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一、北京的四合院
在民國初年,真正形成為繁榮的平民市場,被視為老北京平民社會的典型區域。天橋因市場的興起而繁榮發展,而這一市場,又是面向平民大眾,集文化娛樂和商業服務為一體,文商結合, 互為促進。它的興起不僅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
㈡ 北京人代表的文化
京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
明清故宮
: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
「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㈢ 北京的特色文化
北京的特色文化是四合院、胡同、京劇、相聲。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北京十大胡同分別是南鑼鼓巷、煙袋斜街、帽兒胡同、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胡同、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胡同和八大胡同。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相聲,作為一種民間說唱曲藝,起源於華北地區,在明朝即已盛行。如今,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
(3)北京人有哪些文化內涵擴展閱讀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佔北京市4%。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四合院建築,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徵。四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四合院建築之雅緻,結構之巧,數量之眾多,當推北京為最。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羅棋布,或處於繁華街面,或處於幽靜深巷之中;大則佔地幾畝,小則不過數丈。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於元代,最多時有6000多條,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規劃相當整齊,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相對較寬,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所以也叫馬路。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
㈣ 北京有什麼傳統文化
一類是皇家顯明的,另一類是民間傳統的,第三類是市井隱形的。第一類不用在此多說,第二類樓上說了不少,第三類不能隨便說。換個說法就是三大特色匯聚一起。帝國之城顯現皇家文化傳統,顯然不用說了。民眾之城顯現民間文化傳統,吃喝玩樂事業學業樣樣都有。神秘之城隱藏居室、道士、真人等等,當然很難說明了。北京特色傳統文化(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內,其實整個中國的建築傳統就是一個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參觀山西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你就會發現,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商人也都遵從著那種建立在儒家哲學基礎上的人文哲學。到了蘇州園林中,人們在驚嘆步移景異的如畫如夢的鬼斧神工之中去體驗中國歷代文化經營所創造出的建築哲學。曾陪一位國外建築師訪問蘇州園林後,得出的結論讓我們驚愕,他說:真正偉大的建築不是產自建築師之手,而是由哲學家、思想家、學者創造的。就像眼前看到的這片園林,它實質上是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書齋,或者是一個古代的公室,它又像一個園林,而這種園林又能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家來看待,那麼人身在其中會忘卻這個家有幾個客廳、卧室,或者說它們的大小、高度,讓它們領略的是園中的景,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園林看待,而隱沒在景色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陳設,又是主人精神和靈魂的最佳寫照。中國的畫壇巨獎齊白石曾說,事物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沒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說金庸的武俠的小說中寫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是最佳的檔次和境界。中國現代化了,但老的房子被拆了,北京越來越象紐約、香港、東京,但人們不知道為什麼卻那麼思念那庭院中的生活,過去的四合院可以讓平民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個道理,現在世界上的富人趨同,中國和美國的有錢人都穿amani,都用路易威登,但獨特的文化往往又是我們所說的窮人傳承下來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老外喜歡北京的胡同游,麗江古城成為人類的香格里拉的道理。普通百姓是這樣,而過去的四合院大的可容納皇宮貴族,其實細細想來,我們的故宮就是一個大四合院。我們的北京就是由眾多四合院以胡同為金絲串起來的一個文明古都。因此有人說四合院的文化實質是胡同文化。中國古老的四合院不僅從建築上,而且還從文化、哲學和精神層面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現代意義。而現在的四合院卻真成了象牙塔內的寶貝,能住在那裡的人,擁有的不僅僅是財富……我們在幸福村做了幾套洋四合院,或叫新四合院,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心,在國外建築師的想像之中去追尋那樣一種感覺,那樣一種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升華的情懷。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國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譬如山西、陝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而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並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成語。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北京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說起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里的生活更富情趣。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喂養,所以在四合院里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檐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四合院里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里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只,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閑。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里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胡同、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里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夫、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里飼養最多的寵物。