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粵文化和吳文化哪個強

粵文化和吳文化哪個強

發布時間:2022-04-23 05:55:59

❶ 吳文化指什麼

吳文化即吳地、吳人的傳承文化。吳地,一般說來即是以太湖流域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揚州、淮陰一線以南地區,東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區。若以吳語來說,則南可至浙江溫州、永嘉之地,東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揚州以東沿江一百里寬的狹長帶,西至鎮江丹陽的交界處。 吳文化,產生於長江下游金三角地區,自古以來,憑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經濟條件、良好的人文環境,吳文化已發展成為一個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的區域文化。 對於吳文化概念的界定,學術界基本有兩種觀點:一指先秦時期的吳國文化,即狹義的吳文化,主張者多為考古界和博物館界;二指吳地文化,即廣義的吳文化,包括吳國文化的源流及後世吳地文化的發展,主張者多在社會的其他層面。而吳文化的時間跨度,也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吳文化只是指古吳國的考古文化,廣義的吳文化應指吳地自有人類開始,直至現今的各種物質、精神的文化創造。兩千多年來,吳文化經歷了發生、發展、嬗變的漫長過程,從其發展過程來看,吳文化至少具有四個基本特徵:「稻漁並重、船橋相望:景觀獨特的水鄉文化」;「吳歌、崑曲、吳語小說:土語十足的吳語文化」;「尚武與重文:由剛及柔的民風習性」;「融攝與更新:適時順變的開放功能」。 吳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已可追溯到一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三山文化。在古代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吳文化對於中原文化主要是吸收,對海外主要是傳播;從明代中葉開始,則逐漸變為愈來愈多地吸收海外文化,並向中原傳播,發展成為獨具風採的吳語文化。 蘇州的文化學術研究中,吳文化研究作為基礎研究歷史最長、涵蓋面最廣。大致包括:吳文化地理的研究、吳文化歷史的研究、吳文化特徵的研究、吳文化內涵的研究以及吳文化資源開發的研究等。五六十年來,吳文化研究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保護、開發、利用

❷ 什麼是吳文化

吳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今蘇南浙北為代表,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吳文化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吳地文化的區域包括蘇南浙北的環太湖流域,蘇南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域。弘揚吳文化,是每個文化工作者的應盡義務

❸ 吳文化和越文化有什麼不同為何都統稱吳越文化

從地理學中,吳朗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部,上海和浙江省以及江西,福建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吳語言分配面積近14萬平方公里,使用大約7000萬的人口。作為中國方言,吳語已經成立,直到現象的發展,經歷了20多萬年。有些學者認為吳郎的原始來源應該是古代教堂。

從第一個秦到六個扇區不同地區的諧波也會不同。浙江省尹吉被稱為岳,溫州被稱為岳葉,東浦,楊悅被稱為楊悅,福建地區被稱為越來越多,廣東就是南嶽,廣西是西火或羅岳,散落在江漢地區的人叫山。

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首先,吳悅文化

吳越文化依靠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北到長江天翼,西,襄陽平原,南部南陽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海洋。這里的河流,許多湖泊,適當的氣候,陸地和美麗,山區都豐富,地球特殊名稱,普通湖區魚米香氣,太湖流域是世界糧倉,絲綢小鎮。上海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的重要門戶。南京和杭州是我國六個古都,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頂級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形成了最密集,最經濟地發展的「金三角」地區。這是中國的寶藏,人民傑出。

自唐宋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從黃河流域到江南,文化中心將搬到吳悅,宋代之後,吳百年的發展,吳燁文化一直在追求所有文化在我的國家。最高。吳越文化有一個狹隘和一般的意義。狹窄的吳越文化是指春秋時期吳國文化和越南文化的綜合症;廣義武悅文化是指長江東南部東南沿岸吳悅人民武悅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一般呼叫。吳越文化的范圍在本書中表示,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

