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潭石頭厝150字
石頭厝的源起
有人說,石本無言卻能歌。距今近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平潭島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鎮南壟村的殼丘頭文化遺址,曾經出土過石頭打磨成的各種器皿,證明平潭先民對石頭的利用,早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就開始了。
《平潭縣志》主編吳金泰說,漢代以前,平潭民居漁舍多是簡易草竂和漁竂,牆體分竹木架外封土和亂毛石砌築兩種。屋頂為「人」字形,板瓦蓋頂,壓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於排水。唐宋時期多為平房排屋,每間寬2米多,深3米多,牆體留小孔,以利採光通風。明清時期仍為平房,結構以石為主,石磚結合。清代中葉,農村開始出現單進四扇房,石結構,硬山屋頂,光廳暗房。這種「一房一廳」的宅式,沿襲至民國時期。
進入上世紀80年代,農村住宅開始改變舊四扇模式,採用淺房、大窗,以通風增光;房屋結構由石土結構向混合結合、框架結構發展,屋數也由雙層向多層發展。
「可以說,平潭石頭厝滲透著獨特的海洋文化底蘊,是平潭人歷代漁牧、農耕文明的結晶。」吳金泰如是說。
石頭壓瓦片,房子像雕堡
平潭的石頭厝,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屋頂瓦片壓石塊,窗戶一律開小窗,並輔有石條窗欄,遠遠望去,宛若神秘庄嚴的「碉堡」。當然,如此構型與海島上一年四季肆虐的大風是分不開的,這些壓瓦片的石頭,經過風吹雨淋,漸漸變成黑灰色,配上紅瓦片,就是一副原生態的圖畫。據老一輩的平潭人稱,抗日戰爭期間,石頭厝還廣傳佳話,儼然一座座伏擊侵略者的最佳掩體,從石頭厝小窗、石洞中伸出的長槍短炮,不僅悄悄了結了侵略者的性命,更讓侵略者心驚膽寒,狠狠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石頭厝,是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賴民如數家珍般地告訴記者。
綺麗獨特之石頭厝群落
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頭厝,這些石頭厝猶如畫中景物分布在海島的各個角落。千百年來,島上居民就住在石頭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聽濤聲;可見農家耕作,可聽燕雀呢喃。」獨特的建築、悠閑的生活,成了居住在鋼筋水泥的城裡人最嚮往的海邊漁家生活。
縱觀全島石頭厝群落,典型的民居群落有東庠澳底村,它們多為青石結構,大門旁設有半個人身等高小門,較為凝重古樸;白青白沙村的石頭厝臨海憑風,密密匝匝卻井然有序,儼然是一幅精緻的山水畫;平原紅衛白沙壟石頭厝則風格多元,色彩斑斕,雕刻工藝精湛;流水君山後石頭厝任由密密麻麻的碎石頭壓在瓦片上,猶如繁星點綴;敖東滄海魏氏宅子和東限洋村、北厝跨海村、流水東海村的石頭厝同樣依山而建,次第上升,放眼遠眺,蔚為壯觀;南海南中村的石頭厝集平潭島特色與興化建築文化於一身,紅瓦灰牆,散發濃郁的海島特色風格。
風情萬種之石頭厝類型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平潭的遊客,一定會發現這種石頭房從地基到牆面,從門框到樑柱基本都用花崗岩石料,房子配套建築有石圍牆,石頭壘砌的豬圈等等,甚至連房頂瓦片壓著的也是石頭,村道巷子是石板路或石子路,取水的水井是石頭井,村莊靠海的碼頭是石碼頭,而且每家每戶家中廳堂都有一個石舂臼……「石頭城」,這種說法形象地反映了平潭民居與石結緣的傳統。
原來,平潭雖然地處海島,但花崗岩的儲量高達8億立方米,且花色品種繁多,質地堅細、色澤光艷,造就了城堡般的石頭城。
平潭文史專家賴民告訴記者,島上石頭分為花崗岩和火層岩兩種,早期的房子多用不規則的火層岩建造,那時由於開采困難,所以各種形狀的石頭都能成為建房之用,後期開采技術提高,就有了「工」字形的條形石頭構造的房子。
賴民說,如今遺存的石頭厝大多是清朝、民國時期的建築,現在南街的閩南騎樓,是在民國25年,即1936年,時任縣長李為公請長樂人高光龐規劃設計的,當時李為公想把南街和北街都統一改造為閩南騎樓風格,剛建好南街這一段,抗日戰爭爆發,結果沒有實現。當時南街的騎樓是縣城最為繁華的街肆,成為商鋪建築的典型代表。二層樓及以上的石頭厝清末民初才出現,以至於解放初期,原縣委大樓(現為中醫院所在地),彼時有四個樓層,老百姓乾脆直接稱呼縣委為「四層樓」,並傳播一時。
平潭的石頭厝從結構上歸類,主要有三種類型。
「四扇厝」是平潭石頭厝的主要類型,它類似於莆田的「四目廳」,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賴民介紹說:「四扇厝」以單進四扇房為主,房內左右兩側為房,分前後房,中為廳堂,也分前廳與後廳,後廳一般用作廚房、雜物間、倉庫,或用於放置漁、農生產用具。
為什麼「四扇厝」會成為島上比較普遍的建築類型。如果你觀察「四扇厝」,就會發現有的房子像是缺了一角,並不完整,房屋邊角常留下鋸齒狀堆砌的石塊,為何多此一舉,它們究竟是用來干什麼?
