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肅省先秦故里是不是秦人的發源地
1993年,由於盜墓者的盜墓,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發現,一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199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所在大堡子山進行了為時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發現: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向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完全一樣;這些墓葬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
這里既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稱,又是諸葛亮六齣祁山地,據說《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水指的就是是流經隴南市西和、禮縣的西漢水。
2. 秦文化的發源地在哪裡大堡子山、西犬丘與秦文化有何淵源
秦朝嬴姓的先祖是遠古顓頊以後,舜帝時由於擅於馴養鳥獸,而被「賜姓嬴氏」,這也是《史記*秦本紀》中的記述。之後嬴姓的子孫後代撒落於中華及夷狄各個地方。夏未桀殘暴,嬴姓的費昌去夏歸商,為商湯開車,並跟隨商湯在鳴條之戰中擊敗了夏桀。商王太戊以後,嬴姓輔助有功功率,逐漸貴顯,變成商朝的諸侯國,而且在西戎保西垂立了貢獻。商朝末期,嬴姓的蜚廉、惡來父子倆二人一個善走一個強有力,是紂王的給力大將。周武王伐殺了惡來。
而後在春秋時期的大爭之世,秦朝採取商鞅變法改革創新興起於熱血爭奪的群英帝國主義之島,秉持著統一我國、統一文明行為歷一百六十多年領導者堅決地勤奮追求完美,才完成了一場最傑出的王國改革。而大堡子山是秦人西遷後的文化藝術起源地,印證了秦人風雨滄桑初創期偉業的過程,為秦朝之後的富強和統一打下了基本,也是各代秦朝先王帝陵所屬的地方,而西犬丘最開始是封於秦非子爸爸大駱牧馬(周王朝威震天下必須許多馬好),後賜予給秦非子做為領地,和大堡子山同為秦朝起源的地方。
3. 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哪裡
咸陽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腹地,是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咸陽遍地秦磚漢瓦,境內文物景點眾多。五陵塬上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寢連綿百里,舉世無雙
乾陵:位於咸陽市乾縣城北,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以山為陵,呈圓錐形,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陵園面積240×104m2,當年建有宮殿樓閣378間,歷經戰亂被毀,僅存石刻碑碣。乾陵周圍有17座陪葬墓,已發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
茂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也是西漢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體高大宏偉,形為方錐,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其周圍有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蟬等陪葬墓20多座,星羅棋布,蔚為壯觀。陵園呈方形,分內外兩城,四周環以圍牆。
4. 先秦文化的發祥地在哪
你好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近日被專家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禮縣,古稱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祖中潏「在西戌、保西垂」,「非子居犬丘」,「庄公伐西戎,襄公、文公葬西山」。西垂是秦人的發祥地,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業的搖籃。
5. 先秦文化的發祥地在哪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其對中國後來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響意義深遠。而在隴原大地上,有一處被史學界發現的秦始皇祖先的陵園———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考證為「秦公西垂陵園」而名聲顯赫。清明節過後,我們聞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香,驅車來這里探訪。禮縣,地處我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禮縣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考查,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原始社會晚期),禮縣境內就有部落定居。夏商時為雍州地,周為西垂(亦稱西犬丘)。秦屬隴西郡之西縣。從縣城的東南邊,我們登上一處山坡,縣文物局工作人員指著山凹里的一片麥地說,那就是曾經出土過許多國家一級文物的秦公陵園遺址。站在這處「風水寶地」上,已看不出挖掘的痕跡,麥田中央有一處鋼結構搭起的棚子,在兮兮冷風中顯得那麼瘦弱和渺小。這里,就是曾發生震驚國內外、出土300多件精美先秦文物的秦始皇祖宗的墓地?這里就是被史學界考證的秦西垂陵園?帶著歷史的沉重感,我們沿著山坡找尋當年那個稱雄諸國的秦王朝發祥地的影子。墓坑裡,主人早已經灰飛煙滅,而當年的夯土痕跡依然歷歷在目,許多已回填了的墓葬遺址上長出了許多野草和野花。禮縣文物局馬世峰局長告訴我們,位於大堡子山遺址上的西垂陵園面積18平方公里,目前已挖掘清理墓葬14座,車馬坑2座,出土鼎、簋、壺、劍等青銅器、金器和玉器文物300多件。發掘兩座南北並列的「中」字型和「目」字型墓葬,總長度分別為88米和115米,其中有「秦公作鑄用鼎」和「秦公鑄用簋」銘文字樣的青銅器。經專家考證,初步確定為秦庄公、秦襄公夫婦或其子秦文公夫婦的陵墓。10多年來,特別是2004年以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等5家單位組成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以大堡子山遺址為中心在禮縣境內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大量令人振奮的先秦文化遺跡。2001年7月大堡子秦公墓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垂陵園的發現,為尋找秦人早期都邑,探索秦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據新華社當時的報道,「這項考古的發現意味著秦朝雖然定都陝西咸陽,但甘肅禮縣的西垂陵區才是秦文化的發祥地」。如此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化資源,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難以估算的發展潛力。