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州的文化文明有哪些

廣州的文化文明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6 07:15:33

『壹』 廣東有哪些歷史文化

1、韶關馬壩人遺址:1958年,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在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處的獅子岩被發現,「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證明了早在12.9萬年以前,廣東地區就出現了早期古人。

『貳』 廣州的文化

【主詞條:廣州文化】
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象崗南越王趙眜(趙佗之孫,第二代南越王)墓和中山四路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葯洲、荔枝灣、流花橋、越秀公園內的紹武君臣冢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 廣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項目名稱傳統音樂廣東音樂嶺南古琴藝術傳統舞蹈廣東醒獅-沙坑醒獅傳統戲劇粵劇嶺南木偶戲表演藝術曲藝粵曲傳統美術廣綉象牙雕刻廣州灰塑廣州欖雕廣州玉雕傳統技藝涼茶製作技藝廣彩瓷燒制技藝廣式硬木傢具製作技藝傳統醫葯陳李濟傳統中葯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葯文化民俗乞巧節波羅誕參考資料來源 【主詞條:粵語、客家語】
廣州是廣府民系的核心地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全境可通用粵語。第一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於2013年11月在廣州舉辦。 清末起,由外國人拍攝的照片、製作的地圖及文獻,均以粵語拼音標注地名和人名,至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定為正是地方標准,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規則明顯,至後期逐漸完善,方案再傳至香港,成為香港政府粵語拼音。新中國建立後粵拼被取締,但在港澳及海外獲保留。
客家話主要分布於增城區(占本地人口近40%)、花都區、從化區,白雲區、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此外亦有部分居民講潮州話。廣州居民基本能講普通話,越秀區登峰街道、荔灣區的沙面以及白雲區的三元里街道一帶外國人聚集,英語也比較流行。 【主詞條:廣州菜、廣州美食、廣式點心】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中國。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 ,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廣州菜 廣州菜是在匯集廣東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中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府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廣府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府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等。 早茶 早茶點心「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 「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人喜歡喝茶,比如飲早茶,飲涼茶,飲功夫茶等。大家喜歡在節假日呼朋喚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點心,聊天。廣式點心品種多樣,製作精美,各有風味。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 特色小吃 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
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雲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雲吞面還有一個別稱叫細蓉。
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荷葉包飯:荷葉包飯又稱荷葉飯,是廣州有名的風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的。荷葉碧綠,飯團鬆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 餐飲老店 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酒家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酒吧 沿江路的酒吧街、環市路的酒吧街、白鵝潭酒吧街等都是廣州較有名的酒吧街。 酒店 廣州五星級酒店廣州花園酒店(白金五星)白天鵝賓館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廣東亞洲國際大酒店廣州碧桂園鳳凰城酒店廣州建國酒店(天倫萬怡大酒店)廣州嘉逸國際酒店白雲賓館南沙大酒店廣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廣州天譽威斯汀酒店鉑爾曼大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星河灣酒店廣州君悅酒店科爾海悅酒店威爾登酒店九龍湖公主酒店廣州金葉子度假酒店廣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廣州聖豐索菲特大酒店廣州海怡半島星河灣酒店參考資料來源 旋轉餐廳 廣州塔旋轉餐廳、廣州花園酒店旋轉餐廳、愛群旋轉餐廳。 【主詞條:粵劇、粵曲】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廣東、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郎筠玉、羅品超、著名編劇唐滌生等。 【主詞條:嶺南畫派、廣雕、廣彩、廣綉】
嶺南畫派是指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這一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沖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沖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並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該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教堂屬「哥特」式建築,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
沙面,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了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西關大屋,俗稱古老大屋,是荔灣區西關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大部分西關大屋興建於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主要分布在多寶路、寶華路、龍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的鍾家花園等,但現已不復存在。
東山洋房,紅磚清水外牆、柱式門廊、柚木門窗、小庭院。是廣州特有的民居建築,印證著羊城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更構成了這里別具一格的城市風貌。
廣州最高的建築物是廣州塔,總高度達600米 。第二高建築是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總高度達530米 。 廣州摩天大樓(200米及以上)名稱高度樓層廣州國際金融中心437.51103廣州中信廣場39180廣晟國際大廈36059珠江城大廈31071廣州利通廣場30266富力盈凱廣場28566正佳東方國際廣場26956中華國際中心26962廣東電信廣場26066亞太世紀廣場西塔樓25060廣州銀行大廈267.7557富力中心24354維多利廣場22252萬菱國際中心21853亞洲國際大酒店21050達鏢國際中心20851廣州太古匯20850廣州地中海國際酒店20148廣東國際大廈20063高德置地廣場A座20046高德置地廣場B座20046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叄』 廣州有什麼文化

1.歷史沿革

廣州鎮海樓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清朝閉關鎖國時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臨時政權。毛澤東在這里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里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小楊、谷希雲、余德超、鍾傑武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1982年國務院宣布廣州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 關於廣州的別名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園內既有「五羊雕塑」,此傳說被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所應用。
文物古跡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處。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2.文化藝術

嶺南文化
廣州是一座具有2222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普通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束。每年市政廣州天河花市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花市開市後,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鍾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年三十逛完花市後常常去嘆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舶來品中有歐洲的薰衣草、泰國的富貴掌、荷蘭的鬱金香、北歐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時的杜鵑等等;國產品種有江西的金邊瑞香、吉林的君子蘭、洛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廣州人認為外來花雖然很漂亮,但大都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不能滿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貴」的意頭。行花街是為了沾點花香瑞氣,擠掉晦氣,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歸僑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築成群的住宅小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商業「騎樓」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本世紀60年代以後,廣州新建的商業街區已很少採用這種形式了。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大屋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團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曲藝戲劇
著名編劇唐滌生主條目:粵曲、粵劇、南音和鹹水歌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兩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並且內戰時一批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建國後一度由於文革受到摧殘,但改革開放後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羅品超等.