「這是平潭石頭厝的特色,全國少見,俗稱『留碼頭』。」據賴民介紹,以前多數農家在建「四扇厝」過程中,一時資金不足,就先蓋左房和大廳,右邊廳牆出現「虎齒牆」(俗稱留碼頭),主要是為了便於今後建房的銜接,預留了餘地。
❷ 平潭的歷史文化
在福建平潭島上,有一條叫南街的老街,保留著古老的特色建築群落。這里是海壇水師的發源地,又是舊時文化的聚集地,見證了平潭的過往光景。如今,狹長的街道兩旁,紅色燈籠高掛,老人們三三兩兩在街邊閑聊。南街見證了平潭島的變遷,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南街上的五福廟,以其獨特的「一廟兩城隍」而聞名海峽兩岸。據史料記載,自清代以來,平潭就是海防重地,平潭和台灣之間實行戍防換班制度,每三年換班一次,歷時達200餘年。當時,在兩地輪流駐防的將士,為能夠處處化險為夷,遂籌資將台灣城隍像移奉海壇島,供奉於五福廟,祈求神靈保佑。
(2)平潭對於漁家文化是怎麼發展的擴展閱讀
民國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擊支隊攻克平潭縣城,13日成立平潭縣人民政府,屬中國共產黨閩中工作委員會領導。民國38年(1949年)7月3日至9月15日,國民黨73軍和74軍軍部及其51師以及天九部隊占據平潭。民國38年(1949年)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縣人民政府,屬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專員公署管轄,駐地林森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潭仍屬第四專署。1950年4月第四專署改稱閩侯專員公署。1956年6月,閩侯專區撤銷,平潭屬晉江專區。同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大扁島(面積4.8平方公里)劃歸福清縣轄。1959年8月,恢復閩侯專區,平潭屬閩侯專區。
1970年2月17日,福建閩侯專區機關由閩侯螺洲遷莆田,1970年2月,閩侯專區革命委員會改制為莆田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同年5月,改莆田專區為莆田地區,平潭屬莆田地區革委會。莆田地區轄莆田、仙游、長樂、閩侯、永泰、閩清、福清、平潭、連江縣。 1971年4月,平潭縣改隸莆田專區, 1983年7月,平潭實際劃到福州管轄。1995年,仍屬福州。
2009年7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八屆六次全會作出決定,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2009年9月,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平潭縣與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實行「政區合一」(行政區+實驗區)混合型管理模式。2012年2月,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更名為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升格為正廳級機構。
❸ 平潭:打造國際旅遊海島實現全域景區化
平潭:打造國際旅遊海島實現全域景區化
平潭打造國際旅遊海島實現全域景區化,以下為您帶來相關內容,歡迎瀏覽!
