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繼往開來文化傳播怎麼樣

繼往開來文化傳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30 09:57:58

A.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科學文化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階段。在科學技術領域內,數學、天文學、農學、醫葯學、冶鑄和機械製造等方面,都出現了許多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創造和發明,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文學、史學、地理學繼承了漢代的優良傳統,有許多重要作品問世;書法、繪畫和雕刻,名家輩出,更有不少優秀作品流傳至今。由於民族的融合,佛教的傳播,同時汲取了許多外來文化的影響,使得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內容極其豐富,異彩紛呈,開啟了歷史性的新風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它繼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從而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發展基礎.
一,科學技術的進步
1.數學:
①劉徽:魏晉時的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②祖沖之
A.精確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近一千年.
B.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C.運用歲差原理,測出一回歸年的時間,與現代科學測定的數字只差50秒.
D.還以十萬分之一的誤差計算出了"交點月"的數字.
E.他發明的"千里船",據說能日行百里.
2.農學:
①北朝賈思勰,潛心研究農學,著述了《齊民要術》;
②《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旱最完整的農書.
3.地理學:
①裴秀
A.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
B.他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
②酈道元
A.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B.《水經注》文筆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

二,玄學的興起
原因:一些士大夫為了逃避現實,崇尚空談,標榜虛無玄遠,名為"清談".
時間:魏晉之際
特點: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莊子》為經典,稱為"三玄."
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等.
影響:給兩漢以來僵化的儒學以新的解釋,從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辯哲學的發展.

三,道教,佛教的傳播與反佛
1.道教的改造與發展
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葯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統治服務的宗教.
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也是一位醫學家.他寫的《抱朴子》涉及許多化學知識,在我國古代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③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
②當時出現許多名僧,如法顯等.法顯的《佛國記》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
③伴隨佛教而來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語言,藝術,天文,醫學等許多方面,對我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於現狀;
②統治者廣修寺塔,施捨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加重.
4.反佛與滅佛
①范縝在《神滅論》一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從加強統治出發,曾先後兩次滅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滅佛增加勞動人手和財政收入,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但焚燒佛經,搗毀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

四,承上啟下的文學
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
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變動,豐富了文學的內涵.
②這一時期的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
③詩歌完成了古詩從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詩的過渡,涌現了一批傑出詩人.
2.建安文學
①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詩人,以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寫出的詩賦,史稱"建安文學".
②"建安文學"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詩》和蔡文姬的《悲憤詩》等.
3.陶淵明與田園詩
①東晉詩人陶淵明嚮往農村生活,一生中寫下許多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朴實恬淡的田園詩.
②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尤為著名.
4.山水詩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開始興盛.
②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是山水文學的代表作.
③與謝靈運同時代的鮑照的代表作有《擬行路難》等,對後世影響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時期,一種新的樂府詩即民歌大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採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蘭辭》等.

五,大放光彩的藝術
1.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②曹魏的鍾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這是漢字書法的一種進步.
③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等.其子王獻之書法造詣也極高,與王羲之合稱"二王".
④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她師從鍾繇,得其真傳.王羲之曾隨衛夫人學習書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書法家.
⑤因北魏碑誌藝術最有代表性,人們習稱這種書體"魏碑"."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
2.繪畫藝術成就
①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往往帶有宗教色彩.
②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③東晉顧愷之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
3.石窟藝術寶庫
①魏晉以後,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後來成為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4.音樂與舞蹈藝術
①直接從西域引進了《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異域傳來的天竺樂,扶南樂,高麗樂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這一時期帶有明顯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稱《蘭陵王入陣曲》.《大面》舞對後世戲劇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B.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文化特點:

1、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2、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系統化,佛教和反佛斗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4、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此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南北民歌風格迥異。



(2)繼往開來文化傳播怎麼樣擴展閱讀:

魏晉南北朝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改革、發展和補充儒學的願望。他們不滿意把儒學凝固化、教條化和神學化,故提出有無、體用、本末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

他們雖然倡導玄學,實際上卻在玄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符合自然。此時期雖然出現儒佛之爭,但由於儒學與政權結合,使儒學始終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倫理作認同,逐漸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趨勢。

