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良渚玉器上的神徽代表什麼
良渚玉器上的神徽主題是神人獸面紋,代表良渚人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良渚人的吉祥與幸福,是良渚人不斷進步向前發展的精神支柱。良渚文化神徽是良渚玉器之一,在1987年出土於浙江瑤山12號墓,整個神徽均用細密的陰刻線紋琢出,紋飾精細。
良渚玉器上的神徽代表什麼
良渚文化神徽高約3cm、寬約4cm,神人冠羽沖天,雙目圓睜,齜牙咧嘴,雙臂左右暴撐,神態威猛,表情猙獰。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但其遺址主要分布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玉鉞等諸多器型。
⑵ 良渚玉器神徽,到底可以代表什麼
刻在良渚玉上的神徽,就是刻在良渚王朝統治者心上的魂,也是刻在良渚先民心上的魂。
在中國玉器史上,良渚玉年代不在上游,早年論玉文化,言必以黃河流域龍山文化為宗,沒想到在中原文明眼中的南蠻之地,良渚玉實現了質的飛躍,匪夷所思地驅抵了玉史之巔。
若是把刻在良渚玉上的神徽,置於放大鏡下觀察,其無與倫比的美,會讓掌握了精良工藝製造裝備的現代人覺得汗顏。
(2)良渚文化的神徽它到底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良渚文化玉器中昀令人矚目的是以「兩眼一嘴」為特徵的所謂「獸面紋」,這也是昀具代表性的紋飾。這種「獸面紋」或繁或簡,變化多端,它以其猙獰而怪異的色彩和對後世紋飾,尤其是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的巨大影響。
良渚文化玉器上刻有很多生動的鳥紋,如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出土的一件全玉鉞,袖身上琢有良渚神徽和神鳥圖像。同在此墓的另一件玉琮,琢有16隻相同的神鳥圖形。
⑶ 觀物記【11】良渚玉器不僅工藝精湛,背後還隱含著中華禮制起源的信息
眾所周知,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玉是權力的象徵:「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禮記·玉藻》)禮制要求,從天子到士人,不同地位、不同層次的人,必須佩戴不同規格和檔次的玉器。
玉是品格的體現:「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禮記·玉藻》)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特殊的原因,有身份的人要時刻佩戴玉器,既用玉器體現身份,也用玉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有一個詞叫「執身如玉」。
玉還是情感的寄託:「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瓊瑤即是美玉,戀人之間用玉來表達感情的牢固。「玉是精神難比潔」,一部《紅樓夢》,就是一塊玉的故事,記錄了那些少男少女們的美好愛情。
中國人愛玉,賦予玉各種品德。許慎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暢,等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使,繁之方也。」玉溫潤內斂,代表仁德;紋理細密,象徵義理;聲音清脆,象徵智慧(孔子被譽為「金聲玉振」);質地堅硬,象徵勇敢;光滑圓潤,透著豁達智慧;等等。
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近現代文學、戲曲、電影、電視等,以玉比人、以玉喻事的題材數不勝數;數千年的歷史,圍繞著玉石演出無數動人心扉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因此,一提到玉,對於熟悉傳統文化的人來說,恐怕就不僅僅是一種器物了:它承載了中國人豐富的情感,這就是一種來自歷史深處的鄉愁。
最近,故宮在武英殿舉辦了「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覽,匯集了全國9個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260件(組)館藏良渚玉器珍品,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首次亮相。
良渚與古代中國
這一場以玉文化為主題的展覽,能將你帶回這種鄉愁的原點,回到中華文明的初始點上。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繁多,按照器型來分,有琮、鉞、璧、璜、鐲、冠狀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錐形器、半圓形飾、牌飾、串飾、新月形飾、動物形飾、帶鉤、端飾和柄形器等;以及組裝件、穿綴件和鑲嵌件等類型。
