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HPQgk1txfcgQGFdDmbBgqQ
傳統故事作為一種廣泛流傳的口頭性的、具有藝術虛構性的散文敘事作品而存在,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當做內容題材。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
『貳』 你都知道哪些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分享一下
鐵杵磨針,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叄』 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故事
孟母三遷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當他們住在墓地旁邊時,孟子就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於是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住!」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鱔魚
中國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讀書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歡吃的鱔魚,剛巧這天閑來無事,周豫一時技癢,親自動手,試試自己久未展露的廚藝,想煮上一鍋清燉鱔魚湯來喝。
周豫把鱔魚放進鍋里,讓它們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鍋下用小火緩緩地加熱,水溫一點點增高,鱔魚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慢慢就會被煮熟。據說這樣煮出來的鱔魚沒有經過被宰殺的掙扎,肉質不會緊綳,味道最好了。
湯煮開了,周豫掀開鍋蓋一看,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鍋里有一條鱔魚的身體竟然向上弓起,只留頭和尾巴在煮開的湯水裡。這條鱔魚整個腹部都向上彎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這個姿勢而不倒下。
看到這種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趕快把這條鱔魚撈出來,用刀剖開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為什麼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彎起來。剖開之後,周豫驚奇地發現,鱔魚肚子里藏著滿滿的魚卵,數量多得難以計算,原來它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
木蘭替父從軍
漢朝時,北方匈奴人侵擾我國,戰事吃緊,漢文帝下令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沒有男孩子,花木蘭勇敢地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了軍。
花木蘭從軍12年,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是一名女子。在戰場上,她英勇善戰,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和嘉獎。面對名利,花木蘭從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鄉,侍奉年邁的父母。
陸績懷橘遺親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從小喜歡讀書,見多識廣,被稱作神童。6歲時,陸績跟隨
父親陸康到九江拜見大名鼎鼎的袁術。對袁術提的問題陸績都能對答如流,態度不卑不亢,袁術非常高興,破例請他與大人一起坐,還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懷里藏了兩個。
臨走時,陸績向袁術彎腰作揖,橘子從懷里滾落到地上。袁術很驚訝,問:「你來我家做客,走的時候還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我媽媽最喜歡吃橘子,我想這么好吃的橘子媽媽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帶兩個回去給她。」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不僅不責怪,反而更加賞識。
陸績成年後,才華橫溢,有許多成就,並且一身正氣,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
吳猛恣蚊飽血
晉朝的吳猛,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家裡很窮,沒有蚊帳,每到夏夜,爸爸總是
被蚊蟲叮咬得不能安睡。吳猛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脫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憑蚊蟲怎麼叮咬自己,吳猛都不去趕,就擔心那些蚊蟲離開了自己會去叮咬爸爸。
張良敬老拜師
張良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一天走在橋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邊,一隻鞋子掉到橋底下去了。老人對張良說:「年輕人,幫我把鞋撿起來。」張良趕緊到橋下撿回鞋子。老人又說:「替我穿上!」張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於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沒走多遠,老人又返回來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誨的,五天後的早晨,你還到這里來見我吧。」張良雖然覺得奇怪,還是乖地答應了。
五天之後,張良來到橋邊,見老人早已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老人很不高興地說了一句「五天後再來吧!」就扭頭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一叫,張良就起床去赴約,沒想到老人又先到了。這次老人更生氣,說「又遲到了,五天後再來吧!」
又是五天以後,張良半夜就去橋邊等候。沒過多久,老人來了。這次老人面露微笑,從懷里掏出一卷竹簡遞給張良說「讀通了這本書,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
張良回家後,發現這本書叫《太公兵法》,從此刻苦攻讀。後來張良跟隨劉邦打了很多勝仗,成為一位歷史名將。
重陽敬老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在1989
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肆』 古代的傳統文化思想源遠流長,有哪些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故事呢
01
樂羊子半途而廢
【傳統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有一年,樂羊子決定外出求學,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紡線織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說他太想家,不想求學了。妻子聽後,什麼都沒說,而是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成了兩半。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說:「織布機上的這些布看起來很美麗,但他們都是由一根根絲線慢慢累積起來的,現在我一刀就把他們剪斷了,等於前功盡棄。你在外求學,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你這樣半途而廢,怎能學有所成?」樂羊子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繼續求學了。
【人生感悟】
樂羊子因想家欲終止學業,遭到他妻子的反對。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要靠勤奮與堅持才能精進。在學習中,青少年不能隨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困難所嚇倒,更不能為自己找一個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
02
鍾繇習書
【傳統故事】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鍾繇,他是楷書的創始人。鍾繇小時候聰穎好學,酷愛書法藝術。為了練習書法,他經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練習書法。有一次,他與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時,還趁玩耍的間隙蹲在地上寫字呢!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時間在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鍾繇終於成了一代書法名家。後來,有人登門去向鍾繇請教書法秘訣,鍾繇笑著說:「我哪有什麼秘訣啊!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點,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罷了。」
【人生感悟】
有耕耘就有收獲,有泥土就會有綠蔭,有艷陽也會有陰雨。一個耕耘者只要認認真真地勞動,定會有果實可收,也定能得到人們的愛戴。在學習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收獲的時候,有何感想?是喜悅,是嫉妒,是不屑一顧,還是其它?「天道酬勤」,看到別人的收獲,不論如何,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大家應該去思索,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不負這大好時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致虛度。
