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

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02 00:32:14

㈠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哪些重要貢獻

思想上:
1.提出「仁」的思想
2.為政以德
教育上是大教育家:
1.開私人講學之風,打破教育上貴賤貧富的等級.
2.提出「有教無類」思想,不分貴賤都有教育的權利.
3.提出「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育思想.
文化上:
晚年編訂文化典籍了《詩》、《書》、《禮》、《易》、《樂》、《春秋》,我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㈡ 簡介孔子在思想,教育及文化方面有哪些貢獻

孔子對教育的貢獻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國以禮」(《論
語·先進》)、「為政以德」(《論語·為政》)的政治思想,兩千多
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稱頌.而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更是像一
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教育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輝.下面筆者從
首創私學和教學思想兩個方面來談談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一首創私學,廣收門徒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從事教育活動.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教育家.孔子本來也想從政,但他
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曾經多次謀求出仕,但遭到權貴的排斥,
因此最終未得重用,甚至不得不出走國外.雖然魯國的掌權者也
曾經想拉攏他,但他認為他們不走正道,不願合作,於是退而在
家講學.他是最早創辦私學,進行私人講學的人.孔子辦學,主
要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大約在他30-35歲之間,第二個時期
在37-50歲之間,第三個時期是在他的晚年,即68-73歲之時.
他的私人講學非常成功.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
這些弟子有許多是從遠方慕名而來的.七十二位賢者,有的以學
問聞名,有的成為當時諸侯國的卿相.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成就.因為在孔子所處的時代,學校專為奴隸主貴族而設,所謂
「學在官府」,不僅奴隸和平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就是奴隸主下
層也很少受到教育.而孔子興辦私學,廣收學徒,提出「有教無
類」(《論語·衛靈公》),即一個人不管他出身如何,都有權接受
教育.孔子收徒,學費很低,只要「自行束修以上」(《論語·述
而》),就收為弟子.「束修」就是十條干肉.比較貧寒的平民,只
有交得起十條以上的干肉做尊師禮,就可以接受教育.十條干肉,
一般的家庭還是准備得起的.這樣就突破了「學在官府」的限制,
為普及教育開創了先河.由於孔子興辦私學,不分貴賤一律施教,
使許多出身低微的平民可以通過教育獲得參與政治活動的能力,
從而也就有了成賢的機會.由於孔子率先興辦私學,使得後來私
人講學的風氣盛行.春秋戰國時期「處士橫議」和「百家爭鳴」
局面的出現,可以說與孔子開創私學有很大關系.孔子首創私學,
「有教無類」,這是孔子對教育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二教學思想,為人稱道
教學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孔子在他一生的教學經歷中,總
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經驗,既有關於「教」的,也有關於「學」
的,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教學思想.其中有許多教學思想雖然
時隔兩千多年,至今仍有借鑒之處.
對於學習方法,孔子主張要博學、多練、經常溫習.《論語》
開篇首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就是
說要多學知識,而且要復習訓練,否則,學過的知識就不能鞏固.
人們常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裡面其實也包含了復習鞏
固的意思.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舊的知識積累得多了,就能夠
產生新的見解.所以,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
語·為政》)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用這些話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鞏固知識.
孔子還認為,不僅要博學多練,溫故知新,而且還要經常思
考,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他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
怠」(《論語·為政》).他一方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曾說「吾嘗
終日而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里孔
子用自己的親身體驗,說明長時間的空想是沒有好處的,不如學
一些知識,再去思考.另一方面,孔子又強調要勤於思考,他對
那種不認真思考的學生表示沒有辦法.他說:「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論語·衛靈公》)就是說,學習的同
時還要思考,要經常問個「為什麼」.由此可知,只學習不思考不
行,光思考不學習也是行不通的.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才會學有所得.孔子這種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至今還
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在學習態度方面,孔子主張一個人對待學習要老老實實,謙
虛好學.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
政》)意思是,學習知識,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沒弄懂就是沒弄懂,
千萬不可不懂裝懂.在學習上,要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
語·公冶長》)的精神.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
而》),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一定
要虛心向人請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恥下問」,要做到「以
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論語·泰伯》)同學之間遇到不懂
