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農村文化站怎麼建

農村文化站怎麼建

發布時間:2023-02-09 06:22:22

1. 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我市的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和農民對科學文化的需求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1、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一是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不健全。東昌府區、臨清市,陽谷縣沒有圖書館,莘縣沒有文化館,東阿縣則既沒有文化館也沒有圖書館。有的縣雖有圖書館,但十幾年沒有進過一本書。東昌府區文體局、文化館靠租賃房屋辦公;文物管理所還處於無電、無水、無基本辦公設施的「三無」狀態,不具備基本的辦公條件,致使區的幾百件文物不得不上繳市文物部門。二是鄉鎮文化站名存實亡。全市8 0%的鄉鎮文化站沒有專職人員、沒有獨立的辦公設施、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如東昌府區1 8個鄉鎮辦事處文化站近半數沒有獨立的辦公用房,個別鄉鎮辦事處長期沒有文化站。三是村級一般沒有文化大院。過去曾一度發揮積極作用的村級俱樂部、青年之家等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已折價處理,有的則因年久失修而破爛不堪。

2、文化從業人員素質結構不合理.一是缺乏高學歷和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幹部;二是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沒有形成梯形結構;三是文化專職幹部兼職過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太少。如東昌府區全區文化站現僅有文化站長17人,其中35歲以下4人,佔23.5%;35歲至45歲2人,佔11.7%;45以上11名,佔65%。文化站長中,本科(為第二學歷)1人,佔6%;大專(為第二學歷)2人,佔11.7%;中專及中專以下14人,佔82%。17人中僅有1人為正規藝術院校畢業(第一學歷為中專,專業為聲樂)。

造成以上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領導重視不夠.領導重視與不重視文化事業建設決不是有錢無錢的問題,而首先是個思想觀念問題。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政府職責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理念被片面地理解,忽視群眾的文化需要,農村文化工作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這主要體現在對基層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中,沒有將文化建設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列入考核中,有的雖列入考核但所佔的比例太小,文化工作好壞對整個考核無足輕重,不能弓l起基層政府足夠的重視,使鄉鎮領導對文化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在經濟欠發達的鄉鎮政府,本身財力有限,更缺少文化自覺。雖然各級政府都要求加大對文化的經費投入力度,但基層政府為了追求短期內的政績,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現象仍比較普遍。重經濟、輕文化的政績考核制度,已經成為影響群眾文化生活的制度障礙,不提升政績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的比重,僅僅依靠基層領導對文化工作的正確認識,要從根本上實現和保障農民基本的文化權益,是不現實的。

2.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縣、鄉兩級投入嚴重不足。有的鄉鎮把「發展先進文化,加強文化建設」僅僅是「寫在紙上、念在嘴上,貼在牆上、印在書上」,而實際投入很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常常面臨兩難之景:一方面耍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卻為必要的活動經費一籌莫展,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3.人員管理體制不順。現行管理體制下,文化站以鄉鎮辦事處管理為主,只能給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縣級文化主管部門無法統一調配,文化工作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不能流動,很少更新,缺乏活力,不利於整合文化人才資源。

4.基層文化站職能大為弱化.當前,許多文化站幹部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情況也非常突出。各鄉鎮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大多數文化站工作人員從事的是鄉鎮中非文化站業務的工作,無暇從事文化工作。特別是近幾年鄉鎮機構改革後,不少鄉鎮文化站的組織管理職能相對弱化,文化站幹部不能很好地履行組織引導和文化輔導的本職,出現「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難堪狀況。熟悉鄉鎮文化情況、有文藝方面一技之長的文化站幹部,本該可以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大顯身手,但鄉鎮領導對文化站建設的忽視,導致文化站對農村文化組織輔導職能的喪失,直接影響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二、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領導,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把基層文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考核從整體出發,按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進行,文化工作在考核體系裡占的比重要在l\4左右。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表彰;對工作不力的,要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加大投入,把基層文化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山東省文化廳[1997]第8號《關於重新修訂、印發(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標准>的通知》的規定,用於文化事業的經費(不含基本建設投資)不少於上年財政收入的1%,或按當地人口數額年人均1元列支,重大活動事項單獨撥款。因此,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要列入各級地方財政預算,建立文化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切實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積極爭取將重點文化建設工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活動、重點工作所需經費、文化設施維護經費和必要的日常辦公經費等納入財政支出總盤子,不斷加大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

