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麼樣

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2-02 09:28:54

① 電視台節目是怎樣促進文化交流的

那麼首先我覺得電視台節目是怎樣促進這個文化交流的。

一)「真」——真實性

真人秀節目取材真實,貼近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狀態,以紀實的手法來反映社會現狀和文化變遷狀況,能夠展現基層社會的社會風貌。這種真實性也是電視真人秀節目發揮社會文化價值的基礎。

(二)「人」——以人為本

參與真人秀節目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其在舞台上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沒有任何粉飾,能夠展現出平常人的風采和魅力,相較於其他類型的節目來說,其更能夠使觀眾產生共鳴,容易引起觀眾對社會文化的思考。[1]

(三)「秀」——表演性

真人秀節目從本質上來講屬於一種表演性節目的范疇,其強調娛樂性,將娛樂融入社會生活中。在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高強度競爭壓力下,這種娛樂性能夠讓觀眾放鬆心情,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新奇的文化消費,讓觀眾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無奈和束縛。其符合大眾逃避痛苦和消遣娛樂的社會心理,這是真人秀節目能夠發揮社會文化價值的重要前提。

三、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社會文化價值

(一)社會價值

1.啟迪人本觀念。電視真人秀節目取材於現實生活,節目參與主體廣泛,有著紀實性的特點,節目的核心在於人本觀念的啟迪,強調人的價值和對人權的尊重。[2]電視真人秀節目將人本觀念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其表現出對普通人的人文關懷,展現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是最真摯的情感的抒發。以陝西衛視《超級老師》這檔真人秀節目為例,《超級老師》屬於基層教育者的舞台,是所有基層教師追夢的舞台。其以獨特的視角展現普通教師的風采和魅力,傳遞尊師重教的正能量,充分體現了人本價值,展現了人文關懷,啟迪了人本觀念,以教師人格塑造為價值追求,取得了卓越的社會效果。2.構建現代文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厚,但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精神生活日漸乏味。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的生活看似熱鬧,實際上內心有著巨大的孤獨感和陌生感,人們的社會心理並沒有隨著現代文明同步發展。在商業經濟的籠罩下,電視真人秀節目對大眾的社會心理和審美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一種對生活理性的思考,其對於現代文明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參與群體有著廣泛性的特點,其貼近社會生活,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展現真實的社會經歷,能夠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加深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從現代文明的角度來展現共同理想,弘揚現代文明精神。以第五季《英國達人秀》為例,在第三集中一個小女孩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小女孩將巨大的蟒蛇纏繞在自己身上,起初觀眾和評委十分排斥,但當「科莫多龍巨蟒,人們為什麼要剝奪你的生命……活剝蛇皮做手袋……」的歌聲響起,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節目通過小女孩的表演展現了保護動物的理念,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從而構建了一個友好、純潔的現代文明。

(二)文化價值

文化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文化價值指的是能夠展現文化的基本志趣,展現文化的真善美,是一種文化內在精神的呈現,真人秀節目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特有的文化價值。1.促進文化交流。真人秀節目往往面向一個區域來進行選材,不同的地區的人在參與節目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以《中國達人秀》為例,在年終盛典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達人們匯聚一堂,三國達人冠軍相互交流、切磋,這何嘗不是一種跨國文化的交流?不僅為國際文化的交流建立了溝通的橋梁,同時能夠開闊人們的眼界,了解國外的文化特色,還促進了本土文化向國外的傳播,彰顯了真人秀節目的文化交流價值。2.強化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從本質上來講是對一種價值觀念的認同和守望,從而形成文化凝聚力,真人秀節目的另一大文化價值就在於此。觀眾可以自行解讀真人秀節目傳遞出來的文化價值觀,引起大眾對社會熱點的思索。以陝西衛視《超級老師》為例,通過全國各地基層教師的舞台展現和比拼,展現了一種寓教於樂的文化價值觀念,並得到了廣大社會大眾的認同。現代的教師已經與傳統的教師大不相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上講台,一改刻板形象,盡情展示其時尚活潑的一面,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內涵。一些年長的教師在觀看節目之後也十分認同,以更加輕松的姿態來為學生傳授知識。《人民日報》文化評論板塊就盛贊陝西衛視《超級老師》更具文化味,以一種教育文化的傳承和人格的塑造為節目價值追求,使得寓教於樂的教育文化深入人心。3.傳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最基礎的本體文化。當今時代是一個開放性的時代,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的傳承形勢不容樂觀。對於真人秀節目來說,為了符合當地人的審美文化心理,其往往要根植於民族文化,在節目中也要盡可能地展現民族文化,這對於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再以陝西衛視《超級老師》這一真人秀節目為例,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師身上得到了著重體現。教師不僅傳授科學知識,同時也傳授優秀的民族文化。例如,節目中有的老師就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傳承了國粹藝術,而有的老師則用文言文授課的形式來展現國學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內涵。

四、結語

在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空間較大。真人秀節目能夠反映現代社會的真實狀況,能夠集中展現社會生活,突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以及文化品格,能夠直抵人心,發揮重要的社會文化價值

