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2022
2022年文化產業十大趨勢為:
1、文化強國建設全面推進
2022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完成到2035年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因此,未來我們將在文化產業開展全方位的發展布局,堅持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堅持以社會效益為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同時加強科技發展規劃,順應數字化大趨勢,在互聯網大潮中積極應變,加強年輕化傳播,促進智能化發展。
2、文化產業繼續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文化產業的數字化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不斷轉型升級,而這在未來依然且始終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趨勢。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各種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
搭乘「數字快車」,文化產業也在朝著家庭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向繼續發展。科技創新賦予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將是未來10年的時代主題。
3、電子競技成為被主流認可的文化活動
如今,電子競技作為正式項目入選2022年杭州亞運會,響應了12月13日亞奧理事會在官網「支持鼓勵單項協會和各自對應的虛擬運動合作」的口號,也標志著電子競技作為年輕人喜愛的競技賽事,已經走在了規范化、成熟化、體系化的道路上。
在未來,電子競技將越來越成為被主流認可的一項文化活動,對於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4、健康與生態問題成為關注重點
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發展,綠色、生態、健康、可持續等等關鍵詞將愈發成為廣大人民的新訴求。尤其是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健康養生與人居環境質量的問題也日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當下,我國不再著眼於追求純粹的經濟發展速度這一目標,而開始不斷關注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的話題。
5、美育成為社會新風尚
2021年,美育教育利好政策頻出,美育已經被提到時代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已然成為一個新的行業發展機遇。2021年4月,教育部成立首屆全國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2021年5月6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發布《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有關情況》(以下簡稱《情況》)。
6、雙循環格局進一步完善
自2020年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以來,我國便致力於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文化產業領域,這一新發展格局的目標也將在未來更加清晰明確。
7、嚴格、規范化網路管理成為常態
規范且明朗的網路環境對於促成虛擬性公共空間的和諧、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網路平台的規范化管理,積極介入監督,加強正向引導。尤其是對於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青少年一代,更是要著力於建立起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8、廣播電視領域行業法規將明確化
2021年3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這也意味著我國首部廣播電視法將要在未來出台。
意見稿提出,國家將加強智慧廣播電視建設,推動廣播電視科技創新與服務升級,提升廣播電視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廣播電視在全媒體傳播體系中深度融合發展。
9、網路發行機制更加成熟
經過了2020年疫情的網路電影大爆發,本年度網路電影無論在製作還是在發行方式上都更加成熟及多元。多部預備於院線發行的電影轉為網路首發,如《東北戀哥》等,為網路電影市場帶來了更加成熟和精良的製作。
10、原創性文化藝術內容質量提升
2021年末,《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出台,對於當前常見的短視頻剪接、授權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這種管理規定之下,一部分基於二度創作、視頻搬運的內容製作模式將難以再成為競爭致勝的法寶,也因此開始倒逼內容生產者朝著提升質量、注重原創、深耕內容的方向發展轉型。
Ⅱ 文化產業發展強勁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對此你怎麼看
現階段,國內的文化產業發展勢頭比較強勁,這使得文化產業成為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實,從財經視角看,這個結論並不嚴謹。不過,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勢頭,在若干年內仍然可以延續。
再次,文化產業的前景仍然不錯,其主要原因在於「創作內容領域的國產替代」。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因此國內文化產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現階段的年輕人,更能接受各種國產電影、國產動漫、國產新音樂等文化產品。在他們眼中,文化領域的「國潮」已經成為新時尚。因此,文化產業的前景整體較好,而「國產替代」仍然是下一階段文化領域中的重要趨勢。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一個新亮點。不過,我們也需要對國內的文化行業現狀、前景,有更清醒的認識。
Ⅲ 請問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投資前景怎麼樣
文化創意產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與此同時,"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增長率設定為7%,我國文化產業2004年到2012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21%。因此,未來5年,我國創意產業園行業發展速度將加速。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在促進經濟的增長的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對於這些國家和城市的整體經濟已經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Ⅳ 蒼南縣的經濟概況
2013年,蒼南縣的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79.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9.38億元,完成工業性投資77.41億元。在傳統產業元氣未復的背景下,蒼南縣37家高新技術企業異軍突起,為蒼南工業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全年共實現工業產值37.51億元,同比增長26.55%,絕對數量比去年新增了6家。蒼南縣共有1家企業首超5億元,2家企業首超3億元,4家企業首超億元。 2013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1742億元、工業增加值3.3568億元,創稅收7226萬元,分別增長29.4%、28.14%、20.00%,新興行業成為園區工業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其貢獻率為63.5%。
2013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35億元,實現稅收1540萬元,啟動區和圍墾區已引進入園企業55家,台資企業3家,共出讓面積2277畝。 2007年末,蒼南縣有文化站36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藝術團體全年演出250場次;電影放映5775場次,觀眾179.5萬人次。公共圖書館藏書13萬冊(件),年總流通量1萬人次。2007年動工建設蒼南圖書館新館,新建村文化活動場所76個,農村放映數字電影5502場。完成148個行政村和320個自然村工程,採用光纜方式聯網441公里,電纜方式聯網442公里。蒼南縣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入戶率達50.12%。