3.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形成較為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設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活動場所,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的工作原則,發展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以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為重點,全面加強和完善鄉鎮、村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第一,在縣一級建設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第二,進行基層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設。按照國家到2 01 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統一規劃,分級負責,整體籌劃,分步實施,建設好具備書報閱讀、廣播電影電視播放、信息提供、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普教育、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綜合性功能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在每個行政村建成有文化活動、圖書閱覽、文化資源共享、黨員遠程教育、農民科普、電影放映等功能的農村文化大院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4、不斷穩定和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幹部隊伍建設.隨著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今後文化工作將面臨更加繁重的任務,僅靠當前一個文化站一名文化站長的局面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結合外地市建制情況,建議在人口過5萬的鄉鎮辦事處設文化站長1名,一般工作人員2名;人口少於5萬的鄉鎮辦事處設文化站長一名,一般工作人員1名。

5、在不斷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加強農村文化幹部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的生產生活,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在堅持「群眾自願」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富有鄉土特色、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建立健全並大力宣傳誠信守法、尊老愛幼、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村規民約,全面提高農民素質,逐步破除當前農村存在的不良習俗和社會風氣,使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佔領農村陣地,並深入千家萬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

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過程中,要切實讓農民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要善於調動蘊含在民間的「鄉土藝術家」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的積極性,活動形式必須靈活多樣,為廣大農民中所喜聞樂見。這樣既可以增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效果,又可以培植和豐富農村特色文化,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6.繼續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聊城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特色文化手工業源遠流長,江北水城的建設,旅遊業的逐步興起,為聊城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發展富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可以為旅遊市場提供豐富的文化旅遊商品,藉助江北水城的知名度,可以將文化旅遊商品推向全國甚至世界各地,使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業的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要認真總結東昌府區葫蘆產業的發展經驗,積極培植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九三學社聊城市委

2. 探索平原地區農村怎樣加強文化硬體設施建設

推動農村文化發展,必須強化硬體基礎設施建設,並以此作為文化工作的保障,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到文化建設的成果,助力農村文化的全面騰飛崛起。

一是實行建設重點轉移。要把文化基礎性建設的重點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在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前提下,把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落實一批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發展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對文化下鄉的重要項目和產品採取財政補貼,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直接送到農村;要不斷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機制,使社會資源在政府的協調下不斷地為百姓需求服務。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中,要逐步實現群眾文化向公共文化的轉移,建設一批滿足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圖書室、文體活動中心,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以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是構建公共服務網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平台是指依託先進的網路技術,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以服務農民和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和服務的平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必備空間,其中設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構建的基礎條件。因此,要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平台,改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與供給關系。縣級文化館要具備綜合性功能,圖書館要加強數字化建設。鄉鎮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

三是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要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以資源建設為核心,以基層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積極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推動數字化文化服務進鄉村;積極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重點支持邊遠貧窮地區鄉鎮、村基層文化服務點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利用,使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要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網路,與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相結合,採取多種方式,為廣大農村基層群眾提供實用性、知識性、娛樂性的文化信息服務。

四是建立市場引進機制。要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積極引進市場機制,盡可能多地研究市場需求,宏觀的市場資源流動、微觀的業務拓展,發揮市場機制的利益趨動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村文化建設中,為農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經濟、文化雙向互動長效機制,使雙方共贏發展;要創造條件積極培育農村各類文化中介組織,依法保障農村文化中介組織在創業輔導、技術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投資融資、貸款擔保、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要維護農村文化產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其依法參與公平競爭與公平交易的權利,培育規范公平有序的農村文化市場。

