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藏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服飾:藏族男女多蓄辮,喜戴首飾,衣物為無布面的羊皮長袍。飲食:藏族人民喜歡酥油茶和奶茶,主食為牛羊肉。建築:藏族房屋平頂多窗,造型簡潔,敦實質朴,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文學:藏族文學豐富多彩,《格薩爾王傳》是已知世界上最長的說唱史詩,《倉央嘉措情歌》也享譽世界。
1、服飾:藏族男女多蓄辮,喜戴首飾,衣物為無布面的羊皮長袍。
2、飲食:藏族人民喜歡酥油茶和奶茶,主食為牛羊肉。
3、建築:藏族房屋平頂多窗,造型簡潔,敦實質朴,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4、文學:藏族文學豐富多彩,《格薩爾王傳》是已知世界上最長的說唱史詩,《倉央嘉措情歌》也享譽世界。
5、歌舞:藏族歌舞獨具特色,舞姿優美,有獨舞、對舞和群舞,或以上身腰臂作舞,或以下身腿足作舞。
Ⅱ 哪些朋友對藏文化有了解的嗎 知道藏文化中的"龍達" 是什麼嗎
龍達又稱風馬,漢族俗稱其為經幡,多用以寓指人的氣數、命運、五行。典型的風馬幡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紙幡,五種顏色和上繪的五種動物分別對應金、術、水、火、土。中央的馬代表士,賓士的馬背上馱有佛、法、僧三寶。右上方的動物是鷹或大鵬鳥,右下方是獅子,左上方是天龍,左下方是紅虎。風馬幡以五行的循環往復表示生命的經久不衰。龍達常插在屋頂、房頭、堤岸、山頂、祭台等高處。
龍達是藏語。「龍」是指天地間大氣中的元氣和無形的神靈;「達」是指信教徒在元氣的充沛下和神靈的保佑下,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龍達」屬於原始苯教崇拜大自然的產物,是藏傳佛教祭祀各種神靈的主要內容之一。龍達」有紙和布做的兩種,上面印有圖案和經文,呈正方形或長方形,中間印有一匹馱摩尼寶珠的駿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龍、鵬、虎、獅四種動物,還印有「六字真言」或「八字真經」等密咒,據說表示法力無邊。「龍達」正中是揚尾翻蹄引頸長鳴的駿馬;駿馬上空是展翅翱翔的鯤鵬和騰雲駕霧的青龍;駿馬腹下是張牙舞爪的老虎和氣盛血涌的雪獅。藏族圖像學中,虎象徵著身體;獅象徵精神;龍象徵繁榮;馬象徵靈魂;鷹象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紙質的「龍達」也叫「風馬」,是4公分左右見方的白(也可以是紅、綠、黃色)紙上拓印剽悍的駿馬。「龍達」使用時,紙做的由男人順風撒放,布做的用毛繩串聯起來,懸掛在橋上或神山、「拉則」等地。
藏族地區,各個地方都有放「龍達」的習俗,主要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吉祥如意。據說「龍達」剛傳到藏區時,也是照搬漢族,作為給死者的祭品而火化;後來不再燒了,而是讓這匹匹「馬兒」乘風歸去,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翱翔,從而融進了「浪漫」這一藏民族最突出的心理特徵。「龍達」也不再是極品,而成為一種祝願命運吉祥如意的寄託了。正因為如此,人們扇動想像的翅膀,特意揮毫作樂,讓「龍達」正中的馬兒駝載「如意」瑰寶飛奔。
Ⅲ 藏族的文化有什麼特點
藏族文化的特點有以下這些:
1.獨特性和完整性: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為主,解放之前因為藏區還處於幾乎封閉的環境,它的文化受其他文化的影響較少,保持著較完整的原始狀態,因此,現在可以說現在保留著的文化較完整。
2.地域性和多樣性:藏區以地域主要分為衛藏、康區、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現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環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區等所處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勞動產業不同而言牧區、農區、農牧結合以及少數的漁業區的文化不同。
3.宗教性和包容性:藏區的文化可以說幾乎全部都跟宗教有關聯或受宗教的影響,藏傳佛教是佛教與藏區土生土長宗教「苯教」結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獨特性。藏區的文化具有包容性,藏區的文化融合了各地的文化特點,將這些特點與藏區本身的文化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3)哪些朋友對藏文化有了解的嗎擴展閱讀:
1.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2.建築文化: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在西藏古代建築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渾厚,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主體風格的形成,其間大體經歷了寺廟、寺院、宮殿與寺院建築融合的三個發展階段。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房子外牆厚實,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
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 。
3.服飾文化: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多姿多彩,其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搭配和構圖上。文藝表演和節慶活動時,各式色彩明艷的藏族服飾都會成為焦點;而藏族民眾日常的服裝則以藍色、白色為主,配之以艷麗的腰帶或花邊。在牧區,藏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
女皮袍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給人以「慈善」、「愛撫」的聯想。此外,藏族服飾還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強烈的顏色,配色大膽而精巧。
Ⅳ 怎樣了解藏文化
扎西德勒!大家知道扎西德勒都代表什麼意思嗎?
