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貴州中醫葯文化有哪些

貴州中醫葯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0 06:46:08

⑴ 中華傳統醫葯都有什麼

●我國的傳統醫葯,包括中醫葯、民族醫葯和其他民間醫葯三個部分。三者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
●中國的傳統醫葯把「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擴大並深化了「非遺」的內涵,最能夠體現「非遺」的精神和靈魂,是傳統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綱。
●行業標準是比較高的規范,是一個圭臬。但人文學科尊重獨創和唯一。所以,給一點寬容,留一點空隙和餘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制訂行業標准時應該注意的。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淀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項目眾多。隨著現代化、市場化、城鎮化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高速消失、過度開發、瞬息變異的危險,保護任務極其繁重。近幾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工程取得很大進展,文化部門正在制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基礎標准、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其中包括傳統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標准在內。對此,筆者談一點粗淺的意見。
傳統醫葯包括三個部分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醫葯。根據我國存在醫葯文化多樣性的實際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1條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葯和我國傳統醫葯。」
我國的傳統醫葯,包括中醫葯、民族醫葯和其他民間醫葯三個部分。
中醫葯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為基本經典的傳統醫葯,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主流醫學。
民族醫葯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葯。經過30年的發掘整理,已有近40個少數民族發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傳統醫葯的代表性著作。
民間醫葯有兩個概念,一是在體制上以公私來分,民間醫葯是指非公有制的民營醫療機構和民間醫生;二是在學術上以朝野來分,民間醫葯是指當代中醫教育體系之外不屬於《黃帝內經》一脈的流散於民間的草醫草葯。如雲南的「黃家醫圈」、陝西的「太白七葯」、某些道家醫學和佛家醫學,以及一些既不屬於主流醫學,又無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古代有一種「為國醫所不道」的「走方醫」、「草澤醫」,或叫「鈴醫」、「串雅」,就屬於這一類(見清·趙學敏著《串雅內外編》)。傳統醫葯中的民間醫葯,指的就是第二種概念的民間醫葯。有的學者曾經把這一類民間醫葯作為中醫葯的初級階段,但後來發現他們縱使「上升」一格,也並不屬於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主流一脈,而且自成體系,自稱「另類」,仍然「為國醫所不道」。於是出於對文化多樣性的認知和尊重,在傳統醫葯內給它留下位置,稱它為「民間醫葯」。
例如「黃家醫圈」是以「中生萬物」「人命乃萬命之首命」為哲學基礎的一種醫學理論,以「萬物有圈圈為界,萬物有網網相聯」揭示人體各部分功能的內在聯系。黃氏家族從唐五代延續至今,祖籍福建邵武(王國維先生有考據),世代傳承。其一支轉輾遷徙,後在雲南昭通巧家落戶,今於雲南昆明行醫。有《黃氏醫圈》(黃傳貴編著)一書傳世。
「太白七葯」又稱「秦嶺七葯」,是以「七」字命名(如桃兒七、紅毛七)的一類草葯,約有115種,主要分布於陝西秦嶺山脈,以「四梁八柱」理論指導臨床應用,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另一處土著的醫學宅第。今人已出版《秦嶺七葯》(毛水龍主編)、《太白七醫研究與應用》(宋小妹、劉海靜主編)等著作。
其他的民間醫葯包括民間的一技之長,在此不一一列舉。
從「非遺」角度看傳統醫葯的內容
中醫葯和藏醫葯、蒙醫葯、維醫葯、傣醫葯、壯醫葯、苗醫葯、瑤醫葯、其他民族醫葯和民間醫葯,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盡可以各展其美,各美其美;相互之間,更應該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看,各醫種的基本內容大致分總綱、醫養、葯物、節慶四個部分:一是總綱,或稱總題。如傳統醫葯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方法。二是養生及醫療。包括養生、診法、療法(或合稱診療法)。三是葯物。如葯材,飲片炮製技藝、成葯製作技藝;老字型大小企業文化。四是習俗和節慶,如清明辟瘟習俗、除夕飲屠蘇酒之類和傳統葯市。中醫葯分這四部分,民族醫葯也分這四部分。為了留有餘地,還可以加「其他」一類,如藏醫是和天文歷算連在一起的。醫學和天文連在一起,甚為普遍。中醫有五運六氣,彝醫和太陽歷關系密切。這是各類文化互相交叉的內在因素決定的。中醫的氣功、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與傳統體育,葯膳與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烹飪),養生文化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都有交叉。
「傳統醫葯對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但有人認為失之於虛、言之於玄,令人難以理解。事實上,各民族、各醫學對生命和疾病的認知各不相同,每一種認知都是打開生命奧秘的一扇窗戶和一把鑰匙。苗族有苗醫生成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已故老苗醫龍老六曾口述《事物生成共根源》一書,公認是苗醫葯的哲學基礎。傣文經書《嘎牙山哈雅》(意譯為《人體解說》),就是一本講「生命起源和人體生長發育的書」。彝醫有《娃娃生成書》,是從彝族畢摩經《作祭獻葯供牲經》中摘錄的,描繪了人體生長的全過程。以西醫和中醫來說,西醫將人體分為運動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系統等九大系統即九大生理解剖功能,這是對人體生命的一種微觀觀察和精確認識。中醫將人體分為陰陽、臟腑(五臟六腑)、經絡(十四經脈)、氣血幾大功能部門,是對人體生命的一種宏觀認知和動態把握。