的可以相互請教,老師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學生請教,大學者、大
專家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向普通老百姓請教.孔子自己就是謙虛好學的典範.他雖然學識淵博,但是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虛心向
別人請教.《論語》記載,「子入大廟,每事問.」(《論語·八佾》)
他曾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論
語·子罕》像孔子這樣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尚且說自己「無知」,
「空空如也」,其謙虛之態不言自明.孔子好學是人盡皆知的.他
曾說,「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
在此,孔子說明,自己並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而是通過好學才
有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未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
冶長》)這是孔子對自己好學精神的自白.孔子這種實實在在,謙
虛好學的精神,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對於教學方法,孔子主張啟發教學,因材施教.孔子啟發教
學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他的學生顏淵曾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孔子啟發教
學到了讓學生「欲罷不能」的程度,可見他的啟發教學是多麼的
在成功.孔子認為,教師不能一言堂地老是向學生灌輸,關鍵在
於啟發學生去思考和琢磨.這種啟發教學的思想至今仍為社會所
提倡.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
復也.」(《論語·述而》)「憤」是指學生求通而不得,產生一種求
知欲;「悱」是指學生雖有會意而又表達不出來,處於一種似通非
通、似懂非懂,而又急於弄通弄懂的狀態.當學生進入「憤」、「悱」
的境地,才是教師進行啟發誘導,實施教育的良好時機.在教學
中,要注意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進入「憤」和「悱」的
境地,以便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通過啟發,培養學生「舉一反
三」的能力.當舉一而不能反三時,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而要
他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在進行啟發教學時,孔子往往採用「叩
兩端」的方法.他曾說,「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吾叩其兩端
而竭焉.」《論語·子罕》孔子原本對此問題不了解,但通過「叩
兩端」,即從正反兩面去追問發問者,終於把問題談清談透.孔子
常用「叩兩端」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孔子認識到,教
學的意義不全在於灌輸給學生多少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教給學生
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今天仍然廣泛運用.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又一個基本教學方法.孔子認為學生個性
有差異,學習程度有高低.因此,他主張在統一的培養目標下,
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學習程度高低的不同,他說:「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針對
學生個性的差異,孔子對症下葯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孔子因材施
教的例子不勝枚舉.最典型的是孔子對冉有和子路兩人「聞斯行
諸」的回答.《論語》記載,冉有和子路提出同一個問題:聽到道
理後是否就去實行?孔子回答子路說:「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
之?」意思是,有父兄健在,怎麼能夠聽了就干起來呢?而回答
冉有則說「聞斯行之」,意思是聽到了就去干.公西華不解其故,
問孔子這是為什麼.孔子告訴他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論語·先進》)這樣,孔子針對他們的不同情況,用
不同的方法來教育他們.子路可以說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子路未入孔門時,性格偏激、魯莽.在孔子的教育熏陶下,逐步成
為一個「君子儒」.在內亂中與人搏殺時,他的帽纓被擊斷,還念
念不忘「君子死而冠不免」.現在看來,子路此舉顯得有些「迂」,
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成功.為了因材施教,
孔子還實行分科教學.這在教育史上也是首開先例的.孔子分科
教學培養了不少尖子人才,《論語》記載的有「德行:顏淵、閔子
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
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由於孔子堅持因材施教,因
此孔子培養出來的學生,各具特色,各有所長.
在教師規范方面,孔子認為身教重於言教.因此教師要以身
作則,為學生做出榜樣.他認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
語·子路》)如果自己行為不端,又怎能端正別人的行為呢?只要
自己行為端正了,不怕別人不服從你,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到
正人先正己.教師為人師表,最重要的是要不遺餘力地教導學生.
為了教好學生,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孔子
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論語·述而》),真
正做到了「默而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孔子就是這樣,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感化學生,從而深得學生尊
敬,也受到後世的推崇.
孔子的教學思想值得借鑒的實在太多,其他如樂道敬業,修
己安人,教學相長等等,都值得好好吸收利用.孔子在他的教學
生涯中,總結出如此之多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這是他對教育所
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之,孔子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傑出的教育家,後人尊奉孔
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不僅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崇高
地位,他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美國出版的《名人
年鑒手冊》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來研究孔子的
