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重慶城口文化單位有哪些

重慶城口文化單位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30 20:44:54

⑴ 重慶的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大足石刻

從唐朝開始築造的,由明清兩代相繼完善,大足時刻雕刻的石像非常的精美和細致,其中有佛像、道像、儒像等等宗教神像,大足石刻比龍門石窟、雲崗石窟,莫高窟等四大石窟更有名氣,被評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著古代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⑵ 城口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笸萍

主要景點:
青龍峽: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重慶市城口縣東部東安鄉。城巫路(城口縣—巫溪縣)從景區穿過。距城口縣城39公里。是集山水、森林、民俗等為一體的山水型風景旅遊區。峽谷全長12公里,容身於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心地帶,是城口縣20世紀80年代末設立的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最高山峰海拔1409.2米,山峰與峽谷的相對高差489.2米。城口母親河——任河從峽谷穿谷而過,水中魚影穿梭,兩岸群山迤邐,森林茂密,藤蔓蒙絡,與任河水流相映成趣。景區內蟲鳥歌聲婉轉,樹上獼猴攀援嬉戲,無論是林中漫步,還是水上漂流,都能給人以遠離塵囂,置身世外的感覺。景區內獐、麂、野豬時常出沒,魚泉不斷湧出「魚流」,賦予整個景區無限生機;名貴中草葯、珍稀動植物遍布兩岸山野。主要景點有靈猴出山、仙女浴池、蛟龍入河等,是觀光旅遊、療養、避暑、科考的理想處所。

黃安壩:國家級南方草山草坡示範開發區,國家級大巴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地處重慶市城口縣東部東安鄉渝陝交界處,與陝西省的鎮坪縣、平利縣及本市的巫溪縣毗鄰搭界,城巫路(城口縣—巫溪縣)從景區附近經過。距城口縣城75公里。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容身於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分布於大巴山主峰上,其萬頃高山草場,百里原始森林首推重慶第一。這里群山高聳,峰聚壑連,氣象壯觀。山頂草場成片,牛馬成群,跨越邊界;山麓幽谷清流,茂林修竹,珍禽異卉,奇石游魚,美不勝收。高山湖泊,跑馬場、環山牛馬車道、民俗文化廣場、滑雪場,具有歐式風格的高山別墅和民族特色的四合院、三合院讓您感受度假天堂、天然氧吧的情趣。景區主要景點有十里坪、三個包、三根樹、金字山、長槽、巴山第一瀑、玉皇廟、鴛鴦湖等。度假區集休閑、度假、科普、觀光、娛樂、健身、購物為一體,已形成種植、養殖、旅遊、加工相互促進,互為發展的產業化鏈條。

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境內,偎依在大巴山脈南麓,處於「八小時重慶」(城口縣—開縣)主幹線旁,距城口縣城22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等為一體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2004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
公園總面積100.89平方公里,公園內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705米,相對高度1766米,森林覆蓋率達85%。九重山「處處有花草,無處不風景,四季可游,無時不美」,她以連綿起伏的山巒、浩瀚無際的森林、廣袤無垠的草場、珍稀名貴的花草、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雄偉壯觀的瀑布、清澈見底的小溪、神秘幽深的峽谷、千姿百態的溶洞等自然景觀為主體,兼容人文、地質景觀和獨特的氣候,被定位為以「生態旅遊」為主題的森林公園。公園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境內現已知的野生動物248種,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林麝、豹、金雕三種;屬國家II級保護的有黑熊、斑羚、紅腹錦雞、大鯢、中華虎鳳蝶等19種。紅腹錦雞、大鯢、黑熊等更為常見。野生植物有177科566種,其中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銀杏、紅豆杉等4種;屬國家II級保護的有秦嶺冷杉、巴山榧等45種。葯用植物較為豐富,細辛、銀柴胡、天麻等多達200種,因純天然、葯性強、用途廣而久負盛名。花卉植物種類繁多,頗具特色,以杜鵑最為著名。最為壯觀的當數千年杜鵑王,樹冠呈半圓球狀覆蓋在地上,需15人合圍。公園內溪秀潭深,雲飛霧繞,珍禽異獸眾多,森林景觀季相萬千,春花爛漫,夏樹蔥蘢,秋葉如醉,冬林映雪,無時不美。民俗風情,特色鮮明。紅軍戰斗遺址,古寨遺址尚存。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和人間樂土,是渝東北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和生態旅遊勝地,是觀光旅遊、療養、避暑和科考的理想處所。
主要景點:
崩溪河:位於九重山左側,長約7公里。沿溪緩進,溪流潺潺,峭壁吐翠,山花爭艷,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景色各異,風姿萬千。
櫻桃溪:位於九重山右側,長約7公里。綠樹成蔭,峭壁如削,奇峰怪石栩栩如生,兩岸絕壁相峙蔽日,「非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卧龍草場:面積約1平方公里。綠草成蔭,野花遍地,鳥雀飛鳴,生機盎然。兩條涓涓溪流,橫穿草場,蜿蜒流淌,宛如玉帶漂浮。

雞鳴寺:城口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重慶市城口縣雞鳴鄉永定山下。「八小時重慶」主幹線(城口縣—開縣)從旁經過。距城口縣城90公里。是城口縣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始建於東漢時期。相傳漢光武帝劉秀路經正在修建的寺院,時逢雄雞啼曉,故此得名。寺院歷經滄桑,清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著名高僧德慫大師重修廟宇。乾隆五十三年,頂籍主持又修繕上下兩殿、東西兩廊。2000年5月,復修雞鳴寺院。現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佔地3000平方米。寺院分前後兩段,每段有東西兩廊共六間,前殿為藏經樓,後殿為觀音殿。各殿供奉佛像九十一尊,均有神障遮護,尤顯莊重肅穆。整個寺院,重重院落,層層樓閣中,迂曲相連,高檐翹飛,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歷史上,來雞鳴寺拜佛的香客遍及川、陝、鄂三省,盛時鍾聲陣陣,朝佛者絡繹不絕。雞鳴寺更以「百鶴井中水,雞鳴院內茶」聞名於世。目前,雞鳴寺是全縣唯一合法並得到市佛教協會認可的正規佛教場所。

