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有什麼文化特點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1)如何成為日本文化典範擴展閱讀
在日本,櫻花被視為吉祥之物。在傳統的婚禮等喜慶場合,經常要飲用一種在鹽浸的櫻花瓣里加入開水的櫻花湯,便是取櫻花的吉利之義。櫻花盛開的四月,也正是入學、就職的時節,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因此櫻花又代表了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形象。
除此之外,在日本到處都是用櫻花命名的街道、車站、市鎮、商標、飯菜、茶點、湯飲。
文學家寫詠櫻詩,畫家繪櫻花圖,音樂家譜贊櫻曲,銀行印出櫻花圖案的鈔票,工場制出櫻花工藝品,電視台以櫻花為背景作節目,還特別辦了報告櫻花開放動態的專欄等,櫻花的魅力和影響力滲透到了日本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日本也稱為「櫻花之國」。
2. 為什麼日本的許多文化會成為亞洲典範,而韓國不行
日本什麼文化成為亞洲典範?不知道是不是被皇軍嚇怕了。看見韓國人就覺得韓國竊取中國文化。同樣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倒變成了崇拜偶像。讓人哭笑不得。整個阿Q對待假洋鬼子和趙秀才的態度。
3. 日本人為什麼可以在文化上做到高雅又三俗
個人覺得這是因為日本對文化藝術的包容度很高,日本的整體文化氛圍還是很不錯的。
在生活中,有的人興趣高雅喜好文學,有的人偏愛三俗,感覺更接地氣,還有一些人另闢蹊徑,喜歡一些另類文化,覺得更能顯示自己的獨特性,而日本對文化的包容度很高,讓人們可以自由隨性體驗。
在日本,社會的制度也在無形地保護著兩種文化的並存,這樣才可以讓日本的文化能夠更好地發展,其實我們會發現,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三俗文化,而高雅文化同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駕馭的,正因為人們之間的所受文化的差異,所以欣賞水平也必然有所不同,如果摒棄了三俗文化,那麼肯定會讓很多人失去精神食糧,所以,日本這種只要法律不禁止,既是可行,這種觀點和制度非常好。
日本的文化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就像我們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這都是文化紛呈繁盛的表現,文化其實不應該有優劣之分,對於高雅與三俗,實際上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劃分的。
我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是一種特殊的符號,它是受人們價值觀和地域性影響而滋生的產物。
4.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優秀範文
日本歷史 文化 的廣泛傳播,促進了日本在國民心中以及其他國家心中的地位的提,許多國家也以日本的文化作為借鑒,積極吸收有益的成分,對各國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篇1淺論日本藝伎文化的歷史貢獻
摘要:隨著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的上映,日本藝伎迅速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睛。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藝伎始終是充滿了神秘而又有些曖昧的特殊職業,有些人甚至簡單地認為藝伎就是懷有某種才能的妓女。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藝伎從事的是一種表演藝術,他們的歌舞器樂乃至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了古典的藝術理念。因此,在現代社會,藝伎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藝伎甚至對日本歷史起過一些特殊的作用。
關鍵詞:日本藝伎勤王藝伎歷史貢獻
隨著電影《藝伎回憶錄》的上映,日本藝伎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因為“藝伎”這種稱謂中多了一個“伎”字,便因此對藝伎有很多的誤解。其實,這只是源於譯成中文後的偏差,藝伎在日語里叫做“藝者”(geisya),在譯成中文時將“者”字去掉,加了一個“伎”,於是很多人便誤以為藝伎就是能歌善舞的妓女。
藝伎確實能歌能舞,也陪酒賣笑,但與妓女的不同之處在於,她們是賣藝不賣身的。即藝伎從事的是一種表演藝術,她們的歌舞器樂乃至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了古典的藝術理念。因此,在現代社會藝伎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不僅如此,在日本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藝伎甚至對歷史起過一些特殊的作用。
一從藝伎的由來說起
藝伎產生於德川幕府時期的江戶時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她們的前身就是表演歌舞的流浪女藝人。隨著幕府統治中心江戶(今東京)人口的增加,大量的流浪女藝人聚集過來,成為在此定居的暗娼。當時德川幕府為了增加稅收,嚴厲禁止暗娼,迫使民間妓女必須尋找作為掩護的職業,於是她們逐步向以表演三味線伴唱為主的職業侍宴女郎演化,人們稱之為舞伎。它可以稱之為藝伎的初步形成期。
舞伎出現以後,幕府官營妓院的妓女為了吸引客人,也逐步吸取了舞伎的一些表演內容,開始向舞伎轉化。藝伎一詞最初指為舞女伴奏者,到18世紀下半葉開始,伴奏者、舞伎統稱為藝伎。由於藝伎既賣藝又賣身,導致官營妓女同時面臨內部與外部藝伎的雙重競爭,生存處境極其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江幕幕府對藝伎管理做了明確規定,禁止藝伎賣淫,有違者嚴懲。這一規定使藝伎與妓女徹底分離,也使藝伎做為一種職業正式獨立,其職業規范和習俗也隨之確立。
藝伎作為一種職業,有自己獨特的行為規范,即藝伎道。首先,藝伎賣藝不賣身,以此維護自己的形象;其次,必須堅守“封口”令,即必須嚴守客人的秘密,對於客人說的絕密隱私,只能用耳聽,如過眼雲煙,而不能在背後對外人 傳說 ,以此給客人安全感;第三,藝伎需培養修煉日本女性美的典型氣質,以符合男性觀念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雖然藝伎作為一種職業正式合法化,而且是日本女性美的典範,但是在江戶時代期的日本,藝伎仍處於社會的底層,屬於被奴役被蹂躪的階層。藝伎能夠進入主流社會,能夠在日本歷史上激起層層浪花,是因為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也改變了藝伎的形象。
二日本藝伎的歷史貢獻
1、藝伎文化對日本政治的影響
江戶末期的1853年,美國人以堅船利炮打開了日本國門,並強迫江戶幕府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激化了日本國內的各種矛盾,也使各領國找到了攻擊幕府的借口。尤其是長州藩和薩摩藩,實力強大,對幕府統治久懷不滿,在尊王攘夷的 口號 下齊聚京都,想推翻幕府統治。這一派被稱為勤王派。幕府當然對此不會置之不管,也派人加強京都的戒備,這一派稱為佐幕派。二派聚集在當時的京都經常進行較量。
