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重慶音樂文化有哪些

重慶音樂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4 13:10:51

Ⅰ 重慶傳統文化的重慶民間藝術

【綦江農民版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綦江人在傳承木板年畫的基礎上,為這門古老的藝術賦予了更加深厚的內涵和藝術語言。老樹綻開新花,綦江農民版畫煥發出新的活力。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牛文,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重慶市民間美術展覽辦公室主任朱宣咸等著名美術家親臨指導與大力支持下,1983年12月9日,綦江縣農民版畫展在重慶夫子池展出並獲得成功後,1984年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展出。隨後在全國十八個城市展出,還漂洋過海,在日、美、英、加拿大、瑞士、挪威等14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所到之處深受喜愛,被國內外博物館廣為收藏。今天,中國美術館已經收藏70多幅綦江農民版畫;榮獲了國家級獎勵80多幅/次,省市級獎勵近100幅/次,綦江農民版畫被美術界稱為中國的現代派;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文化局先後授予綦江縣 農民版畫之鄉的榮譽稱號;1988年,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綦江縣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日本日中藝術研究會為表彰綦江農民版畫取得的成就,派人專程從日本赴綦江贈送了三座金杯。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新華社、中國文化報等國家級媒體專題介紹了綦江農民版畫。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和廣西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多次專題宣傳綦江農民版畫。法國《圖盧茲報》、美國黃河電視台和日本《版畫世界》雜志等國外媒體也紛紛報道綦江農民版畫。
【銅梁龍燈】是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龍舞和彩燈舞,興起於銅梁縣。從龍、燈彩扎製作到舞容演練,集民間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是一種綜合藝術。銅梁龍燈歷史悠久,起於隋唐,盛於明清。民國12年(1923),銅梁民間藝人劉連山等,取各種龍燈長處,創作了蠕龍,其形體完整,比火龍、飛龍長大,玩舞時有如蛇行或蚯蚓蠕動的形態,慢時輕盈秀雅,快則跳躍飛騰,氣勢磅礴壯觀。1984年元旦,銅梁以長達54米的大蠕龍參加重慶市龍燈表演,聲譽鵲起;同年,民間藝術家蔣玉林等彩扎9條大蠕龍,赴京參加國慶典禮,在天安門前舞起接受檢閱,聲名大振。此後,在國家級大賽中五奪魁首,屢獲金獎。其品類多,分龍燈和彩燈兩大類。龍燈類有蠕龍、正龍、火龍以及彩龍、板凳龍、稻草龍等,彩燈類有鯉魚跳龍門、泥鰍吃湯圓、亮獅、開山虎、十八學士以及犀牛望月、豬啃南瓜、三條?NB153?、蚌殼精等,加上各種裝飾類工藝品,有上百個品種。銅梁龍燈舞蹈套路豐富,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別,情趣各異。主要特色是以大道具、大動作、大場面體現大氣勢,再配以歡快的民間吹打樂,激烈的民間煙火,烘托出熱烈的喜慶氣氛。其適應性強,既可在街頭、廣場、農家院壩表演,又可上文藝舞台演出,保留了傳統的民間風味。其盛事是春節龍燈會。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在縣城舉辦各類龍燈大會演。由黃廷炎等編導,王興富編曲,銅梁縣龍舞隊表演的龍舞,在1992年第二屆中國沈陽國際秧歌節暨全國優秀秧歌、民間舞蹈大賽中獲優勝獎(大賽最高獎),同年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第二屆全國群星獎銅獎。1994年代表中國參加在廣州增城舉辦的國際龍獅大賽,一舉奪冠。
