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主流文化
主流意識形態是在文化競爭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較強大傳播力和廣泛的認同的文化形式。現代高新科技革命對人類當代文化的發展正在產生著以往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文化生產方式改變、主導傳媒形式的革新和新興文化形態的崛起引起了原有文化藝術生態格局的全面變化,封閉的,落後的,狹隘的文化和缺乏競爭力的文化,都將在文化市場中被文化消費者遺忘。一些曾經居於主導地位深受群眾歡迎的、十分紅火的文化藝術形式將逐步失去主導地位被邊緣化。一些傳統的文化形式經過現代技術的改造或得了新的生命,而另一些傳統的、民族的文化將主要依靠國家保護以維持人類文化資源的生態平衡。在現代社會里,一切關於思想文化的有效傳播、意識形態建設和文化經濟的實現,都只有通過和藉助於文化產業的規模和手段才能實現,因此,文化經濟的競爭背後實際上是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的競爭,也是民族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文化敵視到文化融合,從文化輸入到文化輸出,實現文化雙贏。
主流文化由於具有歷史性民眾認同,經常憑借認同優勢,採取固守陣地手法,思想觀念僵化、內容虛化、表現形式居高臨下,傳播手段粗暴單一,發展方式上呈現出權利化、內卷化的自殘走勢。面對文化傳播渠道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文化消費趨勢,主流意識形態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應付,大有陣地喪失之感。大眾文化強大的、快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在廣大消費者感到熱鬧、好看、刺激、過癮的文化享受過程中實現了。大眾文化的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和運營機制是沒有意識形態性的,而它所承載的文化傳播功能卻擔負著凝聚人心、感召民眾和傳承文明的重載。我們不能因為其傳播與主流文化相左的思想觀念而阻斷其傳播通道,更不能因對主流文化形成沖擊遏制其發展,主流文化只有深深地紮根於大眾文化鮮活的土壤之中,汲取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營養,才能成為文化融合、文明傳承的中堅力量。
❷ 構建□一體□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為根本□為支撐□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要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主題,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新聞媒體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記錄者和推動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構成,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構成。在數字經濟時代,必須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才能更好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擴展:什麼聯動的主流妙論格局建立以什麼為根本以什麼為支持什麼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
1、隨著全媒體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全媒體」的「全」不僅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訊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而且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細分的服務,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
3、全媒體的概念並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它來自於傳媒界的應用層面。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和變化,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人們在使用媒體的概念時需要意義涵蓋更廣闊的詞語,至此,「全媒體」的概念近年來得到很大的發展,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並開始在新聞傳播、遠程教育等領域廣泛運用。
❸ 中國文化格局
中國具有文化多元共存的歷史傳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界就曾出現過百家爭鳴的局面,體現出中華文化多層多元的特質。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眾多少數民族並存的大國。在文化上,則形成了融匯眾多文化為一體而又長期保持國內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一體的文化體系。在這個龐大的多元復合文化體中,具有較高水平的漢族文化始終是占據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從而成為核心文化。又由於漢族文化本身具有海納百川的大度氣概,漢族文化的主導地位與各少數民族文化的非主導地位不僅沒有成為文化間沖突的引子,反而形成了相互融合和取長補短的內在要求。由此,漢族文化在汲納其他民族文化的過程中產生一種中心文化或核心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這個多元的文化結構體系能夠保持文化傳統的脈絡長期延續,便在情理之中了。這種多元文化結構體系的穩定構成了中國這個民族眾多、疆土遼闊的大國能夠長期保持統一的文化基礎。
當代中國的文化,仍然呈現出了多元發展的格局,這具體表現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是文化主核心,也叫主流文化;構成中華文化歷史基礎的以農業文明為背景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現代化起動力作用的以工業文明為背景的西方文化;展示未來社會的以工業文化為背景的後工業文化。有人把後三者分別稱為前現代文化、現代文化、後現代文化。之所以把目前這個文化格局看作是中西方文化交往的結果,是因為無論現代、後現代、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皆根源於西方,它們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傳來或被引入的。可以說,中國當代文化的主要矛盾是中西文化間的矛盾,表現為傳統與現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現代與後現代的矛盾。
目前我國文化格局的形成,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第一個階段大體由清朝末期到五四運動。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不僅抑制了明末啟蒙思想的生長,還利用閉關鎖國的手段阻滯西方文化的傳入。伴隨鴉片戰爭,中國國門被打開,甲午戰爭中國國土的被瓜分,中國人開始被動接受西方文化。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中國人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開始對西方化逐步接受。這種接受是在中國人意識到自己文化落後基礎上的一種無奈,向西人學習以「救亡圖存」,就是這種無奈的真實寫照。可以說,該階段是西方文化沖擊中國文化的開始。第二個階段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戊戌變法的失敗除卻政治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上的不徹底性;它打著「托古改制」的旗號倡言維新變法;披著今文經學的外衣宣傳西學;尊孔孟以批判舊學;反古文經學卻不反今文經學等等。這種不倫不類的文化妥協反而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干將們徹底否定傳統文化核心——儒學思想、從深層引進西方文化的動因,在「打倒孔家店」的呼聲中,占據千年文化史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根基開始動搖。科學不再屈從於中學、依附於舊有的文化形式;民主也以毫不妥協的姿態與舊的文化徹底決裂,賽先生和德先生依次登上文化舞台的核心,大有把孔先生擠向後台的架勢。在此同時,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相呼應,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成為中國文化舞台上又一道新的風景線。第二階段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的新文化思想,為了實現這種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理想,便開始了對傳統文化「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的批判過程。建國後,我國的文化建設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很快建構起來。從此,在我國社會生活中,主體地位早已被動搖的傳統文化由社會主義文化所取代,但是,由於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等問題的模糊認識,使後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出現了偏差,其主要表現是文化被意識形態化,階級斗爭的色彩被濃濃地塗到了文化身上,據此,西方文化皆被當作資產階級文化而拒之於社會主義大門之外。第四個階段是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與前一階段相比,在這一階段內我國社會發展最突出的表現是實行了改革開放,原來被整合到意識形態中的文化逐漸獲得了獨立地位。國門的打開、文化的開放,使西方文化再次獲得走上中國文化舞台的通行證。西方文化不再僅僅被當成資產階級文化,傳統文化也不再僅僅被當成封建文化。由此,開始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對文化的重新認識。與此同時,西方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傳統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也在新的條件下以新的方式新的內容得以形成和存在。
❹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的特點及其意義還有它的產生
「多元一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不可割裂 「多元」與「一體」的內在關聯性。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避免割裂「多元」與「一體」的關系。
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但它發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合成一體。
高層次的認同並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 ,不同層次可以並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可以各自發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
所以高層次的民族可說實質上是個既一體又多元的復合體,其間存在著相對立的內部矛盾,是差異的一致,通過消長變化以適應於多變不息的內外條件,而獲得這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
❺ 當今世界文化格局是由哪三大文化構成的
中國文化,歐美文化,中東文化。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
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簡要的說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