教育成就,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果以上不滿意、一下幾點啦=v=
孔子在中國教育史上的貢獻
答:孔子在道德倫理思想的貢獻,即他提出並仔細論證了一個新觀念——"仁",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長期影響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觀.用一句簡潔的話來表達,就是:君子應當為他人,為崇高理想的實現而自強不息.在孔子看來,"仁"是眾多道德規范的綜合,恭,寬,敏,惠等等.那麼"仁"的核心是什麼 據《論語·顏淵》記載,孔子對此的回答是"愛人",愛人與尊重人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所以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又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自己要站住腳,必須讓別人也站住腳,自己要做成事情,同時也要讓別人把事做成.由此看來,"仁"的精神與損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這種愛心並不是愛自己的親人,而是由此作為起點去愛大眾."泛愛眾而親仁"怎麼才算博愛大眾呢 孔子回答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即對老者關懷尊敬,對朋友忠實誠信,對少年注重教育.這些是博愛大眾的標准.尊老,誠信是調解人與人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社會的一個主要內容.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培養了大批弟子,其中比較優秀的的就有七十餘人,這些人沿著孔子確立的思想方向,對儒家作了全面論述.在戰國時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孔子的思想體系,從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徵,其中以"仁"為核心作為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比如孔子曾經分析人的各種品性,孟子將它加以理論概括成為仁,義,禮,智四端作為作人的標准.
孔子思想是歷史的產物,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的光輝思想長期以來受到人們贊同.對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調整人與人的關系,遵守公共道德觀念,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它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至於孔子的政治,法律,哲學思想受全世界人的認可.孔子開創的儒家道德精神與倫理逐漸成為引領民眾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在當今世界上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和諧的指導意義.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除在當時打破「學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進士階層興起外,今天的義務教育也與之不無聯系.
2、教育作用於社會和培養人.今天於此尚有偏差,聖人先見何等高明!
3、教育目的培養「士」.辯證地看「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既有重大意義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4、教育內容「文、行、忠、信」.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補充修訂「詩、書、易、禮、樂、春秋」六經,緊扣「文、行、忠、信」施教.其於禮儀之邦的深刻影響舉世公認.作為當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認真領會.
辯證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確有自相矛盾之處,如鄙視生產勞動等實際知識,又囿於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貧乏,忽視思辨知識和能力培養,缺乏充分的哲學思辨氣息.這也可以說與死板教條教學有一定的源流關系.
5、道德教育四原則:
(1)立志有恆 當代教育應於此認真反思,實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發人深省.養尊處優,好逸惡勞,玩物喪志,「不知好歹」的狀況令人憂慮.
(2)克己內省 當代教育,包括教師在內,很缺乏此種精神,為人師表意識淡漠;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盲目自負,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以人之過掩飾自己之過.當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帶來的消極一面;要培養學生膽大心細,發展個性,有主見又能理解別人.
(3)改過遷善 要敢於認錯勇於改過,切忌文過飾非.怎樣看待教師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於正視,努力學習,敢於自責.
(4)身體力行 言行一致對於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視,教師言不由衷學生還不會理解,其負面效應特強.
6、教與學主張八原理:
(1)勤於學習,廣於見聞 當代教育,既應教導學生,更應要求教師自己,即「群體觀」,擺正教師群體中個人位置,取長補短才大有裨益.
(2)學而時習,溫故知新 師生都應學而時習,培養溫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詞謂之「反芻」和「遷移」,要防死記硬背,紙上談兵,要注重培養的是牢固掌握知識,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3)學思並重,以學為主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學以致用,言行相符 當今教育也存在學用分離的問題,比如語文教師寫不好文章,說不好話(結巴、不暢、不規范、口頭禪),學生識讀、書寫水平低,會背條條不會應用等等.
(5)虛心求學,奮發不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老師成為教書匠,往往就是缺乏奮發不息的求學精神,故作玄妙,裝得神秘,實際又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使自身漸漸老化、僵化、退化.
(6)啟發思維,舉一反三 當今教改強調的就是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自學;語文單元教學重在舉一反三,實現縱橫遷移.
(7)因材施教,從實際出發 備課要備學校、備教師、備學生、備教材.照本宣科,滿堂灌實際是惰性的表現.學生觀「天生其人必有才」.
(8)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要認真領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為人師表須有強烈的角色意識,當然另一方面也應培養學生「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獨立人格意識.