二,吳悅文化源流

現代吳語分布在長江,北部和江淮官方詞的五個省份,西部和慧語,交界處,南部的交界處。在歷史上,吳朗首先形成在江蘇南部(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將延伸到安徽南岸和浙江北部的杭家湖平原,然後去中心部分浙江,南和西南。不同的吳語分布,新年南部北遷移民的情況也將不同。中國南方,浙江,浙江,我收到了更多北遷移民,如西金,王室南峪,丁迪金陵,中原民族歸夢和他的近期。北方街道到浙江集中於吉吉縣,江蘇大量移民以來,近代已在錢塘江北部。因此,這些領域的吳語更有可能受到北部的影響。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吳和岳在古代兩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概念中。吳也叫吳,他的祖先生活在浙江南部南部的這一領域,浙江南部南部。上一年的上代,周泰王古龔的父親紫博,鍾永治在他的兄弟中製作了王子,楠本到吳,建立了吳國,春秋,杜蘇(現在蘇州)。越多,也越名,越是古代「越南」分支。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傳說是很多夏天。 Yue Guo在該市,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在春秋時期爭取武楚的平衡。雖然吳他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地區,在太湖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他們創造的文化是不同的,不同的是相同的。

吳文化的誕生是在南京鎮江。南京北部的北宜陽營地重點了大規模的文化遺址。銀陽營地文化上方仍然有一層湖文化,這兩個文化層呈現了吳文化產生的土壤。由於南京的地理位置,鎮江接近中原,導致吳文化被中原文化相對較大,這與寧邵平平平和太湖汝拉的文化顯著不同。

天堂和人們仍然很自然

江南花園代表蘇州,杭州,無錫,揚州等地門店,蘇州花園也代表了江南花園的最高藝術藝術,所以有「江南花園,蘇州花園,江南」。蘇州花園設計精緻,倡導著本質上的花園概念,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代表之一。蘇州的獅子森林,謙虛的管理員花園,揮之不去的花園,凈大師花園,Canglang受到教科文組織的約束,該組織包括在世界遺產文化目錄中。在明清時期,揚州市因商人聚集而熙熙攘攘,而且有許多著名的花園,梅蘇林,魔鬼,豐田,嘉軒和五英畝的花園都在明代時期著名。清代八名著名的花園(王紫玉園,媛媛,媛媛,河源,Zhihuyuan,Nanyuan,鄭宇石源,花園)。經濟發展促進了揚州市建設。

「天國」是中國傳統想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應對「上帝」和「人民」的關系,中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戰國《揚州畫舫錄》,當天結束,地球,人作為「三人才」,最理想的境界是「天堂的協調」,所謂的「蒼缺於天迪陶,天迪」的范圍天地,這不是一切事物,「在自然的自然生活中,中國的智慧祖先將是良好的一致性,而且自然並具有自然和諧自然。可以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史離不開「天國」的概念,這影響了中國人生的各個方面。

❹ 吳語地區何時能有粵語地區那樣濃厚的母語氛圍

為什麼大部分廣東人對粵語那麼執著,那是因為從出生到死去,從咿呀學語到學習更多的語言的成長階段中粵語是母語,從小聽到大,周圍都是說粵語哪怕我去外面的地方讀書說著普通話回到家還是說粵語,和父母打電話的時候也是粵語哪怕我父母會普通話,因為那是最親近的語言即使我和父母隔的很遠。每一個地方的方言是要尊重的不是要歧視的,文化是要尊重的!是交流的!普通話只是國語但是不代表就可以歧視其他的語言 ,為什麼廣東人對粵語那麼執著哪是因為那是我們的特色,等著粵語消失才尊重有個屁用?普通話要推廣但是也不可以忘記自己家鄉的語言,因為那是傳統,那是文化每次都是等到傳統文化消失的時候感慨有什麼用?