2007年,蒼南縣有衛生機構65家,其中醫院8家,衛生院51家,個體開業診所26個。年末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499人,其中醫生1102人。蒼南縣醫療機構病床1574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12.6張、醫生8.8人。醫療機構全年診療病人224.3萬人次。1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蒼南縣農村建有村衛生室470個,社區服務站10個。
Ⅳ 蒼南規劃
法律分析:「十三五」以來,蒼南縣堅持「1+5」定位,加快建設浙江美麗南大門,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實現較快發展,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發展指標,與全省、全市同步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
綜合實力穩步增長。蒼南縣域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652.2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52280元,年均增速分別為8.6%和7.7%,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財政總收入上升到67.7億元,年均增長約10%,均超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由2015年的6.4:44.1:49.5調整為2019年的5.4:41.1:53.5。工業穩健提質升級,以三澳核電項目一期工程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不斷壯大,台商小鎮入選省級創建類特色小鎮名單,漁寮灣樂活小鎮(金色海岸小鎮)入選省級培育類特色小鎮名單,創成國家級箱包產業基地。山海旅遊業蓬勃發展,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獲批省級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以電子商務、綜合市場為亮點的現代商貿經濟發展迅速,2019年,全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99億元、網路零售額207.91億元,位列全國電商百佳縣第七,靈溪獲批省級現代商貿特色試點鎮。農業加速現代化,一二三產加快融合,「蒼農一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美麗發展全市領先。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同步推進,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城鄉面貌有效改善,獲評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優秀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試點縣、清新空氣示範區等,基本實現全域美麗發展。2019年,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9%,較2015年提高4.3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空氣質量、PM2.5、地表水水質等指標繼續保持省市前列,縣控以上水質站位全部達到或優於標准;累計創成省美麗鄉村建設典型4個、AAA級景區村13個、精品村67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鎮生活垃圾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
幸福蒼南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成功創成國家衛生縣城、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省學習型城市、省縣域醫共體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等,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有效增強。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50803元和24320元,年均增長分別達8.60 %和9.33%,均高於GDP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15縮小為2019年的2.09;基本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全覆蓋,全縣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61.6萬平方米,2019年底每千人擁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面積702.8平方米,居全省中游水平。
改革品牌持續打響。全國首個「鎮改市」成功落地,高效完成縣鄉兩級機構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四個一」創新工程,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四三六」、竣工驗收「四聯合」等不斷優化,成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樣板。海域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初見成效,養殖用海「三權分置」示範全省。全科醫生「縣管鄉用」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指標調劑政策、財政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等成為全省、全市最佳改革實踐案例。創新建立浙閩毗鄰地區人民調解聯防聯調工作機制、殘疾人兜底扶貧載體和聯動機制等,完成新一輪國企管理體制改革,全縣發展活力進一步激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五條 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設置及其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
Ⅵ 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2017年4月,文化部印發《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和提升作用充分發揮;「十三五」期間,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和品牌,支持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創建一批具有顯著示範效應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等。
2018年4月,國家統計局頒布了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並發文要求文化主管部門和各地區的統計部門認真貫徹執行這一統計分類標准。新分類是在已有分類基礎上進行的再次修訂,並從2017年統計年報和2018年定期統計報表開始實施。與《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相比,本次修訂變化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新增設了分類編碼,將文化及相關產業劃分為三層,層次和編碼簡潔明了;二是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關產業定義的活動小類,其中包括了互聯網文化娛樂平台、觀光旅遊航空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可穿戴文化設備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費設備製造等文化新業態;三是重點調整了分類的類別結構。分類的修訂吸收了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有關成果,突出了文化核心領域內容,體現了文化生產活動的特點,類別結構設置符合我國文化改革和發展管理的現實需要和認知習慣。隨著新分類標準的實施,國家統計局將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統計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和政府統計的公信力,實現新時代新形勢下對統計工作的新要求,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統計保障,為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優質的統計服務。
(二)文化和旅遊部成立,將助力文化旅遊產業整體發展
