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貴州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㈡ 我眼中的貴州民族文化
範文貴州民族文化具有三大特點: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有機結合,地域文化與主流文化有機結合,優良傳統與時代要求有機結合。所謂「有機結合」,便不是簡單地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比如被譽為「世界級旅遊勝地」的黔東南,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濃郁的苗侗風情根本分割不開。山清水秀、林木蔥蘢的都柳江畔與鼓樓矗立、花橋橫跨的侗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完整的侗鄉山水風情畫,很難將其分為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兩部分,因為,那綠染長天的杉樹林,並非全是天生的。古往今來,苗村侗寨,每生一個孩子,村民為其種植一百棵小杉樹,十八年後,孩子長大成人,小樹長大成材,家人即以部分杉材為其辦婚事,俗稱此舉為「種十八杉」。此種風俗為營造萬畝杉林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鼓樓、花橋、吊腳樓,無疑都是人文景觀,但一座座鼓樓酷似一株株巨杉,一座座花橋酷似一排排卧杉,一座座干闌式吊腳樓酷似一個個鳥巢,顯然都是仿生學在建築文化中的巧妙應用,是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有機結合的生動實例。「地域文化」指的是具有貴州地方特點的民族文化、「主流文化」指的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傳統文化。在貴州,具有地方特點的民族文化,常常被人視為貴州「土著文化」。比如儺戲、地戲就被某些專家視為「貴州土產」。其實儺是一種流傳很廣的傳統文化現象,古代中原地區十分盛行。武陵山區的苗族同胞將儺稱為「鬧」,顯然與儺同音。苗民還儺願(苗語稱「橋鬧」),必用「把隊查」(即「漢儺司」),且多唱漢詞,足見漢文化對苗文化影響之深。但同時,在還願過程中又有苗族特點,顯示出苗儺與漢儺有區別。苗族服裝,侗族頭飾,非常精彩,極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但如與中原地區出土的古代陶俑、壁畫對照,不難發現某些相似之處,此乃說明,地域文化與主流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猶如風味食品,不能全然拋開原來的汁,也不能完全沒有原來的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又不可能不注入新鮮的汁,也不可能不產生新鮮的味。實踐證明,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形成新汁新味,更適合時代的需要,因而更富生命力。一切優良傳統總是與時代要求相結合才能生存和發展。如果優良傳統排斥時代要求,苗族服裝就不會如此豐富多彩,苗族同胞擁有一百多種服裝款式,那是不斷與時俱進創造出來的。這類服裝款式將古代傳統與現代風格相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松桃苗族婦女穿的「奧滿襟」,與慈禧太後,還珠格格們穿的衣服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是古代苗族服裝與清代滿族服裝的有機結合。
㈢ 貴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1、貴州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輝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總以為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自從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試掘了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現了大批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萬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2、關於夜郎文化。貴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講貴州歷史,實在應該講講夜郎。夜郎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在祖國西南地區的以夜郎為名的地方政權。古代夜郎,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概念。
(3)貴州文化怎麼寫擴展閱讀:
夜郎國的發現
中國西南地區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現於戰國晚期。漢時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雲南昭通和貴州赫章、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一帶。1976~1978年,在赫章、威寧發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
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無墳丘。有的有簡陋木棺;有的以銅鼓或鼓式釜為葬具,內放人頭骨和牙齒,或將多具骨架零亂埋在叢葬坑中。
一般只隨葬少量陶器、青銅器、鐵器、珠飾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長條形銅鋤、寬刃無胡戈、鼓形釜、寬邊手鐲、長發釵、牛頭形帶鉤等,又有與中原內地相同的銅鏡、印章、半兩錢、五銖錢以及鐵兵器和漆器。 要說夜郎文化,必須了解夜郎國的歷史。
約戰國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國。近幾年,區文化部門通過多次深入貴、川等地實地考察,組織有關人員研討,成立夜郎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初步對夜郎文化進行探討與挖掘。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夜郎風情表演團,主要適應景區景點及賓館等涉外場所的演出。
兩千多年來,古夜郎的歷史面貌,始終是一個未曾解開的「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一個神話的國度。
「夜郎自大」貽笑百代,引起世人對夜郎產生濃厚的興趣,它正在成為人們來「夜郎故地」觀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會科學界研討的大熱點。
不管怎樣,夜郎國在秦漢時期的西南夷數十個社會實體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實記載,貴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屬夜郎的轄地,也是不爭的史實。
㈣ 介紹貴州歷史文化的作文,三百字以上,謝謝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出
貴州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風光秀麗,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園;貴州民族眾多,開發的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成了人文景觀的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分布廣、特色鮮明、開發潛力極大。
1.自然風光絢麗多姿、貴州的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大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成一篇濤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大小河流上千條,山與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壯觀的瀑布,匯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風景畫。全省旅遊自然資源凸現出了「五多」優勢: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多。全省石林景觀有10多處,具有良好旅遊開發前景的有黃果樹天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與峽谷景觀多而壯麗。全省有瀑布和峽谷景觀1000多處。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黃果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峽谷有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大峽谷、黃坪飛雲大峽谷、開陽南江峽谷等。三是洞穴類型多、數量大、洞景美。全省長度大於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條,旱洞的數量更多。著名的有織金洞、龍宮、天河潭、晴隆大廠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較著名的森林景觀有梵凈山林海、習水原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鵑和赤水竹海等。較著名的森林公園有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地區,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區,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五是湖泊與水庫景觀多。全省水庫有1900多座,已作為旅遊開發。比較著名的有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是中國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積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2.名勝古跡引人入勝。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開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多,特色鮮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全省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4000多處;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50處,其中正式發掘的20多處;出土文物萬余件。較為著名的有命名為「觀音洞文化」的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和命名為「桐梓人」、「水城人」、「興義人」的人類化石。貴州的古墓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赫章等地已發現多處戰國至西漢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貴州的古建築分布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地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中元禪院為全國最宏偉的懸空古建築。貴州的革命文物豐富,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的革命活動遍及全省60多個縣、市,留下了許多重要遺址,已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30多處,著名的有遵義會議會址、黎平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中國人民革命先烈的舊址有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此外,貴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鮮明的特色。
