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除了中韓還有哪些文化崇拜老虎

除了中韓還有哪些文化崇拜老虎

發布時間:2023-02-15 11:50:16

❶ 中國的虎文化有哪些

虎的形象在我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占居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並稱,在許多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因為龍飛於天,虎行於地,所以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徵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並畏懼的對象,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自古以來,人們也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藏龍卧虎」、「如虎添翼」、「虎頭虎腦」、「虎背熊腰」、「將門虎子」、「虎老雄心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贊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並且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虎文化。

虎文化作為古代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范和內涵極為鮮明的民族心理特徵。我國虎文化的內容也非常豐富,無論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古老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在上古的甲骨文中,「虎」字就是一隻造型優美可愛的象形虎。1987年在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為6000年,伴於一位祖先遺骨的東西兩側,依照方位,恰與後世盛行的「四方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被譽為「中華第一虎」。此後從殷商、西周、春秋、戰國,到秦朝、漢朝的石雕、石刻和畫像石,以及青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瓷器中,以虎為原型的藝術品的紋飾、造型更加豐富。例如在青銅器中,商代的龍虎尊的主題紋是「虎口銜人」;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飾著一對虎紋,虎口相向,口中含著人頭;婦好墓出上的銅鉞上也有「虎釘銜人」紋;特別是一件名叫「虎食人鹵」的商代作品,鹵的三個支點是虎的兩條後腿和尾巴,虎的前爪抱持一人,張口欲啖人首,形象生動,撼人心魄。不過,這個造型反映的並不是虎吃人,而是古代人對虎的崇拜。被虎抱著的人是一個巫師,他與虎相抱,並且將頭放入虎口之中,是其獲得超自然力量的一個途徑。在我國歷史上,以虎為題的工筆畫、寫意畫、漆畫等更是不勝枚舉。在年畫、泥塑、皮影、剪紙、布玩具等民間美術作品中,虎的形象則有很多不再是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威的象徵,而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動物,其中也不乏堪稱世界經典的作品。漢朝時,人們都在除夕之夜在門上畫虎以驅鬼魅。因為《山海經》中說道:在滄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有一株魁偉的桃樹,其枝葉盤曲舒張,覆蓋三千餘里。可是在它的東北面卻有一處間隙,這就是供眾鬼出入的「鬼門」。山上還住著兩位神仙,一個名叫神荼,一個名叫郁壘,是專門負責監管眾鬼的。凡是遇到為非作歹的惡鬼,二神就用繩子把它捆上,然後投給老虎吃掉。所以在最正宗的門神畫上,除有神荼、郁壘二神外,都還繪有老虎。我國民間還認為「虎毒不食子」,因此為了兒童的安全、健康生長,還常把小孩的鞋帽上綉上虎頭等裝飾,稱為虎鞋、虎帽,以討吉利,驅邪避禍。著名現代文學家魯迅先生也寫過:「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兔。」的詩句贊美虎的愛子之心,這里的「小於兔」就是虎的幼仔。由此也可以看到我國人民善良、達觀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獸中之王〗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❷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相信大家對老虎這種動物並不陌生,老虎被我們稱之為「百獸之王」,虎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有具有獨特的寓意。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1

老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老虎是獸中之王,它威猛、堅強、勇敢。在人們心目中,老虎是驅邪避災平安吉祥的象徵,而且還能保護財富。

大約在5000多年以前,老虎便與我國的民俗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虎圖騰源自伏羲時期,且早於龍圖騰。對於虎的崇拜,存在各個民族宗教中。在道教中,老虎被視為天門的守護神。道教經典被稱為「龍虎經」,煉的丹葯則稱為「龍虎丹」。在佛教中,虎還被馴化,成為為宣傳佛法服務的「禪虎」。

在我國民間,將老虎當成神來祭祀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周代,年終大祭時,就祭祀老虎。《禮記》中有「迎虎」的記載,古人認為老虎是農業生產的保護神。祭祀老虎,是因為它能吃禍害莊稼的野豬。

我國有好多少數民族崇拜老虎,並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俗。彝族人稱虎神為「羅尼」,這是他們心目中最靈驗、最崇高的神。虎神能夠為他們消災驅邪,可以保佑他們吉祥平安。他們把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幸福,都寄託在虎神的庇佑之下。

