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民族創新創造都有哪些
中華民族創新創造都有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四大發明的說法,源自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經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B.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我國曾位居世界前列的文化成就
數學:東漢成書的《九章算術》、南朝時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
天文歷法:商朝關於日食、月食的記錄、哈雷彗星的記錄、十九年七閏法、《甘石星經》、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地動儀、對月食的科學解釋、《授時歷》。《徐霞客游記》中關於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記述。
四大發明:蔡倫改進造紙術、隋朝出現雕版印刷,北宋畢日
升
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在宋朝時用於航海,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
二、中醫學的發展扁鵲發明切脈,形成望、聞、問、切四診法。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研究病理學的著作。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最早的葯物學著作。
《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麻醉葯物。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定的葯典。《千金方》總結了唐朝以前和唐朝當時的醫葯學成果。
《四部醫典》是藏醫著作。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學的集大成著作,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醫葯成就。
三、農學:《齊民要術》反映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農牧業經驗,是現存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農桑輯要》是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由國家頒發的農書,也是蒙古族接受農耕和封建化的標志。
《農政全書》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是西學東漸的代表。
四、地理學:《禹貢地域圖》《水經注》《徐霞客游記》。
五、網路學:沈括的《夢溪筆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其中收錄了一些日本、朝鮮、歐洲傳來的技術)。
C. 古代人民的文明有哪些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據,以地域環境大致分為:兩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米特人、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文明: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88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愛琴文明: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後被麥錫尼文明所取代。商文明形成於公元前1566年左右.奧爾梅克文明: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 *.拉登文化(La Tèneculture):凱爾特人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創造的鐵器文化。]古典時期的文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這段時期,許多文明進入繁盛時期,通常也被稱做古典時期。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印度文明、華夏文明、瑪雅文明。失落的文明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傳說中的文明,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包括:姆大陸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雷姆利亞大陸文明。
D. 全世界人民創造出來的四大文化體系包括中國,印度,埃及,歐美
是中國、印度、伊斯蘭和歐美
E.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1.儒家思想文化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學派。多年來,儒家學說作為中國學說的主流學派,在中華大地上大放異彩,獨領風騷。儒家思想講求「和」、講求「中庸」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都是有益的借鑒。
2.中華武術
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人類自身的肢體認識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特殊的極具價值的體育運動方式。中華武術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3.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瓷器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也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蘊含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4.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包括《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
5.語言文字
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漢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種是埃及聖書字、蘇美爾楔形文字、瑪雅文字)。
6.傳統民族音樂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出來的。十大古曲、各種傳統樂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有著龐大的體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淀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中國許多古曲,不僅旋律優美,曲子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F.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多如繁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里就分別舉幾個例子。
中華傳統文化: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贍老愛幼的家庭規范傳統、與人為善的社會處世傳統、廣交朋友、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傳統、在艱苦磨煉中成長的傳統、國家利益重於生命的傳統等。
(6)人民創造的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傳統文化
G. 人通過自然創造的文化有哪些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作為創造主體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自由自覺的主體性的人,在文化創造中,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激發自身的創造潛能,自由自覺地進行文化創造。文化創造的最終目的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什麼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1文化創新的途徑是什麼
(1)根本途徑(實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古今):
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中外):
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
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今)與傳統文化(古)、民族文化(中)與外來文化(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H. 在100多年前,納西族人民就創造了什麼文化
創造了東巴文(納西象形文字):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態比甲骨文還要原始。被認為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著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字的載體東巴紙是古時東巴專用,用以書寫東巴文字的紙張。其工藝純屬手工作坊,只有出自此作坊的東巴文字,才是原汁原味、富於魅力的。東巴紙由和聖文老師的祖先在300年前發明自製的,失傳10多年後,又由和老師重新恢復了東巴紙的生產,並在傳統基礎上發展了書畫紙、裝裱、高檔名片、壓花書簽、壓草封活面藏經紙等系列,它工藝精美的質地、防蟲駐的特點,深受國內外用戶好評。
I. 中國古代創造了哪些燦爛的文化
1.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主要包括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外傳,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建築、醫學、數學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典型。商有獨特風格的青銅製造藝術及先進的歷法。秦漢時期的突出表現是中國文明開始源源不斷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絲綢、冶煉鑄造、水利技術等都遠播到中亞、羅馬和歐洲地區。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突出成就。由於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學者公認的「中華文化圈」既影響了亞洲文明的發展,也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印刷術、指南針及火葯技術的對外傳播,這對其後整個世界面貌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清時期中國科技文化落後於西方。 認識:中國古代的科技在16世紀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領先於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古代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這為科技的進步創造了條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與發展為科技發展連續性與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我國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通過各民族集體的智慧得到了不斷地進步;政府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對科技的重視與支持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發展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國家地區人民的智慧,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斗爭中積累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成為了古代科技發展的源泉;而中國古代一些著名科學家們的個人努力與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主觀因素。這些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也同時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並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的意識。 中國古代科技從16世紀以後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的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與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中國古代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容與越來越殘酷的文化專制統治使中國古代科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足夠的人才。歸根結底是由於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後走向衰落。 2.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古代文學成就包括詩詞、散文、賦、小說、戲曲等形式多樣,作品繁富;古代藝術主要包括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音樂舞蹈藝術和雕塑藝術等的發展。認識: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學藝術成就凝結了中國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學家與藝術家在前人成就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與政治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它不僅豐富了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對東亞地區文明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