京都的勤王派在商議重要事項時,為了掩人耳目,常常選擇在藝伎館,因為藝伎道的一個重要規定之一就是嚴守客人的秘密,使客人有充分的安全感。所以選擇這里即可掩人耳目也可不必擔心自己商談之事被泄露出去。而一些藝伎對勤王派抱有同情之心,經常幫助、掩護勤王派的志士。藉此契機,藝伎由社會底層走到了歷史前台,在社會巨變中激起了簇簇浪花,這些走到前台的藝伎被人們稱為勤王藝伎。
而在勤王藝伎中最為有名的當數君尾,君尾是京都詆園“島村屋”藝伎館的藝伎,經常在一個叫“魚品”的茶屋表演,在這里她結識了來自長州藩(山口縣)的勤王志士――井上馨。井上馨生於1835年曾游學英國,後來在明治維新政府中任過外務、內務、大藏大臣,為明治元老之一。井上馨對君尾一見鍾情,二人十分恩愛。後來佐幕府派的島田也看上了君尾,島田是京都佐幕派的首要人物,在京都有權有勢。在一般藝伎看來,能成為這樣人家的妻妾,是求之不得的。但君尾卻一口回絕,原因只有一個,就因為島田是是佐幕一派。可不久,井上馨的同黨找到君尾,要求君尾答應島田的要求,為勤王派做卧底,刺探島田的機密。於是君尾成了一個藝伎間諜。後來勤王派根據君尾提供的情報,策劃暗殺島田,最終島田死在了勤王志士的劍下。君尾為勤王派立了一大功。
據說君尾還曾救過被稱為維新三傑的木戶孝允。當時的勤王藝伎以藝伎館作掩護,聯絡各地誌士進行秘密的倒幕活動。勤王派的藝伎們為了掩護他們,經常挺身相助。在眾多英雄救美的 故事 中,君尾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由於藝伎在倒幕運動中的特殊作用,使她們為日本的明治維新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後來有人戲稱,如果沒有藝伎,日本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
2、藝伎對日本社會的貢獻
一名合格的藝伎,一般都要從10歲開始,在5年時間內學完日本傳統的舞蹈、三味線、茶道、書法、插花、服飾裝扮等,所以說藝伎在舞蹈、琴瑟及服飾化妝等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日本藝術文化的精髓,是日本古典文化藝術的活化石,同時也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即高貴典雅又溫柔恭順的理想女性的形象,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伎文化,對日本的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1)對日本文學藝術的影響
藝伎文化已經成為日本 傳統文化 的一部分,藝伎,意味著以藝術為生。以文學為例,有很多小說就是以藝伎的生活為題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作品以文學的手段對藝伎文化的再創造,使得人們在贊嘆日本傳統的藝伎文化的同時,又不得不對日本現當代文學產生好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為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2)對日本社會現代服務業的影響
隨著歷史的發展,日本藝伎日益淡出歷史舞台,可這並未消除日本藝伎固有的舉足輕重的影響。藝伎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如藝伎周到體貼的服務成為服務行業的典範。在日本的飯店、旅店、飛機場以及百貨公司等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類似藝伎的服務,凡是到過日本的外國人,大都都體驗過賓館、飯店、百貨公司等的一流服務,對於他們的周到、細致的服務感到驚嘆。例如:在榻榻米房間的日式飯館,服務員打開拉門、上菜、退出的動作無不顯示出一種恭敬與謙卑,頓時讓人產生一種主人的感覺。再有不管到那都可以聽到接待小姐溫柔的“歡迎光臨”、“謝謝光臨”等等的禮貌詞句,這些無不讓人感到藝伎文化的潛在的影響,即對客人要體貼、周到、恭順。
(3)對日本女性審美、價值觀的影響
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藝伎們所顯示的氣質無一不體現了日本傳統觀念中女性美的各個特徵:忠貞、典雅、嬌媚、柔順,而這些也構成了他們觀念中女性美的要素。藝伎的穿著妝扮在現代日本社會已經成為女性古典美的樣板。據說現代社會日本人穿和服時,帶子如何打,發型及飾物等都以藝伎為標准。要體現這種氣質,實踐這種氣質,藝伎理所當然的成為日本女性的一種楷模,而他們的 言行舉止 也成了普通女性的模仿對象,甚至藝伎本身也因為藝伎道而自豪。
藝伎對日本女性的影響還體現在價值觀方面。成熟的藝伎必須具備極其溫柔並遇事沉著果斷的氣質。據說這種氣質已經成為現代女性的共同楷模。例如我們在觀看日劇時,經常可以從劇中人物身上感覺到一種溫柔的魅力,但同時又感到一種溫柔背後的忍韌和堅強。這些都是藝伎的內在性格,如今已經內化為日本女性的一種美德。如80年代風靡中國的日本電視劇《阿信》中的主人公阿信,就是一位具有這樣性格的女性。
總而言之,電影《藝伎回憶錄》再現了歷史上那個神秘的日本藝伎世界,藝伎如同日本的富士山、櫻花一樣,一起成為日本的象徵。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它從不同角度折射大和文化的魅力,日本文化追求唯美的主題,這一點在藝伎文化上得到了盡善盡美的表由。日本的藝伎產生是日本現實時代生活賦予的,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縮影之一,藝伎已經成為日本獨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必將對日本社會歷史的各個方面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羅莉:《端康成筆下的〈雪國〉和“日本之美”》,《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1期。
[2] 康有金、白麗敏:《從電影看日本藝伎文化》,《電影評介》,2006年第17期。
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篇2淺談當代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文化書寫
摘要:以當代日本小說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戰後初期日本小說中的戰爭歷史元素及其語境、新時期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書寫、日本歷史小說等進行了考察。其中不乏表現歷史題材或因素的作品存在,尤其是戰後更是涌現出大量控訴、 反思 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災難的作品,但從作品數量以及思想內容來看,能夠進行全面深刻進行戰爭反思的作品尚不多見。
關鍵詞:當代日本小說;歷史;書寫
日本當代文學與歷代文學相比呈現出了一些新的態勢。比如,作家更注重個性化創作,在思想內容方面關注戰爭、社會、歷史的題材增多,與此同時也強調表現自我。對傳統也有一定的突破等。本文選取日本當代文學中的小說部分進行梳理,欲對其中的歷史文化書寫及其語境進行探討。
