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金鍾山佛教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金鍾山佛教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02-13 22:35:42

1. 佛的起源

佛文化的起源

根據史料記載,考古研究發現,以及佛經古書中的論點,佛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國,時間大約是在三皇之後,五帝之前。

三皇後期有一位偉大的聖人誕生了,他就是古婆娑教主青燈古佛。青燈古佛在中國終南山(昆侖)修成正道,他是佛典與史書記載中最早弘揚佛法的修行人,在當時已經有很深的文化根基,有大量的修行人和居士跟隨他修行佛法。據後學之人釋性修多年參悟佛理,考證佛典推斷中國佛教文化興盛時期應該是在青燈古佛時期,比現在沿用佛歷提前約6—7千年。

上古時期,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超級文明古國,在神農氏時期已經進行農耕,發明醫葯,並制定歷法,指導農作(所制歷法叫做農歷)。到了三皇時期,發展延續龜背文字,畫先天八卦,萬字元咒,制定了五歷五音,八卦八律,十三調(佛教稱為十三種顏色蓮花,稱做梵樂)。由此中國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西安為世界佛文化的發源地。青燈古佛在長安將中國的梵音,五歷五音,八卦八律,十三調,二十四節,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北斗七星歸納成古佛經梵語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部族,形成當今的梵音文化(即佛文化)。

農歷(陰歷)是中國神農氏時期的歷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歷法(沿用至今)。巴比倫歷是巴比倫祭師制定出的歷法(過年又叫播種節)。羅馬教皇八世在1582年算出公歷(又叫陽歷)(聖誕節就是耶穌降生日)。元旦就是陽歷年。佛歷是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制定了佛歷,制定規則與中國的農歷基本一樣。西藏本身就是華夏一支部落族,學習了夏朝的五行八卦易經,經過演變於公元1027年才使用了時輪歷,又叫藏歷。(藏歷過年為冬至)。

世界上承認的五種歷法都是沿用日月星辰,十大恆星,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四季,八節,十二月。五行,五歷,五音,八節,八律,十三調稱為大梵樂,又稱為宇宙之樂,宇宙之語。一,三,六,高山流水稱為仙樂。五歷五佛,八節八大金剛明王,十三調十三種顏色蓮花(又稱為十三種修行的品級,果位佛菩薩,神,仙)。

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同為一根源,萬法一根歸。易經,八卦,日月星辰一切的法都是佛法,都是宇宙變換規律的法,共八萬四千法門(數學的計演算法)。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還有世界,佛雲:世界隨著變化,佛法跟宇宙變化。十三位空間是一體化,也是人類發展史的變化,科學文化發展到現在的文明過程。佛說世界壞了,又有其他的世界存在生長,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地球上還有很大的變化,生滅是自然規律。佛說:雲雲眾生不斷在生,不斷在滅。

我們的神農氏祖先是地球上最早的科學,文化,文明的開拓,先行者。人類的發展由最強到最弱,由最弱到最強,佛說幾十億萬大劫都有佛,有眾生。宇宙的發展輪轉不息,地球上的人類也是輪轉不息,幾千億年不斷變化,不斷成長,不斷生滅,不斷好壞。資源是無窮無盡地生長,不斷的減少,不斷的滅亡。

我們中國人只知道有神農,三皇五帝,不知我們有偉大的佛法修道者青燈古佛,降生華夏。也就是說佛法與神農,三皇五帝一樣同為中國文明的祖先,同為世界文明的祖先,是一部完整的宇宙之經典。

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上由於人為因素導致佛經,易經,八卦,符咒,梵樂,仙樂,禮儀,鑄造,建築,管理等文化流落各個部族,民族,產生了各個派系,保守,自私,毀滅,偏見,互相爭斗。各派爭斗不息,把中國祖先留下的一部完整的宇宙經典分成七零八落。

在佛歷產生之後經中國的修行人與印度的沙門互相傳學發展(通過絲綢之路,瓷器之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把佛法創造性的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經考證,流傳下來破落不全的中國古經與歷史上多位古德高僧由中國帶到印度與之相互交流的經書基本一致)。