因此,在一些彝族人家的神龕上大都供奉著虎形祖靈,大門上掛著虎形辟邪,在村寨的路口設有形狀像虎的石虎神。

在我國的民間傳說里,人們相信老虎是極具威力的`動物。它們能夠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即火災、失竊和邪惡。因此,很多人家都喜歡在室內的牆壁上張掛虎畫。常見的虎畫,有「下山虎」和「上山虎」之分。

「下山虎」多為餓虎撲食的姿勢,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來鎮宅避邪。此類虎畫,應當掛在迎門牆上,借其兇猛的氣勢,鎮住入侵的邪崇。

「上山虎」一般採用抬頭望月的姿勢,飾以松枝明月,顯得寧靜深遠,寓意平安無事。此類虎畫,應當掛在室內側牆上,取其步步登高之意。

在我國南方地區,由於「虎」與「福」讀音相近,因而虎又成為福的象徵。比如南方年畫中的《五虎(福)圖》便屬於此類。此外,北方的婦女還喜歡用大紅紙剪出各種各樣以老虎為題材的窗花,形象質朴可愛,貼於門窗、室內,營造出吉祥紅火的氣氛。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民間許多地區流傳著給兒童佩戴「艾虎」的習俗。這一天,家長要用雄黃酒在兒童前額上畫一個「王」字,並用五色線紮成虎形香包,給兒童佩戴上,以示驅除「五毒」。

在傳統民俗觀念中,虎能驅邪,迎合了人們希望平安幸福的心理。許多崇虎的習俗,都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婦女懷孕之後,在枕旁放置小布老虎,希望腹中的孩子像老虎一樣健壯可愛;孩子一出生,外婆家要送虎饃,給孩子戴虎項圈、蓋虎被等;孩子會走路時,要戴虎頭帽,穿虎頭鞋,把孩子打扮成一隻威猛的小老虎。

我國民間形成了許多以老虎為題材的手工藝品。而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當屬虎頭帽、虎頭鞋和布老虎。

布老虎,既是有趣的玩具,又是長輩送給孩子們的真誠祝福。虎頭帽和虎頭鞋的工序非常復雜,要經過剪、貼、插、刺、縫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夠完成。做一頂虎頭帽,需要五六天的時間,做一雙虎頭鞋,也需要三四天時間。在虎頭帽的兩側和後面,均可以綉上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圖案。既可以綉上荷花、梅花、石榴、桃子等吉祥植物的圖案,又可以綉上蝴蝶、燕子、喜鵲、水鳥等吉祥動物的圖案,看上去栩栩如生,十分漂亮。

布老虎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時,人們在布老虎里裝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時,人們把老虎的鼻子做成花瓶狀,因花瓶寓意「平安」,故稱之為「平安虎」,希望「平安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時,人們把老虎縫製成元寶狀,在上面飾以魚和銅錢圖案,希望老虎幫其看護家財……

人們把威猛的老虎作為一種吉祥物加以崇拜,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強烈渴望與追求。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2

虎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地支為寅,稱為寅虎。

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獸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虎升天,是鎮西之獸。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

正因如此,中國虎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都有以善畫虎而成名者,晉代有曾畫《卞莊刺虎》的衛協,南北朝時有陶景真、張僧繇,善畫虎豹。唐代有陳乾暉、張素卿、李漸,五代時有厲歸真、李煜,宋代有包拯之子孫包鼎、包貴以及辛成、龍章,元代有周耕雲,明代有陳希尹、商喜、商祚、趙廉,清代有丘天民、高其佩、常鈞、傅元澄、黃玉樁等,近代以來有張善子、何香凝、高劍父、劉奎齡、劉繼卣等,都是畫虎名家。

而早年師從劉繼卣的謝玉璽也是一代國畫大家,下面來欣賞謝玉璽的一幅作品。

圖中一位孩童坐在地上,旁邊一頭小虎相伴。孩童頭扎發髻,身掛長命鎖,怡然自樂頗具情趣,旁邊坐卧一隻小虎,小虎慈目圓睜,可愛乖巧,就像一隻小貓。作者筆下的老虎雖沒有野生老虎的虎氣,卻栩栩如生,與俏皮可愛的孩童相映成趣,自成一家之風也。

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3

狼和虎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

一、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漢代人把虎看作是百獸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變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鎮西之獸。

