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匯總孝文化問題

如何匯總孝文化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30 22:01:37

Ⅰ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內容

1、養親與敬親
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

2、順親與諫親
敬親,不僅表現在態度上對父母長輩和悅,在行為上事之以禮,而且更為深層的是要順從父母長輩的意志,唯命是從,所以常看到孝順連用。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順就是要聽從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志辦事,凡事以父母的標准為標准。

但如果認為,只要是長輩的,無論在一切情況下都是對的,並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絕對服從,顯然是片面的。那麼當父母長輩有過錯時,子女應怎麼辦呢?儒家倫理給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諫諍。孔子主張「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即委婉勸諫。

3、喪親與祭親
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兩個層面,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延伸,它表達了子孫對逝去長輩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傳統孝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現存者,這是孝的最高表現。

4、立身、立功,以顯父母

百善孝為先。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幾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須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體。「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意思是說,自己的身體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如果毀傷了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毀傷父母的遺體,就是不孝。

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礎上要立德、立言、立功,子女們寒窗苦讀,躋身仕途,求取功名,為的是秉承父志,善繼善述,實現父母對子女的希望,為的是保持家風淳樸,維護家道興旺,光宗耀祖,光大宗門,這是傳統孝道對子女在家庭倫理范圍內的最高要求。

(1)如何匯總孝文化問題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

Ⅱ 談談你對孝文化的理解

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絕對服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指導思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是善的。

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對生育自己的人有所虧欠,並且一定要順從、孝順、贍養生育自己的人,這是漢文化價值觀的公理性基礎,也就是說不用論證也沒必要論證的道德根基。這個是西方文化所沒有的!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知有也」——
《論語·學而》。即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從來沒有。

由於中國古代國家的結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你若不聽從即為不孝;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你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更何況你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說「孝」的范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並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古代的「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Ⅲ 孝的傳統文化及現實意義

孝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核之一。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都不可能割斷歷史。孝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固然有「父為子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棄的東西,但其積極方面對於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仍然具有重要價值。

升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傳統孝文化認為,孝是一種自然生發的親情。這種親情植根於血緣關系,生長於父母與子女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於父母之懷」的嬰幼兒時期。同時,在子女的整個青少年階段,父母都為子女盡心盡力,體現了無私的愛。父母與子女的愛是自然生發的,是無條件的道德情感。子女為父母盡孝,是在成長懂事之後才成為理性自覺的。孝作為一種親情,蘊含著父母養育未成年子女的責任和子女贍養年老父母的義務。這種責任和義務關系既不是契約關系,也不是任何意義上的等價交換,而是親情的自然產物,是一種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在我國傳統社會,孝在一些時期與「父為子綱」緊密相連,因而在家庭關系中存在等級制和威權色彩,使孝的親情色彩受到嚴重削弱。這是不可取的。在當代社會繼承和弘揚傳統孝文化,應摒棄「父為子綱」等不合時宜的內容,而著眼於升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血肉親情。

促進個體關懷他人和社會。在傳統孝文化看來,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之愛,有助於培育子女對父母等親人的愛,進而外推到對其他社會成員以至民族和祖國的愛。這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為父母盡孝是一切教化之本。誰相信一個連「親親」的德行或情感都沒有的人會真心誠意地關心他人、熱愛祖國呢?因此,傳統孝文化把孝與公、忠聯系起來,強調人們以「親親」和盡孝為起點,培養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胸懷和情懷。現代社會是所謂的「陌生人社會」,傳統社會中那種鄰里守望相助的局面發生了很大改變。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可以合理借鑒和弘揚傳統社會中由近及遠、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有了這樣一種精神,我們就能夠處理好自己與家人、社會、民族、國家的關系,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在關鍵時刻為國家和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盡責盡力。

助推家庭養老。在傳統社會,養老問題基本上是在家庭內部解決的,其中孝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諺語中所謂「養兒防老,積谷防飢」,就體現了這個特徵。目前,我國社會老齡化愈益突出。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億。據預測,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接近5億,人口老齡化將由目前的14%左右逐年提高到本世紀中葉的35%左右。如何養老已成為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養老問題可以通過社會化方式解決,敬老院、托老所等社會機構承擔了部分養老職能。然而,由於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機構養老並非多數老年人的首選。同時,我國機構養老發展時間不長,軟硬體設施尚不完善,與社會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因而家庭養老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促進家庭養老,弘揚尊老、愛老、養老的傳統孝文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Ⅳ 中國的孝文化都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華夏數千年歷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黑格爾曾說過「中國純粹建築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孝文化還具備信仰意義。人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支撐,人的生存和追求,都需要有一種超越於個人生活之上的力量和目標來作為精神的寄託,否則,人在現實當中就會感到迷茫和無望,就會失去生存的要求,而且無法解脫。而傳統的家族社會關系就是通過「孝」聯結起來的一代代人的「生命共同體」,承擔了緩解人的生死憂患和抒發生存迷茫的作用。因此,在中國,道以孝為道德之基,儒以孝為百行之本,佛以孝為至道之宗。

