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法國哪些文化遺產被破壞

法國哪些文化遺產被破壞

發布時間:2023-01-31 19:38:29

1. 世界哪些文化遺產因沒有開發而被破壞掉

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
未完全開發就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因為政治和宗教原因炸毀

2. 世界遺產名錄里哪些被破壞了

中國雖然擁有眾多的世界遺產,但在保護和開發中產生了許多矛盾,同時對世界遺產的保護不力也造成了遺產的不可彌補的損失。下面列舉的是比較重大的事件:

3. 誰能幫我找一下法國幾個文化遺產的資料

法國的世界遺產

法國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統治,公元9世紀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1715)是法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根據最新公布的《世界遺產名錄》,法國共有28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6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1項(與西班牙共同擁有)。

世界文化遺產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海岸外2公里的一座小島上,山高約78米。山頂上的修道院建築群始建於公元8世紀初,建築風格朴實無華,是歐洲著名的基督教古跡。其中的大教堂為歐洲哥特式建築中最古老、最傑出的建築之一。聖米歇爾山上還珍藏有數量可觀的名貴書籍,有"書城"之雅號。為方便教徒前來朝拜,1875年在聖米歇爾山與大陸之間修築了一道海堤。
沙特爾大教堂 沙特爾大教堂位於法國北方的沙特爾城,始建於9世紀,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內有170幅以《聖經》為題材的彩色玻璃窗畫,被認為是13世紀玻璃窗畫中最完美的作品。

凡爾賽宮及其庭園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12公里處的凡爾賽鎮,由路易十四於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後成為路易十四的皇宮。凡爾賽宮佔地面積達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宮內有大小宮殿及各類廳、室500餘間。整個建築群集中體現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華、尊貴和威嚴。凡爾賽宮的庭園,是歐洲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1833年,整修後的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

韋澤萊大教堂
位於法國東部勃艮第地區的一座小山上,始建於1120年。該教堂內用棕色和白色拱石砌成的中殿,被認為是羅馬傳統的優美典型。19世紀時,該教堂已破損不堪,後來法國政府花了20多年時間對其進行了修繕。
韋澤爾峽谷岩洞群里的岩畫 韋澤爾峽谷位於法國南部。在長達40公里的峭壁上,有147處岩洞。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動物化石外,還在25個岩洞里發現了一些史前岩畫。尤其是拉斯科岩洞的岩畫更為奇異,技法或繪或刻,或刻繪兼施;其所表現的打獵場麵包括了約100種動物,形象栩栩如生。韋澤爾岩洞群被公認為迄今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之一,洞內的岩畫是現存的最精彩的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作品。

楓丹白露宮及其園林
位於巴黎東南65公里處的塞納河左岸的楓丹白露森林之中。"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藍色的泉水",因當地有一眼小泉而得名。楓丹白露宮始建於1137年,最初為國王的狩獵行宮;後經過擴建,成為法國的王宮之一,如拿破崙(1769-1821)就選楓丹白露宮為第一皇宮。楓丹白露宮的建築工程由法國建築師完成,而內部裝飾由義大利藝術家負責,因此融意法兩國風格於一體,形成了建築藝術上著名的"楓丹白露派"。在楓丹白露宮中還有一座中國館,裡面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繪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藝術珍品。
亞眠大教堂 位於法國北部的亞眠城,是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於1152年。教堂兩側各有一座60多米高的不對稱的塔樓;教堂內有126根精美的石柱和許多色彩斑斕的玻璃窗,猶如一座藝術殿堂。此外,教堂內外還有4000多件木雕和石雕作品,生動地再現了《聖經》中的幾百個故事,被稱為"亞眠聖經"。

奧朗日城的古羅馬劇場和凱旋門
奧朗日城位於法國東南部。該城的大劇場建於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公元前27-前14年),是目前法國境內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大劇場之一,至今仍是演出歌劇和舉辦音樂會的場所。
位於澳朗日城北亞格里帕大道上的凱旋門,是為紀念古羅馬將軍愷撒的戰功而於公元前1世紀建造的。凱旋門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繪了愷撒率領羅馬軍團戰斗的情景。

豐特奈城的西多會修道院
豐特奈城位於法國東部。豐特奈修道院是歐洲最古老的天主教西多會修道院之一。它坐落在埃戈雷維山谷的深處,始建於公元1119年。

亞克-塞南皇家鹽場遺址
位於法國東北邊境,1779年投產。該鹽場是建築大師克勞德·尼古拉斯·杜勒(1736-1806)的傑作。鹽場的中心是經理樓;廠房圍繞經理樓,呈半圓形。生產時,海水通過400米長的木製管道流進車間,然後用巨大的木桶進行加工。
南錫城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 南錫位於法國東北部,是洛林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南錫老城建於公元前11世紀。16世紀又在老城南面建了一座新城。新老城區由一道城牆分隔。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丈、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當年被俄軍追捕而亡命法國時,路易十五將洛林地區讓給他統治。1752年,斯坦尼斯瓦夫授意在南錫新老城區的交界處,為路易十五建造一處"國王廣場"(即今日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該廣場的面積為1300多平方米,顯得豪華壯觀,是18世紀城市建築的傑作之一。南錫城的卡里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在城市建築史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加爾橋
位於法國南部尼姆市的加爾河上,始建於公元前20年左右,是古羅馬人為解決從50公里以外的尤塞斯向尼姆城供水而建造的水利工程。橋高50米,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輸水渠,下層在中世紀時為人行道。此橋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初期集水利工程與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典範。