❺ 吳文化的吳文化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國都一直遷徙,諸樊為吳王時在今蘇州吳中區的木瀆建都,後公子光刺王僚後為吳王即是闔閭,在伍子胥主持下重新建造都城闔閭大城。由此無錫成為吳文化發源地,而蘇州成為了吳文化發揚地。
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國各族人民以黃河、長江流域為中心,互相交往,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偉大的中華民族和統一的政治制度,創造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作吳地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期以來,其經濟特別繁榮,其文化尤為發達,從這里的輝煌燦爛歷史文化中,可見中華民族文化之一斑
世界上文明古國的建城歷史和中國有相似之處,但3000年前乃至更早時間所建的城,大都較小,有的只是個大城堡。埃及古城卡宏,城牆長僅380米,寬260米;巴比倫城很大,但已不存在了。雅典城是規模較大、至今猶存的古城,但它是在公元383年馬其頓帝國建立後,重新建造起來的。古羅馬城在建設上有輝煌成就,但它是公元前一世紀經過較長的時間自由發展形成的,且沒有統一的合理規劃系統
由於城市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因軍事、政治、經濟發展和交換貿易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標志著建築藝術的巨大進步,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縮影。蘇州古城的建立,就表明當時吳國的生產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已相當高,後來又延續發展,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它是吳地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二、吳國文化盛極一時
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個性」非常突出,生命力異常強盛,歷史上曾長期的繁榮發展,有卓越貢獻,世界文明史中也佔有光輝獨特的一頁。它曾一次次創造歷史性奇跡,周代吳國的歷史就是一例
3100多年前,勾吳建立,逐步形成了吳文化。最初的政治中心在無錫吳縣交界處一帶,2500年前吳國遷都蘇州,大為興盛,吳文化發展也有了飛躍性的變化,歷史的奇跡從此反復出現
春秋時期,楚、晉、齊是大國,吳是偏居南方的小國,竟能以3萬之師,打敗20萬之眾的楚國,佔領其郢都。後來吳又戰敗齊軍,威震晉國,奪得天下之霸主地位
吳國為何能創奇跡?從表層看是有孫武、伍子胥等傑出將領,吳人尚武善戰等,其根本原因是吳國已有高水平的文化。泰伯、仲雍奔吳,言偃到孔子那裡「留學」,楚國的伍子胥,齊國的孫武被重用,使土著文化與中原文化、楚文化相互交融,創造出鼎盛一時的吳國文化。結果是文化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蘇州這個中心城市的形成,兵器,戰船及經濟技術進步,使吳國綜合國力大為提高。由此看來,吳人善於篩選、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特長,是其成功之本,是靠文化和智力而取得經濟和軍事上的奇跡
三、吳地文化源遠流長
吳國文化是狹義的吳文化,是斷代史文化,這是取其政治概念。吳地文化,是廣義的吳文化,取地域史志概念,它包括吳國以前和吳國以後發展延續至今的吳地區域性文化,即大吳文化。所謂大文化是包括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是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人們通稱為歷史文化
吳地一般是指寧、滬、杭太湖流域,長江三角洲一帶。蘇州是吳國以後的吳文化中心,位居吳地中心區域,習慣上把蘇州歷史文化稱為吳中文化,應是吳文化的主要代表。
吳地文化源遠流長。太湖三山島,吳縣草鞋山,吳江梅堰,張家港東山村及徐家灣等遺址的發掘,證明一萬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生活。長江下游與黃河下游的文化是同步發展,某些文化甚至超過中原,如玉器、漆器、木結構建築、紡織、絲織、水稻、航運等。相傳黃帝與夷人蚩尤族團的文化是旗鼓相當,後因大水,蚩尤才北上,遇到黃帝族團而戰敗了,其族人卻將先吳文化帶入中原,又帶到江漢和雲貴......,融匯成中華民族文化。夷人、越人留在吳地山嶺地帶的支族,後來形成吳國吳人的主體部分。至隋代,改吳為蘇州,吳文化中心蘇州從此正式得名,並延續發展至今
四、經濟與文化相映成輝
吳地歷史生動地證明,生產力和文化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文化的發展必然帶來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推進文化興盛。由於文化有有形價值和隱形價值,有經濟價值,又有精神價值。隱形的並非一般人所能看清,因之祖先的這條寶貴經驗,往往得不到充分運用,回憶這段歷史頗有現實意義
6000年前已有人類在吳地定居從事農業種植水稻。吳國文化興盛帶來了生產力的革命。這里率先開運河,盛產金、錫、青銅,冶煉有很高水平。後春申君帶來楚文化,經濟得到恢復發展。西漢初,吳王劉濞成為地方七國中實力最強者。隋唐以後與中原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融合,吳地竟成了朝廷財賦的重要來源地。蘇州七縣更創歷史紀錄,以佔全國1%的田,承擔11%的賦和四分之一以上的京官俸米