傳統醫葯從不同角度、不同信仰、不同層面認識人的生命,並引申出不同的養生方法、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各有所見,各有所長,為人類的醫療保健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在傳統葯部分,一般都重視飲片和成葯的製作技藝,因為手工技藝是「非遺」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商言商者過分重視形而下的「物」和「術」,容易忽視製作技藝的原創精神、思維特點、無形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古代,民族地區商品化程度極低,無古老的民族葯葯店,談不上什麼經營思想。但中葯店古代就有,於是形成一種中葯「老字型大小」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蘊含著獨具特色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如北京同仁堂的「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前一個「必不敢」,是「不減料」;後一個「必不敢」,是「不偷工」,合起來是「不敢偷工減料」。上面還有一層,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冥冥中由老天在監督著人們如何做。這就涉及到中國人的信仰形式。這信仰形式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此外如杭州胡慶余堂的「戒欺」(堂匾)店規,「葯業關系生命,尤為萬不可欺」。廣州陳李濟的股份合作,「同心濟世」。原文是「本錢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濟世,長發其祥」。還有許多老字型大小葯店在製作名貴中成葯時有意在稠人廣眾之中公開投料,招搖過市,以昭信譽。如做全鹿丸時抬著大鹿遊街,做人參再造丸時晚上點著黃金大蠟燭在眾目睽睽之下投料配料,其目的都是為了袒露誠意,取信於民。
葯品是救死扶傷的特殊商品,同樣一個「貨真價實」,其責任,其權重,其作用,其後果,在葯店和在別的商店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中葯老字型大小的企業文化。
當然,其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最終得體現在產品質量上。所以,以老字型大小為代表的中醫葯文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老字型大小的企業精神,二是傳統中葯(多為名牌)的製作技藝。在數字化處理的時候,「企業精神」比較虛泛,難以表現;特別是老字型大小基本上都經過技術改造,傳統手工藝很少保留。於是傳統名葯製作技藝中的若干關鍵環節,若干「絕招」,成了傳統中葯「非遺」保護的重點。
前幾年評審「非遺」項目時,出現過「某某某中醫葯文化」等項目。後來有專家指出,這種「某某文化是非物質文化」的命名方式,內容過分籠統寬泛,邏輯上有循環往復之嫌,應該換一種項目名稱來表述。這個意見頗有道理。但並不是說中葯老字型大小的中醫葯文化就不存在了。相反,這正是一種值得珍惜的企業精神,是現代社會缺失或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需要繼續發掘並加以發揚廣大。
傳統醫葯作為「非遺」的特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口頭傳統與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我國加入了世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並於2011年2月25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鄒啟山主編,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中的「安第斯卡拉瓦亞的宇宙信仰形式」即屬此類。其實,世界上的傳統醫葯都可以包括在「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文化。按照當代社會的語境和一般認識,文化屬於社會人文科學,而中醫歸於自然科學。但中醫有豐富的哲學思維和人文精神,既是自然科學,又是社會科學,是「兩棲」的人類生命科學。中國的傳統醫葯把「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擴大並深化了「非遺」的內涵,最能夠體現「非遺」的精神和靈魂,是傳統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綱。具體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門類資源對象,主要有生命與疾病認知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和表現空間,代表性的養生理念和養生方法,代表性的診法和療法(或合稱診療法);中葯老字型大小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傳統配本和手工制劑技藝;傳統飲片炮製技藝和成葯製作技藝;有關傳統醫葯的習俗和節慶;傳統醫葯傳承人的生平、業績及技藝表演等等。如此梳理下來,傳統醫葯類的「非遺」項目,無論申報和保護,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們去要做。傳統醫葯的數字化保護工作,也顯得更為重要。
根據我國國情,我國的非遺項目共分十個大類,即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音樂)、傳統舞蹈(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民間美術)、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民俗。我國在2005年後非遺申報和評審初期,原則上是申報什麼,評審什麼;誰先申報,誰佔先機。申報項目是無序的,整個工作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經過近10年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對深化改革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要求,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規劃性,減少隨意性;加強主動性,減少拉動性,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程正在制訂採集方案編寫規范、數字資源採集實施規范和數字資源著錄規則,為相關行業標準的制訂提供了條件。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行業標準的制訂,可以分三種情況:一是應該標准化而且可以標准化的,二是應該標准化但一時難以標准化的,三是不能夠或不應該或不必要標准化的。因為其中有許多模糊的、感性的、瞬息萬變的內容,為模糊數學認可的東西。行業標準是比較高的規范,是一個圭臬。但人文學科尊重獨創和唯一。標准化以後,也可能成為一塊板結的土地,一個「閑人莫入」的籬笆。所以,給一點寬容,留一點空隙和餘地,是「文以載道」應有的擔當,是「厚德載物」題中的含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制訂行業標准時應該注意的。