3.飲食文化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1、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2、早茶: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3、嶺南佳果:
廣州的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此外,還有芒果、楊桃、石榴、龍眼、白欖、烏欖、黃皮、楊梅、菠蘿蜜、三華李、西瓜等。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廣州果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史書載,當年漢武帝便向嶺南征貢"御橘",三國吳交址太守士燮向孫權進獻的"瑞橘",指的都是甜橙,而非今日通常講的柑橘。 據調查,廣州的水果有40個科、77個屬、132個種及變種、500多個品種,其中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33個。著名品種有增城掛綠荔枝、黃登菠蘿、羅崗甜橙、石硤龍眼、芳村花地甜楊桃等。近年培育了細核淮枝、八月熟荔枝、紅江橙、大果龍眼、穗中紅番木瓜、翠寶西瓜等品種。
4、特色小食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據說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其成為名餅卻在半個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地用搓爛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來,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其後,又進一步改進,務求精製巧作,並改進包裝,罐裝或盒裝,遠銷東南亞。

『肆』 廣州文化特點

廣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這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許多說不完道不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居住、建築、商貿、語言、歲時節令、婚姻、祭祖、禮儀、娛樂等。
廣州,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俗風情的南粵名城。這里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廣州文化藝術概覽
粵劇

粵劇是我國的一大地方劇種,紮根於廣東民間,也流行於廣西部分地區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和華人居住區,至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廣東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成、發展起來的。同時粵劇先後把南音、粵謳、龍舟歌、木魚歌等地方說唱藝術,以及廣東流行小調、小曲先後吸收進來作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粵劇以梆子、二黃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調為輔,富有地方特色和豐富多彩的唱腔體系。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指在辛亥革命前後出現的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人為首的一個畫派。他們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主張國畫更新,反對清末民族畫壇的摹仿守舊,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因為他們都是廣東人,所以被稱為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其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兼工帶寫,彩墨並重。嶺南畫派對推動中國畫的發展有重要貢獻,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是產生於廣州方言區的器樂品種,本世紀初發源於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風行國內外而享有盛譽和眾多的聽眾。它是以廣東民間曲調和某些粵劇音樂、牌子曲為基礎,吸收了中國古代,特別是江南地區民間音樂的養料,經過近300年的孕育,完善和發展起來的地方民間音樂。
粵綉
粵綉,又稱廣綉,中國名綉之一,是產於廣東地區的刺綉品。據傳創始於少數民族,明中後期形成特色。國

內以故宮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滿、圖案繁茂、場面熱烈、用色富麗、對比強烈、大紅大綠而著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布局滿,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樹根等補充,顯得熱鬧而緊湊;粵綉的另一個獨特現象,就是綉工多為男工,和其他地區綉工均為女子不同,在綉制大件時,綉工常手拿長針站著施綉。
粵綉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毛績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針法十分豐富,把針線起落、用力輕重、絲理走向、排列疏密、絲結捲曲形態等因素都用來強化圖像的表現力。
廣彩


彩是廣州彩瓷的簡稱,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它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的工藝品,大都採用我國的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而著稱,是我國釉上彩瓷的一個獨特的品種。
廣州彩瓷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為了給歐洲各國加工彩繪瓷器,將江西景德鎮的白瓷器運到廣州,仿西洋畫彩繪,再售於外商。廣州十三行商開辦時已設專營廣彩出口的瓷庄和洋行。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之一。范圍遍及珠江三角洲和廣西的中南部地區,而以廣州最具有代

表性。盆景始於明清,形成特有風格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嶺南盆景的特點是:因材而就,樹胚如九里香、福建茶、水橫枝、朴樹、榆樹、入地金等,多來自山野間。造型獨特,截干蓄枝以求形態順乎自然,枝與干間比例得當;且擅長修剪,講究用盆,以及題名托意。
嶺南盆景源於自然,卻高於自然,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機結合。嶺南人特別是廣州人,喜愛盆景,種盆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家庭天台、陽台都種盆景,以此美化環境,調劑生活,既可舒眼目,怡心神,增進健康,又可陶冶情操,帶來樂趣。
嶺南古琴

嶺南古琴,至遲在漢代便逐漸發展起來,歷代都出現不少有名的琴人,寫作了不少琴學的典籍,創造和保藏了不少有名的古琴樂器和琴譜。
嶺南琴派的創始人是清代道光年間的廣東新會人黃景星。另外,影響較大的琴人還有:雲志高、何洛書、何耀琨、楊錫泉等人;藏琴方面,有 「天蠁」、「松雪」、「振玉」、「水仙」等名琴;琴譜和琴學論著方面,有雲志高的《蓼懷堂琴譜》、黃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譜》、何斌襄的《琴學匯成》。
粵曲

廣東曲藝首推粵曲演唱。粵曲是廣州方言區流行最廣的一大麴種,約有150年歷史。粵曲原為粵劇的曲調,後形成獨立的曲種。粵曲音樂性強,注重聽覺藝術,講究唱工,不長念表,其唱腔屬於皮黃系統的板腔體,梆子、二黃、牌子曲、小曲、歌謠構成其整體,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種主要喉腔。粵曲流行區域極廣,以廣東省及港澳地區為主要活動基地。凡在粵籍華僑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粵曲的演唱。
增城欖雕

廣州增城一帶自古盛產烏欖,此欖核大而仁小,適合雕刻,從而孕育了廣州欖雕這門精妙的民間手工藝。它的發展歷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時期,代表人物有清乾隆時代的廣州籍宮廷匠人陳祖章以及清咸豐四年(1854)增城新塘民間藝人湛谷生 。
廣州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
廣州灰塑
廣州灰塑主要分布在廣

