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 如何融入鄉土文化內容
一 就地取材 變廢為寶
上好一堂美術課,除了老師精心准備教具,設計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美術活動,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准備的材料和工具。那麼,農村的哪些廢舊資源可以被我們再開發,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廢舊掛歷、年畫,既可以用於欣賞,又可以用於手工製作,背面還可以作為繪畫、剪紙等;塑料瓶,我們可以用於手工和掛飾製作,還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筆盒等;又如雞蛋殼、豆類、瓜籽類,我們用來貼畫及造型訓練;卵鵝石也可以進行手工、雕刻製作;再如,樹葉、樹皮、雜草及藤類,也用來粘貼和手工製作;特別是粘土,我們經常用於作泥塑造型。這樣不間斷地收集、整理,既為我們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又能變廢為寶,養成從小節約的好習慣,從而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二 發掘資源 活躍課堂
美麗的江漢平原自然環境優越,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美術學科開發與利用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具體條件,開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術教學資源,是我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術第十一冊第一課《中國古代建築欣賞》,教材安排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些建築欣賞,如故宮、長城、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以正規教材為中心,安排欣賞了中國古代最經典的一些建築的藝術特色等內容。第二課時安排了《可愛的荊門》電視教學,以圖片、文字說明等形式介紹了荊門的地理位置、悠久歷史以及燦爛文化,拓展了原有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對荊門的風景名勝、古建築進行欣賞、討論、嘗試線描繪畫,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同時,還組織學生參加地方美協組織的小畫家聯誼活動;參觀地方美術展覽活動;利用節假日去公共場所進行尋求美的足跡……拓寬小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相互間的交流。通過學生與自然的直接對話和寫生體驗,拓展了學生的欣賞視野和思維空間,在學生幼小的心裡播下了美的種子,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樣創造性的開發美術教學資源,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生機盎然。
三 尋覓資源 拓寬視野
民間是一塊內容豐富的文化課堂,鄉土文化讓人目不暇接,美術課教學可以把課堂擴大到教室之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大自然,和實踐相結合,這樣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從而使他們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節日風俗鏈接著人們特有的精神與實踐活動,是美術教學寶貴的素材庫。這一年四季的節日里,民間美術作品記載著人們的生活,豐富和娛悅著老百姓的文化業餘生活。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我拍下了一組照片,有舞龍燈、敲鑼鼓、捏麵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燈,這些照片運用在《民間美術》這一課上,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校園資源 合理利用
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方面。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於校內現有的課程資源。美術教學中的透視、寫生教學,表現內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樹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園中的現成資源,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校園特有的文化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潛在資源。我們圍繞學校舉辦的運動會、美術展覽、六一聯歡、「愛祖國」演講比賽、學生攝影作品展等活動,本著「重在參與」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
以上是我們在農村美術教學中,挖掘並合理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的初步嘗試。總之,美術教育的創新需要美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探索,鄉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有熱愛美育教育的恆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來充實課堂。
2.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地方資源文化
(一)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及綜合探究能力。
《美術課程標准》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做出界定,即「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認為「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
美術文化涉及的門類很多,這就需要美術老師結合其他的科,模糊學科門類之間的界限,引導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很愉快的很自然的情況下接受相關學科的知識。在我們的身邊,會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有的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們重新認識和保護。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關注傳統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審美價值的文化遺存,可以從藝術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賞,用美術手段來記錄、表現。