國家旅遊局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來,福建積極響應,在出台的《福建省“十三五”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全省要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樹立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推進旅遊供給側改革,把福建打造成“全域生態旅遊省”。通過兩三年的實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域生態旅遊發展經驗,力爭到2020年,全域旅遊省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建成15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10個國家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在全域生態旅遊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
2016年10月福建省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會在泰寧召開。會議提出,要結合自身資源條件、發展階段、產業優勢發展全域旅遊,把全域旅遊與本地發展全局相結合、與產業跨界相融合、與提升綜合服務相銜接、與加強區域協同相銜接,實現“八個全”即旅遊功能全域覆蓋、旅遊產業全面融合、旅遊要素全域配套、旅遊設施全面提升、旅遊營銷全方位推進、市場治理全省聯動、旅遊改革全面創新、旅遊成果全民共享。全省各地尤其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創建行動,把發展全域生態旅遊作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目前,全省已有24個市縣開展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包括廈門、平潭、武夷山、泰寧、東山、永春、屏南、永定、連城、仙游、永泰、尤溪、武平、德化、建寧等15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集美、周寧、福鼎、邵武、南靖、華安、永安、建陽、城廂等9個省級全域旅遊試點縣市),形成三級聯動、梯隊推進、點面覆蓋的發展格局。
為了加快推進全域生態旅遊省建設,福建省旅遊局適時組織開展了“全域生態旅遊書記談”活動。福建省旅遊局局長吳賢德表示,推進全域生態旅遊是福建旅遊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場變革,是推進旅遊供給側改革的有效路徑,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建設“全域生態旅遊省”的'目的,就是要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和國家旅遊局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戰略,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全域旅遊相結合,以全域旅遊為載體,發揮福建生態優勢,凸顯生態特色,加快福建旅遊轉型升級,吸引更多遊客來福建享受清新環境、欣賞多彩的山水風光、領略八閩文化,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做出貢獻。
今起,我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一把手聯系實際談創建,意在強化發展理念創新,通過典型示範,以點帶面,把全域生態旅遊省創建工作引向深入。
全域生態旅遊
創新體制機制實行多規合一
推動旅遊全民共建共享
去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明確平潭國際旅遊島定位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海島生態旅遊示範區、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對外開放重要窗口”,提出“突出開放、生態、智慧特色,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全島‘設施景觀化、建築遺產化、全域景區化’”。為此,全區結合國際旅遊島建設,統籌全區資源,全面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全區共接待遊客289.56萬人次,同比增長25.17%,旅遊總收入10.96億元,同比增長66.31%。
2016年12月7日,福建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的實施意見》,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省領導在會上明確指出,支持平潭設立旅遊發展委員會。我區近期著力完善旅遊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已成立區風景區與旅遊執法支隊,加掛區旅遊質量監督所牌子。
同時,啟動編制全域旅遊規劃。編制完成《平潭國際旅遊島發展規劃》,將盡快召開評審會;《海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6-2030》已通過住建部審查;編制《平潭國際旅遊島旅遊標准化發展規劃(2016-2020)》,近期將組織專家評審,正式出台實施。編制完成《平潭綜合實驗區智慧旅遊規劃》初稿。