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二、狼代表一種強悍的精神。狡詐、勇敢、機智、兇殘、雄心、耐性是它的代名詞,雖然是帶有色彩的貶義詞,但也無可否認,這也是這一群體生命力強的具體體現。它們在與對手交鋒中,通過精密的分析、布陣、抓住機會,准確攻擊,手法狠毒,一舉把對方全殲,從而打贏一場場有關生存大戰。

草原狼從不畏艱險,勇於直往向前,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靠自身的智慧與狡詐,都能夠生存下來,並且運用一切手段,改善自身生存條件,使自己活得更好。它們精誠團結,分工明確,在任何危險地情況下,都不出賣同類夥伴,都不用同伴的死來換取自己的生。

虎的生活習性:

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隻虎都有自己的領地。當雄虎和雌虎巡視領地時,會舉起尾巴將有強烈氣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噴在樹幹上或灌木叢中,界定自己的勢力范圍。有時也會用銳利的爪在樹幹上抓出痕跡,或在地上打滾,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勢力范圍。

盡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獲。一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一隻雌虎,不過雌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

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佔便宜。面對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滅殺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雌虎一般沒這么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❸ 虎文化有哪些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註: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虎撐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葯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葯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葯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葯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葯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葯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葯膏。當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葯的標志,所有的醫生出門采葯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葯王的弟子,只有葯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quot;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范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虎頭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國的鄉村裡仍然能夠看到小孩子們穿著虎頭鞋。虎頭鞋整個都是用布料製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頭的形狀。在中國,虎頭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著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裡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贊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倆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著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麼到那麼遠來找媽媽了?quot;母親正說著,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著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卧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旋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著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沖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松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2010年農歷庚寅虎年,藏歷鐵虎年。都說虎年運氣好,虎年吉祥。看牛年冬天雪異常大,估計虎年年成不會差了。
聲聲爆竹迎虎歲,虎虎生氣共春光。虎行雪地梅花白,虎駕祥雲瑞氣的揚。由虎年想到生肖虎,繼而想到生龍活虎的老虎。與虎有關的成語有許多,如:「虎視眈眈」、「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虎穴龍潭」、「虎怒震墮」、「虎頭虎腦」等等。
人類對虎的形象可謂既畏懼又崇拜。布衣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就為他們取名「虎子」或「虎妞」;而帝王則把愛將譽為「虎將」。民間,歷來都有喜歡給小孩戴虎帽、穿虎鞋;還有人家在廳堂中懸掛虎畫,以驅逐邪惡,趨吉避凶。總之,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氣勃勃的象徵。虎誠然威風凜凜,但卻忌將其頭與蛇之尾湊在一起。