石人灣:容身於燕河流域,因有一石山酷似人形而得名。溝深林茂,峽谷幽長,流水潺潺,山形奇異,蒼山滴翠,清泉如玉,景色宜人。

兩扇門:長約20公里,是古代川陝要道。兩岸數十米高的懸崖絕壁拔地而起,宛如兩扇大門相峙而立,素有「一門鎖兩省」之說。

猴兒溝:長約500米。峽谷兩邊大山聳立,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溝深谷幽,時有猴子出沒。谷底河流清澈見底,九曲回腸,婉轉流淌。

崩溪河:位於廟壩與羅江鄉之間的「8小時重慶」公路邊。進入峽谷不過百餘米,便見東岸懸崖之巔龍洞瀑布飛流而下,聲震山谷,跨溪越河,小霧騰飛,涼風撲面,清爽宜人。沿溪而進,約16公里長的山谷時寬時窄,寬處農舍點點,炊煙裊裊;窄處溪水潺潺,岩壁吐翠。一線天、長灘、大岩洞、豆地梁瀑布、白馬洞等景觀分布其中。谷中青草吐翠,苔鮮附壁,山花爭艷,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獐麂兔鹿,時隱時現,信步其中,心曠神怡。
渝陝界梁:是城口縣北屏鄉與陝西嵐皋縣交界一段大巴山脈,站在大巴山上,北望八百里秦川,南瞰川渝煙雲。特別是金秋時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風送爽,滿山如彩霞涌動,斑斕絢麗壯觀。這里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可以跳傘、乘熱氣球,草地邊古樹參天,飛禽走獸時有出沒,梁中有一高山天池,人稱神田,像一塊寶玉鑲嵌在草坡里,相傳投石擊水就會下雨。

神田草原:位於縣城向北47公里的渝陝界梁頂上,海拔2500米左右。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4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四周是原始森林。依山而上,古木參天,金秋來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風送爽,似雲霞斑斕,使大巴山更加雄偉壯觀。群峰高舉的整個草原,山巒吐翠,如聚如散;草甸如茵,繞丘而行。藍天白雲下,巴山群峰奔涌而至,渝陝風煙盡收眼底。其恢宏之景觀,磅礴氣勢,無不給人以遠離紅塵,近臨天宮的超凡脫俗之感。草原上的神田、天坑、漩洞、紅黑水池、三條石、雷轟獅等景觀,帶著各自神奇的故事,如燦爛的群星點綴在碧藍的天幕上一般。

⑶ 重慶市區有哪些文化遺產

瓷器口古鎮——建於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隱修於鎮上寶輪寺,故又名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美譽為「小重慶」。

烈士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沙坪壩區歌樂山麓,面積約3.5平方公里。1939年,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在此設秘密牢獄。1943年美國海軍駐華小組與國民黨當局為交換對日作戰情報,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同時設立集中營,有白公館、渣滓洞等大小監獄20餘處。1949年11月27日,震驚中外的「11·27」大血案在此發生。為紀念殉難烈士,1954年建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和集中營舊址展覽館。

人民大禮堂——人民大禮堂位於重慶市人民路學田灣,是重慶市最大的劇場。1950年動工興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蘇大樓」,後改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5年改現名。

大禮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築風格,主體部分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及天安門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樓、北樓。一色綠色琉璃瓦頂,大紅廊柱,淤塞欄桿。大門為一大牌坊。整個建築布局合諧,雄偉壯觀,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曾先後接待過蘇聯、日本、朝鮮、印度、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大型文藝表演團體,是重慶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人民大禮堂盛載了歷史的足跡,也記載了重慶人民的磨難和歡樂。風雨歷程40年,她分明是一座靜默的聖殿,無時無刻不在分享和傾聽著一代又一代重慶人的光榮與夢想。

⑷ 請問重慶市萬州區有哪些歷史文化盡量詳細點,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類的。謝謝咯

萬州歷史文化

夏商屬梁州地,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朐忍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治城今長灘,為萬州建縣之始。蜀漢建興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縣,治城遷至今萬州區南岸。西魏廢帝二年(553),改南浦為魚泉縣,徙治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北周時期(557-584),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為信州和萬川郡治。隋初廢萬川郡,開皇十八年(598),改安鄉縣為南浦縣。大業三年(607),廢信州置巴東郡,南浦縣屬巴東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領南浦、武寧、梁山三縣;八年州廢,九年復置,改南浦州為浦州。貞觀八年(634)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742)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萬州,仍治南浦縣。宋萬州先隸川峽路,後屬夔州路,開寶三年,以梁山為軍,領南浦,武寧二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明洪武四年(1317),並武寧縣入萬州,六年(1373)降萬州為萬縣,屬夔州府。民國初隸川東道,後改東川道,十七年(1928)置萬縣市,二十四年(1935)設萬縣專區,治萬縣市,轄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石砫等9縣。

1950年設萬縣專區,屬川東行署區。萬縣專署駐萬縣市,轄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等8縣。1952年萬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原由川東行署直轄的萬縣市劃歸萬縣專署領導。轄1市、8縣。1953年萬縣市改為省轄市,委託萬縣專署代管。原大竹專區所屬梁平縣劃入萬縣專區。轄1市、9縣。1970年萬縣專區改稱萬縣地區,地區駐萬縣市。轄萬縣市及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巫山、奉節、雲陽、忠縣、梁平等9縣。