⑵ 貴州省中醫葯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振興中醫葯產業,弘揚中醫葯文化,保護人民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中醫葯服務、中葯保護與發展、中醫葯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中醫葯傳承與文化傳播、中醫葯產業促進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中醫葯事業是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保持和發揮本省中醫葯特色和優勢,傳承和發展以苗族醫葯、布依族醫葯、侗族醫葯等為代表的本省民族醫葯特色和優勢,促進中醫葯事業高質量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第五條省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的中醫葯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中醫葯管理工作,承擔中醫葯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中醫葯衛生服務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及人員管理、中醫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監督管理等工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衛生健康、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葯品監管、市場監管、醫保、林業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中醫葯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履行中醫葯管理職責,採取措施為中醫葯事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和保障。省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承擔綜合協調的具體職責。

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中醫葯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實施中醫葯相關政策時,應當聽取中醫葯主管部門的意見。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中醫葯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中醫葯服務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醫療機構,建立健全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舉辦符合國家和省規定標準的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

(二)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配備中葯房和中醫床位;

(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配備中醫醫師,設置中醫葯綜合服務區;

(四)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要求和完成時限,提供中醫葯服務。第九條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中醫葯事業發展,捐贈、資助中醫葯事業,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各類中醫葯健康服務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等級評審、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

鼓勵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以品牌、技術、人才等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舉辦多種所有制性質的中醫葯健康服務機構。

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開辦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對只提供傳統中醫葯服務的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不作布局和數量限制。第十條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舉辦中醫診所,按照規定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中醫醫療性質,應當徵求上一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通過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並進行執業注冊。中醫執業醫師可以在醫療機構中,按照注冊執業范圍開展醫療活動。

依法經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可以在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臨床科室執業,按照所注冊專業開展診療活動。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後,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實施細則由省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上位法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促進和規範本地方少數民族醫葯事業發展的辦法。