3.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內的民族風情點40多個,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王節」等。貴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飛歌」、「遊方歌」「古歌」、「酒歌」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銅鼓舞、鬥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民族戲曲是民族風情的精華,主要有苗族高台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地劇和儺劇被譽為「古代戲劇的活化石」。以蘆笙音樂舞蹈為代表的「笙文化」,特別是無音樂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國內外深受贊譽,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民族服飾艷麗多姿,少數民族的服飾游200多種,款式豐富多彩,製作技藝精巧,內涵深邃廣博。少數民族服飾中,造型優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綉紡織為主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的苗族服飾;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黎平、從江、榕江地區的侗族服飾;以蠟染紡織為主的鎮寧扁擔山區和以挑花為主的貴陽花溪一帶的布依族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民間建築,式樣較多、風格迥異,各具千秋。較突出的有黔東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欄」式住房;瑤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築等。尤以侗族鼓樓、風雨橋,布依族石頭房,苗族吊腳樓最具特色,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建築藝術的精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旅遊景區(景點)各具特色,組合良好
憑借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貴州已形成了許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的旅遊區和旅遊線。
1.風景名勝區。2001年,全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黃果樹、龍宮、紅楓糊、織金洞、潕陽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馬嶺河峽谷等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貴陽花溪、百花湖、香紙溝、修文陽明洞、息烽溫泉、普定梭篩、興義泥凼石林、魯布革、安龍招堤、貞豐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沖河(九洞天)、習水長嵌溝、遵義婁山關、綏陽寬闊水、梵凈山太平河、銅仁九龍洞、石阡溫泉、黎平八周河、岑鞏龍鱉河、龍里猴子溝、福泉灑金谷、都勻劍江、甕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鵑、盤縣古銀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關嶺花江大峽谷、紫雲格凸河、長順杜鵑湖-白雲山、仁懷茅台、惠水萬燕洞、開陽、平塘、麻江下司、余慶大烏江、鎮遠高過河、榕江古榕、劍河等40格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主要景觀有大瀑布、水簾洞、天星橋河犀牛潭峽谷,黃果樹大瀑布高68米,寬81米,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集山、水、洞、瀑、峰、林為一體,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館」之稱。
龍宮風景名勝區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西南,與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龍宮中心景區、漩塘景區、油菜湖景區、螞蟥菁景區4大景區組成。中心景區由龍宮、虎穴、天池、瀑布。龍宮實是地下暗河,洞長15千米,穿越20餘座山頭,串連90餘個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於一體,是國內最長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紅楓糊風景名勝區位於清鎮市西南,總面積240平方千米,湖面機為57.2平方千米(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距貴陽市區20多千米,是西線旅遊的必經之地。紅楓糊由北湖、南湖、中湖、後湖組成,自然景觀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北湖以島著稱,由大小島嶼170個,有「高原島國」之稱。南湖湖面平靜,有將軍洞、打魚洞、水下洞和大口洞等溶洞,形成了「山中湖、湖中島、島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觀。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位於織金縣東南,以織金洞為主體,包括織金洞景區、織金古城區、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區,裸結河景區,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長6.6千米,最寬處175米,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有47個廳堂。每個廳堂都有琳琅滿目的鍾乳石,大的有數十丈,小的如嫩竹筍,千姿百態。
潕陽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鎮遠、施秉縣境,主要景觀是峽谷鳳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東線旅遊的熱線。
赤水風景名勝區位於赤水市,主要景觀有丹霞地貌、瀑布、竹海、桫欏原始森林等。著名的「十丈洞大瀑布」高76.2米,寬80米。瀑布周圍樹木繁茂,四季蔥蘢,有成片的桫欏林、杜鵑林,構成一個天然的瀑布公園。
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位於興義市,以河谷風光河地縫漂流為特色,分為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3大景區。馬嶺河峽谷全長74.8千米,是世上罕有的地縫裂谷。萬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積160平方千米,湖內上千座山峰構成上千個全島或半島,景色十分迷人。樟江風景名勝區位於荔波縣,由小七孔鴛鴦湖將去、大七孔地峨宮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小七孔鴛鴦湖景區為世界同一緯度地區絕無僅有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區。
2.自然保護區。全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梵凈山、貿蘭喀斯特森林、草海、吃水桫欏原始森林、習水中亞熱帶長綠闊葉林、雷公山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由沿河麻陽河、道真大沙河、綏陽寬闊水等3個。
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遵義會議會址、鎮遠青龍洞、息烽集中營舊址、從江增沖鼓樓、黎平地坪風雨橋、普定穿洞遺址、畢節大屯彝族土司庄園、大方奢香夫人墓、紅花崗楊粲墓、盤縣大洞遺址、赫章可樂遺址、黔西觀音洞遺址、石阡萬壽宮、福泉古城垣、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紅花崗海龍屯、西秀文廟、西秀雲山屯古建築群、平壩天台山伍龍寺等19個;屬省級的有興義貓貓洞古文化遺址、黃平飛雲崖等285個;縣級的有1500多處。
4.歷史文化名城(鎮)。全省歷史文化名城(鎮)屬國家級的有遵義(今紅花崗區)、鎮遠等2座,屬省級的有青岩等9個。
經多年開發,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多條旅遊線路。主要有:以觀賞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兼有民族風情的貴陽-紅楓糊-龍宮、黃果樹-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的黔西旅遊線路;以觀賞紅軍長徵文化和酒文化為主兼有自然風光的貴陽息烽-遵義歷史名城-茅台(酒文化)-赤水的黔北旅遊線;以觀賞苗侗風情、民族建築和苗嶺風光為主的貴陽-凱里-銅仁的黔東民族風情旅遊線;以觀賞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態和布依、水、瑤等民族風情為主的貴陽-都勻-荔波樟江的黔南旅遊線。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旅遊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適應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全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的建設還將不斷加強,旅遊產品將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
㈤ 貴州獨具特色的文化有哪些
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和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點體現在飲食文化、剪紙文化、居住文化、服飾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1、飲食文化
貴州菜餚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酸菜家家腌制,食之開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為蘿卜、白菜、捲心菜等。
2、剪紙文化
苗族民間剪紙形式靈活多樣,各具特色。如「中心構圖式」,藝人主要在畫面中心表現主題,四周講究相應的對稱協調,用不同的花木草蟲來裝飾搭配。
3、居住文化
貴州少數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們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東南一帶的杉皮房、吊腳樓,基本全是木質結構,也稱「干欄式」房屋。
4、服飾文化
貴州少數民族的服飾至少有上百種,不僅款式豐富多彩,製作技藝精巧,而且內涵深邃廣博,是各個民族審美觀念的體現,凝結著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聰明才智。
5、民族文化
在貴州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許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黔劇是貴州家鄉劇,全省人民非常喜愛,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劇《蔓蘿花》等曾被拍成戲曲影片。
㈥ 以「以我心目中的貴州文化」為題,寫一篇3000字的論文,先說論點,再用
我心目中的貴州文化
摘要:貴州一個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在貴州高原這片土地上,創造了貴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貴州大部分地區屬於「荊楚」或「南蠻」的一部分。戰國後期,夜郎國逐步發展成為南蠻地區的大國。宋代,「貴州」名稱始見於文獻。明代,貴州建省。清朝,貴州疆域基本行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長期在貴州活動,在貴州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49年11月15日,貴州縣貴陽解放。同時,貴州是一個三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會。
關鍵詞:心目 中
引論:作為一名貴州人明明知道貴州是祖國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一塊寶地,是一
個多民族、多文化,充滿發展情景的山區省份。那為什麼我們不去了解、查閱、論證我們的家呢?下面,請大家跟隨我的步伐我們一起了解貴州的文化、民族、美食、旅遊吧!