斯特拉斯堡城
斯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北部,中世紀時是歐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中的哥特式大教堂竣工於15世紀,用紅色岩石構築,高142米,教堂內外飾滿精美的雕像,是斯特拉斯堡的象徵。該教堂的龐大的天文鍾設計奇特,人們只要投入一枚法郎硬幣,便有幾個身著古裝的真人般大小的機器人出來敲鍾報時。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區仍舊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尤其是多種木結構的民居極富地方特色。1988年,為紀念斯特拉斯堡建城2000周年,法國曾發行一枚斯特拉斯堡城徽郵票。

巴黎:塞納河兩岸地區
塞納河是法國最負盛名的一條河,全長776公里,由東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峽。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中緩緩流過的塞納河。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古典和現代建築,大都集中在長約13公里的塞納河南北兩岸。
古都巴黎是法蘭西文化的發源地,曾為人類文明史寫下過光輝的篇章。1951年,法國為紀念巴黎建城2000周年,發行了一枚巴黎城徽郵票。巴黎擁有許多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是巴黎的象徵。拿破崙於1806年為炫耀武功而建的凱旋門,是世界上形體最大的凱旋門。凱旋門周圍的星形廣場有12條放射狀的大街,其中包括香榭麗舍大街。建於18世紀初的愛麗舍宮坐落在香榭麗舍大街,1879年起成為共和國總統府。宏偉壯麗的盧浮宮原為王宮,18世紀改為國立美術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於1977年落成,是一座現代化的藝術博物館。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塞納河的西岱島上,被雨果譽為"巨大石頭的交響樂"。昔日巴士底獄的所在地,如今矗立起一座紀念碑。SPAN>

世界文化遺產
蘭斯聖母院教堂 位於巴黎東北的蘭斯市,建於13世紀。這座教堂以形體勻稱、裝飾纖巧而著稱,是法國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於在法蘭西王國時期(888-1792),國王的加冕儀式常常在蘭斯聖母院教堂舉行,因此該教堂曾被稱為"最高貴的皇家教堂"。此外,蘭斯市的聖雷米修道院和聖安東尼十字宮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爾日大教堂 位於法國中部,始建於1195年,歷時60多年才完工。它與沙特爾大教堂一樣,是法國第一批哥特式建築,為同種風格建築中的佼佼者。中世紀時,該教堂曾在法國的基督教事務中擁有很大的權力。

阿維尼翁古城區
阿維尼翁城位於法國東南部。13世紀末,羅馬政教各派別之間斗爭激烈,直接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因此,教皇克雷芒五世於1309年將教廷遷到阿維尼翁城。此後的94年間,這座鮮為人知的小城竟成為歐洲天主教徒們朝拜的聖地。
阿維尼翁的古城牆建於14世紀,全長4300米。城內的聖貝內澤大橋建於12世紀,是歐洲中世紀的傑出建築之一。坐落在羅納河畔的教皇宮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始建於1334年,佔地約1.5萬平方米;先後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宮分舊殿和新殿兩部分。舊殿朴實無華,屬羅馬建築風格;新殿富麗堂皇,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皇宮現為收藏中世紀藝術品的博物館。

卡爾卡松古城
中世紀的歐洲,常常以某個封建領主的宮殿或城堡為中心,在其周圍修建教堂、廣場、市場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設施,形成城市;又因戰事頻繁,城市周圍多建有城牆、護城河、吊橋等防禦設施。位於法國南部的卡爾卡松就是這樣一座典型的中世紀要塞城市,它保存著歐洲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7世紀後,卡爾卡松逐漸荒廢。19世紀重建後,成為旅遊勝地。

法國的"朝聖之路"
中世紀時,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基督教徒,每年從法國(或經過法國),前往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在法國境內共有4條朝聖的支路它們最終匯合在一個跨越法、西邊境的山口--龍塞斯瓦列斯山口。在法國"朝聖之路"沿途的城鎮,都建有規模不同的教堂,負責接待和照料朝聖者。這一朝聖活動促進了沿途地區宗教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里昂老城
里昂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位於索恩河的右岸,古時是漁村,15世紀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絲織品產地之一,17世紀曾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區,依然呈現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狹窄的街道,彎曲而起伏;大部分民居為紅瓦屋頂,極具特色。建在弗爾布愛爾山頂上的白色的聖母教堂,高281米,是里昂老城具有象徵意義的景觀。1933年,在里昂發掘出一座希臘-羅馬式露天劇場。1957年,法國以這座露天劇場為圖案,發行了1枚"紀念里昂建城2000周年"郵票。

聖埃米里翁小鎮的葡萄園
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產自法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是法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產區之一。而波爾多地區的聖埃米里翁小鎮,因其特有的石灰質土壤,釀造出的紅葡萄酒更是無與倫比。小鎮依山而建,其轄區總面積為78.46平方公里,其中67.5%是葡萄園。此外,小鎮上有18處景點被法國評為有價值的歷史古跡。其中一座完全在石灰岩中鑿成的教堂,是歐洲最大的獨石教堂,其建造歷時3個世紀(公元8~11世紀)。

盧瓦爾河流域:敘利至沙洛訥
盧瓦爾河全長1005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島注入大西洋。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兩岸有許多歷史遺跡,最多的是城堡。其中敘利城至沙洛訥城的一段,全長140公里,這一區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義。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義大利的建築藝術家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宮;布盧瓦城堡,曾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愛"的王宮;舍農索城堡和阿宰勒里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宮。該地區最著名的城堡,當屬尚博爾城堡。1981年,這座城堡曾被單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尚博爾城堡是弗朗西斯一世於1519年下令建造的,整個工程歷時150年,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才全面竣工。它位於一座面積約870公頃的大花園的中心,主樓高128米,城堡內共有房屋440間。尚博爾城堡被認為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頂峰。

法國的文化遺產除上述外,還有以下4項:阿爾勒城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聖薩萬-絮爾-加爾瑭伯教堂;南運河;中世紀商貿城市普羅萬。