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鍾、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里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胡同里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里。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里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里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只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檐、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里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里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斗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里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斗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斗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斗蛐蛐兒,在四合院里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里或門道里斗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斗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斗時多掛賭局。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斗與鳴唱。蛐蛐兒斗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斗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里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拚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里斗蛐蛐兒的高潮,兩只小小蛐蛐兒的拚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里帶來無限的樂趣。再說說魚類寵物,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余」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里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致。北京人常養的金魚分「草魚」和「龍睛魚」兩大類。「草魚」就是小販們沿街叫賣的小金魚,體型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間,價格較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買上幾條放在圓形的小魚缸里以做觀賞。飼養「龍睛魚」的主兒,多是比較講究的人。「龍睛魚」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紅龍睛、花紅龍睛、墨龍睛、藍龍睛、紫龍睛等。多用直徑三尺以上的木盆飼養,一般將魚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過道旁,魚盆由特製的架子支著,有的盆里還放些水草。養魚有三件事必做:換水、撈魚蟲、喂魚。換水前要將水曬上三五天,然後將魚盆里的魚用抄子抄到另外一個魚盆里,再將魚盆的水放干凈,特別是要把魚的糞便和污物清干凈,然後放上曬好的水,再把魚兒倒進來。撈魚蟲就是每天到附近的池塘、葦溝里撈魚食兒。講究的養魚人很少給魚兒喂干食兒,多喂活食兒,這樣魚才喜歡吃,長得快,看著鮮靈。喂魚是養魚人最愜意的時候,撒一把魚食兒,看著魚兒覓食,別有情趣。在獸類寵物中,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關於四合院里的貓,不再多說,《四合院》版上曾發表過一篇《老北京四合院的貓》,把北京人養貓的故事描寫的一清二楚。這里單說那養狗。過去北京人養狗絕沒有今天這樣多,狗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寵。即使養狗也絕對享受不了今天這樣的「待遇」,做一次美容就得六七百,更沒人把它以「兒子」相稱。那時養狗多是看家護院,或外出時做個伴兒,充當一下"保鏢"的角色。今天北京人所養狗的種類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名犬,一隻較為名貴的狗價格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這是過去老北京人想都不敢想的。舊時四合院里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只有大戶人家才飼養大狼狗什麼的。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所以在介紹老北京的各種書籍里,很少有談養狗的。早年間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狗食多是主人剩下的飯菜,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吃不飽就到外面打野食兒,根本不知道「狗糧」為何物。而狗窩多設在四合院的門道里,為的是有個動靜好支應幾聲。而將狗放在主人居住的屋裡飼養或當成家裡的一員實在是太少了。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
㈤ 三代北京人的文化內涵
北京人》為三幕劇,講述的是一個典型的沒落士大夫家庭中的紛爭矛盾。第一代「北京人」曾皓是封建家庭勢力和封建思想統治者的代表人物。漆了又漆的棺材,他年年看,心中發出無限的感嘆。當暴發戶杜家來要棺材時,奄奄一息的他還守著不放。他偏愛侄女愫芳,嘴上說「女大不中留」,但卻對說媒的挑三揀四,怎麼樣都不放愫芳走,導致愫芳年近三十了,還是孤身一人,並且看盡了別人的臉色。到了送院時,他對棺材的極度不舍,希望江泰快點拿錢回來,不要讓杜家人拿走棺木。曾皓表現的種種憂慮、煩惱、委屈、同情,滿口的「仁義道德」,但卻虛偽、自私到極點。
第二代「北京人」曾文清,聰穎清俊,善良溫厚,不乏士大夫階級所欣賞的瀟灑飄逸。但面對干練潑辣的曾思懿卻是懦弱無能的。曾思懿的每一句話都是刺到文清的心中。思懿對他與愫芳的曖昧關系的諷刺把她的自私表現得淋漓盡致。愫芳的裱畫讓文清很欣賞,但思懿卻對著畫說這說那;文清要離開了,留給愫芳一封信,卻讓思懿無意中發現,硬是找出了那封信。思懿之所以那麼多次插手文清與愫芳的事情,只是為了曾家的財產。她不允許愫芳奪走她的一切。而文清的懦弱正合思懿的心意,她可以呼風喚雨。曾皓病重送院,手死死地抓住車門不放,思懿一聲又一聲地喊道:「拿開它!」在一個充滿傾軋的家庭中,走了又回來,文清徹底成為了封建社會的受害者,他對這種生活的厭惡與絕望,讓他選擇了吞鴉片自盡。
第三代「北京人」愫芳與瑞貞是受欺壓的兩位女性。但她們的身上卻閃耀著新生的光芒。瑞貞小小年紀便嫁入曾家,並懷上了曾家的骨肉。但她看透了這個家的勾心鬥角,夫妻之間又是如同有名無實,而丈夫卻還是明白她的心,最終給予了瑞貞一紙「離婚書」,徹底地解放了瑞貞。瑞貞跟隨袁家人離開了這個殘破的家,沒有多少的留念。她還一直勸愫芳與她一起離開這個陰森的地方。愫芳父母雙亡,寄住在姨夫家,服侍曾皓好多年,與文清有情卻不能說出口。對這樣的一種生活,愫芳早已厭惡,但是卻一直沒敢離開:曾皓離不開她;要與文清日夜相見,也只能呆在這個家才有無限的機會。可是,人的容忍總是有限度的,加上袁家人對外面美好世界的描述和瑞貞苦口婆心的勸說,愫芳決定離開。曾皓躺下休息了,還在跟愫芳說著話,愫芳輕聲地回應,慢慢地看著這個疼惜他的姨夫離開,心裡還想了想文清。最終,她和瑞貞一起離開了這個分崩離析的家庭。
三代「北京人」,各有各的悲劇,哪怕是愫芳與瑞貞。曾皓是死守棺材的封建大家長,註定了他幻滅的一生;文清的懦弱讓他的靈魂被腐蝕,對人對己都已經充滿絕望;愫芳與瑞貞是成功逃離了這個家,可是她們之前也是受盡了封建的折磨,才創造出了黑暗王國里的一縷陽光。《北京人》以對人物動作、語言、心理的細致描寫和創設的獨到情景,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專制從物質到精神無可挽回、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