南北朝時代,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面臨嚴峻挑戰。

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C. 文化有什麼用

文化的主要功能

「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這些內容目標都涉及文化的功能問題。文化的功能也就是文化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文化是一個多功能的體系。眾多學者對文化的功能做過不同的研究、劃分和描述。綜合看來,文化的主要功能主要有以下10種:
1.文化具有滿足需要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需要的供應站。波裔英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它們都是直接地或間接地滿足人類的需要。」可見,文化具有直接或間接地滿足人類需要的功能。
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健康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文化。就拿最底層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來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日益增加了文化內涵。即文化人類學家所謂的「生物需要的文化轉變」。以飲食為例。人類飲食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滿足食慾,還把菜餚做成花鳥等藝術品供人觀賞,使人獲得美的享受,出現了食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服飾也不僅僅是滿足人的保暖,而且還美化人的形象,表明人的身份、職業、理想、愛好和追求,出現了五彩繽紛的服飾文化。再以男女兩性的結合為例。在人類社會生活里,婚姻遠遠超出生物本能的需求。正如馬林諾夫斯基所說的:「婚姻在任何人類文化中並不是單純的兩性結合或男女同居。它總是一種法律上的契約,規定著男女共同居住,經濟擔負,財產合作,夫婦間及雙方親屬間的互助;婚姻也總是一種公開的儀式,它是一件關涉著當事男女之外的一群人的社會事件。婚姻的解除及婚姻的結束都是受著一定傳統規則所支配的。」至於更高層次的需要,其文化特色就更加鮮明了。
2.文化具有記錄功能
文化是人類的記憶庫。文化作為一種復雜的符號系統,具有記錄人類各種活動的功能。語言和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在文字沒有出現的年代,人們就通過口頭語言,將經驗、知識、觀念口耳授受,世代相傳。例如,民諺「晚霞行千里」是民間經過長時期觀察得出的結論。發現這一現象的先輩,將此民諺作為經驗傳給下一輩,爾後代代相傳至今。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幾乎都是在口頭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直至今天,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依然如此。
文字的出現,極大地擴大了文化的記錄功能。中國的甲骨文、埃及的紙草、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等等,都為我們保存了早期人類社會實踐的記錄,讓我們領略了遠古先民的智慧和能力。繪畫、音樂等藝術,使文化的記錄功能獲得更富有創造性的形式。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陶畫、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帛畫、曾侯乙編鍾,讓我們分享古代先賢的藝術才華。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出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化的記錄功能更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地發揮著作用。史書典籍、科學著作、報紙雜志、音像媒體,越來越更宏大、更全面的發揮著文化的記錄功能。人類正是憑借文化的記錄功能,不斷積累知識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持續開拓深廣的認知領域,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新文化。
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也有記錄功能。一種工具、一件兵器、一種生活用具、一個藝術裝飾、一處古建築……都可以使我們感知到彼時彼地人們的實踐活動和精神歲月,彼時彼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滄桑。秦朝兵馬俑、漢代的畫像石,使我們神往秦漢王朝風采;長城、故宮、圓明園、都江堰、大運河……令我們驚嘆中華先民的卓越創造力。
3.文化具有認知功能
文化是打開世界奧秘之門的金鑰匙。文化把人類世世代代積累的最優秀的社會經驗集於自身,不斷地獲得關於世界的最豐富的知識,從而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創造了條件。就個人而言,一個人呱呱墜地,對世事一無所知,然後經過家庭、學校、社會,認知他生活在社會里的「應知和應會」,從而生存於世,同時也多多少少創造著文化。就整個社會而言,不管社會制度如何變化,仍必須學習和繼承過去的文化,並通過文化認知歷史和社會。恩格斯在談到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時說:「在他的《人間喜劇》里,作者給予了我們一部法國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里……我所學到東西也比當時所有專門歷史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的全部著作合攏起來所學到東西還要多。」人們通過閱讀《紅樓夢》,可以了解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其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幾千年流衍的傳統文化對於今天的人,第一個用處就是其認識價值。它們是一面面歷史的鏡子,讓人們看到人類的昨天,思考人類的今天並探索其明天;幫助人們結合新的實踐,不斷豐富擴展著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認識。
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文化習俗、文化傳統、文化氛圍,潛移默化而又深遠持久地影響人們,使人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這些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具有相對穩定性,為一代代的人們認識世界提供材料和工具。同時,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又是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引導人們去認知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思維方式都完全相同。因為人類的出現首先是分地域的,各地人群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來創造自己的文化。文化被人們所創造以後,就成了人們生活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背景。所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其思維方式是存在差異的。例如繪畫藝術,西方人一般追求「形似」,而東方人一般追求「神似」、「神韻」。西方油畫中的竹子是綠色的,枝葉茂密。中國畫中的竹子,卻是黑色或硃色的,且粗枝大葉,寥寥幾筆。西方人畫的天使有翅膀,而敦皇飛天壁畫中的那些美麗仙女卻沒有翅膀,但她們婀娜的舞姿,輕軟綿長的飄帶,依然能帶給人飛翔的美感,且似乎更具藝術張力和詩意。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由此可見一斑。
通過文化,人們還能不斷改進已有的認識工具,並創造出新的認識工具,從而使自己認識的能力不斷提高。從望遠鏡到射電望遠鏡,從顯微鏡到CT機,從算盤到電子計算機,從太空梭到火星探測器,都是很好的明證。