3. 如何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鄉鎮(街道)文化站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文化站是鄉鎮推動文化建設的樞紐和橋梁,因此,鄉鎮文化站一定要通過文明的、健康的、新穎的文化活動吸引農村居民,抵制當前出現的消極現象。新時代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文化站一定要充分發揮職能,健全各類文化設施,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將先進、健康的思想傳遞給農村居民。文化站是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建設基層文化的基礎。
1 提高思想認識
基層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宣傳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文化工作的管理,重視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對文化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和調查,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解決和給予幫助。要將文化工作當成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進行規范管理,落實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工作,將文化站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
2 完善文化設施
文化站的主要職能就是引導群眾學習文化知識、開展文化活動,培養群眾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其具備公共性質和服務性質。作為群眾學習文化的主要陣地,
其文化設施一定要充分完善,例如電子閱覽室,要滿足群眾對文化信息的需求,對電腦進行科學的維護和管理,使其成為群眾享受文化的重要場所。圖書室是提高群眾認識、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報刊和新書來滿足不同年齡群眾的需求,例如針對兒童的漫畫圖冊、童話故事、針對老人的健康報刊、針對婦女的家居雜志以及烹飪書刊等。同時,還要完善體育設施,例如乒乓球桌、籃球場等,滿足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要。多功能活動室是文化站的核心,是文化站文藝演出、排練節目、宣傳活動、舉辦展覽以及培訓班的主要場所,如果多功能活動室缺失或者破損,那就不能發揮文化站的功能。筆者積極向鎮黨委、政府申請,取得領導支持,鎮財政投入資金30萬元,添置了演出音響等一大批文藝器材,建成了386㎡的標准化多功能活動室。

3 發揮站長職能
完善文化設施是確保文化站的硬體條件,管理好文化站則需要一名業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站長。文化站站長是基層文化建設的引路人,發揮著帶頭的作用,因此,站長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管理意識,把握好文化站發展的大方向,並且要對多個領域有一定的涉及,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進而間接的提高文化站的建設水平,不能做面子工程,要深入到群眾中。筆者作為一名文化站站長,工作踏實,實事求是,凡事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敬業,以信取人、辦事公道、優質服務、奉獻愛心,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在全鎮干群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廣泛好評。
4 開展文體活動
文體活動是發揮文化站功能的主要體現,是基層群眾是否參與到文化建設中的關鍵。文化站一定要利用現有資源,引導和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群眾與幹部都參與其中,將文化站發展成休閑娛樂、道德宣傳的主要陣地,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也要提高群眾的體質水平,使文化站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起到文化富民、文化樂民以及文化育民的關鍵作用。筆者所在的文化站每年開展圖書借閱、球類、廣場文藝演出、書畫作品展覽等文體活動。特別是自2010年至2014年每年舉辦的一屆「金北鎮農民讀書節」更是把「學習偉人周恩來、踐行五德作表率」貫穿其中,讓人們學習偉人精神,領略偉人的人格魅力。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金北鎮第四屆農民讀書節中,氣氛濃烈、參與廣泛,共收到讀者徵文26篇,有16篇獲獎,有6名農家書屋管理員受到表彰。目前,全鎮10個村﹙居﹚都建成了標准化農家書屋,每年都開展不同形式的讀書競賽活動。此外,今年文廣站申報的市級非遺項目獲得通過,在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被評為三級站。
5 加強人才建設
當前是信息的時代,是人才的社會,人才對文化站有序、合理、科學的發揮功能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普遍素質較低,人才建設亟需加強。我國鄉鎮文化站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在70年代左右從事這項工作,年齡偏大、思想落後、知識面比較窄、專業知識匱乏、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站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缺乏符合當前文化工作的現代人才。針對這種情況,鄉鎮文化站一定要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運用激勵以及評價等機制,調動現有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工作熱情。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相關人才,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制定嚴格的服務年限,不斷解放思想,引入競爭和獎勵機制,鼓勵工作人員對文化活動進行創新和改進,提高文化站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發掘更好的服務項目和文化產品。

