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消費主義怎麼偽裝文化

消費主義怎麼偽裝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14 19:25:33

① 消費主義和娛樂至死背後的陷阱

昨天文章在分析螞蟻上市的事情,其中有分析到借唄和花唄佔到了螞蟻集團39%收入的時候,也順帶分析了下當前這樣琳琅滿目消費貸刺激下,讓很多年輕人,乃至大學生就早早的進入到透支消費的習慣里,一邊享受著消費主義帶來的一時快感,一邊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里。

文章發出去後,不少讀者也對這樣的一個消費主義盛行、消費貸層出不窮的現象也感到十分反感。

這其實並不是個例,雖然沒有權威數據統計,當前年輕人群體和大學生群體里的借貸比例。

但從我們日常接觸的情況看,當前年輕人和大學生群體,因為提前透支消費而早早進入以債養債的

所以今天文章就專門聊聊當前盛行的消費主義和 娛樂 至死現象。

消費主義,是人類文明進入到工業化時代後所催生出來的一個新現象。

在工業化時代之前,人類整體生產力水平還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別說消費主義,平常大家基本都是能圖個溫飽三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是屬於低欲狀態,平常也不會有什麼 娛樂 生活。

那個時候,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去做富餘的消費。

所以在生產力不足的古代,是不可能有消費主義現象。

然而在資本主義進入到工業化時代後,隨著 科技 進步帶來的生產力水平飛躍發展,使得人類 歷史 上首次出現生產力大大超過人類日常消費水平的情況下。

一開始,這還讓人類很不習慣,因為驟然從古代那種比較枯竭的消費觀念里,要驟然到這樣一個生產力過剩的時代,人類的生活習慣還不能一下子轉換過來。

於是,1929年大蕭條就出現了,本質上就是因為生產力太過於富餘,導致的產能過剩的問題。

後來,這些資本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宣傳"消費主義"。

既然當前生產力水平早就超過人們日常正常生活需要,那麼就要不斷刺激人們消費其平時並不太需要的東西。

人類不斷去消費自己日常生活所需之外的富餘消費,就是所謂的消費主義。

於是在西方國家,節約不再是美德,反而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體現。

隨之而來的是超前消費、透支消費的盛行。

美國是在1950年就出現了第一張信用卡,這實際上也是標志著人類進入到消費主義的時代。

本質上,消費主義是資本家為了最大程度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來繼續虜獲利潤而營造大半個世紀的"信息繭房"。

在資本家所營造的消費主義信息繭房裡,過度消費成為了"享受生活"。

這使得人們可以為了那些自己生活本來並不需要的"附加物"去支付高額金錢進行消費。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說鑽石。

鑽石堪稱世界上最成功的廣告。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廣告語也成為人類 歷史 上最成功,也是洗腦最徹底的一句廣告語。

本來鑽石並不是什麼稀缺品,地球上的鑽石儲量是極大的。

但以戴比爾斯為首的鑽石生產商,通過壟斷鑽石供需,並通過把鑽石和愛情做了這樣的深度綁定,直接賦予了鑽石更高的消費價值。

很多時候,消費者購買鑽石,並不是因為鑽石有多美,有多稀缺,只是以此來證明自己是愛對方的。

資本家實際上就是這樣,通過把人類的各種慾望追求,跟物質做了一個高度綁定之後,就把本來人類並不太需要的一些日常生活之外的物質需求,直接賦予了更高的消費價值,從而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掏出更多的錢,來消費其實本來可有可無的東西。

這就是消費主義。

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乃至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

消費主義的浪潮越來越盛行。

以手機為例,在手機性能開始大幅度溢出之後,資本家們為了維持手機銷量,仍然保持每年至少更新一代手機,推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手機型號,即使這些手機型號背後往往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從攝像頭最早只有100萬像素,到600萬,到1200萬,再到1億像素,來不斷刺激人們這種感官物慾追求。

後來發現這個6000萬像素和1億像素的區別也並不是很大的時候。

就出現了單攝像頭進化到了雙攝像頭,再從雙攝像頭進化到四攝像頭。

攝像頭越來越多……把手機搞得跟蜘蛛一樣。

手機生產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消費刺激力度,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物慾感官,來逼迫他們來不斷的更換手機。

可能本來我們手裡的手機正常使用個三年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因為這類推陳出新的不斷宣傳,讓我們不斷的換一部又一部的手機。

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們生活必需品,我們的確是需要手機。

但每年更換一部手機,就成為了消費主義之下,我們所進行的沒有必要的消費。

而這也就成為了資本家賺取我們利潤的最主要方式。

可見,消費主義本質上就是建立在人類各種慾望基礎上,是人類在解決了最基本生存問題後,基於慾望,在享受生活的幌子下,所做的大量不必要的消費。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應該去辯證的看待。

所以消費主義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並不能完全斷定其一定是不好的。

消費主義也有其推動人類 社會 進步的一面。

消費主義所帶來的的不斷推陳出新,也是人類 社會 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

就以手機性能為例,如果不是消費主義支撐手機廠商每年不斷推出這樣大量新機型,手機性能也很難保持每年高速飛躍的發展。

你很難說,手機性能這樣高速發展下去,是否會量變引起質變,讓我們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化到下一個次代里。

因為當人們對於手機性能提升的消費動力越發不足的時候,這些資本家為了獲取利潤,就會絞盡腦汁去想著新的刺激我們消費的方式,比如不斷去優化VR/AR,乃至科幻小說常見的這種"浸入式頭盔",甚至是腦部接入式擬真體驗,這都是需要資本家基於對利潤追求,而不斷自我進化的過程,最終進入到一個類似"賽博朋克"的世界裡

所以消費主義客觀來說,也確實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但同時我們又必須看到。

消費主義的盛行,帶來的是大量的資源浪費,我們每年報廢的手機有多少,基於不必要消費所浪費的能源資源又有多少,因此產生的不必要的垃圾又有多少?