一、戰後初期日本小說中的戰爭歷史元素及其語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二戰正式結束。在日本維持了近十年的戰爭體制和政治秩序宣告崩潰,戰時的文化統治隨之解除,文學也擺脫了戰時的管制而重新獲得表達的自由。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和迷茫後,文學界逐漸開始了復甦。在這樣一種語境中,日本文學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45年12月,曾一度受到鎮壓的左翼作家發起成立了新日本文學會,並於1946年創刊了其機關雜志《新日本文學》,其代表作家宮本百合子、德永直等都發表了不少反映戰爭創傷、表現日本軍國主義罪惡的作品。宮本的代表作《播州平野》描寫了戰敗的慘象以及對戰爭的批判。小說透過主人公石田廣子的女性視角,揭示了日本帝國主義為其發動的戰爭所付出的代價。其中描寫了在原子彈爆炸中失去丈夫的寡婦的悲哀,以及在戰爭和原爆中失去三個兒子的母親的悲痛,揭露了戰爭帶給女性的痛苦和傷害。此外,德永直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妻啊!安息吧》、長篇小說《靜靜的群山》、《蛤蟆》、《熬煎》等作品也從多個角度展現了日本戰後的歷史轉折以及普通工人、農民以及女性的不屈抗爭的歷史畫面。
戰後派作家尤其是第一批戰後派作家中也有不少作品帶有深深的歷史烙印。第一批戰後派作家的創作基本上圍繞著戰爭體驗和轉向體驗兩個基點進行。如野間宏的《臉上的紅月亮》、《陰郁的畫》、《真空地帶》、梅崎春生的《櫻島》、武田泰淳的《審判》、大岡昇平的《野火》、《俘虜記》等。
《臉上的紅月亮》描寫了主人公在經歷過戰爭後才強烈意識到親情的珍貴,表現了戰爭帶給民眾的傷害。《陰暗的圖畫》描寫了主人公一面為革命者所吸引一面又不願真正投入革命的矛盾心態。是表現轉向體驗的作品。畫家勃魯蓋爾的《陰暗的圖畫》象徵著年輕的知識分子的苦惱和痛苦。《真空地帶》也是基於作者的曾在獄中服刑的真實經歷而創作的,其背景仍然是戰爭。
梅崎春生的《櫻島》以二戰末期為背景,描寫知識分子出身的軍士村上在日本已處於美軍包圍的絕望的環境中的復雜內心變化,在嚮往生的美好的同時,揭露了戰爭的殘酷,鞭撻了喪失人性的日本反動軍隊。武田泰淳的小說《審判》的主人公二郎因在戰爭中殺害了中國人而深陷於痛苦的負罪心理中。為了贖罪他選擇留在中國,因為他擔心回日本後自己的罪行會被淡化。這類帶有自我審判性質的作品尚不多見,也反映出作家對戰爭的深刻反省。
大岡昇平根據自己入伍及被俘的經歷,寫成短篇小說《俘虜記》、中篇小說《野火》、《萊特戰記》等,運用心理分析手法,描寫被俘經過,反映戰爭後期士兵的厭戰情緒、敗局的不可避免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並探討了在生死存亡關頭人的命運及其存在價值等問題。此外,戰後派作家中也有堀田善衛的《廣場的孤獨》描寫了朝鮮戰爭前後日本知識分子的動盪和不安。其小說《歷史》則以1946年的上海為背景,反映社會的動盪。在 日記 《在上海》中表達了對侵略戰爭的自省與對昭和天皇的批判。戰後派之後的“第三新人”的創作雖然已不再聚焦於戰爭相關類的題材,但其作品中仍能發現戰爭的陰影。如安岡章太郎的《陰郁的歡樂》、《海邊的光景》,吉行淳之介的《在火焰中》等。
二、新時期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書寫
隨著時間的流逝,直接描寫戰爭題材的作品也逐漸減少。但作品中的歷史痕跡也不難尋覓。開高健的《發光的黑暗》、《夏天的黑暗》、《花謝的黑暗》則是根據1964年自己作為特派員赴越南戰場采訪的經歷而寫成。推理小說作家松本清張也著有《昭和史發掘》等深入探究日本近現代史的紀實性作品。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飼育》寫的是戰爭期間一個黑人士兵因飛機墜毀降落山村的故事。《廣島札記》則是1963年大江健三郎去廣島搞社會調查,對原子彈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觸而作。《萬延元年的 足球 隊》中涉及到了日本萬延元年(1860年)農民起義的歷史。
村上春樹的作品多以都市、青春和戀愛為主題,但作品中也時有對歷史的涉及和思考,其中《發條鳥年代記》中記述了發生在蒙古和偽滿洲國邊境的一段鮮為人知的諾門坎戰役的內容。《尋羊冒險記》中也有羊博士為綿羊增殖去滿洲進行實地考察等基於中日歷史關系事實的小說情節。《1Q84》中女主人公青豆把閱讀關於20世紀30年代滿洲鐵路的書作為業余興趣,男主人公天吾的養父也被設計為戰後返回日本的滿蒙開拓團成員。這些關於戰爭和歷史認識的筆墨顯得瑣碎和零散,在近年來的當代日本文壇已不多見。
三、日本文學中的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也稱“時代小說”)是日本近現代文學中的重要文學類型。尤其在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當代文學中,其創作更為繁榮。出現了中里介山、直木三十五、大佛次郎、海音寺潮五郎、井上靖、司馬遼太郎、山岡庄八、陳舜臣、吉川英治等一系列作家。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現代日本歷史小說作家吉川英治、司馬遼太郎、山岡庄八等。吉川英治先後著有《宮本武藏》、《新書太閣記》、《三國英雄傳》、《新・平家物語》、《私本太平記》等多部巨作。司馬遼太郎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描寫江戶末期的歷史小說。他筆下的人物如坂本龍馬等,如今已成為時代劇里反復傳誦的典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西鄉隆盛們在他的許多作品重復登場著,並多次被搬上影視屏幕。山岡庄八花費17年時間,完成長篇巨作《德川家康》,在當時引發了前所未見的“家康熱”。之後他更以歷史小說為主,創作《織田信長》、《坂本龍馬》、《豐臣秀吉》及《伊達政宗》等名作。
除關注日本本土歷史之外,也有一些根據他國歷史而創作的小說,如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天平之甍》、《樓蘭》、《蒼狼》、《敦煌》、《孔子》、《楊貴妃》等大多取材於中國歷史,以中國史傳文學為素材進行創作,以此表現他對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嚮往,對人生對歷史的獨特思考和見解。此外,太宰志的《奔跑吧,梅洛斯》取材自希臘神話 歷史故事 ,遠藤周作的長篇小說《沉默》描寫了葡萄牙耶穌會派傳教士在日本傳播天主教受到鎮壓的一段歷史。
以上對當代日本小說中的歷史文化書寫進行了粗淺的梳理中可以看出,當代日本小說整體而言歷史元素頗為濃厚。其中以描寫日本歷史人物的作品為主,也不乏或整或零地表現歷史事件的作品存在。戰後小說中更是異乎尋常地涌現出了大量對二戰中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災難進行控訴和反思的作品,這一點與其他時期的文學創作都有明顯的差異。但從作品數量以及思想內容來看,能夠進行全面深刻進行戰爭反思的作品尚不多見。而且,在經歷過戰後一個短暫的時期後,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這種關注戰爭或具有戰爭歷史元素的作品急劇減少,不僅如此,關注國家歷史民族命運的作品更是匱乏,這一點與中國文學有著較為鮮明的差異。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資助(編號:SK20110401)
參考文獻:
[1]何乃英.日本當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龍妹,曲莉.日本文學[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08.