⑶ 苗族先民是怎樣創立苗族醫葯文化的

在傳統醫學發展的漫漫長河中,我們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對它有著深遠的影響。而苗族醫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支,不僅以它獨具特色的民風聞名於世,更因其對中國傳統醫學的巨大影響而在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傳統醫學最早大概可追溯到神農時期,而苗族遠古醫葯文化起源於九黎蚩尤,「三苗」和「荊蠻」氏族部落時期,它們最初大多是通過原始神話、傳說、古歌等「口碑」形式而傳承下來。在苗族浩瀚的「口碑」文獻的遺跡中,「神農嘗百草」、「蚩尤傳神葯」、「祝融傳授按摩強身術」、「葯王傳醫方」等將神話時代的苗族遠古醫葯文化與中醫緊密相連,形成了苗族醫葯文化與中醫聯系的原始形態。 中國苗族醫葯學,是我國歷史上最久遠的民族傳統醫葯學之一。苗族醫葯學萌芽於炎黃、蚩尤時代,形成於秦漢,發展於明清,復興於近現代,約經歷了五六千年的曲折發展歷史,才有今天的苗族醫葯學。說其悠久,因為苗族始祖蚩尤與炎帝、黃帝同為我國上古尊稱的「三皇」。有關苗醫神話傳說「蚩尤傳神葯」與「神農嘗百草」和「歧黃論醫道」是在同一時代,苗族醫葯是遠古原始神話時代的原始醫葯文化。經歷了苗族原始鬼神教與巫教文化相互兼融後,孕育出以「巫醫一家,神葯兩解」特殊巫醫文化形態而後傳衍出來的苗族醫葯學。 苗族醫葯學隨著歷史的塵封而被湮滅了許多文化精粹,苗族民間遠古神話傳說在逐漸解冰中顯露出遠古神話傳說中的醫葯文化現象,再現古老的苗族醫葯的輝煌,詮釋著其對中醫傳承的影響。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千古頌揚遠古時代神農氏「嘗百草,采百葯,開創醫葯」的傳說故事。神農氏,何許人也?與苗族醫葯有什麼關系?史上記載,早在5 ooo多年前,炎帝神農氏「耕耘植五穀,訓禽獸,嘗百草,療民疾」開創了燦爛的華夏文明。神農氏之名,始見於《周易》。《周易.系辭下》雲:「古者倉犧氏之王天下也„„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搡木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盡管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貸,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瞌。」《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教民作農,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傳說中的炎帝原是極慈愛的大神,當「大地上的人類已經生育繁多,自然界出產的食物不夠吃了,仁愛的炎帝才教人類怎樣播五穀,用自己的勞力來換取生活的資料„„炎帝又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來,使五穀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稱他作『神農』。傳說他是牛首人身,大約因為他若牛般造福百姓吧。」傳說炎帝是太陽神又兼農業之神,還是醫葯神。據說神農有一種神鞭,叫做「赭鞭」,是用來識葯的,這些草葯只要神農用赭鞭一打,就能識別葯物是否有毒,識別葯物的或寒或熱,知其葯物賦性,給人民治病。這就是歷史上神農「鞭葯」的傳說。傳統醫學就在這神話的奇幻色彩中產生。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神農氏「嘗百草」,行醫治病的傳說有如下: 《淮南子.修務篇》:「古者民茹草飲木,采樹木之實,食蠃蚌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插種五穀,相土地之宜„„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之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 《五帝本紀》: 「赫鞭鞭草,始嘗百草,始有醫葯」。 《搜神記》:「神農以赫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插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草木,嘗葯療疾,救死傷之命。」