藏族人非常喜歡說"扎西德勒"這一句。見面時說"扎西德勒",接電話時說"扎西德勒",為親朋好友祝賀時也說"扎西德勒"。"到底扎西德勒"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無庸置疑,大家都知道"扎西德勒"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但是我想每一個用吉祥如意的人未必都懂得什麼叫"吉祥如意"。聽到這樣的話,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僅是"吉祥如意"四個字有非常深奧的含義不成?是的,確實有很深的意義。甚至可以說,這四個字含攝了世與出世間所有的善因善果。因為"吉祥如意"並非僅僅指那種轉瞬即逝的、暫時的快樂之感,而是有一種"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因果不爽之義。
Ⅳ 哪些朋友對藏文化有了解的嗎 知道藏文化中的"龍達" 是什麼嗎
那邊又叫風馬 也就是經常說的經幡 五彩及上面繪的五種動物象徵五行這個是用來表示人的命運 氣數之類我想去西藏~~
Ⅵ 充滿神秘的藏族文化你們到底了解多少呢
藏族,是我國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稱「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青海藏族自稱「安多哇」。古代漢文史籍稱為「吐蕃」。全國解放後統一稱為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藏族語言屆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3個方言,青海藏族大多系安多方言。通用的藏文,是歷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據藏族史書記載,是七世紀時圖彌三菩扎多參照梵文字體創制的。橫書右行。
藏族祖源屬於古代游牧民族羌人,羌族居住的中心在青海、甘肅的河湟一帶。東漢時,由於河湟地區大規模的戰亂,迫使這里的燒當羌部和迷唐羌部遷居青藏交界的發羌部落占據的地區。後來他們同雅隆部落、蘇毗部落、羊同部落逐步融合。約在公元六
世紀前後,藏族先民由原始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社會。七世紀初,藏王松贊干布在今西藏拉薩建立了吐蕃王朝,征服附近部落後,即向青海湖地區進兵,與吐谷渾爭奪牧地。公元636年左右,進抵青海湖東部,迫使吐谷渾退到青海湖以北。在此期間吐蕃還先後擊敗今柴達木境內的白蘭羌和今果洛境內的黨項羌。此後吐蕃力量日益強大,逐步向東擴張。公元670年,吐蕃攻陷唐王朝的白州等13個羈縻州,唐派大將軍薛仁貴率軍迎戰,在大非川(今海南州共和地區)的決戰中被戰敗。吐蕃盡得吐谷渾牧地,於是青海草原由吐蕃統治近兩百年。九世紀中葉,吐蕃地區爆發了奴隸和屬民的聯合起義。加之奴隸主內部混戰,吐蕃的奴隸主政權遂告崩潰。進入青海的吐蕃人,同青海高原上的土著民族羌人、吐谷渾人交錯雜居,共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長期的交往中,逐步融合,他們的後代,就是現今的藏族。
藏族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化民族,自唐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聯姻以後,從中原帶來了大批工匠、藝人、文化典籍、醫方葯材等。以後金城公主又帶來了許多絲綢、穀物及樂隊等。這些為藏族文化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藏族文化日益發達,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文化史料,僅用藏文書寫的文學、歷史、宗教、藝術等方面的文獻,即浩如煙海,難以計數。其中,佛經有四千餘種。所以,寺院便成了藏族文化藝術薈萃之所。青海藏族聚居的地區約有喇嘛寺院530餘座,其中象塔爾寺、瞿壇寺、廣惠寺、扎藏寺、德欠寺、隆務寺、夏群寺、結古寺等,都以歷史悠久、建築雄偉、規模宏大、珍寶繁富而聞名於世。寺院里的雕塑、壁畫、絨綉,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藏族自古以來一直從事游牧為主的畜牧生產,因此有著豐富的畜牧業生產經驗。加上藏族游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勢高寒、水草豐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業成為他們的主要
Ⅶ 有關藏族的文化介紹,越簡短越好。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並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系。
藏族文學豐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學和民間文學,在數量上居中國少數民族前列。《格薩爾王傳》是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長的說唱史詩;藏族文學經典《倉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譽世界。
藏歷是藏族先民所創造的屬於藏族的歷法,它不同於漢族的歷法,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藏歷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歷,由印度引進的時輪歷,與及由漢人引進的時憲歷。是藏族文化中最富有價值的一種民間文化。現有史可證的藏族歷書,最早出現在13世紀(元朝),到19世紀,藏族歷書的編定已經趨於完善。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葯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Ⅷ 什麼是藏族文化
1、歷史悠久
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2、地域性和多樣性
