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古代名塔都有哪些你怎麼看
我是 旅遊 博主@桃子守望者,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我國古代有那些名塔這個確實無法准確回答,因為桃哥認為,只要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塔都是華夏民族先輩人的智慧結晶,都是值得保護和致敬的。另桃哥翻閱了很多相關帖子,各種中國古代十大名塔說法都不一致,大多是根據個人喜好或地方保護主義思潮自由添加和刪減,從學術上來說,只有中國四大名塔是一直以來比較認可的,那就是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飛虹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為什麼這四個是一直被稱為四大名塔,是因為從工藝設計、稀缺性和觀賞性來評判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桃哥認為,任何一座保存數百年的塔都可以被稱為名塔。
上: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上:洪洞廣勝寺飛虹塔
上: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上: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
另外題目中的蘇州虎丘塔、 西安大雁塔、 杭州六合塔、 開封鐵塔 、泉州東西塔、 石獅姑嫂塔也都是我們國家古塔中的寶貴財富,還有題目中沒有提到的北京妙應寺白塔、蘇州報恩寺塔、崇聖寺三塔、勐煥大金塔等等都是技藝超凡,建築精緻的古塔。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塔起源於印度,原來是存放高僧舍利子的專用建築,在中國先輩的文化和智慧中,逐漸演變為寺廟或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中國古塔的建造水平遠超同時期的世界各國,即使在現在任然有很多製作工藝上的未解之謎。中國古塔展現了高超的建造理論和施工技巧,是華夏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之一。所以桃哥堅持認為,每一座古塔都是一本教科書,都可以被稱為名塔。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全國古代名塔有以下排名不分先後:1.西安大雁塔2.廣東董塘雲龍寺塔3.山西飛虹塔4.登封嵩岳寺塔5.應城縣釋迦塔(應縣木塔)6.蘇州虎丘塔7.杭州六合塔8.蘇州報恩寺塔9.開封鐵塔(琉璃塔)10.杭州雷峰塔(該塔於1924年倒塌,現在的雷峰塔是2002年新建的)11.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12.陝西華嚴寺塔13.北京北海白塔14.山西普救寺塔15.北京天寧寺塔 16.銀川青銅峽一百零八塔17.太原舍利生生塔18.西安小雁塔19.昆明官渡金剛塔20.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21.泉州東西塔(東西塔是鎮國塔和仁壽塔的合稱),22.陝西嶺山寺塔23.吉林靈光塔24.安徽振風塔25.上海龍華塔26.江蘇昭關石塔27.定州開元寺塔28.河南洛陽齊雲塔29.安陽文峰塔30.武漢洪山寶塔31.安徽萬佛塔32.濟寧興隆塔33.陝西扶風法門寺寶塔34.海清市阿育王塔35.杭州靈隱寺雙石塔36.江蘇鎮江甘露寺鐵塔37.寧夏拜寺口雙塔38.景德鎮紅塔39.通州燃燈塔40.江蘇儀征天寧寺塔41.江蘇寒山寺塔42.陝西西安高陵塔43.潮安縣三元塔44.山西五台山大白塔45.寧夏銀川海寶塔46.江蘇鎮江慈壽塔47.江蘇楊州棲靈塔(該塔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毀於唐武宗會昌三年,該塔於1988年重建)48.湖北當陽玉泉寺鐵塔(如來舍利寶塔)49.濟南九頂塔50.遼陽白塔51.天津薊縣白塔52.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師塔53.山東濟南四門塔54.陝西西安興教寺塔(玄奘大師墓塔)55.陝西周至八雲塔56.河北贊皇治平寺石塔57.河南安陽修定寺塔58.西藏扎囊桑耶寺四塔59.山西運城泛舟禪師塔60.浙江寧波天寧寺塔61.山東濟南神通寺龍虎塔62.甘肅永昌聖容寺塔63.浙江臨安功臣塔64.浙江杭州閘口白塔65.河南武涉妙樂寺塔66.廣州光孝市南漢鐵塔67.山東濟南靈岩寺辟支塔68.廣東南雄三影塔69.江蘇蘇州瑞光塔70.內蒙古呼和浩特萬部華嚴經塔71.內蒙古巴林右旗釋迦佛舍利塔72.河南開封祐國寺塔73.河北臨城普利寺塔74.河南原陽玲玲塔75.湖南嶽陽慈恩塔76.湖南邵陽北塔77.石獅姑嫂塔……………中國有名古塔太多了,古代修建這些古塔都是供奉舍利,經卷,法物等,還可以登高遠,瞭望敵情,導航引渡等。