為了推進全域生態化、景區化,我區正在積極編制《平潭綜合實驗區綠地系統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綠道網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景觀風貌專項規劃》,啟動翠園公園、玉井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建成竹嶼湖公園;引進台灣民宿發展經驗,出台《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民宿扶持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優化服務促進民宿產業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等優惠政策,第一批重點推動北港、國彩、白沙、白勝等6個村莊民宿建設,其中投入800萬元重點支持北港文創村發展,目前各村落已設立民宿100餘棟,形成兩岸青年旅社、石厝人家、石頭會唱歌、老柴咖啡等石頭厝品牌,初具規模。
完善全域配套推動產業聯動
近年來,平潭著力完善全域旅遊服務配套,加快旅遊交通建設,加快島內“一環兩縱三橫”干線路網建設,健全島內交通網路;加快推進石牌洋、將軍山、仙人井等景區接線道路建設,將軍山景區道路已建成通車;推動離島交通體系建設(陸島交通碼頭),其中石牌洋、錢便澳碼頭已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底主體建成。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積極開展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擁有3A級旅遊景區兩家,正在指導海壇古城創建4A級旅遊景區;完善景區配套設施,壇南灣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壇南灣旅遊集散中心年底前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2015年新建旅遊廁所15座已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2016年新建8座旅遊廁所;增設旅遊標牌標識;設立澳前台灣小鎮、海壇古城等遊客服務中心;成立平潭智慧島管理指揮服務中心,為旅遊購物、餐飲服務、汽車租賃等業務提供平台和數據支持;積極推進全區“一張網”信息歸集工作,與行政審批、綜合執法等部門強化信息交換、共享,接收市場主體行政許可、處罰信息3800條,確保旅遊市場健康有序,推動旅遊治理全域覆蓋。
同時,積極推動旅遊產業全域聯動,出台《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九條措施》,每年安排旅遊發展專項資金1億元,優先支持重大旅遊項目;策劃生成《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重點項目(2016-2025)》130多個,總投資近3000億元,涵蓋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產業鏈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對台對外項目、公共服務項目等五大類;加快發展“旅遊+購物”,平潭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自2014年6月開業以來,已簽約入駐商戶294家,累計銷售額近15億元,累計接待遊客68萬人次;大力發展“旅遊+海洋”,海壇灣成功獲批國家海洋公園,啟動金井郵輪碼頭規劃和無居民海島開發論證工作;培育“旅遊+互聯網”產業,引導鼓勵俠客旅遊眾創空間發展,以點帶面,形成“旅遊+互聯網”聯動局面,形成一批融合旅遊元素的互聯網創客基地。
在打造全域旅遊的過程中,平潭積極吸引台胞參與建設。率先對台開放建築、旅遊、醫療等行業,現已有5家台資旅行社在平潭執業;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文明旅遊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選聘“旅遊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對旅行社、景區、旅遊從業人員以及旅遊主管部門進行監督;組織旅遊志願服務,全年共組織以優化全域旅遊環境為主題的“守護平潭藍,千人藍絲帶”凈灘、大型熒光夜跑、“平潭藍”音樂節志願活動50餘場次,吸引全民參與,共建旅遊環境;向區直各部門、旅遊協會、文創協會、旅遊企業分發旅遊宣傳產品十萬余件,部門聯動,通過招商推介、外事活動、交流聯誼等共同宣傳平潭國際旅遊島,形成旅遊共享大格局,全力打造“清新福建·平潭藍”旅遊品牌。 ;
❹ 「五一」平潭走起!收好這份攻略,輕松玩轉國際旅遊島
東美古村航拍圖 林映樹 攝
「五一」黃金周即將如約而至,卸下生活包袱的遊人是時候逃離城市高樓的束縛,擇一處淳樸的濱海小城,枕浪聽濤。而素有福建「馬爾地夫」美譽的平潭,就是一個不二之選。踏浪踩沙、環島自駕、追「藍眼淚」……收好這份攻略,讓你輕松玩轉平潭島,讓你的假日更加豐富多彩。
賞淚游
觀賞點:龍鳳頭、壇南灣、流水碼頭
藍眼淚 林映樹 攝
來到平潭,最奇幻的邂逅莫過於那一抹藍——「藍眼淚」。自從2013年8月「藍眼淚」首次在嵐被發現以來,旋即島內外涌現了一批「追淚人」,用相機捕捉「藍眼淚」的曼妙倩影。隨著名聲越來越大,如今「藍眼淚」已成為平潭 旅遊 的一張「燙金名片」。
「藍眼淚」是一種會發出熒光的介形蟲,經過海浪的驚擾,介形蟲會發出淡藍色的熒光。在特定的時間里,當夜幕降臨,海岸邊泛起藍色的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藍色的光不斷地閃爍,漆黑的海面上藍如浩然星空,徜徉其間,如同置身電影「阿凡達」的奇異世界。有趣的是,當你赤腳走在沙灘上,腳底會發出閃閃的藍光,出現一個個「藍腳印」。