② 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對兩岸發展關系有何影響

1.台灣政黨中,以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為代表的泛藍陣營主張維持現狀和統一、認同包含台灣的中國;而以民進黨及台聯黨為代表的泛綠陣營,則主張台灣以一個國家的名義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灣的執政黨屬於泛藍陣營還是泛綠陣營,對於兩岸關系的發展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2.大陸對台政策從原始的武力解決到現在的和平解放,提出了許多對台灣發展有絕大利益優勢的政策,最重要體現在「一國兩制」方針上,這都建立「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對待兩岸關系,大陸以民為本、惠利台胞,幫助台胞解決他們關心的問題,照顧、維護台胞的合法利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台胞對大陸的看法影響著兩岸關系的發展。
3.台灣是個海島,土地面積狹小,且天然資源不足,先天環境不利於經濟成長;但台灣善於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勢發展經濟,形成了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工業經濟。在這個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世界,如何利用經濟的發展來加深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溝通,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為經濟基礎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經濟基礎,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4.台灣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流合一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雖然在現代社會的台灣擁有如此多文化融合的產物,但中國傳統文化對其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但中國傳統文化在面臨如此多其他文化的沖擊下,如何保證其佔有的主流地位,讓台胞產生文化歸屬感,已經成為影響兩岸關系的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兩岸關系發展前景
台灣在民眾平均素質程度上雖佔有優勢,具有很強的創新及工作能力,商業觀念強於大陸民眾;但台灣因土地面積狹小及諸多其他因素,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個瓶頸階段,國際化得步伐明顯放緩,內需市場縮水,勞動成本的提高制約了台灣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而大陸在施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有了很明顯的進步,而屬於自己創造的產品太少,而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擁有許多廉價的勞動力,需求市場廣闊,具有很明顯的發展優勢;但勞動力的科學素質相比台灣來說要低,世界資訊方面較為閉塞,創新能力弱。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速,來自各方的投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泛,大陸與台灣可以在經濟領域達到互補雙贏的局面。
在對待台灣問題的方面,我們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並積極探求台灣問題的本質,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就如同中醫所說的「治本」、「對症下葯」。目前而言,長時間的分裂導致很多台胞產生了台灣能獨立的思想,雖然「一國兩制」政策十分誘人,但無法完全取得台灣民眾的認同感,所以如何提升國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讓台胞產生強烈的歸屬感,才是當務之急。
統一祖國,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重要原則問題。兩岸的統一,是世界華人共同關注的焦點,隨著大家的共同努力,祖國的統一事業必將完成。
從整體上來看,祖國大陸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採取的措施和政策,都是為了鼓勵發展兩岸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維護兩岸人民的合法權益,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

③ 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自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擔任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之後,兩岸關系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簽訂是一個里程碑,這是兩岸領導人對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貢獻。然而,我們看到兩岸僅僅經濟的交流還遠遠不夠,一是經濟的交流並沒有將兩岸人民的心靈拉近,二是兩岸的和平發展局面並不牢固,因此,兩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課題。

人心的交流如何實現?馬英九做出了最准確的解答。

在《2008贏回執政權》的演說中,馬英九特別指出,「文化上,我們不應自外於中國。無論語言文字、歷史情感,海峽兩岸人民應該共用先人留下的偉大遺產。台灣不應『去中國化』,而應勇敢地承認我們的文化與歷史根源。同時,我們應有開闊的心胸,吸納中國大陸在內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養這塊土地,成長茁壯」

馬英九2008年當選台灣最高領導人後,就曾親臨孔廟參與祭孔祀典;2009年還親自主祭「遙祭黃帝陵」典禮,成為國民黨到台迄今首位親自赴祭的台灣最高領導人。

馬英九在2008年「就職演說」、紀念「823炮戰」50周年時的講話中都明確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並指出「兩岸的和解雙贏是中華民族對世界和平的重要貢獻」。

2009年10月,馬英九在「雙十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文化結合」,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模式」,發展出了「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台北接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將於9日率團出席在廣東舉行的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的代表團成員。馬英九說,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在5年前國共兩黨設立的意見溝通平台,參與的人士不限政黨,討論的議題觸及經貿、農業、文化、教育、交通及旅遊等各層面,對兩岸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相信在中華文化的指引下,應有智慧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

馬英九對中華文化的重視,找到了兩岸人心交流的突破口,根據馬英九前前後後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如下幾點:

第一、台灣是中國的,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是文化上潛在的力量,這需要挖掘。

第二、兩岸的和解首先需要文化上的溝通交流,從這一點出發,兩岸人民都需要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上審視兩岸文化交流。

第三、文化具有廣泛的特性,這一特性足以深入到兩岸人民的心靈。

從這個意義來看,馬英九的視野具有一定的高度。實際上大陸對兩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積極的態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灣訪問的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在基金會舉行的歡迎午宴上表示,我們願意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努力構建兩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我們將虛心汲取此次論壇達成的共識和提出的建議,努力轉化為兩岸文化交流政策,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兩岸文化論壇」開幕式上指出,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繁榮不能僅僅依賴物質方面的互利,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不能夠替代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溝通。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還存在一些壁壘和障礙,需要兩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營造鼓勵和支持兩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圍,共創互利共贏新局面。將秉持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品格,願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構建兩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就此,蔡武提出四點意見與建議:

第一、凝聚共識,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制度化。在兩岸成功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後,深入探討、協商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協議。

第二、深化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不斷拓展交流領域。

第四、加強產業合作,增強兩岸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統攝作用,它可以超越地域、階級、種族、時代的界限,兩岸文化的同源性也可以消除兩岸隔閡,增進兩岸共識,增強兩岸團結。台灣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樣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現實基因。通過教育、科技、藝術、傳媒等各項交流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繁榮中華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認同的目的。
為此,筆者認為應著重加強如下幾方面的具體交流。

第一、我們應該採取那些能夠使兩岸同胞有更多接觸的交流形式,比如,宗教、影視、旅遊、新聞、出版等文化交流就能使更多的民眾參與其中。因此,應該加大力度發展這些方面的交流。

第二、應該充分發揮旅遊文化的作用,通過以下途徑發展兩岸的旅遊文化交流:實現旅遊信息網路化,通過設立網頁,提供旅遊文化資源、旅遊服務信息;

第三、盡管每年有大量的台灣同胞到大陸旅遊、探親、經商,但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同胞仍沒有機會來大陸。他們對於大陸的了解主要是通過新聞媒體。可見,新聞媒體對介紹、宣傳大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加強兩岸新聞交流可以更好地增進兩岸民眾的溝通,有助於消除隔閡,推動兩岸和平統一。我們必須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進一步發展兩岸的新聞交流:加派在兩岸互訪的記者;加大關於對方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報道,豐富報道內容,吸引更多觀眾;拓展兩岸新聞界的聯誼活動,開展兩岸新聞報道比較研究。
第四、兩岸文化的交流,從人員對象講,應是全面性的,越廣泛越好。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誰掌握了他們,誰就掌握了未來。能否加強對台灣青少年的中華文化教育,能否增強中華文化對他們的凝聚力,是能否實現兩岸統一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台灣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第五、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讓交流無國界。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技術,使兩岸的文化交流跨越空間上的障礙,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網路手段,為未來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條件,營造一個更加有利、和諧的氛圍。
兩岸文化交流在新時期理應得到更加突發猛進的發展,這就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努力。