從經濟上講,吳地有強烈的商品經濟意識,歷來重視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業、商業、手工業、絲綢、紡織、冶金、航運、食品工業等均較興旺。市場和城市基礎設施雖多次毀於戰火,卻都能迅速在原地恢復、發展,在若干方面還達到全國的領先水平。無錫曾是全國重要的內外貿商業大都會,是重要的絲綢基地,是大米市和金融中心。在科學技術上,冶金、造船、醫葯、天文、印刷、航海、建築、水利、絲綢、商業經營管理等,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時至今天,經濟實力在全國仍占重要地位,長江三角洲這塊吳地,將是中國最大的經濟核心地區
文化教育方面,同樣是持續、全面、高水平的發展,集中反映在人才上。從聖哲到愛國思想家,從科技專家到能工巧匠,從政治家到軍事家,從舊制度的造反者到民丨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者,許多傑出的人物從吳地土壤中成長起來。有些人才則是來到吳地後,才大展宏圖,建立奇功偉業的。如言偃被稱為江南聖人,孫武是古代第一個軍事戰略思想家武聖人,范仲淹、顧炎武是愛國的大思想家,況鍾是大清官,還有冶金專家干將,建築規劃設計大師蒯祥等。更有畫家、醫師、商人、文學家及各類人才。近代的人才也是很多的,如章太炎、柳亞子、葉聖陶、費孝通等。歷代人才輩出,也是創造奇跡的根本原因
人傑地靈才能物華天寶,人傑才能充分發揮地靈之優勢。而教育文化的發展才能出人才,並帶來生產力革命
吳地文化教育發達,官方的提倡是有積極作用的,范仲淹辦府學,更有深遠影響。民間的文化教育意識,也有力地推動著教育事業的興盛。如在「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強烈的意識作用下,逐步形成了書香門第、文化氏族,進而以蘇州城為中心基地,形成密集的文化群體。吳地在這種民風氛圍熏陶下,不斷積極擴散,以至綿延長久。這是文化教育,乃至技藝得以繼承發展、達到很高水平的紮根民間的基礎
事實表明,吳文化實質上是以先吳和吳國的文化為基礎,兼收並蓄周文化、楚文化、齊魯文化乃至海外文化等,以優秀人才群體為代表而創造的高度文明的總和。
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吳地控三江、跨五湖、通長江、臨大海,交通便捷,從而帶動市場、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吳國率先開運河、建水軍攻楚伐齊,吳地城鎮的興起,大都傍水而建;秦漢以來吳地就是進出口岸,是海外來人的一個登陸點,海外貿易和文化交流,西方文化的輸入,也是因水多之便。此外長江還有特殊的防衛功能,使吳地相對安定,這一切對吳地的創造奇跡都具有重要意義。大海、長江、運河、太湖可以說是吳文化的天然「淵源」
吳人精於「水利」,首先是興農田水利取得較高收成。其次較突出的成就是造船技術「先進」,大力發展水上交通等事業。吳國盛衰可以說是與船共命運。三國時孫權曾派使者去南洋開展外貿活動,南北朝時之南朝有強大水軍而得以偏安一時,鄭和及鑒真分別從太倉和張家港基地出發。蘇州城有世上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城市治水體系。造船和航運技術,使吳地在經濟、文化乃至軍事上都得到莫大益處
吳地是位於長江之南,中國海岸線之中部,太平洋之西的寶地,有長江之天險,相對安定,再加上經濟繁榮等因素,隨著生態、政治等形勢的變化,曾多次有大批中原人口南遷吳地。漢初關中飢荒,大批移民前來謀生,東漢末北方士大夫不斷南遷,三國時北方居民渡江遷來十萬余,孫吳軍又大擄人口。
太平天國和鴉片戰爭之後,吳地處於帝國主義侵略和西方文化傳入之前沿,在激烈沖突篩選融合中,孕育了大批愛國者和革命者以及企業家、科學家,創造了新文化和更高的生產力,成為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進而向內地輸送新的更高的現代文化,這就是吳文化的延伸和再創造
七、吳文化與海洋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謀取生活資料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內陸的人主要靠改造土地謀生,而沿海和島嶼的人們發展生產力與海洋息息相關。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而謀生發展生產力的方式各異,於是形成了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這兩大不同類型的文化。如古埃及、古印度形成了大陸文化,古希臘形成了海洋文化。中國歷史上也形成了兩大文化圈,即長江以南的江、浙、閩、粵沿海一帶和台灣、海南島、香港諸島及散布於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社會為海洋文化圈,內地大陸部分則屬於大陸文化圈。而長江三角洲這塊吳地是在海洋文化圈內,又處於兩大文化圈的結合部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前哨,深受中原內地大陸文化影響。一個國家或某一地區的民族,形成多種文化特徵,它的生命力和適應各種環境的應變能力、創造能力就特別強
長江三角洲居住的先民和其他民族一樣,首先遇到的基本問題是自身的生存和延續發展問題,即吃穿問題;其次才是物質享受問題;再次是滿足精神享受問題。這三個問題學者們分別稱之為第一存在問題、第二存在問題和第三存在問題
吳人自古重視農業,眾多的勞動力世代紮根農業,重視解決第一存在問題,這是吳人有大陸文化的特徵和優勢。由於吳人自周代建立吳國之後,生產力發展較快,用部分勞力就可以解決養活自己的問題,因之有條件解決第二存在問題,人們重視工商業的發展,就是海洋文化的特色。到唐宋特別是明清時期,吳地的物質生產達到很高的水平,人們逐步轉向滿足精神享受的需要,解決第三存在問題。所以吳地的戲曲、工藝、雕刻、繪畫、園林等都得到繁榮發展
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的交融,還孕育升華出崇高的民族精神,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有海味因素。這是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勇於拼搏的集體主義思想,這與土地私有者的觀念是大不相同的。當然,其中也有忠君等封建倫理觀念