4. 如何解決農村文化活動場所閑置的問題

(一)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強化科學領導保證。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須緊緊抓住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這個「龍頭」,在充分放權給鄉鎮的同時,強化鄉鎮的責任感,從而強化他們對鄉鎮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他們對鄉鎮文化站的使用。
1、落實「兩線三級」的責任體系。「兩線」就是業務指導線和行政管理線;「三級」就是市、縣、鄉三級。科學設置「兩線三級」的責任體系,一個關鍵就是要處理好「分與合」的關系,「分」就是要有效分工,要把文化站的責任日常管理落實到鄉鎮人民政府頭上去,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而文化局只能注重業務指導,要走出管得過多、過死的局面,讓鄉鎮文化站發揮好作用。合就是要分工合作,鄉鎮黨委政府和文化業務管理部門要經常溝通,通報情況,交流經驗,從而讓文化的使用既符合政策,又服務地方政府,進一步把文化站使用「活」,使用「實」。
2、建立「四個一起」的考核體系。要落實農村文化建設的各項規劃,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村文化考核體系。將農村文化建設任務細化、量化,作為縣、鄉鎮領導任期責任目標和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農村文化工作同農村幹部的提拔任用、工資、獎金掛鉤,實行文化工作與經濟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一起驗收,做到「兩手一齊抓,兩手都要硬」,推動農村文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強化活動經費保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貧困區縣開展文化活動,其制約瓶頸就是經費制約,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變欠帳建設的現狀,一方面要規范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1、建立「1+1」的多元投入體系。第一個「1」是指政府投入,主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市財政增,逐步增加鄉鎮文化站的投資總額,減輕鄉鎮文化站建設壓力、降低建設難度,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科學規劃,小型投入設備設施,大型投入陣地建設,規劃一個建設一個,建設一個成活一個,不搞遍地開花。二是縣級財政擠,從有限的資金中擠出部分資金用於鄉鎮文化站建設,可以適當降低,但不能成為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杜絕鄉鎮文化站建設成為「編外財政」的現象。三是鄉鎮保,主要是保證土地問題,可以從通過劃轉現有的公共用地,比如合並鄉鎮的閑置辦公樓土地等。第二個「1」主要是要增大市場投入,一方面發動農民以圖書、報刊、音響光碟入股的形式,成立鄉、村級股份制圖書室(或影像俱樂部),由鄉鎮文化站或村文化積極分子負責運作,實行會員制,對捐贈者和非捐贈者,分別採取免費與有償租借辦法。另一方面將文化站閑置的場地、圖書以市場運作,實行有償式出租會場或圖書。同時,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當地能人、大戶自辦文化,加大文化建設投入。
2、建立「1+1」的資金使用制度。第一個「1」是指健全專款專用的資金審查制度,做到文化資金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對貪污、挪用的單位和人員予以嚴厲打擊,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第二個「1」是指整合鄉鎮的宣傳文化經費,如文化、衛生、教育、計生、農業、黨建、綜治宣傳經費,形成一個漏斗進,一個漏斗出的鄉鎮宣傳文化經費使用機制,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從而提高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率。
(三)優化結構,規范管理,強化人才制度保證。加強鄉鎮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必須以優化人才結構為基礎,同時又要以健全制度為根本,做到活而不亂,規范而不死板。

1、建立「兩結合」的人才構成體系。一是搞好專職與業余的結合。一方面要確保專人專用。避免出現文化幹部身兼多職的現象,搞好對專職文化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經濟待遇,讓他們積極主動工作;另一方面推行文化站准入機制。吸引協會、社區、當地文娛積極分子進文化站,列為文化站的編外人員,為他們提供辦公室,讓他們組織開展健身隊、腰鼓隊、太極拳、壩壩舞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二是搞好「引進來」和「請出去」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充分利用當今大學生,鼓勵他們到鄉鎮文化站工作,並為他們解決必要的工作生活問題,使他們願意去,留得住。另一方面加大優化現有鄉鎮文化幹部的力度,探索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資退職等分流辦法,讓鄉鎮文化幹部進一步年輕化、知識化。