一、 貴州的歷史文化
貴州一個神秘而歷史悠久的地方。盡管貴州有「天無三日晴 ,地無三里平。」的記載,後來又有「人無三分銀」之說, 但是貴州有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民族文化、生態旅遊資源豐富。
大家知道貴州的八大名產:仁懷茅台酒、安順臘染、鎮寧波波糖、威寧火腿、大方漆器、獨山鹽酸、玉屏筲笛、都勻毛尖。就說仁懷茅台酒,那是世界聞名的名酒。仁懷茅台酒的著名不僅是因為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我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不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更因為他被國際一致認為與「白蘭地」,「威士地」比肩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
同時,貴州的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稱,貴州本土的苗、布依、侗、彝等十多個民族, 大多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樣式,音樂、舞蹈、刺綉、蠟染、儺戲、水書等等,都曾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看好。
這就是貴州,美麗神奇的貴州。
二、 貴州的民族文化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在貴州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居住著漢、苗、布衣、侗、彝、仡佬、水、穿青人等共18個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效息,為貴州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很大貢獻。貴州大多數少數民族雖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是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同胞都通曉漢語普通話,並以其作為民族交流的工具。
同時,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親家」等,充滿著濃郁的地方色彩。特別是舞姿古樸、矯健、驚奇的苗族蘆笙舞——「滾山珠」曾多次出國演出獲得好評。此外,苗族的蠟染和刺綉也別具特色,令人贊嘆。
就說苗族蘆笙舞——「滾山珠」原生而不原始,粗獷而不粗俗,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原生態展現,更不是獵奇和迎合時尚,它是一種人性本真意義上的藝術升華,為貴州本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他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出名。也因如此它具有許多榮譽,如1990年9月,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譽為「貴州省高原明珠」; 1992年6月,隨貴州省民族民間藝術團,赴荷蘭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先後到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等國演出,受到空前贊譽;1994年4月,參加在貴州省大方縣舉行的百里杜鵑花節,之後又於10月參加在貴陽舉行的全省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榮獲第一名,獲一等獎,11月應國家民委邀請到北京進行對外接待文藝表演; 2011年9月10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第一名等等。
《滾山珠》就是這樣原滋原味的東西,讓人們耳目一新,久久難忘。 因此, 2006年納雍縣《滾山珠》經申請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注冊,並被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三、 貴州的城市美食文化
眾所周知,貴州的城市美食文化非常豐富。
辣香是貴州菜的主要特點,著名菜點大多與辣椒密切相關,如宮保雞丁、各類火鍋、腸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來調味,黔菜帶辣味的菜餚更是口感各異,又分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幾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張口咋舌、大汗淋漓。
貴州的風味小吃著實令人垂涎。 貴陽有花溪牛肉粉,腸旺面,青岩豆腐,鹵味,絲娃娃,洋芋粑,青岩鹵豬腳,青岩雞辣角,清鎮黃粑,青岩玫瑰糖,息烽陽朗辣子雞; 遵義有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鍋,赤水竹筍,綏陽空心面條,遵義雞蛋糕 ;興義有刷把頭,興義雞肉湯圓,安龍涼剪粉,貞豐糯米;興仁有興仁盒子粑;安順有安順鎮寧波波糖,安順蕎涼粉,安順裹卷,雞肉餅, 畢節湯圓,威寧火腿,威寧蕎酥;黃平牛肉乾一品大包等等 。
貴州菜主要屬於川菜系列,但貴州菜又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雲南為甜辣型,而貴州主要是鮮辣、酸辣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風味。吃不慣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貴州的干鍋系列再加上農家自釀的米酒,農家風味地道醇厚。貴州菜的酸不像山西靠醋來調味,而是酸湯。酸湯是苗族飲食的一大特色,為火鍋系列,尤其以酸湯魚最為好吃。
終而言之,貴州的食文化非常豐富的。如果你來貴州可別錯過哦!
四、 貴州的旅遊文化
貴州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旅遊風光尤其著名。在里有亞洲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就坐落在安順境內。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山川、河流、溶洞、瀑布
眾多,北部有國家歷史名城遵義,以遵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婁山關等遺址形成了獨特的黔北的紅色之旅,省會貴陽打造避暑之都,畢節市的草海以及百里杜鵑,銅仁地區的梵凈山,黔西南地區的馬嶺河峽谷,安順的黃果樹瀑布和龍宮,黔東南和黔南地區的侗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都獨具特色,近年來,貴州的旅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中,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瀑布、龍宮、赤水、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遵義會議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徵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
結語:隨著西部開發中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和完善,亟待揭謎的是西部人文景觀。為了尋求貴州獨特的自然景觀、古樸的民族人文風情、旅遊景觀,我們不妨一同踏上這方熱土,一起去感受這個花的世界、鳥的天堂、人類的天堂的多彩的貴州吧!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貴州,一個神奇美麗的家園,正如廣告上說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貴州!」
㈦ 貴州當地文化習俗為題的作文4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家鄉的端午節
生在江南的我,獨鍾於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歷五月初一便算開始了,初一一大早起來,把頭天准備好的菖蒲艾葉,用紅紙黑線一紮一紮紮好,一般為一棵菖蒲和一叢艾葉為一紮。每兩扎為一對,擺放在門兩邊,放在大門兩旁的會尤其大些、粗壯些。據說擺放這些菖蒲艾葉是為了驅邪,好平安迎接端午節的到來。逐個門擺放好後,燃放一串鞭炮,端午節的氣味就可以聞到了。
家裡的主婦忙裡偷閑地准備好粽葉,洗凈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紅豆,拿出一些細帶來,請上鄰居主婦們一起幫著紮起粽子,說說笑笑,一串串有稜有角的粽子紮好了。接下來就是下鍋煮,待五六個小時後,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裡總會不期然地聞到這種特有的香味,讓人不禁想起端午節來到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真有趣。孩子們穿上新衣新鞋,胸前掛著一個香袋,裡面必有一個染紅的熟鹹蛋,手裡還拿著一兩個熟鹹蛋。他們聚在一起,撞蛋比賽開始了。兩個孩子手持一個熟鹹蛋,迎面相互撞擊,啪,一個蛋破裂了,完好的蛋又緊跟著和別的蛋撞著。沮喪、高興、不服在孩子們的叫聲中演奏著。家家戶戶照例是要在堂屋門口放上小桌子,擺上粽子、蛋,還會擺上煮好的一碗面條和幾個點了紅的包子,虔誠而恭敬地,端午節就算正式登場了。午時一到,家家必定燃放鞭炮,收齊擺放在門口的菖蒲艾葉,吃起煮熟的大蒜瓣子,圖個順利順氣。大人們接待客人,吃著沾上白糖的粽子別有一番風味,茶葉蛋是大夥兒都喜歡吃的,拿上一個輕松去殼,咬上一口,香香的,脆而酥,味道好極了,但不宜多吃的。
吃過午飯,一些人會趕著去看賽龍舟,吶喊聲、劃水聲、叫好聲傳達著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文明友好。
隨著賽龍舟的散場,端午節也拉下帷幕了。「小孩子盼過年,大人們盼過節」。端午節一過,大人們又忙著今夏的收成去了。
我們村的舞龍
「當當當,哐哐哐,冬當哐哐......」瞧,一條又長又大的舞龍正一步一步地向著村口走來。
龍珠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顯得十分地燦爛,耀眼;周身還有一圈火一般的赤焰,龍珠裡面還在燃燒著。長龍想捉住這顆龍珠並吞下去,想讓自己的功力大長,便緊跟其後。
這條武龍非常的大,大概有十幾米長吧。它身披金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你望著它,完全被它吸引住了。鼻前和嘴後之間有兩根又長又細的胡須,胡須頂上還有兩根小紅包似的東西。
隨著一陣鞭炮聲,隨著一陣唱和聲,隨著一陣打鼓聲,舞龍開始了!