1992 年12月1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2]194號):撤銷萬縣地區、萬縣市、萬縣,設立萬縣市(地級),轄原萬縣地區的開縣、忠縣、梁平、雲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8個縣,全市幅員面積為29485平方公里。萬縣市新設立3個市轄區: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龍寶區轄龍寶鎮、武陵鎮、19個鄉、 3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龍寶鎮;天城區轄天城鄉等31個鄉、3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天城鄉;五橋區轄五橋鎮等5個鎮、4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五橋鎮。萬縣市人民政府駐龍寶區的高筍塘。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復,撤銷萬縣市及其所轄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和重慶市萬縣區,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改為龍寶管理委員會、天城管理委員會、五橋管理委員會。萬縣區轄龍寶、天城、五橋三個管理委員會。萬縣移民開發區受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委託,代管開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1998年5月22日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國函[1998]37號),將重慶市萬縣區更名為萬州區,萬縣移民開發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萬州區轄龍寶管委會、五橋管委會、天城管委會。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撤銷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奉節縣、開縣、雲陽縣、忠縣、巫溪縣和巫山縣由重慶市直轄。龍寶管委會、五橋管委會、天城管委會更名為龍寶移民開發區、五橋移民開發區、天城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管轄,共32鎮、45個鄉、14個街道辦事處、1277個居委會、村委會。2004年萬州對鎮鄉(街道)區劃作了調整,由原來的92個鎮、鄉、街道減少到53個;2005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直接管理鎮鄉、街道,轄14個鄉、28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有萬州文化藝術一條街,你可以克看哈。。至於現在還開起滅得。。我斗不曉得了
具體位置在:新城路中段靠近上面白岩路那邊的一個巷巷頭~上面還寫了幾個類似於「文化街」之類的大字。
至於萬州民間藝術。。多賽。。。
首先斗應該是詩嘛。。。
你看流杯池。。。是李白嘛。。。啥子對影成三人。。。 =_+
太白岩也是李白噶,位於三峽,詩人的搖籃,出了個寫何其芳嘛~上回CCTV10還跑太白岩上搞了個詩歌朗誦節目。。。詩的氛圍也算是一個老~
還有斗是三峽石藝術,根雕藝術。。。
然後你想一哈你小時候吃的耍的嘛。。。
啥子腰鼓隊,車車糖吖,捏麵人啊都有嘛。。。魚泉榨菜和詩仙太白。。食品文化之類。。
我記得還有個啥子民間藝術網。。。
http://www.99cq.net/index/index.asp

一、概述

這是一座美麗幽靜的山鄉小鎮,這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鎮,這是一座歷史古跡眾多、文化氛圍濃厚的歷史文化古鎮,這就是重慶市邊貿重鎮之一的羅田鎮。它以「田園風光,自然和諧,文物古跡,魚米之鄉」的特色聞名於世。

羅田鎮位於重慶市東南部邊陲,萬州區東南部,東徑108°36′,北緯30°36′,與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七岳山腳下,距萬州城區71公里,幅員面積81.7平方公里,轄1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2429人。

羅田鎮邊貿活躍,是重慶市邊貿重鎮之一。位於渝鄂兩地交匯處,與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建南鎮、百勝鄉「兩鎮一鄉」緊緊相鄰。古時周邊無場,自古商貿活躍,輻射半徑30公里,是渝鄂兩地的邊貿經濟中心,古時為川鄂兩省的必經要地,有「老318」國道之稱。古時川鄂兩地的各路商人紛至沓來,路上行人絡繹不絕,一派邊貿繁榮景象。時至今日,盛況絲毫未減,每逢趕集天,渝鄂兩地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有上萬人之多,場上現有各類商業門面100餘個,從業人員300餘人,年商品成交額在4000萬元左右,顯示出羅田強大的邊貿優勢。

羅田鎮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三條出境主幹線四通八達,距318國道22公里,並全面硬化。距萬石高等級公路15公里,也即將硬化,萬石高等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更是給羅田帶來便利的交通優勢,「1小時萬州、3小時重慶」快捷便利。即將建成通車的宜萬鐵路縱穿四個村(居),並建二級火車站一座與羅田古鎮緊緊相連。宜萬鐵路的修建將大大改善羅田的交通格局,也給羅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宜萬鐵路的建成通車,羅田將伴隨火車飛馳的車輪,走出重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羅田鎮境內歷史文物古跡眾多,「普濟橋、字型檔塔、四合院、古墓群、羅漢水井」等古建築,是羅田古鎮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展示了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風貌。400多年的古場古鎮保存完好,渝東大小店鋪、典當行、布莊有跡可尋,從現存的街道、廟宇、作坊以及延伸南北的石板路等依稀可見當年羅田鎮的繁榮景象和獨特的人文氣息。普濟橋、古墓群、字型檔塔、金黃甲大院分別於1999年和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濟橋、古墓群、金黃甲大院建造年代久遠,雕工精美,氣魄宏大,保存完好,重慶市內較少見,原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現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何智亞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完全具備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集奇、幽、險於一體的紅岩石林;海拔1600米高,林業面積達2000多畝的大小二寨;碧波盪漾的楓香坪水庫;風景秀麗的百丈溝、「似桃源」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