答,說實話我對這些名勝古跡我是了解甚少。可能是我才疏學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處古跡都有著不一樣的 歷史 意義和傳奇故事,每一處古塔都有獨特的 旅遊 風景和觀賞價值,
我印象中的古代鐵塔有,河南開封鐵塔、登封嵩岳寺塔、山西的飛虹塔、雲南大理千尋塔、江蘇蘇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杭州西湖雷峰塔、陝西西安大雁塔。
可能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應縣木塔……另有西湖雷峰塔、杭州六和塔、西安大雁塔等……
雷峰塔
② 福塔的中國的古塔與楚雄的「中國第一福塔」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文化古國。古塔建築是我國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經公布或備案的縣、市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中,古塔就有2000多座。若加上尚未列入縣、市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各地古塔總數,可達萬計。塔在藝術家、畫家和詩人的創作中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形成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
塔原是佛教的建築物,始於印度,也就是說,塔文化是一種外來文化。據佛經上說,公元前五世紀左右(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7年;逝世於公元前485年)佛祖釋迦牟尼「滅度」後,他的弟子阿難陀(Anada)等人將屍體火化後,有許多堅硬的「五彩晶瑩」的舍利(Sarlra)。弟子們將骨灰和舍利分為八份,分別埋葬在釋迦牟尼生前活動過的主要地方。各自建塔,內藏舍利、經卷、佛像、法器等以供奉,外以七寶裝飾,成為對佛祖的紀念建築。塔的印度古梵文為Stūpa;巴利文叫Thūpa。傳入我國後,漢文譯做窣堵波、或譯為塔婆、兜婆、浮圖、佛圖等等,俗稱「寶塔」或「塔」。
「窣堵波」在印度是半球形的墳墓,墓前有「開」字形的石質或木質標記。西漢末年,塔隨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遲至東漢初(約公元68年),我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中即已出現木塔建築。外來塔的建築形式即被當時中國懸山構架、斗拱雕飾的建築風格所改造,脫穎而成具有鮮明漢族特徵的單層亭閣式墓塔。進而和我國木結構的樓閣建築結合,衍生出一種完全不同於印度窣堵波的中國高層多級寶塔。使之具備了樓、閣、闕、觀的結合,並有地宮、塔基、塔身和塔剎的總體結構。
塔的外形中國本土化的同時,塔的標志性紀念性意義也不僅只是用來做「肉身舍利」的墳墓;而演進成為「法身舍利」,即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理想的標志性紀念物。從埋藏人的骨灰到紀念人的精神、標志地方的文化與精神,這是一個很大的升華。《法華經·法師品》中說:「經捲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這是因為「佛有真身與法身」,而其法身就是佛的精神與文化。這樣,塔的中國本土化使得塔的形狀樓閣化、塔級增多、「直逼青靄雲霄」,也使塔由紀念性佛祖墳墓,變成為精神、文化的標志性紀念建築物。這當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古就不拒絕外來的文化,而是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對於外來文化兼收並容,將其吸收進來,消化之後,從形態到內涵都又重新創造出新的品位與價值。這也說明中華民族對於外來的文化吸收必須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這與「全盤西化」,「不破不立」、「鏟除中國舊文化達到現代化」把外國摒棄的垃圾放在自己國家的祖先牌位上頂禮而拜的態度不同。