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根據方案及說明,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將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將文化工作與旅遊工作進行更緊密的結合,既符合二者內在屬性的關聯,又把握了當下消費升級的內在需求;能夠解決旅遊開發當中的痛點,對發展優質旅遊、全域旅遊以及打造超級旅遊IP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對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旅遊、優質旅遊,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是很大的利好。國內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進軍文旅產業,特色小鎮、全域旅遊、田園綜合體、養生度假等等主題類型層出不窮。國內文旅產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此次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將有助於加大文化產業挖掘力度,推動更多旅遊企業在打造旅遊硬體項目的同時,加入更多文化內涵,從而助力文化旅遊產業整體發展。
(三)文化市場潛力巨大
文化產業的突飛猛進,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經濟社會發展在先,文化產業發展在後,這正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國際上一般認為,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文化消費需求便開始大幅增長,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中國文化消費的高峰期已經來臨。
由於中國經濟長期落後於西方國家,文化產業也一直被西方國家所主導,中國文化產品的供給長期處於短缺狀態。在一些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其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一般高達18-25%,而目前中國這一比例還不足8%。
落後意味著潛力,中國文化產業的前景是美好的,其釋放的商機將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後,精神文化需求必然快速增長。
(四)文化與消費行為
隨著市場消費水平與結構不斷提升,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持續增強,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除了滿足基礎需求外,對能打動心智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企業將文化賦予產品之上,通過文化影響消費者心智,讓消費者更加認同文化接受產品,最終形成消費。未來文化企業跟消費者之間逐漸在文化端形成心智閉環和在產品端形成商業閉環,消費者將要求文化企業提供豐富的娛樂內容、產品及消費體驗。
二、不利因素
(一)競爭格局
文化產業投資已趨於理性,有助於促進文化產業向更健康、全面的方向發展,不過精品IP內容作為文化產業的重點,依然是行業追逐的焦點,未來文化企業在精品IP的創作與爭奪上將更加激烈。
隨著文化產業跨界開發的運作模式逐漸完善,優勢文化企業以製作方、投資方、運營方等多重角色深度介入IP經營的全產業運作,將產業上下游全鏈路和跨產業壁壘打通,實現IP最大產業價值。這要求文化企業必須具備持續創作精品IP和全產業鏈運營能力,以引領產業變革發展。
(二)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方面,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不勝枚舉。民族文化資源方面,56個民族的民族文化資源多姿多彩,極為豐富。現代文化資源方面,在20世紀,中國在政治上經歷了帝制、總統制、共和制,在經濟上發生了從小農經濟、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型,在文化上則是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流派異彩紛呈。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少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例如《花木蘭》故事,在國內並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萊塢加工成動畫片,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票房豐收。如何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將會影響我國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
Ⅶ 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應該會越來越好。
Ⅷ 按照現在21世紀的環境,文化產業還有發展前景嗎
文化產業有發展前景。現在人們的物質財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的溫飽能夠得到解決,而且我國貧富差距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追求精神財富。目前國家也在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對外的話,文化產業一般集中在文化的輸出,宣傳我國的文化觀念。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去宣傳中華文化,不管是傳統樂器還是中國的價值觀念,亦或是傳統武術,這些都是文化的輸出,讓外國人更加地了解中國,消除他們先入為主的對中國的壞的印象。
Ⅸ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總體來看,我國文化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產業規模較小,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佔GDP的份額不到3%,同時,由於傳統文化體制「條塊分割」的制約,我國文化產業完整的產業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各地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行政行為。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如何使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融合,把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變為巨大的文化財富,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尊重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規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行持續的改革和探索,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就業方向:此專業是培養在演藝、出版、博展、傳媒、娛樂等領域中從事管理、策劃、經紀、營銷、公關等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就業領域非常廣。
就業方向職業的崗位職責:學生畢業後,既能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能在宣傳文化系統、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產業各個行業(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旅遊、藝術演出、文化貿易與投資、文博事業等)的綜合管理層中,從事相關的實際工作,也能到海關、銀行等部門從事國際文化貿易管理及文化投資咨詢等工作。
Ⅹ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前景如何好就業嗎
好。就業方向:影視傳媒類企業:製片管理、影視發行、傳媒運作; 政府、事業單位:文化產業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文化交流。考研方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學)。
文化產業管理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學位為管理學學士或藝術學學士。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化產業管理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文化理論、產業管理、文化創新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文化產業管理相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文化產業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學、經濟學、文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涉及文化旅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遺產、工藝美術、體育娛樂、動漫音樂等多個領域。
《網路廣告學》、《影視劇製片管理》、《財務與會計》、《藝術品經營管理》、《電影製作與發行》、《文化產業政策與法規》、《廣播電視經營管理》。
《現代傳媒策劃與運作》、《廣電節目產制管理》、《文化產業經濟學》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文化經紀、文化旅遊、影視製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