㈢ 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不同點

「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職業,後來作為文化的通稱。後人把孔子創立的,以孔、孟、荀為代表的學派稱為「儒家」。綜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為「以德為本,積極人世」。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曾入儒門,但他不滿儒家煩瑣擾人的「禮」和弦歌鼓舞的聲樂,不贊同儒家的厚葬和久喪,反對儒家的命定說,從而另立新說,聚徒講學。墨家學派不僅是學術上獨樹一幟的派別,而且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團體。
儒墨兩家在當時並稱顯學,兩個學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兩派的階級立場顯然不同。孔丘旨在維護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墨翟則反映正在上升的「農與工肆之人」即小生產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兩派形成對立面。由於儒墨兩家立場不同,社會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馳。儒家主張「愛有差等」,墨家則主張「兼愛」;儒家信「命」,墨家則「非命」;儒家鄙視生產勞動,墨家則強調「不賴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禮」,墨家則儉約節用;儒家嚴義利之辨,墨家則主張「義,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墨家則「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如此等等。因此,這兩家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也各有特點。
一、關於教育的作用
儒家認為教育是一種統治手段,同時優於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產生一種道德信念的力量,從而收到「德禮為治」的效果。「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同時提出了「人性論」,雖然性本善和性本惡在這一時期沒有達成共識,但儒家都一致認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發展,這就為「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論基礎。而墨家從人性平等的立場出發去認識和闡述教育作用。墨翟說「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義,而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對社會,教育通過使天下人「知義」實現著社會的完善,即對人的教育是一種社會的興利除弊;在人的發展上反對命定論,重視教育和環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絲說」。
二、關於教育的目的
儒家認為教育是為了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質,體現在教育上「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說明學習是做官的途徑,並特別強調了「優」方能為「仕」,也就是說只有學習優異、德才兼備的賢才才能做官,反映了儒家惟才是舉的思想並提出「舉賢才」的主張,使得平民有了參政的可能,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種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為政治服務為國家培養政治人才、各種官吏的候選人,這樣又把教育同政治結合在了一起。
而墨家的教育在於培養「賢士」或「兼士」,以備擔當治國利民的職責。作為賢士或兼士,必須能夠「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在這三項品德中,德行一項居於首位,因為「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這與儒家的說法頗為類似。但墨家所強調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則又與儒家有所區別。關於言談,墨家認為在學派爭鳴時代,立論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說服力,關繫到一個學派勢力的消長,因此作為賢士或兼士,必須能言善辯,能夠奔走說教,轉移社會的風氣。兼士還必須「好學而博」,而且所學不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並且包括級術的掌握。總的說來,墨家所要培養的賢士或兼士,必須具有「兼愛」的精神,長於辯論,明辨是非,又是道術淵博,有益於世的人才。
三、關於教育的對象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坡了「學在官府」的局限,開辟了「學在四夷」的先河。儒家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們的性情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因為後天的教育和學習,使人產生了不同。否定了人的等級差別,首先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孔子不僅提出了要求,並且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孔子的學生成份復雜,人數眾多,來自社會各階層,素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之說。