[3]王向遠.源頭活水:日本當代歷史小說與中國歷史文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日本歷史與文化論文”
5. 日韓文化
在全球范圍內,強勢文化藉現代傳播方式而擴大其輻射力與穿透力。英語信息占互聯網信息的95%以上時,非洲大草原和印度貧民窟里的學子有了同樣的「寄託(GRE&TOEFL)」,考「托福」得滿分像中國古代的狀元一樣神氣;加拿大被譽為地球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可作為近鄰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小布希就可以連人家總理的名字都不知道;法國人說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但西班牙人薩馬蘭奇用英語回絕了他們要他在奧運會開幕式用法語致辭的建議。強勢文化以這種方式顯示影響力,是全球化的重要指征。近代以後,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韓流」、「日風」以發達的經濟為背景漸呈強勢,遠滲世界各地,走的就是這樣的路線。當金字塔下的廁所里用日文標寫著男女,當金大中以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份主持亞歐首腦會議,當梵高的老鄉眼睜睜看著日本闊佬以天文數字的美金捲走「向日葵」,當金發碧眼的跆拳道裁判用韓語宣布中國人獲得奧運會冠軍時,世界文化史似乎正在改寫。於是,處在全球化漩渦中的中國首先感受到作為日韓強勢文化代表的流行文化的熱力,工藤靜香的臨去秋波那一轉,軟化了多少嚴守「華夷之防」的心?李秉憲寬闊堅實的肩膀,被多少中國女子在夢中枕過?「酷龍」的Hip-Hop舞步回饋了羽扇綸巾的中國四方步,木村拓哉的SMAP告訴中國人漢語里添了個新片語——「超人氣」。
一. 日韓文化透析
中國文化和日韓文化在一定時期里有一定的融合。比如在文字方面,相同的東西就比較多,像「幹部」、「派出所」、「社會主義」等等這些詞彙都是從日本過來的,日韓文化中有許多可以學習、可以借鑒的東西。但是,當我們對日本文化進行較深層次的透析,就不難發現日本文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歐美文化的「風之矢」。
1. 青春小說:歐美叛逆文化小說版?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年代的困惑與追求歷來就體現在青年人身上,如今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樹就寫著日本的青春小說。他的同道當然還包括寫了《近乎無限透明的藍色》的村上龍,寫了《廚房》的吉本芭娜娜。城市生活是他們的視角,他們看到了物質高速發達後空茫、失重、人際疏離的日本——一如1910年目睹了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後大蕭條的菲茨傑拉德,一如痛惡1960年物慾橫流、人慾扭曲之美國的「垮掉的一代」,一如七八十年代面對冷漠的物質美國背轉身去關注小人物的雷蒙德-卡弗(美國簡約派小說家)。不止於此,在村上世界裡登場的人物無一不愛音樂,房間里的唱機、汽車上的音響總是開著,悠揚的樂聲充盈全篇,而60年代到70年代在美國樂壇上曾風靡一時的音樂及音樂家的名字幾乎悉數登場:從古典、爵士、搖滾、民謠到流行歌曲,差異甚大的音樂唯一不變的只有同樣的歐美背景。
2. 流行音樂:模仿萬歲
日本有過自己原創的流行音樂嗎?從另類、Heavy metal、工業噪音到今天的Hip-Hop、Techno、Rave電子音樂,到近年在歐美咸魚翻生的R&B音樂,日本人接受新鮮事物從來就不甘人後。比如Hip-Hop,這種來自美國黑人的說唱與舞蹈形式剛一傳入日本就捧紅了DJ KRUSH(目前日本最具影響力的Hip-Hop DJ/音樂人)。
至於日本R&B的典型歌手,久保田利伸早在1986年出道時,便乾脆以黑人造型驚艷歌壇,隨後媒體給他冠上「日本的邁克·傑克遜」封號,他在十年時間里都安於模仿,喜之不勝。去年R&B音樂在日本再度興起,而掀起這股風潮的即是人稱「日本新R&B銷售天後」的宇多田光,宇多田光年方十八,從小在紐約長大,單憑流利的英語和極度歐化的外型就足以風靡全日本。
3. 漫畫:新暴力美學
雖說經過40多年的修煉,日本漫畫已遠遠超過它的鼻祖——美國漫畫。像鳥山明的《七龍珠》,在全球的發行量超過了一億冊,在日本本土外的發行量大約在40%左右。日本漫畫已經成為強勢文化,但要在日式漫畫中找出美國的影子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日、美漫畫形式上的不同掩蓋不了其內在觀念層面的契合。歐美的漫畫沒有日本的細細勾勒,著重的是對事件本身的描述,自貶、自嘲的幽默和誇張才是歐美漫畫的強項,這決定了歐美漫畫與電影尤其是電視等流行文化不同的文人氣質。而曾經畫風唯美的日本漫畫發展到現在,隨著畫技、人物的塑造、思想內涵的不斷發展,情節終於從溫情脈脈的表面漸漸轉向了日本人內心的憂郁、陰暗、殺戮。他們樂於通過死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並陶醉於死亡的神秘、誘惑和震撼力,以一切恐怖情節充斥著對死亡的特殊審美觀和表達欲。幾部經典漫畫里,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死亡率達99%,這些漫畫怎麼看都像美國的暴力片、恐怖劇。當日劇日益濫情、時尚、道德化的時候,日式漫畫則成了美國好萊塢新暴力美學的卡通注釋。
除此之外,還有日本的電子游戲,卡拉ok以及廣告業等都或明或暗的顯現了日本文化實質上的脆弱和單薄。而韓國的歌舞更是「視覺文化」的典範。
二. 日韓文化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
中小學校園已經悄悄興起一股「日韓文化」熱。學生們相互傳閱日本漫畫,玩日本電子游戲,談論日本動畫明星和韓國青春偶像歌星……很多喜歡日本漫畫、玩日本電子游戲、崇拜日本動畫明星的中小學生,把日本動畫片里的流川楓、櫻木花道、柯楠和韓國歌星安在旭等作為崇拜模仿的偶像。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女生特別喜歡日本漫畫,白天看,晚上看,吃飯看,一年下來她竟看完近百本日本漫畫。
應當說,這些所謂的日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們的心理需要。流行的日本漫畫和韓國偶像劇,多以孩子們熟悉的校園為背景,涉及到學生生活、思維的各個方面,加上其中個性化的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容易得到中小學生喜愛。至於一些學生崇拜日韓明星組合,也正反映這一年齡段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個性和心理特徵。然而中小學校園流行「日韓文化」的現象,說明我們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也許我們更應該想一想如何為振興、繁榮自己的校園文化做些什麼。吸收外域文化的時候要注意分清主次,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日韓文化中存在不健康的東西,會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舉止行動產生「影像」。一些充斥色情、早戀、暴力、鬼怪等內容不健康的日韓漫畫、影視劇,對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是一種誘惑和傷害。當然,進入中國的日韓文化不都是「垃圾文化」,不能一概否定。但一些中小學生透露,他們觀看的日本漫畫多以戀愛、學生離家出走、鬼怪巨獸、打鬥殘殺等離奇凶暴故事為主要內容。至於崇拜那些韓國偶像組合的學生,主要是沖著他們的「酷」,作品人物色彩艷麗的頭發讓學生著迷。特別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漫畫中有的摻雜色情內容。因此,來自日韓的漫畫、動畫片、青春偶像劇、明星組合中的語言、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等,隨時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中小學生的心靈、思維和行為,這不是「危言聳聽」。