4.文化具有傳播功能
文化是人類精神家園的播種機。文化有著傳遞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科學技術知識以及文學藝術等文化信息的功能。文化的傳播功能與文化的記錄功能、認知功能緊密相聯,把文明的火種撒向四面八方。文化傳播與人類如影隨形,不可分割。文化傳播和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如果沒有文化傳播,任何文化都不會葆有生機和活力,最後都將消亡。可以說,文化即傳播,傳播即文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所以能傳入歐洲,現代社會中的新穎時裝之所以能俏銷各地,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傳唱四方,高新技術之所以能推廣普及,靠的就是文化的傳播功能。
語言和文字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言語會傳播,嬰兒才會呀呀學語,於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都能操同一種言語,各種信息才得以交流。文字會傳播,一部二十四史才能為我們送來中國古代社會諸多信息。
實物也可以傳播。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人藏,促進了中國和鄰國、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歐亞大陸橋;從各種交易會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到藝術節里異彩紛呈的節目;從各種展覽會、博物館、運動會到科學大會、學術報告等,無不在利用文化的傳播功能促使文化廣泛交流。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文化傳播功能更臻完美。電話、電報、電台、電傳、網路,使天涯若比鄰,四海成一家。世界上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通過文化傳播的媒體,幾乎可以同時知曉。文化傳播還可以跨越時空。上下幾千年,縱橫億萬里,各種事物都可以通過文化的傳播功能去認識。1977年,美國先後發射兩艘宇宙飛船,載著地球上人類的各種信息,包括莫扎特樂曲、中國的《二泉映月》,以及許多數學符號,飛向茫茫的太空。這是一次人類利用文化傳播功能向宇宙傳播人類文化的嘗試。
5.文化具有教化功能
文化是無形的學校。文化是人創造的,文化一旦被創造出來,又作為一定的文化環境,影響和制約著人。人就是在文化的影響、塑造中自我完善的。所以文化一詞又有「教化」之意。教化人、塑造人是文化的根本功能。所有其他功能都與此有這樣或那樣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是由這一功能派生出來的。
人是文化的動物。人們不難發現,每個人不僅降生於母親的身體,而且都降生在一定的文化之中。在吸取母親的乳汁的同時,也註定要吸取文化的「乳汁」,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禮。這是因為,一個嬰兒來到世間,還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自然人」,必須通過一定時期的學習和教育,才能逐漸脫離動物性,成為一個社會人。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文化環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文化環境中,父母教他學說話,教他識別器物,教他愛憎。入學後,學校教他知識,教他做人。社會上各種道德倫理、法律規章,風俗習慣、禮儀禮節,都在引導他適應社會。文化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按照社會的價值取向來思想和行動。由於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這一特點,因此,文化的教化功能又可以稱為「默化功能」。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著人的文化環境發生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價值觀念都會受教化功能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這是文化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所以,歷代統治者把教化百姓當成政治的第一要務。
文化的教化功能既能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先進的文化可以教育人,落後文化、腐朽文化對人的消極影響也不可低估。因而我們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抵制落後文化腐朽文化的的影響。
6.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文化是民族的「心理水泥」。作為民族之根、民族的精神血脈,文化具有凝聚全民族的功能。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教化功能的延伸。因為文化可使一個社會群體中的人們,在同一文化環境中得到教化,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塗上基本相同的「底色」,形成穩定的民族認同,而緊緊團結在一起,產生巨大的認同抗異力量,維系民族的生生不息。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民族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世界史上,蘇聯戰勝德國法西斯,中國打敗日本侵略者,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文化的凝聚功能動員起千百萬人民,匯成無敵於天下的抵禦外敵的偉大力量。
2005年4—7月間,應胡錦濤總書記的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率團訪問大陸,分別稱為「和平之旅」 、「搭橋之旅」和「民族之旅」。連宋郁的大陸之行,不僅給兩岸架起了相互了解、溝通的橋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還鮮明地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凝聚功能。連宋郁行程顯著的共同點之一,就是都安排了各種祭祀活動。連宋郁都到中山陵祭拜孫中山先生;連宋都到自己的祖先墓前祭拜;宋楚瑜還到黃帝陵祭拜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認祖歸宗。他們在祭祀的時候,都非常虔誠地祭拜、獻花、獻酒、獻果,並誦讀祭文,表現出濃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底蘊。從連戰的「真正地做一個揚眉吐氣的中華民族」,到宋楚瑜的「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兄弟一家親」,到郁慕明的「千古中華情,中華千古魂」、「我帶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回到台灣去」,都可以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愛國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連宋郁等自幼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他們心中都有一團「剪不斷」的中華情結,一腔愛國熱血,一顆赤子之心。所以他們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反對「台獨」。
文化的教化功能、凝聚功能既能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總的說來,凡有利於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幸福安康的都是積極的,反之就是消極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我們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文化消極因素的影響。
7.文化具有調節功能
