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遺失傳統文化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是禮節 節日 語言 文字等,這類傳統文化,沒有了這些,就沒了民族之魂。
如果是 君君臣臣 皇恩浩盪。。等等 禁錮思想 培育漁民的 傳統文化,沒了就沒了。糟粕就應該拋棄。
只有與時俱進,創造新的文化,才能發展並引領潮流。
⑵ 不好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淺析絡不良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淺析絡不良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21世紀將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尤其是計算機網路和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網路化、全球化,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捲全球。據統計,截止1999年底,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已擁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2億用戶,其中中國上網用戶已達700萬,而36歲以下的網民佔80,。人們在網上工作、學習、查詢、購物、旅遊、聊天、游戲等。互聯網用虛擬手段為人類開啟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間,網路文化以其無可抵擋的魅力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然而虛擬的網路世界並不是一方凈土,現實文明的陰影同樣在網上折射。網路文化混雜著種種不良因素,對青少年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值得全社會關注和重視。 一、網上"文化侵略":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侵襲 由於電腦和網際網路的發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為止,任何一種電腦網路基礎語言都是英語,其主導國家是美國。據悉當前從國際互聯網上可接收的信息來自美國的佔8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佔0(O1,。這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文發達國家占據了國際互聯網信息資源的絕對控制權,形成了網上信息的壟斷和傾銷,其實質就是一種信息侵略。由於信息是文化的一種形式的代言人,因此,信息的侵略便直接導致「文化侵略」。那些附著西方價值形態的信息大量地從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流向中國,加之中國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遠未在其思想上紮根,因而在外來網路信息流的淹沒中難以產生免疫力和識別力。 1998年5月,美國柯林頓總統曾宣稱:「當新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美國的敵人已將戰場由物理空間擴展到虛似空間」。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提出:「高速發展的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促進民主的原則,限制極權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過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有機會獲得同樣的信息和同樣的准則,從而使世界有更大意義上的共同性。」這些充分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充分利用其信息控制權和影響力,極力向世界特別是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傳輸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進行「文化擴張、文化侵咯」,實現其「不戰
⑶ 大學生不用學習傳統文化的理由
傳統文化的身影在當今社會已經不易尋覓,因為人們都熱情乃至瘋狂地追捧西方的拜金主義與物質享受。傳統傳統,之所以傳統是因為他有存在的必要與必然性,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年,靠的就把祖宗的智慧結晶緊握手中並一代一代的傳承。
中華民族的先祖是智慧而有遠見的,他們知道如果一個人到了老年回顧一生的人生之路一定有很多悔恨之處,怨恨自己當初犯了那麼多錯誤而導致自己人生不能夠圓滿,為了不讓子孫後代有這樣的遺憾,為了讓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為了讓民族永遠屹立不倒,祖宗將智慧與血脈乃至精華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是根本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是人心的教育,它不同於現在的科學知識,現在科學知識僅僅教育人們如何生存乃至如何競爭,完全拋開了人類最本質的東西---人性。
身為中國人,身為炎黃子孫,試問我知道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嗎,很可笑的是大部分人都說不知道。正如父母教誨孩子的你一定要如何做這樣才能對你對整個家庭有好處,可你偏不,偏要全部套用鄰居家的思想,採用鄰居家的價值取向,孰不知人家的思想與價值取向僅僅適用於他們家,而我們還要走我們的路子才能走的從容、長遠與睿智。祖宗落淚了,他們為炎黃子孫的愚昧而落淚,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前途而悲傷,他們為世界的命運而憂慮。
智慧是屬於世界的是屬於全人類的。國人愚昧無知不識至寶,但外國人清楚,他們知道中華民族的聖哲留下的智慧才是至寶。日本人將儒家思想融入生活,國家凝聚力之強,民族崛起之快令人驚嘆;韓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有一套扎實學習儒學教育的體系,他們以學習儒家思想為榮耀,以禮拜孔夫子為光榮,當他們的大學生得知孔子是中國而非韓國的時候,他們哭了;20世紀70多位諾貝爾得獎主聯合發表聲明說二十一世紀人類要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就必須汲取中國儒家思想與大乘佛法;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唯有中國儒學及大乘佛法,並且表示如果有來生我將在中國......