歷代有關醫葯文獻記載神農氏創醫葯的有: 《本草古今論》載:「本草始仿於神農,葯上三百六十品,此乃開天聖人也,與天地為一體;實能探造化之精,窮萬物之理,字字精解,非若後人推測而知之者。」 《醫學淵源詮》曰: 「醫書之古者《內經》,則醫之祖乃歧黃也。本草起於神農,則又在黃帝之前,可知醫之起,起於葯也。」《淮南子》雲:「神農播五穀也,囚苗以為教。」日本學者認為,中國稻米最早是苗族發明的,後來傳到日本和東南亞。神農與苗族醫葯,亦即中醫與苗族醫葯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有學者認為: 「苗族之所以稱為苗,與其先民最早學會種植水稻有關,說明苗族先民屬農業氏族或部落,神農氏『嘗百草』、『播五穀』是農業、醫葯的始祖。」考證苗族與神農氏的淵源,「有關史實證明苗族的『苗』與神農有著淵源關系,苗族的農、醫又源於神農。苗族的老家正是神農的活動地域,這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有十分淵源的關系。古有『民不祭非類』之說,苗族不是祭祀至高無尚的黃帝,而隆重祭祀神農及其後裔蚩尤,充分說明神農是苗族的農醫始祖。」 通過歷史考證結合民間傳說,神農與苗族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關系,苗醫始於神農或者說是神農是苗醫的始祖也是可信的。由此可知,苗族原始醫葯文化可說是中醫的雛形。 在此不能不提另一個苗族崇敬的祖先----蚩尤。九黎蚩尤是生活在公元前大約2500古代氏族部落聯盟。與黃帝部落聯盟是同一時代,黃帝部落與九黎蚩尤沖突,在涿鹿之野打敗九黎,蚩尤被擒殺,其九黎部落被迫離開黃河流域,向南方遷徙,他們來到長江中游,這是苗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徒。他們在長江中游定居了400多年,形成了一新興的部落聯盟一一即「三苗」或「三苗國」。 《路史.後紀四。蚩尤傳》:「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關於阪泉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曰:「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女為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 相傳蚩尤從小聰明伶俐,九歲時離家到黃河邊的高山峻嶺向生翁爺爺拜師學藝。九年後,蚩尤懂得一百二十種禮規,能應變天下大事;掌握一百二十種葯,成了能治百病、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神醫;精通十二道神符,成為能呼風喚雨,明陰曉陽的大神。」傳說蚩尤學藝回來後,生了九個兒子,長大後都學會了蚩尤的本領,一個兒子管九個寨,九個兒子共管八十一個寨。蚩尤就成為八十一個寨的大首領。「由於蚩尤懂得一百二十種葯,人病了服葯能治好,死了服葯能復生,老了服葯還能還童。數十年後,苗寨人丁發展起來。」這就是苗族歷史上「蚩尤傳神葯」的故事。蚩尤是苗族先民一個傳奇式的英雄,苗族都把自己的祖先稱為尤公。貴州省黔東南稱老祖宗為榜香尤,湖南省湘西一帶苗族稱自己的祖先為剖尤或絞黎夠尤(即九黎蚩尤),在川、黔、滇邊的苗族人民直接稱蚩尤。幾千年來中醫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是長生不老,這一理想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 祝融是古代傳說中天上的一個大神,是南方天帝炎帝的後代。在太上老君開天經的故事中記載了有關炎帝與祝融的關系,「神農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太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得五穀,與人民播植,以代禽獸之命也。神農沒後而有燧人。燧人時,老君下為師,教示燧人鑽木出炎,續日之光,變生為熟,以除腥臊。燧人沒後有祝融。祝融之時,老君下為師,號廣壽子,教修三綱齊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經》。」據傳說廣壽子傳給祝融《按摩通精經》九十卷。祝融在南方將書中內容傳授給黎民百姓,從此,黎民百姓掌據了防病強身養生的按摩術以後,病痛減少,身體等越練越強壯,延年益壽。祝融還發明了鑽石取火,他將人工取火用於黎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熟食,用火防蚊蟲、瘴氣。這兩大功績為南方三苗之民的生息繁衍作了重要貢獻。也是我國較早出現的預防醫學思想和中醫養生思想的萌芽。 在湘黔邊區的苗族民間,相傳有一位苗族葯王,常年奔走苗族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 「一個葯王,身在四方,行走如常,餐風宿露尋找葯方。」 「三千苗葯,八百單方」。據湘西鳳凰縣老苗醫石福山介紹: 「苗醫的始祖是葯王爺爺。」民間傳說中的葯王爺爺是一個