世界自然遺產

科西嘉島的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
科西嘉島位於法國東南方的地中海中,形似一個挑起拇指的拳頭;面積8720平方公里,是法國最大的海島。吉羅拉塔灣、波爾多灣與康多拉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科西嘉島的中西部海岸,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2平方公里的海面)。保護區內的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已經歷過兩次明顯的火山活動周期。海岸邊巨大的赤斑岩峭壁和玄武岩石柱,鬼斧神工,頗為壯觀。保護區內生長著豐富的植物,棲息著銀鷗、冠羽鸕鶿、游隼等多種鳥類。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雙重遺產

比利牛斯-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的界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山脈呈東西走向,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其中以珀杜山峰(海拔3352米。為中心的方圓306平方公里的地區,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該地區有湖泊、瀑布、裸露的岩層、冰川和峽谷等多種地貌。考古中發現,從舊石器時代起,當地就有人類生活的遺跡。該區域內有亞地中海植被、麻類植被、山區植被、亞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種植被,生活著熊等野生動物800多種。
西班牙和法國分別於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轄區內建立了國家公園。法國於1971年為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發行了郵票。1988年9月,法、西兩國簽訂了共同保護這一地區文化與自然遺存的合作協議。

4. 文化遺產有哪些被破壞50字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揚灰。
2. 造字者倉頡的墓園被毀, 改造成了「烈士陵園」。
3. 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冢掛上了大喇叭。
4. 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寶, 佛祖釋尊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6. 孔子的墳墓被鏟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5. 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開始,文物修復的意義在於什麼

據海外媒體報道,三月五日法國法國文化部長羅塞琳·巴切洛對外界宣布巴黎聖母院的保護工作已經正式結束,而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也已經正式開工,巴黎聖母院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文物修復的意義在於對現存於世的名勝古跡因為自然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破壞進行完整的原貌恢復將可以使得這些古跡流傳下去,為人類的後代了解自身的歷史和發展提供最為珍貴的見證。

我國政府早就與法國政府簽定了《關於落實雙方在文化遺產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我國將安排專家參與到巴黎聖母院的修復中,相信國的文物專家在長期古代文物修復的工作中所積累的大量經驗一定可以幫助法國政府在巴黎聖母院的修復中解決很多專業問題。

6. 世界遺產的法律對策

一、制定保護世界遺產的專業法律

我國目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遺產保護法》,將世界遺產的保護和管理納入法治軌道。

(一)制定世界遺產專業法律是適應世界形勢的需要。

從1978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公布第一批世界遺產以來,除了自然環境的變化、時間本身的磨礪外,最主要的就是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和過度旅遊,是直接的破壞因素。法國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法制健全最早的國家之一。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問世。1913年12月31日,法國制定了《保護歷史古跡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保護文化遺產的現代法律。義大利統一後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護的條例。在義大利共和國憲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義大利共和國負責對國家的藝術、歷史遺產和景點進行保護。1950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無形文化遺產的范疇,領世界之先。俄羅斯作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其世界遺產受《公約》和專門的國家法律保護。2000年,莫斯科文物保護中央局出台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使用條例》,劃定了一批新的文物保護區。美國幾乎每個國家公園都有獨立立法。根據這個世界形勢,我國制定保護世界遺產的專項法律勢在必行。

(二)制定世界遺產專業法律是克服我國現有專業法律之不足的必然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對保護文化遺產有所涉及,但保護遺產並不是重點。它主要偏重於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文物保護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強調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其保護的重點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從我國已申報批準的30項世界遺產項目看,根據《文物保護法》的定義,涉及古建築13處、古文化遺址2處、古墓陵2處、石窟寺和石刻、壁畫4處可受到該法的保護,而涉及風景區1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則於法無據,不能受到《文物保護法》的保護。《文物保護法》中只列了重點文物,而未列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事實上,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遺產應當高於「文物」價值,卻不受法律的保護,就難免出現嚴重損壞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問題了。

(三)制定世界遺產專業法律是克服我國刑法保護世界遺產之不足的必然要求。

我國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但對其某一部分的價值如何認定就十分困難。這一特點決定對長城破壞事件的罰款,很難做具體核算。我國刑法規定相關罪名,可以對長城破壞行為予以制裁。但是因為長城作為特殊性很強的文物,如何用這些法典的規定予以具體的保護,卻面臨著許多具體的問題。對長城造成破壞性犯罪的行為方式主要是「毀損」,包括故意毀損和過失毀損。有關的法律文件對毀損的解釋是將文物、名勝古跡損壞甚至毀滅。長城不同於其他的單體建築,任何的破壞行為那怕最小的也都會對長城造成不同程度的毀損,但任何的破壞行為那怕是最大的,也不可能一次性給萬里長城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由於司法機關無法對長城的損失程度,給出定量的認證,至使犯罪嫌疑人很難受到相應刑事責任的追究。

我國刑法規定侵害文物的10個罪名,分別是故意損毀文物罪、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過失損毀文物罪、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倒賣文物罪、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 、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其中只有兩個罪名涉及不可移動文物,其餘罪名基本上都是涉及可移動文物。而我國現有的30項世界遺產幾乎全部是不可移動遺產,這些不可移動的遺產無法受到刑法的保護,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目前,要保護這些不可移動遺產只有依靠《森林保護法》、《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的相關條款,顯然缺乏力度。世界遺產不僅要由行政法來保護,而且要用刑法來保護。對於嚴重損毀破壞世界遺產的行為應規定為犯罪,給予刑事處罰。《世界遺產保護法》應當規定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保護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稅收優惠等內容。規定任何一項世界遺產,在我國的領土上都必須受到保護。《世界遺產保護法》,要抵擋人們的佔有沖動,抵擋事主的利益沖動,抵擋官員的政績沖動。對待毀滅世界遺產的人要象對待貪污腐化的人一樣,受到嚴懲。《世界遺產保護法》還要注意與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接軌,因為《公約》對締約國的國家保護有明確要求和原則規定。《世界遺產保護法》要明確損害世界遺產損失賠償法律標准,使各級政府和共同執法部門有所依循。要確立嚴格的法律監督機制,以加強對世界遺產的保護。
二、借鑒國外經驗,健全國內法律體系