而墨家代表著「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說明「農與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對象;但墨家所倡導的以「兼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則說明墨家的教育對象又具有全社會性。
四、關於教育內容
先秦儒家教育的內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識兩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為重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都屬於道德范疇。「文」有一部分屬於道德教育、一部分屬於文化知識。由此可見,道德教育在整個儒家教育中居於首要地位,文化知識的基本任務在於為道德教育服務。儒家主要傳授的教材是《詩》、《書》、《禮》、《樂》四種。
而墨家以「兼愛」、「非攻」為教,同時重視文史知識的掌握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級術的傳習。墨家門徒多出身於「農與工肆」,在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中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增長了不少科學知識。《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後學在百家爭鳴中,進研討辯論,不斷總結提高的結晶,其中所涉及的認識論、名學、幾何學、力學、光學等等,其造詣都達到了當時的先進水平,也豐富了墨家的教育內容。
五、關於教學方法
「學而知之」是儒家進行教學的主導思想,學是求知的途徑,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從學開始,由學而思而行。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好學與實事求是也是儒家在進行教育時常用的教育方法。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而墨家在教學上則表現出很大差異,關於知識的來源,墨家提出:「知:聞、說、親。」這三種知識來源中, 以「親知」及「聞知」中的「親聞」為一切知識的根本,由於「親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傳聞」又多不課考, 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關於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與檢查認識的正確性問題,還提出了有名的三法,即「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家重視思維的發展,注意邏輯概念的啟迪。墨翟長於說教,除稱說詩書外,多取材於日常社會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經驗,或直稱其事,或引做比喻,具體生動,較能啟發門弟子的思想,亦較易為其他人所接受。墨翟還特別重視「強說人」的積極教育態度,與儒家的「禮聞來學,不聞往教」恰成對比。
六、關於道德教育
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觀念以文化知識為基礎,道德教育主要通過知識傳授來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首先是道德認識,要能分清善惡與是非,進一步形成道德信念,再進一步轉化為道德行為實踐。儒家主張以「禮」為道德規范,以「仁」為最高道德准則,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原則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內省、改過。
墨家把道德修養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他重視勞動,反映了勞動人民的一些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他主張「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他提倡勤勞和節儉,反對「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 道德教育的進行在於言傳身教,在於感化。
總體上看,先秦儒家是教育、道德、政治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其中教育是基礎。「學不倦,所以治己;教不厭,所以治人」。治己是修身養性,屬道德范疇,由學習培養得來,即把倫理教育化;治人屬政治范疇,由教育培養得來,又把政治教育化。儒家希望通過道德教化實現統治目的,作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和根本,體現了一種積極人世的美政理想。而墨家的品德教育、論辯教育和科學教育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有共同的積極因素,即重視實踐和聯系實際。墨家強調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墨家反對「言過而行不及」,認為話說得多與說得漂亮而不實行,就得不到好效果。只有「以身戴行」,也就是說,只有把「兼愛交利」的道理,指導實踐,見諸行動,才能成為「兼士」,才能通過實際行動來教人。
KkC歇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您闔家歡樂