這都是一個又一個天文數字。

同時,消費是要量力而行。

一個年收入上千萬的富豪,他要怎麼消費,都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深受消費主義荼毒的,往往是經濟能力並不怎麼樣的普通消費者。

反倒是年收入上千萬的這些富豪,他們每年賺到的錢,早就遠遠超過其個人所能消費的極限。

這使得富豪階層相比消費主義,更流行的是"投資主義"。

也就是越是富有的人,越崇尚投資,越喜歡去錢生錢。

反倒是越不富有的人,越需要通過消費主義,來滿足自己一些慾望,來實現所謂的"精緻生活"。

於是,這就會帶來一個結果。

富有的人越富有。

貧窮的人越貧窮,因為存不了錢。

平時賺到的錢,大都是月光消費了。

長此以往,就會帶來一個新的結果,就是階級固化。

歐美等發達國家,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特別是二戰之後,就基本進入到一個階級不斷固化的狀態。

而消費主義某種程度上,也是這些富豪階層,用來把普通民眾通過"無節制的消費"喪失往上突破階層的可能性。

因為這些富豪階層,基本都是資本家階層,也就是大力度推行消費主義的這些階層。

這還有另外一個例子。

消費主義,跟當前另外一個流行文化做了一個深度有機的結合。

就是 娛樂 至死現象。

娛樂 至死,簡單說就是全民 娛樂 ,什麼都可以拿來 娛樂 。

娛樂 本身是沒什麼不好的。

我閑暇時也會打打 游戲 、看看電影。

然而,跟過度消費一樣,過度 娛樂 本身也是有問題的。

人不能是單純為了 娛樂 而存在。

關於 娛樂 至死,跟比較廣為流傳的一個"奶嘴樂"戰略有關。

奶嘴樂,其實應該是另外一個名字,不過考慮到那個名字有可能被屏蔽,我還是用奶嘴樂。

所謂奶嘴樂,就是西方國家在1995年曾經在舊金山開過一次會議,這次會議討論得出一個結論,未來 社會 可能只有20%的人是需要工作的。

我之前文章也跟大家分析過這樣一個未來圖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製造業也會越來越智能化,來取代大量重復性的流水線工種。

這使得未來 社會 可能只需要20%的人,就可以養活所有人,那麼另外80%的人實際上就是不需要工作的。

這種情況下,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就會高度發達,因為人們需要大量互相服務來服務去,來從中創造就業。

但這改變不了可能大量人群會進入到一個無事可做的狀態,成為"多餘"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 社會 保持穩定,當時美國著名的戰略家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要讓全球80%"邊緣化"的人安分守己,就給他們塞上一個"奶嘴",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 娛樂 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所謂的奶嘴樂戰略。

有一些人認為,這個奶嘴樂戰略是陰謀論。

但實際上,我們看最近二十年的發展,卻挺符合奶嘴樂戰略的一個現況。

因為 娛樂 至死的現象已經存在。

比如說 游戲 業,過去二十年, 游戲 業高速發展,衍生出一個又一個巨頭。

人們在虛擬 游戲 里,耗費著大量的時間,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再比如說,近年來興起的短視頻平台,就是奶嘴樂的一個典型體現。

通過短平快的小視頻,讓人們有中癮式的在不斷的刷視頻,從而不知不覺度過了大量時間。

不管是 游戲 、還是短視頻平台,都有一個特徵,就是高度 娛樂 化以及成癮性。

背後其實都是,讓我們在沉浸於 娛樂 的同時,看似收獲了快樂,但實際卻在扼殺我們的時間。

這實際上是在消費我們的時間。

所以, 娛樂 至死雖然說是奶頭樂戰略,但我更傾向於,這是資本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里基於消費主義,為了獲取更多利潤,而推行的戰略。

這樣理解,就說得比較通,至少從動機來說,這些資本家追逐利潤的動力,是比什麼都強。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時間就是利潤。

幾乎所有手機APP,最終一個目的,就是爭奪我們每一個消費者的時間。

所以通常我們看一些關於手機APP的統計數據,都可以看到一些數據,比如說日活月活,比如平均每個用戶在這個APP上所花費的時間。

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一切。

對於資本家來說,流量就等於利潤,消費者的時間就等於利潤。

所以,所有人都是在爭奪用戶的時間。

基於此,才會催生出為了流量,開始踐踏一切道德底線的惡劣情況出現。

才會什麼都可以拿來 娛樂 炒作,通過標題黨來吸引人眼球。

包括飯圈文化,這些本質上都是在搶奪用戶的時間,再通過用戶的時間去賺錢。

所以,當消費主義和 娛樂 至死結合的時候,我們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就再一次被嚴重透支。

比如說基於飯圈文化的洗腦,人們會為了自己的偶像,去做很多沒必要的消費支出。

一首不怎麼好聽的歌,可以因為粉絲的狂熱消費,被刷出上億元。

甚至還出現一些粉絲,基於自己身為老師的職業優勢,鼓動自己學生去為其偶像買單的惡劣情況出現。

還有一些只是高中生的粉絲,就為了自己的偶像,在被洗腦或者群體性瘋狂感召下,為了自己偶像刷單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來重復買同一首歌。

這很難說是正常的現象。

更不能說,這是正常消費行為,也不是理所應當行為。

再比如說,這兩年經常看到的裸貸新聞。

為什麼這些年輕女孩,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就早早背負上巨額債務,最後不得不陷入裸貸里,為了幾千元就出賣自己尊嚴,踐踏自己底線。

在看過的一些裸貸新聞里,這些女孩在最終去借裸貸之前,往往已經把所有信用卡都透支了一遍,把能借的網貸平台都借過了,最終走投無路,實在借不到錢了,才跑去借裸貸。

這些沒有實際收入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動輒就借了這么多錢?