當下,是平潭「藍眼淚」的爆發季,連日來平潭多片海域出現了「熒光海」。其中以龍鳳頭、壇南灣、流水碼頭一帶的水域最為密集,而澳前鎮、北港村、長江澳等地也是上佳的觀景地。
海灘游
觀賞點:龍王頭海濱浴場、鳳凰山、象鼻灣
「海濱沙灘冠九州」,平潭全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濱沙灘。龍王頭海濱浴場是距離老城區最近的海濱沙灘,每年夏天吸引了眾多遊客蜂擁而至。這里一灣碧海,十里平沙,無論踩沙踏浪,灘頭拾貝,還是晨觀日出,夜賞明月,都令人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平潭沙質細白,還能玩起「滑沙運動」。在敖東鎮山岐澳的鳳凰山上有一個沙坡,這里的沙是少見的凈如白雪、細膩柔軟。赤腳沿著沙坡逐級而上,只覺沙白耀眼,腳步深淺之間,還能感覺沙子在腳底輕柔撫觸。從山巔順陡立的沙坡滑下,霎時間,人飛沙濺。但險而無虞,流沙跟隨人的步伐一同滑下,如同一張張錦緞張掛沙坡。
有些人喜歡去熱門的景點,也有些人喜歡去剛被人所知的小眾景點。去年8月,一段象鼻灣的航拍視頻在網路上一炮而紅,超20萬網友點擊觀看。象鼻灣也叫建民沙堤,位於敖東鎮建民村,因沙灘形狀猶如大象鼻子因而得名。象鼻灣的獨特在於,在不同的時間段,潮水的情況不一樣,看到的景緻也有所不同。
環島游
觀賞點: 環島路君山段、長江澳風車田
環島路(資料圖)
要想真切地了解平潭島,不管你是第一次到來,還是已經來過很多次,都一定要體驗一下環島游。用自己的車輪碾過嵐島的每一寸土地,深入小鎮、漁港、鄉村,喜歡就停,覺得無聊就上路。
其中,流水北部至平原的環島路君山路段,被當地人稱為平潭最美環島路。這一路上,時而壯觀,時而秀美,時而險峻,時而淳樸。碧藍如洗的海天間,平坦開闊的柏油路,鱗次櫛比的石頭厝,還有炊煙裊裊的古村落,可以讓煩躁的心瞬間就靜了下來,讓人盡情享受一段靜謐的休閑時光。
一邊是巍峨的君山、一邊是蔚藍的大海,順著這段優美的風景線前行,可抵達長江澳風車田。近年來,憑著高顏值的實力,長江澳風車田成了很多遊客必來打卡之地。巨大的白色風車排排而立,映襯著一望無垠的大海,美不勝收
鄉村游
觀賞點:北港村、貓頭墘村
君山村的石頭厝依海而建(資料圖)
想體驗「最平潭」的海島韻味,不可錯過淳樸悠遠的鄉村漁家。平潭的村落因古樸的石頭厝而聲名大噪,碉堡般的石頭厝,以古色古香的身姿成就了平潭原生態景緻,可以說,石頭厝是平潭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記錄著海島民居的變遷。
在流水鎮北港村,石頭厝整齊集中,從高處俯瞰,成片的黛青色石頭厝儼然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上。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質朴滄桑的石厝群落顯得格外脫俗不凡,人在其間穿梭自如,好似走在畫卷之中,富有詩情畫意。
位於蘇澳鎮鍾門村的貓頭墘村,也是觀賞石頭厝的好去處,它偏安一隅,保留著最本真、最原始的自然風光。村子依山而建,村中石頭厝風貌獨特,由一塊塊黛青色、赭色的石頭交織壘砌起來,形成了一棟棟彩色的石頭厝。在這里,山嶺、古樹、海景與石頭厝相互掩映,營造出一個靜謐和諧的山海村落。如今,古樸的石頭厝經過改造後,變成了一間間舒適的民宿,為遊客提供了優美的度假居所。
奇石游
觀賞點:石牌洋、仙人井、東湖山
作為名副其實的「石頭城」,平潭的奇岩怪石總能給人意外的驚喜。行走在平潭間,各處石林層出不窮,造型奇特,蔚為大觀。
石牌洋是平潭的地標性石景,若沒有看過石牌洋就像沒有來過平潭一般。石牌洋位於蘇澳鎮看澳村,遠遠望去只見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巍峨聳立在海面上,整個礁石像是一艘兩面鼓起雙帆的大船,正在乘風破浪前進。
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鍾就可到達礁石上。環繞其後一周,越發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廣袤無垠的海面上獨立著這一尊龐然大物,似乎到了一處新大陸,明代旅行家陳第曾將其譽之為「天下奇觀」。
和石牌洋一樣,位於流水鎮王爺山南側的仙人井也是平潭的地標性石景。仙人井是天然海蝕洞,巨大的山岩經過千百年的侵蝕,形成了一個巨井的樣子,井壁近於垂直,井底側有兩個洞口通往大海,漲潮時海浪洶涌撞入,井底白浪翻騰,聲若洪鍾,蔚為壯觀。
平潭各類特色的石景不可盡數,這些造型各異的奇岩怪石讓嵐島充滿了傳奇色彩。位於澳前鎮東湖山的望夫石是平潭石景中頗具特色的一個,它堪比台灣野柳公園的「女王頭」,這塊奇石高約 3 米、直徑約 1米,形態佝僂,遠看就像一位低頭彎腰的老婦人,岩石上恰到好處的缺口在烈日的光影作用下,使「面部」呈現出難以名狀的憂愁,眉宇之間,無不透著望穿秋水的熱切。
敖東鎮的鵝頭岩,北厝鎮的南寨山石林、三十六腳湖等地也都是奇岩怪石的聚集地,探尋之間,皆有奇妙的遇見。
離島游
觀賞點:東庠島、小練島、嶼頭島
東庠島石厝海景(資料圖)。
平潭素有「千礁百島」的美稱,島礁眾多,星羅棋布,風景優美。其中,東庠島在平潭眾多離島中可謂是享譽盛名,它位於平潭東北部,猶如海壇島東北方向的海上屏障,從流水碼頭乘船約15分鍾便可到達。2017 年,《爸爸去哪兒5》在東庠島取景拍攝,隨著這座原生態離島在熒幕上曝光,吸引了省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說起東庠島的特色美景,美在藍天碧海,美在石厝群落,也美在珍饈海味。置身在東庠島的鄉村巷道間,總能感受到最淳樸的海島漁家風情。島的中北部有一個葫蘆澳,是一個天賜的避風港,平日里蜿蜒的海岸線上停泊著許多艘漁船,綠水清澈,船泊帆影,煞是美麗。
除了東庠島外,平潭還有許多原生態的離島,各具特色,如大練島的海蝕地貌,小練島的「塞上草原」,嶼頭島的「碗礁一號」遺址以及東甲島、大嵩島等無人島露營勝地。
❺ 看到新聞說平潭現在在大開發,想詳細了解一下,平潭現在開發進度怎麼樣了