㈣ 思想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思想建設指用共產主義理論、思想、信念、道德來教育人民群眾,從而樹立和公有制相適應的共產主義信念、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和主人翁思想,以及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等。

思想建設包括:

1、著重從思想上建黨,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非無產階級思想,是黨的建設的突出特點。

2、強調黨的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相結合。

3、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4、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4)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擴展閱讀:

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1、堅持求實、創新、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原則,增強思想理論建設工作的針對性。

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黨員、幹部的思想理論實踐,科學設置思想理論建設內容,扎實生動地開展黨的方針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質。

加強對黨員幹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弄清「入黨為什麼、執政干什麼、身後留什麼」,切實解決宗旨意識淡薄的問題。

2、形式新穎,要採取廣大黨員幹部喜聞樂見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形式,把灌輸教育、典型教育、形象教育、對比教育、現場教育、與進黨校培訓、舉辦學習班、輔導講座、黨的生活會、理論研討會、報告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參觀訪問、電化教育等形式緊密結合起來。

3、利用廣播、電視、黨報、黨刊、黨政網路等大眾媒體,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思想理論建設工作。高度重視互聯網的作用,探索帶規律性的東西,加大正面宣傳,使互聯網成為思想理論建設的新陣地。

同時還要注意運用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美學等學科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思想理論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

4、要及時總結推廣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的新鮮經驗,宣傳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戰線上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先進人物,謳歌他們獻身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的事跡。

5、要經常召開黨員幹部思想理論分析會,增強思想理論建設工作的針對性,交流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經驗和方法,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新途徑、新路子。

㈤ 文化教育學主要思想

(1)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因此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
(2)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
(3)因為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採用赫爾巴特純粹的概念思辨來進行,也不能依靠實驗教育學的數量的統計來進行,而必須採用精神科學或文化科學的方法,亦即理解與解釋的方法進行。
(4)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的轉變,並將個體的主觀世界引導向博大的客觀文化世界,從而培養完整的人格;培養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徑就是「陶冶」與「喚醒」,發揮教師和學生個體兩方面的積極作用,建構和諧的對話的師生關系。
文化教育學作為科學主義的實驗教育學和理性主義的赫爾巴特式教育學的對立面而存在與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德國乃至世界20世紀的教育學發展,在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目的、師生關系以及教育學性質等方面都能給人以許多唐發。文化教育學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它的思辨氣息很濃,在許多問題的論述上具有很強的哲學色彩,這就決定它在解決現實的教育問題上很難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從而限制了它在實踐中的應用。另外,它一味地誇大社會文化現象的價值相對性,忽視其客觀規律的存在,也使它的許多理論缺乏徹底性。

㈥ 關於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哪些活動

有效的多種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要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體具備一定的高素質作為前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樣化直接關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素質的提高是以科學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為基礎,以工作創造能力為表現的一種高層次品質結構,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善於打破常規積極探索新路子、探索新經驗,能夠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新的理解、新的突破,創造最佳的成績。分局成立伊始,如何開展有效的多種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在探索中求發展。分局人員來自不同單位,有技術機構、區政府推薦、軍轉幹部、企業公招、應屆大學生,政治思想水平、業務能力各異。針對現況,分局黨支部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二是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於各種活動中,加強溝通、化解矛盾,開展有效的多種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幹部職工素質。認真研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點、新內容、新方式,使分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具有獨特的感召力和強勁的戰鬥力。

㈦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一、傳統文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語境 二、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的現狀 三、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的脈絡 第一章文化化人: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前提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力是傳統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部分 一、「文化軟實力」的含義及其表現形式 二、傳統文化軟實力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力的歷史積淀 一、德育至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色 二、傳統文化中的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第三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力的現代啟示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設定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整合 三、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確立 四、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 第二章反傳統的傳統: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背景 第一節反傳統:現代中國的獨特景觀 一、「五四」時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 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反傳統浪潮 三、80年代「文化熱」時期的全盤西化論 四、現代中國的反傳統與反傳統主義 第二節反傳統與民族文化虛無主義 一、反傳統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危機 二、反傳統與中華文化信仰的扭曲 三、反傳統與傳統道德家園的虛空 四、反傳統與傳統的悖論 第三章反傳統的超越: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歷程 第一節傳統文化視閾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基礎 一、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觀的確立 二、「學習蘇聯」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走向 第二節傳統文化視閾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起點 一、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觀的恢復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戰略的提出及其豐富 第三節傳統文化視閾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推進 一、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觀的發展 二、「國學熱」與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轉向 第四節傳統文化視閾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高度 一、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觀的飛躍 二、傳統文化熱與新世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展開 第五節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歷史機緣 一、當代世界的話語轉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呼喚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傳統文化的歷史選擇 第四章新時代的新路向:傳統文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使命 第一節推動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復歸 一、我國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及選擇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建構 第二節促進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源流的疏浚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審視與歷史性轉換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交融 第三節實現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態的優化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 二、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態的新圖景

㈧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哪些

主要有書法、篆刻、京劇、皮影戲、國學、雕刻、漆器、紙藝、茶道、中醫葯學、文房四寶、四大發明、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染織、刺綉、瓷器 、國畫、對聯、年畫等