一開始鼓聲大振,龍珠劇烈的左右晃動,瘋狂的向前沖,想甩掉龍。龍珠越是想甩掉龍,龍就越想捉住它。我站在樓上看就好像一圈又一圈金色大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起落落,簡直可以讓你看的眼花繚亂,一下子墜入這金色的海洋中,整個空間都是你的,肢體隨意擺動,絕不受任何約束。
隨著幾聲叫唱,舞龍進了居民的院中,在裡面盡情歡舞著,為主人招財進寶,帶來平安吉祥。過了一會兒,隨著另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舞龍又熱鬧地飛過去了......
家鄉的春節
我家鄉的春節和北京的春節有點不一樣,在我的家鄉要過三個年。
在過小年的前幾天,必須把過年吃的、穿的、用的,都預備充足。臘月二十四就是過小年了,這天我們先把家裡大掃除了一下,每間房都打掃得乾乾凈凈。晚上很熱鬧,家家都放鞭炮,每家每戶都趕著做好吃的年菜,到處都飄著酒肉的香味。小孩子們吃完飯後和夥伴們玩焰花,他們放的焰花有各種各樣的,放起來十分漂亮。
小年過完了,二十六大年就來到了。這天晚上也很熱鬧,小孩子們在盡情的吃著、玩著、樂著,爆竹、焰花、笑聲裝完了大年。
除夕終於來到了,這天十分的熱鬧。下午媽媽就在廚房裡忙個不停,炒了很多好吃的菜,我看見了這些菜,飄出了一陣陣香味,不經垂涎三尺。我和爸爸在門外貼對聯,還掛上了兩個燈籠,弟弟就在房間里看電視。到了傍晚,媽媽炒好了菜,爸爸就拿出鞭炮去放,然後我們一家人就圍著桌子吃團圓飯。桌子上的菜全都是我喜歡吃的,有火鍋、紅燒肉、湯等一些菜,我們一家有說有笑地吃著。晚飯過後,我和弟弟到外面放焰花去了。這時璀璨的夜空加上我們的焰花就更是美麗了,我們手中的沖天炮、萬花蝶等焰花,裝點著除夕的夜空,也裝點著我們的笑聲,更裝點著我們幸福的生活。
二十四小年,二十六大年,三十除夕,三個年接連地過著,一個年比一個年熱鬧喜慶。我們地高興沉浸在春節的氤氳中。
包粽子
家鄉人包粽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結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必須去包粽子,對農村人來說,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著去摘粽葉。父親說:「摘粽葉可講究了,要選又寬又厚的,這樣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為葉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會就提來一大籃子粽葉。
別以為摘完了粽葉就沒事,還有一件大事在等著你,那就是調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鹼,再和了,鹼要合適,等糯米全變黃了再加餡。父親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進去弄均勻,這就調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紅豆當餡。
一切准備停當,現在得包粽子了,父親拿起了三片粽葉,一大二小,還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擺放好粽葉後,捲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幾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壓緊,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厘米深。父親把它包好,用繩子扎緊,這便做好了一個小巧的粽子。父親告訴我:有功夫的人還能把粽子包成「尖牛角」「圓皮球」等等。父親叫我把粽子的葉尖剪掉怕煮的時候尖頭把其它粽子扎破。
端午節來臨了,大傢伙忙著煮粽子,大街小巷上處處飄著粽子的香味。
香噴噴的粽子端上桌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爭先恐後,生怕被別人搶去,拿了粽子就開吃。「哎呦,哎呦,真燙!」我把粽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來,覺得異常的香。
吃到的一個粽子包含著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放 焰 火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人早早地吃過團圓飯。媽媽從房裡端來一盒焰火。我和姐姐拍著手直叫:「哦,放焰火嘍!放焰火嘍!」我們搶著打開盒子一看:呀,各式各樣的焰火裝滿了盒子,有「火箭」、「地老鼠」、「花籃」、「火鳥」、還有「飛天鼠」,真是應有盡有。
姐姐迫不及待地用一隻燃燒著的香點燃了第一個焰火,「嗖——」的一聲,焰火像火箭一樣,飛到天空中,放出紅紅的火花。我點燃了第二個焰火,「嘶——」的一聲,焰火在地上打轉轉,開出一朵朵花來,還會變顏色,先是紅的,再是黃的,最後又變成綠的,美麗極了!