例如:我在上《悠悠北山街》這一課中,由於北山街是在杭州,很多學生可能去過西湖,但沒有真正欣賞過北山街,因此對於課文中的許多地方都不知道,對於它的歷史也不是很了解。由於條件時間限制,不可能帶學生去杭州北山街一一目睹其建築。因此,整節課的安排是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其歷史建築物的特色,教師對一些歷史建築物進行講解。通過對傳統歷史文化的認識了解,培養學生關注、尊重、熱愛地方傳統文化的情感。原先的作業設計是用速寫及繪畫的表現手法,畫畫北山街的景物,我選擇學生結合剛才欣賞過的作品表現技法,表現家鄉的景,我們的家鄉龍游也有許多的美景,溪口也有老街,,更重要的是它蘊涵的文化。帶學生走出校門去校園附近的老街走走,感受身邊的文化,再嘗試著去畫畫。在本課中,我將地方文化巧妙地與課本內容結合在一起,聯系生活實際,師生共同挖掘身邊的美術文化。
作為美術教師一定要在美術課堂教學時,選擇合適的課題、恰當的切入點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學習美術,參與地方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涵養人文精神。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文化行為,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之一。
( 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時可應用的美術教材,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每一個地區,都有其潛在的文化優勢,都存在著具有名族特色的藝術遺存。古老的民間年畫、民間建築、民間傢具等都是機器具藝術價值的藝術遺存。地方美術資源是普通勞動群眾在漫長的歷史過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創造、應用並與生活相融的美術形式,是一切其他美術的淵源和基礎。如:我們家鄉的畲鄉風情,美麗的少數民族服裝,都是特有的文化特色。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觀摩、了解當地具有名族特色的藝術遺存,更好地拓展美術學習內容,同樣也起了對民間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由於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知識,美術教師也可充分利用網路,或者尋求其他學科教師的幫助來獲得需要的學科知識。在美術課堂上遇有一些學科交叉的探究活動時,可讓學生主動要求其他學科教師的參與。
2.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新課標》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而地方文化資源最大的優勢就是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身邊現實的東西、人物、事例進行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樂於學、樂於接受,有現實的教育效益。就如龍遊民居苑,當地學生都很熟悉,當我們把民居苑開發為教材時,他們就會去關注,而且還會積極去收集有關民居苑過去的點點滴滴…他們懂得祠堂的意義,了解了古圍牆曾經的作用,明白了讀書人的禮儀和追求……從而知道了古民居的價值和現實意義,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去保護。這就把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了他們的環境、審美以及學習生活之中,相比書本上的外國優秀藝術作品、中國古代優秀繪畫作品等,更顯得實在、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有現實的教育意義。開發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能讓我們的學生「和祖祖輩輩耕耘於這塊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對話,共同感受生命的快樂與痛苦,從中領悟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因而,我們的美術教育要從學生所在的本土做起。而這方面農村又有它獨特的地方,農村還保留有它傳統節日獨特的慶典方式(例如元宵節的「燈會」猜謎、農歷十月十五的「五穀豐登」等)。
3.學校的美術課要注重從農村就地取材,發揮地方資源的工藝性。
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各地域各名族的生活理想,地域特色的形成,豐富的物產以及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孕育了絢麗多彩,種類繁多的民間藝術文化。民間美術是最豐富、最生動、最質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涵民族的哲學觀念、情感氣質、文化意識和心理素質,反映著質朴的審美觀念,涉及到人們的心理、情感、思維方式、民族性格等各個方面,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民間審美文化。
充分利用物質材料和自然美的工藝性。植物的花、葉、桿,動物的皮、毛、殼,農村隨處可見的石頭、稻草....
3. 如何提高美術課的生動性
郊區育英小學 段曉榮[摘 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在如何提高美術課生動性的同時,我們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生動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堂的生動性。[關鍵詞]生動性;主體;主導;方法;原則; 美術課是學校進行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主要途徑。尤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美術教學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起的獨特作用。新課程標准下的美術課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局限性,加強了學生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參與合作,強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美術課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高。那麼,如何才能提高美術課的生動性更好的發揮美術課的作用呢?一、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我國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舉措,對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21世紀,素質教育就是培養現代化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要,美術課教學更是如此,廣大教師首先應跟上時代步伐,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1、在美術課中確立自主性。自主性是學生根據主客觀條件和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動,獲得自身發展的能力。自主性表明學生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學生有權對自己的活動作出選擇和自我決定。