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你探尋盤錦沉香特色小鎮,尋找世人所愛
沉香,中葯名。沒有「沉香救母」的深情,卻有更多的文化內涵值得訴說。沉香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是含有樹脂的木材。分布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
沉香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集天地之靈氣,匯日月之精華,蒙歲月之積淀,價值可達黃金的三倍,千百年來為世人所愛。
古時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尤為難得,自古就被列為眾香之首。古代,品香,點茶、插花,掛畫被稱為「四般雅事」,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種方式。
於是,直到今天我們仍舊為它所迷。2012 至 2016年,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連續舉辦了五屆國際沉香文化博覽會,推動沉香文化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近年,沉香已經形成了十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覆蓋種植、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展覽等諸多環節,並在不斷擴大它的產品外延,沉香酒、沉香煙、沉香茶、沉香洗發水、沉香傢具等。可以說,沉香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文化產業。
把握當下時機,2016 年春天,興隆台區委區政府做出了打造東北亞沉香文化產業集聚中心的決策。天時地利人和,一年的時間,小鎮很快建成。聲名鵲起,隨著眾多店鋪的陸續開張,盤錦沉香養生文化小鎮在全國聲名遠播。
踏香而去,沉香小鎮就位於興隆台東部,遼河國際藝術區。雄偉的牌樓已經豎起,一條條特色鮮明、「香蘊」雄厚的文旅街區就在眼前毫不猶豫地鋪展開來,這是小鎮的速度。長度400 延長米,建築面積 140 萬平方米,商鋪 150 間,這是小鎮拔地的長度。
文化鋪路,小鎮以沉香文化為主題,引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玩字畫、養生文化等,大玩多元文化要素,街區內隨處可見沉香系列產品的主打商品。此外,田莊台等特色小吃和部分「非遺」傳承項目也將入駐。
沉香小鎮以清末民初的老街風貌為主題風格,老街兩端修起古風古韻的高大牌樓,街區內部的商鋪門面為豎式結構,隨處可見傳統繁體字,置身其中,仿若走入了歷史的長街,思遠之情油然而生。
在古街你可以找到與沉香相關的任何產品,文玩、日用品、工藝品、食品、香料……只要是與生活相關的,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尋得到蹤跡。
中國的成語中帶有香字的就有137個之多,沉香組方配伍的中成葯也有160餘種,沉香文化源遠流長。盤錦沉香小鎮在傳播沉香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盤錦經濟的長足發展,這也許是未來文玩發展的新模式。
感謝閱讀到此的朋友,歡迎一起探討,更多海南黃花梨產品盡在:鐵匠海黃手串官方旗艦店(京東)!
2. 非遺文化有哪些
1、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3. 非遺文化有哪些種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類:
(一)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表演藝術;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五)傳統手工藝技能;
(六)傳統美術、書法。
(3)盤錦工藝類非遺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4. 非遺文化都有哪些手工藝
1、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中國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公元前二世紀與公元前一世紀之間世界上的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3、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紫砂陶製作技藝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鑲接身筒或鑲接與雕塑結合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
4、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源於唐代,是淮北手工藝的精華。1999年,淮北柳孜運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為當時全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5、燒藍
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因其工藝的特殊性——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的「藍」,故而又得名「燒銀藍」。
5. 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名錄
遼寧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60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5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譚振山民間故事新民市
2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3「古漁雁」民間故事大窪縣