滅亡一個國家,並不是在武力上而是在精神上,元朝統治奴役了中國將近二百年之久,但中華民族沒有絕滅,明太祖朱元璋滅元興華;滿族人統治中華國土,但最終讓漢族文化同化,萬能皇帝康熙大帝是儒釋道的通家。但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精神被打敗,被扭曲,被洗掉的話,這個人或這個團體就是行屍走肉,如同廢物。國家亦復如是,無二無別。
身為國人,難道我們沒有延續民族命脈的使命與責任感滿嗎;身為國人,難道我們不以振興國學傳承命脈為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嗎;身為國人,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民族的靈魂轟然倒塌,子子孫孫淪為行屍走肉嗎.....
回答是肯定的,不能,任何人都有責任與義務承擔這一光榮使命。救自己、救民族、救世界。每個人都需要智慧,每個團體都需要智慧,每個國家都需要智慧,智慧與全人類同在,失去了智慧就是集體毀滅。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國學是要從小紮根,但是以前沒學是父母沒有教導,父母沒學是爺爺奶奶沒有教導他們,傳統文化斷層不是一個人所導致的,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就喪失了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把所有錯誤都歸咎於祖宗,後來出現打倒孔家店,廢除傳統文化等愚昧的自殺式運動。中國在1840年以後之所以挨打就是沒有依據祖宗的教誨前進,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能因為一個朝代的沒落而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更不能因為暫時的科技發達而說祖先無知。人的眼光要長遠,當人類沒有理智去駕馭科學的話,那麼人類最終要亡於科學,毀於科學。
大學生現在學習晚嗎,一點都不晚,只要發真誠心,立大志向,學習傳統文化並獲得成就指日可待,並且大學生活是大部分學生學校生涯的最後一站,此階段結束就會奔赴社會,如果在此階段學習傳統文化,不但可以讓自己學會做人做事,更會讓自己眼界開闊智慧增長,立下大志,締造真實人生。如若不然,仍舊將西方價值觀全盤吸收,所學所做的都是爭名逐利、恣情縱欲,沒有正確人生價值觀、沒有堅定的人生信仰,這樣的人生之路是不會幸福與長遠的,這樣的人生意義是卑微的。
活著,要有意義,人類與動物不同,動物的特點一是維持生命,二是延續生命,而人類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多了一點,那就是光大生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當代大學生乃至全體有志之士的共同使命。
⑷ 你是如何看待年輕人不願意學習傳統文化的
年輕人可能只是不喜歡傳統文化中比較陳腐、落後的那部分,而不是不願意甚至說是排斥學習傳統文化。
⑸ 忽視傳統文化有哪些危害
(1)中國文化是一種積極理性的文化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哲學文化,借用了現代科學上的發現,把宇宙的本質、宇宙的形成、發展變化、成熟、衰老與死亡,宇宙的歸宿;人的本質,人的過去與未來,人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應當怎麼做人;我是什麼?我是誰?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人類社會的本質,人類社會的歸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訴給人類。把以上內容告訴給人類,是讓人們明白我們做人的權力、責任和義務,讓人們都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2)強烈的道德色彩
中國古代的社會組織、經濟結構和政治宗教設施,無一不是與宗法血緣關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積極作用表現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諧人際關系的作用。
(3)頑強的再生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最富於魅力並引起世人贊嘆的,不僅在於它的古老,更在於它在內憂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來的頑強再生能力。 除了環境等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貫穿於中國民族歷史活動中的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以及中國古代樸素系統論所具有的涵蓋面廣、常變相參的思維機制,也是這種情況得以出現的重要原因。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強調了兩個側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確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組合、對立統一。