上面所言,都是文字中的虎。其實現實中的虎,山中之大王也,百獸以山君拜之。那麼,虎之威何在?想來想去,不外乎虎身器官與功能,至少包括:虎頭、虎皮、虎眼、虎牙、虎膽、虎嘯。
虎頭,最形象,兩眼上方,左右各一白色,中間數條黑紋被一豎紋貫通,呈「王」字。於是,每提到虎,便第一想到虎頭上的「王」字,大概因此才稱老虎為獸中之王吧!虎頭的威風往往體現在威風凜凜,有一對聯最為形象:威風凜凜可翻山倒海,氣勢洶洶可貫沖牛斗。這威風夠味吧!
虎皮,值萬貫。虎皮有講究。畫家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畫不好只畫一張虎皮。虎皮色比較流行,其棕黃底色加上黑色斑紋,呈華美流暢線條,煞是好看。再觀其細軟的絨毛與直立的針毛,有如華文彪炳千年。至於與虎皮相聯的虎骨,更比虎皮堅固而頑強。此虎之威猛所在。
虎眼,更有神。虎視眈眈恰是虎眼神奇之所在。那兩虎眼圓睜透著閃閃劍光,獸中之狼狐狍兔,遇虎無不骨碎肉癱,呈哆嗦狀。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詩:「欲往 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 王琦註:「謂水波旋轉,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 劉禹錫《浪淘沙》詩之三:「汴水 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徐渭 《食虎眼》詩:「虎眼白琉璃,誰能隸虎皮。」原註:「虎眼,荔枝之佳品。」可見,虎眼倍受文人所欽賴。
虎牙,純福態。那頎長虎牙露出虎嘴,形如鋼鉤,極具尖銳兇狠之勢。大凡逃不脫的獵物被其鉗住,不僅皮肉破綻,骨頭必咬斷,血淋淋,想不說其兇猛恐都不成!虎牙之凶也有好處,遇險時,虎牙能力拔山而蓋世,使惡人聞之而膽寒。傳說中,西王母以豹尾虎齒為飾物,知其可生威風也。
虎膽,長豪氣。虎膽與虎尾相關。膽如虎與膽如貓不同,但虎與貓尾皆敏感。虎尾長遠超貓尾,幾乎與虎身相當,尾毛色呈黑環紋纏繞其間,不應看皮毛,其骨節滾圓,肌肉也結實。雖陷鐵龍,不向人前搖尾。與貓尾一樣,時不時地突然倒豎,頂天立地,但虎可鎮山動地,其勢當有橫掃鬼怪妖魔功能。堪笑那:膽小鬼,談虎色變;騙子手,狐假虎威。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百世文壇和稱「綉虎」,漢董宣執法嚴明,千秋卧虎永留芳。
虎嘯,動人威。嘯不是一般的聲吼,比吼更凶。猛虎一聲巨吼,恰如雷霆震怒八方。那韻味,那節奏,那聲色,令人膽寒。虎嘯長風吼萬里,偉岸之尊頓然面生。虎之戀林,越密越有利可圖,密林中有無數可食之物。踞居喜愛山高才是根本,其氣節最為如登泰山,又浮滄海以游志。
為人當有虎之氣,虎之威,這氣與威都在虎頭、虎皮、虎眼、虎牙、虎膽、虎嘯。然,不是泛泛對正,集中為真誠坦盪豪爽大氣,抑或風度儒雅重情輕利,弘揚虎文化。謹祝祖國與百姓,東方醒獅在虎年更加精神抖擻,生氣勃勃,多交好運。
算短短人生,有幾虎歲春秋?看今朝虎歲,龍騰虎躍,大展宏圖。
虎年說虎
虎雖百獸之王,且萬物之靈的人也難免談虎色變,但虎卻並非最可怕的,因為不說別的,單這「苛政」就「猛於虎也」。此外,只聽說人言可畏,卻從未有人稱老虎可畏。當然話雖如是說,虎畢竟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威懾力。否則悟空的兒孫除了花果山外,也可到其他山上稱大王了。再者,我們的語言中也就不會有如此多與虎有關的成語了,譬如:「虎穴龍潭」、「虎視眈眈」、「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虎怒震墮」、「虎頭虎腦」等等。
人類對虎的形象可謂既畏懼又崇拜。布衣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就為他們取名「虎子」或「虎妞」;而帝王則把愛將譽為「虎將」。此外,民間有人喜歡給小孩戴虎帽、穿虎鞋;還有人家在廳堂中懸掛虎畫,以驅逐邪惡,趨吉避凶。總之,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氣勃勃的象徵。虎誠然威風凜凜,但卻忌將其頭與蛇之尾湊在一起。
據說虎起源於亞洲的東北部,所以亞洲人對虎有一種特殊感情,西方人未必盡然。有人甚至說虎年並非吉利,以致悲觀者認為,若不小心虎年會帶來厄運。有例為證:尼克松總統因「水門」泄漏而於虎年被沖下台;眼下山姆大叔的另一位權力顯赫,但幾乎被其兒女們公認的菲蘭德(Philanderer)說不準也會因昔日曾墜入「色門」而可能在虎年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不過,目前在賢內助以及幕僚們指引下,他似乎已看到隧道終點的一絲亮光了。盡管如此,多少年後他若能見到孔聖人,也許會說:「區區苛政何足懼哉?桃色新聞及性騷擾指控猛於虎也」。
有一點可肯定的是,那位被人褒貶不一的世界級人物虎年的日子不會好過。即使不日夜提心吊膽,也會時常在夜深人靜時輾轉反側,難以成寢。誰能保證他那可憐的國家今後不再挨一頓狂轟濫炸?在強權即公理的年頭還是老虎的日子好過。至少不要擔心挨打的厄運臨頭。有朝一日他若有幸在陰間見到柳宗元老先生,他定會汪然出涕曰:「苛政之不幸未若禁運不幸之甚也,然核查小組之毒卻猛於虎百倍。小組之來吾國,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王宮不得寧焉。孰知禁運、核查之毒有甚於化武乎!」問題是他將來是否會有見到柳先生的殊榮,因為他的最終歸屬是地獄還是天堂,那還得由上帝決定。而上帝似乎還不止一個。
據亞洲人說,虎年象徵著力量、生氣勃勃和好運。若真如此,那麼在聯合國工作的職員應感到欣慰,因為據稱秘書長是虎年出生的,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希望經過改革後的聯合國在虎年更具活力,好運頻頻,至少不再出現因山姆要挾,拒不解囊履行義務,而一再面臨捉襟見肘的窘況。
遙望神州,炎黃子孫在九八年日子也應很美好。在此謹祝,東方醒獅在虎年更加精神抖擻,生氣勃勃,多交好運。
說成語
虎,被稱為百獸之王。自古以來,虎作為形象的「力量美」受到人類的贊美和推崇。作為威風和驅邪的代表,舉世公認。
成語是詞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形式」,帶「虎」字的成語很多。你能說出幾個帶有「虎」字的成語呢?
龍騰虎躍、龍爭虎鬥、虎口拔牙、狐假虎威、虎踞龍盤、虎口餘生、虎視眈眈、虎頭蛇尾、虎頭虎腦、如虎添翼、為虎作倀、龍潭虎穴、養虎為患、虎背熊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前怕狼後怕虎