近年來,禮縣縣委、縣政府藉助這異彩紛呈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的前提下,大手筆打造「秦文化的發祥地」這一歷史文化品牌,並堅持保護和開發並舉的原則,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先秦文化的深厚內涵,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管護、開發、挖掘和利用,與陝西西安、咸陽等地聯手,強強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從而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繁榮。縣委書記田廣慈告訴我們,先秦文化發祥地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品牌,可以說是禮縣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搭建了極好的發展平台,打造好這一品牌,將給禮縣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帶來比開發金礦還要大無數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禮縣經濟欠發達,屬國扶貧困縣,但歷史文化資源卻得天獨厚,具有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禮縣在財力十分緊張的狀況下,先後投資建設了秦西垂陵園的保護、縣博物館建設、祁山堡維護、縣城公路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在繼續抓好秦西垂陵園等「大手筆」的立項開發、祁山「三國文化」資源開發等項目的同時,我們還將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精心打造禮縣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品牌,搭文化高台,唱經濟大戲。然而,經濟的相對困難也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禮縣真誠期待著社會各界能給我們的發展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禮縣縣長方新生這樣說道。如今,大堡子山秦公陵園、五代詩人王仁裕故里、元代大書法家趙孟書趙世延家廟碑、高寺頭、石溝坪仰韶文化遺址、諸葛亮「六齣祁山」之地祁山堡、全國五大武侯祠之一的祁山武侯祠、三國古戰場遺址鐵籠山等形成了禮縣特有的旅遊自然景觀群。另外,還有翠峰觀、赤土山園林、大香山、紅河湖、洮坪原始森林、上坪大河邊草原和正在建設的甘肅先秦文化博物館等一大批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點綴。我們相信,禮縣,這塊散發著先秦文化的熱土將會迎來旅遊開發的新一輪熱潮。
6. 老秦人的發源地是現在哪一個並不出名的西北城市
甘谷毛家坪遺址
毛家坪遺址證明了天水地區秦早期文化在西周時期就開始形成,也充分證明了天水地區作為秦西垂的可靠性。早期秦人在天水地區與西戎共處,艱苦創業,經過漫長的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徵的秦早期文化。因此,天水地區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
早期嬴秦先祖在西垂天水紮根創業,在這片土地上為周王室牧馬,保西垂,與西戎共處。正是由於這樣的生存環境,鍛就了秦人尚武粗狂的民族性格,形成了質朴大氣的秦文化。所以,天水地區是早期秦人的根據地,是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反觀秦朝歷史,或許在它的源頭,能找到答案。
7. 禮縣的歷史文化
禮縣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
2002年經過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家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乞巧
乞巧是流行於西漢水流域(禮縣永興地區入西和長道、石峽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表演形式。乞巧是乞求「七娘娘」(即七仙女)賜於靈慧、利巧的意思。
根據史料記載,乞巧活動始於唐而興於宋,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乞巧節演出,從七月初一開始至初七結束,參加者大多為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時姑娘們載歌載舞,場面宏大,整個活動過程分為迎巧、坐巧、乞巧、送巧四個階段。
廟會
廟會為民間祭祀神靈的一種形式。即確定一個日子,附近鄉民持香秉燭集聚祭祀神靈,這個日子為「正會」。正會前後共四日,唱四天四夜的戲,曰「神戲」。但隨著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廟會舊有的意義逐漸消失,而代之以群眾性的文化娛樂和物資交流活動為主要內容。
其他風俗:拜師、寄保、找拜大、抓歲、說春、山歌等。 禮縣熱麵皮:禮縣熱麵皮,是將麵粉製成的麵皮和麵筋蒸熟後,用鹽、辣椒、醋等調味料攪拌,再配以時令蔬菜即可食用的一道美食,口感鮮香、麻辣,麵皮筋道。
禮縣「豬油餅」:禮縣豬油餅是頗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該餅酥脆、不油膩,食用方便。是當地人的早餐。 禮縣大黃:禮縣大黃是中葯材優良品種,甘肅省禮縣特產,因主產於該縣銓水鄉又稱.「銓水大黃」、「銓黃」。禮縣大黃屬掌葉大黃,生產歷史始於漢代。禮縣大黃塊形大,質地堅實,氣味清香,葯理性能好,品質優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國之首。2005年,禮縣大黃獲得國家原產地地域保護認證和原產地標記認證。
其他特產:花椒、核桃、當歸、羊肚菜、酒柿子等。
8. 秦文化發源地
中國西北部的秦國故地。秦文化,是中國地緣歷史文化,其根源乃嬴秦文化,又稱秦氏文化。而秦氏文化是歷代秦氏先祖和秦族人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所有秦族人、秦氏宗族及其相關組織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秦氏宗族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
中國西北部的秦國故地。秦文化,是中國地緣歷史文化,其根源乃嬴秦文化,又稱秦氏文化。而秦氏文化是歷代秦氏先祖和秦族人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所有秦族人、秦氏宗族及其相關組織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秦氏宗族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秦國文化主要來自周文化。
在西周時期,它由宗族文化逐漸發展成為區域性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它升華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文化。在秦國統一中國後,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它又上升為占居主導地位的全國性文化。在以後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秦文化的要素又轉變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明法度,定律令「的法治思想是秦文化的基礎,「維護國家大一統和推行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是秦文化的核心內容。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多個朝代、近千年歷史的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