州市區以及增城、從化,是廣州傳統的建築裝飾工藝。根據《廣州市志》,始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的增城證果寺就有灰塑作品——灰塑龍船脊。廣州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盛,尤以祠堂、廟庵、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廣州灰塑的特點鮮明,色彩艷麗,以大紅大綠為主。選材上,灰塑藝人因地制宜,採用適合廣州濕熱氣候的石灰材料——耐酸,耐鹼,還耐溫。製作流程上,廣州灰塑必須到雕塑建築的現場,於常溫下製作,不需燒制。製作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藝人會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地留出裝飾性通風孔,從而減輕台風對脊飾的猛烈沖擊。傳承方面,灰塑學藝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師,即獨立施工。
廣州木雕

廣州木雕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廣州漢墓》著錄,它作為工藝品出現,始見於廣州三元里馬鵬崗西漢前期漢墓出土的武士俑和騎馬俑。唐代,由於外貿發達,東南亞國家的貴重木材經廣州入口,刺激了廣州木雕業的興起。
明清兩代,廣州木雕作為建築裝飾更受重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技藝也日臻完善。清末,由於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受外來文化影響,吸取西式傢具的造型結構、裝飾紋樣的風格,形成了廣州木雕的地方特色。
廣州磚雕

廣州磚雕主要分布在番禺區。早在漢初,古南越王宮御苑中(現在廣州市中山四路)便已出現了磚雕的雛形¬——刻有花紋的漢磚。廣州磚雕到了明代運用已非常廣泛,形成了嶺南水鄉民間建築的獨特風格。影響所及,直達東南亞各地。清代更是受到了宮廷的賞識。
清代後期,隨著現代建築的興盛,磚雕藝術逐漸被現代雕塑工藝裝飾所取代。至民國初期,採用磚雕裝飾已較為罕見。目前,沙灣磚雕藝人也是寥寥無幾,僅有何世良一人仍在執著地追求著。
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工藝歷史悠久,廣州飛鵝嶺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中已有完整玉環及殘玉環各1件,距今約4000多年。漢代廣州官辦玉器手工作坊直接由少府或工官掌管,根據皇帝喜愛或宮廷需要進行生產。唐、宋時期的玉雕工藝品主要用於祭祀神器、宮廷裝潢、玩物珍寶佩飾。明、清兩代,玉石雕刻業漸趨繁榮。清初廢除「匠籍」管理制度後,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民間玉器生產蓬勃發展,並出現了行會組織,制定了嚴格的行規和學師制度。
粵語講古

「講古」即說書、講故事。粵語講古是藝人用廣州方言對小說或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這種民間技藝來源於古代的說唱藝術;形式上而言,當是直接承繼元明以來的評話、評書,並結合粵語方言而產生。據說明朝末年,江蘇泰州說書大師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將領左良玉的幕客,在隨軍南征時把說書藝術傳來廣東。
沙灣飄色
沙灣飄色是流傳

於廣州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活動,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據說清朝咸豐年間,廣東各地流浪藝人每逢酬神廟會,便打扮成戲曲人物,造型表演,稱「賽聲」或「彩色」。後來發展成為馬匹上裝扮的「馬色」、水上裝扮的「水色」,而裝扮在托上由多人抬著遊行的稱為「飄色」。沙灣飄色以「板」為單位,每板由2-3個小孩扮演,一板一個故事,多以神話、歷史故事為題材。在結構上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色櫃,即活動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鋼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員,坐在下面的叫「屏」,一般由10-12歲的小演員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飄」,一般由3歲上下的小孩扮演。
番禺水色
番禺水色是一種以木筏為載體、以戲劇或民間傳說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水上表演活動,主要流傳於番

禺區市橋鎮、沙灣鎮等地。古時,屈大均《廣東新語》里有大洲龍舟水上扮故事的記載;清人檀萃所著《楚庭稗珠錄》里比較詳細的記載了有關市橋鳳船表演的情況;清同治版《番禺縣志》中敘述有關鳳船情況時寫道:「船後則彩艇絡繹,綴引水色,皆用孌童扮演故事。」這是目前明確有「水色」二字記載的最早文獻。
番禺水色是在水上進行的巡遊活動,以水上表演為主,體現出嶺南水鄉的地方性特色。其人物固定在木排上,凌波而立,隨波飄動,如幻如真。其表演,與越南水傀儡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番禺水色藝術結合了戲劇、繪畫、雜技、造型等多種藝術,這種造型藝術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廣式傢具

廣式傢具工藝是廣州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的代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朝廷已有廣式傢具出現。清初,廣式傢具的豪華造型滿足了統治者對富貴的追求,成為清廷傢具的主要來源。清中期,廣式傢具受歐洲巴羅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藝術風格影響,在造型和裝飾上達到鼎盛時期。民國後期戰亂使廣式傢具行業蕭條中落,抗戰勝利以後,傢具行業逐漸復甦。
中華老字型大小-"陳李濟"葯業

陳李濟由陳體全、李升佐兩公創建於1600年,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創始初期一直到清末民初,都處於小規模的前店後廠狀態。但其「火兼文武調元手,葯辨君臣濟世心」的制葯傳統卻一直得以流傳。1900年英法聯軍入侵,廣州老鋪毀於炮火,暫遷佛山,戰火平息後,復廠廣州。後陸續開設香港、上海、澳門等分店,規模不斷擴大。解放後,經「公私合營」,組成「廣州陳李濟聯合制葯廠」。1998年易地擴建,新廠落成在廣州市海珠區。
中華老字型大小-"潘高壽"葯業

作為嶺南醫葯文化的傑出代表,潘高壽以立足傳統、大膽革新為主要特徵。潘高壽首創了獨特的川貝枇杷露製作工藝。同時,名列「中華老字型大小」的潘高壽,又是嶺南商業文化的代表,是目前所知嶺南地區最突出的維護知識產權的百年老店.
廣州民俗風情概覽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廣州有春節逛花市的習俗。它是由古代的花市、夜花市逐漸發展形成的。廣州的年宵花市形成於19世紀