三. 日韓文化對我國民眾的影響
應該說,不單我國很多青少年受到了日韓文化的震撼並被強烈的吸引住,我國的廣大民眾也正在我們感受並吸收著日韓文化帶給我們的潛移默化的東西——民族性格。國人贊嘆著韓國人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難當頭的時刻掏出訂婚戒指換美元還債的真愛國,激動著他們把曾經不可一世的全斗煥、盧泰愚送入大牢的真反腐,佩服著他們從危機到繁榮近乎鳳凰涅磐般的奇跡……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所有這些來自鄰邦小國的消息已不僅僅具有「新聞價值」,至於「日風」的背後何嘗沒有叫人們深思的東西。國民的獨立性格,堅強打不敗的個性,大氣的男子漢主義等等都在影響著中國民眾。日本足球從職業化的第一天起就抱定學習巴西、走技術路線的決心,終於成就霸業;反觀中國隊,巴西學過,德國學過,現在學南斯拉夫;四四二、五三二、三五二,統統嘗試過,為何一事無成?堅韌和浮躁、有序和混亂、理性與迷狂……而日韓文化中的不良思想內容等也在同時影響著民眾。其次,日韓文化對於我國民眾生活方式也有著很大影響,塌塌米,地鋪,日本房,茶道,插花等雖源自於中國但又無一不都被借鑒到現代中國人的生活中去。而一提起日本貨,我們的民眾也更是褒揚它們的良好性能和小巧外觀。
四. 日韓文化對我國國家利益的影響
日韓文化對我國國家利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利益上。首先,由於日韓的文化產品的大量引進,包括影視劇,音樂作品等,勢必會佔領一部分國內文化產品市場,國內文化產品受到日韓的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由於沒有有效的舉措將會出現國內同類產品的銷售不景現象。此外,中國國內企業不僅在文化市場上會面臨著嚴峻挑戰,在科技產品以及服裝飾品等方面也正遭受著日韓文化帶來的逐步「侵蝕」。在科技產品方面,由於日韓企業生產的產品既符合歐美的時尚流行腳步,又閃爍著東方文化的審美品味和較符合東方人的生活習慣,再加上日韓產品不爭的良好品質,因此而深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例如,手機市場中的三星,LG。家電市場中的SONY, TOSHIBA等。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產品的熱銷無一不對我國內地廠家造成了很棘手的威脅。而服裝市場,飾品市場也已經充斥著大量MADE IN KOREA的產品,我們能夠經常看到什麼韓國城內顧客盈門。而中國的同類產品在日本市場上的競爭力則幾乎等於零。
中國加入WTO以後,在這個方面受到的影響與挑戰將會更大,因為外國公司或外國資本可直接參與中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經營,而日韓資企業也將不會放過在中國市場上大撈一把。而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文化產品是人們的特殊消費品,它通過滿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進而對培養和提高人的文化修養發揮作用。加入WTO後會有更多的外國文化產品直接銷售到中國來,外來文化的影響將越來越強勁。使得文化領域的對抗、輿論陣地的攻防更趨激烈和復雜。
五. 日韓文化與我國的文化安全
所謂我國的文化安全,就是我們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所願意選擇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會因為外來的沖擊而動搖其文化根基,或者說在外來的沖擊面前能夠保持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增強生機與活力。維護文化安全,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面臨的生死選擇。文化乃國脈所系。它是一個民族不同於別一民族的特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全部智慧與文明的集中體現,是維系一個國家的精神紐帶,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根。文化興則國家旺,文化衰則國運竭。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特點的文化,是我們民族本身歷史和現實的選擇。捍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神聖責任。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法國重視維護本國文化已為世人皆知,就是主張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也積極採取措施抵制他國文化對本國文化的沖擊。因為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經濟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一樣,都是最大的國家利益之所在。現今人們也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已經轉化為文化安全問題。人類歷史表明,如同軍事、經濟一樣,文化也有強弱之分。但不論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都有自己的生存價值和發展權利,不能恃強凌弱。而世界上總有一些國家在推行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的同時,推行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這便提出了文化安全的問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的文化安全也遇到了新的威脅。
由於日韓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歐美文化的變相,雖然經過東方文化的包裝,但是仍然或多或少的體現著歐美文化的實質特點。日韓文化也和歐美文化一樣具有著很強的意識形態滲透力,「韓流」、「日風」西進中國,在社會學、文化學上與好萊塢、麥當勞進入中國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因此,當我們反對歐美文化對我國文化安全的影響時,也應同時注意到當下這日漸流行的「哈日族」和「韓流」對我國文化安全造成的威脅。雖然,很多人認為「日韓流」不過是年輕孩子少不更事湊熱鬧趕時髦,充其量只是消費層面的把戲,但是,當年我們穿喇叭褲帶太陽鏡時是否想到了歐美文化如今對中國的文化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呢?為了避免當文化大幅度,深層次侵襲對我國文化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帶來明顯性的侵蝕時我們的手忙腳亂,我們從現在開始未雨綢繆也不算過早。