我們高興地笑著,叫著……惹得鄰居家的大人、小孩都跑出來觀看。我們放了一個又一個,最後,我把一隻像燈籠的焰火掛在竹竿上點著了。它在空中飛轉起來,轉著轉著飄下一條綵帶,上面寫著:「春節快樂」,大家看了高興得手舞足蹈。
我們玩得真開心,直到深夜也不肯離去。
端午節我學包粽子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唱著童謠,端午節又來到了我的身邊。
五月初二,我來到了鄰居大媽家中,看見大媽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葉、糯米經過大媽的巧手包紮成了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粽子。我好奇地說:「大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大媽笑著說:「包粽子是細致活兒,手勁活兒,你看得容易做得難的。」「我會用心來學的。」「那好,你先仔細看看我是怎樣包的?再自己試著包吧。」大媽爽快地答應了。
只見大媽拿起兩三片粽葉交叉一小邊疊好,雙手從粽葉的外邊捲起,一個圓錐形的粽葉筒子做好了。她就把准備好的糯米紅豆一勺一勺往裡裝,待快裝滿時,又拿來一根筷子使勁一下一下插緊粽葉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點,她又加了一點糯米,又壓緊。接著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葉對著包起,尖角突出,還用手壓壓,使得尖角處不流出糯米。最後她把包紮好的粽子用繩子使勁綁好,有時還用牙齒咬著繩子一端綁著。她說:「如果繩子沒有綁緊粽子,待煮時,粽子就會爆破流出糯米飯來,那就沒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
我看了一會兒就學著包起粽子來,我拿好三片粽葉疊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個圓錐形,一隻手握著這個圓錐形,一隻手把糯米裝進來,待滿了時,我也學著用筷子插緊,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兩邊的粽葉頭對折包起,咦,怎麼不成角了?打開再包還是不成角,形狀異常難看。只能求救大媽了,「說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難。」大媽接過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紮,這時我仔細看到她包起時,兩邊粽葉邊對折包,手邊壓平壓成角來。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來,在粽葉對折包起時,用心壓平壓成角,可不管我怎麼用心,粽葉似乎總不聽我的使喚,美麗的尖角總不在我的手上出現。幾經努力,最後總算包好兩個形狀醜醜的粽子來,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著這兩個醜醜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民風民俗小記
(組文)
修水的春節
我的家鄉修水,春節在臘月初一就拉開了帷幕。
家家戶戶都在這一天里做熏肉,所謂熏肉就是將豬肉上灑上鹽,放在煙上熏,熏到一定的程度,就有一種特殊的肉味。每到這一天,我就會幫著母親一起把熏好的臘肉晾乾,期待除夕夜一飽口福。
在這一天里,大家還要做「哨子」。「哨子」可不是體育老師用的那種,而是一種。「哨子」
面是由紅薯磨成的澱粉做成,哨子的餡可以是香菇,可以是青菜,可以是冬筍,但不論加什麼餡,都別有一番風味。修水的「哨子」聞名遐邇,尤其很受九江人的喜愛。
以後的日子大人們整天忙著到集市上采購,把豐富的年貨搬回家,而集市上,商品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小販在吆喝,買者和賣者在討價還價,孩子在盡情的嬉戲……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歡慶年節的圖畫。
除夕真熱鬧。我和父親張貼春聯,年畫;外公則在台階上殺雞宰鵝,外婆和母親在廚房裡忙個不停;。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別提有多溫馨。
飯後,外公帶著我,提著自製的紅燈籠,到家家戶戶辭年。辭年也有講究:對老人,我會說上一聲「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對小孩,我得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對男主人,我得說「財源廣進,萬事如意」。熱情的主人直誇我嘴甜,抓出一大把糖果塞到我的手上我。我們每到一家,主人都留我們喝一杯菊花茶,暖暖的人情在茶香中飄飛。
除夕這一天,不論我玩到多晚,母親也不會怪我,因為新年不能犯怒氣。我玩到12點,母親催我上床睡覺,也許太累,我倒頭便睡。
不知不覺,新的一年已悄悄來臨。
武寧的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要提起我家鄉的過節習俗,那可大有說頭!下面就由我來當一回「導游」,來為你們介紹下武寧是如何過春節的吧!
每當春節一到,武寧整個縣城便熱鬧起來。街上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紅燈籠,到處喜氣洋洋。街道旁到處都有賣玩具與糯米粑的,大商店門口正在舉行猜燈謎活動……最吸引我的是燈彩。在別處叫「燈展」,我們武寧人則叫它「燈彩」,武寧的彩燈五彩繽紛,由此得名。
說起燈彩,那品種,可不是一般的多。獅燈、馬燈、蚌殼燈、花鼓燈、龍燈……數不勝數。所以一到燈彩開始時,彩燈旁邊總會擠滿了人,都只為看一眼那美妙絕倫的彩燈。
其中以「龍燈」最為有名。用竹、木、紙、布等紮成管狀,一般為9至11節。燃燭其中,稱之為「明龍」。如果說看燈彩是我們小孩子喜歡的,那看戲,便是大人們的最愛。
武寧的戲以「採茶戲」最為著名。說實話,那個調我喜歡,但卻不喜歡戲詞。因為那個詞老是講「人們種茶、鋤茶、摘茶……」聽都聽煩了,誰會喜歡那種老調重彈、老生常談的戲詞啊!當然這只是對我們小孩子來言,對大人們來說卻是一種享受。
戲劇演員多穿古時的公子服,衣服上綉著各種茶花,顏色多為紅色與綠色。演員手持紙扇,很有一種貴公子的風度。但我們卻以那怪異的衣服為笑料。演員在唱的採茶戲里唱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正月揀茶懶紡紗,一心一意去揀茶。」那優美動聽的茶歌配上奇特的服裝,這也正是採茶戲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晚上,街上便會有舞龍戲鳳的,好不熱鬧,常常贏得掌聲一片。我們卻慘了,要把舞龍看完才能回家,天啊!我記得每次舞龍最早也要12點才能結束,這還只是一部分。所以我到了這天晚上盡量不出門。常常躲在家吃我們武寧的主食——鹹水粑。那雪白的粑里,摻和鹹水,用「粑篩」蒸熟,配上臘肉,真是美不勝收啊!
通過我的介紹,你應該對武寧過春節的習俗有些了解把!歡迎你有空也來光臨我的家鄉,最好是春節時候來,一定要來看一看啊!
老家的習俗辦喪事
在我們老家,如果有人去世了,就得在他的房間鋪上白床單,套上白枕頭套,還必須吧床單鋪得很平很平然後把逝者平放在上面。聽媽媽說,這樣做是為了讓故去的親人在到了另一個世界之後,還能再次重遊自己熟悉的地方。
我們那個偏僻的山區還是棺葬。安葬的那天,逝者入棺以後,全村的人都來送行。棺材被抬上一輛卡車,全家人便圍著棺材坐著,車開一邊前行上山,人們一邊敲鑼打鼓。聽說這樣是為了守靈。
車開到了一個大山裡面,在山體上挖進一個大洞,人們把棺材抬進去之後,每個親人都必須看著棺材下葬。媽媽說,如果不這樣就是對死者不敬,死者在死之後就會陰魂不散。看到棺材下葬之後,為死者送行的人才返回到家裡,打開死者的房間,就會發現床單皺了。