二、歷史沿革

羅田古鎮始建於明代,距今四百多年歷史。相傳明末此處有一大土包,其形圓如羅盤,四周良田環繞,又當川鄂交通要道,習稱羅針田,簡稱羅田。當地村民開始在此修房集居,清乾隆十七年增築建場,並逐漸形成規模,距今已兩百多年。清末民國初屬市廓里大十甲,1941年由馬頭鎮劃出羅田鄉,駐地羅針田。1949年12月解放後,於1950年初成立羅田鄉,同年8月劃歸第十區管轄,1951年成立羅田區管轄羅田、馬頭、中山、穀雨、大興、謀道、百勝七鄉,駐地馬頭場。1955年民主建政時撤消羅田區,建立羅田鄉改屬龍駒區,中山、穀雨劃歸走馬區管轄,大興、謀道、百勝劃歸湖北省管轄。1958年建立羅田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更名為友誼公社,1975年恢復羅田原名。1992年10月四川省撤地設市建區時,由馬頭、羅田兩鄉合並建成羅田鎮,並隸屬於萬縣市五橋區,1998年10月馬頭鄉分設成立馬頭鄉,羅田鎮保持原名,2004年10月萬州區行政區劃調整時由羅田、馬頭、中山再次合並成立羅田鎮,並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至今。

三、歷史文化特色與自然風光

(一)古建築群歷史悠久

1、羅田古場鎮:始建於明朝後期,清代開始形成規模,是川鄂兩省間陸上交通必經之地,三條老街呈「之」字形,現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有房屋720間,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老街總長391米,寬1.8-3.5米,由1623塊條石鑲嵌而成。古時,周邊50里內無場鎮,商貿歷來活躍,有布莊、當鋪、作坊等40餘家;中場關廟是當地老百姓為祭拜關羽而建,也是人們拜神燒香祭祀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閑、說理、說書的場所;場上原有「禹王宮」供奉著龍王,用於人們在天旱時求雨,「萬壽宮」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元霄佳節以及重大活動都有人來求拜,至今還保存完好的石公廁,四周及屋頂全部用條石鑄成,屋頂百多年來滴水不漏;供場上人畜飲用的羅漢水井,一大肚羅漢左手拿書,右手拿扇,穩坐龍腰嬉笑二百多年,一股泉水從龍口流出,過路人們都要到這里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輕松一下心境。街道兩側房屋年代久遠,特別是永興場40-42號四合院保存較好,佔地35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小巧玲瓏的天井和獨特的門窗、回樓及排水系統,具有典型渝東古民居建築風格。走過街道,至今仍感受到羅田的古樸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2、典型四合院古建築

(1)金黃甲大院,始建於民國26年(廳堂中樑上清楚地記載著該院建成時間),「祖遺美田園齊梓承待萬代,親修華棟宇箎同繼千秋」的門聯首印眼簾。該建築系當年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倆兄弟修建(其後人向全福,孫向峰尚健在),座南朝北,合院式布局,三院橫向合一,佔地面積2310平方米,原有56間房屋,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奇特,磚木結構,一樓一底,抬梁式與穿斗式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面,五開間,木樑架脊檁、梁托架等施以彩繪、雕刻,工藝精細,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下房樓上正中設木構戲台。東房穿斗式架構,三開間,青石板天井101平方米;西房穿斗式架構,三開間,青石板天井80平方米,石水池一口;下房三院相通,一些門窗為歐式風格。在飯堂正面牆上,繪了一尾栩栩如生、活蹦亂跳的鯉魚,魚的上端是一幅喜鵲鬧梅的小圖案,畫的掛繩也歷歷在目,仿若一幅年代久遠的掛圖,但細細一瞧,確是將畫繪在了牆上。大門樓上美人椅獨具匠心,大門觀察眼,16個槍眼的設置以及院內木質建築風格令人嘆為觀止。該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湛,保存完好,融合了中西方建築風格,實屬少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該院曾用做糧站倉庫,部分石刻、木雕毀損於文革年代。

(2)鍋圈洞大院,始建於清代,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結構,一樓一底,青瓦硬山屋面,門窗具有典型渝東地域特色,牆上壁畫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地樓防潮防水獨具特色,現有住戶4戶,佔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

(3)石中壩大院建築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大門兩側一對石獅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地樓隔潮建築獨具特色,該院現住6戶人家,至今還部分享用古建築及雕工精湛的木椅、木床以及書桌等。後兩大院堂壩鑲嵌有明顯標志,堂屋正對面與大梯同寬,縱嵌兩條間隔2米寬石板。

3、古墓群牌坊石刻藝術

距古鎮2公里的用坪壩,與三大四合院暉映一體的古墓群牌坊石刻,以向志揚夫婦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為細膩、完整,建造於光緒十一年,碑高6.5米,寬5.7米,原系三重牌坊,第一道牌坊已損毀,兩旁曾矗立望柱,四圍精雕細刻用條石圍砌,共佔地1400多平方米,現僅存兩重牌坊,牌坊雕刻有「八仙過海」、「桃園結義」「梁祝觀景」以及「賽龍舟」、「迎親嫁娶」等人物、戲曲故事畫面,雕刻非常精緻,工藝為淺浮雕、深雕、鏤空雕等,特別是原墓碑右上角有一石雕海螺,曾有人用口吹便發出「嗚嗚」之聲;各類石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其墓誌銘由萬州區清代翰林、書法家趙尚輔為其書寫,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與之不遠的向榮讓(系向志揚之子)之墓,建造於民國五年,墓碑牌坊通高8.6米,寬7.5米,雕刻、建築大氣、美觀,更是書法、雕刻並重。「鬣聳山頭高石馬,脈環水口鎖江龍」;「功雖萬字難書寫,穴傍兩城自然佳」兩幅碑聯耀眼奪目,出自大手筆風范,氣勢磅礴,墓碑牌坊上有萬州同盟會會員劉聲元的題詞。整個墓碑正反兩面均雕刻人物、動物、植物,栩栩如生,書法結構嚴謹,蒼勁有力,不拘一格。牌坊雕刻精湛,特別是墓碑牌坊頂上雕慈祥老人及六名小孩石像,寓意深刻。碑身雕刻形態萬千,玲瓏剔透。相距不遠的向母幸君(系向榮讓之妻)之墓,顯得更為嬌小玲瓏,但卻保存最為完整。無論是墓碑石刻還是拜台,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壞。墓碑上一左一右兩個石獅雕琢得虎虎生威,各種人物花鳥圖案也活靈活現。墓前方至今保存有一段弧形的圍台,圍台用條石砌成,上面加蓋石檐,石與石之間吻合非常緊密,即便是薄薄的刮鬍刀片也很難嵌入。象這樣清朝末和民國初建成的古墓大小共6座,墓碑牌坊至今保存比較完整,在重慶轄區也比較少見。從這些墓群我們能依稀感受到向氏家族昔日的繁華,也曾座擁糧倉、富甲一方。