④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1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也是快樂的日子。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藍堡灣小區舉辦了一場中秋百家宴活動。

晚宴七點開始。我的爸爸媽媽早早出去買完食材,回來做飯了。我們做了香噴噴的白灼大蝦和蒜茸西蘭花。活動開始了,大家把各自做的飯菜端到活動現場。啊,現場好熱鬧呀。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指指點點,說說笑笑。一張張圓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品,有紅燒鯉魚、醬香豬蹄、清蒸大閘蟹、涼拌黃瓜等等。還有工作人員准備的水果、月餅和飲料等等。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大家紛紛就座,人們邊吃邊聊,舉杯同慶,共度中秋。突然,一首音樂響起,原來是一群阿姨正在翩翩起舞,還有一位叔叔向我們獻歌祝福,一位伯伯激動的現場吟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然後大黃雞領著我們小朋友一起跳小蘋果,大人們也跟著我們一起唱,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遠親不如近鄰,通過這種活動,我感受到了濃濃的鄰里情。我希望所有的鄰居之間團結和睦,成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2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馬上就能想起那香噴噴的月餅,這個中秋節我不但吃了月餅,還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在天剛剛魚肚白的時候,就開始去早市收購各式各樣的月餅,准備去爺爺那裡開中秋歡頌會。

到了晚上,我們到了爺爺家,只看到"堆積如山"的月餅,我只能說:"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因為爺爺家住的是頂樓,所以我們能在樓頂花園吹著習習微風,看著美麗而皎潔的月亮,在如夢的美景里,我看著圓圓的月亮,頌起一段優美的段落:月上中天,皎潔溫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靜與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樹丫上,落下斑駁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條兒掛在樹丫上一般。

世上的萬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諧,而月亮卻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陰晴圓缺,月的神韻風采就在這里體現出來了。月何必要爭奪輝煌呢?給人們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罷了。

這時夜已經靜寂下來,月亮靜靜灑下餘光,竭力驅走黑暗,為人們送來光明、溫暖與關愛!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3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家人去海邊賞月。

還沒到海邊,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海腥味。車子再向前,就聽到海浪的聲音,夾雜著「紜鋇難袒鶘

來到海邊,哇!那兒人山人海,很熱鬧。人們三五成群的,滿臉喜悅,有的在戲水,有的在喝茶,有的在拔河,還有的在賞月放煙火。我們一到海邊,就立刻加入這個歡樂的海洋。我們馬上脫下鞋子,挽起褲子,去追逐海浪。沒想到,一個大浪頭沖過來,我們來不及跑,結果,褲子濕透了,而且粘滿了沙子。人群發出了極大的尖叫聲,我們更興奮了,一次次地跑下去,等待著海浪涌過來,漫過我們的小腳。

這時,已經快晚上十點了,月亮升到空中。月亮好圓哪,像一個銀色的圓盤嵌在深藍色的天空上,皎潔的月光灑在海面上,隨著波浪的涌動,銀光閃爍,彷彿一群快樂的小精靈。天上的星星都躲起來了,不知道它們躲到哪兒去了,為什麼不和我們一樣出來賞月呢?

地上的人們怕月亮太寂寞,所以燃放煙火來助興。

多麼美麗的中秋月,多麼快活的中秋節啊!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4

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就知道為什麼了,沒錯,今天就是中秋節。

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我們一家人就早早准備好豐盛的晚餐等著月亮出來先品嘗。月亮帶著羞澀的笑臉從天邊緩緩升起,款款地悄沒聲兒地從我家東邊的窗戶溜進來,月光灑滿了整個天空,只有少量的星星陪伴著。

那月光像一朵綻開的康乃馨,空氣中飄溢著桂花的香味…。慢慢的,月亮變得玉玉的,銀銀的,輪廓變得更圓了。月亮又悄無聲息地鑽進了朦朧的一雲朵,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披上一層銀紗。

月亮快爬上我家對面的那棟高樓了。月亮像長了腿似的,爬進高樓後面,把月光散到了每個人的心田裡。慢慢的,月亮又出來了,先是一道白道,再變成了半圓,又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月亮,散在每個人心田裡的月光又收了回來。那潔白的月光是任何燈光都比不上的,慢慢的,月亮又爬到了另一個窗戶,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似的。

我們品嘗著美味可口的月餅,觀賞著皎潔的月亮,我祝福全球華人和我們家一樣都能過一個祥和美好的中秋!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5

中秋節是我國最傳統的日子,每到這一天,所有的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等等。但是,姐姐在學校時間緊,這個中秋不回來了。我很掃興,因為平時都是姐姐給我買零食,自從姐姐去了大學以後,我家就變得清淡了許多。

街上的熱鬧喚醒了整個中秋節,催醒在路旁的植物,讓太陽睜開了惺忪的眼睛。我坐上車,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果不其然,小夥伴早在我家等我了。我們玩得不亦樂乎,越玩越起勁。

轉眼間,到了晚上,為了讓我們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家裡人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我看了看那一大桌豐盛的菜,狼吞虎咽起來,好像生怕別人把菜吃光似的。吃完飯以後,該賞月了,我望著天上的明月,想起了以前奶奶給我講的嫦娥的故事,想起以前那熱鬧的景象。

該離別了,我拿著奶奶給我們做的美食,准備回家。我一邊看著家鄉故土,一邊思考著。唉,終究還得離別。今年的中秋,我們告別了故鄉;以後的中秋,也只能在城裡過了。

我抬頭望望著明月,早已離我而去。這天正是中秋。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6

中秋節,我和我的夥伴去爬白雲山,我們一起坐540公交車前往。我一上到車,好擠啊!我覺得好像四面八方的'牆卡住我的身體,媽媽說:「肯定有很多人去白雲山。」

下車了,啊!好涼爽啊!比剛才像在蒸汽室里一樣的感覺好多了。我回頭一看,果然,有很多人下車,到了白去山,哇!白雲山人山人海,人多的像螞蟻。開始爬山了,爬到半山腰,媽媽說很累,要休息一會,我們休息了一下,吃了一些東西,就充滿了力量。我奮力的向山頂爬去,剛開始爬台階並不陡峭,最後,台階越爬越陡峭,差不多到山頂了,連爬一級也很吃力,爬呀爬,我和夥伴終於爬上了山頂。