【烏江船工號子】烏江江險浪高,上水時,通常是10餘條船成群出發,每遇大灘,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纖,船工們巨大的號子聲扎實鏗鏘,高亢激昂,能壓過咆哮的江水聲,遠傳數十里外。其中以奪奪號最為典型,它沒有弱拍,沒有領唱,也沒有歌詞,分三組五聲部以襯腔呼應。整個號子均以和聲式進行,宮調原位和弦、轉位和弦交替出現,透視出聲部,明亮而強烈。進入高潮時,節奏加快一倍,氣氛更加熱烈。船過灘一瞬間用長音結束,灘頭頓時一片歡騰。進入峽谷,浪平水靜,纖夫們又拉著各自的船在險道上慢慢爬行,艄公在船上領唱著極慢的敘事號子(如鬧峽號),其聲悠揚婉轉,輕鬆柔和,句尾岸上纖夫有一長音襯腔烘托,句間休止較長,可迎來清楚的山谷迴音。船行下水過險灘時,船工們喊三拍子的橫駛號子,第一拍用領唱,二、三拍用節奏旋律圍繞徵調主音在上下四度內跳進,號子流暢自如,張弛分明。進入平水,多是船工們輪換休息或開懷暢飲,這時也唱一些帶有情節的數板號子,以調節生活。
【秀山花燈】秀山縣素稱花燈歌舞之鄉。花燈戲源於漢族燈兒戲,後來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發展為一種格調新穎,歌舞動人,為漢、土、苗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式。花燈戲演員班較小,如花燈唱詞所雲:燈哥花妹跳花燈,金花銀花掌燈人,兩個拉絲弦,四個打鑼鈸,還有一個掌調師,幺哥幺妹來幫腔,將將就就,一行十三人。花燈舞蹈分單花燈、雙花燈和花燈戲三種。單花燈由一旦一丑兩個角色表演。旦角叫幺妹子或花妹子,多男扮女裝,扎假辮,系花裙,著短圍衣,右手執綢邊花摺扇,左手執彩巾。丑角叫花子或賴花子,反穿皮襖,扎腰帶,頭戴瓜皮帽或扎頭巾,右手執大蒲扇。雙花燈有兩旦兩丑或兩旦四丑。花燈戲則近似湖南花鼓戲,表現故事情節較完整。花燈舞蹈語匯有200多個,如雪花蓋頂、犀牛望月、蛤蟆戲水、白鶴亮翅、掃地蓮花、蜻蜓點水等。舞蹈在一張方桌的微型舞台上進行。花子先上台,借故道白請花妹上台,開始旋轉唱跳,動作細膩准確,表演別致滑稽。花燈唱詞短小精悍,反映日常生活、愛情婚姻、生產知識、歷史故事、地方掌故等內容。花燈音樂曲牌400多個,曲式一般為2~4個樂句的單句段。歌詞以五、七字居多。襯詞輕快活潑,分正調、雜調。雜調生活氣息較濃,調式、唱腔都很優美,乃花燈戲精華。經過加工的一些雜調,如《採茶調》、《一把菜籽》、《黃楊扁擔》等,流行全國,蜚聲海內外。
【土家族擺手舞】是酉陽縣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禱過年、喜慶佳節等活動中的一種群眾性舞蹈。多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間進行,也有在暮春三月夜間進行的。屆時,男女老少身披西蘭卡普(土花被面),手舉龍鳳大旗,肩扛鳥槍、梭鏢、齊眉棍,浩浩盪盪,聚集於擺手堂或擺手壩。巫師頭戴鳳冠高帽,腰系八幅羅裙,手搖銅鈴司刀,手舞足蹈地進行指揮。場中敲響震天鑼鼓,吹起牛角、土號,點放三腰銃,群眾於是載歌載舞。擺手舞的形式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大擺手主要用於祭祀,三年或五年舉行一次,人數多至成千上萬,氣氛隆重。小擺手用於一般喜慶活動,人數為數十人、數百人不等,氣氛熱烈活潑。擺手舞的動作分為單擺、雙擺和迴旋擺,表現各種祭祀禮節儀式、勞動與戰斗動作,如雙手合十、屈膝墊腿、觀音坐蓮台、舉刀舞棍、圍獵撒網、跋山涉水等,舉止簡潔,氣勢粗獷,原始氣息十分濃郁。?
【八版鑼鼓】是一種民樂演奏形式,流傳於重慶涪陵市龍潭地區,已有數百年歷史。其技藝世代相傳,其中以舒家班和劉家班等演奏最為出色。60年代中期,四川音樂學院為舒家班演奏的八片鑼鼓錄音,並請鼓師舒培成去學院傳藝。八版鑼鼓的樂器古樸、小巧,一般有5種:鼓(俗名腳盆鼓,上大下小,只一面蒙牛皮)、馬鑼(又叫馬當子)、大鑼(相當於戲曲用中音鑼)、金鼓(實為銅質)。一般為5人演奏:鼓居中,右邊馬鑼、包包鑼,左邊鈸、碗鑼。少數曲牌由馬鑼發點,其餘由鼓點指揮。演奏的曲牌相傳有400多支,但大多失傳,60年代的舒家班能打140多支。常用曲牌有一龍擺尾,二鳳點頭,三獅搖鈴,四象翻身,五虎擒羊,六豹金錢,七牛擦癢,八馬過河,九猴獅洞,十豬八戒;多雞放草,雙燕含泥,丹鳳朝陽,四馬投唐,五郎收兵,六位高升,七賢過關,八仙過海,九龍翻身,十龍過江等。八牌鑼鼓的主要特色是曲牌多,表現力豐富,能在香會、廟會和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使用。其點子密集,旋律緊湊、明朗,聲情並茂,引人入勝。