4、美麗幽靜的普濟橋

普濟橋建造於道光十七年,是迄今為止重慶萬州境內發現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約100多年歷史,系當時數名社會名流捐資修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百丈溝,是當時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橋梁。橋長24.7米,寬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橋上龍頭口含龍珠,龍尾懸於石拱正中,相傳為保護石橋所鑄,歷來發洪水均未超過此龍頭。橋上雕塑有石獅、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橋身兩側建有亭廊,一邊上刻有「德厚流光」幾個行書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盡人力以濟往來」對聯,從字面上理解,是較早提出構建「和諧」的理念的例證,上還刻有「普濟橋序」和「功德碑」。一邊上供有觀世音菩薩像等,古時供人們燒香拜佛求神用。橋身兩側為十級石梯。該橋橋拱形如雞蛋,橋面正中有一塊石名叫「魯班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當時的工匠師傅修該橋時,設計此橋,怎麼也立不穩,就看見橋頭有一個賣雞蛋的老太婆,把雞蛋立在地上賣,四四方方、平平穩穩,就頓悟,何不把橋拱也設計成雞蛋形。在橋面的合攏上,據說,怎麼也合不攏,修橋工費盡移山心力,打造了萬千條石不成。當時路過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說他在那裡打了一塊石頭,放在一個老太婆家裡,正好可以安放於此,於是照辦,花十石米從老太婆那兒換來此石,果真「天衣無縫」。人們疑為魯班下凡,取該石為「魯班石」。

該橋於1999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評為區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萬州是個好地方」公益宣傳片中就以此橋作為背景,多麼漂亮。一座古老的橋披著青苔的衣,搖曳著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樑和臂膀將兩岸青山一個古鎮擁入氤氳的懷抱,石拱橋上游200米處,有兩巨石,自然形成為高3.5米,寬2.4米的石洞,走過此洞,前面豁然開朗,風景秀麗,有潺潺的流水,飛瀉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景象,詮釋為 「似桃源」。走過石橋便是古鎮,古橋、古鎮、流水渾然一體,美麗幽靜,似畫圖。

5、巍峨的字型檔塔

字型檔塔座落於古鎮上場尾端。該塔為仿木重檐閣式石塔,建造於清末年間,塔高7.5米,塔頂呈寶瓶形,塔身上刻有對聯:「昔今人敬字,教古聖文明」和「蝌蚪雲霞煥,鴻篇日月光」,其書法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相傳,修建該塔是緣於當時羅田場上羅氏家族和劉氏家族斗爭,羅氏家族相信一風水先生的話,修建一石塔鎮壓興旺的劉氏家族,現羅田劉氏家族確實後繼無人.其實,該塔是當時是作為人們燒字紙專用,當時羅田場上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寫的文章字紙都要到塔里去燒,外面不準亂燒,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說。是古時人們尊崇文化,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該塔於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田鎮原有字型檔塔五座,而現在僅存此一座,故顯得十分珍貴。

(二)自然景觀別具一格

1、大小二寨:海拔近1600米,雄居古鎮隘口,地質險峻,僅有崎嶇的山路可攀崖而上,山裡星羅其布48個山頭,遠看象兩個寨子,因一大一小而得名。寨上古木參天,有森林面積2000多畝,各種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水杉、針葉杉、馬尾松等高大喬木,已初步發現有野豬、野兔、猴子、斑鳩、喜鵲等物種,穿梭林間,時不時會覓見野豬、野兔的蹤跡,各種鳥兒在樹梢飛來飛去。若遇雨後天晴,那便是上寨子採摘蘑菇的最好時節,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菌遍布林間。當寒冬來臨,寨上銀妝素裹、白雪皚皚,賞雪變成了都市人難得一遇的休閑方式。若運氣好,還可採得成團成簇稀有的「雪菌」(系當地人稱謂,待考證)呢!寨上有充足的水源,水質異常清冽,實為一大奇跡。從寨上俯視西面,萬畝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彎彎的田坎組成一幅幅美麗的曲邊圖,夏天,恍入霧海之中,猶如人間仙境。東面寨腳下一大一小兩座水庫猶如鑲嵌在綠色地毯下的兩面鏡子,當陽光斜照,微風輕拂,水面會泛出片片銀光,彷彿自己已身居人間天堂。

2、紅岩石林:集奇、幽、險於一體,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極為壯觀。各種岩林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或像老人、或像座椅、或像羅漢抱扇、或什麼都不像,但每一處石林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3、百丈溝:長20公里,風景秀麗,有「將軍石」、「犀牛滾水」、「印盒石」等48處景點。

由於羅田海拔較高,夏天氣候涼爽,每逢盛夏時節,到羅田避暑納涼的遊客絡繹不絕。目前,萬州區水利局、龍駒經營所等單位已著手旅遊前期開發,楓香坪水庫管理所經過改造,已具備接待遊客的能力。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遠近聞名