楚雄福塔的建造體現楚雄人民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又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的精神。
來到滇中高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楚雄的「中國第一福塔」,真是「一塔標晴眺,千里送朝暉。」
福塔,是楚雄矚目的景觀,是楚雄和諧時代的象徵,也是楚雄精神文化的標志性建築。福塔常威鎮山川,供萬眾欽仰。福塔,有孤高挺拔的形象,讓人們登高遠眺、產生極目山川的功能。如登上臨江古塔之頂,則「登高壯觀天地寬。龍江茫茫去不還」,「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達到登高望遠、開闊胸懷的作用。福塔是地方精神、地方文化的物質體現。福塔的所在地則匯聚人物,交流文化。所以,一方水土有一方文化;而一方文化又有其地方文化相適應的獨持建築,其中楚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福塔。
楚雄福塔還有「導航引渡」的作用。在群山起伏的滇中高原之上,大地蒼茫,需要有標志以指明方向。「建福塔標燈,以為來往之眺望」,塔是遠望的中心。自古以來導化人心和諧,「指引千帆夜競航」、「行路夜泊,以燈塔為指南」。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茫茫的天地中,有一高塔以「福心」吸引視覺,人們就不會迷失方向。
福塔還裝飾山河、美化風景形成楚雄城市設計的構圖中心。楚雄福塔是天、地、人三者之間,理、氣、形的結合體。她體形優美、玲瓏迷人,爭寫天上之姿,競模滇中山中之影。福塔立地高聳、直入雲表。迎晨曦、送晚霞,以接納天地之靈氣。
③ 清代前期文化流人對寧古塔的影響有哪些
文化流人,是清朝時期從物陸中原流放到東北地區的,曾為官吏或士子.掌握有較高文化或某些專長的人。清初,寧古塔成為眾多流放地之一,由於流放人數眾多,流放地點比較穩定,流放時間較為集中,對寧古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流放到寧古塔的文化流人,因其原有的知識和特長,在寧古塔或從事文化教育事業,或從事經商貿易事業。他們不僅發展了該地的文化,同時也對經濟、生活習俗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他們不僅留下了眾多物質財富,也留下了精神財富。
綜上所述,清朝時,寧古塔流人對當地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在教育.書籍傳播.著書立說等方面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他們博得了當地人與後人的頌揚。他們帶來的中原文化促進了寧古塔當地文化的發展。
④ 「古塔」本是舶來品,與儒釋道相融合後,有了哪些「中國韻味」
安慶市迎江寺的振風塔
總結
塔的出現源於印度佛教,但是卻在數千年的演進中脫胎於佛教,與中國的宗教,建築相結合,衍生出具有其他意義的功能。在傳統審美的浸淫下,其宗教神秘性不斷弱化,世俗審美性不斷增強,並在不同朝代中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風格,或是綺麗,或是質朴。與其將其稱為是具有神性的宗教產物,毋寧說是中外文化交融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建築形式。這種藝術形式,既具有先天的佛家色彩,又有千年來沉澱的儒道意蘊,同時還承擔了多層次的功能,是中華建築寶庫中,一顆瑰麗的明珠。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塔的類型和作用》
2、《中國古塔的儒釋道文化意蘊》
3、《中國古塔及其審美文化特徵》
4、《唐摭言》