❹ 中國哪些民族有虎圖騰崇拜

而土家族信仰的白帝天王,即為古代巴人遠祖凜君死後所化的白虎神。土家族對白虎神的崇拜,其實就是崇拜相傳中的古代巴人祖先虞君,這也反映出土家族與古代巴族的歷史淵源。

❺ 全國各地都有什麼與虎有關的民俗傳統

1、在「虎年」出生的人,很多人名字就叫「虎」,小名為「小虎子」的人則會更多。除了龍,其他屬相則少有這種現象。
2、「小虎子們」在過周歲生日的時候,要穿虎頭鞋、戴虎頭帽、枕虎頭枕頭。這種習俗在中國民間文化里延展到其他屬相的孩子,這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屬相,孩子在周歲生日的時候,都要穿虎頭鞋、戴虎頭帽。寓意是祝福孩子們成長的「虎虎有生」。
3、農歷五月端陽,民間,尤其是鄉村,人們常常要佩戴「艾虎」。這天人們要用雄黃酒在小孩子前額畫一個「王」字,並用五色線紮成虎形的香包,給小孩子戴上,以示驅五毒(蠍、蛇、蟾、蜈蚣、壁虎)。

❻ 為何韓國會這么崇拜老虎,而老虎又為什麼會在韓國絕跡

因為老虎這種動物是一種威猛的象徵,所以自古以來朝鮮半島的人都非常崇拜老虎,現在太極虎也是韓國的標志性圖標,韓國原本確實是有老虎的,但是因為近代日本軍人入侵了朝鮮半島以後,就對這里的老虎以及其他動物進行了捕殺,畢竟老虎身上的東西還是非常值錢的,無論是虎皮還是虎骨,在任何地方都很受歡迎,並且也有一些人為了貪圖利益而捕殺老虎,慢慢的野生老虎就在韓國開始消失了,只有北朝鮮還有幾只。

並且到了近代以後,因為老虎價值越來越高,所以說在日本軍人有了槍以後,更開始肆無忌憚的捕殺老虎,不僅僅是老虎,包括熊等動物都受到了日本人的圍捕,畢竟老虎皮,老虎骨頭都是很值錢的東西,還有部分韓國士兵,他們也對這種野生動物很感興趣,加上戰亂的原因,剩下的一些野生動物,都全部跑到北邊去,而不願意待在這里跟著人類受罪了,韓國電影《大虎》,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一隻老虎的故事。

❼ 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寓意

虎頭帽與虎頭鞋

在中國的傳說中,虎充滿了正義感。據歷史記載,《山海經•海內西經》載: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形象怪異,它是神山昆侖山的守衛者。而在《山海經•西山經》載:「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它又是昆侖山之主。

虎的正義凜然,讓古人們相信它能夠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所以有些家庭會在家裡掛虎畫並且正對大門讓惡魔不敢進入侵犯,讓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而百姓們常常用虎畫、虎臉、虎門神等祈福避邪。因此虎象徵著祈福辟邪。

閱讀全文

與除了中韓還有哪些文化崇拜老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