羅田鎮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絕。自宋、清年間,先後出進士21名,舉人36人。康熙年間,譚氏三候至今廣為流傳,譚丈封涪候,譚詣、譚弘分別封向化候、慕義候,猶以慕義候譚弘最為耀眼,時任川北地方總督,封地萬頃,當地至今流傳著譚候虎的人生軌跡。人們傳為佳話,據說譚候虎准備在馬頭場立皇城,當時他勢力非常大,威脅中央政權,皇上曾派馬將軍帶兵收復他,馬將軍被譚候虎一箭射下五桐橋,現該處名為將軍石,就是為了紀念馬將軍。張獻忠入蜀也曾被譚候虎打敗過。光緒年間,曾任九省提督向九九斗字不識,力大無窮,家世顯赫,如今還廣為流傳著向九九成長興衰的諸多故事。

近代名人高天柱烈士,又名高宏森,1915年出生於羅田鎮新馬村,1938年讀省萬師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回鄉任教,曾擔任小學校長、代理鄉長、中寺農會名譽會長等職務。此期間,他利用會長身份巧妙地與敵人進行斗爭,為黨和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6月17日,因叛徒出賣,他為掩護同志被捕。1949年11月27日犧牲於重慶「中美合作社」渣滓洞集中營,時年43歲。現重慶渣滓洞還留有遺像及資料介紹。

羅田鎮至今仍保存著古樸的民風、民俗,如迎新嫁娶,紅白喜事,至今還使用歷史流傳下來的獅舞、鑼鼓、年簫等慶賀方式;人們對中秋、端午等傳統佳節,仍沿用傳統習俗進行慶賀,原汁原味,傳統氛圍十分濃厚。人們在勞作時,常常一人領唱,其他人合唱的薅草歌以及抬石頭號子、打夯號子、打鐵錘號子等,歌詞淳樸易懂,古風古韻。有人去世後,葬前每晚民間藝人到靈前高唱孝歌,以表示對死者的無限哀悼,以七律的形式,寫上厚厚的一本「家祭」,列數死者的功苦,以悲痛哀輓的聲調唱與世人,等等這些均體現出了當地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古樸民風民俗。

四、羅田鎮文物古跡保護措施

(一)領導重視,組建了專門班子

鎮政府成立了以鎮長陶榮為組長,郎邦福、程萬、魏大東為副組長,郎正清、毛文彬、黃東、張健、李伍之、鄧永志為成員的歷史文化名鎮申報工作暨文物古跡保護領導小組,理清了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目標,落實了工作責任。

(二)強化了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

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條例》的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等形式,在全鎮形成了「熱愛文物,保護古跡,推動發展」的共識。

(三)落實了保護措施

一是在各文物保護點都設置了標志,指定了專人負責日常管護;二是鎮、村、組、農戶層層簽訂了文物古跡保護責任書;三是整頓和規范了文物古跡保護區域內的搭建、堆碼、開山、取土等行為;四是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嚴肅查處破壞、盜賣、販賣文物的行為;五是鎮文物古跡保護小組每季度實地檢查一次,解決存在的問題;六是組織人員對散落民間的文物進行了認定、登記工作;七是把文物古跡保護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優先考慮。

五、羅田鎮文物古跡開發規劃

(一)羅田鎮文物古跡開發規劃遵循「保護古跡,挖掘資源,發展經濟」的總體思路,場鎮建設中要把文物古跡的保護放在首位,在開發現有文物古跡的同時,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力度。

(二)在規劃上,要立足現實,分期實施,近期重點抓好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的申報,多方籌資,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完善一些基礎設施;遠期要從提升羅田形象,促進羅田經濟發展的高度,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名鎮這塊牌子,做大做強羅田的旅遊產業。

(三)走合作開發的路子,充分利用宜萬鐵路和萬石公路開通後帶來的便捷交通,加強與旅遊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省「旅遊經濟圈」。
聲名遠播的昔日皇家貢米,層層疊疊、蔚為壯觀的萬畝梯田,奇幽險峻的石林群……在人們的印象中,羅田鎮詩畫般的山水田園風光,有著動人的形象標簽。

不為眾知的是,素以"文脈綿長、古跡眾多、冰川遺址"而獨具特色的羅田,還有兩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中國綠色名鎮、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而這,都是萬州獨一無二的"桂冠",彰顯出羅田不一般的內涵。

雖然沒有城郊優勢,但這座邊貿古鎮憑借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旖旎的風光,在波瀾壯闊的重慶第二大城市建設進程中,抓住機遇揚長避短,以全新的發展視角,依託資源優勢亮出三張"名片"。一個魅力四射的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名鎮和生態古鎮,正破殼而出驚艷四方。

一群古石雕民居蜚聲庫區

作為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羅田除了明清古場鎮之外,還有令人艷羨的豐富內涵。境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至今仍有近10處,是萬州最大的古建築群,展現出典型的巴渝風格。流連其間,讓人恍若來到了清代或民國年間的大戶人家做客。

而這之中,尤以美輪美奐的金黃甲大院、鍋圈洞大院、石中壩大院最為有名。修建於民國26年的金黃甲大院,合院式布局,佔地2310平方米,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大院規模宏大,建築奇特,採用抬梁式與穿斗式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面,木樑架脊檁、梁托架等施以彩繪、雕刻,工藝精湛、細膩,融匯了中西方建築風格,透出古樸厚重的文化底蘊,非常罕見。

四合院布局的鍋圈洞大院,興建於更早的清代,穿斗式結構,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門窗具有典型的渝東地域特色,山牆上端彩墨壁畫清晰可見。已有200多年歷史的石中壩大院,正門兩側一對石獅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有雕工精美的木椅、木床、書案……