原因還在於消費主義。

在周圍大量攀比現象下,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年輕人很容易陷入到過度消費、透支消費,盲目追求所謂享受生活,而不斷透支自己,走上以債養債的不歸路。

這些以債養債的年輕人,最後要麼就是像有的人跑去借裸貸,要麼最後也就只能靠家長來擦屁股,讓家長幫他們還錢。

如果碰到家庭還比較富裕的就算了。

很多這種陷入消費主義陷阱的年輕人,本身家庭並不富裕。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欠下的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負債,自身都償還不起,這種時候往往就會醞釀著一個又一個家庭悲劇。

而在這個過程里, 社會 上的各路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斷刺激人們進入到消費主義狀態。

包括各路網貸平台,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都在不斷的放貸給這些年輕人。

你們看看現在那些互聯網企業,哪一個沒有在以互聯網金融之名,在搞這些網貸。

隨便打開一個APP,往往都能找到網貸入口。

所以,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和 娛樂 至死結合的情況下,各路網貸平台簡直就是在干殺雞取卵的活,再把我們的年輕人逼向一個又一個死胡同。

再比如說當前盛行的直播,簡直就是把消費主義陷阱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一個體現。

那一個個主播,都是近乎洗腦式的宣傳,利用低價策略,來引誘我們進行各種沖動型消費。

台灣曾經在2005年爆發卡奴危機。

本質上就是年輕人在消費主義陷阱里,沒辦法理性消費,在長期以卡養卡的情況下,最終積累到一個極限式,就驟然崩塌。

我們現在實際上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根據央行數據顯示,去年信用卡逾期超半年沒有還款的,總額高達797.43億元。

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沒有償還信貸總額高達918.75億元。

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

除此之外,我們的居民杠桿率,在過去這12年裡,增長了3倍多。

2008年的居民杠桿率為17.9%,而到2018年底,我們的居民杠桿率已經達到了60%的警戒線了。

美國的居民杠桿率,從20%增長到50%,可是用了整整40年的時間。

而我們的居民杠桿率從20%增長到60%,只用了十年的時間。

這可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這背後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而具體看我國居民負債比例結構。

除了53.9%的負債為個人住房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消費貸款佔比為住房貸款之外最多的,達到了18.4%。

而截至去年底,我國住戶部門總負債達到了55萬億元,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我們的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達到了10萬億元。

而這其中,有多少是這些各路網貸平台,在利用消費主義陷阱,讓我們的年輕人陷入一個又一個的沖動攀比消費里。

在這個比較浮躁,並且物慾橫流的 社會 里。

我們要堅持理性消費,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我不反對 娛樂 、也不反對消費。

但我堅決反對過度 娛樂 和過度消費。

② 什麼是消費主義文化

消費主義文化興起於20世紀20、30年代,二次大戰以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得以蔓延,是當今西方資產階級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對物品的絕對佔有和追求享樂主義為特徵。它是一種有關消費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費當作唯一目的,為消費而消費。消費主義背離了消費是滿足人需要、促進人發展的手段,是一種極端的文化現象。但消費主義文化也是資本主義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種影響深遠的經濟與社會文化現象。
現代消費主義文化的特點
1、符號價值的意義高於使用價值。
2、超現實Hyperreality:物質消費轉化為意識形態意義的美學消費。
3、仿像(Simulation):人們的消費意識形態被主宰。
4、軀體意象:給消費者制定審美標准。
5、享樂主義:新的道德觀。

③ 深挖消費主義陷阱的三個套路

當你銀行卡里的余額不夠多,而你想買的東西你又買不起,這時候,資本會借給你錢去消費。然後你拿著資本借給你的錢去買資本賣給你的東西,資本賺走了你現在的錢,還賺走了你未來的錢。。。你成為購物車里出不來的傻子,並且爬不出欠錢,花錢,賺錢,還錢的死循環。

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會深陷這些資本圈套?

第一點,營造出超出你能力范圍的物質環境。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么一件事情?就是現在的電視劇大多都是在表演北上廣深的生活狀態,但是更多的中國人其實都是鄉村愛情的狀態,幾個月前6億人,月收入不超過1000的新聞上了熱搜,但你打開抖音,滿屏幕都是讓人驚嘆的跑車和別墅,打開微博推薦給你的都是那些幾千塊的包包,化妝品,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這些消費水平是很普遍的,你發現了嗎?你每天所接受的信息,你身處的環境,不知不覺中侵入了你的意識,你慢慢的開始認同這種消費觀念了,不知不覺的你變得總是購買超出你經濟能力之外的東西,你現在冷靜的想想,你有沒有因為某些主播或者廣告對於產品大肆誇贊而去購買過什麼後悔的東西,廣告的宣傳和主播的誇贊,不斷的向你腦子里灌輸他們所說的體驗感和高級感,剛開始你還有點抗拒,看的多了,你被環境所影響,感覺他們演繹的就是當代年輕人的樣子,你認為他們推薦的東西都是當代年輕人支付得起的,於是月薪3000的你,穿上了名牌服飾,用上了昂貴的化妝品,甚至開始玩起了單反,鋼筆,名表,鍵盤,耳機,成為了精緻的自己。但是你想過沒,他們向你展示的一切是中國人的平均水平嗎?與你的生活狀態匹配嗎?他們向你推薦的東西,你真的都能享受的起嗎?你在犯花痴的時候,似乎忘了一件事情,他們傳遞的信息本不屬於你!抖音記錄的只是有錢人的生活,微博熱搜上也只是中等以上家庭所關心的熱點,他們用這些演繹出來的生活狀態吸引你,然後利用你的羨慕虛榮心,繼續賺你的錢,榨乾你。