我站在山頂抬頭望,八月十五的月亮圓的像一個大玉盤,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們打開了報紙,坐在地上下象棋打牌,到了十二點,我們該回去了,我們坐索道下山,我在排隊的時侯,那條路彎彎曲曲的,像走迷宮一樣,隊排的像長龍,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到我們了。坐纜車的時侯,我覺得很過隱。下了纜車,我們就坐公交車回家了。

這真是個快樂的夜晚啊!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7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爸爸把桌子搬到陽台上,媽媽早已備好的月餅放到桌子上,一家人歡聚在一起。

夜幕悄悄降臨,被烏雲遮掩的月亮害羞地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像一輪玉盤鑲嵌在藍色的天幕中,月光鑽過樹縫射在水面上,落下參差斑駁的身影。

我突發奇想:不如來個比賽吧!(每個人輪流說一個關於月亮的詩句或成語,答對了的人可以吃一個月餅)好!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贊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搶先一步,拿起一個豆沙味的月餅吃了起來。爸爸媽媽也毫不遜色,爭先恐後地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各挑了個綠豆和紅豆餡的,細嚼慢咽地品嘗了起來。到弟弟了,弟弟弟弟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吞吞吐吐地說:我不知道。真的嗎?那美味的月餅可就吃不成了!別,別,我說還不行嗎,嫦娥奔月恩,勉強過關!弟弟眉飛色舞地挑了個大月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月到中秋分外明,詩仙李白曾舉杯邀明月,文豪蘇東坡也曾把酒問青天,而今天,我們在此賞月話中秋!

小學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8

今天是中秋節,我滿心期待;博餅,賞月,吃月餅。我變戲法似得拿出一個碗,再拿出六個色子,放入碗中,開始了我自製的家庭博餅。

丁!隨著一聲清脆地響聲,一個「一秀」誕生了!我樂開了花,「啊,一開局就拿一個『一秀』,吉祥啊!」我博餅的聲音引來了大姑、小姑、爸爸。爸爸運氣真不錯,一出手就一個「狀元」!

後來,我有點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們今天要賞月和吃月餅嗎?」「哦,兒子,今天爸爸比較忙,下個中秋再來吧。」「啊!為什麼!會是下一個啊!還有好久啊!」「但是,倒過來想想,今天我不是舉行了家庭博餅了嗎?知足吧!」

今年,我一沒賞月,二沒吃月餅,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遺憾。但經過我的細心觀察,其實爸爸一整天都在忙工作,像個陀螺,一刻不停地旋轉著。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想,沒有賞月及吃月餅是情有可原的。

這次中秋節雖然有點遺憾,但細心的我發現了為什麼父母不能陪我賞月和吃月餅了。其實父母一直很忙,我們應該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們幫助,為他們減輕一點生活的負擔。這樣做的話,他們會發現我們長大了,會為他們負擔生活的負擔了!

⑤ 為什麼獨立時期是中越間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越南獨立後,構成千年間中越兩國國家關系的主要內容,除了頻繁而持久的貿易活動,更有廣泛而深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中越兩國間的貿易以兩種形式進行:一種是朝貢形式下的官方貿易,謂之「大綱」;另一種則是兩國接壤處富商大賈(gǔ,商人)們所從事的博易場貿易,即民間貿易,謂之「小綱」。當時,廣東欽州既是兩國使者出入的必經之地,又是兩國間的貿易中心。其時,使臣往往負有貿易使命,一身而兼二任。

明代,中國與安南間的使節往來十分頻繁,雙方使節除攜帶貢品和回賜品外,也多攜帶商品進行貿易活動,這對兩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和宋代一樣,安南國王在政治上求得封號以自重,同時又可在經濟上得到實惠。據史籍記載,從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年(1637年)間,越南遣使人貢達79次之多。

清代中越貿易,分水陸兩路。海上貿易多是大宗貿易,陸路貿易則主要是邊界零星貿易,以日用品為主。中國出口物品多為布匹、綢緞、紙張、鐵鍋、顏料、煙、茶、葯材等,進口物品則有大米、檳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及海產品等。

清初,越南廣南中部重要商港會設有「大唐街」,全長三四里,在那裡居住和做生意的都是渡海到越南謀生的福建人。據《福建晉江專區華僑史調查報告》:清朝從雍正到嘉慶年問,晉江縣出國華僑以往安南的為最多。例如雍正年間,出國32人,其中往安南的18人;乾隆年間,出國73人,往安南的37人;嘉慶年間,出國29人。往安南的20人。

越南獨立時期,中越間的文化交流,涉及語言文字、音樂戲劇、水利、建築、醫葯、風俗等許多方面,它既是過去基礎上的繼承與延續,也是更廣闊領域里和更深層次上的前進與發展。

語言文字漢語與越語(京語)均屬單音語系。漢至五代1000多年間,京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詞彙。據語言學家的調查,在越語詞彙中所保存的漢語詞或源於漢語的詞,約占總數的一半。在現代京語中,其所保存下來的漢語借詞仍然大量存在。漢字,越南人又稱「儒字」,約於公元前2世紀傳人越南,是越南人使用的第一種文字。它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為初播階段,這時的漢字是越南的官方文字;第二階段是10世紀中葉之後,越南雖已號稱「獨立」且建立國家,但仍繼續使用漢字,是為借用階段。

大約在13世紀初葉,越南人民感到漢字不能適應自身需要,於是採用漢字的結構和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了一種新的俗字,即「字喃」(Chu Nom;或稱喃字,意即「南國之字」)。李朝時期,有人開始在書寫碑銘時夾用字喃。越南史書上記載的第一篇全用字喃寫成的作品,是陳朝文學家阮銓(quán,又名韓銓)創作的《祭鱷魚文》(此文今已失傳)。14世紀後,字哺開始系統化,並在文學創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字喃文學盛行於17、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字喃作品已在越南文壇上占據優勢地位。