不僅如此,距古場鎮2公里的用坪壩,與三大"四合院"暉映一體的古墓群牌坊石刻,同樣蜚聲庫區堪稱一絕。

這里現存大小古墓12座,每座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以清光緒年間向志揚夫婦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為細膩、完整。該墓現存兩重牌坊,雕刻有"八仙過海"、"桃園結義"、"梁祝觀景"以及"賽龍舟"、"迎親嫁娶"等人物、戲曲故事畫面,非常精緻,工藝為淺浮雕、深雕、鏤空雕等。各類石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墓誌銘由清代翰林、書法家趙尚輔為其書寫,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

其他清朝至民國初年建成的古墓牌坊,也都雕刻、書法並重,大氣美觀,各種人物花鳥活靈活現,雕刻形態萬千。

坐擁如此得天獨厚的祖宗遺產,高擎"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大旗的羅田亮出了第二張"名片"--整合資源,打造用坪古文化展示區。

"傳承、保護好文物古跡,是我們的責任。"在蔣培華看來,古宅院、古石雕極具考古、觀賞和旅遊開發價值,大有文章可做。"現在人們外出旅遊,已不滿足於單純觀賞自然風景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更受青睞。"而羅田就有這樣的資本,關鍵是要打造好,展示出來。

記者采訪期間,正巧碰上羅田鎮政府回購金黃甲大院。蔣培華表示,這只是行動之一。目前,已委託專業機構設計金黃甲大院、石鍾壩大院、古墓群牌坊石刻等文物古跡修繕加固方案。擬依託羅田獨有的古宅院和古石雕群,在用坪打造民俗文化古村落觀光區,展示羅田精湛的石雕技藝和獨特的大院文化,生產銷售石雕旅遊產品;展示土家獅舞、鑼鼓、薅草秧歌、抬工號子等傳統民風民俗。同時,搞一個農耕文化博物館,吸引遊客參加體驗農業活動……

⑸ 城口耍的多不。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

編者按:城口位於大巴山腹地,與川陝交界,據三省之門戶,是重慶唯一建立蘇維埃政權的老區,城口旅遊景點眾多,擁有黃安壩、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青龍峽、雞鳴寺等生態旅遊景區景點,蘇維埃政權紅軍文物陳列館、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等紅色旅遊景點。是周邊旅遊者自駕車、科考探險、回歸大自然、健康生態游的理想場所。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黃安壩

黃安壩地處重慶市城口縣東部東安鄉渝陝交界處,距城口縣城75公里。景區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分布於大巴山主峰山嶽型自然風景區上,其萬頃高山草場,百里原始森林首推重慶第一。群山高聳,峰聚壑連,氣象壯觀。山頂草場成片,牛馬成群,跨越邊界;山麓幽谷清流,茂林修竹,珍禽異卉,奇石游魚,美不勝收。

黃安壩主要景點有十里坪、三個包、三根樹、金字山、長槽、巴山第一瀑、玉皇廟、鴛鴦湖等。

黃安壩度假區集休閑、度假、科普、觀光、娛樂、健身、購物為一體,高山湖泊,跑馬場、環山牛馬車道、民俗文化廣場、滑雪場,具有歐式風格的高山別墅和民族特色的四合院、三合院讓您感受度假天堂、天然氧吧的情趣。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位於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境內,偎依在大巴山脈南麓,處於「八小時重慶」(城口縣—開縣)主幹線旁,距城口縣城22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等為一體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2004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

九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00.89平方公里,公園內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705米,相對高度1766米,森林覆蓋率達85%。公園「處處有花草,無處不風景,四季可游,無時不美」,她以連綿起伏的山巒、浩瀚無際的森林、廣袤無垠的草場、珍稀名貴的花草、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雄偉壯觀的瀑布、清澈見底的小溪、神秘幽深的峽谷、千姿百態的溶洞等自然景觀為主體,兼容人文、地質景觀和獨特的氣候,被定位為以「生態旅遊」為主題的森林公園。

公園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境內現已知的野生動物248種,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林麝、豹、金雕三種;屬國家II級保護的有黑熊、斑羚、紅腹錦雞、大鯢、中華虎鳳蝶等19種。紅腹錦雞、大鯢、黑熊等更為常見。

野生植物有177科566種,其中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銀杏、紅豆杉等4種;屬國家II級保護的有秦嶺冷杉、巴山榧等45種。葯用植物較為豐富,細辛、銀柴胡、天麻等多達200種,因純天然、葯性強、用途廣而久負盛名。花卉植物種類繁多,頗具特色,以杜鵑最為著名。最為壯觀的當數千年杜鵑王,樹冠呈半圓球狀覆蓋在地上,需15人合圍。

公園內溪秀潭深,雲飛霧繞,珍禽異獸眾多,森林景觀季相萬千,春花爛漫,夏樹蔥蘢,秋葉如醉,冬林映雪,無時不美。民俗風情,特色鮮明。紅軍戰斗遺址,古寨遺址尚存。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和人間樂土,是渝東北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和生態旅遊勝地,是觀光旅遊、療養、避暑和科考的理想處所。

九重山主要景點城口旅遊景點介紹:青龍峽

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城口縣東部東安鄉。城巫路(城口縣—巫溪縣)從景區穿過。距城口縣城39公里。是集山水、森林、民俗等為一體的山水型風景旅遊區。

峽谷全長12公里,容身於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心地帶,是城口縣20世紀80年代末設立的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最高山峰海拔1409.2米,山峰與峽谷的相對高差489.2米。