清咸豐、同治年間。當時設兩個花市,一個在藩署前(今中山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另一個在十八甫。除夕花市,又稱迎春花市,在每年農歷年的最後三天舉行。在這三天里,花市從清晨到午夜向公眾開放,除夕之夜達到高潮,正月初一早晨2時結束。花市期間,教育路、多寶路、濱江西路、東川路、芳村陸居路和荔灣路一帶,長街如錦,百花爭艷,遊人如潮,摩肩接踵,歡聲笑話,熱鬧非凡。市上一般出售枝頭、盆頭和散花三類。枝頭以桃花、梅花為主,吊鍾花居多;盆頭的名目繁多,諸如金桔、四季桔、大紅桔、硃砂桔、金蛋果、代代果、茶花、蘭花、芍葯、玫瑰、含笑、水仙花、牡丹、海棠等;散花則有菊花、雞冠花、劍花、銀柳等。
廣州飲茶習俗

廣州飲茶習

俗,以早茶為中心,飲茶與廣州特色的茶點結合,包括一系列茶禮茶俗、民風民情、民間文化。
東漢時,已經有廣州人以茶敬客的文字記載。清代出現的各種茶館茶居茶樓,特別是由於社會交往、生意洽談需要,在出口貿易繁盛的十三行地區產生的三元樓、陶陶居等一批茶樓,承擔了飲食、交流、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作為飲茶習俗的載體,成為廣州人重要的民間習俗和生活方式。
生菜會
生菜會流行於廣州、南海、順德一帶,起源於明末清初,

式微於解放初期,有300多年的歷史。生菜會吃生菜,起初是為了「迎生氣」。《廣州府志》記載,「迎春日……啖生菜、春餅,以迎生氣。」許多人會後還購買「盈盈滿筐」的嫩綠生菜回家,「以取其生機」(見1884年創刊的《點石齋畫報》)。後來,生菜會與觀音信仰聯系在一起,並「在珠江三角洲務實重商的社會氣氛中發展,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4(中山大學教授葉春生先生語)。開生菜會的目的變成求財和求子。生菜會的日期定在白衣觀音誕——農歷正月二十六,地點在觀音廟附近,活動除觀戲、聽曲之外,就是朝拜觀音、摸螺求子,食生菜包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
盤古王誕
盤古王是神話中開天闢地的人。傳說他生於天地渾沌中,後來天地開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就極高,地就極低。所有日月、星辰、風雲、山川、田

地、草木、金石,都是他死後,由身體各部分變成。後人為紀念他,於是選風水寶地,大興土木,請能工巧匠,畫棟雕梁,建盤古王廟。
盤古王廟歷年香火不絕,遠近聞名。每逢農歷八月十二日的盤古王誕,南海、番禺、順德、廣州、清遠、三水等地民眾,成群結隊,擂鼓舞獅,前來慶賀,場面十分熱鬧。朝拜者沿盤古王廟後面的山路拾級而上,廟後山腰上建有半山亭。其西側有巨石異突,名為乾坤石,俗稱盤古王卧石。乾坤石高約4米,平面三十多平方米,正中有一條裂縫,裂口寬三十多厘米,深一十多。鄰近有幾塊錯疊的大石,石底終年湧泉,名龍口泉,人們稱此泉水為「聖水」。凡上山朝拜者,皆取水回家,以祈求驅邪消災,合家平安。
波羅誕

波羅誕始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直到今天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十三為波羅誕時間。二月十三為正誕。這幾天,南海神廟的四周,包括水上的,陸上的,鄰村的都熱騰起來。
舞火狗
相傳在

石灘鎮麻車建村之初,人們為了祈求平安,消除災害,家家戶戶便紮起草人,插上香火,放在門口熏煙,以祈消災辟邪。此後,有人又用番薯藤,或用「火芡」藤、麻繩等模擬龍、鳳、麒麟,插上香火,在村頭巷尾舞動,祝福吉祥。並在每年九月都舉行,一直沿襲至今。民間童謠道:「火狗到門來,添福又添財。」形成獨具特色的火色遊行活動。

『伍』 廣府文化有哪些,包括了什麼內容

廣府文化,也就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文化。是中漢聞名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些:粵語,粵劇和粵曲,經常被作為粵文化來作為代稱。那麼在廣府文化中,包括了哪些內容?我找了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 城市文化 吧!

節俗婚嫁
在節日習俗上,既有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廣州,有除夕花市。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至今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飄色游藝活動,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會(取發財之諧音)、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日娘誕、盤古王母誕、魚花誕、田了節、龍母誕等,內容多與祭祀本地神仙以及發財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題有關。

反映了廣東風俗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品格。婚姻習俗上,舊時既接受了漢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城鄉,還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風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遺風,女子出嫁後,除了年節、慶賀、弔唁等紅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長住夫家。後者是一些女子為了獨立謀生和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而宣布自梳,終生不嫁。這種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變異,又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建國後。

飲食風俗
廣州的飲食文化享譽海內外。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

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注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粵菜善於博採眾長,根據廣州的氣候、物產條件進行改造,體現了嶺南文化融通善變的韻味。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餚,著名的「龍虎鬥」、「菊花三蛇羹」、「上湯燜禾花雀」、「紅燒果子狸」、「瓦缽燉禾蟲」、「開煲狗肉」、「粗鹽焗乳鴿」,成為公認的美味佳餚。

雞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顯粵菜的製作功夫。廣式飲菜,興起於19世紀末的廣州,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眾化茶樓興起,漸而蔚成風習,擴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鎮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鎮。茶樓的點心精美而又豐富,常見的如蛋撻、蛋盞、蛋散、干蒸、燒買以及各類粥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許多西點,使食品更為新潮、精美。

戲曲音樂
粵劇以粵方言演唱,是廣東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以後又在伴奏樂器上大膽採用了一些西洋樂器,大大

增強了烘托唱腔和戲劇動作的效果。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粵劇演員有被稱為「粵劇四大家」的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廖俠懷等。紅線女所創的「紅腔」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大。以粵語演唱的曲藝品種,有粵曲、木魚歌、龍舟歌、南音和粵謳等。

