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孝為先這句話完整的該怎麼說
「百孝為先」這句話完整的是「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意思是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圍爐夜話》是晚清近代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讀物。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寓意深刻。
2. 百善孝為先,原文出自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
《百善孝為先》周國民書(2張)
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孝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廣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論語》中,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孝」字在《論語》中,一共見於14章。其中為孔子所言,且與孝的定義有關者,共有5章。
道家《莊子·天運》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印度及其他亞洲地區也有類似的倫理概念,另外孝順還可以推廣為一般對年長的人的尊敬和順從,比如媳婦對公婆的孝順,對長輩親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順等。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政篇四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懿子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之後,樊遲為孔子駕車時,孔子告訴他這件事說: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不要違背。樊遲問: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來侍奉他們;當他們去世之後,又要依禮來安葬及祭祀他們)。
此章的「無違」由孔子自己後面的說明看來,應是不違背禮的意思。
至於為何孔子在此要分兩段解釋無違呢?有學者以為孟懿子的父親孟僖子賢而好禮,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違其父之志向行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親言行未必一定合禮,此時子女就不應以不違背父親為孝,而應該以不違背禮為孝了。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讓做父母的只因為子女的疾病而憂愁煩惱)。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1.使父母只擔心子女的疾病,故須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擔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須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應只擔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則不宜過分擔心,否則反而會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為疾病並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則人的主控力較強,所以作子女的必須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現良好,使父母不會因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為子女擔心操煩。
由此觀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許可以理解為:子女須盡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為子女多擔操煩。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今日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供養照顧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馬也一樣也有人供養照顧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這兩者呢)?
此章的「至於犬馬,皆能有養」有兩解:1.狗和馬也一樣有人供養;2.狗和馬也一樣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種解釋似乎就不須「有」字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當有事時,年輕人去做;有豐盛美食時,由長輩吃;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此章的「色難」亦有兩解:1.晚輩的神色(詳解如上);2.長輩之神色:是指能夠在父母神色未變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論語中,一共見於14章。其中為孔子所言,且與孝的定義有關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
學而篇,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在觀其志」的這個「志」,古人的文字「志」為「意志」之意,它包括了思想、態度。我們都曾經作過兒子,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父親、師長的面前,聽到教訓吩咐,口口聲聲稱「是」,但背過身來,卻對著同學、朋友,做一個鬼臉,表示不聽。所以「父在觀其志」這話,是說當父母在面前的時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著父母的時候,乃至於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誠誠懇懇,非常老實,說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作好人,就要作到底,父母死了,於三年之內,無改於父之道,說得到做得到,經過三年這么久的時間,感情沒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貫作法,這就是孝子。)這6(5)章皆屬「兩端四角」啟發式教學。
綜合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時,與父母相處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悅的神色;行為要合義合禮;另外也必須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盡量減少父母為自己擔憂;父母過世之後,喪祭亦應合義合禮;且必須時常緬懷他們,並效法他們合義合禮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相關文章
編輯
戊子季秋念孝文
「百善孝為先」這一句出自清人《圍爐夜話》的文章之中。因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倫,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
為何以孝為百善之先?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辭別孔子,回家贍養雙親的門人,就有十三人。