第二點,刺激你對於金錢的渴望。有了第一步之後,很多人就把自己的消費水平提升到了一個高段位,有的已經到了自己無法支付的地步,於是他們就開始想方設法的賺錢,但是問題在於任何一個人。你都很難賺到超出你認知和能力范圍的錢,賺錢的道路大多是漫長而曲折,需要時間的積累,技術的提升,經驗的增加,直至翻山越嶺才能得到的,遠水顯然解不了近渴,於是他們開始找尋更容易的路子,比如什麼借貸,賭博,數字貨幣,股票之類的,甚至違法,關鍵是年輕人真的能研究明白這裡面的邏輯嗎?顯然他們沒有這種能力,我相信你身邊肯定有類似的人吧,就算你沒有,你也肯定聽到過周圍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吧。這會很快摧毀你在學校教育中建立起來的價值觀,技術能力,努力這些賺錢的要素。你會更加鞏固已經形成的錯誤的消費觀,花錢越來越大手大腳,直到某一天你老了,或者你根本還不起負債了。到那個時候,你除了大手大腳花錢的本事之外一無所有,沒錯,每個人都想賺錢,但是不要靠運氣,一定要靠自己的技能去賺錢,靠勞動所得的才踏實。

第三點,榨乾你。給你超出償還能力的借貸。錯誤的消費主義觀念,早就已經侵蝕了理智,那種使用昂貴物質的享受,那種被完全洗腦之後的瘋狂所營造出來的奢華,讓人敬仰的感覺,會讓消費者欲罷不能,而他們其中大部分人,也都僅僅是由一個很小的東西,讓自己一步步深陷進去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警醒自己,消費主義對年輕人思想的侵蝕真的是悄無聲息的,如果我們沉浸在那些藝人拍攝的廣告中,沉浸在網紅推薦的各種消費品當中,不加思索的接受他們灌輸的一切,就會慢慢的被物質和別人眼光所綁架,最終失去自我,與其去看那些人給你推薦的消費品,聽他們說那些貴的離譜的東西的體驗感,不如沉下心來多看點書,多看看書裡面關於人性,關於社會,關於未來的探討。說真的,你讀的書越多,你的偏見就越少,你就越能夠認清自己的價值,你就會慢慢想清楚,中國年輕人的平均水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中國人最應該接受的文化熏陶是什麼樣子的,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方式應該是怎樣的?我們按照媒體和網路上傳遞給我們的價值取向在生活,卻忘記了除去北上廣深之外的地方,才是最真實的中國,我們去購買媒體推薦的東西,卻忘記了我們根本就不具備和這樣的經濟實力,這種配不上的消費和享受,會慢慢的侵蝕一個人的價值觀,甚至會把你廢掉,資本通過各種媒介展現出來的樣子,不一定都是真相,如果你身在底層,就必須要有辨別能力和自控力,應該保持自己的想法,不盲目屈從身邊人的價值觀,不要因為虛榮和物慾去消費,當你能夠識破花式偽裝過的消費主義陷阱,你眼中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開闊和自由!

希望我們都能瞬間看穿資本的套路,並理性購物!

④ 消費主義是陷阱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多,消費主義開始慢慢盛行。消費主義陷阱也出現了,接下來我給你具體解釋一下。

隨著消費主義的盛行,暫時沒有意識到高配置能力的年輕人提前過上了高配置生活。

消費主義讓底層的人覺得,生活雖然有很多問題,但還是有「讓生活更美好的方法」。

年輕就是對自己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作為一個年輕的時尚青年,AJ雙怎麼可能少?

作為一個精緻的豬豬姑娘,怎麼會有幾套網紅化妝品呢?

貴從來不是它的軟肋,而是你的軟肋。

潛台詞:只要買了就不會有這個缺點。

這些都是典型的營銷洗腦手法。

對你來說,這些鞋子的使用價值可能不是你購買的原因,但你購買的真正原因是這些鞋子背後賦予你的文化標簽和形象地位。

其實你買的不是對象本身,而是對象背後給你的形象狀態。

事實上,你實際上並沒有因為這雙鞋而改變什麼。

資本知道奢侈品很難賺到普通人的錢,於是創造了一個品牌概念,叫做「輕奢」,與流行文化掛鉤,幫助一些人區別於普通大眾。通常奢侈品的價格定位都不是很貴,資本是為了達到普通人能咬咬牙,攢錢買的效果。比如幾千包,衣服,鞋子等等。

消費主義是是當今西方資產階級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我們如何看待和正確理解消費主義是一種讓人享受的活動形式。消費就是揮霍。消費與人息息相關,是人與商品的特殊關系。消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是在壓力下不斷追求和製造的。在當今社會,人和商品是由消費這個詞聯系在一起的。有人認為消費越高越滿足。所以整個社會都嚮往高消費,高端品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用的是高端品牌,那就是品味高,其實不然。中國是一個節儉的國家,老一輩人崇尚節儉。傳統觀念正在被一步步打破。我覺得消費是必然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一定程度的消費主義有利於市場的發展。消費主義沒有明確的對錯。在今天的市場發展過程中,消費主義可以促進我們的商品買賣,從而促進企業家投資,從而促進更多的人擁有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市場的發展。只有大家都消費了,國家才會有更多的稅收,才會為我們做更多的事情。

過度消費也是不好的。現在消費主義陷阱,尤其是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他們使用得太多了。他們沒錢花,甚至花父母的養老錢。這樣的消費主義不好,不利於年輕人的成長,也不可持續,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應該堅持適當的消費主義。銀行消費貸款有時候也是如此。

⑤ 有哪些你熟知的消費主義陷阱

第一,就是損失厭惡,意思就是比起能得到什麼,人們對於損失更為敏感,這種套路最典型的就是:包郵,多少人認為包郵東西比不包郵的要劃算,真相那都在價格裡面,

第二,鉚釘效應。比如電商平台經常會進行打折大促

還有各種各樣的券,大家都會覺得占很大的便宜,有些甚至是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只要不買就感覺吃了虧,這種情況就是一種典型的鉚釘效應。

第三,叫麥克蘇爾定律,網購什麼面霜,這種東西的時候會顯示庫存僅剩多少件,往往容易激發消費者搶購或者秒殺的這種沖動,所以現在很多的平台都講秒殺。

第四,叫鳥籠效應,這個更狠,比如你買了一件睡衣,但是你會感覺,我這個睡衣跟傢具好像格格不入,然後就會相應的換地毯,換沙發,換餐桌,就把房間布局全換掉了,這個更花錢。