3月3日拜祖
在我們老家,3月3日可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
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一件事——拜祖。到了黃昏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就拿著早已准備好的「錢」去燒。我們燃香、燒「錢」、磕頭,還要把所有菜里最好吃的部分挑出來放在碗里去孝敬逝去的先輩。在我們燒完香之後,我們必須馬上回家,一個晚上都不能踏出家門一步。聽說這天先人們要出來撿錢,如果撞上鬼了,第二天就會生病。
相傳在3月3日那天,誰家燒的「錢」最多,誰家的兒子就是最孝敬的。
因此,在我們村裡,辦喪事和拜祖這兩件事弄得比過年還熱鬧
㈧ 貴州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什麼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部分 特色旅遊
一、特色旅遊景區
1、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
2、經典紅色旅遊景區、景點;
3、國家級、省級、市級自然保護區;
4、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國家級、省級,珍稀動植物森林公園;
6、歷史古鎮;
7、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8、國家級地質公園;
9、修閑度假溫泉;
10、定期舉辦的社會旅遊文化節慶;
11、山澗河道漂流。
二、特色旅遊商品
1、蠟染、刺綉、銀器、雕刻、編織、裝飾品、奇石,能工巧匠等民族民間工藝品;
2、天麻、杜仲、靈芝、石斛、吳茱萸等名貴葯材;
3、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色食品。
第二部分 特色文化
1、民族歌舞;
2、民族服飾;
3、民族民間文學文字;
4、貴州花燈;
5、地戲儺戲黔劇;
6、雜技、絕技、絕活等絕技絕活;
7、文物古跡;
8、少數民族風俗節日。
第三部分 特色飲食
1. 特色風味小吃;
2. 特色火鍋;
3. 特色菜餚;
4. 特色副食品;
5. 特色條味品;
6. 特色肉製品。
第四部分 特色農產品
1. 特色糧油產品;
2. 特色蔬菜產品;
3. 特色水果產品;
4. 特色花卉產品;
5. 特色畜牧獸禽產品;
6. 特色經濟林木產品。
第五部分 特色工業品
1. 特色礦產品及金屬製品;
2. 水泥、大理石、地板、門窗、管材、塗料、建築輔料工具等建材;
3. 化肥、橡膠、有機化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
4. 高新科技工業產品。
另外,貴州特色文化在貴州旅遊宣傳片裡面全部都有體現,具體可以參考以下視頻,更多視頻你可以在網路上面搜索。
http://www.56.com/u46/v_MzcyMjM4MTI.html
http://video.sina.com.cn/v/b/52919822-1084093810.html
㈨ 貴州民族文化
一 ) 音樂 貴州少數民族能歌善舞 , 傳統音樂舞蹈豐富多彩。貴州各民 族音樂不僅類別多 , 而且各具特色。以下是貴州省一些主要少數 民族的歌曲簡介。 1.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為飛歌、遊方歌、風俗歌、敘事歌、祭祀歌等幾 種。 " 飛歌 " 是苗族音樂中頗富特色的體裁 , 多在山崗林野和田間 地頭演唱。特點是音調高昂 , 氣勢雄渾 , 節奏舒廣自由 , 旋律起伏 大。一些地區分男聲飛歌和女聲飛歌 , 並分為高腔和平腔兩種腔式。飛歌題材內容極為廣泛 , 堪稱苗族歌唱藝術的瑰寶。 (2) 樂器 苗族樂器最著名的要算蘆笙。雷山縣的排卡村和凱里市的新光村是遠近聞名的蘆笙製作專業村寨。其他有芒筒、嗩吶、大號、 直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銅鼓、皮鼓、大篩鑼、大 鑼、包包鑼、大鐐、小鐐、木葉等。根據功能 , 苗族器樂曲目可分為 風俗儀式性和生活性兩大類。前者由樂器組合 , 後者則多為獨奏。 2. 布依族 布依族的音樂 , 有聲樂和器樂兩大類。 (1) 歌曲 根據歌詞使用情況 , 布依族民歌可分為布依語民歌和漢語民歌兩種。 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 , 可分為情歌、生產勞動歌和風俗歌等。 (2) 樂器 布依族的樂器有銅鼓、嗩吶、 " 勒友 " 、 " 勒浪 " 、 " 筆管 " 、姊妹簫、 對簫、牛骨胡、葫蘆琴、笛子、月琴、皮鼓、大鑼、小馬鑼、芒鑼、小鈸、小鑔、木葉等。其演奏形式有獨奏、重奏、合奏、吹打等。 3. 伺族 (1) 歌曲 伺族以錦屏為界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兩個方言區的音樂風格有很大差異。 A. 北侗 北部地區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邊歌、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山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以對唱、互相盤歌的形式進行。玩山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傾吐愛慕之情的歌。這種歌 曲曲調高亢遼闊、熱情奔放、音域較寬、節奏自由而富於變化。好事歌是在酒席上唱的歌 , 曲調各地不盡相同 , 總的說來 , 旋律舒暢 優美。伴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里 ,同房族、同寨 子的姑娘陪伴新娘時唱的歌。此外 , 孝歌也有一定特色。 B. 南侗 南部地區保留的侗族傳統文化更為完整些 , 因而其音樂也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一地區的音樂大致可分為大歌、小歌、禮 俗歌和敘事歌幾種。大歌是歌隊集體演唱的歌 , 其主要旋律在低 音聲部 , 高音聲部由歌頭的加花變化而成。大歌的結構嚴謹 , 有較 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種類很多 , 主要有鼓樓大歌、敘事大歌、童 聲大歌、女聲大歌、混聲大歌等。多聲部無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特 色的音樂形式 , 曾多次出國表演 ,蜚聲海外。小歌的內容主要是情 歌。這類歌曲結構短小 , 歌詞含蓄深情 , 曲子委婉纏綿 , 大都由青 年男女輕聲慢唱。小歌分有樂器伴奏和無樂器伴奏兩種。 (2) 樂器 侗族樂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蘆笙、侗笛、嗩吶、二胡、鑼鼓、鑔、木葉等。演奏方式有獨奏、伴奏和重奏幾種。 4. 水族 (1) 歌曲 水族民歌主要分為雙歌、單歌、調詞、 " 詰俄呀 " 、兒歌等。雙歌 分敬酒、祝賀、敘事性雙歌和寓言性雙歌。前一類雙歌演唱時一般 是唱一首 , 和一首 , 歌首有兩句固定的起歌和聲 , 歌尾也有兩句頌 揚性的襯和。演唱開始時 , 演唱者舉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 , 周圍 的人們就不約而同地唱起起歌和聲 , 歌的主體部分唱完時 , 眾人又 默契地唱起襯和幫腔。單歌的每首歌詞能獨立存在 , 表達一個獨 立的意思。聲腔運用上 , 分為平腔和高腔兩種。音樂節奏上 , 與其他歌種比較 , 相對自由 , 顯得一板一眼 , 是水族音樂中比較古老的形式。 (2) 樂器 水族樂器有銅鼓、皮鼓、蘆笙、嗩吶以及二胡等。 5.仡佬族 (1) 歌曲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和兒歌等。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的歌 , 內容廣泛。歌詞多為七言四句 , 節 奏明快。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歌 , 其旋律婉轉優美。酒歌是 在婚喪嫁娶和節日慶典酒席上演唱的歌 , 節奏和旋律單純古樸。 婚俗歌是在婚禮上演唱 , 節奏明快、旋律流暢。祭祀歌是在逢年過 節祭祀祖先時演唱 , 其曲調可以說是口語語音的誇張性延伸 , 朗誦 性比較強 , 無恆常節奏。仡佬族兒歌節奏活躍 , 感情質朴。 (2) 樂器 仡佬族樂器有蘆笙、嗩瑣吶、鑼鼓、泡木筒、木葉、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6. 土家族 (1) 歌曲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鬧歌、風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勞動歌、 " 溜子樂 " 等。山歌內容豐富 , 感情朴實。打鬧歌也是山歌的一種 , 因演唱時用鑼鼓伴奏 , 故亦名 "薅草鑼鼓 " 。打鬧歌是在薅革時為 了減輕疲勞 , 鼓動情緒時演唱的歌。一般由兩人演唱 , 有時領歌 , 有時對唱 , 有時參加勞動的群眾也幫腔。兩個歌師緊跟在薅草隊伍後面 , 一人敲鑼 , 一人擊鼓 , 哪裡薅草落伍了 , 他們就追到哪裡 , 邊敲邊唱。有時在唱前增加一些詼諧數板 , 稱為 " 喊口號 ", 使氣氛 更加活躍。打鬧歌旋律熱情高亢、質朴自由 , 高音、長音較多 , 曲調 悠長寬廣。勞動號子和 " 溜子樂 " 是土家族音樂中具有濃厚特色的 音樂形式。勞動號子有多聲結構特點。一種是一領眾和的二聲部 結構 , 一種是加副領唱、雙領眾和的三聲部結構。後者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對比式復調織體 , 是我國民間合唱中比較有特色的復調音樂。 (2) 樂器 " 溜子樂 " 是土家族中廣為流傳的一種打擊樂。基本樂器有小鑼、大鑼、鈸、堂鼓等。傳統曲牌有上百個。土家族樂器有嗩吶、二 胡、簫、月琴、包包鼓、小鑔、鼓等等。由八人用八種樂器演奏的 " 八音 " 獨具特色。其樂曲往往也由八個小曲連綴而成。 7. 彝族 (1) 歌曲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為內容的 " 曲谷 ", 用漢語演唱的歌曲 " 霎叉 "( 漢歌 ) 、婚事歌、喪事歌、敘事歌、 " 畢摩 " 歌以 及兒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獨唱、對唱為主 , 也有齊唱和簡單的 二聲部合唱。女聲多用假嗓 , 男聲多用真嗓。 " 霎叉 " 的歌詞主要為 漢語 , 歌詞結構和韻律特點均與貴州漢族山歌一樣。婚事歌即婚 禮上唱的歌。因演唱角色和歌曲內容的不同 , 曲調和旋律特點也 不同。喪事歌類似漢族的孝歌 , 有獨唱、對唱等形式 , 曲調簡單 , 多 屬說唱式 , 有的曲子僅為一個樂句的反復 , 情緒比較低沉。敘事歌 旋律起伏較小 , 結構簡單 , 大多為一兩個樂句的無限反復 , 只有少 部分曲子是旋律較強的多樂段結構。 " 畢摩 " 歌是宗教職業者 " 畢 摩 " 在祭祀儀式上演唱的歌 , 其旋律起伏小 , 近乎吟誦。兒歌的曲 調與大人唱的 " 曲谷 " 等相似 , 但其節奏更加明快 , 而結構短小 , 語言生動。 (2) 樂器 彝族樂器主要有嗩吶、月琴、二胡、鑼、鼓、鈸等。 8. 其他少數民族 瑤族、壯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形式 , 豐富 了貴州的音樂文化寶庫。 ( 二 ) 舞蹈 貴州各民族舞蹈種類很多 , 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1. 苗族 , 在苗族中 , 蘆笙舞是一種流行最廣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 除銅 仁地區外 , 其餘地區均有流行。蘆笙舞多在節日中表演 , 以集體舞 為主。黔西北的蘆笙舞除集體舞外 , 也有一人或數人表演的。有的 蘆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許多驚險的高難度動作 , 集舞蹈、雜技、體育 和音樂為一體。鼓舞也是苗族中比較流行的舞蹈 , 尤其以松桃一 帶的花鼓舞最為著名。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單人舞、雙 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形式。從樂器數量看 , 則有單面鼓、雙面 鼓、四面鼓等。舞姿可表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 的動作熱情奔放 , 被譽為 " 東方迪斯科 " 。丹寨的 " 錦雞舞 " 也很有 特點 , 這是一種男女混合的集體舞 , 數名男青年排成數行在前面吹 蘆笙做引導 , 數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婦女排成長蛇陣緊跟其後 , 沿 逆時針方向轉圈 , 邊轉邊舞。舞蹈以腳步動作為主 , 腰膝自然擺 動 , 雙手則垂直放鬆於裙邊 , 舞步舒緩有致在獨具特色的服飾的 襯托下 , 整個舞蹈就猶如錦雞覓食 , 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此外 , 在黔東南、黔南和黔西南的一些苗族地區 , 還流行板凳舞、銅鼓舞等。 2. 布依族 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擬鳥類和獸類為主要特徵的鳥獸舞 , 有在祭祀儀式上表演驅邪逐魔、祈福禳災的祭祀舞 , 還有表現生產、生 活、斗爭以及風俗等的民俗舞等等。其中 , 祭祀類的舞蹈佔有較大 比重。如《銅鼓刷把舞》、《迴旋舞》、《轉場舞》等都是在喪葬儀式上 表演的。布依族舞蹈以男女共舞為多 , 表演人數大多為偶數。舞蹈 音樂以打擊樂為主。道具在舞蹈中的普遍運用 , 構成了布依族舞蹈的顯著特徵之一。 3. 侗族 伺族舞蹈有" 多耶 "、蘆笙舞、舞龍、舞獅等。" 多耶 " 主要流行於從江、榕江和黎平等地。 舞蹈時 , 或男或女 , 或男女混合 , 圍成圓 圈 ,手牽手 , 踏著整齊的步伐邊跳邊唱 , 同時甩手為拍 , 氣氛熱烈。 蘆笙舞由舞者自己吹蘆笙伴奏 , 多為集體舞 , 人數多時可達上百人。也有的是獨吹獨舞。蘆笙舞可以模仿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 , 模仿人和動物的動作 , 表現力很強。侗族中還有一種較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 龍喘〃。表演時 , 青年男女分成兩路縱隊 , 先由外向 里繞 , 再由里向外旋 , 盤成螺圈狀 , 猶如長龍迂迴。舞龍和舞獅多 在春節期間舉行,與其他民族的舞龍、舞獅大同小異。 4. 土家族 ' 、 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擺手舞。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三至十五開展表演活動。這是一種集體舞蹈。表演時 , 由一善舞者帶領眾舞者圍成圓圈,邊走邊舞。圓圈中央由一人負責鳴鑼擊鼓,起指揮和伴奏的作用。擺手舞可以表現生產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 舞姿矯健、粗獷、豪放。