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繼承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就是弘揚。
1、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遠性和獨創性。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發展的唯一的獨立文明。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從未產生過斷檔和空白。僅就文學而言,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詩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
2、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和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匯集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發揮了強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延續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3、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兼收並蓄,體現在諸子百家在爭鳴中能夠取長補短,相互融匯;漢民族文化能夠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
4、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貳』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了「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蘊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兩者的關系,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系、體用關系,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固有根本,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那種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復興儒教、以中華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揣測,既不懂中國歷史,也無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貽害匪淺。
『叄』 我們應該怎樣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呢
『肆』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伍』 傳統文化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傳承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來進行傳承,主要包括兩方面:思想上的傳承以及行動上的傳承。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事情不是我們普通人的行動所能夠影響的,認為這應該是一些專業人士的責任。然而,殊不知每一位中國人都有著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對於這件事情,只要我們注意身邊的一些細節,就是能夠做好的。
在我看來,我們身邊很多小事其實都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所以人們不要忽略身邊的小細節。盡管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一件大事情,但是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這件事情也是特別容易實現的。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了,喜歡可以點贊加個關注喲,我們下期再見嘍
『陸』 如何正確評價和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我國具有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中華民族有著博大精深、璀璨耀眼的豐富傳統文化 。從世界文明史看,中華傳統文化是與西歐文化、伊斯蘭文化和印度文化並列的、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產生巨 大深遠影響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統。
1.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科學、嚴謹、審慎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存在著正負、優劣兩方面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漫長的歷史、封閉的社會環境等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加具有鮮明的兩重性: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因素,沒有一種向前的推動力,它不可能在歷經無數次內憂外患後仍然以極其強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地延續至今,廣播東亞;如果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消極落後的因素,沒有一種停滯的或向後的拖拽力,近代的中國便不可能在科技、文化、經濟迅速崛起的西方世界之後踽踽而行。因此,數典忘祖、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危險的;全盤肯定、盲目自大、敝帚自珍的國粹主義同樣是有害的。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實事求是地去審視、剖析、鑒別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其優秀的成分,拒絕和拋棄其落後的成分,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新的生命活力,並成為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強大動力。
2.要切實掌握鑒別、區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的基本方法,提高洞察能力。
第一,要堅持歷史觀點,站在歷史的時間點上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評價歷史人物。因為一切傳統文化都是歷史的產物,縱然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然有著歷史的烙印及其局限。鑒於此,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既不頌古非今,也不以今非古;只有尊重歷史的辯證發展,才能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而不會以主觀片面的標准去評判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看成是一堆陳舊過時、不合時宜的歷史包袱。
第二,要站在現代的時間點上,用現代的科學觀來考察傳統文化,將歷史的和現代的兩種視角貫通、結合起來。只有很好地做到這種貫通、結合,才能對傳統文化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判與選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機械的復古,繼承優秀文化遺產並非盲目地照搬,而必須根據新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需求,進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創新和發展。所以,對傳統文化決不能泥古唯古、食古不化,而必須站立在現代的時間點上審視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
第三,要切實地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而不是只在其外部特徵上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兜圈子。
3.面向世界,博採眾善,廣泛吸收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用以克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和彌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欠缺。
蔡元培曾說:「教育家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創造文化,而創造文化,往往發端幾種文 化接觸的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這多種文化交匯、碰撞、激活、融合的時代,這使中華文化有了吸收西方優秀文化的機會。而中國21世紀的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也正需要在這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匯、撞碰、融合中進行。 中國文化也在變,不斷吸收,不斷變化更新,中國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創造。我們青年人要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學到手,同時吸收外來的文化,再熔為一爐,創造出有你們特色的新文化來!
『柒』 當代大學生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要繼承傳統文化,先要全面了解一下傳統文化,從了解到喜歡,再到學習,再傳承。比如有很多年輕人在一些著名景點,穿漢服,表演民族舞蹈和樂器,都是弘揚傳統文化。
『捌』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對於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吸收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而對於其糟粕只能夠去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其中是蘊含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方面。例如民族節日,像春節,清明節等等,像二十四節氣,講究道德禮義廉恥等等之類的,它們都是蘊含著文化的。然而,對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分清楚其精華和糟粕。
同時要說發揚得話,那我們必須要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走到國外去,讓別的國家也知道,並且向我們學習,這才是真正的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