第五,從眾心理,之前很多網友都會曬什麼,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話題熱度越高就會越吸引人去買奶茶。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為了喝奶茶,他就是為了曬個朋友圈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入坑兒呢?給大家支幾條招兒啊。

一、設置預算、合理消費

為了控制花銷,想把錢花費在刀刃上,消費就需要合理化。而想合理化消費,自然是先做好家庭預算,要不然消費透支收入,那麼才能控制消費。

這時我們就要給自己設置一個消費預算。設置了消費預算,直觀理性的控制消費的慾望,開始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堅持一段時間,可能自己的消費慾望就會降低,用做預算的方式幫自己省下了錢。當然這也需要很強的自控力,畢竟現在提前消費的方式太多,需要時刻提醒自己。

二、消費前考慮物品對個人的需求性

超市促銷、商場滿減再或者是理發店辦法,每個人可能都吃過這些虧,所以在消費前一定要考慮好這件商品對自己的需求。不要為一些不能給自己提供使用價值的商品付費,這往往就是在浪費金錢,想省錢就一定在購物前做好功課。

我們想要避免消費主義的陷阱,就要從根本上區分想要和需要,在購物時購買需要的物品,而非購買想要的物品,從而達到理性購物,把錢花的物超所值。

如何做預算呢?根據我們一段時間消費情況,生活中各方面開支情況做一個仔細的分析,這里也提倡大家能夠有記賬的好習慣。

這里建議我們每個月預算最好不要超過年度控制的月預算目標,每月的消費最好不要超過預算金額。這樣一直設置預算、合理消費,就會直接避免過度消費。

⑥ 現在很多人陷入了消費主義陷阱,消費主義陷阱與消費陷阱有何區別

消費主義陷阱與消費陷阱有本質區別,換一句話說,消費主義陷阱主要是指消費主義的思維,而消費陷阱主要是商家對消費者的欺騙行為。

我們在談這個話題的時候,其實要先普及一個概念,任何談到“主義”的時候,一般都是講整個方法論或者整個思維習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消費主義陷阱理解成喜歡消費的行為的思維習慣

很多人會陷入到盲目的消費主義陷阱當中。

這個現象我覺得在年輕人群體裡面特別普遍很多年輕人,因為他們剛剛走入社會,這個時候有了一定的收入能力,所以他們就會陷入到消費主義陷阱當中。對那些從小沒有經過充足理財教育的小夥伴來說,他們更可能在成年之後出現過度消費和盲目消費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也會直接導致他們的財務狀況特別緊張,甚至有人背負了巨額債務。

⑦ 為什麼說消費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現象

消費本身已經成為文化的一種主導力量,因而具有文化特徵。用鮑德里亞的話說,當今社會「消費」不是一種附屬於生產的消極行為,而是成為「生產力的一種有組織的延伸」。

在西文國家曾經出現過的一種消費思潮,它極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費,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並以此作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所在。這與消費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馳的,是反文化的東西,是「文化垃圾」。因此尹世傑教授專門撰文指出:「要為消費文化正名,要弘揚消費文化、反對消費主義、要充分發揮消費文化的作用」。

(7)消費主義怎麼偽裝文化擴展閱讀:

消費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趣源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開始實行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從2000年起,一年法定的節日天數從6天增加到10天,並因此而形成了每年三個「黃金周」制度。制度性休閑時間的增加,大大激發了城市居民參加休閑活動的熱情,休閑消費文化也因此在城市廣為流行。

從全國各大景點洶涌的旅遊者大潮,到花鳥蟲魚、奇石怪物的玩家,從網吧的網上沖浪者,到餐館酒樓的美食家,從像章、糧票、郵票的收藏者,到攀岩和漂流的愛好者,無不說明,居民休閑活動已經高度分化,休閑花費也大大增加。

可以說,休閑消費文化的興起,構成我國社會變遷的一部分,它是現代化歷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⑧ 五 消費主義

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 愛因斯坦

可以說,消費行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事實是,我們就是我們擁有的東西。

      —— 加拿大約克大學消費者研究人員、心理學家,拉塞爾·貝爾克

消費主義,就是把消費本身當成目的,為消費而消費。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在其《人類簡史》一書中寫道:「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鼓勵所有人應該善待自己、寵愛自己,就算因為過度消費而慢慢走上絕路,也在所不惜。」

關於現代社會的消費,英國社會學教授,齊格蒙特·鮑曼(1925~2017年)在其《懷舊的烏托邦》一書中寫道:

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在接受這樣一種訓練:要把商店當作葯店,裡面充滿了治療至少緩解我們生活中所有疾病和苦難的葯品。商店和去商店購物於是具有了一種真正的末世論色彩,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喬治·瑞澤爾(1940年~)的名言,「超市就是我們的神廟」。我還想補充的是,購物清單因此就是我們的每日祈禱書,逛購物廣場就是我們的朝聖之旅。出於沖動而購買,拋棄已經購買的但不再有吸引力的物品,取而代之以更有吸引力的物品,這就是我們最熾熱的情感。消費者享受的豐滿,意味著生活的豐滿。我購物,因此我存在。購物或為了購物,就是一切。

對於那些有缺陷的消費者,那些當代的窮人,不購物表明他們過著一種沒有完成和實現的苦惱生活,標志著他們自己無足輕重、一無用處。不購物不僅表明沒有快樂,還表明沒有人類的尊嚴、沒有生命的意義。甚至,他們不會被當作人來看待,沒有任何理由感到驕傲和自尊,也沒有任何理由受到周圍他人的尊敬。

消費主義文化,就是使消費者能夠適應這樣一種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人們的真正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卻通過虛假需求的虛假滿足這種伎倆,使真正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得以維持,使人們能夠忍受自己真正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的狀況。

現代經濟社會,經濟增長成了最高的目標,GDP成了唯一的標准,生產和消費成了人類存在的全部意義。為了刺激生產和消費,人類竭盡所能,耗盡心力——快速更新產品、製造各種奢侈品、購物節、打折促銷、分期付款,等等。