文化是社會的調控器。社會是人的社會,而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自身素質和物質精神需求又不盡相同,因而始終存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矛盾。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妥善解決,社會生活就會陷入無序狀態。因此,為了保障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所有社會成員必須共同遵守一定的社會規范,文化就是這種社會規范的系統化,包括道德、禮儀、習俗、禁忌、紀律、法律、制度等,它告訴人們什麼行為可以做,什麼行為必須做,什麼行為不能做,以此來規范和調節人們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使社會有序、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8.文化具有價值功能
文化是社會價值選擇的指南針。任何社會形態的文化,本質上不只是對現行社會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著對現行社會的評價與批判,它不僅包含著這個社會「是什麼」的價值支撐,而且也蘊含著這個社會「應如何」的價值判斷,以維護這個社會的穩定和引導其持續發展。
文化是人們行為意義的度量衡。人所生活的環境,奉行什麼樣的文化模式,推廣和灌輸什麼樣的價值觀,人就會通過接受教化的過程,通過不斷處理與周邊各種關系的過程,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以致於最終內化成為自己的價值選擇和行為方式。文化作為一定的價值體系使人形成十分明確的價值需求和取向。人們通常根據這類需求和取向的基本要求,評價和判斷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即看他的思想道德處於什麼樣的水準。文化是當代社會的「指示」系統,它不僅向人們昭示著追求高尚德性的准繩,而且規范著人們的行為選擇,使人們的行為更具理性。
9.文化具有動力功能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驅動輪。文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文化的導向賦予經濟發展以價值意義,經濟制度的選擇、經濟戰略的提出,經濟政策的制定,無不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以及決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約。文化給物質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思想、理論、輿論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方式。二是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極高的組織效能。人作為文化的單元,不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認同,從而形成社會整體。文化的這種滲透力是人的社會性的體現,它能夠促進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與合作,保證經濟生活與社會生活在一定的組織內有序開展。三是提供精神動力。通過文化建設,可以使社會各個階層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形成振興民族經濟的堅定信念,化為加快經濟建設的強大動力,推動人們萬眾一心,奮發進取,艱苦奮斗,去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四是提供智力支持。通過文化的教化功能,培養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建設者和各種專門人才,推進科技創新,賦予經濟發展以更強的競爭力。五是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當代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日益交融。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而且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已日益成為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像電視、電影、出版、音像、文藝演出、工藝美術、體育比賽,乃至廣告、信息、傳播、娛樂等產業,已越來越發展為龐大的產業集團,成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是社會變革的發動機。文化是人類社會的靈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展、實現自身本質力量的重要手段。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當一種舊制度、舊體制無法適應生產力、無法適應經濟基礎進一步發展需要的時候,文化對新制度、新體制的建立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蘊藏在新制度、新體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為批判、否定和超越舊制度、舊體制提供銳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種新的價值理念,給人們以理想、信念的支撐,推動革命階級和人民群眾去變革社會,促進社會制度的創新發展。文藝復興對於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五四運動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推動和新中國的建立,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真理標准大討論和思想解放對於改革開放的推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都證明了文化的強大動力作用。
對於個體,文化又是一根無形的鞭子,一座無形的加油站。文化的教化功能賦予人理想、信念,價值目標,賦予人堅強意志和奮斗精神;賦予人學習的榜樣激發人無窮力量;推動人不斷超越自我、追求至善至美,自強不息,不斷前行。
10.文化具有創造功能
文化是新發明、新創造奔流不息的長河。文化的本質在於創造。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創新是文化的本質屬性。馬林諾夫斯基認為,文化過程就是文化變遷。文化變遷是「現存的社會秩序、包括組織、信仰、知識以及工具和消費者的目的,或多或少發生改變的過程」。
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綿延不斷的重要根源。以服飾文化為例,遠古時代,人們以樹葉獸皮遮體禦寒。到了新石器時期,人們逐漸學會了把野麻纖維用石輪或陶輪搓捻成線,織成麻布,再做成衣服。到了奴隸社會,人們的衣服已經成為等級的標志。服飾不僅有了保暖、遮羞功能,而且有了區分身份等級的功能。隨後,中國古代服飾又在各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上,先後經過多次變革,才發展為近代、現代中國服飾,而且它還在不斷變化中。在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歷史。沒有革故鼎新、推陳出新,就不會有文化的發展,也就沒有歷史和社會的發展。
繼承與創新是文化傳承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兩者對立統一於文化傳承的全過程。我國現階段的文化創新,就是立足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實踐,面對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資源,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批判揚棄、創造轉化,鍛鑄出新型文化形態;就是創建超越中國傳統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的新文化,就是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既是文化的享用者,又應該成為一個文化的創造者。作為文化創造者,我們每一個人在文化創新中都負有責任。