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也富有特色。這是土家 族宗教職業者 " 梯瑪 " 主持向祖先 " 解錢 " 儀式時表演的舞蹈。分坐 舞和立舞兩種 , 動作古樸。此外 , 土家族還流行梅山舞、跳馬舞、龍 燈舞和蚌殼舞等。 5. 彝族 彝族舞蹈有在婚禮期間表演的 " 阿妹凱 "( 姐妹歌舞 ) 、喪禮期間表演的 " 肯合貝 "( 也稱 " 鈴鐺舞 " 或 " 跳腳 "), 反映生產勞動的 " 撒蕎舞 " 、 " 栽小麥〃以及兒童舞 " 阿西里西 " 和節日舞 " 鑽龍門 " 等。同 一類的舞蹈在各地有不同節目和表演形式。例如 ," 阿妹凱〃' 就有流行於畢節、金沙、大方一帶的 " 諾奢借 "( 蟋蟀舞 ), 流行於畢節、金 沙、大方、納雍、威寧和水城等地的 " 畢叔累 "( 裹草席舞 ), 流行於威 寧、赫章一帶的 " 署谷署穀穀 "( 圍圈舞 ), 流行於盤縣、六枝一帶的 " 跳腳 " 等等。不同節目的風格也有差異。總的來說 , 彝族舞蹈的節 奏明快、粗獷剛健。 6. 仡佬族 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禮舞、龍燈舞和獅舞等。踩堂舞是喪禮期間在停放靈樞的堂屋中表演。屆時 , 由 3 人或 4 人分別吹蘆 笙、搖鈴、打錢桿、舞練刀做前導 , 邊跳邊唱 , 眾人手拉手在後面魚貫而行。舞時身體微屈 , 來回跳躍 , 並且不斷變換隊型。酒禮舞在 婚禮上表演 , 表演時 , 領舞者執手帕帶領眾舞者在屋前場地上圍成圈 , 沿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 , 氣氛熱烈。 7. 水族 水族舞蹈主要有銅鼓舞、斗角舞等。銅鼓舞主要在婚喪嫁娶和節日慶典等場合表演。這種舞蹈可以表現豐富的社會生活內 容。舞者隨著銅鼓和皮鼓的鼓點 , 或踏著剛勁的大步 , 或急速旋轉 跳躍。場面既壯觀熱烈又典雅古樸。斗角舞一般由 10 個人表演 , 其 中 5 個人吹蘆笙 ,5 個人吹共鳴的芒筒伴舞。另有 5 位頭插雉尾 , 腰拴白雞毛裙子的姑娘作舞伴隨著節奏配舞。吹奏小蘆笙者作前導領舞 , 吹中蘆笙者緊隨其後。這種舞蹈在開春至秧苗抽穗期間停歇。 8. 瑤族 瑤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獵舞和長鼓舞等。猴鼓舞瑤語稱 久格朗 ", 在喪禮上表演。屆時 , 場中央豎一齊肩高的大木鼓 , 場 地一側懸掛幾面銅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動作不停地跳躍擊木鼓 , 同時 , 一些人輪流上場敲打銅鼓助興 , 其節奏與舞姿相合。打獵舞 瑤語稱 " 孰久 ", 也是在喪禮上表演。有打熊舞 , 打猴舞、打山羊舞、 打野豬舞等 , 表現的是打獵場面。長鼓舞是一種喜慶舞蹈 , 主要表現生產勞動和製造木鼓的場面。 9. 毛南族 毛南族中也流行猴鼓舞。 ( 三 ) 戲劇 在貴州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 , 有許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 黔劇是貴州家鄉劇 , 全省人民非常喜愛 , 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劇《蔓蘿花》等曾被拍成戲曲影片 , 還有花燈劇《七妹與蛇郎》等也享譽省內外。我省各地活躍著 4000多個業余藝術表演團體。其中有蘆笙隊、嗩吶隊、歌舞隊、雜技隊、八音隊 , 還有花燈隊、地戲隊、儺堂戲班、布依戲班等。他們的節目和劇目大多自編自演 , 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 , 還得到外國朋友的歡迎。 貴州少數民族戲劇 , 有巫術色彩較濃的儺戲 , 有從漢族中移植過來的花燈戲 , 還有綜合性較強的布依戲和侗戲。 1.儺戲 貴州好幾個民族都有儺戲。儺戲大致可分為巫儺和軍儺兩大類。 (1) 巫儺 在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均有流行這些民族中的巫儺大致可分為以黔東、黔北一帶土家族、仡老族等民族中流行的儺壇戲、荔波布依族中流行的 " 生育儺儲 " 和威寧一帶流行的 " 撮泰吉 " 。 (2) 軍儺 軍儺流行於安順市和貴陽市一帶 , 是明代 " 調北征南 " 的明朝 軍隊帶入貴州的。開始時流行於軍隊中 , 是一種練兵習武活動。後來逐漸變成民間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娛樂活動 , 並傳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戲台 , 在平地演出 , 故也稱 " 地戲 "; 因有宗教色彩,故也稱 " 跳神 " 地戲的演出是在農歷正月進行的。其演出也有酬神的性質,但是巫的成分比巫儺大大減少 。戲的劇目多為武戲 , 表演正史故事。主要有《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隊《五虎平西》和《精忠 傳》等。演出時須帶面具。比起儺壇戲面具的猙獰和怪異來 ,地戲面具就顯得要親切和藹些。 2. 花燈戲花 燈戲是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一種戲曲藝術形式。其突出 特徵是手不離扇、帕 , 載歌載舞 , 唱與做緊密結合。明王朝 " 調北征 南 " 、 " 調北填南 " 後 , 隨著大量漢族移民的到來而逐漸傳入貴州 , 並 被一些少數民族吸收 , 經過一定的民族化改造 , 成為本民族的戲曲 藝術形式。 ; 貴州少數民族中 , 流行花燈戲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 其中尤其以獨山布依族花燈和黔東一帶土家族花 燈最為有名。 獨山花燈與江西的 " 採茶 " 、 "弋陽腔 " 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 並吸 收了廣西壯族的彩調藝術。早期的獨山花燈以歌舞為主 , 劇目有 《踩新台》和《靈官掃台》等 , 後來逐漸出現了戲劇劇目 , 如《槐蔭 記》、《紅燈記》和《還魂記》等。獨山布依族花燈道白唱詞主要為漢 語 , 同時也用布依語。 " 黔東土家族花燈系明代從江南一帶傳入。在原有花燈的基礎 上 , 土家族民間藝術家們融入了本民族儺戲和擺手舞中的一些成 分 , 形成了自已的特色。黔東土家族花燈主要取材於歷史故事和 民間傳說。主要劇目有《征東》、《征西》、《紅燈記》、《八仙圖》和《關 爺點兵》等 o 3. 布依戲和侗戲 布衣戲和侗戲是貴州少數民族中流行的綜合性、娛樂性、功能性更強的戲劇藝術形式。 (1) 布依戲 布依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發源地在貴州與廣西交界的冊亨、 興義和安龍等地 , 布依戲的產生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廣 西壯戲的有益成分而逐漸形成的。由於各地情況的不同 , 布依戲 在各地形成了一定差異。冊亨布依戲有演有唱 , 而興義巴結和安 龍甘河的布依戲則取坐唱形式。 布依戲的劇目包括兩個方面 : 一是移植漢族劇目 , 二是根據布依族民間故事進行改編。 (2)侗戲 19 世紀初 ,侗族歌王吳文彩根據漢族戲劇 ( 主要有桂戲和花燈 ) 創立了侗戲。侗戲主要有生、旦、 凈、丑等行當 , 第一種行當一上場都先自報家門 , 唱時須面對觀眾。 侗戲班一般是一村一個 , 也有的村按族姓、鼓樓為單位建立侗戲班。侗戲班原只有男性 , 新中國建立後開始有女演員。 侗戲劇目主要取材於三個方面 : 根據漢族傳書改編 ; 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