㈨ 思想教育有哪些途徑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祖國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德育」排在首位,可見其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礎。一個人首先要品德高尚,才能談其他方面的發展,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青少年,年齡小,正是學習知識,培養良好思想道德的黃金時期,也是給人生的發展打基礎的時期。學校肩負著育人的責任,要利用各種途徑、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1、學校領導學校領導成立一個學校思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團委書記、班主任、政治教師參加,制定計劃,經常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還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把思想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使之落到實處。2、學生會、團委會學生會、團委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學生會、團委會應組織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有益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參觀訪問、社會調查,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黨的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了解,從而更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組織義務勞動等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組織為希望工程、賑災捐款等活動培養學生互相幫助的精神;組織清明祭掃烈士墓、革命傳統報告會等活動,使學生學習革命前輩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組織登山、郊遊以及各種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等等。使思想教育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開展書法、美術、歌舞、演講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其思想情操。這些活動都由學生幹部、團幹部參與組織,他們本身是學生,更了解同學的思想動態,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其效果更好。3、班主任進行思想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而班主任經常接觸學生,對學生日常的言行舉止、習慣、思想動態了解最深入,因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具針對性。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經常進行紀律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學習態度教育等,使思想教育貫穿於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4、政治教師品德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是學知識的,品德這門學科是學做人的。政治教師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政治理論、時事的教育。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正確處理和對待各種問題。政治理論教育切忌空洞說理,應該理論聯系實際來分析、講解、引導,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摒棄錯誤的觀點和思想,改變只求背誦政治理論,只求考試合格的做法。例如,講授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時,可圍繞前蘇聯的解體,讓學生開展辯論,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認識到蘇聯的劇變只是歷史發展的局部反復和曲折,它不會改變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總趨勢。通過理論聯系現實,活躍課堂氣氛,開拓學生思維,統一學生思想,使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政治課的教育實效。5、科任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通過開設一、兩門政治課程或臨時組織幾次專題學習或報告會就能解決問題,必須寓思想教育於各科教學之中。科任教師應善於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緊扣教材,自然發揮。使思想教育有如涓涓細流,徐徐浸潤。這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如數理化中包含著辯證法;經濟管理學科可結合當前治理、整頓經濟秩序、調整經濟結構,結合社會上一些經濟工作者貪污巨額公款的案例,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經濟形勢和法制教育;英語科教師在給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政治經濟概況、風土人情、文化傳統時,以正確的政治觀點教育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那種認為西方一切都好,看不起自己母語文化的錯誤態度,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語文科也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弘揚祖國光輝燦爛文化歌頌祖國開放改革的輝煌巨變等的教育。6、利用班會和周會班會和周會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領域。班主任可以定期舉行主題班會,事先對班會內容有所設定,內容可以涉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父母、努力學習、我的理想等。在活動中,讓學生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受到教育,思想得以升華。周會也很重要,新的一周開始了,在星期一早上開一次周會,總結一下上一周班上的情況,每個人都找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仍需要努力,在新的一周里,發揚優點,改進不足。堅持每周上周會課,對學生的教育不間斷,保持長久性。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建立穩固的道德品質。三、利用升旗儀式在每周一早晨,舉行全校性的升旗儀式,讓學生佩戴紅領巾,衣著整齊干凈,從自身形象上保持對國旗的尊重。再通過唱國歌、敬隊禮,讓學生感受愛國主意教育。還可以利用國旗下講話,暢談人生理想,使愛國主意教育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四、利用課外活動學生們的課外活動比較豐富。以我們學校為例,打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都是學生喜歡的;每年春季的運動會,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也是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參加的焦點。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能受到團結友愛、奮勇拼搏等教育。五、利用清整衛生教室要每天保持清潔,學生分組值日打掃;校園里落了樹葉,學生每天清走。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受到熱愛勞動、團結協作的教育。除此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途徑還有很多。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滲透,把對學生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

閱讀全文

與文化思想教育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