城口母親河——任河從峽谷穿谷而過,水中魚影穿梭,兩岸群山迤邐,森林茂密,藤蔓蒙絡,與任河水流相映成趣。景區內蟲鳥歌聲婉轉,樹上獼猴攀援嬉戲,無論是林中漫步,還是水上漂流,都能給人以遠離塵囂,置身世外的感覺。

景區內獐、麂、野豬時常出沒,魚泉不斷湧出「魚流」,賦予整個景區無限生機;名貴中草葯、珍稀動植物遍布兩岸山野。主要景點有靈猴出山、仙女浴池、蛟龍入河等,是觀光旅遊、療養、避暑、科考的理想處所。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雞鳴寺

城口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重慶市城口縣雞鳴鄉永定山下。「八小時重慶」主幹線(城口縣—開縣)從旁經過。距城口縣城90公里。是城口縣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始建於東漢時期。相傳漢光武帝劉秀路經正在修建的寺院,時逢雄雞啼曉,故此得名。

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佔地3000平方米。寺院分前後兩段,每段有東西兩廊共六間,前殿為藏經樓,後殿為觀音殿。各殿供奉佛像九十一尊,均有神障遮護,尤顯莊重肅穆。整個寺院,重重院落,層層樓閣中,迂曲相連,高檐翹飛,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歷史上,來雞鳴寺拜佛的香客遍及川、陝、鄂三省,盛時鍾聲陣陣,朝佛者絡繹不絕。雞鳴寺更以「百鶴井中水,雞鳴院內茶」聞名於世。目前,雞鳴寺是全縣唯一合法並得到市佛教協會認可的正規佛教場所。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渝陝界梁

城口縣北屏鄉與陝西嵐皋縣交界一段大巴山脈,站在大巴山上,北望八百里秦川,南瞰川渝煙雲。特別是金秋時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風送爽,滿山如彩霞涌動,斑斕絢麗壯觀。

這里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可以跳傘、乘熱氣球,草地邊古樹參天,飛禽走獸時有出沒,梁中有一高山天池,人稱神田,像一塊寶玉鑲嵌在草坡里,相傳投石擊水就會下雨。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神田草原

位於縣城向北47公里的渝陝界梁頂上,海拔2500米左右。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4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四周是原始森林。依山而上,古木參天,金秋來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風送爽,似雲霞斑斕,使大巴山更加雄偉壯觀。群峰高舉的整個草原,山巒吐翠,如聚如散;草甸如茵,繞丘而行。

藍天白雲下,巴山群峰奔涌而至,渝陝風煙盡收眼底。其恢宏之景觀,磅礴氣勢,無不給人以遠離紅塵,近臨天宮的超凡脫俗之感。草原上的神田、天坑、漩洞、紅黑水池、三條石、雷轟獅等景觀,帶著各自神奇的故事,如燦爛的群星點綴在碧藍的天幕上一般。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崩溪河

位於廟壩與羅江鄉之間的「8小時重慶」公路邊。進入峽谷不過百餘米,便見東岸懸崖之巔龍洞瀑布飛流而下,聲震山谷,跨溪越河,小霧騰飛,涼風撲面,清爽宜人。

沿溪而進,約16公里長的山谷時寬時窄,寬處農舍點點,炊煙裊裊;窄處溪水潺潺,岩壁吐翠。一線天、長灘、大岩洞、豆地梁瀑布、白馬洞等景觀分布其中。谷中青草吐翠,苔鮮附壁,山花爭艷,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獐麂兔鹿,時隱時現,信步其中,心曠神怡。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黃安燕河石人灣

從原黃安鄉政府所在地前行3公里左右,往左進入燕河村,沿河而上溝深林茂,峽谷幽長,流水潺潺,山形奇異,有的像烏龜飲潭,有的如棺材橫卧,有的似絕壁腳印,奇形怪狀,情趣良多。由溝入口處右轉即進石人灣,因其石山酷似人形而得名。石人灣蒼山滴翠,清泉如玉,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是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

位於重慶市城口縣葛城鎮半月池路2號,縣政府東南100米處。建於1984年,是為了紀念紅四方面軍解放城口後,於1934年9月在城口縣大竹河區(現已劃為四川省萬源市)正式成立城口縣蘇維埃政權而建的,以示瞻仰緬懷、繼承。

公園佔地面積4666平方米,內有城口紅軍蘇維埃政權陳列館和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碑。紀念碑高9.15米(象徵城口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時間9月15日),台階21級(象徵城口老區二十一萬人民),碑身由漢白玉,碑翼由紅色大理石,碑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紀念碑保存完好。公園是紅色革命老區——城口縣的紅色旅遊經典景點。

城口旅遊景點介紹: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紅軍文物陳列館

位於重慶市城口縣葛城鎮半月池路2號,縣政府東南100米處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內。陳列館面積1200平方米,共珍藏文物300餘件,包括紅軍標語、戰鬥武器和作戰時所用的辦公用品、生活用具、紅軍葯房用具、人物圖片、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圖片、革命文獻資料圖等。

分板塊生動地反映了上世紀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川東游擊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城口打土豪、分田地和建立縣蘇維埃政權的場面;展現了3000多名城口兒女參加了紅軍和游擊隊,500多名參加長征,470多名在作戰和長征途中光榮犧牲的革命史實。陳列館是紅色革命老區——城口縣的紅色旅遊經典景點。

⑹ 重慶文化遺產有哪些

1、合川釣魚城

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至南安區主幹道左側的葫蘆形淺谷中,佔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簡約、典雅、別致,建築一應俱全,平台一應俱全,亭台一應俱全。在水面上放置離子,除了民俗和建築外,展品還體現了古代文化、民間工藝和生產技術,具有自己的特色。

閱讀全文

與重慶城口文化單位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