6. 求一些簡單的關於日本地理,歷史,文化及風俗的知識
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公元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進入幕府時代。
1868年,日本又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美國派軍隊佔領日本。1947年,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日本戰後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於20世紀60年代末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經濟強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其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並面臨老齡化、少子化等嚴峻的社會問題,但目前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高度發達的製造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科學研發能力十分強大,擁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每年科研經費約佔全國GDP的3.1%,該比例位居發達國家榜首。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較高的國民素質。至今,其仍較好地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一、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二、氣候
日本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三、地形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四、地質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
五、河流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²。
六、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 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 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七、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 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7. 日本輸出的那些「戰略」文化
從日本引進的外版書,長期占據中國圖書市場暢銷的青少年圖書中,比如《窗邊的小豆豆》、《哆啦A夢》等。而日本的動漫作品和電子游戲更是占據了中國市場不小的份額。
為什麼日本兒童文學發展得如此好?日本在外交中怎樣打文化牌?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文化輸出呢?
【文化急先鋒—動漫】
日本很注重打文化牌,對外推銷、灌輸自己國家的政策和價值觀。
(日本天才可愛蘿莉蘆田愛菜。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0年紐約時裝周期間,主辦方特別在時裝技術學院舉辦了一次東京時裝節。時裝節的一場發布會上,洋娃娃一樣的模特展示了「蘿莉服裝」。這種日本女孩熟悉的造型在大洋彼岸很罕見,如今作為一種時尚出現在秀台上。
時裝技術學院的院長瓦萊麗·斯蒂爾說:「關注日本的經濟學家作出如下判斷:日本已經沒有過去的那種經濟實力了,不過現在的日本有種軟實力,全球都流行動漫。很多歐洲頂級服裝都借鑒了日本流行文化。」例如,美國時尚設計師、路易威登設計總監馬克·雅各布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合作,推出多彩路易威登手袋。法國時裝大師加利亞諾和拉格菲爾德也愛到日本尋找創意靈感。
2013年4月在福岡成立的日本蘿莉協會的2100多名會員中更有60%是外國人,該協會在靜岡、岡山、墨西哥、台灣、香港都有分會,並將於今年秋天開始實施可通過網路注冊參加「日本蘿莉檢定」計劃。
【正視日本文化輸出】
如今,不論貧窮的非洲,還是保守的中東,都涌現了一大批因喜歡日本文化而喜歡日本和日本人的人們。
人們會因為自身的審美趣味、價值觀念等因素仰慕某種文化形態並喜歡上其衍生物,文化傳播的規律一般就是頂層設計決定往下傳播的。
在一個全球化的文化市場里,文化產品的受歡迎度系於產品質量本身,而產品的創意則來源於這個國家的價值觀念體系。
對於中國而言,必須要重視文化產業的開發。我們不僅有豐富的取材,更有悠久的風情民俗,比如一些珍貴的民族工藝,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好比一棵大樹,正因為有了根,才吸收了日月精華,枝繁葉茂。
日本通過動漫等文化作品輸出本國文化,改善國際形象的辦法值得我們深思。
8. 日本文化特點
日本文化的特點也極其明顯。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
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
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再看其語言文字,既有中國借來的漢字,又有獨創的平片假名,近年來又大量增加了羅馬字,如此復雜的文字世界罕見。
9. 有關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發表
日本文化在國際環境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提倡謙虛禮貌的表達和行為方式,具有典範和代表意義。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發表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發表篇1
淺談刺身與日本文化
摘 要: 刺身是日本著名料理。它既是日本人口中的美味、日本人眼中的藝術品,又是日本文化的傳承,更引起了舌尖上的“戰爭”。對於日本刺身究竟意味著什麼?本文從上述幾個方面以刺身為中心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 刺身 文化 食魚 鯨
刺身,是將魚貝類等食材切成片、條、塊等形狀,蘸上醬油、山葵泥等調味品食用的日本料理。傳統刺身以魚貝類為主,但現在可用於刺身原料的食材范圍廣泛,馬肉、雞肉、魔芋、蘑菇、動物肝臟、豆皮、麵筋都能做成美味的刺身料理。
刺身的刺,是“刺穿”、“扎”的意思。古代日本漁民在將魚去皮、剔骨、切割成可食用的魚片後,由於無法辨認魚的種類,便將魚鰭扎到魚片上以方便確認。這種方式當時被稱為“刺身”。後來,這種方式漸漸不用了,但刺身的叫法被保留下來。如今,刺身作為日本料理代表性的菜式已為世人熟知,成為日本料理文化的代名詞。
一、玉盤珍饈