廣東音樂是產生、流傳和發展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及粵西廣府方言區的純器樂演奏的民間音樂。19世紀60年代起,嚴老烈等代表性人物,運用帶規律性的使用裝飾音和「加花」的旋律發展法創作改編出《旱天雷》、《倒垂簾》、《連環扣》、《餓馬搖鈴》、《雨打芭蕉》等有獨特風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樂曲,標志著廣東音樂作為樂種的形成。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

美術工藝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寫意花鳥,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

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准;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

現代,繼承和發展這一畫派藝術的,有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昴、楊善深等。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品類繁多,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如肇慶端硯;廣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紅木傢具、積金彩瓷、朱義盛首飾和廣綉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畫、剪紙、金銀銅錫箔、染色紙、獅頭、彩扎燈色;新會葵扇;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築裝飾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磚雕等,其中以端硯、粵綉、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南獅的發源地。

文化節
2011年1月18日首個廣府文化節開幕。廣綉、骨雕、雕塑、盆景、攝影五大文化傳承人五仙觀獻藝。91歲象棋大師陳松順親臨現場設局對弈,一代剪紙名家葉潤生親手錶演鏤空剪影,「南蕭王」郭大強當場展示堪比儀器精準的手工校音,還有50年說書生涯的顏志圖講述廣府民俗故事……為期6天的「廣府文化節」在廣州五仙觀盛大開幕。

啟動儀式上還將有華美漢服秀、五仙賜福、醒獅等精彩表演。五仙觀現址坡山是珠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坡山古渡」,至今仍然留下唐代廣州海岸大浪沖刷過的痕跡。主辦方別出心裁地設計了「鮮花、稻穗獻五仙」節目,遊客只要花兩三元就可以買下鮮花、稻穗獻給傳說中的「五仙」。

『陸』 廣東文化象徵有什麼

嶺南文明 :千古文明--與中華文化休戚與共、同根同源、密切聯
嶺南文化精神與鮮明特徵--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與時俱進
(南越國遺址 南海Ⅰ號)

嶺南餐飲: 粵菜是廣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桂菜的總稱 。粵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中頗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 。

飲茶文化: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方式。 其中還有聞名的 潮州工夫茶

還有著名的地方劇種 :粵劇 是廣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 。中國廣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廣東佛山(我生活的城市噢),用廣東話(主要廣州話)演唱,主要流行於說粵語的地區。
紅線女,曾任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廣州粵劇團藝術總指導,並曾當選為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為粵劇文化奉獻了一生。
冼星海,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所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最廣為人知,他的作品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 星海音樂學院就是為紀念冼星海而建立的 。

嶺南醒獅:提到嶺南醒獅,不得不提黃飛鴻,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

賽龍舟:多在喜慶節日主要是端午節舉行的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廣東的賽龍舟形成了獨特的操作技法和精神面貌,成為豐富文化內涵的民俗活動

嶺南建築 :開平碉樓 客家圍屋 佛山祖廟 南海神廟
廣東四大名園:清暉園(順德) 余蔭山房(廣東番禺南村鎮東南角) 東莞可園(東莞市城區博廈)

嶺南人文足跡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康有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
梁啟超,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
孫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
袁崇煥、林則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為廣東東莞和中華大地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們將激勵著無數的後來者為中華民族的繁榮而努力。廣東東莞是富於傳奇的土地,虎門炮台遺址揭開中國近代史首頁,具歷史標志意義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古戰場遺址。
黃埔軍校: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柒』 最能代表廣州的城市文化是什麼文化

你好,代表廣州的很多文化,
最能代表廣州的是千年商港文化,廣州自明代以來一直是南方經濟商貿中心。2200年歷史沉澱,1300年商港輝煌,600年持續繁華,同時具備這三點的城市全國只有廣州。
另外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省港大罷工、北伐戰爭策源地、廣東革命政府等等,廣州是和武漢並列的近代中國革命中心。
飲食文化,食在廣州也很有意義,不過據說非典與廣州有人吃果子狸有關。呵呵。

『捌』 廣州有哪些嶺南特色文化

嶺南傳統建築、嶺南特色食品、嶺南特色風俗、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

『玖』 廣州的文化特色是什麼最有代表性的有那些

廣州還是中國嶺南文化的中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粵劇,此外嶺南派國畫也很有特色。俗話說「食在廣州」,這也是廣州的文化特色。