實踐證明,世界遺產得到良好保護,必然有賴於管理的法制化。我國目前應當借鑒國外保護世界遺產的經驗,抓緊制定有關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方面的規范、制度和其它政策性文件,以期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法律法規體系。

(一)明確保護世界遺產的指導思想。

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實際上就是要對世界遺產的本身含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世界上對文化遺產保護也有一個認識過程。法國大革命中,宮殿被砸,教堂被毀,文化遺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個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提出了「文化遺產是民族文明的生命」的命題。他的忠告被接受了,許多遺產得以保護下來。俄羅斯保護文化遺產的口號是: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俄羅斯母親。在日本,二戰以後,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價值普遍性和產出地域性等原則被學術界深刻探討而逐步成為共識,文物保護逐步成為政府的基本職能和衡量民族責任感的一個標尺。我國從指導思想上講,應當把祖國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看作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和根基。保護這些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生命和根基,誰危害這些遺產,就是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命和根基,就應當受到制裁和處罰。當前保護文化遺產要注意把握三個層次:第一、保護文物古跡。主要包括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石刻、名人故居和近現代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等。文物古跡要特別注意保護它的歷史環境。名勝風景區更要重視整體環境的保護。第二、保護具有傳統風貌的歷史街區。有些建築物單獨看,可能不夠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建築群加在一起,其價值就得到升華,就能反映某一歷史時期城市的傳統風貌特色。第三、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關鍵是要看其保存有價值的歷史遺產多少。而且名城的現狀格局和風貌應保有歷史特色,具有成片的歷史街區。歷史文化名城,除了要保護有形的、實體的內容外,還要保護無形的、傳統的、原生態文化。也就是說,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在特色地域中生長的歷史文化。如民間藝術、民俗精華、民間工藝、傳統戲劇、音樂等。

(二)建立有效的、法定的管理體制。

各國世界遺產保護有多種模式。俄羅斯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保護世界遺產,即隸屬於外交部的俄羅斯教科文組織委員會,下設俄羅斯遺產委員會,從事保護、調查、評估已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並負責提名新的申報項目。俄羅斯的遺產委員會與俄羅斯文化部下屬的文物保護局是兩個性不同的工作部門。前者具有與世界接軌的意義,而後者則是普通文物保護機構。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是國家負責文物保護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領導和管理機關,主要職能是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傳播和培養專業人員。它向全國32個州級行政單位派駐代表,領導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護工作。這種管理體制的好處是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依法統一領導、管理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有職有權。1975年,義大利政府正式組建文化遺產部,負責義大利的文物保護工作。義大利政府還組建了一支專門保護文化遺產的「文物憲兵」部隊。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支專門保護文化遺產的武裝部隊。「文物憲兵」們聽命於文化遺產部部長。借鑒世界上的有益經驗,我國應該建立由相關管理部門聯合組成的中國世界遺產管理委員會並設專門機構,對世界遺產保護和利用等重大問題進行科學決策,對實施行為進行有效管理,形成切實可行的規劃、決策與實施體系。要理順地方政府與國家世界遺產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制訂操作性強的世界遺產保護開發規劃。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遺產資源的基礎研究工作,制止過度開發利用行為。

(三)以法律規范修復工作。

凡涉及古城的建設,不能以破壞歷史文物為代價,必須完整地保留文物的遺跡原狀。對古城內遺跡的保護,要修舊如舊,不搞新的。要依法規范具體的修繕行為,制定具體的遺產修繕辦法。要規定其建築物外部結構屬於政府,任何房屋開發商和商店經營者、居民,所購買的只是房子內部的使用權,但不擁有對建築物整體改造的權力。房子的維修按國家制訂的法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如果要修理、改建,即使是很小的項目,也要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要重視重建,制定重建系統辦法和標准,對復制的也應當視為文物。

(四)依法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會議通過了《蘇州宣言》。會議呼籲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重視青年人在世界遺產保護中的作用,加強針對青年人的世界遺產保護教育。世界各政府和機構要採取一致行動,制訂本國本地區關於青年世界遺產教育的具體目標,定期舉辦全球論壇,幫助欠發達地區也能進行對青少年教育。我國要按照這次會議的精神,加強世界遺產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全社會的保護意識。要通過系統、循序漸進地開展世界遺產的普及宣傳工作,提高公眾、特別青年人對世界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使大家都能主動承擔保護的責任與義務,參與到保護的行列中來。各級學校還應當利用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歷史、文化、藝術教育。為加強宣傳效果,可參照國外的作法,每年組織一個文化周活動,活動期間所有公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五)依法開展培養人才工作。

要建立各種形式的世界遺產及文物保護中心,把保護中心辦成培養各種文物保護人才的基地。保護中心根據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可設繪畫、雕刻、紡織品等修復專業,學員不僅要學習有關的歷史和技術知識,還要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識。還可讓保護中心擔負一些世界遺產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及負責對全國文物的跟蹤與觀察。要重視對世界遺產保護專業隊伍的建設。對於喪失職業道德或直接造成文物損失甚至監守自盜的個人要堅決處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清除出文物職工隊伍。遺產保護單位要會同本地公安、消防等部門不斷開展深入細致的全面檢查,防微杜漸,消除隱患。遺產保護部門要定期向地方政府匯報世界遺產安全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文物萬無一失。對於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暫時無法消除的,應暫停對社會開放。