刺身的原料雖然種類豐富,但主要食材仍然是魚。常見的如金槍魚、加級魚等。在人口百萬以上的國家中,日本人人均食用的魚量為世界之最,平均每人每天74.2克,是名副其實的食魚大國。
刺身用魚是新鮮的魚,“鮮”是刺身的重要特徵。
“鮮”首先是新鮮。新鮮的刺身鮮嫩、爽口。由於未經烹飪的魚肉沒有遭到高溫的破壞,魚肉中含有的豐富蛋白質等各種營養素沒有絲毫流失,對人體很有益處。難怪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日本人對生食魚肉始終青睞有加。為保持魚肉新鮮,日本人或用活締放血法或用冷凍法最大限度地保持肉質新鮮,新鮮是刺身的“生命”。
“鮮”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時令。刺身的季節性很強。如同時令蔬菜水果一樣,日本人在春夏秋冬食用時令魚,每個季節日本人都能品味季節特有的味道,吸取時令食物中豐富的營養物質。春吃竹莢魚、鰹魚、銀魚;夏吃石鱸、粗單角魚、白丁魚、飛魚;秋吃斑、鮭魚、藍點馬鮫、青花魚;冬吃黃魚、鱈魚。而且,不同季節的刺身盤中飾物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用山茶花、八重櫻、南天竹;夏用虎杖、紫陽花、瓠子;秋用小菊花、桑葉、銀杏葉;冬用蜜柑枝、里白、松葉。時令魚搭配時令花、葉、枝,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才是地道的刺身料理。
二、視覺盛宴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享用的料理。刺身就能通過食器與擺盤體現出這一特點。
刺身的器皿多用淺盤,材質可分為漆器、瓷器、竹製、陶器。形狀有圓形、橢圓形、角形、扇形、樹葉形、蓮座形,等等。食器造型之多、形狀之奇特令人贊嘆。並且,食器上有種種花紋、圖樣。菱紋、鱗紋、雲錦手(圖)?搖?搖?搖?搖?搖 ?搖?搖(雲錦手圖片)、流水(圖)?搖 ?搖?搖?搖(流水圖)、龜鶴、祥瑞等。不同節日、不同季節搭配使用的食器都有要求。例如,蓬萊、松菱、鶴等花紋只能用於正月;丹頂鶴、松竹梅僅用於喜壽宴請。不同季節、不同菜式使用不同紋樣的食器,的確是一種視覺享受。
此外,刺身的擺盤同樣非常講究。如果是多人份的刺身料理,可用“平盛”。
在大盤中滿滿地擺上五顏六色的料理,讓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無比豪華絢爛。有經驗的料理人也會採用“散盛”。
將食物散開擺放,露出盤面(余白),通過余白與食物色彩的搭配,與食物相映成趣。
若是同一種料理擺放多塊,則可用“流盛”。
同樣形狀、同等大小的刺身自右向左傾斜擺放,錯落有致,彷彿庭院中的細流,使人感覺恬靜、清雅。
擺盤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是將食物擺成山形。
在底部平坦的食器中,將食物擺成富士山一樣的形狀,天小地大。這種擺盤既能呈現出“散盛”的平面圖畫效果,又能利用上層空間,展示出3D立體效果。對日本人而言,料理不僅是畫卷,更是立體空間物體。只有對點、線、面的基本擺放熟練有加的料理人才能擺出3D美感。可見,刺身料理既是味覺的學問,又是視覺的藝術。
三、文化傳承
刺身料理體現了日本飲食傳統――魚食。
日本四面環海,河川資源豐富,新鮮魚貝唾手可得。日本人食用魚肉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繩文時代的貝冢遺跡顯示,當時日本人食用的魚類包括鯽魚、香魚、鰈、比目魚、河豚、青花魚、�魚、加級魚等。除了魚肉之外,當時人類也食用四腳動物肉。但進入文明社會後,隨著佛教在日本的影響逐步擴大,日本多位天皇頒布了“殺生禁斷令”,在此過程中,魚與肉變得不可兼得,日本人漸漸舍肉而取魚。從此,魚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長久廣泛地影響著日本。例如,在日語中,打馬虎眼說成“�を�iむ”。由於青花魚容易腐爛,為了盡快賣掉,賣魚時魚販會快速數數,就會出現在數量上搗鬼的現象,後來演變為日本人常說的打馬虎眼。比如,爛船也有三千釘,日本人用“腐っても�”表示。加級魚從古至今都受日本人喜愛,與其他魚相比加級魚的細胞分解速度較慢,所以,放置同樣時間,其他魚腐爛了,加級魚的損害就比較小,於是就有了這種說法。
除了魚食外,刺身里料理還體現了日本飲食另一傳統――生食。
在原始社會人類都是生食,進入文明時代後各民族的生食就逐漸淡出歷史。日本的生食習慣卻始終延續,直至今日。生魚、生菜、生肉、生蛋,日本人崇尚食物的原生態。保持食物本來的味道,口味清淡是日本料理的特點。由於日本四季分明,無論是魚類、果蔬還是農作物都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在這種氣候風土中生活的日本人養成了重視時令物、喜愛時令味的飲食習慣,並且生食法最能保留住時令味、鎖住營養,這從側面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注重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自然觀。
四、舌尖上的“戰爭”
刺身食材的種類繁多,鯨肉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是世界上少數食用鯨肉的國家之一。雖然日本僅有2%的人經常性食用鯨肉,但每年市場供應的鯨肉卻多達3000噸。日本人食用的鯨肉也包括海豚肉。海豚是高智商的海中動物,是親近人類主動保護人類的高級動物。這種本應得到人類友善的回報和寵愛的動物,卻遭到肆無忌憚地捕殺,難逃人類的口腹之慾。
為何喜吃鯨肉?日本人認為,鯨是營養豐富的食材;鯨消耗掉了大量魚類資源,威脅到了人類的食物安全;食鯨是日本的傳統,捕食鯨是日本歷史的組成部分。
然而,事實是目前13種大型鯨類中,已有兩種瀕臨滅絕。而且,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鯨是海洋生態系統的一環,大規模捕殺包括海豚在內的鯨勢必損害海洋生物鏈條,破壞海洋環境。
為了加強對鯨類資源的管控,《國際捕鯨管理公約》早在1986年就已經禁止商業捕鯨。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引起了澳大利亞、美國等世界多國的反對。阿根廷、巴西等九個拉美國家甚至成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集團”,集體反對日本在南極海域的鯨類保護區域捕鯨。
但舌尖上的“戰爭”依然持續。也許,日本民主黨眾議員議員岡田克也與澳大利亞前外長斯蒂芬・史密斯的談話最能代表日本人的態度。“日奧都有各自的文化,飲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自古就有吃鯨肉的傳統。澳大利亞或許也存在著日本人無法理解的飲食習慣。我們應該互相理解”。
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期的實踐生產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呈現出了鮮明的民族情調,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任何一種文化的延續都是與時俱進、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結果。不合時宜、糟粕性的文化應該被剔除。
日本文化注重兼收並蓄、推陳出新。相信善於學習的日本人能夠找到真正“崇尚自然,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能夠進一步發揚日本刺身文化的方式。
有關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發表篇2