1、玉琮
玉琮是良渚文化標志性玉器。琮是一種祭器,先民以之與神、天溝通。關於玉琮的淵源、用途,日本學者林已奈夫提出,琮應來源於鐲,以後逐漸演變為禮器。這一觀點在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被學術界普遍接受。
1986年在浙江省餘杭縣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王,高8.8厘米,直徑17.1—17.6厘米,重6500 克,系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精製而成。
玉琮王
此器黃白色,間帶紫紅色瑕斑,每面用4.2厘米寬的豎槽一分為二,以轉角處為中心,以線刻和淺浮雕手法勾勒出8組獸面紋,豎槽內又琢出8組神人獸面圖案。其精湛的琢磨技藝,細致入微的紋飾排比,精確恰當的藝術搭配,令人贊嘆不已。
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琮:
節數不同的玉琮
2、玉鉞
鉞由斧發展而來,象徵軍事權力。下面這件玉鉞與上一件玉琮一同出土於反山王墓,被稱為「玉鉞王」。
鉞的軍權意義被後世傳承下來。《尚書·牧誓》雲:「王左杖黃鉞,右秉白髦以麾。」說明玉鉞在戰爭中作為掌握軍事統帥權利的實際使用情況。
3、玉璧
璧是玉質環狀物,半徑是空半徑的三倍的環狀玉器稱為璧。良渚遺址中,玉璧很多,主要用途是作為禮器;其次為佩玉,又稱「系璧」;最後是作為隨葬用品。下圖是良渚遺址發現的較為代表性玉璧。
玉璧
4、冠狀器
冠狀器,因其形如冠帽而得名,其整體造型似「良渚神徽」上的羽冠。玉冠狀飾大都為素麵無紋的玉製品,少數帶有紋飾的玉冠狀飾就成為珍品。
玉冠狀器
5、三叉形器
三叉形器,因器物上有三個並列的枝叉而得名,其用途推測可能是用於穿插組裝的某種頭飾,約半數器物琢有精緻的神人獸面圖像,有的器物正反兩面都有纖細的雕刻。
玉三叉形器
6、組裝件
組裝件是把不同的玉部件,如杖首、提手、蓋、塞地用榫卯等貫穿的形式組裝成一件器物。
7、穿綴件
穿綴件是以貫穿或縫綴等形式將各類玉飾件組成一起,如串璜、管、珠、墜等;鑲嵌件是指將很多細小的無孔玉粒及一些玉件用粘合等方式裝飾在器物上。
中國在開發利用玉石資源方面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尤其是玉器雕刻歷史最為久遠。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曾說過:「對於玉器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
考古發掘證明,我國對玉石的開發和利用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1992 年內蒙古考古工作隊在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出土了兩件距今8200 年的製作較為精緻的作為耳飾的玉玦,是我國現今發現最早的玉器。
1 、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器製作有較大的發展,玉器的使用地區,北起遼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東瀕東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是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玉器,華東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凌家灘文化玉器,以及黃河流域地區的龍山文化玉器。
分布於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大體分布在距今6000—4000 年之間。紅山文化玉器大多用於佩飾,器形一般較小,但採用大塊面雕刻手法,造型概括、簡練、質朴。紅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C」形玉龍。
紅山玉龍
太湖地區的玉器,從河姆渡文化、馬家濱文化、崧澤文化到良渚文化(後三者被合稱為「馬崧良」),經歷了一個數量由少漸多,製作由粗糙到日益精緻,裝飾由素麵發展到繁縟的紋飾,形體由細小而日趨大型化的過程。
距今7000 年左右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第三、四層出土的管、珠、璜、玦等玉器,其質料為質地很差的玉料和螢石,製作亦很粗糙,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是太湖流域及東南沿海地區的早期玉器例證。
2 、良渚玉器: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最高峰
崧澤文化以後的良渚文化,其玉器在數量、質料、造型、紋飾、製作技術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飛躍。數量眾多自不必說,質料雖龐雜,但絕大部分是質堅色美的透閃石、陽起石軟玉,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硬度為4的蛇紋石玉。
