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承文化的前提是什麼

傳承文化的前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1 08:57:49

A. 文化傳承的前提

文化傳承的前提是我們要認真甄別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在傳承中更新甄別創新文化。

B. 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是什麼

傳播手段和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為什麼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基礎。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發展中國文化

文化對政治經濟具有反作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

文化影響人、文化塑造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豐富人知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繼承中道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增強綜合國力。

C.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路十分普及的時代,網路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沖擊。網路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元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路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路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路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然而,並不是說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對於中國的傳統服飾,例如唐裝和旗袍,設計師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一些當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紋,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僅有傳統特色,也有一定的時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中國的傳統戲劇,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到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編排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劇目來演出,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些都不失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此外,像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色,進行創新。
反過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夠都原汁原味地繼承。因為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許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再者,傳統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但對於有些內容,我們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們剔除其封建內核,則可以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來轉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觀念。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 的封建等級觀等。
總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根據其具體內容,選擇更合理的傳承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D.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是什麼

第一步是先記錄下來,這是前提。第二步,找到傳承人,通過訪談,建立研究的基礎。第三步,謀劃傳播、推廣。第四步,請傳承人進電視、進學校。

E. 文化創新和傳播的前提是什麼

在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新的關系中,大眾尤其是媒體更偏重於文化創新。在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新的關系中,對傳統文化採取守舊態度的文藝家,往往將傳統標簽化、符號化,而不是將傳統文化視為變動不居的源頭活水。所以,最終的結果是,自己的「書畫創作」被世人當成民俗表演;所謂的「詩歌創作」也只是做做嵌名聯之類的應酬之作而已。

面對傳統,為新而新也是不可取的。創新不是另起爐灶,也不是任筆為體。新與舊是相比較而言的。在信息時代、數字時代、智能時代,一切的「新」都可以迅速成為「舊」,「新」於是儼然成為目的,大家都為新而新,追逐「創新」如同追逐時尚。概念口號先行,一味地求新求異求怪,甚至造成「創新」的同質化,與創新的本意相悖。對此,文藝家有必要反躬自問:為新而新的文藝家難道沒有幻滅感嗎?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文化創新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提——知舊,換句話說,文化創新不能跳過知舊這個重要的階段。惟先知舊,方有真正創新的可能。僅舉被視為傳統文化的代表「詩、書、畫」為例:若想在格律詩寫作上有所創新,卻不懂詩聖杜甫,不懂平仄,不懂押韻,不懂如何避免孤平孤仄、如何避免失粘失對……;若希望在書法上有所突破,卻不懂秦篆漢隸,不解二王書法,如何起筆,心中茫然,如何入紙,似懂非懂。不解調鋒,遑論中鋒用筆?論及一波三折,逆水行舟,更是雲里霧里。至於為什麼要書寫時要藏頭護尾,逆入平出,為什麼欲下還上,欲右還左;欲左先右……若期望在繪畫史留下印記,卻不知荊浩、董源、巨然,不明李成、范寬的偉大之處,用筆不能達到平、圓、留、重、變,用墨分不清清墨、淡墨、潑墨、破墨、宿墨。理不清干濕濃淡等筆墨關系;對疏密、大小、曲直、粗細、長短等筆墨結構也懵懂無知。對布局,對透視,對陰陽向背、虛實相生相剋等畫理也不明了……凡此種種,不知舊,是可以想像的嗎?不知舊,創新何以措手?

我以為,惟有知舊,即過了這些重要的關隘之後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因為這是在充分理解了傳統文化之後,能分清歷代經典作品的優劣之處,才能了解何處是當代人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而知舊談何容易!要知舊,需要有宗教式的奉獻精神,需要走無人喝彩的寂寞之路,需要擺脫了名士氣的工匠精神。這條路必然往往是被那些口口聲聲「創新」的人視為畏途的。

創新是必須的。當代文藝家面對當代生活,當然必須有新的當代性表達。但創新探索的同時切莫忘了我們的最終目的: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到經典中,激活傳統,溯源以找到大法,才能獲得大自在大自由,掙脫種種瑣碎的理法束縛,表達文藝家的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才能真正地為提升人們的靈魂盡自己的責任!

F.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G. 傳承中醫葯文化的前提

傳承中醫葯文化的前提要增強中醫葯文化自覺與自信。中醫葯文化自信是對中醫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認同,對中醫葯文化價值的堅定信念,對中醫葯文化發展前途的堅定信心。提升中醫葯文化自信,一是要增強文化自覺,正視自身的特色優勢與不足,提高全民中醫葯文化的認知與認同感;二是要推動中醫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文化創新中實現文化自強;三是推動中醫葯文化與教育、科研與臨床的有機融合,加強中醫葯機構的文化建設,在中醫葯實踐中提升中醫葯人的文化自覺自信。
傳承中醫葯文化,要加大對中醫葯文化資源的保護。保護好中醫葯文化資源是中醫葯文化傳承的基礎。「中醫針灸」「藏醫葯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但同時也應看到,全國中醫葯文化資源「家底」尚未徹底摸清,部分中醫葯文物未能得到有效保護,少數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臨近瀕危。為此,要全面開展中醫葯文化資源調查,建立中醫葯文化資源資料庫;對瀕危的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中醫葯代表性傳承人實施搶救性保護,千方百計把中醫葯文化的根留住。

H. 文化傳承的第一要素

人作為主體和傳承的第一要素,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和享用者,也是延續文化藝術傳統的守護者和傳承者。民俗藝術的傳承體現為主體、客體和中介三者間的相互運動。

「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要素中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文化;二是傳承;三是理解。通常情況下,「文化」的概念是寬泛的,在語文教學的語境之下,從國別差異的角度來看,文化可以分為國家傳統文化與外國文化,而在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要素中,文化常常是指祖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具有主動承接的意味,其指向文化的延續。

I. 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
1、傳承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怎麼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
2、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
3、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閱讀全文

與傳承文化的前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