4醫巫閭山民間文學北鎮市
5北票民間文學北票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9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長海號子長海縣
7阜新東蒙短調民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8復州雙管樂瓦房店市
9千山寺廟音樂鞍山市
10遼寧鼓樂省群眾藝術館
11丹東鼓樂丹東市
12遼陽鼓樂遼陽市
13丹東單鼓丹東市
14岫岩單鼓岫岩滿族自治縣
三、民間舞蹈(共計1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5海城高蹺秧歌海城市
16滿族地秧歌撫順市
17遼西高蹺秧歌錦州市太和區
18上口子高蹺秧歌大窪縣
19蓋州高蹺秧歌蓋州市
20朝陽民間秧歌朝陽縣
21金州龍舞大連市金州區
22本溪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本溪市
23本溪社火本溪市
24遼西太平鼓綏中縣
25義縣社火義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2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6奉天落子沈陽市和平區
27沈陽評劇(韓、花、筱)沈陽市
28沈陽京劇(唐派)沈陽市
29復州皮影戲瓦房店市
30鞍山皮影戲鞍山市千山區
31海城皮影戲海城市
32岫岩皮影戲岫岩滿族自治縣
33蓋州皮影戲蓋州市
34錦州皮影戲錦州市古塔區
35凌源皮影戲凌源市
36海城喇叭戲鞍山市
37遼西木偶戲錦州市
五、曲藝(共計9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8沈陽東北大鼓沈陽市
39復州東北大鼓瓦房店市
40岫岩東北大鼓岫岩滿族自治縣
41鞍山評書鞍山市
42本溪評書本溪市
43陳派評書錦州市
44黑山二人轉黑山縣
45鐵嶺二人轉鐵嶺市
46蒙古族烏力格爾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六、民間美術(共計10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7庄河剪紙庄河市
48岫岩剪紙岫岩滿族自治縣
49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錦州市
50建平剪紙建平縣
51蓋州風箏蓋州市
52指畫藝術鐵嶺市
53沈陽「面人湯」沈陽市皇姑區
54岫岩玉雕岫岩滿族自治縣
55本溪橋頭石雕本溪市
56阜新瑪瑙雕阜新市
七、傳統手工技藝(共計3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7老龍口白酒傳統釀制技藝沈陽市
58道光廿五白酒傳統釀制技藝錦州市
59民間香蠟製作技藝盤錦市
八、民俗(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0蒙古勒津婚禮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寧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4項)
一、民間文學(8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沈陽東陵滿族民間故事沈陽市東陵區
2Ⅰ-2沈陽新民民間故事新民市
3Ⅰ-3沈陽民間傳統燈謎沈陽市瀋河區
4Ⅰ-4庄河民間故事庄河市
5Ⅰ-5撫順滿族民間故事撫順市
6Ⅰ-6本溪滿族民間故事本溪滿族自治縣
7Ⅰ-7遼陽王爾烈民間傳說遼陽市
8Ⅰ-8遼東滿族民間故事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二、民間音樂(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 Ⅱ-1白清寨傳統嗩吶沈陽市蘇家屯區
10Ⅱ-2大連吹咔樂大連市
11Ⅱ-3金州古琴音樂大連市金州區
12Ⅱ-4復州鼓樂瓦房店市
13Ⅱ-5大連新金民歌普蘭店市
14Ⅱ-6普蘭店鼓樂普蘭店市
15Ⅱ-7庄河雙管樂庄河市
16Ⅱ-8岫岩滿族民間歌曲岫岩滿族自治縣
17Ⅱ-9建平十王會建平縣
18Ⅱ-10 建昌鼓樂建昌縣
三、民間舞蹈(6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9 Ⅲ-1 本溪全堡寸蹺秧歌本溪滿族自治縣
20 Ⅲ-2 丹東上打家什高蹺丹東市
21 Ⅲ-3 遼陽地會遼陽市
22 Ⅲ-4 鐵嶺朝鮮族面具舞鐵嶺市
23 Ⅲ-5 喀左天成觀廟會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4 Ⅲ-6 興城滿族秧歌興城市
四、傳統戲劇(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Ⅳ-1 評劇(沈陽鑫艷玲)沈陽評劇院
26 Ⅳ-2 京劇(本溪徐派畢谷雲)本溪市
27 Ⅳ-3 寬甸八河川皮影戲丹東市
28 Ⅳ-4 黑山皮影戲黑山縣
五、曲藝(6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9 Ⅴ-1 新民二人轉新民市
30 Ⅴ-2 庄河東北大鼓庄河市
31 Ⅴ-3 錦州西城派東北大鼓錦州市
32 Ⅴ-4 營口評書營口市
33 Ⅴ-5 遼陽二人轉遼陽市
34 Ⅴ-6 建昌大鼓建昌縣
六、雜技與競技(2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5 Ⅵ-1 金州梅花螳螂拳(六合棍)大連市金州區
36 Ⅵ-2 遼陽逍遙門武功遼陽市文聖區
七、民間美術(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7 Ⅶ-1 瓦房店東崗剪紙瓦房店市
38 Ⅶ-2 普蘭店傳統手工布藝技藝普蘭店市
39 Ⅶ-3 岫岩滿族民間刺綉岫岩滿族自治縣
40 Ⅶ-4 新賓滿族剪紙新賓滿族自治縣
41 Ⅶ-5 撫順煤精雕刻撫順市
42 Ⅶ-6 鳳城滿族荷包丹東市
43 Ⅶ-7 錦州滿族民間刺綉錦州市古塔區
44 Ⅶ-8 營口陳氏麵塑工藝營口市
45 Ⅶ-9 鐵嶺王千石雕鐵嶺縣
46 Ⅶ-10 烙畫藝術 遼寧省藝術研究所
八、傳統手工技藝(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7 Ⅷ-1 沈陽胡魁章制筆工藝沈陽市瀋河區