從表現手法上看,良渚玉器氣勢雄偉,講究對稱均衡,給人庄嚴肅穆的感覺。其以陰刻線為主,輔以淺浮雕,並出現了圓雕、半圓雕、鏤空等難度很大的手法,飾紋已採用立體紋、地紋和裝飾紋三位一體,稱為「三層花」,即第一層用陰刻線刻出雲紋、直線、渦紋等作為底紋,然後用淺浮雕手法表現輪廓,最後再以陰刻線在凸面表現細部。
從製作工藝上看,良渚文化玉器製作工藝有了長足進步,石英砂已被廣泛運用,考古工作者在寺墩良渚文化墓中已發現可以琢玉的石英砂,管鑽法已普遍運用到鑽孔技術中,在良渚文化墓中就曾發現有管鑽剩下的琮蕊。
良渚文化在治玉技術上普遍採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過摩擦來切割玉料。玉器雕成後,表面還要打磨光滑,達到光可鑒人的效果。
良渚玉器加工圖
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治玉工藝的最高水平。
禮,就是通過器物服飾等的使用制度,「分等級、別貴賤」,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歷史上,周公制禮是對中華禮制的一次重大改進。但周公不是憑空製作,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那麼,中華禮制的源頭在哪裡呢?看良渚文化:
1 、良渚神徽:王權與神權合一,「祀」與「戎」合一
在上述「琮王」上,首次發現具有「良渚神徽」性質的神人獸面圖案。神徽最上端為一弓形的冠,冠下為一倒梯形的人臉,重圈目,蒜鼻,闊嘴,刻平齊的牙齒。「風」字形帽檐處遍施雲渦紋,帽頂飾呈放射狀、羽毛狀。上臂平舉,下臂內彎。獸眼位於兩肋間,以淺浮雕搭配直線紋和雲渦紋構出獸面眉脊和鼻,下為血盆大口,顯露等部位均以淺浮雕表現,人面和四肢則以陰線刻劃。
簡單地看,這似乎只是一個凶惡的獸面紋,額上搭配一呆板的人面形象,若仔細觀察,人面與獸,確切地說應是人體與獸頭的搭配,組合巧妙以致整個畫面渾然一體而不可分割:獸耳同時是人臂,人足同時是獸須,觀測的角度不同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形象。
如果把這看成是人化的神,那麼它就是一個頭戴光芒四射的羽冠、手執盾牌的戰神形象,它象徵著世俗的權力。
若把它看作是神化的人,那麼又可得出兩種形象,其一是頭戴冠飾,手執璧(或琮)的巫師,作舞蹈來祭祀天地鬼神的形象,這種習俗至今在一些保留著傳統風俗的民族中仍屢見不鮮;其二是巫師御虎蹻的寫照。學者張光直認為,「神人與獸面的復合像」其實就是與中國道教有直接淵源關系的「巫師御虎蹻」的形象。這兩種形象都代表著宗教的權力。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神人獸面神徽說明,良渚文明已經實現了政教合一。國王和權貴們通過玉器的使用,達到對神權的控制,完成對王權、軍權和財權的壟斷。
2 、良渚玉制:明尊卑、別貴賤
從良渚文化遺址隨葬品中可以看出,良渚社會等級制度比較嚴格。等級越高,器物越是復雜。王的墓中,有象牙權杖(下圖是復製品)、玉琮、玉鉞、玉璧等,其次等級的,只有玉鉞、玉璧等,越往下越少。
良渚社會等級
禮制是中國古代社會建立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穩定、規范行為方式的傳統文化之一。在良渚文化遺址中,我們可以看到,玉器的使用起到了等級劃分的效果,體現了王者的高貴以及男女貴族的分工,「明尊卑、別貴賤」,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可以說,良渚文化所創造的玉禮器系統以及治國理念,正是後世中華禮制的源頭。
1 、良渚玉器的地理傳播
良渚文化輻射很廣,西到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距今6000—5000 年),南到珠江流域的石峽文化(距今5000—4000 年),發現的琮、璧等玉器與良渚文化玉器都有著極深的淵源。
良渚玉器地理傳播
2 、良渚玉器的歷史傳承
良渚玉器對北方黃河流域的影響更是深遠,商代玉器的種類很多都可以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找到雛形,特別是良渚文化的獸面紋和玉石鑲嵌技術,不僅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而且對商周青銅器製造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乾隆題過字的良渚玉璧
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獸面紋就是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的雛形,而玉石鑲嵌技術又為商代以後的銅嵌玉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3 、歷史長河中玉器從上到下的普及