(六)探索市場化保護世界遺產的新路。

法國政府在遺產的保護上可以說不遺餘力。10年前文化預算在法國財政總預算中的比例開始超過1%,其中有15%是用來保護遺產的。近幾年來,義大利在文物保護經費保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每年大約20億歐元的財政預算保證文物保護的經費開支。自1996年以來,義大利通過法律形式規定,將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為文物保護的資金。同時,還在稅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於文化事業的政策。印度建立了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內外團體和公眾在免稅的情況下,通過基金會對特定或普遍的項目提供資金或捐贈。我國要借鑒這些經驗,建立引導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為世界遺產保護工作尋求資金支持。世界遺產資源作為國家公益事業性的社會資源,保護的主體應該是政府。國家要加大對世界遺產保護的財政支持力度。西方發達國家對於世界遺產的保護,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很大程度上還要靠企業資助和非政府組織的協助。市場化運作本身並不等於資源破壞,在世界遺產資源保護主體的市場化選擇進程中,政府需要研究如何規范和引導市場做好保護工作。但是,用市場化運作手段保護世界遺產,只適用於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世界遺產資源,對不能直接獲取市場價值的遺產資源,不可能採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民族語言、地方音樂和戲曲等以科學研究價值為主的遺產資源,就必須由國家建立必要的機制,確保世界遺產的保護。國家可以採取向已進入市場經營的世界遺產地收取一定管理費,建立世界遺產基金,用於不能採取市場化運作的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工作。

(七)加強對世界遺產科學保護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物保護專家積極推動先進科學技術進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設有一個化學處理處,負責博物館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學處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跡的材料來源和和古跡損壞的原因,從而發現改善和保存它們的方法。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日本科學技術被迅速應用於文物研究和保護。先後於1930年和1952年成立的東京國立文化財產研究所和奈良國立文化財產研究所,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的文物保護研究和教育的基地。拉美和加勒比的遺產保護面臨的一個很嚴峻的挑戰就是當地頻頻爆發的自然災害,因此,這些地區的國家也正考慮利用衛星技術等科學手段促進遺產保護。我國對世界遺產科學研究上步子十分緩慢,應當借鑒這些成功經驗,奮起直追,縮短差距。

7. 國內外對於城鄉規劃改革過程中 對具有文化歷史特色或特殊紀念意義的建築的保護措施 具體案例

國外古建築保護之歷史過程

英國連電線桿都保護

一座城市要有一個靈魂,這就是它的過去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張芝年

編者按:隨著現代風格的摩天大樓、住宅社區在中國遍地開花,如何保護
古建築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怎樣進行舊城改造?怎樣合理發展古城的旅
游業?在古建築保護方面,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記者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采
訪。

英國保護古建築也走過彎路

就國土面積而言,英國是一個小國,但它同時也是一個歷史遺產和古建築
資源豐富的國家。要做到城市發展與保護古建築相互協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方面,英國也有不少教訓。英國著名的古建築保護組織「喬治亞集團」主
任貝傑瑞介紹說,二戰之前的150多年裡,英國保護古建築的工作並不盡如人意。
利物浦古建築被毀現象特別嚴重,大興土木對那裡的古建築造成了災難性的破
壞。

英國其他地方的許多古建築也未能倖免。在20世紀,有1/6的鄉間別墅遭到
厄運。貝傑瑞向記者展示的兩本書《鄉村別墅的破壞》和《英格蘭消失的豪宅》
,分別出版於20世紀70年代和2002年,記載了英格蘭被拆毀古建築的圖片和歷
史資料。這兩本書在譴責拆除古建築行為的同時,也強烈呼籲全社會關注對古
建築的保護,停止並制止拆毀鄉間古樓、宅第和宮殿式建築。

有人說,英國的城市與美國的不同,美國城市一般只有一個中心,其他都
是郊區;英國城市,如倫敦,可以說是多中心的城市,33個區分別擁有自己的
中心、步行街和商業區。也有人說,倫敦是一座由劇院、餐館和咖啡廳組成的
城市,體現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風貌的歷史沉積。貝傑瑞說,一座城
市要有一個靈魂,這就是它的過去和歷史,年代久遠的建築則是一段歷史的見
證。19世紀20年代,英國城市也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建,當時對古建築的保護並
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所以他對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拆除舊房的壓力
表示理解。

英國人喜歡在古建築里居住和工作

最近幾十年來,英國政府加強了對古建築的保護力度。1984年,英國成立
了一個名為「英格蘭遺產」的組織,專門負責對全國的古建築進行系統的調查、
登記和保護,同時制定了相關法律,使英國對古建築的保護走上了法制化的軌
道。目前,全國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築和歷史遺跡共約50萬處,大到皇
宮、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門、電話亭,甚至電線桿。

被保護建築的清單還在不斷加長,任何人擁有的建築,只要有獨到之處,
無論是歷史的深厚背景、建築的匠心獨具、石雕的栩栩如生、木工的精巧裝飾,
還是名畫的陳年軼事,都可以作為理由,向「英格蘭遺產」申請。列入保護清
單的建築按其價值,分為三個等級。屬第一等級保護的建築僅占總數的4%左右,
約2萬處。貝傑瑞介紹說,凡是列入保護清單的建築,如果有人想要拆除,或者
對其內部格局進行改動,當地政府都會徵求「喬治亞集團」的意見。該集團每
月召開一次會議,審議改建古建築的申請。他說,目前很少有人提出拆毀的要
求,許多都是申請擴建,包括改變建築的用途,比如將原有的建築隔為成套公
寓,或將其改裝成辦公樓等等。

貝傑瑞說,經歷了19世紀和20世紀前半葉的破壞之後,英國人更加喜歡在
古建築里居住和工作,更加珍惜設計精湛、古樸高雅的歷史性建築。英國人說,
不能破壞作為歷史見證的古建築,要發展請到別處去。