周身透明,狀如玻璃,長有翅,能在空中飛行的神人,他不畏艱難險阻為苗民尋找葯方(岔銳岔嘎)。據說苗王爺爺每找到一味葯,都要親口嘗一嘗,葯氣在體內或周身串列,氣串在人體哪個部位就能治療那個部位的疾病。傳說有一天:「他嘗了味蝶形蘭花的草根,頓時滿口麻辣味,急忙用水吞下,一時間,大腦如昏如麻,失去知覺。醒後回憶說:這草好生厲害,剛才我『大比農耿』 (苗語即腦殼像爛),便給這草取名『比耿』,同行的一看,驚道:『葯王,你全身都黑了!』葯王一看果然全身不再透明,將這草取名『草烏』。」在湘黔邊境還流傳有關葯王的歌謠: 「葯王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飲露,尋找葯方」。這個葯王爺爺神話傳說,就是講巫師精於采葯和治病的故事。 在苗族民間,苗醫們認為從古至今所用的苗葯和單方就是「葯王爺爺」相傳下來的。 「葯王」到底是什麼人呢? 在中醫史學界,因為神農「首創醫葯,世稱葯王,後遂以葯王為頌神農之稱」,將「葯王」、神農視為一人也。苗族人民所敬頌的葯王爺爺,是否與中醫史學上稱神農為葯王有關?苗醫「葯王」與神農是否出於一人?其理在於苗族的農醫源於神農,苗族的祖先之地是神農氏的活動地域,苗族的祭祀是隆重紀念神農及其後裔蚩尤有關,這些歷史說明神農是苗族的醫葯始祖。所以說,苗族葯王爺爺是否就是神農,值得探討? 鳳凰縣歐志安苗醫的師傅給他傳了一首關於葯王的詩:「通古亘今求岐黃,石破天驚數葯王。風雨耕耘幾千代,日月積匯融一章。無文書載理論短,有口皆碑源遠長。接骨續筋華陀水,堪嘆苗醫世棟梁。」 葯王爺爺是苗族民間世代相傳的苗醫始祖。這個葯王爺爺不管是誰?他都為中國醫葯的創立著有不朽之功。葯王爺爺創立苗醫,與歧黃論醫而創制《內經》的功名一樣流芳千古,共為祖國傳統醫葯的基石。不管是苗族的葯王爺爺還是中醫的「歧黃」,他們是我國古代醫葯學的代表和醫葯文化的象徵。 原始苗醫葯文化是從神農嘗百草、辨百葯,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嘗葯療疾,救死之傷;蚩尤傳神葯,醫治百病,起死回生,返老還童,明曉陰陽的大神醫;祝融傳熟食,傳按摩強身健體術,再到葯王爺爺餐風露宿尋找葯方,出現「三千苗葯,八百單方」的苗醫遠古醫方這一原始醫葯文化形成過程。苗族原始醫葯文化的特徵為神葯兼融的文化形態,具有神秘性、神奇性和神話性。原始苗族醫葯文化是從傳說、神話到葯物識別,臨床應用的初級醫葯知識的積累過程。與其同步的過程中,中醫從萌芽到形成再到快速發展。 中醫與苗族原始醫葯文化均產生於遠古神話時代,充滿神秘,在原始的醫療活動中時而彰顯神奇作用,才有後來的神話故事世代相傳至今。它們本為一家,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相互滲透,兼收並蓄。它們的神奇令人困惑,我們要不斷地探尋,使之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⑷ 貴州中醫葯大學中醫養生

培養目標:遵循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醫葯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具備較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具備較為系統掌握中西醫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中醫養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意識,以及良好的人文關懷精神和自然科學素養;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醫院、國醫堂館)的治未病、預防保健等科室,以及醫養綜合體、療養院、養生保健機構、運動保健中心、健康管理部門、健康咨詢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健康保險機構等單位,從事各種中醫養生工作,如運動養生、辨體施養、針推養生、葯物養生、四時養生、心理疏導、養生咨詢、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的中醫養生人才。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預防醫學、內科學;中醫養生學專業導讀、中醫食療養生學、中醫養生方法技術學、中醫養生各家學說、中醫運動養生學、中醫治未病學概論、中醫養生康復學等。
本專業學制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⑸ 苗葯的歷史文化

1.1 上世紀80年代
80年代初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民族醫葯研究室成立,1984年全國第一次民族醫葯會議後,貴州在全省組織了較大規模的苗族醫葯調研。在苗族民間廣泛收集醫葯文化資料,如手抄本、地方誌書及「口碑」流傳資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苗醫理法方葯資料,為苗醫葯學的研究和繼承工作奠定了基礎。
1.2 上世紀90年代
苗醫葯研究整理取得可喜成果,出版了《苗族醫葯學》等苗醫葯專著。苗葯制劑研究與開發步入黃金期,開發了近200個民族葯成方制劑,同時產生了一批苗葯企業。到現在貴州省具有苗葯企業70多家。苗葯產業開始起步,產值以每年20%遞增。
1.3 2007年以前
2002年貴州苗葯制劑154個品種上升為國家品種,2002年由於苗葯產業的快速發展,苗葯產業列為省重要支柱產業,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中葯、民族葯產業的研究。2004年苗醫葯理論系統研究列為重大科研項目, 2006年我校特色學科苗醫葯本科教育開始招生,
1.4 2011年前
苗醫專科建設及醫院得到較大發展,建立了10個苗醫專科,一個公辦的苗醫院。2008年苗醫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獲省科持成果二等獎),2009教育部 中葯、民族葯研發中心立項建設(貴陽醫學院)。大量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開展進行。

⑹ 傳統醫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傳統醫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以下九項:

1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2 中醫診法
3中葯炮製技術
4中醫傳統制劑方法
5 針灸
6中醫正骨療法
7同仁堂中醫葯文化
8胡慶余堂中葯文化
9 藏醫葯

閱讀全文

與貴州中醫葯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