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中國的隋末唐初。唐中葉以後逐漸盛行,並先後傳人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13世紀時,越南的印刷術也得到了發展,並對本國的文化教育事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出版儒家經典及《大藏經》後,越南當權者曾多次請求賜送。早在前黎朝時就向宋真宗求過《九經》(指九部儒家經典)及《大藏經》。李太祖時,又向真宗皇帝求《大藏經》及《道藏經》。在將近80年的時間內,越南先後從中國請去三部《大藏經》和一部《道藏經》。1288年,陳聖宗也曾派遣使臣陳克用人元求取《大藏經》。到了15世紀中葉,越南開始刊印《五經》官定本。後黎朝太宗紹平二年(1435年),官方正式出版《四書大全》。15世紀末葉,因為所印儒家經典版本日多,朝廷特命在文廟內造書庫貯(zhù)藏。

那時,越南雖沒有像朝鮮那樣工程浩大、刻工精良的《大藏經》,但民間的善男信女們所刊刻的佛經,數量卻相當可觀,僅前河內遠東考古學院保存的,就有400多種。民間的印刷品中,除經書外,還有兒童讀本、詩文集、家譜以及史書。小說、傳記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河內向來是歷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刻書中心。到19世紀初時,舊阮京城順化取代了河內,一躍而成為新的政治中心,刻書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後黎朝探花(科舉制度中殿斌一甲第三名)梁如鵠(hú)曾於1443年、1459年兩次奉命使明。他學習了中國人的刻書方法,回國後傳授給鄉人,依樣仿刻經史版本,印行於世。500多年來,越南整個的雕版之術都受他的影響。越南的刻工們飲水思源,時刻不忘梁如鵠的功績,尊奉他為刻字行的祖師。19世紀中葉,越南向中國購買木活字一套,開始用活字版印書;後來又出現套版,套印彩色的年畫。越南的年畫雖然幾乎就是中國年畫的翻版,但卻充滿南國情調,具有獨特風格。

音樂戲劇中國音樂很早就已隨移民南傳。士燮時「出入鳴鍾磐」(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陳朝時,越南盛行一種集體舞蹈,所用歌詞有《莊周夢蝶》、自居易《母別子》詩等,所用樂曲有《降黃龍》、《宴瑤池》等,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元朝初年,中國優人(舊時稱演戲的人為優或優伶)李元吉曾到越南「傳戲」,豐富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李元吉長期居留越南,憑著他的智慧和創造力,吸收越南民間故事作素材,編成生動的戲劇,再傳授給越南人演唱。演員穿著綢緞戲裝在台上,伴著音樂或唱或舞,使觀眾受到感染。

越南的舊戲,從音樂、服裝、臉譜、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舊戲(如京劇)十分相似。過去的越南伶(舊時稱戲曲演員)人即奉東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西漢文學家。為人正直,滑稽善辯,後世關於他的傳說很多)為始祖。中國的劇目,往往被越南戲劇家所採用。《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西遊記》等書在越南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伍子胥、藺相如、關羽、曹操、諸葛亮、宋江、李逵、張生、紅娘、孫悟空、豬八戒等則是越南人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戲劇舞台人物。

歷法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與王恂(xún)、許衡等人共同編制的《授時歷》(公元1281年開始實施),是中國歷法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歷時達364年之久。明朝頒行的《大統歷》基本上就是《授時歷》。《授時歷》的精確度很高,以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將一年的1/24作為一氣(節氣),推算出24節氣,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打破了古來制歷的習慣,被認為是中國歷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元朝派遣使臣出使越南,把《授時歷》贈送給當時的陳朝。《授時歷》的傳人,對於越南人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都起了積極作用。這種歷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廷又贈越南《大統歷》。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欽天監奉旨重修《西洋新法歷書》,編成《歷象考成》一書。越南阮朝嘉隆八年(1809年),越使臣阮有順到北京,購得《歷象考成》一部,回國後,阮有順參照該書,奏請朝廷頒行《協紀歷》。越南歷法也便從此正式確定了下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天文學家的傑出創造,直到今天仍在民間延用,特別是對於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越南阮朝所頒行的《協紀歷》,對此也加以採用,其名稱與中國歷法完全相同。中國古代歷法的另一創造「干支紀日」,也同樣為《協紀歷》所採用。「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合稱,它拿十乾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乾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組,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干支最初是用來紀日的,後來多用來紀年,現在中國農歷的年份仍用干支。

醫葯三國時代,有一位名叫董奉的神醫,字君異,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人,曾南遊交趾。《三國志·吳書·士燮傳》注引葛洪《神仙傳》,記錄了他為土燮治病的故事:「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葯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中醫的發展與中越間葯材的互換是分不開的。宋元之際,中葯成為對越貿易的一種主要商品。史載:宋成淳十年(陳聖宗寶符二年,即公元1274年),宋以「緞子、葯材等物,買賣為市」;宋德拓二年(陳聖宗寶符四年,即1276年)春二月,聖宗陳晃「遣陶光往龍州,以買葯探元人情狀」。越南陳朝除了有專為王公大人治病的太醫外,還建立了與平民大眾疾苦相關的醫司——「廣濟署」。政府還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因而培養出了不少有名的醫生。

中國的針灸法,14世紀時已被越南醫生廣泛採用。明清兩代,越南所需葯物也主要靠中國供應。黎仁宗時,曾派使臣來中國,請求用土產香料交換葯材和書籍。明天順元年(1457年),越南使臣黎文老曾上表奏,請求仍循慣例,以越南土產香料等物品換取中國的書籍和葯材。明英宗批准了這一請求。19世紀末,越南從中國輸入川芎(xiáng)、白術(zhú)和當歸等多種中葯,年約10萬擔(dàn,重量單位,100斤等於一擔),數量可觀。

中國醫葯文獻浩如煙海,現存中葯將近8000種,是人們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隋唐時,《內經》(《黃帝內經》的簡稱,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脈經》(魏晉間王叔和撰)等中醫學書籍就已傳人越南;明代醫學家李梃(chān)的《醫學入門》、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醫學名著也先後傳人越南,對越南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越南醫書流傳到中國的卻很少。1962年,北京書館與中醫研究院合編了一部《中醫書聯合目錄》,收入了中國國內59家大書館所藏的全部醫書凡7000多種,其中錄有數百種朝鮮和日本的漢文醫書,卻沒有一本出自越南。實際上,越南醫生在對中醫中葯進行深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不但有所發揮,而且頗有成就。《本草拾遺》、《中越葯性合編》、《南葯神效》等便是學術價值或文獻價值很高的醫學著作。