2、建立「兩結合」的管理制度體系。一是將上級制度和基層實際有機結合。修改上級不合理的制度規定,增加有利於調動鄉鎮積極性和鄉鎮文化站有效運轉的制度規定,比如股份制、租賃制、合作制等規定,特別在城鄉統籌實踐中鼓勵試一試,闖一闖,然後推廣經驗,走出一條適合鄉鎮文化站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內部規范制度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一方面要規范管理,健全內部管理規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條可依。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健全如何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的一些制度,推動鄉鎮文化站辦好辦活辦出實效。

(四)突出特色,創新形式,發揮四大功能作用。鄉鎮文化站統籌著一個地區的文化資源,統領著一個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關乎著一個區域群眾的文化生活。因此,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必須既溶於整個大的時代潮流,同時又要充分發揮地方優勢資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設,同時要提高地區的文化競爭力。因此,任重而道遠。
1、發揮鄉鎮文化站「合」的功能。一是聚合農技站、司法所、廣播電視站、中小學校的陣地資源,形成「1+ X」的宣傳文化陣地,以文化站為主,其他為輔,拓寬農村文化陣地。二是聚合文化人才。將上述的文藝愛好者、積極分子聚集在文化站內,形成一支集宣傳、教育、娛樂、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隊伍,提高對農村文化的服務水平。三是聚和協會和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農民唱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戲,調動農民自主參與文化活動,讓農民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四是聚合鄉鎮特色農村文化,成為挖掘地方文化的搖籃。圍繞具有地方特色的的民間文藝,進行合理的組織、科學的開發,打造特色文化。
2、發揮鄉鎮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是發揮鄉鎮文化站聚集的人才優勢,廣泛開展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等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素質和致富本領。二是發揮鄉鎮文化站的陣地作用,舉辦農村青少年藝術培訓班,發掘鄉土文化,培養文化人才。
3、發揮鄉鎮文化站「帶」的功能。一是帶動農村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務方式,組織文化工作者應深入農村,了解傾聽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組織開展一些適應節季時令、符合農民口味的文化藝術類活動,如舉辦科普知識講座、開展群眾樂於參加的文藝體育活動、編發科技資料等,使農民群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二是帶動村文化室的工作。要將鄉鎮文化站建成農村文化活動的領頭羊,一方面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一方面輔導村文化室的工作,組織農民自娛自樂。三是將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產業。結合優勢資源,打造獨特的文化品牌,形成鄉村文化產業,活躍農村文化市場,逐步把農村文化由「軟文化」發展成「硬文化」。
4、發揮鄉鎮文化站「輔」的功能。一是通過鄉鎮文化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把廣大群眾的思想集中到鄉鎮黨委政府的周圍,增強群眾發展的信心和能力。二是通過文化站的宣傳作用,擴大鄉鎮對外影響,優化鄉鎮對外開放形象,提高鄉鎮對外開放的水平。三是通過聚集人才,爭取把鄉鎮文化站建設成為鄉鎮黨委政府的智囊庫、人才庫,促進鄉鎮領導科學決策,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5. 鄉村文化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發展鄉村文化呢

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夯實根基。鄉村是中國的基石,鄉村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在一直以來處於角落之中,同時由於思想觀念滯後,缺乏保護機制等,導致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不足,影響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站在新起點,我們要在守正創新中挖掘鄉村文化的價值,傳承希望的火種,為鄉村振興夯實堅定基礎。

6. 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淺見

一、我市鄉鎮文化站現狀

我市現有鄉鎮文化站26個,有站址19個,文化站工作人員24人,其中有初級職稱技術人員15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0人,中專2人,大專以上2人。目前,財政每年每站撥經費職工工資和1000元辦公費。全市鄉鎮文化站以文體補文年總收入不足一萬元。文化站基本設施公用房屋建築面積為2453平方米,其中行政辦公用房300平方米,業務用房1500平方米,出租房170平方米,其它用房483平方米。全市鄉鎮圖書館26個,管理人員24人,藏書總數為224000本。文化站屬下各種業余表演團隊72個,人員1254人,年平均演出次數為1338次。