現在,倫敦舊城幾乎都是老房子,原貌原樣,甚至給人破舊的感覺。有人
卻盛贊道,當一個個現代化的大都市都建成水泥森林的時候,倫敦獨具魅力,
成為一座不可多得的充滿藝術珍品的博物館。

保護古建築不惜工本

成立於1877年的英國古建築保護協會(SPAB)至今已有127年的歷史,是一
個志願者組織。該協會秘書長范寧對記者說,英國過去在古建築保護方面犯了
許多錯誤,理由雖然是正當的,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當過去熟悉的東西
一下子都消失後,人們又為之大驚失色。為此,英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設立了5
00個保護區,不僅保護古建築本身,而且對其周圍環境也加以保護。如果古建
築被高樓和高速路所環抱,就會失去它應有的韻味。

范寧介紹說,英國保護古建築還有一條原則,政府不能強行拆除私人住宅,
要按市價支付賠償金。如果遭到拒絕,政府可以上訴。如果引起大的爭議,該
案例則要舉行公開聽證會,以聽取當事各方、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倫敦希
思羅機場的擴建工程曾引起廣泛爭議,結果由獨立調查人舉行了長達5年的聽證
會,終於解決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益的矛盾。

英國人保護古建築不惜工本已經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英格蘭東北部
的紐卡斯爾有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它是由麵粉廠改建而成的。僅僅為了保留
麵粉廠的牆體和上面碩大的「波羅的麵粉廠」字樣,英國人竟花費了7500萬英
鎊,而推倒重建只要花3500萬英鎊。這是懷舊,也是紀念該廠在工業革命時代
對當地經濟所做出的歷史貢獻。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比比皆是,從中也許能夠集
中反映出英國保護古建築的價值觀。

正如英國古建築保護協會的創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說:「這些建築絕不僅
僅屬於我們自己,它們曾屬於我們的祖先,還將屬於我們的子孫。除非我們將
之變為假貨,或者將之摧毀,它們從任何意義上說都不是我們可以任意處置的
對象,我們只不過是後代的託管人而已。」
國外城市歷史建築保護與修復
義大利與法國的一些城市保存了大量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是其歷史的縮影和文化的精華。對此,歐洲人民倍加珍視和愛護。在《威尼斯憲章》原則指導下,城市改造建設一直都很注重城市原有風貌,並保持著每個街區的特點。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傳統文化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並成為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世界各地千千萬萬的遊客。

佛羅倫薩
羅馬,佛羅倫撒等城市的古建築保存可用「整舊如舊」來形容,也就是說現代人看到的是一個加固了的,卻不會刷新、重建,保持原樣的義大利城市。就意風區而言,照搬《威尼斯憲章》會使我們無從下手,許多因素不具備也不適用,但我們認定要保存的一定是真正有價值的舊建築,要保持其原樣,不要大修大改,或以我們想像的美去修理歷史遺跡。在整理出的土地上開發新建築應是意式,但不應該盲目仿造,做成不倫不類的假古董。新建築不要在老建築前爭奇斗艷,要學會收斂,留出足夠的光亮給歷史。也不要重視歷史遺跡過了頭,徹底變成了對歷史的供奉。應該讓歷史遺跡自然地出現在正常生態之中,周圍的建築要努力與之和諧。

威尼斯米開朗基羅畫館
整修舊建築要精心發掘設計,會有不錯的效果。整修的思路如同對挖掘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修復的原則:有害銹去掉,無害銹保留。這是很重要的。保護青銅器以防繼續風化銹蝕,但把青銅器打磨光亮也就毀了。風貌建築整修也一樣,有害部分去掉(例:空間結構安全性),無害部分保留(特有的真實外檐片段)。在專業人士的推薦下,我們參觀了威尼斯米開朗基羅畫館。這是一個舊式的庭院群落改造的博物館,內部裝修十分考究,監控照明更是專業,而建築主體外觀基本沒有改造。主館的外牆面、門窗都如實保留了現狀,甚至有些殘破狀,僅在房前的平台加上通透的玻璃廊道供遊人休息、喝咖啡。這種陳舊材質與新空間的組合頗有情趣,不僅使風貌建築保存完好,又多了些以人為本的商業文化因素,效果不錯.

修繕中的建築維護
天津歷史風貌建築多是獨院別墅洋房,從住宅向商業型建築轉型還有一定困難。舊建築體形空間過於狹窄、孤立,過多的單棟建築不利於形成商業氛圍;大部分建築對外經營的面積過小、採光不佳,限定了投資模式;受季節的影響,能留住客流的灰空間、休閑空間有限。針對以上問題,採用通透的玻璃廊道適當增擴加建,不僅在視覺上可以保留展示原有建築形體,而且有機地連接單棟房屋形成商業廊道,擴大商業面積,減弱了營業季節的限制(對於重點文物保護建築暫不適宜),使人流不僅限於原有道路或步行街,立體串聯的空間也會使建築背後區內的部分產生商機。

整修的建築裝飾
義大利作為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國家,建築整修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為了不影響市容景觀,很多古跡或主要幹道建築整修時的腳手架外部罩著1:1原實物大小的影像幕布(有些巧妙地結合了廣告),不經意遠看一般不會發現建築正在整修。城市印象總是完美無瑕。

法國巴黎俯瞰
法國巴黎在保護原有風貌建築的同時也不斷開辟新區,使人感受到這座古典、浪漫的城市煥發出的無限生機和活力。而在舊城區,完全看不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基本是舊式的多層建築。政府規定,要拆除、重建舊城區的任何建築物必須經市政府專門機構審查、批准,並設定嚴格的審批程序。如確因安全、抗震等原因需要拆除重建的,重建後建築物臨街的兩個立面必須與原建築物完全相同,也就是說要完全達到整舊如舊的效果。因此在巴黎要新建一幢房屋容易,要拆除一幢房屋倒是難得很.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看看國外怎麼做?

