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

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31 07:56:54

A. 餘杭和杭州古時是一個地方嗎三國時期杭州叫餘杭嗎

是的,杭州在秦統一之前叫餘杭。秦朝時改叫「錢塘」,一直到三國時期都叫做「錢塘」。

杭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據在杭州西北側的良渚和老和山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已有我們的祖先在這里生活。原始人在這段時間所創造的文化,史家稱為「良渚文化」。承續這些歷史悠久的文化淵源,經過千百年的建設、發展,形成今天的杭州。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 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杭州下轄9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01.8萬人 ,城鎮化率75.3%。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

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改置為餘杭郡。

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

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B. 「良渚文化」的發源地,又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我國的哪個城市

杭州市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良渚文化中物質文化十分發達,以鼎、豆、盤、雙鼻壺、帶流壺、帶流杯、尊、簋為典型器,用於祭禮的玉器更為發達,墓葬規格、聚落布局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差別。良渚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東到上海,南至錢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為界,北達寧鎮地區邊緣的長江以南,圍繞太湖大致呈三角狀,其影響達浙東、浙西南、皖南、華南、山東、蘇北等地。
1934年發現浙江吳興1936年發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遺址。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的黑陶相類似,因此,也稱作龍山文化。1939年,有人把龍山文化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三區,並指出杭州灣區的文化相與山東、河南的有顯著區別。1957年,有人認為浙江的黑陶干後容易褪色,沒有標準的蛋殼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點,於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現經發掘的重點遺址,還有江蘇吳縣草鞋山和張浦趙陵山、武進寺墩,浙江嘉興雀幕橋、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海縣馬橋、青浦區福泉山、浙江餘杭莫角山等。良渚文化以早期的趙陵山和張陵山,中期的瑤山和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為典型。

C.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浙江餘杭良渚鎮遺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環太湖地區。年代約距今5200~4000年。
良渚文化時期社會生產全面高漲。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石制工具主要有三角形犁狀器、斜柄鉞形器、雙翼耘田器、長方形或半月形石刀、石鐮等,器類顯著增加,有些器形較大。在多處出土了粳稻和秈稻的實物遺存,還在浙江湖州錢山漾等地發現有花生、蠶豆、甜瓜子、小泡瓜子、紅蓼、菱角、葫蘆、酸棗核、毛桃核等植物籽實,其中有的可能已屬人工栽培。竹編、木作手工業發達,竹木器廣泛應用於生活和生產方面,錢山漾一地即出土整、殘竹編器物200多件和不少木器。在歷史悠久的麻紡手工業之外,又開辟了絲織手工業新領域,錢山漾出土的絹片、絲帶和絲線,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最重要的絲織品實物,經鑒定原料都是家蠶絲。琢玉工藝在當時各原始文化中處於領先地位。大至重6500克的玉琮、直徑20多厘米的玉璧,小至玉管、玉珠和玉質鑲嵌附件,琢制都很精良。玉器種類在20種以上,採用了多種雕琢技法,主題圖像是具有神靈崇拜含義的神人獸面復合像(「神徽」)。有的大墓出土成組成套玉器,玉質玉色相近,可能是利用同一批玉料專項加工的。當時治玉業已成為專門性的手工業部門。制陶工藝也很進步,流行黑色陶器,刻劃有纖細禽鳥紋、蟠螭紋的鼎壺及漆繪陶器,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尖端產品。還發現有數例陶文。
聚落在形態和規模上形成等級。良渚鎮遺址群在24平方千米范圍內有遺址三四十處,包括人工堆築的大型基址、居民點和顯貴專用墓地等,具有地區中心聚落的性質。吳江龍南遺址可作為普通聚落的代表:一條古河道由東向西流經村落,兩岸有半地穴式房址,北岸築有一段護堤。在錢山漾出土了木樁、長木、竹席、葦席和大幅樹皮等蓋房材料,有的遺跡可能是適合於南方地區居住的高架干欄式建築。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臨近水域,但在多處見有土井,有的還用大塊弧形木板圍成井圈,構築講究。
在浙江餘杭墓地、瑤山遺址和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發現顯貴專用墓地,是在人工堆築的土墩或廢置的低山祭壇上營建的。一般墓坑較大,有棺槨葬具,隨葬有數十至上百件玉器,如玉琮、玉璧、玉鉞等。有的大墓中還出現了殉人。一般認為,在良渚文化時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原始氏族制度瓦解並向文明時代過渡;中期以後可能已處於中國古文明的始創時期。