據史證古印度當時還是部落族,部落族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在菩提樹下修道成佛,即釋迦牟尼佛,自此有了佛歷,時間在公元前464年左右(佛歷沿用至今)。

古佛經,古易經,古八卦隨著歷代高僧學者不斷研究,人類歷史的發展也在不斷的演變推進,正如佛說:世界有好有壞,人類文明發展輪轉不息。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間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零落不整的教派產生了許許多多的修行人。中國著名的聖人,偉大的哲學家,儒家之尊孔子,道家之尊老子就出生在這個時期。

釋迦牟尼佛說,自己說經四十九年沒有講過一部經(偉大的古佛始祖早已講過的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悟到了真諦)。釋迦牟尼佛是在大徹大悟後宣講宇宙之奧妙,佛教現在參拜的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中講古七佛出世(經書記載)與東旦震國(中國)古佛菩薩的住世。華嚴經中講有十萬億佛出世在三千大千世界,已各個住世的佛菩薩。後經中國文化與釋迦牟尼佛文化的交流,釋迦牟尼佛講的佛經與中國佛經結合,孔子和老子的文化也有一些相同點,中國有了第一部現代完整的佛經三藏十二部(千萬古佛早已講過的經典)。釋迦牟尼佛把他的修道成佛過程宣講了一遍,恰好與我國的古佛講經有一些相似。

在東漢時期以後,有印度各個部落族和一些小國僧人(統稱西域人)到中國來,學習中國古佛經,漢文化,互相補給。隨著時間推移,習慣了中國的風俗習慣,水土氣候,留在了中國,在中國修廟建寺,修行悟道,受到了中國僧人,學者接受和尊重。

東晉時期僧人法顯大師,唐朝玄奘大師去西域,到了印度等幾十個小國和部落族旅遊,傳法,佈道,參學,十幾年後回到中國。玄奘大師回國後奉唐王之命整理搜集中國各地區,各部族以及亞洲其他小國家,部落族寺廟的語言文化,對流落民間的經典進行翻譯,校正,整合。奉唐太宗之命用當時官方語言統一文字,音調,匯集整合翻譯了一套完整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也就是今天的佛經(每部經典開頭都註明是唐三藏和先秦鳩摩羅什校正翻譯的音和詞),才有了唐文化的發展,從而使唐朝佛法走向鼎盛,達到了唐政治,經濟,文化的鼎盛。

自唐末幾個朝代以來,由於幾經戰火,佛教內部出現各派各宗,互不相讓,自私,偏見,保守,互斗,受到其他派系的入侵,到清末又受到外派文化的入侵,中國佛教文化由此衰落導致中國本土政治經濟文化的衰落,正是由於忘記本土文化,缺失宗教靈魂,其他部族國家趁機侵略我國,導致華夏民族百年滄桑。(佛教三藏十二部本無大乘小乘之分,也沒有顯密之分,沒有派別之分,沒有先後之分,沒有男女之分,沒有大小之分,沒有民族之分,沒有膚色之分,到達彼岸都是佛,菩薩,神,仙。回歸一部完整的宇宙之經典。)

重振華夏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構建和諧社會,統一祖國大業,實現大同世界,共同奔向未來。

請諸位大德學者細細勘研中華史,慢慢參悟三藏十二部奧妙,思讀西遊記,封神榜,再做表態,品對錯。

請諸位大德學者指正。

中國國情研究員 後學僧人 釋性修合十

阿彌陀佛

2. 佛教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詳細點。)謝謝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佛教創建時,印度已經進入了封建領主統治的農奴社會。當時印度傳統的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種信仰。

以及婆羅門作為一切智的壟斷者和神權統治的代表的地位開始動搖,成為眾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現了種種反傳統信仰的沙門思潮。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活於公元前6~前5世紀。

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

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

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2)金鍾山佛教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擴展閱讀:

歷史貢獻:

1、哲學思想

從哲學思想方面來說,佛教思想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倫理道德的規范,對心理活動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獨到的見解和完整嚴密的體系。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緣起,它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永遠處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中。同時強調個人解脫和普度眾生。

