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在貴州挑地兒玩,外地人看名氣,本地人靠口口相傳。在各大景區爭相評為 AAAAA 之際,其實遊客還是喜歡那種人少又非常棒的「小眾目的地」。
很多景色不是不夠出挑,而是比較低調。我以前還是編輯的時候,遇到過一個跑全球踩點世界遺產的撰稿人,從國內、東南亞、日本到印度,那種從前不會吸引我的地方,在他的鏡頭和筆下都有了新的生命。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作為視覺和感官動物在游覽景色,尋找一種眼前一亮或者從未有過的體驗,其實那些我們會覺得平平無奇的地方,平淡在我們不了解它的由來和特色。這種地方就像博物館,沒有做功課或者講解,意義就不大,畢竟不是一樣演出。
今天,我從世界遺產這個角度聊一下貴州的幾個去處,之所以用世界遺產,參考一下一位知友的回答:
2007 年
荔波
荔波是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地,作為荔波粉,我已經不止一次提過這個地方。
2007 年,荔波和雲南石林等幾處南方喀斯特地形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在全世界領域中,中國南方的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徵和地貌多樣性上是公認最好的。
中國南方喀斯特典型的地形有三種:峰林(塔狀喀斯特)、峰叢(錐狀喀斯特)和石林。荔波是典型的峰林和峰叢喀斯特地形。
荔波喀斯特是由高圓錐形的喀斯特峰、深陷的封閉窪地、下沉的溪流和長長的地下洞穴組成,是可供全世界參考的典型峰叢地貌。
荔波的核心區域是大小七孔景區和茂蘭景區,由一個公共緩沖區包圍。景區面積 29518 公頃,緩沖區有 43498 公頃。其中茂蘭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里含有不同年代的碳酸鹽露頭,經過數百萬年的侵蝕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峰叢和峰林岩溶。更可貴的是,景區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隨著季節更迭,都能在此欣賞到不一樣的景緻。
關於荔波更通俗的玩法可以看這里。
2010年
赤水丹霞
赤水市位於貴州西北部,赤水丹霞是 2010 年在第 34 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申遺成功,和國內其他丹霞地貌作為中國丹霞一並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Ⅱ 貴州有什麼文化遺產
貴州文化遺產數量多,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在傳統文物的界定下,我省文物總量少、時代晚、價值低,但在遺產概念下,我省文化遺產表現出突出的優勢和較高的文物價值。目前,貴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42處;地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300處;登記在冊的文物點7000多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村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街區)20個;省級民族保護村寨20個;上個世紀90年代,中挪共建生態博物館4個;貴州世遺備選名錄兩項(23個苗、侗村寨。其中苗族村寨7個、侗族村寨16個); 2005年公布第一批省級名錄91項。2007年公布第二批省級名錄202項。2009年公布第三批省級名錄147項。2006年公布第一批國家級名錄31項(40處)。2008年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名錄39項(61處),屬於第一批名錄的擴展名錄8項。
Ⅲ 貴州歷史文化中的著名文化及其代表人物
尹珍
最先走出大山、叩問中原文化的是東漢時的尹珍,他外出求學,回貴州教學,是「首開南疆之學」的重要人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樂山大佛,是唐代的海通法師創建的,他的故鄉在播州,即今遵義市。
冉氏兄弟
南宋末年,籌劃修建釣魚城的冉、冉璞也是播州人,他幫助余抗擊蒙古軍,在四川合川一帶修建了十餘座城,釣魚城就是其中之一,是古代軍事建築名篇。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開辟龍場九驛,促進了黔西北經濟、文化發展。�
貴州自建省以來,文化教育日益興起,人才不斷涌現,陸續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台。明清兩代,出現了「六千舉人、七百進士」的龐大人才群,還出了3個狀元。貴陽人楊龍友「獨破天荒」,以「詩書畫三絕」名噪江南,他的畫與董其昌、王時敏等大家齊名,合稱「金陵九子」,而他的詩則被列入「崇禎八大家」之一。貴陽人謝三秀以詩聞名於世,被譽為「天末才子」。明末清初文學大家孔尚任讀了貴陽人吳中蕃的《敝帚集》,驚呼「即中原名宿夙老以詩噪者,或不能過之」。在《康熙字典》的纂修官中,名列第一的是周起渭(漁璜),貴陽花溪區的桐書屋就是他當年讀書的地方。貴州平壩的陳法是清代知名的治水專家,他所著的《河干問答》,對治理黃河、淮河、運河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貴州廣順(今長順)的但明倫是點評《聊齋》的大手筆,《但批聊齋》備受推崇,為貴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爭得一席之地。�
遵義的沙灘,自清代中葉以後的百餘年間,文化蒸蒸日上,一個僻靜的山莊竟成為大儒之鄉、詩文之鄉、書法之鄉和外交家的搖籃,涌現了鄭、莫、黎等大家,形成了一個冠冕全黔的文人群體。鄭珍和莫友芝被譽為「西南兩大儒」,他們是清代「宋詩運動」的代表人物,贏得了「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的贊譽。鄭、莫合纂的《遵義府志》,梁啟超稱其為「天下府志第一」。鄭珍是晚清的著名詩人、「經學」大師,他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研究儒家經典,所著《巢經巢經說》等,多有創意。莫友芝是享有盛名的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書法在國內頗有名氣,堪稱一家。�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貴州籍名臣名宦不斷崛起。貴州黎平人何騰蛟聯合李自成余部抗清,被稱為「南天一柱」。清代三百餘年中,貴州在台灣為官的有27人,政績卓著的有貴陽人周鍾、蔣允 (音同薰)、李嗣和羅大春。周鍾清初任諸羅知縣,教民農耕,興修水利,開設學校,主修《諸羅縣志》,對開發台灣有功,人民為他立祠塑像,盛贊為「周公」。蔣允在乾隆年間任過台灣知府、分巡台灣省,台南的「新十二景」為他所建,當地人為他立有《大老爺蔣重修德安橋記》石碑。李嗣在道光年間任淡水廳同知,修纂《淡水廳志》。貴州施秉人羅大春在咸豐、同治年間任福建陸路提督,正值日軍入侵台灣,他移駐台灣後,發動高山族人民抗擊日軍,還將防守方略寫成了《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在台灣開發史上銘刻著貴州人的名字,他們在維護祖國統一,抗擊外來侵略者,發展台灣經濟、文化中做出了寶貴貢獻。在清代名臣中,丁寶楨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封疆大臣,他以殺太監安德海而聞名天下。丁寶楨(1820~1886年),貴州平遠州(今織金)牛場人。同治年間在山東任按察使、布政使,做了十年山東巡撫。在此期間,黃河幾次泛濫,漕運受阻,田園淹沒,人民叫苦不迭,而河官卻往來推委。丁寶楨自告奮勇,請求擔負治河任務,悉心籌劃,親臨現場,與百姓日夜搶險,並下令「如有陽奉陰違者」立即正法。因其治水執法嚴厲,調度有方,故每每事半功倍;勝利完工,人民感激不盡。所以他離開山東十年後在成都去世時,山東人民懇請將他的靈柩運回山東,安葬在歷城(今濟南)九華山麓。他任四川總督時,重修都江堰,川西人民受益匪淺,在都江堰二郎廟為他塑起一尊雕像。丁寶楨是個具有開放思想的人,致力於「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在山東構築炮台、創辦山東機器局,又在成都創設四川機器局,開創了山東和四川的近代工業。他與別的洋務派不同,主張把「強兵」植根於「富國」,在四川實行鹽政改革,將「官運官銷」改為「官運商銷」,嚴懲貪官污吏,擒拿江洋大盜,禁止苛捐雜稅,促進商品流通,四川財政大為好轉。丁寶楨敢做敢為,遇事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識別和啟用人才,「功在於世,利在於民」,他的事跡至今仍傳為美談。
Ⅳ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冊亨布依戲、侗戲、福泉陽戲、思南花燈、錦雞舞、苗族大遷徙舞等。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
比如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Ⅳ 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民間信仰類(6個)
侗族薩碼節(榕江縣)、哥蒙的「哈沖」(黃平縣)、獨山願燈(獨山縣)、布依族掃寨(都勻市)、仡佬族毛龍節(石阡縣)、盤縣地坪鄉彝族畢摩祭祀文化(盤縣)。
二、民間音樂類(6個)
侗族琵琶歌(榕江縣)、侗族大歌(黎平縣)、洪州琶琶歌(黎平縣)、布依銅鼓十二則(貞豐縣)、盤江小調(關嶺縣)、銅鼓十二調(鎮寧縣)。
三、歲時節令類(11個)