海洋文化與內陸文化是特定地理環境下形成的,適應於不同生產力水平的兩種文化,對歷史的進步都有過積極貢獻。由於海洋生活是動態的,人們時刻在流動中變化中求適應,與風浪拼搏中求勝利,因之海洋文化有流動性、冒險性、開放性、斗爭性。而大陸文化是以堅守本土,紮根家園為根基的,是靜態文化,有定居性、保守性、封閉性、忍耐性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廣大內陸地區,長期對第一存在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直到近幾年有些地方才解決了溫飽問題),內陸文化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因之內陸文化長期受到特殊的重視,表現在文化研究和對各種文化的價值認識上,往往是重北輕南,重(黃)河輕江更輕海,重黃(帝)輕炎更輕「荊蠻」。近幾十年來,由於生產力的大為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第一存在問題基本解決了,各地普遍重視發展工商業。為了使文化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更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我們必須既重視大陸文化,在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的同時,還應十分重視研究海洋文化,如吳越文化,閩粵文化,上海的現代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等等。這對促進現代化建設,對解決第二、第三存在問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八、城市的作用與科技的魅力
文化能推動生產力發展,那麼人們在實踐中是採用什麼方式、通過什麼「工具」來實現的呢?吳地史實表明主要是一靠市場,二靠科技。
這就是由於海派文化促使人們積極發展工商業,從而繁榮了市場,市場又振興了城市,城市又起了火車頭的作用,帶動廣大農村,使生產力全面提高。到了宋、明、清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其聚集效益則開始體現在城市的第一乘數效應(由手工業項目投入,推動第三產業的相應發展),第二乘數效應(由城市第三產業構成的投資環境吸引新一輪工業項目投入)及其相互的作用。吳地很早就有了絲綢工業和手工業、紡織印染業及食品加工、工藝美術等作坊性的生產項目,這就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使投資環境更好,吸引更多的商人來蘇投資或做交易。
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體從原始方式 —— 手工勞動方式 —— 機器生產方式 —— 現代化生產方式。當中國大部分地方還是以原始生產方式為主的時期,吳地已到手工乃至機器生產的時代。科技的進步,超前的採用先進生產方式,則是聚集財富的主要手段
吳地過去科技水平較高,與海洋文化和市場競爭有密切關系。工商業生產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和多家競爭,促使人們刻意求新。由於眾多的生產者、經營者聚居一個城市,信息想通,不同的行業,「多學科」的專業技能,相互配合,相互啟迪,就能創造出新的東西,專業化的生產更有利於技術的提高。再加上教育和技藝的世代相傳和積累,人才大批流到城市,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前進
今天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國內外市場競爭,乃至國際上的政治、軍事競爭,密切相關。科技的社會功能不斷擴大,它已成為生產力和國家現代化,乃至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略性問題。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的興旺發達,科技也是其成敗的關鍵因素。聯系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繁榮史,我們必須走科技興邦之路,應當重視充分發揮城市的作用,運用市場興市的規律,建設大都會,發展高科技,還要發揚吳文化的特色,吸收現代文化,創造出更適合新的生產力發展的吳地文化
研究吳文化,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方針的具體內容,是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子孫後代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並為之獻身的生動豐富的人們樂於接受的教材,是把馬列主義與吳地的實際相結合,培養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徑。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中,應從吳地的歷史特點和近日之實情出發,從數千年吳人的經驗中,吸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從發展旅遊業來講,過去主要靠園林,如能以吳文化為內容,形成多種內容的線、網,如博物館、歷史遺跡、民俗、吳服、食品、戲曲、民間文學藝術、江南水鄉、古城、太湖景區,乃至與滬、錫、杭連成一片,形成文化內涵豐厚的特色旅遊,必可獨樹一幟,廣招天下來客。
研究吳文化與吳地,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共同奮斗,為建設好家鄉、建設好祖國多作貢獻。