Ⅱ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川江號子、石柱土家啰兒調、南溪號子 、走馬鎮民間故事、永城吹打等等。重慶在民間音樂方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很多的。重慶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里人傑地靈,坐落在這里的風景也很美。重慶從古至今誕生的文化數不勝數。不論是藝術方面的文化,還是關系大眾民生的飲食文化,在全國都是排的上名號的。重慶在現代生活中已經是很多人旅遊必去的地方。除了重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吸引力,還有重慶美食的吸引力。

Ⅲ 重慶的民歌民謠

1.《太陽出來喜洋洋》: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渝東民歌,詞和曲均出自於音樂家金鼓先生之筆。歌曲誕生地為重慶沙坪壩,是金鼓先生於1942年在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期間創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簡單,情緒樂觀爽朗,表達了山民們熱愛勞動、熱愛山區生活的情感,廣泛傳唱於國內外。

2.《黃楊扁擔》:

黃楊扁擔是重慶民歌,起源於重慶市秀山縣白粉牆村(黃楊扁擔村),是土家族寶貴的文化資源,《黃楊扁擔》是重慶三千萬人民的驕傲。1958年歌唱家朱寶勇首次演唱《黃楊扁擔》,從此,優美抒情的秀山花燈歌曲《黃楊扁擔》被冠以四川民歌在全國流傳。

3.《古鎮轎夫歌》:

歌曲描述了兩位轎夫抬著轎子,翻山越嶺,風雨兼程,所到之處,他倆觸景生情,前者出口成章,後者隨口便答,用歌聲互通信息,了解情況,隨時隨地注意安全行路。這些歌詞情景交融,琅琅上口,展示了古鎮民族文化的魅力,道出了抬轎人心中的酸甜苦辣。

4.《懶龍號子》

是一首川江號子,用於拉船上灘之時。這時,領喊者在船上撐篙喊唱,拉纖者在岸上齊聲同和。領唱聲亦即指揮令,以便眾人齊心協力拉船上灘。其唱詞隨拉纖情況而變,曲亦隨詞而變,音樂宛轉悠揚而富於感情力量。

5.《出斑鳩》

是一首川江號子,用於所拉之船即將上完灘前的沖刺,直至船進入平水區,並靠岸休息之時。領者有腔無詞,節奏短、快而有力。其與和者之間的對應幾乎為「喊」與「吼」。氣氛和情緒均達到頂點,可謂之驚心動魄,盪氣回腸。