其實正因這句話說到了「根本」處,所以放之四海而皆準。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孝為先。這又為何?因沒有孝,沒有根本,就沒有人類傳承。為人子女當孝,為人父母當慈。父母養子女叫做「養」,子女養父母也叫做「養」。前者撫養成人,後者贍養終老。這叫天經地義(天經地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經地義?人栽果樹,此樹領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開花結果。就算是「人參果樹」那樣精貴的樹種,也要三萬年一開花,三萬年一結果。沒有受人滋養而不報答的天地道理,這就是天經地義。
我們看孝字的寫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說文》講「孝」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這是長幼尊卑的次序,禮節。也可以視為子承老,兒子背老父母,這是象形,更是直觀的孝行。
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間,《論語》記先師之言曰:三十而立。為何是三十才稱為「立」?「立」,是以人倫人道人理立在天地之間。以德行道理立,斷然不是以「財利」立。人生到三十歲的年紀,非但自己為人子女,並且已作人父母,應上知人子之道,下知為父母之道。關於人為何而來?如何而來?將往何處?當做何行?這些根本的知識,應有一番體認。這種體認,並非一定用文字文章文采編織成錦綉出來,比如鄉間的老人,他們不識字,卻行善積德,友待鄉鄰。這種知識,不是從書本而來,不是從錦綉文章而來,而是數十年為人之行的體認。因為「道不遠人」(《中庸》),根本的道理是最簡單易行的。這就是,《論語》中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文」在「行」之後,這是根本的次序。
並且,假如,人在未有「餘力」(餘力是行的餘力,孝行德行的餘力),德行未修,不能稱「立」的時候。故作文采(文采包括文字功夫等等一切文藝的技能),他的心,必定在文章中表現出來。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總之一概的行為,都將其內心表露無遺。因為一切的行為,都是心中作祟,才付諸於行動。
3. 百孝為先這句話完整的該怎麼說
百孝為先這句話完整的是「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
翻譯:所有的善行首先講求的是孝,但只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麼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所有的惡行中最惡的就是淫,但只能看他的行為,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話,這世間就沒有完美的人了。
句中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百孝為先的啟迪
人活在世,也應存一顆行善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一直以來,我都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會是有向好向善的一面的,人本質上是善的。不會有人天生就從心底願意被看作是壞的、惡的,不會有人天生就會作惡以「賺取」他人的反感。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相信,你對他人好,他人也會對你好的;巴掌是不會扇向誠意的笑臉的。所以,存一顆行善之心,多些善良之舉,你會發現,世界是溫情脈脈的。你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美好、友善的溫暖環境。
即使有人不領情,即使有人漠然以對,但至少,你順著你自己內心最本性的要求去做了,很自然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在意的是自己的這顆心,而不是對方的反應。
行善良之舉是不以大小來分的,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使是一個善意的微笑,或許也就可以給別人陰郁的心情送去一縷陽光。最最關鍵的,是要有那顆行善之心,有心才是最重要的。
4. 「百善孝為先」是什麼意思
百善孝為先釋義: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圍爐夜話》全文賞析:
中國傳統文人是快樂、超俗,亦或痛苦、壓抑,現已難以說得清楚。哪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時,心中也常存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的憂患意識,而在陡遭不測、傾家盪產時,又能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
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因其博大,受其滋潤的中國文人的心胸也是寬廣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豐富多彩的。
5. 百善孝為先的意思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首位的。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弘揚孝道的必要性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孔子弘揚華夏先民的優良傳統,第一次將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關懷的理論高度,給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闡述,並不遺餘力、身體力行地進行倡導。
孝道文化的內涵,在伴隨著中國文明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豐富的內容和特定的外延,漸次積淀和內化為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成為一種永恆的人文精神、普遍的倫理道德,熔鑄於儒家倫理道德思想體系及傳統文化之中,以致於對後來中國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稱為古老的「東方文明」。
6. 百善孝為先順口溜是什麼
自古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如天。為人須當孝父母,孝敬父母不怕天。勸君千萬孝父母,行孝老天保平安。千般苦,萬般苦,為了兒女苦多年。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奉勸天下兒女輩,雙親健在須孝順。
百善孝為先起點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7. 「百事孝為先」是什麼意思
孝順父母是最大的善事,最大的事是孝敬老人。
出自清代王永彬選自其著作《圍爐夜話》。
原文: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譯文:
各種善行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思想,那天下凡是不可以做的,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百行之先;一個產生邪淫念,那麼,平常最不想做的,都不難做。
(7)5000年優良傳統文化百事孝為先怎麼說擴展閱讀:
「百事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
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8. 百孝為先這句話完整的該怎麼說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白話文翻譯:所有的善行首先講求的是孝,但只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麼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所有的惡行中最惡的就是淫,但只能看他的行為,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話,這世間就沒有完美的人了。
《孝經》,以孝為中心,為歷代儒客尊崇,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