❻ 吳越文化是哪裡的文化吳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麼不同

「吳越」這個叫法實際是江浙地區的代名詞,而這個詞的最早來源,是源自於吳國和越國的國名,用來指兩個國家的疆域和核心地區

從商代後期開始,太湖流域的吳人和越人就開始分別建立起了國家。在當時,吳越兩個政權有著極大的深仇大恨,各自成為敵對的對象。不過,雖然兩國打得你死我活,積怨殊深,但是卻同屬一個部落,在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都是同屬於一個民系,可謂是「兄弟」國家。



❼ 吳文化,甌文化,粵文化融合在一起是不是最完美的

是最完美的

❽ 明明古代分布著吳越兩國,為何後世稱江南為「吳」而非「越」呢

春秋戰國時期,江南地區是吳國和越國兩國在爭鋒,這兩者最後誰贏了呢?“卧薪嘗膽”的故事大家應該聽說過吧,是的,最後是越國贏了,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滅吳。

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後世稱呼江南地區的時候,通常還是稱呼“吳地”,而不是“越地”,當然,如果用兩個字稱呼的話,有“吳越地區”,“吳越民系”這種說法,但如果只用一個字稱呼江南,那還是“吳”。


所以,江浙地區只是越人分布的一個地區而已,用“越”來形容這里不合適了,沒有“吳”精準。

❾ 中國南方6大文化

因為你們南方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南方語言我們一句聽不懂,而北方話大家都能聽懂,我到南方上大學深有體會,,,,原來南方那些同學大多都不怎麼看春節晚會的,,,北方文化並沒有吞噬南方文化呀,「偶爾拿個廣東人當當笑料」,春晚小品上北方方言有何嘗不是笑料呢,東北話,河南話,山西話,山東話,都是笑料啊.

