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雙十一的起源及意義是什麼
雙十一的起源及意義如下:
2009年中下旬,時任淘寶商城總裁的張勇和他的團隊,為了做大淘寶商城的品牌,策劃了一個嘉年華式的網上購物節,出於偶然地選擇了「雙十一」這個日子。選擇11月,是因為它剛好處於十一黃金周和聖誕促銷季中間,此時的天氣剛好是冬天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
但11月沒有節日,只有被網友戲稱為的「光棍節」的1111.11。於是張勇「一拍腦袋」:「那正好,光棍兒沒事干就多買點東西吧。」看似偶然的故事,誕生了一個新的消費節點。
2009年前,11月11日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卻成了一個標志性節點,一個銷售傳奇,一個網路賣家、平台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
2009年第一個「雙十一」,只有淘寶商城中李寧、聯想、飛利浦等27個商戶參加,但是超乎所有人預想,整個平台交易額是5200萬元,這是當時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我們沒有想到,商家也沒有想到互聯網的聚合力量那麼大。
當天早晨,貨就賣得差不多了,很多商家臨時到線下補貨,甚至出現董事長批條子直接從經銷商地麵店臨時調貨到網上賣的現象。後來,「雙十一」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甚至對非網購人群、線下商城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中國經濟有活力、民間儲蓄強大、快遞行業的健壯,與中國「搶便宜貨」文化的混合發酵,成就了中國原創的「雙十一」現象。這一現象,既無需抬高,也不能小覷。馬雲將「雙十一狂歡」搬到西方的腳步聲,已經十分清晰。「雙十一」的成功,展現了中國經濟更開放、更多科技含量的形象。
中國「製造」的「雙十一」正在走向世界,正一步步走向世界,演變為全球消費者的狂歡節,或許將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經濟的模式。這不僅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發展的潮流同步,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甚至領導世界發展的潮流。
Ⅱ 雙十一反應的社會現象
雙十一最大的賣點就是:瘋狂折扣,給每個人都拋了一個高價的錨。
基於此,雙十一時許多商品通常都會出現一個價格先漲後降的現象,為的就是在我們腦海里留下一個高價格的印象,然後,當我們以這個較高的價格作為參考價時,折扣價就會看起來異常劃算,使我們產生一種自己「佔了便宜」的安慰心理。「全場五折」「僅限當天」這博人眼球的促銷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再不去佔便宜就要後悔到明年的「雙十一」了。
這就是很多大商家的絕殺技:秒殺競爭機制。
商家有意通過這場數量有限,先到先得,不是所有人都能搶購成功的僥幸秒殺,引起買家之間的競購行為,引發麥克斯韋爾定律。
秒殺成功的買家,會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帶著被鼓勵的商品繼續購物,而秒不成功的買家也無所謂,只能怪這該死的電信網路,而繼續進行瘋狂的購物競爭。但不管怎樣,麥克斯韋爾定律在這里如魚得水。
很多購物患者在無意識中,已經對電商平台形成了一種依賴,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種症狀,又稱為人質情結,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的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它會使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
足不出戶就完成了一切交易活動,淘寶,自03年成立以來,以顛覆性的購物模式成為人人都愛的網購平台。
Ⅲ 雙十一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
11月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這個速度再次刷新天貓雙11成交總額破100億的紀錄:2016年用了6分58秒,2017年用了3分01秒,2018年用了2分05秒。
今年天貓雙11成交總額破1000億來得有點小快!1小時03分59秒,天貓雙11成交總額沖破1000億大關,比2018年快了43分鍾25秒,比2017年快了近8小時。
這龐大的雙十一數據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經濟學原理呢?消費者和商家到底是誰佔了便宜呢?又反應了那些經濟學原理呢?
一、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也就是說:人們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其他情況不變,他對此商品的需求會隨著對其擁有量的增加而遞減。比如當時有10個包時你對包的需求就會相對的減緩,這種遞減也許緩慢也許迅速。如果緩慢,那麼他對此商品所出的價格,就不會因為他對此商品的擁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價格的小幅度下降會使他的購買量大幅度增加。
11月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二、稀缺理論
稀缺理論,說的是一件東西越稀缺價值就越大。雙十一除了降價外,商家還有一個絕招限量限時秒殺。「商品限量」「雙十一後恢復原價」的商家口號,常營造出商品稀缺機會難得的認知,從而引發消費者的爭搶。
三、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因某些因素影響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近年來,雙十一已經在互聯網用戶中,形成了一種消費文化,讓人有種不在這天買點什麼,就和時代脫節的感覺,於是羊群效應就發生了。
Ⅳ 如何看待雙11文化現象
雙11文化現象真的是非常的有意思,而且也是憑空而生的一個節日,而且我也是非常贊同的,因為在這一天,有很多的物品都會打折,而且也是非常便宜的,所以說肯定是能夠吸引很多的人的,我也是非常的想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Ⅳ 如何看待雙11文化現象
「雙十一」數百億的成交額再次驗證了互聯網改變世界的預言。但跟風式的突擊消費與成熟、理性的大消費市場建設目標距離還不小,而且沖動之下,不少人也落入了「敗金」的陷阱。「雙十一」其實不過是商家「有需求要消費,沒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消費」的營銷手段,亦是一種假借節日之名憑空製造銷售噱頭的策略。商家無限放大了民眾的消費需求,提供種種看似超值的消費便利,從而達到瘋狂地利潤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