而《北京人》也明顯地反映了曹禺劇作一直關注的重要內容——對封建專制及專制者的揭露和批判。三種截然不同的「北京人」在歷史的參照和對比中,顯出了「昨天」「今天」「明天」的「北京人」的生存方式——是垂死掙扎、是逆來順受還是沖破藩籬。通過這個北京家庭,這個代表著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家庭的三代人的故事,來見證一個「真理」——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荒謬性。很多的事情不可理喻,很多的人難以摸清底細,很多的東西難以找到它真實的來源,只是有人希望,這樣的故事能夠成為一種輪回,不斷地上演荒謬的劇情,還自娛自樂。可是,歷史的發展不可能讓曾皓、曾思懿成為永遠的「統治者「,他們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第一代「北京人」消失了;歷史的發展不可能讓曾文清占據空間,他已經成為一個無生命的軀體——第二代「北京人」也離開了;歷史的發展讓心中有陽光的愫芳和瑞貞得到了無盡的發展,她們成為站起來反抗不公、追求明天的代表——第三代「北京人」活著,永遠地生存——這應該就是曹禺除了批判現實外,給予年輕人的寄望和對新生活無限的憧憬!
㈥ 北京有哪些民俗文化
1、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相聲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
相聲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3、北京廟會
北京廟會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4、北京評書
北京評書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5、北京琴書
北京琴書流傳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曲藝劇種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琴書形成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種之一。
北京琴書源於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區的五音大鼓,又名單琴大鼓、揚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揚琴等樂器伴奏。唱腔借鑒京韻大鼓說唱轉圜自然的風格技巧,旋律簡潔,創造了多板式的不同節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藝術特點。
㈦ 北京傳統文化是什麼
一類是皇家顯明的,另一類是民間傳統的,第三類是市井隱形的。
第一類不用在此多說,第二類樓上說了不少,第三類不能隨便說。
換個說法就是三大特色匯聚一起。
帝國之城顯現皇家文化傳統,顯然不用說了。
民眾之城顯現民間文化傳統,吃喝玩樂事業學業樣樣都有。
神秘之城隱藏居室、道士、真人等等,當然很難說明了。
北京特色傳統文化
(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內,其實整個中國的建築傳統就是一個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參觀山西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你就會發現,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商人也都遵從著那種建立在儒家哲學基礎上的人文哲學。到了蘇州園林中,人們在驚嘆步移景異的如畫如夢的鬼斧神工之中去體驗中國歷代文化經營所創造出的建築哲學。曾陪一位國外建築師訪問蘇州園林後,得出的結論讓我們驚愕,他說:真正偉大的建築不是產自建築師之手,而是由哲學家、思想家、學者創造的。就像眼前看到的這片園林,它實質上是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書齋,或者是一個古代的辦公室,它又像一個園林,而這種園林又能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家來看待,那麼人身在其中會忘卻這個家有幾個客廳、卧室,或者說它們的大小、高度,讓它們領略的是園中的景,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園林看待,而隱沒在景色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陳設,又是主人精神和靈魂的最佳寫照。中國的畫壇巨獎齊白石曾說,事物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沒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說金庸的武俠的小說中寫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是最佳的檔次和境界。
中國現代化了,但老的房子被拆了,北京越來越象紐約、香港、東京,但人們不知道為什麼卻那麼思念那庭院中的生活,過去的四合院可以讓平民百姓安居樂業。
有一個道理,現在世界上的富人趨同,中國和美國的有錢人都穿amani,都用路易威登,但獨特的文化往往又是我們所說的窮人傳承下來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老外喜歡北京的胡同游,麗江古城成為人類的香格里拉的道理。
普通百姓是這樣,而過去的四合院大的可容納皇宮貴族,其實細細想來,我們的故宮就是一個大四合院。我們的北京就是由眾多四合院以胡同為金絲串起來的一個文明古都。因此有人說四合院的文化實質是胡同文化。
中國古老的四合院不僅從建築上,而且還從文化、哲學和精神層面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現代意義。
而現在的四合院卻真成了象牙塔內的寶貝,能住在那裡的人,擁有的不僅僅是財富……我們在幸福村做了幾套洋四合院,或叫新四合院,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心,在國外建築師的想像之中去追尋那樣一種感覺,那樣一種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升華的情懷。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
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國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
譬如山西、陝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
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
而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並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成語。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
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北京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
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
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寵物實在是不少, 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里的生活更富情趣。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喂養,所以在四合院里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檐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四合院里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里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只,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閑。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里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胡同、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里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夫、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里飼養最多的寵物。