魏晉時期,佛教的哲學思想與道教合流,豐富了後期玄學的內容。隋唐時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對佛典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別於印度佛教的中國佛教獨有的理論體系。

宋明時期,儒家似乎反對佛教,實際上卻又從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學,朱熹的「一旦豁然貫通」就是脫胎於禪宗頓悟之說。

近代的改良派也從佛教汲取養料批判理學,如譚嗣同所建立的「仁學」體系,思想淵源之一其實就是禪宗。

2、社會教化

在教化社會方面,佛教傳入中國,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並改善著社會的風俗習慣,首先表現在對人生觀的改善,和對孝道的擴展上。

(1)人生觀的改善

人都會思考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人死如燈滅」的思想。但得益於佛教的傳入,中國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輪回」的人生真相。

所以,佛教緣起因果說為中國人所熟知,不僅改善了人生觀,還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水平,對減少社會矛盾產生了作用。

(2)對孝道的擴展

在中國,儒教和道教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依靠儒教的孝,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佛教的孝道與儒教有根本的不同。

為追求真理、悟道而舍家離親的佛教的孝道,在儒教看來是大不孝,佛教卻認為這才是真孝,是拯救親人的大孝。所以,佛教的孝主要強調精神的永久的孝。

剃發並非不孝,是暫時的表面上的不孝,但卻是究竟意義上的大孝。出家是為了救父母,救曾經做過自己父母的所有眾生。

另一方面,在家的佛教徒並不否定儒教的禮,他可以一邊禮拜阿彌陀佛,一邊盡儒之孝道,這種現世的孝同樣是佛教所提倡的。

但即使在家之孝,其根本差別在於佛教不像儒教,不屬於隸屬關系,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它是自由平等的孝,並非義務,而是報答父母的感激之情的自然行為。

3、文化藝術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經長期發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孕育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文藝家、教育家、旅行家等。

如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樑」的西行取經的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的鑒真等名人,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從文學方面來說,佛典的翻譯,實為開中國翻譯史之先河。

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典雅瑰麗的文學作品。《法華經》、《維摩詰經》、《百喻經》等佛教經典對晉唐小說的創作,起了促進作用。

從藝術方面來說,現存佛教寺塔有許多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一些宏偉的佛教建築已成為各地風景輪廓的標志。

敦煌,龍門、雲岡、大足等地的石刻成為人類藝術寶藏的一部分。佛教音樂具有「遠、虛、淡、靜」四個特點,達到了很高的意境。

另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語匯:「宗教」、「世界」、「實際」、「平等」、「不可思議」等其實都來自佛教。如果拋開佛教文化,恐怕今天我們連中國話也說不全了。

3.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是由誰傳入的

一、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

二、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北朝時佛教已遍布全國,出家、在家佛教徒數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也有佛寺數百座。

三、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對佛教等其它諸多宗教都採取寬容、保護政策。中國佛學逐步發展成熟。

四、封建社會後期,漢地佛教衰落,戒律廢弛,叢林破敗,僧人無知,迷信盛行。近代以來,在楊文會等一批佛教界有識之士的帶動下,佛教在各個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五、抗日戰爭時期大批愛國僧人如著名佛教社會活動家太虛大師積極支持抗戰,為爭取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廣為宣傳,佛教界還在戰地組織了僧侶救護隊,為爭取祖國自由獨立做出了應有貢獻。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漢傳佛教界首先與全國人民一道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種剝削制度,佛教事業日益發展。

七、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國佛教協會籌備處,1953年(癸巳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圓瑛法師當選會長,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復和落實,使中國佛教獲得新的發展。

(3)金鍾山佛教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擴展閱讀

佛教觀點

一、否定宿命論

1、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2、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二、緣起論

1、《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

2、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那麼,什麼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

3、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4、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5、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三、反對自殺

1、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

2、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3、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雲何不憶此法?」並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四、反對末日邪說

1、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閱讀全文

與金鍾山佛教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