現存越南古代醫葯書籍約有二三十種,其中最有名的當推黎朝末年黎有卓所著《懶翁心領》(或稱《海上心領遺書》、《海上懶翁》、《海上醫宗心領全帙》(zhì)。該書共28集,66卷,內容豐富而完備。理論方面,《懶翁心領》採用《內經》經義;用葯方面,則一半採用中國葯,一半採用越南葯,因地制宜地為醫學理論與醫學實踐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貨幣越南東山出土文物中有漢代五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錢。五銖錢很可能是在漢平南越時傳人交趾的。在其他地方的發掘中,也發現了古錢幣,如「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開元:意為開辟新紀元)、「元和通寶」等,皆是唐代幣制。據《舊唐書》記載:唐初,仍然沿用的是隋代的五銖錢。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五銖錢,鑄「開元通寶」幣,並在洛、並、燕、益、桂等州設置錢監。唐代桂州與越南近在咫尺,桂州設監制幣,製作方法和技術傳人越南,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越南古代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銅錢,或稱制錢。如今傳世最古的錢幣是前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所鑄的「天福鎮寶錢」,背文有一「黎」字。越南史書稱此為「南錢之始」。黎氏天福錢,宋代曾在廣州流通,稱為「交趾國黎字錢」。越南自主後的歷代天朝均以漢、唐幣制為依據。以漢、唐鑄幣技術為基礎先後鑄制而成的越南貨幣,陳朝有「紹豐通寶」、「隆慶通寶」、「重光通寶」;後黎朝有「順天元寶」、「洪德通寶」、「光順通寶」、「昭統通寶」;阮朝有「泰德通寶」、「光中通寶」等。阮世宗阮福映所鑄「嘉隆通寶」,不但在國內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市場,引起中國統治者的密切關注。