平潭是大陸距台灣最近的島縣,距台灣新竹僅68海里(125公里),對台區位優勢明顯。長期以來,兩地民眾交流交往十分密切,兩地宗教具有信仰趨同、商貿文化往來密切的文緣、法緣、商緣等優勢。兩地既有同名的蘇澳鎮,又有同名的北厝村(街),目前平潭在台鄉親有數萬人,台北、基隆等地平潭同鄉會在台灣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平潭歷史上就是東南沿海對台貿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轉站,清咸豐年間被辟為福建省五個對台貿易的港口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平潭成為最早被批准設立台輪停泊點和開展對台小額貿易的縣份之一,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不斷發展,平潭與台灣在貿易、勞務等方面建立了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截止目前,平潭對台貿易額累計達20多億元,接待台輪逾2萬艘次、台胞10萬多人次,漁工勞務輸出量居全國縣市之首。平潭成為台灣民眾了解大陸、認識大陸、走進大陸的一個特殊「窗口」。重要的對台區位和對台聯系,有利於在平潭構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同時,平潭四面環海,相對獨立,有利於對外開放的整體運作,實施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在拓展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前沿平台作用。 二、自然資源條件較好。 平潭作為海島縣,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和較大的發展潛力。一是開發空間充分。主島海壇島可建設用地面積約160平方公里(其中中部平原可建設用地約100平方公里),加上12座具備開發建設條件的小島,總計可開發面積達255平方公里,具有充分開發空間。二是岸線資源豐富。全縣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08公里,人均海岸線長度居全省第一;島上擁有眾多避風條件良好的港灣和深水岸線資源,通過工程措施,具備建設大中型港口條件。三是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平潭風光秀麗,素有「海濱沙灘甲天下,海蝕地貌冠全球」之美譽,海灘、海島大部分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態,日照充足,擁有石牌洋、海壇天神、王爺山、壇南灣、青峰頂、山歧澳、南寨石林、君山等8個國家一級景點、23個二級景點、57個三級景點、40個四級景點;1994年1月被評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3月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2006年1月被評為國家自然遺產,是我國沿海待開發的世界級旅遊觀光休閑目的地之一;平潭還擁有世界級的水下文物資源,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古沉船發現最密集的地區。四是風能和潮汐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平潭是國家新能源開發試驗島,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在100萬千瓦以上(主要為海上風電),目前建成規模達10.6萬千瓦;平潭海域是全國大潮差地區之一,平均潮差4.31米,潮汐能可供開發的有11處;花崗岩、沉積硅砂(石英砂)儲量豐富(屬全國標准砂),分別達到8億噸和3億噸。
❻ 平潭縣特色文化
平潭縣特色文化有軟木畫、伬藝、評話、閩劇、尹派越劇等。1、軟木畫:福州三寶之一,以栓樹皮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台樓閣、樹木花草、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2、伬藝:相傳福州伬藝是由民間賣唱藝人在民歌小調基礎上參照民間社火活動創造發展而來,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
平潭縣特色文化有軟木畫、伬藝、評話、閩劇、尹派越劇等。
1、軟木畫:福州三寶之一,以栓樹皮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台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
2、伬藝:相傳福州伬藝是由民間賣唱藝人在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參照民間社火活動創造發展而來,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
3、評話:福州評話是以福州方音講述並有徒歌體唱調穿插吟唱的獨特說書形式,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
4、閩劇: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
5、尹派越劇:由已故人民藝術家尹桂芳創立的尹派越劇藝術,形成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尹派越劇藝術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且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