48 Ⅷ-2 東北古建築傳統地仗(油飾) 沈陽市彩繪技藝
49 Ⅷ-3 古建築彩繪技法沈陽市蘇家屯區
九、民俗(5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0 Ⅸ-1 海城廟會海城市
51 Ⅸ-2 丹東朝鮮族壽禮丹東市
52 Ⅸ-3 大石橋迷鎮山廟會大石橋市
53 Ⅸ-4 蒙古勒津安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54 Ⅸ-5 建昌燈會建昌縣 遼寧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41項)
一、民間文學(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4 何鈞佑錫伯族民間故事(長篇) 沈陽市於洪區 2 Ⅰ-15 薛天智民間故事 沈陽市於洪區 3 Ⅰ-16 鐵嶺朝鮮族民間故事 鐵嶺市 二、民間音樂(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 Ⅱ-20 朝鮮族傳統說唱藝術 沈陽市蘇家屯區 5 Ⅱ-21 遼南古詩詞吟詠 大連市金州區 6 Ⅱ-22 金州單鼓音樂 大連市金州區 7 Ⅱ-23 本溪鼓樂 本溪市 8 Ⅱ-24 朝鮮族盤嗦里 鐵嶺市 三、民間舞蹈(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 Ⅲ-17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 沈陽市沈北新區 10 Ⅲ-18 復州高蹺秧歌 瓦房店市 11 Ⅲ-19 本溪縣太平秧歌 本溪滿族自治縣 12 Ⅲ-20 營口津式高蹺 營口市 13 Ⅲ-21 鐵嶺傘燈秧歌 鐵嶺市 14 Ⅲ-22 凌源高蹺秧歌 凌源市 ?
四、傳統戲劇(5項) 序 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5 Ⅳ-17 沈陽關氏皮影 沈陽市沈北新區 16 Ⅳ-18 庄河皮影戲 庄河市 17 Ⅳ-19 陳桂秋評劇表演藝術 錦州市 18 Ⅳ-20 凌海民間皮影 凌海市 19 Ⅳ-21 金開芳評劇表演藝術 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
五、曲藝(2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 Ⅴ-16 沈陽相聲 沈陽市 21 Ⅴ-17 蒙古勒津好來寶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六、雜技與競技(1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2 Ⅵ-3 大刀張舉刀拉弓雜技表演藝術 錦州市 七、民間美術(7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 Ⅶ-21 初春枝滿族剪紙 沈陽市和平區 24 Ⅶ-22 馬駟驥根藝 大連市中山區 25 Ⅶ-23 撫順琥珀雕刻製作工藝 撫順市 26 Ⅶ-24 黑山瑪瑙雕 黑山縣 27 Ⅶ-25 營口木浮雕工藝 營口市 28 Ⅶ-26 彰武民間剪紙 彰武縣 29 Ⅶ-27 西豐滿族剪紙 西豐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 Ⅷ-7 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沈陽市 31 Ⅷ-8 普蘭店田家黃酒釀造技藝 普蘭店市 32 Ⅷ-9 本溪永隆泉滿族傳統釀酒工藝?(鐵剎山酒) 本溪滿族自治縣 33 Ⅷ-10 千山白酒釀造技藝?(麩曲醬香釀酒法) 遼陽市 九、傳統醫葯(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Ⅸ-1 德記號中醫葯文化 大連市金州區 35 Ⅸ-2 海城蘇氏正骨 鞍山市 36 Ⅸ-3 蒙古勒津蒙醫葯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37 Ⅸ-4 張懋祺中醫整復點穴骨盆復位療法 遼寧大廈 十、民俗(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8 Ⅹ-8 錫伯族喜利媽媽 沈陽市沈北新區 39 Ⅹ-9 旅順放海燈 大連市 40 Ⅹ-10 蒙古勒津祭敖包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41 Ⅹ-11 廣佑寺廟會 遼陽市 遼寧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3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I — 17 錫伯族民間故事 沈陽市沈北新區 2I — 18王樹錚民間故事新民市3I — 19遼西古戰場傳說朝陽市二、傳統音樂( 1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 II — 25 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三、傳統舞蹈(3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5III — 23 錫伯族燈官秧歌沈陽市沈北新區6III — 24金州獅舞大連市金州新區7III — 25哨口高蹺朝陽市雙塔區四、傳統戲劇(2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8IV — 22 撫順皮影戲撫順市9IV — 23喀左皮影戲喀左縣五、傳統體育! 