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
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促進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推陳出新,賦予傳統文化適應當代的時代內涵,實現創新性發展,接著,就是要使傳統文化與我國社會實際相結合,發展處符合我國人民需要的文化,最後就是要在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又要面向世界,向世界傳播出我們國家的聲音,努力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轉型文化強國,提高民族自信。
㈡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㈢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不斷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
5.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6.要堅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
7.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㈣ 我們應該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必由之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
(2)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4)我國應如何發展文化擴展閱讀:
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國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並鼓勵它們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各類群眾文化。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㈤ 中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㈥ 我國應如何加強文化建設急
㈦ 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
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
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不得不重視中華文化的發展,要成為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大國,就必須先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我國文化發展現狀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就不該只是停留在對茶葉、瓷器、絲綢的簡單認識上,而應當大力弘揚和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漢語、中醫、武術、美食、節日等文化,豐富中國文化的世界名片。因而,我們就要擔負起文化使命,貢獻力量打造文化強國。
然而,中國文化在發展的道路上依然面臨著很多的難題和挑戰。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和GDP的佔比雖在逐年穩定增長,但國家的支持力度仍不夠大。紐約、倫敦、東京等大都市的文化創意人口占所有工作人口均在10%以上,而北京尚不足1%,由此可見中國這個人口超級大國是多麼的缺少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文化強國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任何發展階段都要高度的表現出來。
㈧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法:
第一,需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文化自覺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一個要條件。要看到我國文化展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一些文化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更要看到,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資源,已經具備了相對雄厚的物質基礎,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長,我國的文化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第二,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事業,要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文化產業,要按照多方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三,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取得重大進步和階段性成果。但文化體制改革成果還不夠穩固,一些制約文化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