傳統文化要求人做到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為只有愛父母的人,才能進一步去愛別人的父母,進而把這種愛擴展到對待身邊的一切人上,最終達到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更廣意義上的博愛。

孟子說:「唯順於父母可以解憂。」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經被揚棄過,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並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使之融入當今社會的德育范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至於如何弘揚立足當代、著眼未來的孝文化,則是放在當代中華兒女面前的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

Ⅳ 怎樣匯總一個「孝文化」的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1 您認為孝的涵義是什麼? a。滿足父母的物質需要即可 b。滿足父母精神需要即可 c。都得滿足才算孝2 您覺得孝有無盲目之分? a。沒有 b。有 c。其它(請具體寫)3 您會通過哪些方式盡孝? a。與父母同住、時刻關懷 b。每月、節假日匯款、打電話 c。(樓主可以在此多加選項)4 您認為現代的孝與傳統的聯系和區別在哪裡?5 您是否有子女? 您覺得子女夠孝嗎? 為什麼?6 您覺得現在提倡的孝在整個社會算是已完成落實嗎? 您和身邊的人的實際行為達到孝的要求了嗎?7 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推廣孝文化、與時俱進地傳承中華的這項優良傳統? (以上的問題不一定要填空,也可加入選項的)

Ⅵ 孝道活動總結

孝道活動總結

篇一:孝道活動總結

常言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當前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追逐物慾等思想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復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借口,不能把「孝」付諸於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了滑坡現象。適時開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凈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老師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思想境界的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於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著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發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後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說,「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醜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篇二:孝文化進校園活動

儒家道:百善孝為先;孔子認為「孝」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曰:「孝,德之本也」。我們歷代祖先,在創造中華文明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家道、家教、家風、家業,養親、事親、尊親、悅親等為主要內容的孝道傳統,集中展現了仁愛、責任、禮敬、勤勞、奉獻等等核心的倫理規范與道德精神,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孝文化已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淡化,80後尤其是90後,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安閑舒適的環境中,在家受到老人和父母的「寵愛」,在學校受到教師們百般呵護,在社會受到國家和政府的保護。他們很少受挫折,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道德嚴重缺失。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孝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當今社會正面對各種不講親情、不講道德,只講金錢與競爭的外來文化的沖擊,加強未成年人「孝德」乃至中華美德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準,成為國家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工程。

學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陣地,如何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校舉行了一系列開展孝文化進校園活動。

1、大力宣傳發動,營造孝文化氛圍

為打造孝文化陣地,應大力宣傳發動。學校在發放宣傳材料,張貼孝敬圖畫的同時,要求各班辦一期以孝文化為主題的黑板報,製作一期關於孝文化的手抄報。學校全面宣傳孝知識,充分營造孝氛圍,提高孝意識,一方面培養學生們的文明禮儀行為意識,另一方面激發孩子們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良好思想,在校園里全面掀起了學習實踐孝善的熱潮。

2、修建孝文化校園,構建靚麗風景線

在校園環境建設中突出孝文化。利用學校的牆壁、黑板、等地方和場所,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學生的感言等,使學生在校園各個角落都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學校要求廣大師生觀看後,寫出相應的心得體會,並進行評比展覽。

3、舉行「雙十佳」演講賽,增強孝善意識

為了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孝善意識,學校可適時舉辦了「孝善演講賽」。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談出對「孝」的初步認識,並把孝貫徹到自己今後的生活中,以孝心對待父母,以善心與同學相處;真正把孝文化落到實處。並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與,以提高教育效果。利用各種節日廣泛開展活動。如: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教師節、八月節、感恩節等,開展主題班會、歌詠、朗讀、演講、講故事、繪畫、致xx一封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兒等活動(一些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教育效果會更好)。

4、開展孝敬大行動,提高共同參與

學校開展孝敬大行動,倡議廣大師生行動起來,人人做一件孝敬的事。學生在校孝敬師長,為老師獻上一束花、送上一句祝福;在家孝敬父母,為父母洗一次腳、吻一次臉頰。各班召開「算算經濟帳,感謝父母恩」主題班會;開展「幫父母做一件事、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少花一元錢」等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名學生,震撼著師生們的心靈,使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孝」文 化的理論和內涵,同時深刻領會到今天開展工作感恩教育,重塑孝道理念對實現家庭和睦、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5、收集整理身邊孝故事

發揮課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常抓不懈(尤其是政治、語文等學科)。另外,大力開發「孝德」校本課程,可利用學生收集古今中外的關於孝德方面的人物和故事,這種收集的過程也是大家受教育的過程。

6、家校結合、共同打造「孝」園文化

開展以孝文化為主題的家長座談會、講座、親子共讀等活動,提高家長的素養。在孝文化建設中,發揮家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長不能言傳身帶,就會大大弱化學校的.教育,就會起到5+2等於零的作用。

7、評「孝」星活動

在學生中,評出「孝」星,以激勵其崇尚孝文化、孝敬父母的光榮之舉。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只有你有了基本的道德修養後,才開始「學文」。試想:一個學生,如果懂得如何孝敬父母、懂得如何尊敬師長,這樣的學生,怎麼會不優秀呢?還有什麼不能教化呢?