在原始時代,玉器是作為祭器、禮器使用的,玉器是與天對話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對玉器的膜拜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安定。
到了商周時期,玉器主要是作為等級區分。《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壁。」以玉器尺寸大小和璧面紋飾的不同來區別職位的高低。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玉器的使用逐步由上往下擴散,從代表神權、王權集中於貴族,到士人普遍使用,再到人人皆可用的日常用品。這個過程,到唐宋時期才最後完成。
良渚文化遺址的發掘,最早始於1936年。經過八十多年的考古發掘,良渚古城遺址終於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5處、全球第1102項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沙盤
在良渚申遺成功之前,有考古實證的中華文明,歷史跨度在三千七百年左右,我們常說的「上下五千年」,其實最初一千多年只存在於古代典籍的文字記錄中,是一段傳說和神話的年代。而良渚遺址的考古發掘,讓這段史前史有了實物證明。
參考文獻:
劉斌:《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綜論》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
方澤:《中國玉器》
⑷ 良渚的玉琮王神徽是什麼圖案有什麼寓意
良渚的玉琮王神徽是神人獸面圖案,寓意是君權神授。
如果把神人獸面圖案看成是人化的神,那麼它就是一個頭戴光芒四射的羽冠、手執盾牌的戰神形象,它象徵著世俗的君權神授。
若把神人獸面圖案看作是神化的人,那麼又可得出兩種形象,其一是一頭戴冠飾,手執琮的巫師作舞蹈來祭祀天地鬼神的形象,這種習俗至今在一些保留著傳統風俗的民族中仍屢見不鮮,而另一種就是良渚巫師御虎蹻的寫照。
巫師御虎蹻是巫師上天入地,需要藉助酒、歌舞、面具,這就是與中國道教有直接淵源關系。
⑸ 良渚玉器上的國徽代表什麼
在良渚文化中,已經出現了具有國徽形象的良渚神徽圖案。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300年左右,分布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中國史書上並未記載的史前古國。1936年,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以發現位於杭州市餘杭境內以莫角山為宮殿的中心,四周有城牆環繞的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代城市。在古城的西北方還發現了距今有5000餘年的11條水壩構成的人工水利系統。多種證據證明,這里就是一座5000年前的古代文明城市。
1986年,在莫角山西北角的反山M12號大墓中,出土了數量眾多的良渚古玉。其中一件象徵著王權的大型玉鉞(薄刃斧子),一件已知出土的最大一件扁形玉琮上,都刻畫著一個相同的神奇圖案。這是一個頭戴羽冠,身上繪有紋身面目十分威嚴的神人,騎在同樣身上有花紋(或是麟紋),正在呲牙咧嘴的神獸身上的正面圖案,多數學者把這一圖案定名為「神徽」。神徽的雕刻,玉工運用了「減地」的磨刻技術,神人的頭部還有羽冠是凸起的,同樣神獸的眼睛、鼻子和口部也是凸起的,神人的胸部和兩個彎曲的前臂是平面雕刻,而神獸的兩個彎曲的前肢也是平面雕刻,使神人騎在神獸身上的圖案呈現出凹凸感,看上去更加立體,有「呼之欲出」的感覺。「神徽」的形象在良渚各種玉器上以不同的形象反復出現。
多數良渚文化的玉琮上的神徽更加的簡化。瑤山M12:2787號玉琮四角的神徽,只雕刻出神人和神獸的面部,沒有多餘的紋飾,神徽的猙獰威嚴消失了,以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更多了一些呆萌的感覺。
神徽這一在近5000年前就形成的神聖徽章,在良渚文化的宗教祭祀的玉琮上,在象徵王權的玉鉞上,在最高等級的各種玉飾品上不斷出現。在那個遙遠的時代,神徽就是良渚文明古國的「國徽」。
⑹ 良渚遺址出土文物,這些文物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今天是8月2日,根據最新報道顯示,在浙江省杭州市的餘杭區,發掘出了良渚古城的遺址,而且在其中發現了很多重要的文物。良渚遺址作為我國重要的古代城市的遺址,不僅僅代表了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也代表了一段有著美麗動人的人民的生存寫照圖。而且良渚遺址不僅僅有著很多在當時看來非常先進的發明,還有著非常發達的農業,這個遺址一直以後都受到國內外許多考古學家的重視,那麼這些文物的背後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希望我們能揭開良渚遺址的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