任何教學的改革,必須以發展學生的主體主動作用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培訓學生的能力放在與傳授知識同樣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們不只關心學生在校時的成績,而更關心學生離校後的學習、生活、成長的話,我們不否認,決定一個人成長質量與成就大小的關鍵因素不光是知識,而更重要是態度與能力。「我們的美術課教學必須圍繞如何使學生願意學,如何使學生會學,如何使學生學的好來進行。我們應該給學生自己發展選擇的權利,改變單一的課程和課堂結構,採取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並推動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有機整合」。[1]2、在美術教學中體現能動性。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對教師講授內容的接受,不應是一個消極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應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只有經過學生主動的思考、理解和記憶,所教知識才能成為學生認識的一個部分。「什麼時候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現在一些學校的教育仍然是一種補充教育,教師看到的是一些學生這門功課不好或那門功課不好,哪門不好就補哪門,這違背了心理學的原理,造成學生始終處在一種失敗的心理中,形成一種『越學不好越不想學,越不想學越學不好』的惡性循環。在當前從教育觀念、教學過程的轉變來講,就要從補充教育轉向揚長教育,教師應更多地看到學生的長處,使學生有學的興趣、有成效,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每一個進步,每一點成績都作為激發他們前進的積極因素,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越學越想學』的良性循環過程」。[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和選擇,也取決於他們以什麼樣的情緒進行學習。學生要獲得全面的知識,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只有主動發展的素質,才是真正的素質。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激勵教學是以學生主導性、主動性為基礎,著眼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培養,通過激勵獲得成功,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接受知識。3、在美術教學中體現創造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及將知識運用於實際過程無不包含著創造因素,學生總是有探索新知,追求新活動方式和新的活動成果的內在需要和意向,具有無限發展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必然要求。就必須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方法,採取科學的內容與合適的方法去激發學生構成創造力的因素,促進其創造性潛能的發展。「我們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畫,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學習和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民間畫和工藝欣賞時,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做一做,既有助於對作品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2]二、備課是做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一個相互聯系、前後銜接的環節構成。哪個環節不協調都會削弱教學的整體效果。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備好課是教好課的前提。教師通過備課以加強教學中的預見性和計劃性,保證主導作用的正常發揮。備課不僅對於缺少經驗的教師是必要的,即使是有經驗的教師同樣也要認真備課。教師備課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1、教材分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弄清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基本要求,還要掌握教科書中的全部內容、結構、各章節之間的貫聯、重點、難點。從而確定本節課或本課題的基本內容、要求、方法、重點、難點。教師對教材的鑽研,一般要經過「懂」「透」「化」三個過程,要把每一節課的內容化為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知識體系,從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的表現出來。美術課的教材鑽研,自然也包括對課文中所規定的各技術門類的熟練掌握。教師在准備技術性課業時,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再從學生角度來體會掌握課本的要領。2、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方法,包括了解他們習慣的做畫方法。也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個性特徵、家庭狀況等等。盡可能多的了解學生的基礎,才能正確的確立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在技術性課程中如果學生連怎樣配色都不知道,也就不能講水彩的干畫法和濕畫法。有經驗的老師可貴之處正表現在對學生學習這門課的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了如指掌,從而有充分的預見性,能對症下葯,事先給予恰當的指導。3、物質准備。包括欣賞課的圖片、必要的示範畫、參考圖例等直觀教具、還有繪畫或工藝製作的用具、畫室、畫板、寫生對象、紙張、顏料等。作為美術教學的一個方面,仍要對必要的物質條件做課前的檢查和准備。需要學生自備的工具、材料等必須課前打招呼,嚴加督促,這樣上課才能有保證。4、考慮教法。根據對教學目的、任務的理解及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教師要考慮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如知識型內容用講述法,技術型內容用練習法等。[3]總之,深鑽教材是教學的前提,了解學生是教學的基礎,物質准備是必要的准備,教學方法是完成任務的手段。只有都認真做到才能讓教師在授課時自如生動。三、良好的教學方法、原則、特點是使教學具有生動性的體現教學方法、原則的選擇和運用主要依據教學內容、目的和任務,以及學生的特徵和知識水平來進行。因此,良好的教學方法、原則等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一)合理運用教學方法1、「講授法」。[4]講授法是教師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從教師角度說是傳授性方法,從學生角度說是一種接受性方法。所以也可以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在美術課一般理論性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練習的講述中,都可採用講授法。講授法的缺點是較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認識。