什麼是綜合文化站?中央兩廳《意見》指出:綜合文化站是指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於一體的機構。

文化站該隸屬誰直接領導呢?198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關於當前農村文化站問題的請示」中指出:「文化站是鄉(鎮)政府領導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業務上接受上級部門的指導,辦好文化站是鄉(鎮)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根據這個指示我市地2002年鄉鎮機構改革中,把文化站劃給鄉鎮。文化站屬於鄉鎮領導,上級文化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做好對文化站的業務指導工作。

二、我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存在的問題

由於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1、現行管理體制,缺乏活力。鄉鎮機構改革之後,文化站的人、財、物都由鄉鎮直接管理,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缺乏調控手段。名義上雖然具有對鄉鎮文化站工作的業務指導功能,但由於體制原因,很多方面不能過問,也不便過問,實際上鄉鎮文化站處於「鄉鎮不願管,部門管不了」的兩不管境地。這種體制,一是產生了文化專職工作人員不專的問題。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員常年承擔行政工作任務,如長年累月參與鄉鎮人中與計劃生育工作,難有精力組織文化活動。二是上級文化主管部門難以調配使用,造成文化站人員很難流動,缺乏活力。三是鄉鎮政府對文化站投入少,管理不力,如我市每個站1000元的辦公費。因財政緊張,出現文化站被出租、被擠占、被挪作它用、被拍賣的現象相當嚴重。

2、設備設施落後,陣地萎縮。近年來,鄉鎮文化站逐步淡出歷史舞台。由於鄉鎮文化站文化設備設施落後、匱乏,陣地萎縮、輻射功能差,加之管理不善,實際是名存實亡(各種業余表演團隊主要由市文化館直接指導開展工作)。

3、隊伍素質偏低,人才短缺。專業知識老化,知識面偏窄,思想觀念陳舊是我市文化站工作人員實況。想像一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0人,中專2人,大專以上2人是什麼樣?簡直是群眾戲言「文化站死無文化」,這能領導鄉鎮文化事業、搞好農村文化建設?非也,連生存都難。沒有新人的加入,文化人才青黃不接,後繼無人。

4、文化站人員工資待遇很低。我市文化站工作人員經長期的爭取,到今年年初才得到財政全額撥款,但退休人員工資問題還未解決。

  三、進一步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幾點建議

要改變鄉鎮文化站目前的困難現狀,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鄉鎮文化站是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為了弘揚先進文化,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加大對鄉鎮文化站的支持力度。農村文化建設是政府所應承擔的公共責任。要建立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鄉兩級政府要都將財力向農村文化事業傾斜,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議將中央財政按農村人口人均0.50元標准轉移支付的農村文化事業費由市集中統籌使用,由市財政建立專戶,市文化主管部門統籌規劃,資金隨項目撥付到鄉鎮,充分發揮農村文化事業費的有效作用。

2、調整理順管理體制。對於解決人員編制問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責任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縣(市)區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文化站是基層全民事業單位。縣(市)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鄉鎮文化站可實行垂直管理,將鄉鎮文化站業務、人事、工資等關系交由縣(市)區文化行政部門管理,實行定編、定崗、定員。按照1992年文化部頒發的文化站管理辦法規定,結合鄉鎮文化站實際,每個鄉鎮文化站核定編制數應為2至3人。

因此,建議由市文化主管部門對鄉鎮文化站實行垂直管理。對於目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可給予優惠政策讓其提前退休,充實一批年輕的文化專業人才到鄉鎮文化站工作。

3、抓住機遇,認真組織實施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拿出專項資金支持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國家補助資金16萬元、自治區12萬、地方配套4萬共32萬元。抓住機遇,認真組織實施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把文化站基礎設施搞好。

總之,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是為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更好地滿足農民朋友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衛遠標)

閱讀全文

與農村文化站怎麼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