⑤ 阜新探古塔:為什麼契丹人喜歡建塔,為啥說遼朝成也佛塔毀也佛塔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已經在雲南享受藍天白雲,山花爛漫了,而今年不行了,走不出去,心裡急,只能周邊轉轉。
我想起家鄉的一座古塔,在阜蒙縣的紅帽子鄉。
二十多年前我去內蒙大青山,進入丘陵山區,遠遠看見不遠處有座孤零零的古塔,歲月侵蝕,似風燭殘年,搖搖欲墜,就是這東塔山塔。
過去因為道路不好走,這里顯得很遙遠,現在交通便利,其實距離阜新市區只有三十多公里,開車去,就是慢走一個小時也到了。
阜新在遼西,靠近內蒙,在清朝屬於邊外,地廣人稀,但卻留下了很多 歷史 遺跡,除了古塔,主要是藏傳佛教文化。那時居住的蒙古人負責給清朝養馬、放牧,後來闖關東人來了(主要是山東),開始了農耕,逐漸土地都被開墾了。
這一帶屬於醫巫閭山脈末端,因為高高的醫巫閭山遮擋,濕潤的海洋氣候過不來,而內蒙的科爾沁沙地又不遠,所以這一帶多風沙,少雨水,土地貧瘠,經濟也落後,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
但如果再往前朝挖掘,阜新的契丹文化卻非常厚重,這里被譽為「契丹搖籃」、「遼國後花園」,在遼王朝統治時期阜新是重要地區,一度非常的繁榮與昌盛。
現在阜新發現的遼代城址近30座,其中重要的有史料記載的城址就有成州城址、懿州城址等四處,另外還有十餘座大型寺院遺址,還曾有古塔十八座,而現存的遼塔還有三座。
我要去的的這個塔位於阜蒙縣紅帽子鄉塔山村,始建於遼聖宗年間,也就是公元982~1031年之間。
在阜新現存的遼塔中,除了這個「塔山塔」,還有塔營子塔、十家子塔山塔,現在這三座塔都是國家文保單位。
古塔有十八個,到現在僅存三座,是 歷史 的變遷與歸屬,但阜新因塔而產生的地名卻不少,我熟悉的就有:塔營子、塔北、半截塔、塔子山、塔子溝、塔屯、塔園子等等。
為什麼邊外阜新有這么多的塔,當然是因為契丹在阜新有過重要存在和文化過往。
契丹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遼朝,在大家記憶里,遼朝就是大宋朝讓楊家將拼光了男人,最後女將上陣去的北方那個蠻夷民族嗎?
對的,就是這個大遼! 歷史 上遼朝(907年—1125年)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209年。但這個遼朝並不像過去所描繪的那樣野蠻、無禮和無知。契丹雖然是游牧民族興起,但他們團結且有抱負,廣泛的吸收中原先進文化,寬待宗教,甚至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還創造契丹文字。
而佛教又是遼朝的絕對國教,基本繼承盛唐的教學佛教,是舉國行為,所以現在大遼所擁有過的地盤都留有大量的遼代佛塔和寺院遺址。有研究者說遼朝正是因為信奉和推崇佛教,而得以發展和壯大,但最後也是因為佛教,大量的修建佛塔和寺院,掏空了國庫,也損傷國力,最後開始衰敗,被蒙古和金人所滅。
這東塔山塔的具體位置,是距離遼代古成州城西約5公里的山坳中,而成州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的二女兒晉國長公主岩母堇的私城,建於遼太平元年(1021年)。現在阜新到內蒙奈曼旗的公路,剛好從古城遺址穿過。
現在依然可以看見古城的痕跡,是一個方形城郭,殘存城牆完好保存,南北城牆長754米,東西城牆長696米,土築夯建。在這古城裡原來還有一座塔,叫「成州城塔」,建於遼道宗大康二年(1076),文革中被毀,出土了金、銀小塔各一座,上有文字記載,現存於遼寧博物館對外展出。
東塔山塔在成州遺址的西北,兩山之間的山坳里,為八角十一級密檐式磚塔,殘高24.4米,可惜塔頂塔剎已經不存在了。此塔在十年前進行了全面維修,但修復水平一般,痕跡也是太明顯,從殘存的遺跡看,這塔當年是非常精美的,完全是頂級的能工巧匠所為,一千年了,依然可以想像它當年的風韻猶存,是多麼令人想像。
這座古塔能夠倖存,除了是結實的磚石結構(遼代塔大部分是結實的磚石結構,所以很多流傳下來,量很大),還有一個原因它是完全在山裡面,早年這里交通不便,外來人少,沒有受到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現在雖然交通便利了,但參觀的公路依然沒有修好,底盤低的轎車還不好到達,周圍還是千年前的模樣,所以古塔與周圍的環境很是協調。
古塔處於兩山之間,可以兩面眺望峽谷和平川,也可以再登山頂,看更遠的白雲和風景,而最難得是這里很少有人來,無人打擾,完全是享受你自己的風景。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