說起玩蟲兒, 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鍾、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里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胡同里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里。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里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里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只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檐、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里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里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斗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里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斗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斗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斗蛐蛐兒,在四合院里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里或門道里斗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斗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斗時多掛賭局。
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斗與鳴唱。蛐蛐兒斗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斗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里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拚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里斗蛐蛐兒的高潮,兩只小小蛐蛐兒的拚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里帶來無限的樂趣。
再說說魚類寵物, 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余」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里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致。
北京人常養的金魚分「草魚」和「龍睛魚」兩大類。「草魚」就是小販們沿街叫賣的小金魚,體型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間,價格較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買上幾條放在圓形的小魚缸里以做觀賞。飼養「龍睛魚」的主兒,多是比較講究的人。「龍睛魚」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紅龍睛、花紅龍睛、墨龍睛、藍龍睛、紫龍睛等。多用直徑三尺以上的木盆飼養,一般將魚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過道旁,魚盆由特製的架子支著,有的盆里還放些水草。養魚有三件事必做:換水、撈魚蟲、喂魚。換水前要將水曬上三五天,然後將魚盆里的魚用抄子抄到另外一個魚盆里,再將魚盆的水放干凈,特別是要把魚的糞便和污物清干凈,然後放上曬好的水,再把魚兒倒進來。撈魚蟲就是每天到附近的池塘、葦溝里撈魚食兒。講究的養魚人很少給魚兒喂干食兒,多喂活食兒,這樣魚才喜歡吃,長得快,看著鮮靈。喂魚是養魚人最愜意的時候,撒一把魚食兒,看著魚兒覓食,別有情趣。
在獸類寵物中, 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關於四合院里的貓,不再多說,《四合院》版上曾發表過一篇《老北京四合院的貓》,把北京人養貓的故事描寫的一清二楚。這里單說那養狗。過去北京人養狗絕沒有今天這樣多,狗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寵。即使養狗也絕對享受不了今天這樣的「待遇」,做一次美容就得六七百,更沒人把它以「兒子」相稱。那時養狗多是看家護院,或外出時做個伴兒,充當一下"保鏢"的角色。
今天北京人所養狗的種類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名犬,一隻較為名貴的狗價格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這是過去老北京人想都不敢想的。舊時四合院里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只有大戶人家才飼養大狼狗什麼的。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所以在介紹老北京的各種書籍里,很少有談養狗的。早年間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狗食多是主人剩下的飯菜,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吃不飽就到外面打野食兒,根本不知道「狗糧」為何物。而狗窩多設在四合院的門道里,為的是有個動靜好支應幾聲。而將狗放在主人居住的屋裡飼養或當成家裡的一員實在是太少了。
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
㈧ 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北京節慶民俗文化
1、老北京春節
初一拜年僅限男人、佛堂上供、置天地桌、供擺祭祖、天地桌前接神、佛像、祖宗牌位和長輩三叩頭
2、老北京臘八
老北京人歷來把臘八視為「年禧」即將到來的信號。尤其是商家開始下達帳貼兒,准備要帳,所以人們一語雙關的說:「送信兒的臘八粥」。在民間臘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主要是在親友鄰居之間當作相互饋送的禮物。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用。但是,凡有親喪「守制」的則不熬粥。
3、老北京端午
祭神祭祖紀念先賢、掛菖蒲插艾葉防瘟避災、最講究的供品是玫瑰餅、黃米小棗粽子最受歡迎、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辟「五毒」
4、老北京重陽
老北京人在重陽節時,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賞菊、飲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詩作賦等方式來慶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這些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
5、老北京中秋
老北京過中秋非常熱鬧。拜月、賞月、玩月、喝團圓酒、吃團圓餅,北京孩子還會玩兔兒爺。據民俗專家介紹,老北京家家都要設置拜月台,用於祭祀。
6、老北京迎春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民俗風情,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歷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參加的迎春慶賀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