D. 如何振興中華文化於世界來點實際的注意!

東方文藝振興的奇跡

作者:王民生

2021年,我們的文化藝術已經不再是濤聲依舊,在中國發生的以成功舉辦「劃時代藝術展」為標志的東方文藝振興的奇跡,將對中國的文化自信,對世界的文化藝術產生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影響!

在中國發生的「」劃時代藝術展」的奇跡,信息涵量豐富,中華五千多年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至今繼往開來。西方曾經有文藝復興,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中國,有以「劃時代藝術展」為標志的東方文藝振興,重點表達和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各有千秋!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中國發生的「劃時代藝術展」為標志的、東方文藝振興奇跡,是以1、哲學思想的突破,2、整體數學公式也是整體宇宙學定律的發現的奇跡,3、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前提條件支撐的,由中國的文化人創造的奇跡!

E. 怎樣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泱泱大國,難免會有很多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興趣。當外國友人向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時,你可以像這樣自豪的介紹。

其次,中華傳統文化的種類也數不勝數。剪紙,道教,生肖,節日,兵法,建築,中醫,武術等等。有一部特別出名的紀錄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國》。非常詳細的介紹了中華的飲食文化,讓你口水橫流,胃口大開。

繼往開來,與時具進是中華文化要走的路。將中華傳統文化向外傳播更是是每個中國人的使命。

F. 廣州最好的文化傳播公司

廣州天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實力很強 我們找他做了一次 價格也還可以

天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華南地區知名的文化傳播機構,為眾多企業及政府機構提供高水準的公關活動平台。天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企業文化建設、商業整合營銷推廣、演藝活動製作、品牌策劃推廣、主題公關活動策劃 、高端商務論壇策劃、 產品會務展覽策劃及展示設計 、產品新聞發布會舉辦等集於一體的專業文化傳播機構。
多年來天御一直秉持「精心策劃、致力執行」的工作理念,憑借良好的資源背景,經驗豐富的人才和專業化的服務,我們已經在業界享有盛譽。天御曾先後企劃、監制及執行多項大型的市場推廣、商業促銷及企業慶典活動,客戶覆蓋IT、金融、房地產、消費品等商業企業及政府機構,成功實施各類活動數百場。依託「天御之道,至臻完善」 的企業發展理念:天御傳播--鍥而不舍、繼往開來,為客戶度身訂造適合大眾並提升企業理念的文化演繹!天御傳播--期待與您攜手並肩,共創輝煌與美好的文化演繹

G. 有關注非遺文化傳承的嗎怎樣才能使非遺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在新時代散發出新的光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體現著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繼往開來,需要進行系統性保護、傳承與發展。傳承非遺文化,首先在人,「以人為本、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世代相傳、亘古綿延,因此,要深刻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學科建設,積極培育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此外,還要探索實現非遺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例如,引入4K投影技術,VR、AR等新興虛擬現實技術等,用新科技賦能非遺文化的傳播。對非遺文化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參觀一下11月18日-21日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展的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本次展會開設了專門的文化創意展館,設置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成果展區、工美大師作品及藝術收藏展區、文創及衍生品展區、創意設計大賽展區、老字型大小美食文化展區等五個展區,進一步走近非遺文化,在展會官網就可以進行觀眾報名,快去看看吧!

H. 文化傳播公司發展前景怎麼樣

文化傳播公司涉及范圍比較廣泛,一般有廣告傳媒的,還有承接甲方各種活動的,定性的話可以劃分為廣告業或服務業;屬於朝陽行業,前景還是可觀的。這方面做的不錯的公司也是比比皆是,西安華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閱讀全文

與繼往開來文化傳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