分期付款,實際上是殺死中產階級的獨門暗器,它輕易地改變了價格規律,讓還沒兌現的收入參與了市場經濟的價格機制,抬高了供給和需求曲線,其結果就是抬高了商品的價格。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1929~2007年)在其《消費社會》一書中深刻系統地分析了,消費主義如何在當今的人類生活中取得了支配性地位並成為了主宰性力量。

鮑德里亞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結構中,我們消費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商品象徵性的符號意義(風格、品味、等級、地位等),是符號價值的幻境。「今天的消費已然不是人的真實消費,而是意義系統的消費。我們通過消費來彰顯自己的品味,通過所消費的符號來標記自己所歸屬的階級。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慾望。」

並且,由於「消費系統並非建立在對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種符號和區分的編碼之上。」因此,這種消費根本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相反,它將導致人們的慾望永無饜足。這種消費實際上是人類受到的一個詛咒,跟加勒比海盜中黑珍珠號上貪婪的船員所受到的詛咒一樣:「我們花的金幣越多,就越發現:酒怎麼喝也不過癮,美食進了嘴就變成泥沙,美女也滿足不了我們的慾望。我們受到貪婪的驅使,現在卻被貪婪吞噬。」

人們在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消費中喪失了自我、自由和自主。「承認消費者的自由和自主只是個騙局。」 鮑德里亞認為,看上去自主的消費主體是不存在的,它是被廣告製造出來的幻覺主體。鮑德里亞寫道:

今天,生產的東西,並不是根據其使用價值或其可能的使用時間而存在,而是恰恰相反——根據其死亡而存在,死亡的加速勢必引起價格上漲速度的加快。僅僅這一點就足以對有關用途、需求等的整個經濟學「理性的」公訴產生懷疑。不過,人們知道生產秩序的存在,是以這種所有商品的滅絕、永久性的預先安排的「自殺」為代價的。這項活動是建立在技術「破壞」或以時尚的幌子蓄意使之陳舊的基礎之上的。廣告耗費巨資實現了這一奇跡,其唯一的目的不是增加而是去除商品的使用價值,去除它的時間價值,使它屈從於時尚價值並加速更新。

消費主義還造成了人類的異化,鮑德里亞寫道:「整個社會、『股份』社會、有限社會與魔鬼簽了合約,向他出賣了一切先驗性、一切合目的性以換取豐盛,而此後便受到目的缺席的困擾……異化是無法超越的:它就是與魔鬼交易的結構本身,它是商品社會的結構本身。」

鮑德里亞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秩序中,不是我們操縱時間和金錢。恰恰相反,我們被作為交換價值的時間和金錢所操縱,我們變成了時間和金錢的糞土。我們再也不能像古代那樣自由地不做算計地消磨時間,因為今天我們相信時間就是金錢,金錢就是一切,時間和金錢再也不能被視為糞土。

今天,在茫茫慾海滾滾紅塵中,人類全部的心力都耗費在了讓別人更多地消費上,不幸而諷刺的是,這個「別人」也包括了自己!今天,消費主義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從衣(名牌)食(奇珍異味)住(別墅)行(豪車)玩(豪華遊艇)、到身體(各種化妝品、美容、整容)、到各種精神鴉片(電子游戲、肥皂劇、短視頻、直播、選秀、真人秀、娛樂八卦、庸俗小說),消費遠遠超過了上帝最輝煌時刻的管轄領域!

消費主義鼓勵人們生產一切能生產的產品,各種產品快速更新換代,最大程度地刺激大眾的慾望。如果蘋果的手機,改成三五年發布一個新型號,很多人的工作量都可以減少一半,很多消費者的信用卡也可以少刷幾次,甚至還可以保住一些人的腎;假如華為每年發布的手機型號從28款(2018年)減少到3款,每天加班到十一點,每周休息一天,自願放棄年假,不間斷的過勞死,都會成為神奇無比的天方夜譚。

消費主義把整個人類變成了燃燒的太陽,終有一天,人類的世界會油枯燈滅。生產的加速,不僅耗盡了地球上的資源,製造了無法計量的垃圾,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侵蝕了人們的行為、意志、精神和思想。

(我媽睡過的搖籃,小姑,村裡的5~6個孩子,經過大姐、二姐、我,大姐的3個孩子,現在輪到二姐的孩子,以後我自己的孩子:竺宗光)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閑下來,多一份閑心,看雲、看天、看水、看山,看書、看戲、看小丑粉墨登場、看歷史輪轉變遷?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戰勝資本的邏輯(利潤最大化),放棄經濟增長的執念,還地球以綠水青山,還大海以清澈湛藍,還天空以白雲悠悠,還人類以寧靜溫暖?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做一個自由的人,不做物質的奴隸,精神自由而靈動,富有思想、愛心和創造力?

⑨ 消費主義橫行,它們偽造文化可恥嗎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以及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消費成為了我們生活手中必不可少的,那麼對於消費來說都有一些什麼樣的消費主義橫行呢?而這些所謂的消費主義橫行,他們的偽造文化是很可恥的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釋一下吧!

而這些為文化背後,都是消費的陷阱,那麼我們要認為這是可恥的嗎?其實我認為這個可以說是可恥的,也可以說是不可恥的。因為最終引發我們所去消費的,都是人類內心的慾望,消費運營商只不過是利用一種手段,將你內心的慾望引發出來而已,所以最主要的還是人本身。所以當我們購物的時候,必須要靜下心來考慮是否有這個必要,不能為了所謂消費商所說的精緻消費,從而引發不必要的消費,所謂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內心決定的,都是由人的慾望而決定的。

⑩ 消費主義的陷阱

某天在翻看B站視頻看到一個視頻,講的是目前疫情下我們普通人的抗風險能力。的確,移動支付便利的同時,讓我們逐漸失去對「金錢」具象化的能力,它的多少,只是一串數字的長與短。我們隨手刷掉5000塊錢,跟你去取款機中取出來「實實在在」的5000元錢再去買東西時的感覺是肯定不一樣。這是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用未來的錢享受當下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花錢的快樂之下,我們的抗風險能力也許所剩無幾。第六季奇葩說里有一個辯題: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嘛?詹青雲的一段話直指問題核心:你不是在為你喜歡的東西花錢,你是在為精緻這個概念花錢。你可以自由的決定我要過精緻的生活,可是誰來定義什麼東西是更精緻的?我們正沉迷於消費主義所偽造出的文化中,我們首先要思考誰在定義精緻?