●印度是個文物大國,古跡無處不在,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或自然遺產目錄的就有22處之多。
●一位義大利導演自豪地說,在義大利拍歷史劇,根本用不著在攝影棚里搭景,將馬路邊的廣告牌一撤,就是自然完好的歷史畫面。
●墨西哥文物根據時代不同分為古文物、歷史文物、藝術文物三類。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一、二類文物(指古跡遺址)就有11萬處之多,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宣布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就有19處。

法國文化部遺產司戈萬先生認為,要說法國在遺產保護政策上的特點,那就是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制定現代遺產保護法的國家。
法國大革命促使遺產保護思想產生。大革命中,宮殿被砸,教堂被毀,文化遺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有一個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最早提出了保護遺產的建議。他說,摧毀祖先留下來、象徵著我們文化遺產的行為是十分愚蠢的。他的忠告被接受了。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問世,法令規定,不論哪一類藝術品,在法國的領土上必須受到保護。
共和法令使文化遺產在動盪的年代免遭浩劫。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經驗積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遺產保護法誕生,這就是1913年12月31日通過的「保護歷史古跡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護文化遺產的現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規定了法律的保護范圍、申請保護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稅收優惠等,這部法律內容全面細致,使有關的行政人員、專業保護人員都有章可循。
1964年,在文化部長馬爾羅主持下,法國對遺產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點造冊。僅國家登記入冊的歷史建築遺產就有4萬件。文化遺產的涵蓋面更寬,總數遠超過4萬。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因為出現了兩個新趨勢,一是遺產的概念在擴展,人們想要保護的不限於宮殿、教堂,而擴展到百年老廠,礦井等。第二個趨勢是遺產「年輕化」,20世紀一些知名建築師、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也被列為文化遺產。有專家認為,這兩個趨勢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們渴望尋找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擔心全球化潮流吞噬了民族特性,因此,凡是能夠加強這種認同感的遺產都受到歡迎。
印度文保部門對文物的搶救和修復工作一貫秉承他們在1932年的原則,即「對古建築殘跡的修復,不論多麼簡單,第一責任不是修舊如新,而是保護殘跡」,要盡一切努力保護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護,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跡的保護和維修上相當成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一、多方參與籌措經費。
首先,建立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內外團體和公眾在免稅的情況下,通過基金會對特定或普遍的項目提供資金或捐贈。其次,鼓勵本國私人企業參與保護和修復工作。最後,尋求國際合作。自1977年以來,印度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積極支持者,並與一些國際機構緊密合作。
二、 先進的專業技術人才。
印度有著一支技術比較先進的文物保存和修復隊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設有一個化學處理處,負責博物館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學處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跡的材料來源和和古跡損壞的原因,從而發現改善和保存它們的方法。經過他們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應對了不同情況下不同原因造成的問題。
三、廣大民眾的支持。
「人民的參與是最好的保障」。這是印度文物界對外宣傳的一句口號。印度決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為「世界遺產周」,每到此時,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進行文保宣傳,提高民眾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近年來,民眾文物保護意識在逐漸提高。在印度各地參觀時發現,這里基本上沒有在古跡上亂塗亂刻的現象。印度的古跡一般面積都比較大,但除了少量經允許的旅遊紀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沒有店鋪泛濫的情況。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認同、主權和凝聚全體國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護和傳播古文化遺產是國家的責任。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和屬下的文物保護單位,所需經費由國家出資,不靠門票收入。一些古跡區和博物館一個特點,就是門票便宜和各種優惠措施。
墨西哥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是國家負責文物保護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領導和管理機關,它有四大職能: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傳播和培養專業人員。因此,除下屬的文物保護、研究機構,它還直接管理全國172處已經開放的文物考古區、110家博物館、1家出版社、2所文物保護專業學校。它向全國32個州級行政單位派駐代表,領導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護工作。這種管理體制的好處是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依法統一領導、管理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有職有權。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文物保護工作中做到「三個結合」。一是保護文物與扶貧結合。大多數文物古跡都位處偏僻貧困的農村地區。把文物保護工程同扶貧項目結合起來,吸收文物古跡所在地居民參加文物古遺保護工作,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同時,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二是保護文物與合理利用結合。以保護文物為前提,開發以古文物遺址為主要內容的旅遊項目,充分發揮古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同時促進旅遊業發展。 三是國家為主與公眾結合。搞好文物保護,公眾參與是一個重要方面。保護文物的觀念在墨西哥公眾中有比較廣泛和深厚的基礎。墨西哥有很多公眾自發成立的保護文物古跡的組織和文物保護志願者。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義大利保存著世界上70%的文物古跡,這就使義大利人不僅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而且也有很強的責任感,因為這些文物不僅屬於義大利,而且屬於全人類,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對於義大利來說,要將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保護好,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義大利文化部長的藝術顧問丹尼爾認為義大利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的成功來源於三個保證。
一是政策保證。義大利將文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國策寫入憲法。在義大利共和國憲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義大利共和國負責對國家的藝術、歷史遺產和景點進行保護。義大利的文物保護與其歷史悠久密切相關,還在義大利統一之前,已經存在著不少有關保護文物的規定。義大利統一後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護的條例。1975年,義大利政府正式組建文化遺產部,負責義大利的文物保護工作。在義大利,各個城市對於城區建築管理相當嚴格,古老街道和建築物不許隨便改造,不僅外型不能變,就連外牆塗料及窗戶顏色都要保持原樣。
二是經費保證。近幾年來,義大利在文物保護經費保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一是每年大約20億歐元的財政預算保證文物保護的經費開支。另外,自1996年以來,國家通過法律形式規定,將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為文物保護的資金。此外,義大利還在稅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於文化事業的政策。
三是專門人才的保證。已有60多年歷史的義大利文物保護中心是培養各種文物保護人才的基地。該中心根據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開設有繪畫、雕刻、紡織品等修復專業,學員不僅要學習有關的歷史和技術知識,還要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識。該中心本身就擔負著一些重點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這對於學生來講既是理論課,又是實踐課,通過動手可以理論聯系實踐。該中心還負責對全國文物的跟蹤與觀察。
除此之外,充分發揮自身的文物優勢,提高居民的文物素質也十分重要。義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組織一個文化周活動,活動期間所有公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歷史悠久的總統府、議會大廈也都定期向社會開放。各級學校還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歷史、文化、藝術教育