例如光靠講授法就無法解決怎樣畫的問題。所以還需要藉助其它教學手段來彌補。2、「演示法」。[4]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的具體方法。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採用的主要方法。演示法可以分為當堂演示、同步演示、局部演示幾種。總之,講授是為了指導練習,而演示則是為了使講述具體化,從而使課堂變的生動起來。(二)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各課教學的基本准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教學的一般性原則。因此,認真落實教學原則,有利於處理教學過程中各種矛盾,教與學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1、直觀性原則。直觀性原則是各科教學的共同原則,尤其符合視覺造型藝術的特點。因為它有利於從直觀感知升華到本質的認識。造型藝術就是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感知、認識世界的。有許多美的問題,技術上的問題,往往很難用語言說清楚,必須藉助直觀的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如工藝設計《視覺語言—標志設計》解釋「標志」的概念為「作為一種視覺識別的符號,在生活中猶如語言,起著傳遞的作用」,講了許多,但學生頭腦中沒有一個關於「標志」的形象性的明確概念。如果能同時出示各種「標志」的直觀範例或實物,並加以歸類分析,學生就很容易明白其特點及用途。欣賞課的講解則更離不開具體的圖例。直觀性原則既可以發展形象思維,也利於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幫助理解和記憶,激發探索精神。美術課中直觀性原則的運用主要表現在:首先,語言表述的形象性。因為美術是造型藝術,在美術范疇內的一切作品、理論、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而理論、語言的表述也都要形象化;其次,直觀教具的運用和製作。直觀性教具包括圖片、范圖、過程圖以及由幫助學生理解而做的輔助性教具等。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電視錄象、幻燈等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再次,當堂示範。這在技能課訓練中是最好的方法。學生可以從教師的作畫中知道一幅畫創造的全過程,以及細節、技法,包括作畫姿勢、握筆方法等。2、啟發性原則。教與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要收到積極的教學效果,必須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其自覺性、積極性。在美術課的教學中創造型思維的培養尤其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誘導。啟發性原則就是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啟發他們的積極思維,提供想像的各種思路和條件,引導他們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使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才能。3、精講善練原則。美術課業中大部分是技能性的內容,而技能性的課業主要依靠練習。技能中的理論性講述必須密切結合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並騰出大量時間給學生自己練習。教學必須遵循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精講善練是關鍵。在精講與善練這一對矛盾中,精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善練的關鍵是學生能夠按照教師講述的目的、要求和方法進行練習。學生練習本身就是進一步落實教學要求的全過程。 4、以點帶面原則。普通中學美術課的特點就是人多,水平參差不齊。然而作為全民文化基礎課,卻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教益,有所提高。因此,以點帶面是必要的,它有利於因材施教,使基礎好的多學一些,基礎差的能達到教學的要求。貫徹以點帶面的原則關鍵是:善於選擇典型,以點帶面的原則就是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生,通過對他們的了解以掌握全班同學在學習美術課中存在的問題,從中總結經驗指導全班同學。[3](三)充分體現教學的特點美術課由於自身的特點和不同於其他的學科的特殊性,在教學中必須充分體現其特點。1、形象思維的自主性。美術屬於造型藝術,是既沒有聲音又不同於文字的藝術。不論是對作品的欣賞還是對美術語言的掌握,都必須通過學生自主的思考和領悟,這樣才能懂的作品的含義或某種技能的要領。2、技能教學的實踐性。美術課的教學內容相當一部分是技能性教學。技能性教學的關鍵是能夠掌握和鞏固一定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能力。例如知道美術的知識、技巧、方法並不難,但是要真正會畫必須經常畫,經常練,不斷提高。3、創造性思維的特殊性。美術課教學特別注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教學《民間竹編工藝欣賞》時,首先展示許多竹編工藝品,當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接著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象,講解竹編的製作過程。此時的學生,早已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 4、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的矛盾性。美術練習本身是個體性的,加之學生所處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天賦等都各不相同。而美術教學則是集體性的,對學生有統一的要求,這就產生了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的矛盾。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到全班的情況,使他們都在不同的基礎上有所提高。[3]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使美術教學生動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它對於豐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術教學中,無論貫徹哪一種教學原則,實施哪一種教學方法,採取哪一種教學手段,體現哪一種教學特點,都必須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並在課程教學中充分體現生動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更生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淺談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術教學
可以從繪畫、音樂、舞蹈、詩詞、書法等藝術門類入手,向小孩子們慢慢滲透傳統文化。 幼兒接觸事物都是非常感性的,因此用藝術去熏陶他們,能很好的鍛煉他們的審美能力,從傳統藝術中感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