這個問題有鑽石這個產品來回答,再合適不過。鑽石作為上世紀最成功的營銷案例,是一種既沒有工業價值儲存量還大的驚人的石頭,通過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瘋狂營銷,最終在全世界的女人心中植入了鑽石等於愛情的概念。精緻的東西怎麼定義對於精緻的選擇,本應該是一個極具個人色彩的事情,每個人對於精緻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理解,有的人覺得,轟轟烈烈才是美,也有的人覺得簡簡單單才是真。但是隨著二十一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單純推銷產品早已不是廣告公司們的最高追求。推銷一個理念綁架你的審美,在替你來定義精緻,這才是當代傳媒的威力。上游的資本掌握資源和渠道,廣告公司和傳媒集團負責哄騙消費者,雙方聯手將這些商品和一些抽象的概念綁定在一起,植入到人們的心智中,最後讓你心甘情願的為這些概念買單。在這樣的配合下,就連「愛情」都能被定義。何況「精緻」??

西方經濟學討論問題習慣理性人為前提假設,所謂的理性人,就是每次都能做出利益最大化選擇的人。比如一個「理性人」看到一塊鑽石,發現這破石頭,論硬度不如人造的,論儲存量是驚人的,論外觀也就玻璃的水準,讓我花兩、三萬買他們門兒沒有。但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理性人」是不存在的。行為經濟學是心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研究。人們在各種情況下做出的決策。事實上,我們大部分時候的消費絕對談不上理性。研究證明我們想買的東西往往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價格上千的AJ對於那些半年也不會去一次籃球場的男生來說,根本就用不著買這么貴的鞋。更何況如果你是個打鐵小王子,那麼我相信你穿上一雙AJ也不能幫你罰球線起跳灌籃得分。但是在其品牌的母公司,耐克的廣告攻勢下,大量男生產生了一種只要穿上這樣的鞋,我也能在籃球場上吸引漂亮姑娘目光的錯覺。而後AJ更是已經脫離了籃球屬性被貼上了充滿逼格的潮牌和身份的屬性。也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人囤積所謂發行量少的球鞋來炒,最後一地雞毛。

營銷的秘訣說到底就是四個字:洞察人性。研究消費者的心理,然後利用鋪天蓋地的廣告來進行洗腦。所以品牌和資本砸了數以億級的廣告費,就是為了讓你心甘情願的掏幾千塊錢買一雙鞋。有心算無心,被坑了也是正常的。重點是也需要明白其中的機制。

首先,我們了解下 延遲滿足 這個概念: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系、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將這個概念提了出來。

與之對應的就是:及時滿足。比如你現在刷一下短視頻,可以讓你擁有即時的短暫的快樂。但是你把這個時間用來學習,你會實現更長遠的目標。可惜的是未來是飄渺的,而當下的快樂是更顯而易見且唾手可得的。深諳延遲滿足道理的老闆,卻利用演算法與推薦機制專門研究怎麼讓用戶更加沉浸在短暫的快樂。而如今短視頻。應用大行其道。有的人一刷就是好幾個小時。商家和營銷公司的道理是一樣的,他們需要的是消費者,更多的及時滿足。這正是利用了我們的弱點。相比未來,我們更滿足於當下的回報。因此,在廣告中,產品會被直接導向結果,產品生效的過程卻被隱瞞。所謂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就是這個道理。你以為買了跑步機,下個月就能瘦成一道閃電,最後跑步機成為了晾衣神器。你以為買了kindle,馬上就能學富五車,最後發現那他來蓋方便麵確實很方便。我們被這種虛幻的結果沖昏頭腦掏錢,那瞬間大腦就處於最興奮的狀態,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最終我們簡單的把數字和結果畫上了等號:買個跑步機==兩千塊就能變瘦。

除了最大程度刺激你的大腦,讓你獲得即時滿足以外,商家還會利用我們大腦里心理賬戶的弱點。在理查德塞勒的理論中,人們除了實際的銀行帳戶外,大腦中還存在一個心理賬戶。在這個心理賬戶里,我們的大腦會將錢分門別類的,存入不同的虛擬的賬戶中,比如:一部分用來存儲一部分用來消費,而消費賬戶又可能分成了生活消費、娛樂消費、飲食消費等等。這些賬戶之間並不互通。我們每做一個消費選擇,都只是計算其中某一個賬戶的得失。舉個例子:我花二十塊錢買了一杯奶茶,不慎打翻在地,心中無比懊惱,甚至有種想過下去舔干凈的沖動,但大概率不會再買一杯奶茶。可是如果我是在去買奶茶的路上,發現自己丟了二十塊錢,那麼我走到奶茶店,最終還是會掏出二十塊錢買杯奶茶。兩種情況下,我同樣損失了二十塊錢,但做出的行為卻絕然不同。這正是因為第一種情況下,我已經把腦中奶茶賬戶的錢給用了。而第二種情況下,損失的錢則不在買奶茶的心理賬戶之中。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對意外之才特別大手大腳,剛拿到一筆獎金,就想趕緊去消費,因為這筆錢事先不在我們的心理賬戶里。這種內心中的權衡,就是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消費的原因之一。