03
子游治武城
【傳統故事】
春秋末年,吳國有個叫子游的書生拜聖賢孔子為師。孔子教導他說:「當政者要用禮樂教化老百姓,這樣他們就會聽從政令,安居樂業。」子游學成後,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地方官。他謹遵師訓,以禮樂教化百姓,使人們遵從禮儀。這天,孔子帶著幾個弟子來到武城,聽到城裡到處有弦樂歌聲,他非常高興。子游見到老師後,恭敬地說::「我聽從老師的教導,用禮樂教化百姓。現在人們不再野蠻粗俗,而是懂得禮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學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贊賞。
【人生感悟】
子游學有所成,謹遵師訓,以禮樂教化百姓,使人們遵守禮儀。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評價。青少年應當學習他的學以致用,使知識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的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但能充實自己,還能造福社會。這就是實現治學明禮的終極意義。
04
齊己和尚一字之師
【傳統故事】
唐朝有個叫齊己的和尚,非常喜歡梅花。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齊己雲游天下時,曾拿著自己寫的這首《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鄭谷看了以後,說:「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經過反復推敲,他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鄭谷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卻使《早梅》更貼近題意了。齊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從此,人們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之師」。
【人生感悟】
「一字之師」即改正一個字的老師。一篇好的詩文,在經過別人的評論或改正後會更加趨於完美。有些青少年也用投稿的方式來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但在寫稿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擾和阻滯。此時,就不妨多問問身邊的同改,多徵求別人的意見,所謂集百家精華成精闢文章便是由此而來。
05
武丁中興
【傳統故事】
商王武丁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復興商朝。為此,他向天下招賢納士。有一次,武丁聽說有個叫傅說的奴隸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們因為傅說出身卑賤而反對,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先王昨夜托夢給我,說將派遣重臣來輔佐國事。」說完,就讓畫師按照他的描述,畫了一張重臣的像,並派人按此畫去找來傅說。大臣們見傅說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大賢人,就不敢反對了。武丁在傅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僅用三年時間就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興」。
【人生感悟】
一位賢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國家強盛起來,就必須做到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勤勉執政。商武王之所以能開創「武丁中興」的盛世局面,也正是因為他的賢明治國和知人善任。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雖然不是一國之君,但可以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風,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做到勤奮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業。
『伍』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1、樂羊子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有一年,樂羊子決定外出求學,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紡線織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說他太想家,不想求學了。妻子聽後,什麼都沒說,而是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成了兩半。
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說:「織布機上的這些布看起來很美麗,但他們都是由一根根絲線慢慢累積起來的,現在我一刀就把他們剪斷了,等於前功盡棄。你在外求學,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你這樣半途而廢,怎能學有所成?」樂羊子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繼續求學了。
2、鍾繇習書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鍾繇,他是楷書的創始人。鍾繇小時候聰穎好學,酷愛書法藝術。為了練習書法,他經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練習書法。有一次,他與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時,還趁玩耍的間隙蹲在地上寫字呢。
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時間在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鍾繇終於成了一代書法名家。後來,有人登門去向鍾繇請教書法秘訣,鍾繇笑著說:「我哪有什麼秘訣啊!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點,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罷了。」
3、子游治武城
春秋末年,吳國有個叫子游的書生拜聖賢孔子為師。孔子教導他說:「當政者要用禮樂教化老百姓,這樣他們就會聽從政令,安居樂業。」子游學成後,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地方官。他謹遵師訓,以禮樂教化百姓,使人們遵從禮儀。
這天,孔子帶著幾個弟子來到武城,聽到城裡到處有弦樂歌聲,他非常高興。子游見到老師後,恭敬地說::「我聽從老師的教導,用禮樂教化百姓。現在人們不再野蠻粗俗,而是懂得禮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學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贊賞。
4、齊己和尚一字之師
唐朝有個叫齊己的和尚,非常喜歡梅花。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齊己雲游天下時,曾拿著自己寫的這首《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
鄭谷看了以後,說:「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經過反復推敲,他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鄭谷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卻使《早梅》更貼近題意了。齊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從此,人們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之師」。
5、武丁中興
商王武丁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復興商朝。為此,他向天下招賢納士。有一次,武丁聽說有個叫傅說的奴隸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們因為傅說出身卑賤而反對,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先王昨夜托夢給我,說將派遣重臣來輔佐國事。」說完,就讓畫師按照他的描述,畫了一張重臣的像,並派人按此畫去找來傅說。大臣們見傅說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大賢人,就不敢反對了。武丁在傅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僅用三年時間就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興」。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陸』 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小故事
一、曾子避席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 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
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 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