這種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國社會曾經促使中國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身協調、天人協調和人我協調,對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點
(1)重道德而輕事功
在德智關繫上,儒家認為,人格遠遠要比知識重要。在義利關繫上,雖然也有「義以生利」的說法,但「何必曰利」的觀念卻是長期深植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之中。
這種文化取向,造成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空談心性而輕視實踐,尋覓「良知」而鄙視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識、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銳氣。
(2)法經典而薄今世,尊「往聖」而抑個性
在文化學乃至科學方面,人們不是致力於總結經驗,推陳出新,而是對聖賢經傳注、疏、訓、考不絕。這雖然也能在前人的基礎上補綴若干新的知識,但總的看來絕難超越前人規定的范圍,使學術得不到突破性進展。
這種陳陳相因的思維定勢,必然妨礙自由爭鳴風尚的普及,也必然會泯滅人們的個性和創造精神。
⑹ 中國傳統文化的利弊
傳統文化是道、是經典,沒有任何缺陷。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人由於不懂傳統文化,歪曲傳統文化,也不願意去了解。這些人有知識上、智慧上的缺陷。尤其大知識分子,《四書五經》背誦的滾瓜爛熟,引經據典,也講得很好。但這些人是講一套、做一套。而且還很負面,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徹頭徹尾的偽君子。給社會、給不懂的人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論語》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就是說傳統文化是邊學邊做的。清朝以前,傳統文化整體落實的還很好,清朝以後一落千丈,尤其是近代,道德水平直線下降……就說說入門國學《弟子規》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這4件事,有幾個人能做到?恐怕連一件事都做不到。如果說能做到也就是這句:便溺回,輒凈手。就是用過洗手間要洗手。想想,到了什麼程度?所以,傳統文化沒有缺陷,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人是有缺陷的。彌補缺陷就是要學習傳統文化,落實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和修養、提升眼界、格局、提升智慧!將聖賢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⑺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傳統文化會沒落嗎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並不怎麼感興趣,或者說感興趣的僅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比如說很多年輕的女性對於漢服比較感興趣,這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他並沒有深挖其中的歷史因素,文化因素。
大規模的去推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其實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行為,因為傳統文化的學習需要一定古文的功底,最基本的我們要能夠懂得古代文言文的相關排列順序以及古今異義等現象,不然我們課文都看不懂涉及到的歷史因素,文化因素,社會因素就沒有辦法去分析了,這顯然是有難度的事情不好做的。
⑻ 現在大學生不熱愛傳統文化的現象你怎麼看
從總體上看,年輕人並不排斥國內文化,只是以前人們對國內文化的重視程度過高,現在不過是恢復了正常水平罷了。為什麼以前年輕人對國內文化的重視程度過高呢?因為以前有科舉考試。以前的人家,要想成功,必須靠科舉(商人排在末位),科舉主要考四書五經。因此,只要是有條件的人家,家裡都會藏如家經典,供子女學習。因為只要學好了這些,就能在科舉考試中成功,一旦成功,一切都得到了。現代人不重視讀書嗎?依舊重視!現代社會,人們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比學習文學知識,就業面更廣。因此,多數家長願意讓子女學習科學知識。以前我們重視文學教育,現在我們重視科技教育,因此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便相對下降了。
⑼ 不學傳統文化對國家的影響有哪些
國家無靈魂。不學傳統文化對國家的影響有國家無靈魂,立國之道,如果不注重歷史則國家無根本,如不注重傳統文化則國家無靈魂,儒學不能僅僅作為修身養性的學問,而應在現代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功能。
⑽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少年歷史了不學對自己有影響嗎
5000年!影響極大!如果你不想以後有更好的發展,四處打工,你可以不學,因為一般的低收入職業,不需要有很高的學歷,更不需要懂很多,只要肯下力,就能養的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