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苗族古歌,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族古歌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
2、布洛陀,中國廣西百色敢壯山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布洛陀入選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3、遮帕麻和遮咪麻,雲南省梁河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牡帕密帕,雲南省思茅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刻道,貴州省施秉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⑵ 威寧苗族花山節是不是非遺
威寧苗族花山節是非遺。苗族踩山節(苗族花山節),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花山節,又稱踩山節,苗語稱歐島(音),是川南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包括興文縣在內的川南一帶的苗族花山節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在方圓百里內的雲貴川三省苗族地區頗具影響力,是川南苗族節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⑶ 苗族的銀飾是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的銀飾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苗族人佩帶銀飾有四種作用:
一是便於遷徙時「人走家隨」;
二是「避邪」
三是身體健康狀況的「睛雨表」;
四是裝飾打扮自己。
因為由於歷史上受戰亂影響,苗族居無定所,隨將家裡積蓄換成銀錠打製成飾物由家中婦女佩服帶,必要時,人走則家隨; 銀,可以驅邪保平安;
銀,遇身體有風濕或內臟疾病會發灰(用棉布或牙膏輕擦即恢復),方便及時就醫;
苗族人民把自己見過的花、鳥、魚、蟲、精心加工成銀飾圖案,藉以寄託嚮往美好生活,走出大山,考取功名等思想。 苗族是勤勞、善良、驃悍並充滿智慧的民族。
百年字型大小-----「老鳳凰銀號」,傳承苗族手工藝,自己設計、手工製作、銷售苗族各種純銀手鐲、項鏈、吊墜、胸花、手腳鏈及各種酒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