總之,自從我校開展「孝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學生明白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愛老如愛子,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愛護明天的自己。同時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感受到了人與人的真情,感受到校園活動的樂趣,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篇三:孝道活動總結範文

一 報告題目:孝先敬父母。

二 實踐原因: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孝敬的人不計其數,如曾經幫助過你的陌生人;關心我們的爺爺奶奶,充實我們內心世界的導師,一直在身邊支持你的朋友等。但最值得我感激的還是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真摯,讓我體會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

父母的關心,愛護和付出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是我們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因此,作為一個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孝敬父母。而有句古語說:「百善孝為先」也證實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百善孝為先」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實行孝的第一步,是我們為人子女必須該做的事,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 實踐時間: 整個假期,從2月1日到2月28日。

四 實踐內容:

1調查並整理父母的生平事略,並據此寫出父母的完整履歷。通過了解父母的歷史,促進對父母的了解, 懂得父母持家的不易,從而增加對父母的感激之心。

2真情回放,感悟親情:回想父母曾經為自己做過的最感動的一件事;想一想自己與父母間發生的矛盾或最不愉快的一件事情並與父母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向父母述說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謝其在自己成長道路中所做的一切。

3開展家庭孝心活動:為父母洗腳,捶背,揉肩

4為父母做事,在家庭生活中主動分擔洗衣、疊被、掃地、做飯等家務活,讓父母多些休息的時間。

5關心父母的健康:關注父母的飲食及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若父母正在生病,則照顧其康復。

6尊敬父母,對父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不頂撞父母,做到接人待物有禮貌。

7學會傾聽父母,不對父母的嘮叨感到厭煩,並在生活的點滴中關心父母。

8我們已經長大,要會為父母長輩分憂解難。

9父母存在一些壞習慣,利用假期,督促父母,幫助父母改正一個壞習慣。

10 給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關心,讓父母在子女的關愛中度過愉快的每一天。

11做好自己的事,盡量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

12勤儉節約,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經濟負擔。

13做「孝心行動卡」,裡面記載我為父母所作的「點滴孝心」,然後每天夜晚由父母對當天的孝心行動進行評分。然後每周開個家庭會議,對自己一周的孝心活動做總結,做到保持優點,改正缺點。

14 現在上大學了,很少回家,自然與父母缺乏溝通。因此,要多與父母交流,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告知父母,讓父母提供好的建議。

15支持父母做的正確的決定,對父母反對做的事情,要經常換位思考,知道父母這樣做的用意。

五 實踐總結:。

因為有了父母,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健康的成長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孝敬父母,做一個有道德的大學生。而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是什麼難事,是要我們平時用心生活,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就能做到孝敬父母了。 此次關於「孝先敬父母」的實踐活動,,讓我更加的了解了父母,也懂得了很多為人子女該為父母做的事。通過我的孝心活動,促進了我與父母間的溝通,增進了父母與我的感情。通過孝敬父母,還增強了我的感恩之心,為我進入社會,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了道德基礎。

六 結束語:

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讓我們在以後的日子中,把父母放心中,時刻為父母盡孝道,做一個有感情的人吧。

;

Ⅶ 關於孝文化的內容

1、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

2、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兩個層面,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延伸,它表達了子孫對逝去長輩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傳統孝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3、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礎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子女們寒窗苦讀,躋身仕途,求取功名,為的是秉承父志,善繼善述,實現父母對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

為的是保持家風淳樸,維護家道興旺,為父母、為家庭取得榮譽,延續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門,這是傳統孝道對子女在家庭倫理范圍內的最高要求。

(7)如何匯總孝文化問題擴展閱讀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願,使他們不至於行差踏錯,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了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Ⅷ 如何傳承中國孝文化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幾千年來,它為維系家庭和諧、政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黨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認為在實施這一偉大目標的進程中,孝文化仍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和諧文化,是構建中華社會人倫和諧的產物。
我們應把弘揚孝文化上升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高度來認識,在思想上重視孝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孝文化,在工作上推進孝文化,加強領導,採取措施,合力推進孝文化建設。要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要整合力量,推廣經驗;要制定規劃,常抓不懈;要表彰先進,重在激勵;要關注老齡、關懷老人。

閱讀全文

與如何匯總孝文化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