游藝與雜技(7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0VI — 4 朝鮮族傳統「擲棲」競技游戲沈陽市11VI — 5沈陽北市「摔跤」沈陽市和平區12VI — 6蝗螂拳沈陽市皇姑區13VI — 7錫伯族歘嘎拉哈沈陽市沈北新區14VI — 8鳳城滿族珍珠球鳳城市15VI — 9通背拳沈陽體育學院16VI — 10鴛鴦拳沈陽體育學院六、傳統美術(7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7VII — 28 桃核微雕 大連市西崗區 18VII — 29孤山泥塑丹東市19VII — 30傳統錫雕錦州市凌河區20VII — 31傳統泥塑彩繪黑山縣21VII — 32朱月嵐剪紙阜新市細河區22VII — 33蒙古勒津刺綉阜新蒙古族自治縣23VII — 34朝陽紅土泥塑朝陽市七、傳統技藝( 10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24VIII — 11 遼菜傳統製作技藝 沈陽市 25VIII — 12老邊餃子傳統製作技藝沈陽市26VIII — 13馬家燒麥製作技藝沈陽市瀋河區27VIII — 14桃山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法庫縣28VIII — 15大連老黃酒釀造技藝大連市29VIII — 16海城牛庄餡餅製作技藝海城市30VIII — 17本溪松花石硯雕刻技藝本溪市31VIII — 18鳳城老奢酬教相醚澎藝鳳城市32VIII — 19錦州小菜製作技藝錦州市凌河區33VIII — 20溝幫子熏雞製作技藝北鎮市八、民俗(2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34X — 12 鐵嶺朝鮮族秋夕節鐵嶺市35X — 13遼西朱碌科「黃河陣」建平縣
6.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1、團扇
團扇也叫宮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精巧雅緻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團扇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最早出現在商代,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7.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非遺文化有皮影、木偶、剪紙、年畫、刺綉,皮影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工作可以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則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話,生活不僅沒有保障,還會碌碌無為,失去價值和樂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話,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樣的經歷是不快樂的。
"工作狂",這個詞彙大家不陌生,印象中這是當代產生的一個極新的詞彙。它指的是對工作極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種人,這種人大概是不會"生活"或顧不得談"生活"的。
其實這樣的人很早就有,當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這個詞罷了。似乎每一個堪稱偉大的人無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們暫時把這種人說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謂追求極致生活的,他們不一定非常富有,對工作也有熱情。只是他們認為工作是簡單又簡單的,在他們的世界絕不容許將生活說成是"日子"。應該說這樣的人過的是極度瀟灑和愜意的,他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此。這種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還有一種人最最理想、數量很多。那就是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們的原則和願望,從不混為一談。他們認為工作和生活是同樣重要的,工作是他們的需要,生活是他們的追求。
我還想說起這樣一種人,生活無疑是他們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實他們內心也沒有關於生活的概念,他們只是有這樣的邏輯:工作是為了生活,或者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這時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著"或"生存"。其實不然,它是一種意識。我覺得在我國傳統里有這樣的意識,所有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思路是受到這種邏輯的限制的。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工作和生活都是藝術化了的。他們從不思考活著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是為了活著的問題。在他們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還有多種多樣的人,有的是我們無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全部過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樣,沒有了工作,就是一點殘缺,便不完滿。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為了工作而暫時放棄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著,但是活著是生活的基礎,只有生活起來,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是有利於我們的身心愉悅和成長的。
8. 非遺項目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很多,比如:
1、豫劇;2、緙絲;3、松江顧綉;4、民間剪紙;5、皮影戲;
6、灘頭年畫;7、川劇變臉;8、吳歌;9、四股弦;10、花鼓戲;
11、揚州彈詞;12、京韻大鼓;13、評書;14、藏文書法;15、陶器燒制技藝;
16、蒙古族長調民歌;17、滄州武術;18、藍印花布印染技藝;19、南縣地花鼓;20、少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