苗族茅人節(榕江縣)、稿午苗族水鼓節(劍河縣)、苗族牯藏節(雷山縣)、注溪娃娃場(岑鞏縣)、清水江殺魚節(福泉市)、水族端節(三都縣)、水族卯節(三都縣)、查白歌節(興義市)、趕毛杉樹(安龍縣)、大狗場吃新節(平壩縣)、水城南開三口塘苗族跳花節(水城縣)。
四、文化空間類:(14個)
雙倍嘎(從江縣)、四十八寨歌節(天柱縣)、社節(天柱縣)、報京三月三(鎮遠縣)、隆里花臉龍(錦屏縣)、苗族弄嘎講略(黃平縣)、月也(黎平縣)、古思州「屯鑼」(岑鞏縣)、苗族姊妹節(台江縣)、思南上元沙洲節(思南縣)、仡佬族敬雀節(石阡縣)、 鑼(萬山特區)、安順屯堡文化(安順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間(六枝特區)。
五、人生禮俗類:(4個)
占里侗族生育習俗(從江縣)、平秋北侗婚戀習俗(錦屏縣)、水族婚俗(都勻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縣)。
六、傳統體育競技類(3個)
勾林(天柱縣)、侗族月牙鐺(天柱縣)、侗族摔跤(黎平
縣)。
七、民間手工技藝類(17個)
苗族蠟染(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丹寨縣)、劍河錫綉製作工藝(劍河縣)、苗族服飾文化(雷山縣)、苗族銀飾工藝(雷山縣)、苗族蘆笙文化(雷山縣)、思州石硯製作工藝(岑鞏縣)、布依族土布製作、扎染工藝(羅甸縣)、水族馬尾綉(三都縣)、牙舟陶器製作技藝(平塘縣)、玉屏簫笛製作工藝(玉屏縣)、小屯白棉造紙工藝(貞豐縣)、烏當手工土紙製作工藝(貴陽市烏當區)、花溪苗族挑花製作工藝(貴陽市花溪區)、彝族趕氈製作工藝(威寧縣)、馬場鄉苗族大筒簫的製作與演奏(盤縣)、茅台酒傳統釀造工藝(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間舞蹈類(15個)
苗族格哈(丹寨縣)、錦雞舞(丹寨縣)、畲族粑槽舞(麻江縣)、反排木鼓舞(台江縣)、鼓龍鼓舞長杉龍(貴定縣)、布依族「雯當姆」(荔波縣)、瑤族打獵舞(荔波縣)、松桃瓦窯四面花鼓(松桃縣)、蓮花十八響(沿河縣)、苗族板凳舞(安龍縣)、彝族撮泰吉(威寧縣)、苗族蘆笙技巧舞「滾山珠」 (納雍縣)、苗族大遷徙舞(赫章縣)、彝族鈴鐺舞(赫章縣)、采月亮(仁懷縣)。
九、民間文學(口頭文學)類(3個)
苗族「刻道」(施秉縣)、苗族「古歌古詞」神話(黃平縣)、苗族古歌與古歌文化(台江縣)。
十、民間知識類(2個)
千戶苗寨建築工藝(雷山縣)、 中國水書——水族信仰記憶綱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戲曲類(8個)
侗戲(黎平縣)、思州儺戲儺技(岑鞏縣)、福泉陽戲(福泉市)、思南花燈(思南縣)、德江儺堂戲(德江縣)、石阡木偶戲(石阡縣)、布依戲(冊亨縣)、安順地戲(安順市)。
十二、民向雜技類(1個)
德江土家舞龍(德江縣)
十三、曲藝類(1個)
布依族「八音座唱」(興義市)
Ⅵ 貴陽的非物質文化有什麼特點
貴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形式多樣且各具特色。
貴州十大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古歌、水族馬尾綉、苗族蘆笙舞、苗族跳花節、侗族琵琶歌、布依族服飾、侗戲、苗族蠟染技藝、侗族薩瑪節。
苗族古歌,是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其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徒、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Ⅶ 貴州省有哪些名勝古跡
1、黃果樹瀑布
中國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位於黔北四大古集鎮之一的甕安縣猴場鎮,距甕安縣主城區14公里。草塘古邑旅遊區環境優美,自然人文景觀優勢突出。旅遊區匯聚了土司文化、商賈文化、龍獅文化和紅色文化,有著川湘滇黔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旅遊區是集休閑度假、旅遊觀光、產業配套服務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
Ⅷ 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Ⅸ 貴州有什麼特色
1、貴州茅台酒
茅台酒產於遵義的茅台鎮,茅台鎮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在明代的時候,釀酒工藝就已經形成。茅台鎮的釀酒工藝精湛,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生產周期達9個月左右,一般要窖藏5年左右才能出廠,品質卓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