Ⅳ 重慶6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哪些

分別是:劉氏刺熨療法。
民間音樂包括川江號子、石柱土家啰兒調、南溪號子、接龍吹打、金橋吹打、木洞山歌、梁平癩子鑼鼓、鞍子苗歌、永城吹打、秀山民歌、薅草鑼鼓、小河鑼鼓、後壩山歌、梁平抬兒調、土家斗鑼、甘寧鼓樂、龍骨坡抬工號子、五句子山歌等18項。
屬於民間舞蹈的有銅梁龍舞、北泉板凳龍、擺手舞、大儺舞、巫舞、獅舞。
傳統戲劇包括川劇、梁山燈戲、面具陽戲、接龍儺戲、陽戲、余家儺戲、石壕楊戲、踩堂戲。此外,還有四川評書(重慶)、車燈、川東竹琴等3項曲藝;中塘向氏武術、木洞龍舟等2項雜技與競技。
梁平木版年畫、蜀綉等2項民間美術;塘河婚俗、嘗新、萬盛苗族踩山會、豐都廟會、秀山花燈等5項民俗;梁平竹簾、重慶漆藝、龍燈彩扎工藝、榮昌陶器、榮昌摺扇、榮昌夏布、涪陵榨菜製作工藝、合川桃片、合川峽硯、永川豆豉、藝廬微刻、龍鳳花燭、老臘肉製作工藝、朗溪竹板橋造紙、紙竹工藝等15項傳統手工技藝也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Ⅳ 重慶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重慶民間藝術有:
1、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綉、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朴、稚拙、幽默等特點。
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民間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贊譽。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中國文化部將綦江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銅梁龍燈
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綉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活」是說舞龍操作中引入機械原理,研製出手搖、發條、電動等各種方式,使龍騰躍翻卷更加靈動瀟灑,活靈活現。
3、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一種古樸、詼諧、抒情、優美、集歌、舞、打擊樂、琴弦樂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起源於元代土著人的「跳團團」,受多種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步演變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
花燈道具:花燈,有花有燈。花,手工剪成的各種花鑲貼在燈,五彩繽紛;燈,竹篾扎制,白紙糊,貼新邊,掛彩吊,分為四角、六角、方形,開道照明,吉祥如意,五穀豐登;扇,蒲扇、摺扇、雙扇,舞動技巧稱「扇子功」,有難度;桌,原始花燈的主要道具。
4、酉陽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它始於唐代,流傳至今。
跳擺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農事勞動、戰斗姿態、岩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
5、九龍楹聯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截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餘人次的群眾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餘幅,其中有萬余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餘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銹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2000年3月,九龍楹聯獲得了「巴渝十大民間藝術」的稱號。
6、梁平三絕
傳統的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平竹簾被譽為「梁平三絕」。 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梁山燈戲 俗稱「包頭戲」,是梁平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劇種。遠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2),它就從民間「玩燈」和「秧歌戲」中脫穎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燈戲遍及城鄉,逢節日盛會,築台競演,逐漸向周圍傳播,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國13個省市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劇種的「梁山調腔系」。
梁平年畫 曾被譽為「天府之國」三大年畫之一。梁平年畫起源於清初,已有300多年歷史。它用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藝術提煉,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造型獨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機智幽默,充滿強烈的鄉土氣息,技術上具備了動畫、剪紙和漫畫的效果,其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從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形式美,作為套色木刻版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久看不厭。
梁平竹簾 製作工藝已逾千年歷史。具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
7、接龍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的民間吹打樂演奏都是有著較長歷史淵源的山區鄉土風情和傳統文化習俗。 接龍民間吹打樂被譽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點:品種多樣、曲調豐富、師傳樂班、流派紛呈。1991年接龍成立了民間吹打樂協會,時有會員500餘人;1996年接龍鎮成立了民間吹樂藝術團。1991年底,重慶市文化局命名接龍地區為「民間吹樂之鄉」。在2000年3月重慶市文化局、重慶晚報等單位通過群眾投票和專家評議的方式,評出的「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專指巴南區接龍鎮和萬盛區金橋鄉的民間吹打樂。
8、木洞山歌
木洞位於重慶市巴南區的一個鎮。木洞山歌有曲調100多種,包括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還有風俗歌、舞歌等。勞動號子有船歌、石工、搬運、作坊、農事號子和勞動歌,如跑堂調等;山歌有禾籟、神歌、盤歌、羅兒調等,尤以禾籟和盤歌最有特色。木洞打(唱)禾籟有高腔、平腔、矮腔、花禾籟、連八句之分;盤歌除自盤外,還有對盤、連句盤,多為即興之唱,隨和自然,生動活潑;小調有啟智歌、修房歌、敘事歌、時調謠曲、吟誦調等;風俗歌有節令歌、酒歌、壽禮歌等。