⑥ 紹興怎麼樣是個地方嗎有什麼好玩的嗎要具體點的。。謝謝!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是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爭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歷史沿革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轄縣不變。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直屬浙江省。24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7縣,專員公署駐紹興縣。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轄縣不變。37年,改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轄14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8縣),專員公署駐餘姚。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市和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會稽7縣。10月改為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所轄市、縣分劃省政府直屬和寧波、金華專區。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行政區劃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歷史,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鄉和名士之鄉之稱。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經濟發達,民眾富裕。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
為配合城鎮化戰略需要,經深入調研,徵求民意,反復論證,紹興市6個縣(市、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全部獲省政府批准實施,至此,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部完成。縣(市、區)的城區面積由447平方公里擴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鎮規模相應擴大,鄉鎮數從135個減少到98個,街道數從6個增加到20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族宗教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價最著名;名剎中,最有影響的有三論宗祖庭會稽嘉祥寺、曹洞宗中興道場雲門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縣大佛寺、諸暨五泄禪寺,郡城大善寺、開元寺、龍華寺、戒珠寺等。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凈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1982年,日本空海訪華團來紹興尋根問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宗教輸入中國。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國傳教士包爾騰、法籍神甫謝培德等人,先後來紹傳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後,各國傳教士紛至沓來,足跡遍及紹興城鄉,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發展教徒,並廣建教堂。至民國8年(1919),紹興地區有基督教堂(所)124處、教徒2955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繕,一些著名法師升座講經,重大佛事活動相繼舉行;道教已近湮滅;基督教、天主教會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經過愛國愛教的革新運動,獲得健康發展。據1990年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宗教信徒5萬余名,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萬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約1.25萬名;全市有各教各級愛國組織18個,各教活動場所218處。教徒在各個領域勞動、生活和參加宗教活動,愛國愛教,心情舒暢。
物產資源
紹興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紹興境內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陽江、杭甬運河,主要湖泊有鑒湖等。水資源總量為58.8億立方米,可供養殖的淡水水面1.7萬公頃。鑒湖水為紹興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優質水源。
紹興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具有開發潛力和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金、銀、鋅、硅藻土、高嶺土、葉臘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砂等60多種,其中鐵和銅的儲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儲量為全國第一。
紹興的人力資源厚實。紹興歷來把發展教育、科技作為市策,並已結碩果。當代紹興籍中科院、工程師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級科技人員近千名。全市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3萬人,受良好教育的從業人員266.7萬人,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專業人才。
紹興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紹興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聞名於世。全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著名的有魯迅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現辟有酒文化、石文化、書法、佛教、水鄉等多條旅遊專線。全市有旅遊涉外飯店42家。
經濟社會
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增速為近七年來最高;財政總收入12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4億元,分別增長20%和27.5%(由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原因,財政總收入按新口徑計算為7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5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0元,分別增長18.9%和13.5%。去年我市還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契機,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積極緩解要素制約,促進穩健發展。認真研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政策調控和指導服務,採取積極措施緩解要素制約。實施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開發區(園區)從75個削減到13個、投資密度提高到每畝116.7萬元,收回拋荒、閑置土地1.6萬余畝。加大電源和電網建設力度,對熱電企業多發電和企業自備發電實施財政補貼的資金達近3億元,公用熱電廠新增發電容量25萬千瓦,企業自備柴油發電機新增容量86萬千瓦,變電容量新增338萬千伏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推進金融創新和銀企合作,本地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242億元和208億元,企業異地貸款新增171億元。繼續做強做大「紹興板塊」,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環境、京新葯業等7家企業實現上市,上市公司數量和籌資額保持全省地級市首位。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集約發展。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圍繞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大企業和名牌產品培育力度,著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工業性投資378億元,增長17.5%,限額以上非紡產業投資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新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10隻;銷售收入超3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2家超50億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築市場進一步拓展,完成產值758億元,增長26.6%。認真貫徹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免徵農業稅,增加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全市財政預算內支農支出達到5.3億元,增長20.3%。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224.2萬畝,總產量95.3萬噸,分別增長6.6%和13.7%,種糧效益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步伐繼續加快,新增農業龍頭企業67家、特色農業基地201萬畝、市外農業基地153.7萬畝。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引導和激勵,制訂紹興大城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及若干意見,強化旅遊節會資源整合和宣傳促銷,積極採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推進服務業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億元,增長14.9%;接待國內外遊客12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2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9.1%;商品房銷售額75.7億元,增長36.5%。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鼓勵發展加工貿易,改善服務環境,開放型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合同外資16.7億美元,增長11.3%,實到外資8.2億美元,增長10.9%;實現進出口總額86.6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66.1億美元,分別增長45.3%和45.8%;外經合作進一步拓展。
提升城鄉建設水平,促進統籌發展。編制完成了杭州灣紹興工業新城區總體規劃、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區規劃和迪盪新城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56.7億元,完成調整後的年度計劃任務;「雙十」系列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6億元。柯袍快速干線、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縣連接線一期、勝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區道路延伸、八字橋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和秋瑾故居保護、220千伏濱海輸變電、紹興縣鑒湖中學、蘭亭保護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雞塘、大樹江等組團建設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閘及閘前大橋、甬金高速公路、104國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處理廠、諸暨石壁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袍江、柯橋和鏡湖新區的開發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縣域中心城市建設力度繼續加大,諸暨城西工業新城、上虞城北新區、嵊州城南新區、新昌七星新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成為城市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新亮點。「百村小康示範、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綠色林帶」工程建設進展明顯。市區開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遷10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12萬平方米。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小舜江區域供水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著力加強社會事業,促進協調發展。「爭做文明紹興人、爭創全國文明城」活動有序推進,「膽劍精神」的弘揚使「紹興精神」得到了升華。文化事業繁榮活躍,成功舉辦「七藝節」分會場和閉幕式,紹劇《真假悟空》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創建教育強縣「滿堂紅」,有6個鄉鎮(街道)成為首批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高校在校生超3萬人,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建成。實施人才工作五年規劃,引進各類人才1.72萬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顯,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完善,各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參加人口達到293萬。市婦保院二期、公共衛生中心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市人民醫院主院、第七醫院遷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推進,啟動了區域性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通過了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期評估。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氣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有了新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和諧發展。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5萬個,幫助2.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扎實推進,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6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3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1.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對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貼,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達97.6%。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已建工會企業實現全覆蓋。市區新建經濟適用房14萬平方米,解決657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主要道路沿線建築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葯品「放心工程」順利推進。創新「楓橋經驗」、創建「平安紹興」,強化維穩隊伍建設,扎實開展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市場經濟秩序和工資清欠等專項治理活動,加強文化市場和黃酒業整頓,建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安全生產事故下降39.8%,群眾信訪總量下降20.9%。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人民防空、國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強,第三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自營出口總額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就業崗位新增5萬個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2‰以內。
紹興市市花
紹興栽養蘭花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我國現存最早由東漢袁康、吳平撰寫的地方誌《越絕書》中有:「勾踐種蘭渚山」的記載。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當時社會名流、 親朋好友41人到紹興蘭亭修禊,在「曲水流盪」活動中作詩37首,王羲之為這37首詩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37首詩中就有幾首寫到蘭花。如徐豐之的「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袁嶠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則歡。喜賓既臻,想與游盤。微音迭詠,馥為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張昊,在纂修寶慶《會稽續志》中寫道:「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諸山,句踐種蘭之地,王、謝諸人修禊蘭亭。」
明代紹興知府蕭良干主修,張元忭、孫鑛同纂的《紹興府志》中載有:「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句踐所樹。蘭諸之水出焉(通曲),蘭亭,山陰漢舊縣亭,王羲之曲水序於此。」
明代紹興著名奇才,青藤畫派創始人徐謂,一生寫了許多關於蘭花的詩,畫了不少蘭花的畫,他在《蘭谷歌》中寫道:「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諸乃其處。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蘭花蘭垂雲之紫。」
紹興士大夫階層寫蘭、詠蘭、養蘭的情況,歷史淵遠,除見之於詩、畫以外,還見於散文筆記,如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清代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等。
魯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說:「養蘭花是頗麻煩的事,我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這在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的《魯迅故家的敗落》中也有記載:「魯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種蘭花以外,沒有做過其他什麼事。」。
1923年出版的《蘭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響的蘭史,作者吳恩元結識了許多紹興棠棣的蘭農,在《蘭蕙小史》中記錄了紹興棠棣蘭農的種蘭經驗和發掘名貴品種的貢獻,在記錄的江、浙、滬40種蘭花名貴品種中,紹興縣就佔26種。
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蘭花為紹興市花。1988年至1992年,紹興的蘭花在全國三屆蘭花博覽會、兩次全國蘭花展覽會上共獲得金牌13塊、銀牌27塊,並獲得優秀品種獎牌10塊,栽培獎牌3塊,科技獎牌1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曾與紹興蘭農交流養蘭經驗,紹興還有專門的花市。1991年,在全國春季蘭花展開幕式上,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應祥教授在講話中稱:紹興----中國蘭花的故鄉。

