。
學習培訓書法,假如欠缺對傳統式文化的充分認識,欠缺文化涵養,是無法理解藝術的精粹和最高境界的。但如今很多書法有一個錯誤觀念,覺得學習培訓書法一定要會寫詩,一定要有才華這些。我覺得要不然,書法家必須的是文化涵養,而真真正正的文化涵養是對文化精神實質的體會和侵潤,書法的水準最先是在墨筆當中取現的,先要處理手藝方面的物品,次之才算是精神層面,其實就是對文化的修身養性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