Ⅵ 重慶市雅鵬音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雅鵬音樂文化傳媒是一家綜合傳媒公司;總部位於重慶市涪陵區。雅鵬音樂文化傳媒經營范圍: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設計、製作、發布廣告、多媒體製作;創作、製作音樂2;圖文設計製作;動漫設計;手繪壁畫設計;包裝設計;舞台燈光音響2設計;網頁設計;平面設計;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公關活動組織策劃;展覽展示服務;攝影服務;禮儀服務;翻譯服務;品牌設計;歌曲MV拍攝;音樂培訓、舞蹈培訓、鋼琴培訓、繪畫培訓、樂器培訓;企業管理咨詢;樂器銷售。
法定代表人:陳亞鵬
成立時間:2016-11-09
注冊資本:1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200915636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涪陵區興華中路39號第四層(依蝶購物廣場四樓F4-5)

Ⅶ 重慶特色文化和民俗風情有哪些

1、農民版畫

重慶的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區,這里有一個獨特的民俗就是綦江農民版畫這種版畫是綦江農民將石刻木雕等特色融入版畫之中,這種版畫非常的幽默和生動。

Ⅷ 重慶民歌和四川民歌的特點是什麼 求助啊 各位大俠們

重慶民歌特點:歌曲形式簡單,情緒樂觀爽朗,表達了山民們熱愛勞動、熱愛山區生活的情感。一開始不管從聲音到情緒都要全部到位,每句都要有迸發力,節奏可以自由,但音調高亢明亮,歌詞密集,襯詞鬆散,高音區真假混合時真聲成分多。

經典的重慶民歌有:太陽出來辣焦焦、山歌要用馬來馱、喜看秋時稻揚波、 氣得美帝干著急、我是你的好朋友等。



四川民歌特點:演唱富於激情,發音硬挺洪亮,音色堅實,吐字清晰有力,強調字頭噴口,節奏自由又在板式里,似唱似說、似說非說是一個特色,每句領唱都要「挑」起來,而且每句落腔都要給和唱一個「肩膀」,即一個有傾向主音的下滑音和氣口。

經典的四川民歌有 :哈達獻給毛主席、太陽出來喜洋洋、康定情歌、快四幺妹子、盼紅軍、採花、我隨紅軍鬧革命、八月桂花遍地開、晾衣裳、綉荷包、槐花幾時開等。



(8)重慶音樂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地方民間音樂,長江峽江號子,伴隨著勞動節奏而歌,以高亢、渾厚、雄壯、有力,節奏鏗鏘,表現形式為一領眾合,有喊唱、呼嘯、翻唱等。音樂旋律與內容融為一體,音調與語言聲調相結合,自由行腔,節奏、速度視具體活路(活計)而定。「腔旋律」居多。

閱讀全文

與重慶音樂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