埃及如何保護文物古跡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埃及人為此深感驕傲。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埃及很多珍貴的文物和古跡場所正在遭受各種人為和自然因素的損害。為了把凝聚了數千年悠久文明的文物古跡留給子孫後代,埃及政府正在採取各種措施,加大保護文物古跡的力度。

公司運作破解資金困局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正在根據2004年7月政府通過的一項法令,籌建一家控股公司來負責開發利用和保護文化遺產。該公司由12個子公司組成。這些子公司又分為三類:第一類負責文物古跡的清潔、維護和安全;第二類負責監督文物古跡的修復、經營及承建博物館旅遊設施;第三類為埃及國內外的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機構提供技術和咨詢等服務。在這些子公司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家,一家專門負責出版和銷售同埃及文化遺產有關的書籍和音像資料;另外一家負責製造和出售有關法老、伊斯蘭和科普特文化的旅遊商品,以及文物的仿製品。政府法令規定,這些仿製品必須擁有最高文物委員會的官方證明才能在市場上出售。

新公司還將為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跡建立一個照片庫,向需要者出售照片,同時所有博物館和古跡場所將禁止以贏利為目的的職業攝影。據說,一家義大利公司曾用6萬美元購買埃及博物館所有展品的攝影權,很快這家公司通過出售這些照片不僅收回了投資,還賺了5萬美元。

新公司還計劃為各種博物館和著名古跡注冊標識以保護這些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最高文物委員會將是惟一有權使用這些標識的機構,其他機構只有支付版稅才能使用。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注冊了12個標識,其中包括吉薩金字塔、薩卡拉金字塔、埃及博物館和伊斯蘭博物館等。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哈瓦斯稱這家控股公司的成立是「埃及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的全面革新」。他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受到資金短缺、工作人員抱怨薪水太低等財政問題的困擾。」他估計,新公司如果能夠按計劃順利運作,最高文物委員會將不用再為修復、保護和挖掘文物古跡的資金來源發愁了。

加強管理防範文物外流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埃及遍地是古跡,但是,受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埃及自身的考古科研能力非常有限,長期以來,埃及政府允許外國考古人員在其境內從事發現、挖掘和研究古跡的工作。

前不久,針對外國科研機構壟斷埃及古跡的研究資料,以及一些外國考古人員同國際文物販子相互勾結盜竊埃及文物的做法,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推出具體措施,開始加強對境內外國考古人員的管理。

針對國外考古隊的新制度包括:每個外國考古人員或小組必須提前3個月或更早向最高文物委員會提出在埃及境內工作的申請;禁止外國考古人員將古跡現場的泥土樣品拿回自己國家進行研究,他們只能在該委員會下屬的研究中心或埃及大學的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外國人在埃及進行研究工作時,每個月都要提交進展報告;他們在挖掘現場必須設有專門的地方擱放挖出的文物;在發現任何新文物或挖掘現場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馬上向委員會報告。

一支日本考古隊前不久就因違規而受到埃方的嚴重警告。該考古隊在開羅附近的達赫舒爾地區出土了一具距今大約3800年的木乃伊,在沒有向最高文物委員會申報的情況下便擅自向媒體公布了這一發現。哈瓦斯警告說,如果該考古隊再犯同樣的錯誤,將禁止其在埃及繼續從事考古工作。

到2月初,埃及有關管理部門關閉了300個考古挖掘現場中的65個,暫停了28個國外考古小組的工作,並要求一些涉嫌偷盜文物的國外考古人員離開埃及。

法律手段追討流失文物

從18世紀開始,西方各國大量竊掠埃及的珍貴文物。如今,埃及文物散落於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極品文物。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博物館收藏了幾十萬件埃及文物,僅法國盧浮宮就有4.5萬件,而義大利都靈博物館的埃及文物典藏也僅次於埃及開羅博物館的10萬件。具有諷刺意味的還有,獅身人面像上的石刻胡須部分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歐洲最大的一座方尖碑,就是從埃及盧克索神廟塔門前搬到盧浮宮旁的協和廣場中央的,碑座上還鐫刻著描述這塊250噸重的石碑的搬遷過程的畫面。

哈瓦斯說,很多國家的博物館通過國際著名拍賣公司拍賣得到的物品都是埃及的文物,埃及正在設法通過各種法律手段追回這些珍貴文物。2004年埃及從英國索回了約600件幾年前被盜賣到英國的文物。埃及還在多次會議上呼籲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主動退還非法得到的埃及文物。

目前,埃及正在通過法律渠道要求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歸還「羅塞塔石碑」原碑。1799年一名法國考古學家發現的「羅塞塔石碑」是舉世聞名的珍品,為後人提供了解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寶貴線索。

8. 關於世界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資料

有頤和園,頤和園本名圓明園。
1857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聯合出兵侵略中國,在侵佔廣州後,繼續進犯北京,咸豐皇帝嚇破了膽,派他六弟恭親王奕䜣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自己帶著後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與法國哪些文化遺產被破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