❿ 關於吳文化的幾個問題

1. 關於吳文化的起源,一樓已經引用了網路的一些說法,追溯到黃帝的兒子玄囂那裡,不過這只是傳說而已。現在公認的吳文化起源,一般是從公元前12世紀左右太伯奔吳算起的(太伯,也寫作「泰伯」),而且不是太伯一個人,還有他的弟弟仲雍,兩人一起來到吳地。傳說周太王古公直父有三個兒子,老大是太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季歷。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昌。周太王對昌這個孫子另眼相看,一心要把位子傳給他。太伯和仲雍為了順從父親的意思,就結伴出亡,來到吳地。

至於吳文化的終結,狹義的說,在春秋末期吳國被滅亡的時候就結束了。滅亡時間大致是公元前473年,因此吳文化延續了700多年。

廣義的說,吳文化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過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發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 也就是說,吳文化到現在還沒有終結,流傳了3200多年。

我個人的看法,吳國滅亡後,其文化已被其他文化融合、改造,不再是正統的吳文化,所以我在下面敘述中提到的吳文化,採取第一種說法。也就是從商末延續到春秋末期。

2. 吳國的范圍,最早的發源是在今江蘇無錫梅村,現在無錫市鴻山還有太伯的墓。傳說農歷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所以每逢這日,都有紀念活動。

後來,吳文化的中心遷到了姑蘇,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在這里,吳國逐漸走向強盛,勢力范圍擴大到整個江蘇南部,後來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擴大到浙江北部、淮河以南,現在的江蘇省大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成為吳國的領土。最後,吳王闔閭還滅掉了楚國,勢力一度擴張到湖北。

以上說的是吳國的疆域,不同於吳文化的范圍。事實上,吳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向南過了錢塘江就是越文化,向北過了長江就和齊、楚文化沖突,向西到了安徽境內就到了吳楚文化的交錯地域。

3. 從「男兒何不帶吳鉤」一句可以看出,吳文化的精髓確實是尚武之風。我們可以看吳國發展的歷程,首先是和大自然做斗爭,強盛起來以後就是不斷和周邊的越、楚、齊等國征戰,小戰不斷,大戰常有。而思想文化領域的成果,卻幾乎沒有。吳國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斗爭史,或者說一部戰爭史。

至於吳文化是文明還是荒蠻,這個就難說了。吳地本來是沒有什麼先進文明的,但太伯奔吳的時候,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明,和當地的文明進行了融合,才形成了吳文化。從後面的發展來看,吳文化似乎和中原文化區別不大,其青銅冶煉的技術甚至在中原各國之上,很難說吳文化是荒蠻的。這些說法應該是當時中原各國帶著有色眼鏡在看吳國,類似的,楚國和越國也受到這樣的「待遇」。

至於吳文化地區真正步入文明,我認為是在吳王壽夢時期,大約是在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是吳王闔閭的祖父。

4. 吳文化南面是越文化,西面是楚文化,北面是齊魯文化。吳文化源自周文化,以龍為圖騰;越文化則以蛇為圖騰;楚文化以鳳為圖騰;齊魯則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截然不同。這些文化都是互相獨立的,甚至是敵對的。

吳文化的發展方向,前面已經說了,向南越過錢塘江,向西越過長江,向北越過淮河,分別和越、楚、齊三國沖突。後來,吳國被越國滅亡,之後越國又被楚國滅亡,吳文化於是先後受越、楚文化影響。到了秦以後,因為北方多次被少數民族佔領,原有的文化中心多次南遷,所以吳文化又被中原文化改造。近代以來,吳文化地區是中國最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地區之一,所以又大量接受西方文明和思想。因此,現在的吳文化,早已不是原先的吳文化了。我也從小生長於吳文化地區,不過這里完全不是最早的尚武成風、輕於赴死的風貌了,文化早已徹底改變。現在還保存的吳文化遺址,也就那麼不多的幾處了。

閱讀全文

與粵文化和吳文化哪個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