『拾』 廣東文化特色

廣東有什麼特色文化? 按照人類精神生活領域的廣泛性和精神生產發展的過程性,依據形成產業支柱基本要素劃分的原則和對文化產業發展態勢的把握,我們認為,現代文化產業系統有六大產業門類,這就是教育、智力、高新技術、媒體、文藝和休閑產業。從廣東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改革以來得到發展的也主要是這幾大門類。因此,廣東實施文化產業強省的戰略,也應當在這幾個主要門類上下功夫。
(一)文化產業系統的基礎性產業:教育產業
教育的整個體系原本就是一個產業系統。整個教育系統的技術裝備水平、科研教學所需工具和手段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投入,其產出,包括社會勞動者隊伍、人才隊伍、科研成果及其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教育產業化,就是要凝聚和動員海內外一切辦學積極性,科學合理地集中和配置一切教學資源,實行多元化投資,多元化經營,多元化受益,以滿足社會和大眾不斷增長的學習與提高的需求。當然,有投入就有回報。這就需要按教育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以便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教育資源投入與人才產出的統一,人、財、物、知(識)投入與多種價值轉換形態回報形式(如資本、技術回報,教育股份,知識股權,專利分紅等多種形式)的統一。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作為生產性的產業化發展,日益顯示出比教育作為消費性事業發展,對社會產生更大的作用和對未來更深刻的影響。教育通過產業化方式,能夠大面積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知識、文化水平及專業技能,從而使之迅速轉化為直接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就中國來講,實現教育的產業化,顯得意義更加重大。中國人口世界第一,正因為教育未成為產業並產業化,才使得不少有條件上學的人得不到上學的機會,從根本上限制了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這是我們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大的失誤。教育產業化不單純是買賣關系,更不只是收費上學,最重要的是根據社會和教育市場的需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建立教育體制和教學運作機制,通過增加教育增量,盤活教育存量,從而建立一個投入產出的最優的教育配置系統,讓更多的人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教育只有走產業化道路,才能實現規模生產和規模效益,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學校只有既是培養人才的事業單位又是生產人才的社會工廠時,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全面功能。
(二)文化產業系統的動力性產業:智力產業
智力產業的本質特徵,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及人自身並獲得思想理論成果的精神生產,又是人類知識的總匯和智慧的結晶,是形成知識經濟時代的基礎,是現代社會的第一生產力。這一門類包括一切科研機構的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思維科學和管理科學,以及各種提供智囊、決策、軟科學、信息咨詢、學術觀點等等服務機構。
首先,從主客體關系來看,智力文化產業要解決的,是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實踐與認識的問題,是人如何認識與改造社會、自然及人自身,獲得知識和力量的互動過程,智力產業的內涵,其最高抽象是哲學,並通過其他各門學科共同構成。它為人的成功的實踐提供了正確的觀點與方法,形成人類智慧的源。
其次,從觀念導向作用看智力產業的巨大推動力。觀念變革是創新的搖籃,是催生新事物的助產婆。觀念的更新與歷史的進步是成正比的。觀念更新得越快,新思想傳播越快,科學的昌明和繁榮就越強,人類社會面貌的改變也越大。
再次,從當代科技革命看智力文化產業的任務。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但要求大規模技術的發明、創造,而且要求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不但要求自然科學理論的強力攻關,而且要求社會理論的超越攀登,不但要求思維科學和人類思維方式的質變飛躍,而且要求哲學的超常概括,以及在其指導下多學科的綜合突破,從而形成......>>

廣東各地區文化特色簡介,3~4分鍾,急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5.對外交往史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在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到了元代(約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 *** 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了廣州與海外的文化交深圳文化特色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位於深圳灣畔的華僑城內,佔地48萬平方米。她以弘揚世界文化為宗旨,把世界奇觀、歷史遺跡、古今名勝、民間歌舞表演匯集一園,以您給我一天,我給您一個美妙的世界為號召,營造了一個精彩美妙的世界。世界之窗景區按五大洲劃分,與世界廣場、世界雕塑園、國際街、侏羅紀天地共同構成千姿萬態、美妙絕倫的世界。118個景點按不同比例自由仿建,精巧別致,惟妙惟肖,令遊客嘆為觀止。如果說世界之窗的一個個景點是一首首凝固的交響詩,那麼異彩紛呈的民俗表演則是一幅幅活動的風情畫。每當華燈初上,在世界廣場上演的大型歌舞和狂歡巡遊,更是把世界之窗的主題--世界與您共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錦綉中華微縮景區
錦綉中華微縮景區坐落在深圳灣畔,是一座反映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古代建築和民族風情最豐富、最生動、最全面的微縮景區,佔地450畝。景區中,近百處景點大致按中國區域版圖分布。這里有名列世界八大奇跡的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有最古老的石拱橋,最大的宮殿和佛像最大的皇家園林,最長的石窟畫廊,海拔最高最宏偉的建築等眾多世界之最;有肅穆庄嚴的黃帝陵,金碧輝粕的孔廟,雄偉壯觀的泰山,險峻挺拔的長江三峽;還有如詩如畫的灕江山水,千姿百態的名塔、名寺、名樓、名石窟以及具有民族風情的地方民居;此外,皇帝祭天、光緒大婚、孔廟祭典的場面與民間婚喪嫁娶風俗盡呈眼前,讓遊客大飽眼福。使遊客一步邁進歷史,一天游遍中國,它可以稱做是中國歷史之窗、文化之窗、旅遊之窗。
-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園建於深圳西麗湖畔,佔地面積12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家集動物園、植物園、科普園等多種園藝、觀賞功能為一體的亞熱帶新型園林生態環境風景區。園內放養著來自世界各洲的300多個品種、一萬多頭(只)動物,有不少屬於世界珍禽名曾和我國一、二級保護動物。馬戲、群象、海豹、鳥類四個表演館將遊客帶入一座座神奇、歡樂的世界;還有別具情趣的百鳥樂園、兒童樂園、猴山、鱷魚湖、水族館、鸚鵡小徑、觀景天橋和瞭望塔等。每日推出的大型動物廣場藝術表演是目前世界動物園中絕無僅有的大製作,節目 *** 驚險,場面神秘壯觀,使人有體驗野性,回歸自然之感。
-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位於深圳大南山的月亮灣畔,佔地20萬平方米,在這里,自然風情與民族文化相融,精緻農業與旅遊觀光互補,形成一種具有濃厚現代色彩的山林野趣,被譽為第四代旅遊產品的典範。依山而築的小木屋供遊客小住;園藝館里,引種培植了來自日本,荷......>>