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以「玉、石、陶、文」為主——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占鰲頭。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石:良渚文化時期,稻作生產已相當發達,從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農具看,良渚人已擺脫一鏟一鍬的耜耕而率先邁入了連續耕作的犁耕階段,從而為當時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陶: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稱,胎質細膩、造型規整,器種變化多樣,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壺的組合,構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文字:是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單個或成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劃符號,學者們稱之為「原始文字」
附:
良渚文化出土的石器示例圖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s1.gif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示例圖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y1.gif
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示例圖片:
http://www.gotravel.com.cn/fram/fenjing/sight/zj/hz/lzwh/a1.files/t1.gif

D.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距今多少年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距今5300-4300年。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4)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1、文物遺存

良渚古城遺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總量達1萬余件。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三叉形器、冠狀飾、錐形器、玉璜、半圓形飾、柱形器、玉鐲、玉織具、玉紡輪等,以及圓雕的鳥、龜、魚、蟬等動物形玉器。

2、良渚文化的分布

主要在太湖流域,浙北、蘇南、上海等地,而餘杭瓶窯、良渚一帶的遺址群是特別高級的片區,算得上是首都級別的,遺址分布也特別密集,至今已經發現了135個遺址點。

E. 餘杭地名的由來

現在餘杭是杭州的一個區
秦置餘杭縣。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餘姚如余暨、餘杭之比,皆越之方言……其義無得而詳。」又據《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五引《吳興記》雲:「秦始皇三十七年,將上會稽,塗出此地,因立為縣,舍舟航於此,仍以為名。」
進睦 西漢末王莽時改餘杭縣為進睦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喬司 原名湯鎮,在餘杭縣東部,舊屬仁和縣,舊有仁和鹽場。明永樂十一年(1413),鎮為海潮所陷而消失。清初復遷設鹽課司於此,漸成聚落,遂以「喬遷鹽課司」之義而名喬司。
可能以前有一段時間是等同的,後面餘杭應該是從屬於杭州的吧。

F. 唐朝的餘杭是今天的哪個地方

和今天的餘杭是一個地方,自古以來就叫這個名字。
餘杭,地處浙江省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餘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屬吳、越領地,戰國中期屬楚;南宋時期,餘杭作為京畿之地,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G. 餘杭是屬於杭州什麼地方,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區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餘杭區總面積1228.41平方千米 ,轄6個鎮、14個街道,截止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46萬人。

200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7)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浙江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就是能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2018年1月,它被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保護好良渚遺址這一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當地組建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文物保護不再只是文物部門單打獨斗。

餘杭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大遺址保護補償機制,從新城區土地出讓毛收入中拿出10%,反哺良渚遺址保護,多年來累計投入數十億元。當地政府每年還安排近1000萬元資金,以獎代補鼓勵各村社開展遺址保護。

放眼遺址區外,發展提速升級。當地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產業升級、騰籠換鳥,培育文創、旅遊等「零污染產業」。走進良渚夢棲小鎮,良渚玉琮元素和現代工業風格和諧共處。

H. 餘杭有什麼別名這些名稱有什麼歷史淵源

餘杭,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在一定歷史時期專門指代杭州,隋唐時期成為錢塘的一個縣,現在是杭州的一個區。

餘杭名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凌操、凌統父子。
五代十國吳越國君主錢鏐。
宋代政治家、科學家沈括。
南宋數學家楊輝。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國學大師章炳麟(號太炎)。

I. 餘杭是屬於杭州什麼地方,

餘杭是杭州市轄區,位於杭州市區西北方位,地理坐標為北緯30°09′~30°34′、東經119°40′~120°23′。

餘杭區是長三角的中心地,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家、花果之鄉、文化之鄉」的稱號。餘杭區總面積1228.41平方千米,轄6個鎮、14個街道。

餘杭這個名字,在春秋時期的各種史書中都有記載。那時先後歸屬於越、武、越,戰國中期時歸屬於楚。

餘杭屬於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春秋季節短,冬夏時間長,四季變化分明,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降雨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mm~1550mm。

(9)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餘杭風景名勝

1、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居住的地方,發現於1936年,位於餘杭區良渚鎮。

出土的石器多是經過打磨精製而成,如斧、錛、鐮、矛等。

出土的陶器中,黑皮陶器是用泥質灰胎打磨而成,具有輪制,器形規則、圈足器的特點,表面用雕刻、竹子和細繩圖案裝飾,也有彩繪圖案。

發現的玉器多出土於墓葬中,有璧、琮、璜等。

2、徑山

徑山位於杭州城西北50公里處。徑山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創建於唐代的"徑山寺",寺內僧眾1700餘人,禪房360間。它與杭州的靈隱寺、凈慈寺,寧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並稱為"禪院五山"。

3、安樂塔

安樂塔位於餘杭區餘杭鎮東南部的寶塔山山頂,是磚木混合結構,六面七層,高約35米。最初是在吳越時期建成的,明代時重新建造了寶塔,也就是現在所看到的安樂塔。1985年翻修。

閱讀全文

與餘杭的地域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