⑦ 請從文化交流角度,談談為促進兩岸文化政策經驗交流,兩岸學者應堅持哪些原則

兩岸文化交流是拉近兩岸認知距離與隔閡的推手,是溝通兩岸子孫民族感情的紐帶和橋梁。過去海峽兩岸長期的分治與對峙,彼此不僅陌生、疏離、存有猜忌,且意識形態差距頗大,經貿交流扮演了化解敵意的觸媒,但在文化認同的過程中,兩岸政治經濟制度的顯著差異,使文化傳統上固然有相通的一面,卻因各自局限於所認定的概念范疇,而不願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待各自文化社會的合理性,反而造成「大陸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對立,也招致了「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的兩難。
審視兩岸前景,仍須透過文化的互動建立起兩岸民間對中國問題與前途之共識,才能為兩岸關系的推展整好土壤。筆者設定兩岸如何從歷史面認識文化的深層本質、演變,如何從現實面看待兩岸文化交流的議題,理解文化因素在兩岸和與分中扮演抉擇角色,如何勾勒共同的文化願景,以及如何進行兩岸文化交流,皆會影響兩岸關系的最終結果。
台海情勢波濤翻騰,兩岸各領域的交流也跌宕起伏,盡管如此而已,仍然展現出可觀的成績。近年來兩岸在文化交流方面,由於政府與民間的合作規劃與推動,已由早期的人員互訪、召開研討會等,發展至新聞交流、交換出版品、合作研究、藝文展演、技藝觀摩、傳習教學等。無論交流之范圍、數量或層級,均逐年大幅提升,交流結構也從過去精英取向的民俗技藝、體育和學者交流活動,逐步推展到以基層民眾為主體的宗教、科技和青少年活動。1987年以來,到大陸探親旅遊、就學和從事商務、交流活動的台灣同胞已達一千八百六十多萬人次。其中2000年1月到11月就有二百四十一萬六千多人次;此期間,大陸同胞赴台六萬多人次,其中赴台交流一千五百九十八項、一萬一千九百六十二人次。此外,直接從海上到大陸的台灣漁民還有近百萬人次。台胞證發放總本數近六百萬本,2000年有七十二萬多本。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中到過大陸的已超過四百萬,兩岸民眾通婚已超過八萬對。
適當的交流與溝通的確是縮短彼此社會差距的最佳途徑。國台辦官員肯定兩岸交流,認為兩岸民間交流對潤滑兩岸關系發揮莫大作用,但對兩岸交流數量的不平衡——台灣民眾赴大陸者遠超過大陸民眾來台者,希望能逐步調整,促使更多大陸同胞認識台灣、肯定台灣。早在1994年,辜振甫先生即指出,世界變了,以前是軍事競賽,現在是經濟競賽;以前是軍事同盟,現在是經濟結合,意識形態已不是問題,怎樣使人民生活更好變得最重要,兩岸關系應朝這個方向發展。事實上兩岸已朝著此一方向發展。台灣學界、輿論界皆肯定開放兩岸人員交流是增進了解、消除誤解的最佳途徑,也同意兩岸政治圖騰、意識形態之爭須透過更多的對話來增加理解。其它諸如推動兩岸論壇,進一步促進兩岸產官學界的互訪,尤其是開放大陸人民來台體驗自由、民主開放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活力,更認為是縮短兩岸距離的最有效方法。大陸涉台部門近來也積極推動兩岸各種層面的交流,並視之為確保兩岸關系良性互動的重要領域。惜兩岸政治抉擇的制約又形成一般反向的拉力。
大陸評估台灣的經貿或文化交流政策,認為只是一種「以靜制動」的「求穩戰略」。大陸歸結台灣的經貿或文化交流政策,基本上有以下特性:第一,總體戰略的從屬性。以大陸政策為依歸,並首先考慮到台灣的安全性問題,同時考慮對台灣經濟的利弊得失。因此,「立足台灣」是政策制定的出發點,也限制了兩岸經貿交流的范圍與進程。第二,具體內容上的差異性。如貿易松而投資緊,輸出寬而輸入嚴,貨松人緊。這種在層次、方向和對象上的差別對待,束縛兩岸交流內容的多元化與活動渠道的多向性。第三,開放過程中的被動性。大都是被事實推著走,在工商界和輿論界的壓力下作出被動反應,或是對行政與技術上無法有效阻止的既成事實的追認,故始終落後在實際要求與兩岸關系發展現狀。第四,調整程序上的漸進性。雖在政策調整上,會出現收縮或搖擺現象,總的走向是循序漸進。這種策略上的從屬、被動取向,致缺乏前瞻性與系統性。
台灣方面的評估認為,中國大陸把經濟發展視為一種政治行為,從中汲取統治合法性的資源,而在文化策略上,開放市場便意味著將意識形態重新向世界敞開,卻未走出自相矛盾的困境。從根本上講,市場也是一個文化網路,當國家力量為市場的存在留出一定空間的時候,市場不僅能滿足人類對物質的需要,也能煥發人類對交往的渴求。因為市場機制首先是與民族的歷史、習俗和偏見相聯系的;同時市場又是世界普遍規則的象徵,它可以超越種族、文化、區域而獨立存在。但在中國,知識精英普遍認識到中國的經濟和政治落後於西方,華夏中心主義失落了,卻仍把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倫理,視為是世界最優秀的文化,並總是以此預設來論證自身文化優越於西方,這就導致了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
這一思潮力圖從中國本土資源中提煉一種足以安身立命、興邦強國的民族精神,以加強族體的凝聚力,卻也阻礙了對傳統的突破。首先,隨著現代進程對中國文化的沖擊日益激烈,它的本土化情緒必會隨之高漲,一旦變成民族主義分子的利器,最終不免放棄了它原有的開放性。再者,中國文化中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為政治權力的維系提供了道德認同,結果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必然地作為一種工具主義的理性,為政治權威或文明範式充當意識形態的壁壘。在這種訴求下,加上兩岸社會制度的差異「政治民族」與「文化民族」常被混淆,因為大陸民族認同主要是以政治和意識形態為標准,不是以共同的文化價值為標准,這使得文化認同受到制度體系異質性因素的影響。但文化作為傳統的產物並不會失去其個性,遂導致與現代化並行不悖的尋根、本土性和基本教義派的興起,這樣的文化斷裂又會阻礙不同地區的交流與整合。
針對當前兩岸的僵局,如果僅著眼在國家統一或獨立,戰爭的解決似乎是最直接的。但是兩岸之間真的發生戰爭,除了戰爭的正當性遭到質疑外,最立即的效應便是嚴重的傷害兩岸人民的民族感情。矛盾的是在國家統一的要求中,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民族意識或民族情感是其用武正當性的最大支柱。當權的雙方領導人不斷消除彼此人民這份意識與情感認同,又要急切遂行所謂統一,結果可能只得到形式的統一,長久而言,終究還是會有問題的。若從民族文化的相互證成和相互維護的關系出發,兩岸皆能在肯定中國歷史文化的條件下,以儒家的「和合」精神作為有機結合的調適途徑努力,形成既符合世界體系的潮流,又能為兩岸文化增添新的內容,讓中國文化成為更富生命力的文化機體,相信它更能有效扮演兩岸統合的橋梁角色。

閱讀全文

與台越文化交流系列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