藏區以地域主要分為衛藏、康區、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現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環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區等所處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勞動產業不同而言牧區、農區、農牧結合以及少數的漁業區的文化不同。
3、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為主,解放前藏區處於幾乎封閉的環境,保持著較完整的原始狀態,保留著的文化較完整。
4、宗教性
藏區的文化幾乎全部都跟宗教有關聯或受宗教的影響,藏傳佛教是佛教與藏區土生土長宗教「苯教」結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獨特性。
(8)哪些朋友對藏文化有了解的嗎擴展閱讀
藏族的史前文化特點
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質
1、石器——狩獵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徵。
2、半地穴、圜地式房屋——藏族碉房建築的源頭。
3、石棺葬——遠古藏族先民本土的喪葬習俗及宗教情懷。
4、大石遺跡——原始風俗及宗教現象的文化遺存。
5、岩畫——遠古藏族先民生活及精神的寫照。
二、史前藏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性特點
在歷史的進程中,藏文化以其開放性和包容性與周邊文化互動、交流,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多元文化圈,呈現出文化互動的各種跡象,這些跡象在卡若文化、曲貢文化、部落遺跡中都有明顯反映。
此外,史前青藏高原的岩畫,不僅有其地方特色和本土特質,而且在其發展、變遷中也應表現出它的復合性,這還有待於與印、巴兩國的岩畫作比較研究。
三、史前藏文化是人類古文明的象徵
1、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說明遠古時代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具備了猿和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在藏族口承文學中,大量的藏族神話、民間故事和傳說等,記錄了史前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識、信仰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社會和文化結構的初始形態。
因此,考察史前藏文化的文明史,不僅可通過考古,也可通過對藏族民間文學作品的分析,從而總結出史前青藏高原歷史文化的形態,說明在史前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本土族人的物質、精神、制度三方面的傳承和變遷的起始過程。
2、藏族文明史有5千年以上的歷程。具有5千年歷史的卡若文明、曲貢文明、象雄文明,以及雅隆部落文明正是以游牧、畜牧兼農業經濟為主的,以既本土又多元的文化特性構築了藏族5千年的文明史。
史前藏文化不僅具有悠久古老的歷史,而且有著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類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遠古、在史前一直不斷地創造著藏文化的遠古文明,構築了藏文化史前的本土性、多元性和變遷性。
Ⅸ 藏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藏族文化特色有:語言、藏文、文學、服飾、藏歷等。
1、語言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並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系。
2、藏文
「藏文」一詞寫作「bod-yig」,意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為藏族人民的書面交際工具,歷史之悠久在國內僅次於漢文。它是一種拼音文字,屬輔音文字型,分輔音字母、母音符號和標點符號3個部分。
3、文學
藏族文學豐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學和民間文學,在數量上居中國少數民族前列。《格薩爾王傳》是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長的說唱史詩;藏族文學經典《倉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譽世界。
4、服飾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5、藏歷
藏歷是藏族先民所創造的屬於藏族的歷法,它不同於漢族的歷法,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藏歷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歷,由印度引進的時輪歷,與及由漢人引進的時憲歷。
Ⅹ 簡述你所理解的藏文化