湛江有什麼特色文化? 湛 江 市 市 情 簡 介
湛江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全市面積1.3萬平方公里,人口710多萬人。現轄四區、五縣(市),擁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個省級經濟開發試驗區,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國家一類大市,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1999年以來,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湛江投資環境的五大優勢
一、潛力巨大的港口城市,深水港口條件得天獨厚。
港口與岸線是湛江最重要的優勢資源。湛江港灣眾多,建港條件優越。全市已形成以湛江港為中心、環雷州半島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湛江港是粵西、環北部灣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主樞紐港,也是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萬噸級泊位以至5萬噸級泊位20多個,擁有全國第一座30萬噸級岸上油碼頭。中國第三、華南第一的2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新近投產。特別是30萬噸級航道今年底竣工後,將成為華南沿海最深的航道。
深水航道和特大型原油、礦石等專業化碼頭,加上與國際重要能源、鐵礦石產區海運距離最短,是湛江港相對於其它港口所獨有的、最具競爭力的優勢。這些優勢必然使湛江成為重化工業布點的最佳選擇。近年來,每年經湛江港進口的石油、鐵礦石及糧食、化肥均佔全國同類商品進口總量的1/10。湛江港已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石油進口大通道及油品儲備、交易中心,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鐵礦石中轉基地和南方大型糧食、化肥中轉基地,已經具備構建內聯泛珠三角、外連東盟十國的國際性物流平台的條件。
二、區域性中心城市,擁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交通優勢。
湛江位居中國南大門,東接珠三角,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內聯「三南」,外通「五洲」,處於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重要戰略位置。從廣東看,湛江是粵西區域性中心城市;從全國看,湛江是大西南的主要進出海大通道和華南地區重要的門戶城市;從中國南疆周邊地區看,湛江是環北部灣地區中國段唯一的大城市,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最佳的海上「橋頭堡」;從全球看,湛江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口岸。
目前,湛江擁有海港、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綜合運輸體系,是全國海上運輸主樞紐港、全國45個公路樞紐城市之一和廣東4大鐵路樞紐之一。廣湛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湛江與大珠三角4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渝湛高速公路開通在即,黎湛鐵路復線湛江段、洛湛鐵路廣東段即將動工,大西南進出海大通道將更加順暢。憑借發達的立體交通優勢,湛江的經濟腹地在鞏固西南、擴大中部的同時,將延伸到黃河流域、拓展到中原、西北地區。
三、美麗富饒的熱帶濱海城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湛江四季植物青翠、水果飄香,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熱帶城市。湛江的海洋優勢資源主要有:一是海產資源。湛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占廣東省海岸線的46%,佔全國的1/10。水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居廣東省之首,海養珍珠產量佔全國的2/3, 對蝦產量占廣東省的40%。二是礦產及海洋油氣資源。湛江的高嶺土、硅藻土、 膨潤土和泥炭土等非金屬礦產,儲量和質量均居全省前列。瀕臨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陸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2004年產油氣當量910萬立方米,未來幾年將達到1500萬噸。 三是濱海旅遊資源。除了碧海、銀沙,我市還擁有全國唯一而且規模最大的火山湖和火山群,擁有我國大陸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

廣州有哪些嶺南特色文化 廣州的嶺南特色文化無非就是:
(1)嶺南傳統建築,如:騎樓、陳家祠等
(2)嶺南特色食品,如:沙琪瑪、姜撞奶等
(3)嶺南特色風俗,多不勝數
但廣州市最有嶺南特色的,個人認為其實是廣州話(廣州本地方言).

廣東文化有哪些特點? 嶺南的鄉土文化
人文特點:熱情好客 勇於創新 內斂包容
個認為最具特色的是廣州的西關文化和以茶會客的方式

廣東的十大文化名片 1.粵菜是嶺南文化圈的廣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的總稱,為中國四大菜系中頗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吃在廣東既體現了廣東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又體現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粵菜是廣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
2.粵劇廣東地方戲曲主要劇種之一,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2006年5月20日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廣東音樂廣東音樂誕生於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是一種民間器樂曲種,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清晰明快,曾有「國樂」之稱,被國外譽為「透明音樂」。
廣東音樂應嶺南經濟開放、中西文化交流、民主革命新風,承中原、本土文化傳統,吸外地音樂文化之營養,納西方音樂之精華的嶺南音樂文化歷史積淀的結果,同時也把廣東人的強壯、硬朗和樂觀性格,在音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4. 廣東騎樓近代騎樓是嶺南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築藝術相結合演變而成的一種商住建築形式,成為表徵嶺南文化的一個建築符號。嶺南騎樓大部分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是城市生態的一部分,記錄著城市成長的過程,生動地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人文風貌。廣東騎樓玲瓏浮凸,渾然天成,樓隨路轉,步隨景移,無間無斷,宛如一系列流暢的音階,奏出美妙動聽的旋律。
5. 黃埔軍校舊址黃埔軍校,正式名稱為「中國 *** 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 *** 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軍校原址設於廣州市黃埔長洲島,故稱「黃埔軍校」。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6.端硯端硯,產自肇慶,肇慶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揚名於唐,興於宋,精於明、清,振興於當代。2006年5月20日,端硯製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文房重寶端硯,進入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7. 開平碉樓開平碉樓錯落分布在整個廣東省開平市境內,據統計,現存1883座,而在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創了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類型――碉樓。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它是中國華工史、華僑史和當時的社會、自然狀況結合的產物,獨具特色。開平碉樓風格多樣,有典型的古希臘、古羅馬和 *** 教等西方建築特點,融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等風格於一體,又帶上強烈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為開平帶來一種獨特的社會人文景觀。2007年8月,「開平碉樓與村落」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8. 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素有「中國第一展」......>>