影響消費的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交易效用理論(transaction utility),即商品的參考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效用,當商品實際價格低於參考價格時,我們心理上就會覺得這次交易是劃算。仔細思考一下,你每次消費時的心理狀態,你是不是總會不自覺的進行比較,我們事先就錨定了一個心理價位,一旦這個商品價格低於我們的預期,即使是你可能並不需要他在交易效應的暗示下你會忍不住購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五千塊的包打折到四千五,我們就忍不住剁手。實際上這個包可能根本不知四千五,但是打折所產生的交易效用卻給了購買者快樂。對男生這個理論同樣有效,如steam游戲的折扣。

而最狠的營銷方式,則是製造身份認同,也被稱為製造焦慮或者中產陷阱。不用太糾結,名字都是一個意思。對於資本來講,真有錢人和窮人都不是真心對象,一個是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一個無論你說啥反正我沒錢買。最容易被忽悠的實際上是夾在中間的大量群體,渴望通過消費來確定自己的身份。我之前提到過「輕奢」這個詞,這個詞就是專為中產陷阱打造,是一種市場細分後的修辭手法。比如一百塊的衣服叫屌絲,一千塊的叫奢侈品,五百塊的命名就很講究了,不能叫「重屌」而叫「輕奢」,給人一種我在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幻覺,但是現實是什麼?現實是你月薪五千穿優衣庫,年薪百萬的人也穿優衣庫。區別在於人家隨時可以買一件阿瑪尼。可能你也能買,但你得為此省吃儉用還十二個月的信用卡。所以現實告訴你的概念與營銷概念恰好相反:真正決定你身份的,並不是你花了多少錢,而是你的賬戶里躺了多少錢。消費主義的本質是:消費的商品不再是其使用價值,而是其符號價值。消費主義不僅定義精緻和愛情,還想要定義我們是誰--你消費什麼產品就代表你是什麼人。比如戴森吸塵器就算一個三五百的吸塵器完全足夠使用了。但依然有不少年輕人願意為戴森這兩個字掏兩、三千。因為在打開戴森的那一剎那,即使身在處十平米的隔斷房也能產生一種住在豪宅里的喜悅。這幾年最王八蛋的一句話就是: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就因為這句話無數租房的小青年為自己添置了各種用不上兩次的東西,直到搬家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有一個詞叫「無產中產階級」,意思是像無產階級一樣,沒有固定資產和生產資料,靠出賣勞動力賺錢;同時積極用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和審美趣味要求自己的群體。「無產」是指收入,「中產」則是生活方式。在所有的焦慮中,身份焦慮是最致命。正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才會需要身邊有聲音不斷的提醒自己,從而落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製造身份焦慮,滿足即時滿足,通過心理賬戶和交易效用刺激消費,這一頓組合拳打下來,是個年輕人就受不了。消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持續。有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你消費了一個三萬元的包包,消費主義就會給你一種身份上的錯覺。在這種錯覺下,你就會膨脹。為了這個包包不還得配雙高跟鞋嗎,再買一條裙子呀。還要配一些首飾啊。三萬塊的包都買了出去吃一頓。人均五百的日料好像也不誇張了。而消費主義也並不是女性專屬,機械鍵盤、無線藍牙滑鼠、新出的游戲和外設消費陷阱,並不分男女,處處皆是誘惑。

在消費主義的陷阱下,錢不夠了怎麼辦,那就再辦一張信用卡。因為在你的心理賬戶中,還同樣存在著一個未來帳戶,你總覺得。哪怕我今天超前消費了未來賬戶里的錢也能將債務還清。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人類對未來的預估能力非常的弱,因為生活和成長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總會以過去的經驗來推斷未來,比如三年時間自己的薪資翻倍了。所以未來三年,我們覺得自己的心思還能繼續翻倍。這種經驗可能是錯誤的,經濟環境不能永遠增長,你的薪資天花板也可能隨時到來。真正增長的不是薪資,而是無窮的消費慾望和越來越高的債務。根據匯豐銀行的統計,九零後,人均負債已高達12.79萬,總負債近22萬億。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和普通收入者,平時你很容易從他們的消費習慣將他們區分開來。有的人天天出國境外游,有的人只能周邊打轉,有的人出去一餐,人均三四百,有的人一份外賣二十多塊,有的人出門必開車或滴滴。有的人一年到頭都是地鐵...但是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雙方的境遇竟然沒有太大的區別。所謂黑天鵝事件,就是指非常難以預測發生概率很小的不尋常的,但一旦發生就會引起市場巨大的連鎖反應,甚至顛覆的事件。比如這次的疫情,顯然就屬於黑天鵝事件。很多人但凡公司扛不住,接下來幾個月工資少發甚至破產,沒工資了就立刻面臨還不起房貸,甚至付不起房租的窘境。潮水退去搞半天全是裸泳的人,有的人可能褲衩都沒有。被消費主義掏空以後,面對現實的鐵拳,你才會發現中產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美夢。如今我們更多的應該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第一,去掉不必要的消費。針對消費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少消費,或者說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消費,花錢沒有錯,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理性的消費,但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商家告訴你想要什麼。一個人的價值絕對不是通過他的消費來決定。如果你是普通白領,其實買一塊勞力士,別人也覺得是假的,但如果你是朱一旦買塊假勞力士,別人也覺得是真的。

第二,不要輕易復制。在對北美的家庭破產案例研究中,大部分破產家庭的支出都是他們稅後收入的一點幾倍到兩倍。

第三,做好資產配比,建立理財意識。無論收入多少,都要做資金規劃一部分用來儲蓄,一部分用來理財。理財不要選杠桿高的產品,這不是用來暴富的,指望理財暴富還不如買彩票。把那些不必要的消費省下來,找個靠譜的平台,做一些常規的穩健性理財,哪怕這筆投資每天都只能讓你多吃一個包子。在時間的魔力下,這個包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多。當你某天遇到類似的風險,連工資都無法保障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這一個包子有多麼的重要。

以上內容基本來源B站視頻,鏈接在下方,只是做了稍微整理~,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翻看原視頻。

閱讀全文

與消費主義怎麼偽裝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