淺論日本語言背景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這些特點除了表現在行動上之外,更多的表現在語言上。日本民族具有內斂、含蓄、不愛張揚的個性特點.這些特點表現在語言上就是不斷地使用大量的委婉語.日語的委婉表現體現出日本民族獨特的語言、文化心理及獨特的民族思維方式。日語委婉表現也是日本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我們從中可以窺視到日本社會發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現代語言交際中,使用得體的委婉語以避開不愉快或不願說出口的表達,可以使交際雙方都得體不失面子,這已成為日本社會的一種傾向.日本是一個重視人際關系,以和為貴的社會,集體意識很強,注重協調精神,這種心理狀況反映在語言上,就是要能夠正確使用委婉語。
1、正文
1.1、概述
委婉表現是日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特別是在面對面的對話中,可以說如果不使用這種委婉表現談話就不能順利進行。毋庸置疑,這是由日本社會文化、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所引起的。語言是一種社會的存在,它與某一地域社會(民族、國家)緊密相連。這些地域社會的文化(該地域社會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成為語言的背景。而語言的意思則基於這些背景之上被人們所理解,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
日語委婉表現的最大決定因素是日本人的內外意識或者說是人際關系意識。與歐洲人相比日本人的自我意識較為淡薄。他們很在意包含自己人的「うち」(骨肉親人,親戚朋友等)和自己人以外的人即「そと」之間的區別。大多數的委婉表現都是對「そと」一方而說的。因此,委婉表現也可以被認為是與對方之間距離的體現。這與日語中的敬語從根本上是一樣的。
1.2、具體表現
每個民族都有因民族歷史的沉澱和心理深層的構築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在進行語言的研究中,如何把握住我們自身對該語言的理解的心態,將會很大程度影響我們對該語言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心態會有不同的理解結果。在日語的學習和研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對委婉語(曖昧語或模糊語)的理解。
一個中國人(甲)和一個日本人(乙)在初次打交道時會有如下對話:
甲:今晩ご都合がよければ一緒に映畫を見に行こうか。
(今晚您有空的話,一起去看電影吧)
乙:もし殘業がなければいいですが……
(如果今晚不加班的話……)
中國人會很自然地理解為:今晚加班就不去,不加班就去。當甲得知乙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時去候邀,卻總不見乙來。甲過後去興師問罪時,乙也會覺得很奇怪。實際上乙的回答有種回絕心理,加班只是托詞而已。若是真心赴約,出於謹慎,乙方常常會再給甲一個確認,確定今晚的約會。這個時候乙常常會在下班時說「今晩殘業がないので、一緒に映畫を見に行こうか。」。但也並不是事事如此,有時乙很願意接受邀請,但為預防有事脫不開身而不能赴約,便事先向甲言明有此可能,讓對方有心理准備,以免屆時被動。甲對乙這種模稜兩可的回答非常迷惑,不知乙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其實這是日語委婉表現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拐彎抹角的說法。正如當對方鋼琴聲很吵而希望對方能夠停止這種行為時,往往是說「お嬢さんのピアノは上達しましたね。夜中の十時ごろまで稽古していますね。」(您女兒練鋼琴真是辛苦啊,都練到晚上十點左右。),而不直接去和對方說明。
兩個熟悉的人在路上相遇時,經常會說一聲「さあ,どうも」便擦肩而過。這個「どうも」後接的詞也是很曖昧的。如:「昨日、わざわざおいで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日承蒙您光臨,謝謝),回答時用「やあ、どうも。」。這個「どうも」從上下文看應是「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我得到你的關照,我才應謝謝您),或「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我才應表示感謝)的意思。從這兩個人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どうも」後面省略了詞語。
「どうも」大致有以下幾種意思:1)怎麼也(下接否定)。 如:「どうも覚えられない。」(怎麼也記不住)2)實在,太。 如:「どうも失禮します。」(實在太失禮了)3)總覺得。如:「どうも風邪らしい。」(像是感冒了)
而現代日語中,「どうも」的應用范圍極廣,它既可以表示歉意又可以表示謝意,有時還單純地表示一般寒暄、告別等。如:
(1)當別人幫了你的忙,表示由衷的感謝時說「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2)當學生幫老師擦完黑板時,老師說「どうも、ご苦労様。」
(3)當你在公共汽車上碰了人時說「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4)當你見到不久前幫了你的忙,給過你好處的人時說「この間、どうも。」
另外,兩個情投意合的人在分別的時候,有時說聲「じゃあ,どうも」便分開了,這個詞下接的部分也是極不明了的。中國人聽了上述對話感到日語不可思議。本來日本人在對話中就有避免明確說出事物的是非,避免對某一事物加以斷定的習慣。也可以說日本語言中的這種表現方式是日本人的傳統生活態度以及整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徵。
這些委婉的語言都來源於委婉的語言思維,日本人的委婉的思維又與日本文化的柔性緊密相關。古代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在關西及日本九州地區,那裡多丘陵,湖泊,河流,氣候溫暖,稱得上日本的水鄉。在氣候溫暖的水鄉靠種水稻而謀生的農戶,受到了整日伴水勞作的影響,懂得以柔克剛的道理,使他們的心理活動充滿了柔性。
委婉語用以表達含蓄委婉,退讓等復雜的心情。這也是日語的一大特點,應視“語境”來確定它所略去的部分或蘊涵的意思。否則就會覺得難以理解。
2、結語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日語也不例外。在其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日語中的委婉語就是受到日本集團主義的影響而逐步產生和形成的。因此,對日語的研究離不開對日本文化語言學的研究。應該從大文化的角度對照異文化之間的差異,學會正確看待這些差異,隨時把握好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在對外交際中始終保持主動地位從而更好地使外語起到交際功能。
猜你喜歡:
1. 日本文化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2. 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發表
3. 日本文化畢業論文優秀例文
4. 日本文化方面畢業論文免費下載範文
5. 有關日本文化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