藏族主要分布在遼闊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縣。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對藏族的文化和風俗有深遠的影響。在飲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類、禽獸類,如馬、驢、騾、雞、鴨、鵝等。大部分地區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魚類。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動物的肉,如牧養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雙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飲食多為一日四餐,早7點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點吃第二餐,午後2點食第三餐,亦稱午餐,以食用肉食為主.晚8點吃第四餐,食品以粥為主。總體上牧民們以牛、羊肉和奶茶為主要食物,奶製品有酥油、酸奶、乳酪等。農區藏民的飲食以糧為主,蔬菜為副。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經炒熟磨粉而成,再經數道加工調配工序製成粑食。粑食營養豐富,香酥甘美,不僅藏族終生食用,居住在藏區的其他民族也喜歡。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沒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過節必備的飲料。習慣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黃綠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規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幾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民間工藝品
西藏民間工藝品種類繁多,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獨道的工藝特色,在世界頗負盛名。
地毯 織法獨特,色澤鮮艷,構圖古樸吉祥,民族風格濃郁;毯面細膩柔軟,工藝精湛,美觀大方,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洗滌不掉毛褪色,經久耐用。尤其以江孜地毯最為著名。
藏被 已有千年的歷史,發源於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縣。藏被傳統產品有愛尼、愛松、愛西和足介四種。藏被具有細膩、柔軟、密度緊、質地厚等特性。
藏毯 用氂牛毛絨織成的屬上品,用綿羊細毛線織成的屬中品,用一般羊毛線和氂牛毛線混織或用純羊毛線織成的屬下品。藏毯經久耐用,保暖防潮,攜帶方便,廣大僧俗群眾特別是農牧民都將它作為被褥使用。
氆氌 也叫藏毛昵。以山南扎囊、後藏江孜、藏東芒康等地所產最為有名。氆氌細密平整,質軟光滑,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原料。
圍裙 主要產於山南、日喀則和拉薩等地,是藏族婦女最喜愛的裝飾,藏語稱「邦典」。貢嘎縣的圍裙生產據傳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素稱「圍裙之鄉」,產量和質量居全藏之冠。
毛織口袋 是藏、回、門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擺(小挎包)、扎布傑(小口袋)、肯德(褡褳)等幾種,一般用綿羊毛織成,呈紅、藍、綠各種花紋,小巧美觀,外出時盛食品,用具等。
帳篷 是牧民的住宿用具。帳篷分為三種:氂牛毛帳篷,結實,不漏雨,是牧民的必需品;帆布帳篷,頂部繪以花卉、花紋、人物、禽獸、吉祥圖案和雍仲等,外出勞動用;平布小帳篷,是逛林卡或過民俗節日時的用品。
藏腰刀 有裝飾、防身、生產、生活等用途。拉薩、拉孜、當雄、易貢等地的腰刀最為著名。一般是在銅質的刀鞘上鏤刻龍、鳳、虎、獅等圖案,有的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裝飾品,玲瓏剔透、精巧細致。拉孜藏刀,刀口鋒利,樣式美觀大方,堅固耐用,多年來暢銷國內外。
木碗 是以桐、樺等樹根和枝幹上的巨瘤以及葡萄、杜鵑花等的根瘤加工而成,品種樣式繁多,質地結實,不易破裂。門巴族地區有木碗之鄉的美譽。木碗的優點是方便耐用,光滑美觀,便於攜帶。
藏鞋 牛皮做底,鞋幫用各色絲線或各色皮革、氆氌、金絲緞製成。藏鞋大致分為三種,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札鞋」。「松巴鞋」以花紋美麗而著稱;「嘎洛鞋」美觀、結實;「多札鞋」產於昌都。做鞋的手工業者多集中在拉薩、日喀則、昌都、澤當等地。
民族帽 種類很多,其中以「次仁金克」民族帽(也叫藏式金花帽或寶頂帽)最為有名。製作精細,式樣和顏色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帽沿四周一般用水獺或兔毛圍制,帽上用金絲緞帶或銀絲緞帶做裝飾,金光閃閃,鮮艷奪目。戴帽頗有講究,婦女戴時要把前後兩個大帽沿折疊入帽內,只留左右兩個小帽沿。男子戴時,帽子稍斜一點,青壯年一般把後面帽沿折入帽內,老人們一般把四個帽沿都放在外面。
金銀器 金銀器製作是藏族民族手工業中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一種傳統工藝。其主要工具是榔頭和刻刀,另外還有火爐、風箱等。工序有兩道,先把金銀放在木炭火上烤熱,再用榔頭千錘百打,做成半成品。然後在半成品上精雕細刻,制出成品。鐲子、項鏈、發飾、刀銷、酒杯等金銀器上多雕刻有各種精美圖案。
西藏的壁畫藝術
西藏壁畫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歷代畫師的不斷實踐
和錘煉,學習吸收國外繪畫的長處,融匯貫通,使其具有獨特的民族
風格,五彩紛呈的藝術形式,豐富廣泛的表現內容。如有歷史掌故、
人物傳奇、民間傳說、藏醫圖解、星算占卜、宗教神話等內容,是西
藏傳統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繪畫藝術寶庫中的一
顆瑰寶。
西 藏 文 字
藏族有文字的歷史已有1300多年,藏語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個方言。藏文創建於公元7世紀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贊普松干布贊掌權以來,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學習梵文,根據吐蕃語言的特點,創造了30個聲母和4個韻母的拼音文字。到了公元9世紀,藏王熱巴布登位後,對藏文拼音進行簡化,豐富詞彙,改進文法,編制字典,撰寫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