廣東本土文化有哪些 廣州話、涼茶、燒鵝、牛雜、飲早茶、北京路、蓮香樓、陶陶居、古老西關大屋……
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廣東人.
還有這個是粘來的,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加分哈!
「滾地金龍」始創於南宋。明嘉靖年間,黃氏光昭公一支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南溪村,並帶來「滾地金龍演史傳」。南溪村「滾地金龍」演出時由二人進入「龍身被套」,一人舞龍頭,一人舞龍尾。整個表演分為開場見禮、打圍巡洞、游潭戲水、伸筋洗鱗、伏蟄聞雷、迎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整個過程模仿龍的旋舞飛騰、戲水嬉耍、沉思奮醒、柔靜盤曲、勇猛奮進等精彩動作;用威武雄壯,嘹亮開闊的海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 伴奏,大嗩吶按不同的情節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調。「滾地金龍」曾多次參加省及國家級比賽,獲得榮譽。
錢鼓舞,俗稱踏錢鼓,有錢鼓「迎春」之說。流傳於汕尾市,由閩南傳入,距今750年歷史。
錢鼓舞有「雙人舞」、「四人舞」、「群舞」,載歌載舞,有人物、情節,動作優美、音樂典雅。唱腔襯詞用「哩觥,是一種古老的梵曲。舞蹈動作有二套:一套屬錢鼓的舞蹈動作,如擊鼓、搖鼓、打鼓、抖鼓、拋鼓、接鼓等;另一套屬串演故事的戲曲動作,如騎馬、勒馬、望樓、磨鏡、照鏡、穿針、引線、綉花、相會等。兩套動作糅合一起,天衣無縫。可以說,錢鼓舞是民間歌舞、說唱音樂向戲曲藝術過渡的絕妙範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科學價值。
陸豐皮影戲是南宋末年由閩南移民帶到海陸豐地區,潮俗民間亦稱為「皮猴戲」。中國皮影有北路、南路之分,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僅存的一支、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
陸豐皮影是以獸皮(通常為牛皮)雕鏤成影人,借燈光顯影於屏幕來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之一,是集繪畫、雕刻、製作、表演、音樂、舞台技藝於一體的綜合藝術。皮影的繪畫、雕刻精緻、色彩鮮艷。表演劇目大多是白字戲,唱白字曲調,唱腔豐富,地方特色濃厚;表演細膩生動、形象逼真、傳統古樸。
陸豐皮影戲作為海陸豐百姓鎮鬼、驅邪、敬神、謝土等的民間信仰形式,在民間宗教活動中必不可少;海外許多華人對這一古老劇種也有著特殊的感情,對加強華人之間的溝通,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陸豐地區的許多文化習俗,可溯源於中原,尋根於浙、閩,有些發源於中原、浙、閩等地的古老民俗事象,在南方很多地方不易找到,而在海陸豐地區卻盛行不衰。海陸豐地區的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皮影、滾地金龍五個項目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的民俗風情,常成為專家學者探討文化積淀的寶貴資源。
民間戲曲是海陸豐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藝術。明代以來,海陸豐保存著4個被譽為「活化石」的古老稀有劇種:
正字戲,本名正音戲,用「中州官話」(正音)唱念,是一個多聲腔、古老稀有的劇種。明初流入粵東,後紮根海陸豐。
正字戲有傳統劇目2600多個,分文戲和武戲。文戲有唱腔,以曲牌體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也稱崑腔)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嗩吶伴奏;武戲(即提綱戲)沒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氣氛。正字戲傳統有紅面、烏面、白面、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婆、丑等十二行當。臉譜有毛面、水龜目、鷹咀、虎目等200多種圖案。有「四大喜戲」《三元記》《五桂記》《滿床笏》《月華緣》;「四大苦戲」《荊釵記》《葵花記》《琵琶記》《白兔記》和「四大弓馬戲」《義忠烈》《千里駒》《鐵弓緣》《馬陵道》,統稱十二真本戲。
正字戲表演風格古樸、氣派宏大,尤其擅演「三國」連台本戲。
西秦戲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

廣東省旅遊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1 嶺南古韻
珠江三角洲嶺南古村落
在河網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還保留著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曾經熱鬧繁華,村落建設也別出心裁,融合在嶺南山水畫卷中,獨具一番風情。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古村落民居,展現著廣府鄉土的韻味。村內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村裡還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齊,這些鄉村民居建築,原原本本地再現了嶺南的傳統文化。
嶺南古村眾多,例如從化錢崗、東莞南社、大旗頭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隨處走走,只要深入鄉村,都可以發現這些特色村落。
入選理由:
鄉村、民居,一向是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縮影。嶺南的古村別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較為完好,與自然風光相互交融,成為嶺南獨有的風景。國外遊客更希望了解的是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嶺南古村落將更能吸引國外遊人。嶺南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令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來,其中廣州從化錢崗村的廣裕祠,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獎第一名」。
2 中西合璧
開平碉樓
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歷史上開平一帶社會秩序曾較為混亂,清朝初年時已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於是海外華僑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由於華僑眾多,這些碉樓也包含著世界各國建築的不同風格,碉樓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歐洲城堡構件等在開平隨處可見。現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入選理由:
碉樓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也是一種中西文化的融合。表面上看,碉樓只是華僑文化的展現,放大看,是世界移民文化的集中。在中國,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鄉土建築在鄉村很少,主要在縣鎮有所表現,但開平舉目皆是,隨便走到一座碉樓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跡。這種文化的相異與相融,對於外國遊人具有深刻吸引力。
3 造化之功
丹霞山
丹霞山另一個名字是「紅石公園」,這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走進丹霞山景區,不僅僅可以看到滿山紅色山石,更有錦江的一灣碧水環繞著紅色的山群,山勢雄偉,別有一番壯美,而水質碧綠清透,卻顯示幾分柔情。
丹霞山還以陽元石和陰元石著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丹霞山增加幾分神秘。
入選理由:
在地質學上,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山是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可見其地貌特徵之獨物。如今,丹霞山還以其雄奇景觀與典型地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因而更值一行。
4 藝術殿堂
廣州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走進陳家祠,就如同走進一個精美的民間藝術世界。隨處望去,磚雕、瓦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繪比比皆是,處處都展示了民間藝人的神奇工藝。在陳家祠里,遊客們無不驚嘆於嶺南人們的藝術創造。那庄嚴瑰麗的造型,生動流暢的線條,錯落嚴謹的結構,典雅美妙的組合和富有濃郁嶺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入選理由:
在陳家祠總會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遊客,因為到廣州旅遊的外國人,不會錯過的就是陳家祠,而這樣精美絕倫的民間藝術殿堂,在全國也不多見。民間藝術的精華,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最吸引人的。
5 休閑勝地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觀瀾湖位於深圳與東莞近20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擁有180洞,是世界第......>>

閱讀全文

與廣州的文化文明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